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分析法

合集下载

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电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电极 下端的玻璃泡,它是电极的 敏感膜,是在SiO2基质中 加入Na2O、Li2O和CaO烧 结而成的特殊玻璃膜。利用 玻璃膜的组成不同可制成对 不同阳离子有响应的玻璃电 极。对H+有响应的电极叫 pH玻璃电极,它是问世最 早(1906年)的离子选择 性电极,也是人们研究较多 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电位分析法按原理分类
直接电位法和电 位滴定法。 直接电位法是通 过测量电池电动 势,从而确定指 示电极电位,然 后根据Nernst方 程,计算被测物 含量。

电位滴定法是通 过测量在滴定过 程中指示电极电 位的变化来确定 滴定终点,再按 滴定中消耗的标 准溶液的体积和 浓度计算待测物 质含量,实质上 是一种容量分析 方法。
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概述
离子选择性电极由三部分组成:
离子选择性电极由三部分组成:①敏感膜:对
给定离子响应; ②内参液:含有与膜及内参 比电极响应的离子;③内参比电极。 也有的膜电极不用内参液和内参比电极,在 压膜时,在膜上压一层银粉,焊上一根金属 导线,或用导电胶将导线与膜粘在一起,或 把敏感膜涂在金属丝或片上制成涂层电极。
φm = K RT ln α FF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使用范围

一般在1~10-6 mol· -1范围内电极电位符合能斯特方程;检测 L 下限由单晶膜的溶度积决定,LaF3饱和溶液中F-离子浓度 约为10-7 mol· -1,因此氟电极在纯水体系中最低检测下限为 L 10-7 mol· -1左右;实验中要用F-离子的标准溶液校正电极。 L 电极在低活度范围内响应时间为~3min,而后在高活度范围 内响应迅速。氟电极的选择性较好,PO43-,CH3COO-,X -,NO -,SO 2- ,HCO -等离子不干扰,主要干扰离子 3 4 3 -。干扰的原因是在膜表面产生如下反应: 是OH LaF3 + 3OH- = La(OH)3 + 3F- 产生的F-离子对测定造成正干扰,而La(OH)3 层也对 测定有干扰. 在酸度较高时,会形成HF,HF2-,HF32-,而使F-离子浓 度降低,因此测定时应控制pH值在5~6之间。

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M
RT Pot z / m Pot z / n K ln a M K m a K ...... ,i i m, ja j ZF


0.059 Pot z / m Pot z / n M K ln a M K m a K ...... ,i i m, j a j Z
★ 试样组分较稳定的试液,如火力发电厂水 蒸气中Na+的测定。
<二> 校准曲线法: 配制试液和一系列标准溶液,加 1. 方法要点: 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使 各溶液的实验条件一致。分别测 定它们的电动势,根据标准系列 溶液的浓度,作E~C曲线,再用 内插法求试液中被测物含量。 2. 适用范围: ★ 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分析。
二、膜电位的产生: 〈一〉膜电位: ● 膜电位: 膜两侧接触不同浓度电解质 溶液而产生的电位差。
〈一〉膜电位产生的模型: 1.扩散电位:
●C1>C2:产生浓差扩散 ●H+迁移较Cl-快:造 成溶液界面上的电荷 分布不匀 ●C1负电荷多而C2正电 荷多:在相界面产生 电位差 ●电位差的产生,使离子 的扩散速度减慢,最后 达到平衡,使两相界面 之间有稳定的界面电位
① 当正、负离子的迁移数相等时,扩散电位 等于零;
② 扩散电位可以出现在液体、固体界面上; ③ 扩散电位不具备强制性和选择性; ④ 扩散电位是膜电位的组成部,它存在于膜 相内部。
2.道南电位:
●渗透膜:它至少能阻止 一种离子从一个液相扩 散到另一个液相。 ●C1>C2:产生浓差扩散
●仅允许少量的K+通过,
§3—1 电位分析法原理
一、电位分析法:
●将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同时浸入试液,组 成电池,在通过电路的电流为零的条件下, 测量指示电极的平衡电位,从能斯特方程 式求待测离子浓度的方法,称电位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之一电位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方法之一电位分析法

)
(K2
0.0592
lg
aH 内 aH 内表面
)
K
0.0592
lg
a H

K
0.0592
pH
C、PH玻璃电极的电极电位:
E玻 E内参 E膜 E内参 K 0.0592 pH试
E玻 K玻 0.0592 pH试
D、电位法测定溶液pH的基本原理 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是以玻璃电
极作批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 极,浸入试液中构成原电池: E = E甘 – E玻
电位滴定法中拟定终点的办法重 要有下列几个:
第一种办法:以测得的电动势和 对应的体积作图,得到E~V曲线, 由曲线上的拐点拟定滴定终点。
第二种办法:作一次微商曲线, 由曲线的最高点拟定终点。具体 由△E/△V对V作图,得到△E/△V 对V曲线,然后由曲线的最高点拟 定终点。
第三种办法:由二次微商求终点
其中,批示电极是看待测离子的 浓度变化或对产物的浓度变化有 响应的电极,参比电极是含有固 定电位值的电极。
在滴定过程中,随着滴定剂的加 入,待测离子或产物离子的浓度 要不停地变化,特别是在计量点 附近,待测离子或产物离子的浓 度要发生突变,这样就使得批示 电极的电位值也要随着滴定剂的 加入而发生突变。
惯用的有Ag/AgCl、甘汞电极 (Hg/Hg2Cl2电极)。
对于甘汞电极,其电极反映为: Hg2Cl2+2e=2 Hg+2Cl-
3. 第三类电极:它由金属,该金属 的难溶盐、与此难溶盐含有相似阴离 子的另一难溶盐和与此难溶盐含有相 似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所构成。表达 为M (MX,NX,N+)。如: Zn| ZnC2O4(s),CaC2O4(s),Ca2+ Ca2+ + ZnC2O4 +2e CaC2O4+ Zn

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
1.分类 直接电位分析:通过测定指示电极的电位, 直接电位分析:通过测定指示电极的电位, 根据电位与待测离子活度之间的定量关系进 行定量分析。 行定量分析。 电位滴定分析: 电位滴定分析:通过测定滴定过程中电极电 位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进行分析。 位突变来确定滴定终点进行分析。
2.特点 (1)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现场 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操作; 操作; 选择性好,测定简便快速; (2)选择性好,测定简便快速; 试样用量少; (3)试样用量少; 自动化程度高; (4)自动化程度高; 精密度较差。 (5)精密度较差。
ϕ玻璃
ϕ甘汞
2.303RT E = K′ + pH F 25 °C: E = K′ + 0.059pH
比较法确定待测溶液pH 比较法确定待测溶液pH
pH已知的标准缓冲溶液 和 pH待测的试液 。 测定 已知的标准缓冲溶液s和 待测的试液 待测的试液x。 已知的标准缓冲溶液 各自的电动势为 的电动势为: 各自的电动势为:
测定待测溶液的电位值, 测定待测溶液的电位值, 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其浓度。 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其浓度。
Ex
lgcx lg c i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 TISAB )的作用 保持较大且相对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 ①保持较大且相对稳定的离子强度,使活度系数恒定; 范围内, ②维持溶液在适宜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 维持溶液在适宜 范围内 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 ③掩蔽干扰离子。 掩蔽干扰离子。 测 F- 过 程 所 使 用 的 TISAB 典 型 组 成 : 1mol/L 的 NaCl,使溶液保持较大稳定的离子强度 ; 0.25mol/L的 , 使溶液保持较大稳定的离子强度; 的 HAc 和 0.75mol/L 的 NaAc, 使 溶 液 pH 在 5 左 右 ; 0.001mol/L的柠檬酸钠 掩蔽 3+、Al3+等干扰离子。 的柠檬酸钠, 掩蔽Fe 等干扰离子。 的柠檬酸钠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2014)PPT课件

第九章--电位分析法(2014)PPT课件

H水 合层 H溶 液
E内K内0.059lgaaHH内 内 参 水比 化溶 层液 E外K外0.059lgaaH H外 外 部 水溶 化液 层
.
13/6193
E内K内0.059lgaaHH内 内 参 水比 化溶 层液 E外K外0.059lgaaH H外 外 部 水溶 化液 层
同一玻璃电极,膜内外表面性质可以看成是相同 的,所以常数K内=K外;
属于非晶体膜电极。 最早使用的离子选择性电极。 核心部分是玻璃膜。
.
6/696
玻璃膜的不同组成可制成对不同 阳离子响应的玻璃电极。
pH玻璃膜电极的敏感膜是在SiO2 基质中加入Na2O、Li2O和CaO烧 结而成的特殊玻璃膜。厚度约为 100 mm左右。
原理:玻璃膜产生的膜电位与待 测溶液的pH值有关。
.
19/6199
3.3 pH值的测定
pHlogH[] pH loagH
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 极 , 玻 璃 电 极 作 为 H+ 活 度 指 示电极,两者插入溶液中组 成电池:
A A g ,0 . g 1 m C L 1 H ol 玻 lC 试 l 璃 K ( 饱 液 C ) 膜 ,H 2 C l 和 2 H g l
.
34/6394
二氧化碳气敏电极
电极浸入待测液,试液中 待测CO2通过透气膜扩散 ,直到透气膜内外CO2的 分压相等。
CO2引起的内电解质溶液 pH变化用pH玻璃电极指 示,由此测定试液中CO2 的浓度。
.
35/6395
气敏电极一览表:
.
36/6396
7. 酶电极
将 生物酶 涂剂:二癸基磷酸钙+苯基磷酸二辛酯溶液。
.
32/6392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第七章 电位分析法

离子敏感场效应晶体管(ISFET)
16-4 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


一、检测限与响应斜率 离子选择性电极能够检测到被测离子的最低浓 度。如图16-10中的CD与FG两延长线交叉点A 所对应的离子活度。 依能斯特方程直线的理论斜率为:
2.303 RT 理论斜率 zF
实际测定时斜率与理论值不一定相同。
(二)氟电极
氟电极的敏感膜由LaF3单晶片制成,为提高导电性, 在其中参杂少量Eu2+,Ca2+ ,二价离子的引入,使晶 格点阵中La3+被Eu2+,Ca2+取代,形成较多空的F-点 阵,增强了晶体的导电性,导电由F-完成。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是目前最成功的单晶膜电极。
RT EF k ln a F F
能斯特方 程比较
EM
RT k ln a Ag F
二、电位选择性系数


电极选择性是指:电极对被测离子 和干扰离子响应的差异。 这种差异可用电极选择性系数Ki,j表 示。
RT z/m EM k ln( ai K iPot a ) ,j j zF
Ki,j表征了干扰离子对被测离子干扰的程度
玻璃电极的电位与溶液PH关系

玻璃电极的电位与溶液的PH有如下关系 RT E玻 k玻 ln aH F 2.303 RT E玻 k玻 pH 试 F
E玻 k玻 0.0592pH试
(三)阳离子玻璃电极
二、晶体电极

(一)电极结构 晶体电极的基本结构图16-5,其敏感膜 材料系难溶盐加压或拉制成的。能满足 室温下导电的难溶盐晶体只有少数几种, 氟化镧、硫化银、卤化银等。这类晶体 晶格能比较小,离子半径最小电荷最少 的离子F ,Ag+等参与导电。

电位分析

电位分析

而产生电极电位的,即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电极上
有电子的得失与转移;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以敏感膜为基体,选择性地让一些 离子渗透,同时包含着离子的交换过程。因此,离子选择 性电极电位是由离子的交换和扩散作用产生的。 敏感膜是一种能分开两种电解质溶液,并对溶液中某种 物质有选择性响应的薄膜,它能形成膜电位,ISE被认为是 一种电化学传感器,是电位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指示电极。
Chapter 10 Potentiometry
第十章
电位分析法
§10-1 概 述
一、定义
电位分析法指在零电流条件下,利用电极电位和 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度或浓度之间的关系来测定待测 物含量的方法,包括直接电位法和电位滴定法。
直接电位法 电位滴定法
1. 直接电位法 (direct potentiometry) :
将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根据测得的电池电动势与
被测溶液中待测物质某种型体的平衡浓度的关系直接
求出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 2. 电位滴定法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 借助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突变来确定滴定 终点,根据滴定剂的体积和浓度来求得待测物质的 含量,所得是某种参与滴定反应物质的总浓度。
3. 任意的i离子选择性电极电位
任意阳离子i 的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电位均等于膜内扩散
电位和膜与电解质溶液形成的内外界面的界面电位的代数 和。
膜内外表面性质完全相同,所以,内外界面扩散电位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
而膜内外界面的界面电位为:
外 内
a1 RT K1 ln ’ nF a1 a2 RT K2 ln ’ nF a2
对整个玻璃电极而言,其电极电位应是内参比电极
电位和玻璃膜电位之和: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

第九章  电位分析法

a' H +

aH +

a' H +

p 28
式中:
aH+外, aH+内为待测溶液和内参比溶液中氢离子活度。 aH+外’, aH+内’为外水化胶层和内水化胶层中的氢离子活 度。k外、k内为玻璃外,内膜性质决定常数。若膜内外表 面性质相同,则k外=k内, aH+外‘ = aH+内’ ,则
E膜 E道,外 E道,内 0.0592 lg
EE
0 Ce 4 Ce 3
4

3
0.059 lg
aCe 4 aCe 3
p9
第二节
离子选择性电极
膜电极,又称离子选择性电极(Ion Selective Electrode,ISE) (1)敏感膜:对特定的离子有选择性的响应
(2)响应机理:与金属指示电极区别,没有电子的得失(即 氧化还原反应)
p 31
产生原因
由于玻璃膜内外结构、性质并不完全一致,导致
内外水化胶层中aH+外’ ≠ aH+内 ’ ,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aH+外 = aH+内时, E膜也不为0。 消除或减小、稳定不对称电位方法: 在水中长时间浸泡(24h); 用标准缓冲溶液校正。
p 32
(2)碱差(钠差) 定义:普通玻璃电极的适应范围为1-10,当用 玻璃电极测定pH>10的溶液或钠离子浓度较高的溶液 时,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偏低,这种现象称为碱差
电极可用符号记为:
Hg 2C2O4 , CaC2O4 , Ca2 Hg
汞电极的电位可有下式确定
0 E EHg 2 / Hg 0.059 lg aHg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1
测定值偏高 (酸差)
测定值偏低 (碱差或钠差 )
pH>10
锂玻璃电极,pH > 13时,才发生碱差。
(二)阳离子玻璃电极
主要响 应离子
Na +
玻璃膜组成(摩尔分数, %)
Na 2O Al 2O3 SiO 2 11 18 71
电位选择性系数 KNa+,K+: 3.6 ×10-4
K+
27 5
68
?
?膜
?
k
?
RT ZF
ln ? M
对RZ-产生响应时,
?膜
?
RT ZF
ln ? R (内) ? R(外)
?膜
?
常 数?
RT ZF
ln ?
R (外)
? ISE
?
k
?
RT ZF
ln ? R
§6-3 离子选择电极类型及响应机理 一 玻璃膜电极
(一)pH 玻璃电极
1. 构造
考宁015玻璃组成: Na2O 21.4, CaO 6.4, SiO 2 72.2
F-浓度线性范围:1~10-7mol/L
酸度的影响:LaF 3+3OH -=La(OH) 3+3F -
H?
:
HF
,HF
? 2
适用的pH范围:5~6
干扰阳离子:Al3+, Fe3+等
消除干扰 方法
加入柠檬酸钠、 EDTA 等络合剂掩蔽
2 硫化银晶体膜电极
进入晶体膜 表面缺陷的
离子
Ag+
屏蔽导线
环氧树脂 填充物
OH ?
PNH 3
?
?
K NH
? 4
W
? PNH 3 H ?
? H?
?
?
K NH
? 4
W
PNH 3 K s
?
k' PNH 3
? 玻璃电极
?k?
RT F
ln ? H ?
? 常数?
RT F
ln PNH 3
CO2气敏电极
中介溶液:0.01 mol·L-1NaHCO 3
? 玻璃电极
?
k?
RT F
ln ? H ?
第六章 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
是在零电流条件下,以测定两电极间的 电位差(电池电动势) 或电位差变化 为基 础的电化学分析法。
{直接电位法
电位分析
电位滴定法
§6-1电极与测量仪器
直接电位法
电位滴定法
一 指示电极
用来指示被测试液中某种离子活度 (或浓 度)的电极。电极电位随被测离子的活度 (或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主要电极)
导线
对M Z+产生响应时,
电极腔体 内参比电极 内参比溶液
?内
?
k2
?
RT ZF
ln
? M(内) ? ' M (内)
?外
?
k1
?
RT ZF
ln
? M(外) ? ' M(外)
敏感膜
?膜
?
?外
? ?内
?
RT ZF
ln
? ?
M (外) M (内)
?
常 数?
RT ZF
ln ?
M (外)
? ISE
?
? 内参
KK+,Na+: 0.05
Ag+ 11 18 71
KAg+,Na+: 0.001
Li+
Li2O 25 60
15
KLi+,Na+: 0.33
二 晶体膜电极
1 氟电极
膜电位的产生
氟离子扩散进入晶 体膜表面缺陷形成
双电层结构
Ag-AgCl电极
内参比液 (NaF+NaCl)
LaF 3晶体膜
? 氟电极 ? k ? 0.059 lg ? F ?
二 参比电极
提供标准电极电位的电极。电极电位恒 定。(辅助电极 )
1 银-氯化银电极 AgCl + e - =Ag +Cl 2 甘汞电极 Hg2Cl2 + 2e- =2Hg +2Cl -
三 电子毫伏计
要求
输入阻抗很高,以保证零电流条 件下测定。
E ? 电极电位差 ? iR
如玻璃电极内阻为 108Ω,若电流为10-9A
银接触点
Ag2S膜
? ISE
?
k?
RT F
ln ? Ag?
全固态Ag2S膜电极
Ag+浓度测定范围: 0~10-7mol/L
Ag2S
2Ag+ + S2-
?2 Ag?
? ? S2?
? K sp (Ag2S)
1
? Ag?
?
?K ?
sp (
Ag 2S )
? ?
2
?? ? S2? ??
? ISE
?
k'?
RT 2F
?
常数?
RT F
ln PCO 2
四 生物电极
1 酶电极
内参比电极 内参比溶液
酶层
CO (NH 2 )2 ? H 3O ? ? H 2O ?
尿? 素??酶?
2NH
? 4
?
HCO
? 3
CO (NH 2 )2 ? H 2O ? 尿? 素??酶? 2NH 3 ? CO 2
iR ? 10?9 ? 108 ? 0.1V 相当于2个
pH 单位
§6-2 离子选择电极与膜电位
一 膜电位的产生
1 扩散电位
自由扩散,没 有强制性和选
择性
C2 > C1
2 道南电位

KCl
KCl
1
2
C2 > C1
? 离子扩散具有 强制性和选择
性。
? 存在于膜与溶 液的两相界面

二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位
2 玻璃膜的响应机理
膜水
O Si(IV) O Si(IV) O
界面
O Si(IV) O-Na+
Gl-N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H+ Gl-H+ + Na+
内参比溶液 ? H? ? 定值
表面点 位被H+
交换
点位 被H+ 和 Na+ 占据
点位被 Na+占据
点位 被H+ 和 Na+ 占据
外部溶液
? H? ? x
表面点 位被H+
浓度范围 (-lgc)
0-4.3 0-5.3 0-7.3 2-6 0-5 1-7 0-8 1-7 0-7
三 气敏电极
Ag-AgCl 电极 透气膜
0.1 mol·L-1 NH 4Cl 溶液
玻璃电极 内参比溶液
玻璃膜 氨气敏电极
NH3 + H2O Ks NH4+ + OH-
? ? K s ?
NH
? 4
ln ? S2?
S2-浓度测定范围: 0~10-7mol/L
3 其它晶体膜电极
电极组成
AgCl-Ag2S AgBr -Ag2S AgI-Ag2S AgI-Ag2S AgSCN-Ag2S CdS -Ag2S CuS -Ag2S PbS -Ag2S 任何卤化银或Ag2S
被测离子
ClBr ICNSCNCd 2+ Cu 2+ Pb 2+ Ag+
讨论
1) 不对称电位
?膜
? ?外 ? ?内 ?
RT ZF
ln ? H? (外) ? H ? (内)
如果 ? H ? (外) ? ? H ? (内) , 则 ? 膜 ? 0
但实际上 ? 膜 ? 0 ,即存在不对称电位。
使用前,需长时间浸泡,使不对称 电位趋于稳定。
2) 酸差和碱差
考宁015玻璃电极:pH 1~10
交换
玻璃膜中离子分布示意图
SiO H 水化胶层
+
+
H2O 溶液
SiO- + H3O+ 水化胶层 溶液
膜电位的产生
氢离子在玻璃膜表面 进行离子交换和扩散
形成双电层结构
? 玻璃膜 ?
常 数?
RT F
ln ? H ? (外)
? 玻璃电极 ? ? 内参 ? ? 玻璃膜
?
k
?
RT F
ln
?
H?
? k ? 0.059p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