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蠡

合集下载

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

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

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也是中国道商的鼻祖。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希望大家喜欢!道商的鼻祖范蠡的生平范蠡原是楚国人,因楚国不是贵族就不能入仕而转投越国,与好友文种一同辅佐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在攻打越国时大败重伤,不久死去,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日夜练兵向越国复仇,果然大胜,范蠡劝说勾践为保命先答应吴国的任何条件,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意见灭越,而是选择撤兵,并提出要求要越王到吴国服侍他。

勾践带着妻子与范蠡到吴国为奴,在范蠡的帮助下,忍辱负重数年,得到了夫差的信任,得以回国。

回国后,范蠡修建都城迷惑夫差,还投其所好,将美女西施献给他,终于等到了伐吴的机会。

吴国灭亡后,范蠡功成身退,驾着扁舟离去。

范蠡隐退后,选择了从商,行商有道,很快积累了大量财富,期间三散家财,被后人称为“商圣”。

民间还有流传着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虽然在历史文献中并没有任何记载,但两人爱情故事还是流传了下来。

不过据史实分析,两人故乡相距甚远,年轻时并没有相爱的机会,而后来西施又被献给吴王夫差,范蠡更不可能从中插一脚,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这位大夫最后是与西施一起驾着扁舟消失在太湖之上。

范蠡三迁是怎么回事范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为人精明有学识,曾辅佐越王勾践复国,也懂得明哲保身,后以商致富,成名天下。

一生不为权势所绊,也不为富贵而牵挂,以三迁而安稳度日,司马迁称其为“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在越王勾践重振越国之时,全国上下普天同庆,而范蠡的心思如越王一样沉重,越王是为了想办法斩除这些复国功臣,免得被夺去复国之名,而范蠡则是深析越王心理,知道“大名之下,难于久居”的道理,便悄然离去,带着家人到了齐国之地。

此时的范蠡并没有很富裕,便和家人辛勤劳动赚取钱财,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还有儿子的帮助,没过多久,事业得到发展,家中财富便积攒到了数十万。

范蠡评价

范蠡评价

春秋传奇范蠡范蠡,字少伯,又称陶朱公。

世人说到范蠡,就会想起他那出名的尊称“商圣”。

但这只是范蠡的一个片面,真正的范蠡,远远不止这些。

因此,我更愿意用“传奇”来形容范蠡。

凡传奇之人,其智必有过人之处,范蠡(下文称范公)在年轻的时候就显现出了非凡的才气。

助越王兴越灭吴,务农成名,经商积资成巨富,这些哪是普通之人能为。

当然,其传奇之处,并不全在于其智慧。

古代智慧的人很多,但少有能取得像范公这样成就的人。

看来,范公必有其它优异之处。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这三迁,可谓是奠定了其传奇的一生。

越国最危难之际,他与勾践出生入死忍辱负重。

当上越国“上将军”,却急流勇退,选择逃离越国,还和文种说:“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死,良犬就烹。

”改名换姓,到齐国务农。

务农有所成就,受到齐王的注意,此时他又选择急流勇退,到陶地经商。

经商后又有一番作为。

传奇,就意味着与众不同。

范公的许多做法,都是反其道而行。

在越国最落败的时候,他却选择了坚守,甚至选择与勾践一起去吴国吃苦,此异一也;在自己官做到最大的时候,说越王可以共患难,不可同享乐,冒着被杀的危险出逃,此异二也;中国古人安土重迁,范公务农致富成名,却不留恋功名,速速又离开务农之地,此异三也;中国自古贬低商人,范公却选择成为一名商人,反潮流而行,此异四也;经商致富后,把大量钱财分与大众,不留过多家产,此异五也。

从范公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太多太多。

把握住事情的度,适可而止。

与越王相处到一定阶段就断然离去;名气到了一定程度就归隐或离开,不求出名;钱赚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散财,“物聚必散,天道使然”。

这些,都可以看出范公把握度的智慧。

拿得起,放得下。

放弃官位,保住了他的性命;放弃齐王的邀请,放弃已大有成就的农务,使他没有从商的机会。

拿得起,放得下,是对人的一种考验。

眼光长远,眼界开阔。

范公能预见到留在越国的危险,说明其眼光长远。

他能把握商机,选择陶地这个最佳经商之地,说明其眼界开阔。

范蠡的致富之道

范蠡的致富之道

范蠡的致富之道引言范蠡(公元前507年-公元前445年),是中国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睿智而富有的政治家和商人。

他以其高超的智慧和独特的经商才能,使越国繁荣富强。

本文将探讨范蠡的致富之道,包括他在政治、经济和人际关系方面所采取的策略。

一、政治策略1. 建立稳定的国内环境范蠡认识到,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是实现繁荣致富的基础。

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国内安宁。

首先,他加强了法律制度,确保公平正义。

其次,他注重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并通过减轻赋税负担来鼓励农民生产。

最后,他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国家管理水平。

2. 发展对外贸易范蠡意识到发展对外贸易对于增加国家财富至关重要。

他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并通过制定有利的贸易政策吸引商人。

范蠡还注重发展渔业和航运业,使越国成为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3. 联合其他国家范蠡善于利用外交手段,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他与吴国、楚国等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应对外来威胁。

通过建立联盟关系,范蠡巧妙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和市场,进一步推动了越国的经济发展。

二、经济策略1. 发展农业范蠡认识到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石。

他注重改良农田,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并鼓励农民采用高效种植方式。

范蠡还组织培训班教授农民现代化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发展工商业除了发展农业,范蠡还注重发展工商业。

他鼓励人们从事手工艺制造和商品交换活动,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

范蠡还积极引进外来技术和商人,促进工商业的发展。

3. 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范蠡明白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他投资修建了水利工程、港口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为商品流通和交通运输提供便利。

这不仅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人际关系策略1. 与商人建立良好关系范蠡非常重视与商人的关系。

他积极与商人交往,了解市场需求和动态,并提供相应的支持。

范蠡还鼓励商人组织起来,形成行业协会,共同维护自身利益。

2. 关心民生范蠡深知民生幸福是国家繁荣的基石。

范蠡是怎么样的人

范蠡是怎么样的人

范蠡是怎么样的人从古至今,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商圣的只有三个人,而范蠡便是其中一个,范蠡还是著名的军事家,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范蠡是怎么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范蠡是怎么样的人范蠡在成功帮助勾践灭了吴国重振越国后,便向勾践辞官隐退,是一个非常有远见之人,而在那个时代“士”为首,“商”为末,范蠡从官场退出心甘情愿的沦为地位最低的商人。

故其一生辉煌政绩,却因为弃官从商的事情使其不能与历史名人同入史册。

范蠡从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非常的别具一格,懂得占有先机,他认为在商场上要非常有眼力见方能获得商机,也因为如此,范蠡在隐居的近二十载岁月中,曾三次聚财千金乃至万金,成为富甲一方。

而范蠡是位仁德之人,他将所得之财均散尽以支助他人,钱财犹如身外物,对范蠡来说可得之也可散尽,甚是自在。

范蠡还是我国民间四大财神之一,是为“文财神”,他在商业领域上的作为更是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商业流通,他不仅有深邃的经济思想还发明了秤的度量单位,特别注重消费者的感受,会结合其特点进行售卖。

范蠡不仅涉猎农业,鼓励耕种,还对养鱼业有深刻的见解,因此范蠡还有“陶朱公”之称。

范蠡的生平简介范蠡是越王勾践成功复国的一个功臣,是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为越王勾践身边的一名谋士,也是一名出色的商人,为人博学多才,谦逊有礼,懂得明哲保身,深受世人好评。

公元前536年,范蠡出生在三户邑,虽然家贫但对从小便有大志,热爱读书,十分刻苦。

公元前516年,二十岁的范蠡遇见好友文种,两人趣味相投,在思想上也有着同样的见解,后来两人深知楚国政治腐朽,官府黑暗,他们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得起用,甚是失望。

于是公元前511年,两人相约共入越国,投身于越王。

虽为越王的门下,但是范蠡却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长处,当时越国和吴国交战之猛,后越国败于吴国,范蠡和文种方被起用。

范蠡提出委身求和的策略,委身求全以换来他日反攻时日,并献上灭吴九策。

公元前490年。

隐忍的勾践得以反国,范蠡等人一同归返,之后用了数十年的时间在勾践身边为他辅佐提供策略,最终在公元前473年,大败夫差,使其身亡,而在公元前468年,范蠡帮助勾践重得霸业,成为一方霸主。

范蠡: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男人

范蠡: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男人

范蠡: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男人范蠡:烟雨五湖去,扁舟第一人在我心中,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男人,为政,辅佐君王,灭仇复国;经商,冠名商圣,富甲天下;爱情,美人相随,泛舟五湖,他就是范蠡。

范蠡是智慧的化身,简直就是神一般的人物,尤其是最后这个桥段,那随行美人可是中国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出将入相,阅尽人间美色,爱情事业双丰收,后世那智神诸葛亮,风流周瑜,同他相比,那就差了不止八条街了。

记得当年看老版电视剧《水浒传》,当梁山一众好汉征方腊归来,十去七八后,浪子燕青辞官归隐,临登舟之时,李师师婷婷而来,二人相携而去,那可把俺羡慕得不行不行的了,感觉这人世间,是大丈夫方有如此际遇,唯真英雄才配美女傍身!在中国的各行各业中,都有着自己的圣人,或者叫“祖师爷”,范蠡是被尊为“商圣”,就是说,无论是行商还是坐贾,都是要拜范蠡的,但奇怪的是,我见过很多家庭或者商铺,拜的却并不范蠡,而是关公。

我实在是没有弄懂,一个狂傲无比,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败军之将,也配当作圣人?成天带着顶“绿帽子”,假模假式的看着“春秋”,弄一把大刀放在身后,享受着千家万户的祭祀,不合理嘛。

历史上的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什么三清、财神、如来、马祖的,啥都可以拿来拜,但后来逐渐几乎都被关公所替代,不仅如此,他还被剃头行业奉为祖师爷,也许在这行业中,是将关二爷的那把大片刀幻化成了剃刀的缘故。

及至后来,这关公成为啥都可以庇护的神,保佑发财的财神,看家护院的门神,也许还要充当观音的送子娘娘角色,于是,这范蠡也被从“商圣”的位置请了下来,反正在国人心中,关公是无所不能的“大神”。

中国历史是成王败寇史,范蠡肯定是铁铁的成功人士,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关羽连给他提鞋都不配,然而,也许是历史太过久远,范蠡的故事并不多,也很模糊,如雾里看花般的真假难辨。

范蠡是春秋时期人楚国人,出身贫寒,家境很是不好,但他自幼聪明过人,喜爱读书,是不是神童不好说,但肯定是一个常识渊博之人。

总结范蠡商业思想体系

总结范蠡商业思想体系

总结范蠡商业思想体系
范蠡是中国古代商业思想家之一,他的商业思想体系包括了诸多重要观点和原则。

总结范蠡的商业思想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范蠡强调了商业活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商业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商业可以带来财富和繁荣。

范蠡倡导商人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商业活动,努力创造财富和价值。

其次,范蠡强调了商业的道德规范。

他认为商人应该遵循正义和诚信的原则,不应该以欺诈和不义的手段获取利益。

范蠡认为商人应该坚守道义,建立良好的商业信誉,与合作伙伴保持公平、诚实的交易。

第三,范蠡注重商业经营的细节和方法。

他认为商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技巧和经验,懂得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

范蠡强调了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从众大众的需求,从寡小众的需求,从精品中国。

”的商业经营思路。

再次,范蠡强调了商业合作的重要性。

他认为商人应该互利共赢,与合作伙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范蠡提出了“同甘
共苦、共担风险”的合作原则,鼓励商人与其他企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最后,范蠡强调了商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他认为商人需要具备一定的商业知识和管理能力,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范蠡鼓励年轻人勇于创业,提倡商业教育和培训,为
商业人才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总结来说,范蠡的商业思想体系包含了商业活动的重要性、商业道德规范、商业经营方法、商业合作原则和商业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当今商业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引导商人们在商业活动中追求诚信、创新和合作,推动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被尊为“商圣”的范蠡是一个怎样的圆满男人

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被尊为“商圣”的范蠡是一个怎样的圆满男人

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被尊为“商圣”的范蠡是一个怎样的圆满男人来源:中大博研(ID:izddba)他,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用大智慧开创了中国商业文化——他就是范蠡。

范蠡不仅商业智慧超群,而且行善积德、救助贫困,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被尊称为“商圣”。

范蠡,字少伯,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

范蠡虽出身贫寒,但从小天资聪慧,博闻强识,喜欢读书,有很大的抱负。

可惜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选拔官吏,非贵族阶层不得做官。

范蠡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楚国名士文种相识,结为知己后,就商量着要离开楚国,另投贤明,实现政治抱负。

范蠡和文种来到越国后,深得越王重用,勾践任范蠡为大夫,又擢为上将军。

勾践率兵攻打吴国大败后,范蠡随勾践入吴为质,为勾践出谋划策。

勾践卧薪尝胆,经过多年苦心奋斗,终于把越国治理得愈加强盛。

在范蠡的建议下,勾践发兵伐吴,攻破吴都,夫差自杀,越国终于吞并吴国。

范蠡与西施游湖然而,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消灭吴国、功成名就之后,却激流勇退,隐姓埋名,化名为鸱夷子皮,遨游于山水之间,开始了后半生的实业生涯。

范蠡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商思想和较为完整的经商理论,无论是对他的同代人,还是后代人,都有很大的影响。

“ 贵出如粪土,贱出如金玉”范蠡对市场有着独特的敏锐观察力。

他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贵出如粪土,贱出如金玉。

”范蠡认为商品价格的涨落不是无限度的,上涨到一定限度就会下跌,下跌到一定限度就会上涨。

商品价高时,就要尽快把手头商品像粪土一样毫不吝惜地抛售出去;商品价格下落时,要把它看作珠玉一样,大量收购进来。

加快资金周转,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利润。

“ 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商圣苑范蠡还提出了一个“水则资车,旱则资舟”的“待乏”原则。

就是说,在水灾之年做车的生意,在旱灾之年做船的生意。

乍听之下,这似乎违背常理,但深思之后其实是大有道理的。

因为当水灾时,大家都在做船的生意,利润必定不高。

范蠡救子的启示和道理

范蠡救子的启示和道理

范蠡救子的启示和道理
范蠡救子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亲情、信任和勇气的故事,其中包含了许多启示和道理。

1. 亲情的力量:范蠡为了拯救自己的儿子,不惜放弃一切,并不言放弃地追随敌人。

这显示了亲情的力量是无法抵挡的。

它提醒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危险,亲情始终是我们最重要的支持和动力源泉。

2. 信任的重要性:范蠡对范蒙的信任是他敢于付出一切去拯救儿子的关键。

虽然他失去了妻子,但他坚信儿子不会背叛他。

这告诫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建立和保持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创造出强大的纽带和牢固的依托。

3. 勇气与决心:范蠡的行动展示了勇气和决心的伟大力量。

他面对敌对势力,并且不畏艰险,坚定地追求目标。

这启示我们,只有敢于追求和面对困难,才能克服挑战,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4. 无私的奉献精神:范蠡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关心如何拯救儿子。

他放下身份和一切自私的利益,把他的全部心思和力量都投入到拯救儿子的任务中。

这提醒我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非常宝贵的,只有抛弃个人私利,才能更有力地帮助和影响他人。

5. 执着与智慧:范蠡在拯救儿子的过程中展现了执着和智慧。

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不断地思考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加以
智慧的运用,才能攀登困难的山峰。

范蠡救子的故事中蕴含了许多深刻的道理和启示,它们都能激励我们去关爱他人、努力奋斗并克服困难。

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和难题,我们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获得启迪和勇气,去追求我们心中的目标和幸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道互补进退有据
——浅谈范蠡的人生与感悟
11级博物馆专业王欣然1112357
对这个历史人物的最初印象,说实话,是电视影视作品的演绎。

对于屏幕上淡眉星目,颇有远见,才干超群又进退有据的范蠡,范少伯敬佩有加。

上了大学后在课堂和讲座中,多次听闻孙教授对范蠡这个历史人物的赞扬,又对比现如今社会上各种各样人群的种种现象,不由得引发了思考,借此良机,从范蠡一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简单阐述范蠡的作为,更重要的,浅谈我内心对于范蠡的拙见,感受以史为鉴的重大力量。

一.政治部分:
卧薪尝胆
周敬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五千兵卒逃入会稽山。

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

他向勾践慨述“越必兴、吴必败”之断言,进谏:“屈身以事吴王,徐图转机。

”被拜为上大夫后,他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

归国后,他与文种拟定兴越灭吴九术,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为了实施灭吴战略,也是九术之一的“美人计”,范蠡亲自跋山涉水访到巾帼奇女西施,在历史上谱写了里应外合兴越灭吴的传奇篇章。

范蠡事越王勾践二十余年,苦身戮力,卒于灭吴,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

范蠡的政治仕途无不体现着他儒学的思想抱负,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他还提出了有持盈,有定倾,有节事的治国策略,无不体现着他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治国方略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方法,也体现了天人地相结合相和谐、处处占据主动,稳操胜券做事的品格。

隐退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他深知勾践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难与同安乐,遂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带领儿子和门徒在海边结庐而居。

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积累了数千万家产。

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范蠡的贤明能干被齐人赏识,齐王把他请进国都临淄,拜为主持政务的相国。

但他思考,久受尊名,恐怕不是吉祥的征兆。

于是,才三年,他再次急流勇退,向齐王归还了相印,散尽家财给知交和老乡。

范蠡的这两件事迹特别体现了他的人生智慧,历史上的政治家许许多多,可是能做到范蠡这样,宠辱不惊,不贪功利,理智坦然的生活家却是少之又少,可谓是现代人功名加身时,洗礼思想和头脑,坚持自己所要的生活,着眼于未来的楷模。

他能够在功成名就,辅佐君王完成大业的时刻,保持清醒,分析局势,急流勇退保全了自己,可谓大智大慧。

他还能够在经商富足之后懂得施舍慷慨,关护百姓,也是现代爱心和谐社会的榜样。

二.经济部分:
民生经济
“劝农桑,务积谷”、“农末兼营”、“务完物、无息币”、“平粜各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

”、“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 等至今对现代的经济建设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他不仅懂得实施农务,巩固国家根本,更懂得农末兼营的经济思想,为越国的发展,和未来战胜吴国积累了雄厚的社会财富。

范蠡深知在社会的不同时期侧重不同发展方向的道理,体现了道家顺应天时的思想内涵,更加说明了范蠡儒道相融的思想境界。

他运用这些智慧的思想,帮助越国稳定民生,发展经济。

从商经历
《太平广记·神仙传》有老子“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朱公”一说。

在吴地叫人制陶,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遂自号陶朱公,乃中国道德经商——儒商之鼻祖。

史学家司马迁称:“范蠡三迁皆有荣名。

”;史书中有语概括其平生:“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首先,范蠡十分懂得运用天然的优势发展经济,《史记》称“齐地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

”这为范蠡致富奠定了基础。

而且,范蠡敢于突破传统思想,不倾慕高官厚禄选择了从事生产,最终致富,这也会给现代人经商提供思路
在这个物欲洪流,人云亦云现象普遍的现代社会,读范蠡,品范蠡,让我们从生活在距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学习他如何在生活把握一个“度”,从而不让自己迷失和被时代的大潮埋没甚至那个年代的牺牲,确实是春秋风雨中被我们窥见且不能忽视的闪光思想。

他儒道相融相依的思想也提醒我们,各家之言纷至耳边的今天,听百家之言独立思考,互相融合学习,充实自己的生活智慧,在历史中反省丰富我们当下的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