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设计
常用医学实验设计

一、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完全随机设计将实验对象完全随机地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或多个处理组)中去进行实验观察。
完全随机设计亦称单因素设计,即只有1种处理因素,但可以有多个水平。
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1.将受试对象依次编号;2.用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排列表法把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
完全随机设计分析方法①当研究分为两组时,可以考虑两个样本率比较的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
②当研究分为多组且观察指标无序时,可采用χ2检验。
③当研究分为多组且观察指标有序时,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法)或ridit分析。
优点:简单易行。
实验中个别发生意外情况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缺点:一次实验只能分析比较一个因素的实验效应。
没有控制混杂因素在各组的影响,实验效率较低。
要求样本含量相对较大二、配对设计(paired design)配对设计是将受试对象按某些特征或条件配成对子,然后分别把每对中的两个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与对照组(或不同处理组)。
受试对象配对的特征或条件,主要是指年龄、性别、体重、环境条件等非实验因素,不要以实验因素作为配对条件。
根据受试对象来源的不同,分为同源配对(homogenetic matching)和异源配对(hetero-genetic matching)两种。
同源配对(homogenetic matching)又称同体配对(homobody matching),即试验和对照在同一受试个体身上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4种类型:(1)同一受试对象处理前、后的数据;(2)同一受试对象两个部位的数据;(3)同一受试对象、同一样品用两种方法或仪器检测结果;(4)用同一方法或仪器检测同一受试对象不同标本的检测结果。
异源配对(heterogenetic matching)例如:取同窝别、同性别、体重近似的2只动物配对;将病种、病型、病情及其它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一致的病人配成对子;配对设计方法1. 先将10对受试者编号,如第一对第1受试者编为1.1,第2受试者编为1.2,余仿此。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
一.心电图实验
1、异常心电图解析:建立心电图数据库,尝试应用不同技术去分析、识别心电图中的异常。
2、心电图相比较:将普通人的心电图与病人的心电图进行对比,找出心电图上异常状态的表现,建立心电图判断模型。
二.脑电图实验
1、脑电图识别:建立脑电图数据库,利用模式识别技术实现脑电图的快速识别,推断病人的脑电图状态。
2、脑电图振荡性分类:将脑电图分为“活跃”和“非活跃”两种状态,尝试预测未来病人的脑电图状态。
三.心脏超声实验
1、自动图像识别: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来识别2D和3D心脏影像,识别出心脏出血、动脉瘤、叶腔狭窄等异常。
2、心脏特征提取:提取心脏影像中特征及噪声,以便进行心脏病诊断。
四.器官功能分析
1、肝功能诊断:利用肝癌相关基因进行肝功能诊断,对病人的肝功能进行识别和分析。
2、肾脏功能分析:分析肾脏活动性蛋白(GFR),建立肾功能的测定模型,并提供诊断肾功能受损的可能性。
医学实验设计

受试对象的病理强度应适当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对照的形式
01
空白对照
02
安慰剂对照
03
实验对照
04
标准对照
05
自身对照
06
相互对照
07
配对对照
08
几种不完整(不完善)的对照
添加标题
对照不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多余对照
历史对照
添加标题
随机的意义 避免有意无意夸大或缩小组间差 别所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偏差 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都建立在随机化基础上,要求实验设计遵循随机原则
例2 设有动物20头,试将其用随机方法分为两组。
令单数动物分入甲组,双数动物分入乙组。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将20头动物按体重轻重依次编号为1,2,3,···,20号;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从随机数字表上任意指定第6行,第1,2列数字91起,向右查10个数字,依次录于动物编号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如要求两组动物数相等,应从乙组中随机抽1头到甲组,则可按下法进行:仍用原随机数字表,接下去查得1随机数字为56,将其除以11,得余为为1,故将乙组中的第1头动物调整到甲组。经调整后: 甲组动物号为:1,2,3,7,8,10, 11,12,19,20 乙组动物号为:4, 5,6,9,13, 14,15,16,17,18
01
02
03
04
05
06
设计对照应注意的问题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例数应均衡,不要相差太大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组间应具有可比性即除处理因素外,其余各种条件均保持一致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自身前后对照应注意评价指标是否随时间的先后而变化,如是,应采用交叉试验设计
医学实验设计课题

医学实验设计课题医学实验设计课题篇一:医学科研课题设计医学实验设计课题篇二:医学科研设计基本内容(临床实验设计)医学科研设计基本内容(临床实验设计参考用)(社区干预试验设计可参照)临床科研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因此,在进行临床科研设计时应注意:①人有社会属性,受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影响,要注意临床科研要符合医学伦理要求;②必须设立对照(设立对照的注意问题附后);③随访的起点和止点应有明确的定义;④注意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因素,并适当控制(具体内容附后)。
“”科研设计承担单位、科研负责人1.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与本课题有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水平、发展趋势等,写明本课题提出的依据及本课题研究目的;简要介绍预试验内容及结果。
)。
2.研究对象:(1)具体诊断标准(用公认的或统一的,并阐明出处;如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应写明是自定标准。
)、制定入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2)研究对象选择范围(包括对照组)及选样和分组方法(使用正确的随机方法选样和分组;在实验对象的分组和施加因素分配实验组、对照组上,都要随机化);(3)样本含量。
(说明确定样本含量的依据)3.处理因素:(详细写)处理因素设置要求:①抓住主要因素;②找出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③处理因素标准化。
(1)设备(或试剂或药物)生产厂家(来源)及型号(剂量);(2)治疗方法及操作程序(包括对照组);(3)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方法、人员、设备三统一及实验质控手段等);(4)技术关键。
4.研究结果:确定研究效应的测量指标及测定方法,要考虑与待评价的结果有关联性、客观性、灵敏性、特异性及实用性等。
(1)疗效判断标准(用公认的或统一的,并阐明出处;如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应写明是自定标准。
);(2)(近期、远期)观察指标(各组观察指标应一致)及观察方法;(3)科研记录表格及汇总表格式样;(4)统计方法及指标确定,预计结果;(5)科研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科研全过程的各环节,如预试验工作、分组、施加处理因素、临床观察及随访、原始资料的记录及收集、资料整理等方面质量控制措施)。
医学机能实验设计

姓名:孙亚东 班级:11 级精神医学 2 班 学号:1112220211
一、实验名称: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1.实验目的
探究茶叶主要成分咖啡碱是否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兴奋中 枢神经系统效果表现。 2.研究意义
利用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人服用小剂量(50~ 200mg)即可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从而振奋精神、增进思维、 提高效率。研究咖啡碱可以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 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可肌内注射苯甲酸钠 咖啡因。此外,临床上利用咖啡碱的作用还可配伍麦角胺治疗偏头痛; 配伍解热镇痛药治疗一般性头痛。此时,它由于收缩脑血管,减少脑 血管搏动的幅度而加强以上药物止头痛的作用。人还可以通过饮茶使 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 三、咖啡碱的提取
编 给药浓度 给 药 后 给 药 后 给 药 后 给 药 后 给药后 给 药 后
号
10min 30min 60min 90min 120min 150min
1 0.5mg/kg
2 1mg/kg 3 2mg/kg
4 5mg/kg 5 10mg/kg
七、实验结果初步探究 1.咖啡碱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可使人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 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咖啡和茶叶早就成为世界性的兴奋性饮料 成分。在动物实验,咖啡碱可引起觉醒型脑电波,损伤其间脑与中脑 后,此作用仍存在,这提示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较大剂量时则要直
10mg/kg 的咖啡碱,记录给药时间。 3.乙组小鼠按 1 到 5 号分别灌胃 0.5mg/kg、1mg/kg、2mg/kg、5mg/kg、 10mg/kg 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时间。 六、实验观察项目 1.两组小鼠分别记录给药后 10min、30min、60min、90min、120min、 150min 时的小鼠走动次数和举前肢次数,比较小鼠动物行为学指标 差异。 2.实验记录列表如下:
医学实验设计

医学实验设计xx年xx月xx日•医学实验设计概述•医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医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医学实验设计的统计学方法目•医学实验设计的伦理学问题•医学实验设计案例分析录01医学实验设计概述医学实验设计是运用控制和干预手段,创造特定的条件和因素,观察和探索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及药物防治规律的研究方法。
定义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目的明确,具有严格的对照性,可重复性,随机化,可控性等特点。
特点定义与特点医学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探索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通过实验设计,可以创造特定的条件来研究疾病的病因和病理过程,从而深入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生机制。
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实验设计可用于评价各种防治措施的效果,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营养干预等。
推动医学科学发展实验设计是医学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科学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够提高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原则包括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盲法原则等。
其中随机化原则是指研究对象应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别,保证各组间具有相似的特征分布;对照原则是指应设立对照组,以消除非处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重复原则是指实验应多次重复进行,以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盲法原则是指实验过程中应保持双盲状态,避免主观偏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包括完全随机设计、配对设计、交叉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等。
其中完全随机设计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别,然后对各组进行相同的处理;配对设计是将具有相似特征的研究对象配对后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交叉设计是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处理,然后交换处理组别;重复测量设计是在同一研究对象上重复测量指标,以分析处理效果的变化趋势和个体差异。
医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02医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人群选择选择哪些人群作为实验对象,需要考虑其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状况等因素。
伦理审查确保实验对象在参加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过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批准。
医学泌尿系统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安排与进度
实验前准备
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 骤。
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教师应对实验报告进行 批改和评分,及时反馈给学生。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4-6人,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 作。
实验步骤演示
通过多媒体或实物展示,演示实 验操作步骤,强调操作规范和注
意事项。
互动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通过讨论解 答问题,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
的理解。
学生实验操作与指导
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人数适中,确保每个学 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
操作指导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 误操作,确保实验安全。
要求学生提前阅读相关实验教材 ,了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
注意事项。
预习思考题
提供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实 验相关问题,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实验器材准备
确保实验所需的器材、试剂等准备 充分,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课堂讲解与演示
实验原理讲解
详细讲解实验涉及的医学泌尿系 统相关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实验
背景和意义。
通过模拟临床场景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临 床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 态度,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客观分析、 对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以及对实验误 差的正确处理。
培养医学人文关怀精神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医学人文关 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患者需求 ,培养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医学人 文精神。
医学创新实验教学设计与探索

医学创新实验教学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教师团队,目 前很多医学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备这些素质的教师。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通过医学创新实验教学,使学生 掌握基本的医学实验技能和方法 ,了解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和研
究进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必要的医学基础知识 ,影响实验效果。
学生实验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可能缺乏实验技能,导致实 验失败或结果不准确。
对策
在实验前进行基础知识测试,针对性 提供辅导;鼓励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 识,提高实验效率。
对策
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规程,提供技能 培训课程;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培 养实验技能。
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教师数量不足
医学创新实验教学需要更多的 教师参与指导,但现有教师数 量有限。
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实验教学经 验或教学方法不当,影响教学 效果。
对策
鼓励教师跨学科合作,共同指 导实验课程;聘请兼职教师或 研究生助教,增加教师资源。
对策
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和 交流活动,提高教学水平;鼓 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 学方法。
创新成果
02
03
学术价值
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取得 了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如新的发 现、改进的实验方法或技术等。
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是否具有学 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以及是否能 够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05
CATALOGUE
医学创新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探索
问题提出与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科学性 3.实用性
4.可行性
医学实验设计的意义
医学实验设计的意义 实验设计是科研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验设计的意义有: 1.依据研究目的,规定具体的研究任 务和所要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2.用较为经济的人力、物力、财力及 时间,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获得可靠 的结果。
医学实验设计内容
医学实验设计内容
㈡受试对象 指被处理因素作用的对象。
1.受试对象选择的基本要求: ⑴敏感性——容易显示效应 ⑵特异性——不易受非处理因素干扰 ⑶稳定性——减少误差 ⑷经济性——易得、便宜 ⑸可行性——易施加处理及采取标本 ⑹相似性——对处理的反应尽可能与 人相似
2.受试对象分类 ⑴动物:种类、品系、年龄、性别、 体重、窝别、健康状况、营养状态等。 ⑵人:分正常人和病人,要有 选入标准(inclusion criteria) 及排除标准(exclusion criteria)。
㈠科研题目的确立 1.题目要明确具体 2.立题要有依据 3.科研题目的性质、结果 要明确 ㈡科研构思 提出解决题意,验证假说 和设想的基本思路和研中的对照 ㈧研究对象的分组 ㈨样本含量 ㈩误差控制
(十一)记录资料的方法 (十二)统计处理方法 (十三)研究步骤及顺序 (十四)其它
甲组动物号为 3 ,4 ,8 ,9 ,10 ,11 ,12 ,13 ,14 ,17 (10 头) 乙组动物号为 1 ,2 ,6 ,15 ,18 (5 头) 丙组动物号为 5 ,7 ,16 (3 头)
㈢实验效应 指处理因素作用于实验对象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过观察指标显示出来。
1.指标的选择 ⑴关联性——与研究目的有本质的联系 ⑵客观性——避免一些笼统的,不确切 的指标 ⑶灵敏性——充分显示实验效应
⑷精确性: 包括准确度(accuracy)和精密度 (precision)。 准确度指观察值与真值的接近程度, 主要受系统误差影响。精密度指重复观 察时,观察值与其平均值 的接近程度, 其差值属于随机误差。 ⑸稳定性——指标的变异程度 ⑹特异性——不易受其它因素干扰
1 14 2 乙
2 23 2 乙
3 49 1 甲
4 46 1 甲
5 21 3 丙
6 62 2 乙
7 45 3 丙
8 34 1 甲
9 22 1 甲
10 19 1 甲
11 22 1 甲
12 64 1 甲
13 61 1 甲
14 73 1 甲
15 20 2 乙
16 63 3 丙
17 88 1 甲
18 86 2 乙
十三、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1.处理因素 2.受试对象
3.实验效应
㈠处理因素 一般指外加于受试对象,在实验中 需要观察并阐明其处理效应的因素。
1.处理因素种类
⑴自然因素 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 三方面因素。 ⑵社会因素 ⑶心理因素 等
2.实验设计时应注意 ⑴抓主要因素 包括单独作用和交互作用 ⑵明确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某项实验中所要阐明的因 素。 非处理因素:参与实验,对实验结果 有一定影响的其它因素。又称混杂因素 (产生混杂效应)或干扰因素(影响实 验结果)。
㈠对照原则 1.对照的意义 ⑴可排除或控制自然变化和非处理 因素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⑵可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T+S=e+s T:处理因素;e:实验效应;S:非处 理因素;s:S的影响结果
如何使e单独显示出来?
T+S1→e+s1 ‖ ‖ O+S2→o+s2 T →e
T:处理因素;S1与S2:相同的非处理因素;Td:T1与T2 之差;e:实验效应;s1与s2,S1与S2的影响结果;ed:Td 的效应。
一、医学科研的概念
医学科研的概念 医学科学研究是以正确的观点和 方法探索与医学有关的未知或未全知 的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认 识和实践。
二、医学科研的基本任务
医学科研的基本任务 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认识 疾病,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提 示健康与疾病的转化规律,提出有效 的防治措施,增进人类的健康。
甲组动物号为:1 ,3 ,7 ,8 ,10 ,11 ,12 ,19 ,20 (9 头) 乙组动物号为:2 ,4 ,5 ,6 ,9 ,13 ,14 ,15 ,16 ,17 ,18 (11 头)
如要求两组动物数相等,应从乙组 中随机抽1头到甲组,则可按下法进行: 仍用原随机数字表,接下去查得1随机 数字为56,将其除以11,得余为为1, 故将乙组中的第1头动物调整到甲组。 经调整后: 甲组动物号为:1,2,3,7,8,10, 11,12,19,20 乙组动物号为:4, 5,6,9,13,14, 15,16,17,18
例2 设有动物20头,试将其用随机方 法分为两组。 ①将20头动物按体重轻重依次编号为1, 2,3,· · · ,20号; ②从随机数字表上任意指定第6行, 第1,2列数字91起,向右查10个数字, 依次录于动物编号下; ③令单数动物分入甲组,双数动物分 入乙组。
动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编号 随机 91 76 21 64 64 44 91 13 32 97 75 31 62 66 54 84 80 32 75 77 数字 组别 甲 乙 甲 乙 乙 乙 甲 甲 乙 甲 甲 甲 乙 乙 乙 乙 乙 乙 甲 甲
2.指标的观察 ⑴实验效应的观察应避免偏性 盲法 ⑵注意处理与效应的关系剂量反应曲线、 阈反应
十四、实验误差及误差的控制
㈠控制误差的意义 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㈡误差表现的形式: 1.生物的差异性: 生物的个体差异通 称变异,客观存在,来源于随机误差。 2.感官误差:感官误差、技术熟练 程度误差。 3.条件误差:组间条件——保证组 间均衡,组内条件——保持组内稳定。 4.分配误差:分组时不注意分层与 随机引起。
理论设计
专业设计
医学实验设计
技术设计
统计设计:样本含量、样本代表性、 样本的分组、组间可比性、 误差控制、统计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的特点
实验设计的特点 1.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2.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 平是经随机分配而定的,组间均衡性 较好 3.能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 数的实验中,更有效地控制误差,达 到高效目的。
3.随机化方法 ⑴随机数字表 可用于抽样及分组随机化
例1 某煤矿矿工中有180名0~Ⅰ期矽肺 病人,试从其中随机抽出10名病人测量 其血清铜蓝蛋白含量。
随机化步骤 ①将180名矿工依次编号为001~180号,等 分10段,每段18人; ②从随机数字表上任意指定第4行,第5,6 列数字76起向右查10个数字,依次录于矿 工分段下; ③再以18除以各随机数字,得相应的余数; ④求得抽样矿工号依次为4,35(=18+17), 43(=2×18+7),· · · ,175(=9×18+13)。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课题全称、分题、副题 2.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3.研究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4.本课题的立题依据与可行性 5.科研设计方案 6.经费、设备等物质条件的解决办法 7.预期进度及可能出现的问题 8.预期成果 9.其它
课题评审时的“四性”
课题评审时的“四性” 1.先进性
例3、设有动物18头,试用随机方法 将其分配到甲、乙、丙三组中去, ① 将18头动物按体重轻重依次编为1、 2、3、……、18号; ② 查随机数字表第31行第13列,向 下查得18个数字; ③ 各数字一律除以3,写下其余数; 余数1者分入甲组,余数2者分入乙组, 余数3者分入丙组。
动物编号 随机数字 以 3 除后余数 组别
5.非均匀误差:抽样不均匀引起。 6.顺序误差:实验时不改变顺序引起。 7.过失误差:实验设计不当、主观片 面、粗心大意引起。 8.估计误差: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 评价时发生的误差。
㈢误差的性质 1.系统误差:实验测定中由于未发 现或未确定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带有 方向性和系统性。产生原因往往是可知 的或可能掌握的。 2.偶然误差:由于一些暂时无法控 制的微小因素引起的误差,是一种随机 误差,无法避免。
三、医学科研的特点
医学科研的特点 医学科研的对象是人,人具有生物和 社会两重属性。 1.人体的现象和规律不能笼统地用 一般生物学规律来解释; 2.人的个体在形态、生理、精神等 方面变异性大,样本中的实验单位的一致 性较差,观察结果的离散程度大; 3.一般不允许在人体上直接进行试 验; 4.宏观、微观两个方向发展,相互 配合。
医学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医学科研的概念 二、医学科研的基本任务 三、医学科研的特点 四、医学科研的分类 五、医学科研的方法学 六、医学科研的基本程序 七、医学科研工作的时间 分配 八、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九、课题评审时的“四性” 十、医学实验设计的意义 十一、医学实验设计内容 十二、实验设计的特点 十三、实验设计的基本要 素 十四、实验误差及误差的 控制 十五、实验设计的原则
3.对照的形式 ⑴空白对照 ⑵安慰剂对照 ⑶实验对照 ⑷标准对照 ⑸自身对照 ⑹相互对照 ⑺配对对照
4.几种不完整(不完善)的对照 ⑴历史对照 ⑵多余对照
⑶对照不足
㈡随机原则 1.随机的意义 ⑴避免有意无意夸大或缩小组间差 别所导致的实验结果的偏差 ⑵各种统计分析方法都建立在随机 化基础上,要求实验设计遵循随机原 则 2.随机的类型 ⑴随机抽样 ⑵随机分组 ⑶实验顺序的随机
⑶处理因素要标准化 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标准 化,保持不变。
药品:名称、性质、成分、作用、作法、 生产厂家、药品批号、出厂日期、保存 方法等。 检测方法:具体方法、原理及特点、操 作常规。 仪器:名称、产地、厂家、型号、规格 性能、精密度、标准、使用及维修常规。 实验条件:明确规定需要控制的条件。 观察时间:规定具体观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