国家-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文件2016.4

国家-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文件2016.4
国家-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文件2016.4

国家-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文件2016.4

国家有关鼓励发展应用天然气汽车的文件摘编

(2016年4月整理)

1、1999年科学技术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高字(1999)564号):“清洁汽车是指低排放的燃气汽车(LPGV、CNGV),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及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的燃油汽车及其它代用燃料汽车。大力发展清洁汽车不仅是当前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突破口,而且也代表了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是非常重要、及时的措施,对保护大气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09年8月工信部、发改委修改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改委令第8号):第九条:“国家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

3、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要求: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通过“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等推广燃气汽车,加快醇类燃料推广和煤炭液化工程实施进度,发展替代燃料”

4、2005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

5、2006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

发[2006]28号)强调:“加强交通运输节能”,“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

6、2007年1月发改委、科技部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发改环资[2007]199号)提出:“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辆。因地制宜推广汽车利用醇类燃料、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开发研究电动汽车、氢气汽车等新型动力及替代燃料技术。”

7、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07〕15号),要求“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公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

8、2007年8月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汽车)”列入“第一类:优先类”用户。

9、2007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45条:“国家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清洁燃料、石油替代燃料。”

10、2008年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在“汽车节油措施”中,要求“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27)2011年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交政法发〔2011〕53号),要求:“加快替代能源的推广应用”,“鼓励替代能源技术在营运车船中的应用。积极使用和推广混合动力、天然气动力、生物质能和电能等节能环保型城市公交车,开展新能源出租汽车试点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道路运输企业使用天然气、混合动力等燃料类型的营运车辆,鼓励在干线公路沿线建设天然气加气站等替代燃料分配设施。”

11、2011年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试点工作方案》(交政法发〔2011〕53号)的“工作目标”之一是:“提高替代燃料在营运车船中的应用程度。支持地方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一批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开展营运车、船的更新改造,提高替代燃料在运输装备中的使用比例,引导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推进行业的能源结构调整。”“试点内容”之一是:“推广应用低碳型交通运输装备。”“营运客货车辆:在气源相对丰富的试点城市,选择大型道路客运企业和4A级及以上物流运输企业,推广天然气及混合动力营运车辆,力争在试点期末,试点城市所有二类及以上客运班线天然气及混合动力车辆使用比例达到5%以上,试点物流运输企业的天然气及混合动力车辆使用比例达到10%以上。”“城市客运车辆:在试点城市推广使用天然气动力的城市公交车,力争到试点期末,试点城市的使用天然气动力的城市公交车的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以上”

12、2011年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交政法发〔2011〕315号)要求:实施“节能与新能源车辆示范推广工程”,“推广使用天然气车辆。逐步提高城市公交、出租汽车中天然气车辆的比重,在城市物流配送、城际客货运输车辆中积极开展试点推广工作,以新购置天然气车辆代替淘汰的老旧车辆。”

13、2011年7月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印发《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1]374号):将天然气汽车纳入鼓励范围,规定:“采用替代燃料的按被替代燃料每吨标准油不超过2000元给予奖励”。

14、2011年11月国务院发布《“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提出:“调整能源结构”,“加快发展天然气”,实施“节约替代石油工程”,“积极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15、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2号):“鼓励天然气(包括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

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替代燃料汽车。”

16、2012年8月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国发〔2012〕40号):要求“开展交通运输节油技术改造,鼓励以洁净煤、石油焦、天然气替代燃料油。在有条件的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城际客货运输车辆等推广使用天然气和煤层气。”

17、2012年10月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鼓励选用节能环保车型,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并逐步完善相关基础配套设施”。

18、2012年12月发改委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发改委令第15号):把“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及液化天然气汽车),包括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物流配送车、载客汽车、环卫车和载货汽车等以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车辆”和“在内河、湖泊和沿海航运的以天然气(尤其是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运输船舶(含双燃料和单一天然气燃料运输船舶)”列入天然气利用第一类用户(优先利用类)予以保证气源供应。

19、2012年12月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能源〔2012〕3383号):提出实施“天然气替代工程”,要求“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天然气产区,按照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原则稳步实施以气替油工程,如以气替代油发电,以气替代车用和船用燃料等。”

20、2013年2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国办发〔2013〕12号),将“替代燃料内燃机产品研发”作为重点任务之一,要求积极发展车船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内燃机”,推进其推广应用,并“开发适于内燃机应用替代燃料专用润滑油和排气后处理技术。”实施“替代燃料内燃机应用示范工程”,“开展天然气单一燃料及天然气/柴油双燃料燃烧技术在车船用发动机上的推广应用”。

21、2013年5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加快推进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发展指导意见》(交政法发〔2013〕323号),要求:“加快推广节能与清洁能源装备。”“推进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为燃料的运输装备和机械设备的应用,加强加气、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

22、2013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7日环保部等六部门印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环发[2013]104号):“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车中新能源和清洁燃料车的比例达到60%左右。”

23、2014年4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批转发改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6号):将“公交车、出租车用气”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列入“保障民生用气”;“进一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关系,抓紧落实天然气门站价格调整方案。加快理顺车用天然气与汽柴油的比价关系。”

24、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条:“国家促进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艺、设备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5、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国办发〔2014〕31号),要求“大力发展天然气”,“积极发展交通燃油替代。”“加快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船舶、天然气汽车和船舶,扩大交通燃油替代规模。”“实行绿色交通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清洁能源汽车和船舶产业化步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稳步发展天然气交通运输。结合国家天然气发展规划布局,制定天然气交通发展

中长期规划,加快天然气加气站设施建设,以城市出租车、公交车为重点,积极有序发展液化天然气汽车和压缩天然气汽车,稳妥发展天然气家庭轿车、城际客车、重型卡车和轮船。”

26、2014年6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交通运输行业贯彻落实<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的实施意见》(交办法〔2014〕110号),要求:“推广节能和清洁能源交通运输装备”,“继续推进天然气汽车在道路运输和城市公交中的应用。”“落实交通运输部《推进水运行业应用液化天然气的指导意见》,稳步推进内河天然气动力船舶推广应用及海船和其他类型船舶天然气燃料应用试点工作。”

27、2014年8月11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主要技术政策》(交科技发〔2014〕165号),提出“推进车辆节能减排,加强营运车辆污染防治。推动天然气、电动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等清洁能源、节能与新能源车辆在道路运输中的应用。”“协同推进节能减排环保新技术在船舶上的应用,提高船舶绿色运行水平。支持发展液化天然气(LNG)、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船舶,支持港口发展向船舶供应液化天然气、低硫油和超低硫油燃料、电力的能力。”

28、2014年9月发改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批复》(国函[2014]126号),发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发改气候[2014]2347号),把推广使用运输车辆和船舶使用天然气作为“控制交通领域排放”的重要措施,要求“积极推广天然气动力汽车”,“推进船舶混合动力、替代能源技术和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热泵等船舶生活用能技术研发应用。”“在有条件的港口逐步推广液化天然气”。

29、2015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车船车船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51号):“(二)减半征收车船税的节约能源商用车应同时符合下列标

准:1. 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的燃用天然气、汽油、柴油的重型商用车(含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双燃料重型商用车)”。

30、2015年国家财政部、工信部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完善城市公交车成品油价格补助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财建[2015]159号):“统筹考虑城市用油、用气、新能源等公交车一定期限内购置及运营成本,调整现行成品油价格补贴政策,加大对新能源公交车支持力度,及时研究制订用气公交车支持政策。”

31、2015年7月7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当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指导意见》:“推动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革命。”“强化科技节能作用,加快运力装备节能技术创新,加大清洁能源、新能源运载工具推广应用。”“加快运输装备更新升级。”“鼓励和支持交通运输企业推广应用安全、高效、绿色载运设备和转运装备”。

32、2015年8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31号):第五十条“国家采取财政、税收、政府采购等措施推广应用节能环保型和新能源机动车船”,“限制高油耗、高排放机动车船….的发展。”

33、2015年12月28日《杨传堂部长在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推进LNG等清洁能源应用。”

34、2016年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16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国能规划[2016]89号):“积极推进天然气高效利用”,“研究修订《天然气利用政策》。完善交通领域天然气利用技术标准,加强加注站规划建设,积极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交通工具。”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现状

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 数据库浏览中国经济新闻库中国资讯行提供 正文显示:在线词典 【行业分类】汽车/燃料 【地区分类】中国 【时间分类】 【文献出处】国家机械工业局机经网 【标题】中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现状(1548字) 【正文】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的重视。1996年国务院确定国家科委牵头,成立了“全国天然气汽车协调领导小组”;各大城市纷纷成立了“推广双燃料汽车领导小组”。 据不完全据计,截至1997年底,我国已拥有CNG汽车近5000辆(四川4000辆,新疆156辆,大庆油田182辆,中原油田110辆等),CNG加气站近40座(四川31座,新疆6座);LPG 汽车1300多辆(新疆62辆,哈尔滨300辆,北京100辆,上海110辆,深圳50辆,广州43辆,香港30辆,西安75辆);LPG加气站近20座(新疆6座,哈尔滨4座,北京和上海各2座)。近两年,随着我国都市环境污染的加剧,燃气汽车技术的推广步伐也在加快。 四川省1988年开始引进技术,目前天然气管网覆盖全省一半,拥有天然气汽车4000辆,加气站30余座。其起始阶段以三个为主:“城市为主”、“客车为主”、"改车为主”。目标是:建立一个国家级天然气汽车检测中心,近期改装车1万辆,2000年建加气站100座,生产万辆,改装万辆天然气汽车;2001年以后每年改装1万辆;2005年建200座气站,生产和改装天然气汽车能力分别达35万辆和2万辆。 重庆在2010年各类车型使用天然气普及率达80%以上,推广天然气汽车9万辆,建CNG 气站450座。 哈尔滨1995年起,实施推广LPG汽车。目前已有LPG汽车600辆,其中300辆为出租车。2000年计划建LPG气站60座,CNG气站10座,新制、改制LPG汽车2万辆,CNG汽车500辆。 北京从1994年起开始改装车并建气站。目前正在营运的天然气汽车有400辆。到1999年底建气站50-60座,改装或生产燃气汽车1万辆;到2000年以前,全市4000辆公共汽车基本全部改装完毕。 西安从1996年起,已正式和航天工业总公司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天然气汽车项目。计划目标是:到2000年,改装汽车1000辆,建成或改建气站10座。到2010年改装车达到3万辆(包括全市内出租车、公交客车、政府机关用车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用车);建成加气站150座,形成

新能源产业政策(精)

(三)国家相关法律规定及政策导向 (太阳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池、核电) 新能源开发利用是伴随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而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新能源技术开发和装备制造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与日俱增的形势下,国内新能源装备制造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大量的如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核心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影响了国家能源安全。因此,加速新能源转化利用技术和开发,壮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经成为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将发展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列为重点突破的16大领域之一,其中涉及新能源的关键技术包括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等新型能源装备,推进以核电装备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国产化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国家新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在到2020年的中长期内,国内的核电、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转化发电的装机容量年均递增率都将在两位数以上,我国的新兴能源开发将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新时期,也将是新型能源装备市场的迅速成长期。国家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法律规定和政策。 2015年3月,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关于改善电力运行调节促进清洁能源多发满发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优先预留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机组发电空间;鼓励清洁能源发电参与市场,对

于已通过直接交易等市场化方式确定的电量,可从发电计划中扣 除。对于同一地区同类清洁能源的不同生产主体,在预留空间上应 公平公正。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按照本地区资源条件全额 安排发电;水电兼顾资源条件和历史均值确定发电量;核电在保证 安全的情况下兼顾调峰需要安排发电;气电根据供热、调峰及平衡 需要确定发电量。煤电机组进一步加大差别电量计划力度,确保高 效节能环保机组的利用小时数明显高于其他煤电机组,并可在一定 期限内增加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接近或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 燃煤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 1、太阳能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太阳能规划确定到到 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达到180万千瓦。到2020年,全国太 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加上其它太阳能热利用, 年替代能源量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 根据我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将原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目标进行了较大调整,2020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将由原来的180万kW调整到1000万kW以上,按照每兆瓦光伏电池需要12吨晶硅的行业平均水平计算,共需12万吨多晶硅。 国家能源局公告,今年国内太阳能的建置目标增至 500MW,较去年规划的270MW上修近一倍。

GB17258车用天然气高压气瓶标准

GB17258车用天然气高压气瓶标准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GB17258——1998 Steel cylinders for the on-board of compressed Natural gas as a fuel for vehicles 1 范围 标准规定了汽车专用压缩天然气钢瓶(以下简称钢瓶)的型式和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涂敷、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计、制造公称工作压力为16~20MP(本压力标准均指表压),公称容积为30~120L,工作温度为-50℃~60℃的钢瓶。 按本标准制造的钢瓶,只允许充装符合有关标准的,且经脱水,脱硫和脱轻油处理后,每标准立方米水分含量不超过8mg和硫化氢含量不超过20mg的作为燃料的天然气。 本标准不适用于压缩天然气充气站用的贮气钢瓶,也不适用于复合材料气瓶。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适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22—84 钢的化学分析用试样取样法及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GB223.1—81 钢铁及合金中碳量的测定 GB223.2—81 钢铁及合金中硫量的测定 GB223.3—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二安替比林甲烷磷钼酸重量法测定磷量 GB223.4—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硝酸铵氧化容量法测定锰量 GB223.5—88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草酸硫酸亚铁硅钼蓝光度法测定硅量 GB/T223.6—94 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中和滴定法测定硼量 GB223.7—81 钢铁及狐粉中铁量的测定 GB224—87 钢的脱碳层探度测定法 GB226—91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228—87 金属拉伸试验法 GB/T229—94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 GB230—91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方法 GB231—91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 GB232—88 金属弯曲试验方法 GB1979—80 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5777—86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 GB6397—86 金属拉伸试验试样 GB7144—86 气瓶颜色标记 GB8163—87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GB8335—1998 气瓶专用螺纹 GB8336—1998 气瓶专用螺纹量规 GB/T9251—1997 气瓶水压试验方法 GB9252—88 气瓶疲劳试验方法 GB/T12606—90 钢管及圆钢棒的漏磁探伤方法 GB12137—89 气瓶气密性试验方法 GB/T13298—91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关于汽车改装天然气的问题

关于汽车改装天然气的问题(安全普及知识) 本人爱好潜水还少冒泡,今天看了新疆一位奔友改气的旧帖子发现有些朋友不是很了解改气以及改气就是背着一个炸药包,更有甚者说是炸弹,总之很多这种担忧。 其实当你们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就有可能没那种极端的想法了,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的压力容器较多(油田),略知一二现在又大家一起分享,有不同意见这可以讨论一下,下面是正文: 在天然气汽车推广过程中,人们担心天然气汽车,特别是CNG汽车的安全性。这是一种误解。 当然,天然气是易爆气体,但天然气的爆炸是有条件的,在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后,可以安全的将天然气用于汽车上。就想“电”刚引入日常生活时,人们忧虑重重,但如今各个方面,都在安全的应用着大量的电气设备首先,从燃料本身的特点来说,天然气的燃点一般在650℃以上,而汽油为427℃。天然气比汽油高出200℃以上,这说明天然气不象汽油那样容易被点燃。其次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的体积界限是5%~15%,而汽油是1%~7%。即大气中有1%的汽油浓度就很容易发生着火爆炸。天然气要比汽油好的多,因为它要积累到5%才到达它的燃烧下限。

更重要的是天然气比空气轻,其密度只是空气的55%,稍有泄漏,很容易向大气中扩散,不至于达到低燃烧界限。使用时还要在天然气里放加臭剂以提高对天然气泄漏的及早发现,从而采取预防措施。 最重要的是,天然气在空气中的比例即使达到爆炸极限度,没有火源也不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存放天然气的地方必须严禁烟火。 其次,天然气发动机的燃料系统所用元器件不多,主要是一些开关和减压阀、混合器等,这些部件的关键是密封问题。选材、加工、安装、高度等都是在严格的质量保证的条件下进行的,不应有安全问题。在天然气汽车加气装置中,有自动定压、定温控制和断流截止阀。汽车上的油气转换开关能使发动机在停车后自动关闭油、气供。 关于CNG储气瓶安全问题。对于使用压力为20Mpa的储气瓶,无论什么材料制造的,都要经过下列严格的安全检验。 一、静水压力爆破试验 在抽样的储气瓶中充水,在加压速度不超过1.38Mpa/s的条件下升压至56.5Mpa并保持10s,最后加压到破坏。 二、压力循环试验 在2.5~25Mpa之间进行静水压力循环试验13000次;在2.3~ 35Mpa之间试验5000次,每次试验1min,以不出现裂纹或变形为合格. 三、耐火试验 在CNG气瓶内,充以25Mpa的天然气,用火烧此气瓶20min,以不发生爆炸为合格。

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探讨

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探讨 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污染严重,为了缓解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解决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发展清洁能源汽车势在必行。而压缩天然气汽车(CNG)能耗低、污染物排放量小,越来越受人们关注,它的出现可以有效的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阐述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现状,对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优势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标签:天然气汽车;现状分析;发展优势;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9-0040-0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使汽车尾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也引起人们越来越重视。我国推出天然气汽车,以天然气作燃料具有燃烧充分、资源丰富、安全可靠、低污染、低成本等特点,使得天然气汽车能够得以有效推广。 1我国天然气汽车现状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天然气开始发展,但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现阶段天然气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与传统的煤炭、石油并列,成为人类能源的支柱。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近二百个城市,上亿人口在使用天然气,天然气作为储量丰富、价格低廉的清洁能源,已经得到了我国国家的高度重视与人民的广泛认可。与此同时,我国的天然气汽车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地的天然气汽车在不断的增加,且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在一些大中城市,加气站等数量逐年上升,可见我国在CNG汽车的推广应用和加气站建设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天然气汽车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欢迎。现阶段,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天然气汽车产业链,已经能够有效地为天然气汽车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与坚实的基础。此外,在以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会继续不断的推广天然气汽车,从而有利于能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优势 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济性能与排放性能良好,使我国天然气汽车在环保要求日益增高与能耗要求越发严格现实中具有绝对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1)有利于缓解能源压力与能源紧张的供需矛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汽车产量飞速增加,但石油增长量极少,而我国天然气的产、储量发展较快,可以满足天然气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不仅缓解了汽油供应紧张的问题又利于满足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2)不仅降低环境污染,而且燃油经济性有效提高。汽车尾气排放物占城市环境污染物的一半以上,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环境污染会更加严重。天然气汽车的燃料天然气可就地取材,有害污染物排放量小,可延长机油的使用期限,减少机油耗量,且能降低汽车的保养和运行费用,从而提高汽车使用的经济性。(3)使用压缩天然气安全性更高。壓缩天然气的存储与传输均是在严密封闭的管道内进行,气瓶不易破坏,且天然气在空气中容易被驱散,燃点很高,着火界限小,不易形成可燃混合气,不易发生火灾,比汽油车安全很多。总之,天然气汽车既清洁、安全、效益好,又能降低污染,改善城市环境。 3我国天然气汽车发展前景

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

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将由易及难、分两步走:2011年至2015年,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一方面提高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另一方面实现普通混合动力汽车的大规模产业化,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2016年至2020年,将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高至国际先进水平;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具体而言,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年产销量超过30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希望超过500万辆。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 目录 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补助金管理暂行办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补助范围、对象和方式 3. 第三章支持条件 4. 第四章补助标准与规模 5. 第五章资金申报与下达 6. 第六章监督管理 7. 第七章附则 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1. 一、试点城市基本情况 2. 二、试点工作总体目标 3. 三、试点工作计划 4. 四、保障措施 涵盖小排量传统车 涵盖企业和个人 补贴标准 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 私人购买新能源车补助金管理暂行办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补助范围、对象和方式 3. 第三章支持条件 4. 第四章补助标准与规模 5. 第五章资金申报与下达 6. 第六章监督管理 7. 第七章附则 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编制提纲 1. 一、试点城市基本情况 2. 二、试点工作总体目标 3. 三、试点工作计划 4. 四、保障措施 涵盖小排量传统车

燃气汽车加气站(标准版)

燃气汽车加气站(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88

燃气汽车加气站(标准版) 燃气汽车加气站是近几年来为适应燃气汽车的快速发展,而开发的一套加气系统。加气站通常由液化气储存、升压、输送管路、控制、安全报警、加气机及计量等部分组成。该系统配有升压装置、储罐(钢瓶)内液化气自动感知装置、自动切换装置,还可建立中控系统,实现自动安全报警、数据自动记录、自动打印、自动储存等功能,便于运行管理。 汽车加气站示意如图1-4-5所示。 图1-4-5汽车加气站示意 汽车加气站属危险性设施,又主要建在道路和人员稠密地区,其建设和布置应严格执行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确保其安全可靠。

一、加气站的建设和布局 液化石油气加气站根据其储罐储存能力的大小,划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总容积46~60m3 二级总容积31~45m3 三级总容积小于或等于30m3 一级加气站不允许建在城市建成区内。 1.站址 汽车加气站站址的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城市建成区内的汽车加气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 2.防火距离 汽车加气站内液化石油气储罐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应符合《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的相关规定。液化石油气卸车点、加气机、放散管管口与站外建筑物、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浅谈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通过这学期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本文从以下三方面简要介绍与未来汽车发展方向有关的内容: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向:气动最优化、个性化、人性化、虚拟化、全球化。二、全球节能环保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三、安全技术发展方向: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牵引力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预紧式安全带、智能安全气囊、乘员头颈保护系统、智能行人保护系统等。关键词:汽车文化;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一、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方向 自 1886 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开始了其漫长的进化之路。依次经过了马车型汽车、箱型汽车、甲壳虫型汽车、船型汽车、鱼型汽车、楔形汽车、子弹头型汽车;进入 21 世纪后,从世界各大汽车博览会推出的多款新概念车看,造型更是千奇百怪、更具个性化和特色。车身造型的未来发展趋势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 1、气动最优化 一部汽车车身造型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具有最佳气动造型的历史人们一直在努力研究能够减小气动阻力且气动稳定性好的车身造型,今后这将仍是未来车造型追求的目标之一,但更主要的工作是在研究气动行驶稳定性上。未来的气动造型最优应满足以下几点: (1)最佳气动性能的车身外形只能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部分实验得出; (2)车身所受的气动纵倾力矩和气动横摆力矩理论上为零; (3)车身所受的气动升力理论上略小于零; (4)减少气功阻力虽然不再是主要目标,但气动刚力系数不应大于 . 2、个性化 车身气动最优化是否会导致未来汽车外形的雷同,从而失去个性化,其实汽车车身造型的发展过程己经揭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在车身造型的历史发展时期,可能会由于追求气动造型的优化而使得某一种车型成为一个时期内的主导车型,但决不是唯一、就是同一主导车型,也由于气动特性非唯一评定指标而形成不同风格,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和美学观念,造型过程中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人对汽车式样个性化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种群的审美意识也会大不相同。随着人类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作为大众化商品的轿车无疑将出现各式各样更新颖更奇特的新车型。 3、人性化 汽车是人的代行工具,与人在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己形成独特的汽车文化。“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车身造型设计必须以人为本,体现人机协调,使用操作方便、舒适,使汽车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维护健康。未来的车身造型设计将在车身外观设计、人机工程以及室内环境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的发展。 4、虚拟化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在车身造型中应用,使得造型设计中可采用计算机模拟色彩、纹理、质感、背景、阴影及运用三维视觉效果生成虚拟汽车车身造型并实施漫游。

汽车油改气技术要求

GBT18437.1GBT18437.1-2001 燃气汽车改装技术要求压缩天然气汽车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用汽车改装为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的改装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天然气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 20 MPa 的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的改装。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765-198 3 卡套式管接头技术条件 GB 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 15382-1994 气瓶阀通用技术条件 GB 15383-1994 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 GB 17258-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GB/T 17676-l999 GB/T 17895-1999 GB 18285-2000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词汇在用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QC/T 8-1992 汽车用压力表 QC/T 245-1998 QC/T 413-1999 QC/T 671-2000 QC/T 674-2000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汽车用压缩天然气减压调节器汽车用压缩天然气电磁阀 QC/T 675-2000 汽车用汽油电磁阀 QCn 29009-1991 3 定义本标准采用 GB/T 17895 中规定的定义及下列定义。 3.1 在用汽车 in-use vehicles 上牌照以后的汽车 3.2 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 bi-fuel vehicle of using gasoline or CNG 具有两套相互独立的燃料供给系统,一套供给压缩天然气,另一套供给汽油,两套燃料供给系统可分别但不可共同向气缸供给燃料的汽车。汽车用电线接头技术条件 3.3 压缩天然气专用装置 special equipment of CNG 为了在汽车上燃用天然气,在汽车上专门安装的由储气部件、供气部件、控制部件和燃料转换部件等组成的一套燃料供给系统。 3.4 充气装置 filling equipment 安装在汽油/压缩天然气两用燃料汽车上用于补充供给其自身使用压缩天然气的装置。 3.5 气量显示装置 equipment for displaying gas volume 用于显示压缩天然气气瓶中储气量和压力的装置,包括压力表、气量显示器等。 3.6 手动截止阀 manual shut-off valve 在储气气瓶和减压调节阀之间,通过手动可实现对压缩天然气的“供给”、“中断”操作的阀。改装前的汽车技术条件 4 改装前的汽车技术条件 4.1 发动机的功率不低于额定值的 85%,扭矩不低于额定值的 90%。 4.2 汽车的其他技术性能应符合 GB 7258 的要求。 4.3 汽车应有安装压缩天然气专用装置的足够的安全空间。 4.4 拟安装部位应有足够的强度。 5 改装技术要求 5.1 一般要求 5.1.1 改装使用的压缩天然气专用装置的零部件,其材质应与天然气相容,质量应符合国家 或行业标准的要求,规格应与所装车型相匹配。 5.1.2 安装在发动机机舱中的改装部件,其环境温度应在-40℃~+121℃范围内,其他改装 部件应适应-40℃~+82.2℃的工作温度范围。 5.1.3 所有压缩天然气专用装置应安装牢固,不得因振动、颠簸而松动、脱落,应符合 QC/ T 245 的要求。 5.1.4 安装工艺布置应设计合理,确保安装维修方便;应充分考虑汽车承载件的强度,对强 度较弱的安装部位应有加固强度的措施,不允许采用导致降低车辆承载件强度和刚度的安装方法,更不允许将专用装置作为承载件使用。 5.1.5 改装使用的装置应确保当发动机停止运转时,即使燃料开关打开,应具有能自动切断 天然气供给的装置。 5.1.6 车用压缩天然气气瓶的结构和质量应符合 GB 17258 的有关规定。 5.1.7 检查。 5.1.8 压缩天然气管路应采用不锈钢管或其他车用高压天然气专用管路,爆破压力应不小于当所用气瓶是从另一车上取下的已使用过的旧气瓶时,应按 GB 17258 的有关规定进行 额定工作压力的 3.5 倍。在满足发动机最大供气量的条件下,高压管路通径应尽可能的

液化天然气汽车的结构及发展

编号:SM-ZD-13372 液化天然气汽车的结构及 发展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液化天然气汽车的结构及发展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液化天然气特点及其发展 液化天然气(LNG)工业是天然气加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和发展,形成了生产、储存、海运、接收、再汽化供应用户、冷量利用、调峰等一系列完整的工业,并已步入成熟期,这便为采用LNG作为汽车燃料提供了先决条件。 1. 液化天然气的特点 液化天然气(LNG)是对地质开采的含90%以上甲烷(CH ?)的天然气气体通过“三脱”净化处理(脱水、脱烃、脱酸),实施液化处理而成,其主要成份为液体甲烷。在液化处理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工艺是利用膨胀制冷工艺,使天然气气体中的甲烷成份在-162℃液化分离,形成液化天然气的主导成份。液化后的体积比气态体积减少625倍左右。 LNG的分子量和H/C比均与CNG基本相同,只是LNG 通过深冷前的预处理,几乎除尽了天然气中的全部杂质;而

GB18047-2000车用压缩天然气

GB18047-2000 车用压缩天然气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车用压缩天然气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压力不大于25 MPa,作为车用燃料的压缩天然气。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1060.1-1998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GB/T 11061-1997天然气中总硫的测定氧化微库仑法 GB/T 11062-1998天然气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 13609-1999天然气取样导则 GB/T 13610-1992天然气的组成分析气相色谱法 GB 17258-1998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GB/T 17283-1998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压缩天然气CNG compressed natural gas 主要成分为甲烷的压缩气体燃料。 3.2车用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 as vehicle fuel 以专用压力容器储存的,用作车用燃料的压缩天然气。 4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4-03批准2001-07-01实施 4.1压缩天然气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4.2天然气高位发热量的计算应按GB/T 11062执行,其所依据的天然气组成的测定应按GB/T 13610执行。 4.3天然气中总硫含量的测定应按GB/T 11061执行。 4.4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应按GB/T 11060.1执行。 4.5天然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应按GB/T 13610执行。 4.6天然气中氧气的测定应按GB/T 13610执行。 4.7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应按GB/T 17283执行。 表1? 压缩天然气的技术指标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装天然气汽车优缺点及其改装注意事项

装天然气汽车优缺点及其改装注意事项 1、什么是天然气汽车 简单地说,天然气汽车是以天然气为燃料的一种气体燃料汽车。 天然气的甲烷含量一般在90%以上,是一种很好的汽车发动机燃料。目前,天然气被世界公认为是最为现实和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车用汽油、柴油的代用燃料,天然气汽车已在世界和我国及我市得到了推广应用。 我市目前推广应用的是可分别燃用压缩天然气或汽油压缩天然气—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简称cng汽车,今后还将大力推广应用单燃料天然气汽车。车用压缩天然气的压力一般在20mpa左右。可将天然气,经过脱水、脱硫净化处理后,经多级加压制得。其使用时的状态为气体。 2、天然气汽车的主要优缺点 (1)天然气汽车是清洁燃料汽车。天然气汽车的排放污染大大低于以汽车为燃料的汽车,尾气中不含硫化物和铅,一氧化碳降低80%,碳氢化合物降低60%,氮氧化合物降低70%。因此,许多国家已将发展天然气汽车作为一种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2)天然气汽车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可降低汽车营运成本。目前天然气的价格比汽油和柴油低得多,燃料费用一般节省50%左右,使营运成本大幅降低。由于油气差价的存在,改车费用可在一年之内收回。 ●可节省维修费用。发动机使用天然气做燃料,运行平稳、噪音低、不积炭,能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不需经常更换机油和火花塞,可节约50%以上的维修费用。(3)比汽油汽车更安全 首先与汽油相比,压缩天然气本身就是比较安全的燃料。这表现在: 燃点高。天然气燃点在650。c以上,比汽油燃点(427。c)高出223。c,所以与汽油相比不易点燃。 密度低。与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48,泄漏气体很快在空气中散发,很难形成遇火燃烧的浓度。 辛烷值高。可达130,比目前最好的96号汽车辛烷值高得多,抗爆性能好。 爆炸极限窄。仅5~15%,在自然环境下,形成这一条件十分困难。

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第二节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燃料供给系统功能及结构概述 燃料供给系统(供油系统)的功能:对发动机的性能而言,燃料系统主要具有将不含有灰尘、水分和空气等杂质的干净燃料输送给发动机的功用。此系统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排气烟度以及高压油泵、喷油器的正常工作等发动机故障现象也有着密切的关联。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柴油机工作的需要,定时、定量、定压地将柴油按一定的供油规律成雾状喷入燃烧室内与空气迅速混合燃烧。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由下列组成: 1.燃油系统工作流程图(图1-2-1) 图1-2-1 燃油系统工作流程图

燃油供给装置包括:燃油箱总成、燃油粗滤器、输油泵、进油管、燃油精滤器、高低压油管、喷油器和回油管。燃油供给装置的功能在于贮存、输送、清洁,提高柴油压力,通过喷油嘴呈物状喷入燃烧室与空气混合而成可燃混合气。 二、燃油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 有关输油泵、燃油滤清器、调速器、角度自动提前器、喷油泵、喷油器的结构、原理、修理、保养请参看该发动机的使用维护说明书。1.带锁燃油箱总成(图1-2-2) 该车型的带锁燃油箱总成按容积共分3个系列,容量分别为400L、320L、270L。一般情况燃油箱总成放置在汽车前进方向的右侧,空滤总成的后部。该燃油箱总成采用钢板卷压成型,端盖咬接答焊,内表面防腐密封处理。具有耐腐蚀、防锈和不易泄漏,容积大等优点。 油箱的中上部是加油口,加油口直径为φ100mm,加油口高出燃油箱45mm,为了加油方便,加油管内带有可以拉出的延伸管,延伸管底部装有铜丝滤网。油箱盖由耐油橡胶垫密封,靠三爪弹簧片锁紧,在油箱盖上并设有通气孔,排出油箱内的蒸汽,保持内外气压一致。油箱盖上装有链索扣环,与加油管内的延伸管相连,以免盖子失落。

全版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有哪些.doc

汽车的普及使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汽车在为人类出行提供便利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如何节能和环保成为汽车技术发展的主题之一,直至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中国迎来了汽车产业未来的新希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 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008年,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已呈全面出击之势。 2009年,在密集的扶持政策出台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比重依然微乎其微,但它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的增长潜力已开始释放。 2010年6月1日起,国家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 2010年7月,国家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由20个增至25个。选择5个城市进行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全面政策扶持阶段。

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国家对于系能源汽车的政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收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如下: 国家中央出台相应政策中《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2016年)表明: (1)地方财政补贴(地方各级财政补贴总和)不得超过中央财政单车补贴额的50%; (2)除燃料电池汽车外,各类车型2019-2020年中央及地方补贴标准和上限,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退坡20%; (3)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累计行驶里程徐达到3万公里(作业类专用车除外); (4)保持2016-2020年补贴政策总体稳定的前提下,调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补贴标准逐年下降,晚买不如早买。 2018年新能源政策介绍 1、纯电动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补贴 航300km以下的车型补贴会大幅下降,只有续航300km及以上的车型才能获得比以往更高的财政支持;续航里程下限从100km提升到了150km,并且增加了400km续航里程补贴的档位; 2、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补贴 对于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的硬性要求,从90Wh/kg提升到105Wh/kg;1.1倍的补贴调整系数依然存在,但是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必须达到140Wh/kg才能享受(2017年为120Wh/kg),对于低能量密度低车型

未来汽车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基 2保有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60万辆,即使按每年增长10%的保守估计,中国汽车产销量在2013年也要超过2000万辆,一个国家的市场总规模与人口有密切关系,比如,中国有7亿部手机,钢铁产量为世界的48%,有近4亿网民,这些都是别的国家无法超越的。汽车产销量2010年将达到1500万辆,相应的汽车后市场也将呈现巨大的社会需求。 1、汽车市场发展潜力 (1)、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汽车量情况(1.86亿辆):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为186580658辆,与2008年相比,增加16692914辆,增长9.83%,增幅上升3.5 个百分点。其中,汽车保有量为76193055辆,摩托车保有量为94530658辆,分别占全国机动车总量的40.84%、50.66%,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 (2)、全国机动车驾驶员1.88亿人 其中汽车驾驶员:1.3亿人, 2009年,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199765889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9105153人,增长10.58%,增幅上升0.2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驾驶人为138203911人,占驾驶人数的69.18%,是汽车保有量的1.81倍;与2008年相比,增加16111779人,增长为13.20%。 (3)、09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已经达到1360万辆的水平,意味着今后几年也将维 持这一水平,或继续增长,它将带来迅速扩大的汽车后服务市场。 2、汽车售后服务高新技术化 目前,属于汽车工业本身制造的价值,在整个汽车成本中所占比例在减小,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像奥迪A6这样的产品其电子产品部分的成本,已经占整车生产成本的三分之一。高新技术的材料、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在此基础上,消费者追求时尚化、个性化越来越明显,加装和改装日益普及,包括高保真数字音响、无线通讯、网络电脑、GPS导航、DVD及电视等娱乐系统。 3、从修理为主向维护为主转变 目前,美国的汽车养护业,已经占到美国汽车保修行业的80%,年均收入超过数百亿美元。制造商、经销商、消费者车坏了才去修理的观念已经转变为,保正常使用,保性能优良状态,售后服务的重点转向了维护保养。 4、售后服务的远程化和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国外汽车厂家开始提供远程诊断服务。

汽车改装、调试、保养工艺。天然气汽车改装总体布置和燃气系统(图)

在用汽油车改装为汽油、压缩天然气 两用燃料汽车调试工艺规程 1、充气 1.1将车开到充气站,使发动机熄火,关闭所有电气设备,断开电源总开关。 1.2 打开CNG气瓶同和高压截止阀,缓慢地充气约5MPa(注意人不要站在阀和接头处的正面),然后关闭气瓶阀。 2、管路泄漏检查 2.1松开减压器接头,打开气瓶阀,对高压管路进行吹管,清除异物后,上好接头,打开瓶阀开关。 2.2通过模、听及使用检漏液对所有高压接头进行检查,有泄漏及时排除。 3、在无泄漏情况下,继续充气至工作压力20MPa,将车开离充气站。 4、用检漏液进一步检查所有高、低压接头、管线和减压器总成,混合器是否有泄漏,有泄漏及时排除。 5、燃料转换调试: 先用汽油启动发动机,然后把燃料转换开关扳到中间位置,切断两种燃料供应,使发动机保持在2000r/min左右,直到化油器内剩余汽油将用完时,发机开始抖动,立即将燃料开关扳到天然气位置。如果改装无问题,就转换成天然气正常运转。 6、点火正时调试 6.1用天然气运行发动机,调整分电盘位置,使点火正时达到最佳后,

固定分电盘。 6.2用汽油运行发动机,调整点火正时转换器上的调节旋扭,使汽油的点火正时达到最佳(顺时针调节点火正时提前,反时针调节点火正时延后)。 7、怠速和启动调试 7.1用汽油运行发动机,按原汽油调整方法调整汽油的怠速。 7.2用天然气运行发动机,调整减压器上的怠速调节螺钉,直到获得稳定的最低空转怠速。其方法是:先将减压器怠速调节螺针旋死,再松回1.5圈即可。如不理想,可配合化油器调节螺钉进行微调。 7.3熄火后用天然气直接启动,看天然气启动是否容易、迅速,如启动性不良,应重新调整。 8、天然气加速性能调试: 利用汽车发动机故障综合测试仪,以天然气运行发动机,在原地将发动机怠速运转,然后反复快速猛轰油门,看发动机转速变化是否迅速、圆滑,测试仪所指示加速时间在最高转速时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转速达不到,加速时间长,应调整减压器上的调节旋扭,直到满意为止。 9、天然气与空气的空燃比调整 9.1 利用汽车发动机故障综合测试仪,使发动机在最高转速下,调整动力阀调整螺钉,在供气量最少的情况,发动机转速稳定不发生变化,即为最佳空燃比。然后用发动机废气分析仪测试发动机尾气,调整动力阀调整螺钉,使CO值为1.0~1.5%,固定动力阀调整螺钉。然后再将怠速启动和加速复查一遍,反复调整直到最佳状态。 9.2车辆运行中,也可根据经验,直接调整动力阀,校正发动机空燃比。

国家-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文件2016.4

国家-鼓励发展天然气汽车的文件2016.4

国家有关鼓励发展应用天然气汽车的文件摘编 (2016年4月整理) 1、1999年科学技术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高字(1999)564号):“清洁汽车是指低排放的燃气汽车(LPGV、CNGV),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以及通过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大大降低排放污染的燃油汽车及其它代用燃料汽车。大力发展清洁汽车不仅是当前控制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突破口,而且也代表了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实施‘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是非常重要、及时的措施,对保护大气环境、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2009年8月工信部、发改委修改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改委令第8号):第九条:“国家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 3、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要求: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通过“实施清洁汽车行动计划,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在城市公交客车、出租车等推广燃气汽车,加快醇类燃料推广和煤炭液化工程实施进度,发展替代燃料” 4、2005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要求“推进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开发和推广清洁燃料汽车”。 5、2006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

发[2006]28号)强调:“加强交通运输节能”,“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开发和推广车用代用燃料和清洁燃料汽车。” 6、2007年1月发改委、科技部印发《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发改环资[2007]199号)提出:“发展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公交车辆。因地制宜推广汽车利用醇类燃料、合成燃料和生物柴油,开发研究电动汽车、氢气汽车等新型动力及替代燃料技术。” 7、2007年6月国务院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07〕15号),要求“十一五”期间,要重点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管理。”“公布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推进替代能源汽车产业化。” 8、2007年8月发改委发布《天然气利用政策》:将“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汽车)”列入“第一类:优先类”用户。 9、2007年10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45条:“国家鼓励开发和推广应用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清洁燃料、石油替代燃料。” 10、2008年8月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国发[2008]23号),在“汽车节油措施”中,要求“鼓励使用低油耗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把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列入政府采购清单,新购公务车应优先购买节能环保型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27)2011年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指导意见》(交政法发〔2011〕53号),要求:“加快替代能源的推广应用”,“鼓励替代能源技术在营运车船中的应用。积极使用和推广混合动力、天然气动力、生物质能和电能等节能环保型城市公交车,开展新能源出租汽车试点工作。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道路运输企业使用天然气、混合动力等燃料类型的营运车辆,鼓励在干线公路沿线建设天然气加气站等替代燃料分配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