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力学与时空观

经典力学与时空观
经典力学与时空观

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

第一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知道经典力学发展历程中有哪些物理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2、了解经典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对当时自然科学、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对经典力学建立作出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把科学成果的发现过程展现为历史的过程,即科学家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求索的,并将科学家的成果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评说,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承接,科学的发展也一样.

2、通过收集和交流具体实例来分析说明经典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就某一观点或结论收集例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阅、对比、举例、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善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锻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共同探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途径.

2、使学生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体会经典力学在人类认识自然以及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经典力学的概念,研究范围。

2、经典力学渗透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

1.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对经典力学发展历程的了解建议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可以课前将学生分小组,布置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查找经典力学发展史,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内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经典力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线索,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提炼和分析:

(1)领会力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一是生产需要的推动,由于生产实践为力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问题,促使许多科学家投身于地上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二是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是因为力学研究的对象最简单,它抛开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只把它作为一个有质量的实体来看待,研究物体间的作用及在这一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四是有一系列科学家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科学基础,特别是:(1)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和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②“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

(2)明确力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伽利略、牛顿时代之前,人们对力学现象的研究大多直接反映在技术之中或完全融合在哲学之内,物理学就整体而言还没有成为独立的科学.在这个阶段对力学作出突出贡献的是阿基米德,在本节“实践和拓展”第l题中要求收集、整理阿基米德在力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有关他的故事(可参见课程资源《阿基米德》),并在班上和同学交流或展示.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有助于对科学过程的理解,当今科学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教学中要利用这类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意识和沟通、交往的能力,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第二阶段是从伽利略到牛顿,是经典力学从基本要领、基本定律到建成理论体系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一系列的科学家为经典力学打下重要基础.要让学生知道伽利略、笛卡儿、惠更斯、开普勒、牛顿各自有怎样的发现,他们对科学的杰出贡献与意义所在,可查询《中国科普》网站“科学人物”网页.例如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1596—1650)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强调了伽利略没有明确表述的惯性运动的直线性.他在《哲学原理》一书中这样描述:“所有的运动,其本身都是沿直线的.”笛卡儿认为惯性运动不仅仅局限于水平面上的运动,而且包括一切方向上的运动.又如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hristiaan Huygens 1629一1695),全面细致地解决完全弹性碰撞问题,则为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奠定了基础.相关内容教材作了简要介绍,但最好能让学生查询和收集更多的这些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在了解物理学史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科学家们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刻意追求的严谨作风,而了解科学家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求索的,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科学探究的本质.

第三个阶段是牛顿之后,经典力学又有新的发展,这一阶段主要是后人对经典力学的表述形式和应用对象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可参见课程资源《三大守恒原理的确立》).2.经典力学的伟大成就

(1)把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水平,牛顿把天上运动和地上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了天上力学和地上力学的综合,从力学上证明了自然界的统一性.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历史的第一次大飞跃和理论大综合.它开辟了一个新时代,并对科学发展的进程以及后代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里可结合学生学习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情况对经典力学的成就做简单补充介绍(参见课程资源《经典力学在科学史上的成就》).

(2)经典力学的建立首次明确了一切自然科学理论应有的基本特征,这标志着近代理论自然科学的诞生,也成为其他各门自然科学的典范.牛顿运用归纳与演绎、综合与分析的方法极其明晰地得出了完美的力学体系,被后人称为科学美的典范,显示出物理学家在研究物理时,都倾向于选择和谐与自洽的体系,追求最简洁、最理想的形式。

(3)经典力学的建立对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这部分的教学思路应突出以下三个层面:一是经典力学形成的科学研究方法推广应用到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上,对经典物理学的建立意义重大.二是经典力学与其他基础科学相结合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经典力学在科学技术上有广泛的应用,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3.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五)小结

(六)作业:课本练习3

第二节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知道时空观与参考系的联系.

2、了解经典时空观及其基本推论,知道牛顿引入绝对时空观的原因.

3、了解狭义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与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几个推论,知道相对论时空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影响.

4、知道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于参考系和运动的“讨论与交流”,认识惯性系的概念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

2、解读并分析教材图5-2-1和图5-2-2,了解绝对时空观与实验事实的矛盾.

3、通过了解爱因斯坦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过程,学习创立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提出假设”.

4、解读并分析教材图5-2-3和图5-2-4,通过“讨论与交流”理解同时的相对性.

5、对比经典时空观的推论与相对论时空观的推论,认识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2、通过了解时空观的变革,从中认识物理学的发展和变革,体会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感受物理学的发展对推动社会的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

2、了解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三、教学过程:

1.经典时空观

从参考系的概念引入经典时空观,是为了介绍牛顿引入经典时空观的理论出发点,使学生领会经典时空观是经典力学的理论基础.

[讨论与交流]

(1)我们所说的匀速运动实际上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物体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惯性运动.

(2)一个物体的运动对两个相互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惯性系来说,速度、加速度以及所遵循的力学规律都是相同的.

了解牛顿引入绝对时空观的缘由,教学中要注意理清以下思路:

(1)经典力学是讨论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的,而所有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的,机械运动是物体的位置移动,位置涉及空间概念,移动涉及速度,涉及时间概念,所以牛顿力学必定与一定的时空观相联系.

(2)机械运动的描述离不开参考系,然而牛顿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参考系(后人把牛顿定律适用的参考系叫做惯性参考系),但是经典力学的理论框架本身并不能能明确给出什

么是惯性参考系,牛顿的解决办法是引入一个客观标准——绝对空间,用以判断各物体足处于静止、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状态.参见课程资源——《牛顿对绝对空间的设想》.对绝对时空观及其三个推论的教学建议采用举例和联想、比喻的方式,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了解和领会.

对经典时空观的几个具体结论,教材没有做更多的介绍,教学中可举例说明:

(1)同时的绝对性.绝对时空观中的同时是绝对的.就是说,在两个不同地点发生的两个事件,只要对一个惯性参考系来说是同时,那无论对什么惯性参考系来说都是同时的,例如,有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车厢内观察者看到两个事件是同时发生的,那站在站台上的观察者也必定看到两个事件是同时发生的,反过来说也如此.在这点上,经典时空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似乎是一致的.

(2)时间间隔的绝对性.例如一个人看到自己的手表走过一分钟,往往以为世界上所的钟和表也都同样地走过一分钟,而不管是在哪一种运动状态的钟.这就是时间间隔的绝对性.

(3)空间距离的绝对性.例如一把直尺的长度,如果从某一个参考系测量它是一尺.那么,我们的日常经验会以为从任何参考系来测量它,它仍旧是一尺,而与参考系的运动状态无关.

显然以上结论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相符,所以绝对时空观很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绝对时空观与经典力学是一致的,所以在经典力学广泛应用的过程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也广为流传,在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都以绝对时空观去认识和思考世界.2.相对论时空观

相对论时空观的教学可分三个层次:狭义相对论的提出、相对论时空观、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本节开篇直接指出:光在空间是如何传播的?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目的是交代理论变革的线索,教学时应使学生对19世纪末物理实验与理论的矛盾有所了解,可参见课程资源《以太危机》、《相对论“出世”》.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图5—2—1、图5—2—2使学生理解光的传播与经典力学的矛盾,使学生体会科学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理论的检验,实验验证是物理学的生命线.视学生程度来把握对“同时的相对性”探讨的深度,可参见课程资源——《关于“同时”的概念》及《同时的相对性》.

“运动的时钟变慢、运动的尺子缩短、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三种相对论效应利用教材插图进行解释.

(1)运动的时钟变慢,其实质是指在相对论中每位观察者都有自身的时间测度,即如果一时钟在天空高速飞驰,对静止不动的观察者来说似乎钟的时间走得慢了.时钟飞驰得越快,钟的时间走得越慢;在与光速相等的时候,钟将似乎完全停止,时间就会停顿了.这种效应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2)运动的尺子缩短.在对教材图5—2—6解释时,应注意指出左图中A尺相对于B 尺静止,右图中A尺相对于B尺运动,在B尺看来A尺长度缩短,尺缩和钟慢一样,是对称的.即如果A、B之间有相对运动,那么,A看B的尺缩短了,B看A的尺缩短了.这个结论表示空间的大小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3)物体质量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爱因斯坦在时空观的彻底变革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对

论力学,指出质量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趋于无穷大.他给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质能关系式对后来发展的原子能事业起到了指导作用.[讨论与交流]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对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是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体会的,其意义与影响应包含以下内容:

(1)相对论的创立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们从中领悟: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观察的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我们不应当把自己的认识绝对化,尽管这种认识是合理的.相对论时空观使我们摒弃了一些习以为常但却并不正确的成见,也是人类突破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束缚,走向现代物理学真理的一场伟大科学革命.

(2)相对论严格地考察了时间、空间、物质和运动这些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揭示了空间——时间的辩证关系以及物质同时空的关系,给出了科学而系统的时空观和物质观,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反映了自然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倾向,从而使物理学在逻辑上成为更完美的科学体系.

(3)没有相对论,现代物理学不可能存在.狭义相对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以来出现的古典物理学危机,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并且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依据;可以说,相对论的建立是现代物理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对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和现代人类思想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4)经典力学与绝对时空观可以很好的对付运动较慢的诸如苹果、行星的问越,但在处理以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的物体时却根本无效.实际上,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条件下的近似,主要区别,如下表所示:

(四) 小结

(五)作业

第三节量子化现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2、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了解光的波粒二象性.

3、知道量子论的建立不仅是物理学的革命,也对人类认识世界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经典物理学能量连续性观点在解释“黑体辐射”现象时的失败,体会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的伟大意义.

2、通过了解“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物理学理论的矛盾,体会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的本性的揭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量子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使学生体会科学家们探求真理的无限艰辛和他们非凡的创造性思维的光芒,使学生不仅从中获取科学知识,更受到科学思维的熏陶.引导学生善于逆向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

2、关注量子物理对我们生活所造成的影响,体会量子物理对20世纪科学技术领域和人类文明进步所造成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黑体辐射:能量子的假说的提出。

2、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三、教学过程:

1.黑体辐射:能量子假说的提出

“黑体辐射”的教学首先应指导学生了解人们对“黑体辐射”研究的社会背景(参见课程资源《黑体辐射》),使学生理解科学的发展总是和社会、经济的需求密切联系的.教学中要突出用经典物理学理论来解释黑体辐射遇到的困难,使学生认识到黑体辐射是经典物理能量连续性概念不适用于微观世界的典型事例,在此基础上讲述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才能使学生切实地认识到量子概念的必然.

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宣告了物理学的一场革命.然而在当时由于经典物理中的能量连续性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几乎所有的科学家相信包括能量在内的一切自然过程都是连续的,普朗克提出这种与经典物理学截然不同的观点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普朗克在公开提出“能量子假说”时的“谨慎和大胆”。他认为,辐射的能量仅仅在原子吸收或发射时是不连续的,一份一份的,而在传播过程中,则仍是连续的.曾有记者问他“您说能量到底是连续的呢?还是不连续的呢?”普朗克回答说:“如果一个人用小碗从缸里舀水,倒在水池中,您说水是连续的呢?还是不连续的呢?”从普朗克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认为辐射本质上还是连续的,只是在原子发射或吸收辐射时,才是一份一份的.把量子化思想贯彻到底的是爱因斯坦.

[讨论与交流]

2.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光电效应是经典物理能量连续性概念不适用于微观世界的另一典型现象.经典物理以“光是电磁波,它的能量是连续的”这种观点对光电效应现象作出解释时与实验事实的矛盾,与光子说对这些矛盾的圆满解释相对照,从而领悟光具有粒子性.出于降低难度考虑,教材中仅介绍了“光电效应的产生与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强度无关”这一现象特征。

3.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本性揭示

由于学生没有学过关于“光的波动性”以及“干涉、衍射”的知识,对于认识“光的

波粒二象性”显然难度较大.这里最好能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结合实验现象来解释何为“概率波”,也可以借助语言,通过比喻或类比,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象,如光的波粒二象性,我们可以想象:光似乎是一群“光子雨”,光的颜色反映出“雨点”的力量,雾霭茫茫,多像烟波;点点滴滴,又多像颗粒这里注意引导学生以全面的、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实际上光的波粒二象性取决于你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就像我们常常用瞎子摸象来比喻同一个事物的不同侧面的反映,在微观世界中:大量光子运动产生的效果显示出波动性,个别光子运动产生的效果显示出粒子性,光在传播时显示波动性;与物质发生作用时往往显示粒子性.

4.原子光谱:原子能量的不连续

原子光谱是微观粒子能量不连续的典型现象,这里重在通过这一形象实例使学生更深地领会微观世界能量量子化的特征.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思想、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以及之后的玻尔原子轨道量子化理论统称为旧量子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应用到更复杂的情况.1924年开始,为了摆脱旧量子论的局限性,物理学家们建立了全新的、描述微观世界运动的理论——量子力学,新的量子理论不仅能胜任旧量子理论的全部任务,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更复杂的现象,并方便地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参见课程资源《量子力学的建立和意义》)。

(四) 小结

(五)作业

第四节物理学—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学与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的关系,知道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2、了解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体会物理学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3、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体验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举例说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的影响和作用,体会物理学对自然科学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列举物理学理论转化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具体实例,体会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的推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人类借助自然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事迹”,激发学生对前人的敬仰,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理想的憧憬.

2、通过呈现物理学对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使学生更深刻感犟物理学的价值.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物理学的进展是人类思维进步的阶梯。

2、展示物理学成果和方法对其它学科的影响,体现物理学的博大精深。

三、教学过程:

1.物理学与自然科学一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的确立是物理学革命的高潮,以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带动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理论也都发生了革命性的突破,并形成了一些交叉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地球物理等等.当前科学中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课题,如生命科学、宇宙起源、材料科学等等,都与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密切相关.现代物理知识对其他学科的渗透比上个世纪要广泛得多。

物理学对自然科学各个领域都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限于篇幅,教材不能过多地介绍,只是列举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的影响,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结合本节“实践与拓展”第1题了解更多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关系.[实践与拓展]

1.数学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反过来物理学也促进数学的发展.例如力学与数学在发展中始终相互推动,相互促进.一种力学理论往往和相应的一个数学分支相伴产生,如运动基本定律和微积分,运动方程的求解和常微分方程,弹性力学及流体力学和数学分析理论,天体力学中运动稳定性和微分方程定性理论等,因此有人甚至认为力学应该也是一门应用数学.但是力学和其他物理学分支一样,还有需要实验基础的一面,而数学寻求的是比力学更带普遍性的数学关系,两者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2.物理学与现代技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本节最后一段总结了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概括了人类社会随科技发展而进入的四个时代,目的是使学生更深地体会科学技术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武器,在历史上始终是一种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力量.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并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讨论与交流]

(1)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从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处处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各种合成纤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衣着面料;农业的增产提供了丰富的食品,改善了人民的食品结构;至于汽车、飞机的发明和普及带给人们交通的方便、快捷;医学的进步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延长了平均寿命;教育的普及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电灯、电话、家用电器的普及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2)当前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如温室效应、物种的灭绝、臭氧层的破坏、核战争、大气污染、能源危机等.这些问题都是与科技相互关联的,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总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创造人类的幸福提供了空前未有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使人类掌握了可以毁灭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能力.如果人类能把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全部应用于和平与发展的事业,那么,未来世界的前景将是十分美好的.

(四)小结

(五)作业

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

比较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浅谈科学发展中的肯 定与否定 “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漫步于时间长河,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思考萦绕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时空观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在这其中相对论时空观和牛顿经典时空观是公认的科学史上有很大影响力的时空观,下面我就对这二者进行比较,谈一谈人类科学发展中的“肯定”与“否定”。 首先,从理论基础来看这两个时空观。这两个时空观是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的。牛顿的经典时空观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时空观是以光速c不变为理论基础。 其次,从内容来看这两个时空观。由于二者理论基础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这两个时空观内容的截然不同。这就像种下两个种类不同的种子,那最后长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同的。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关系看法不同。牛顿经典时空观是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而相对论时空观认为有物质才有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这两个时空观对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看法也不同。牛顿经典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独立各自。而相对论时空观则恰恰相反,它认为两个时间在不同的惯性系看来,它们的空间关系是相对的,时间关系也会是相

对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彼此不可分解的整体,只有空间和时间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光速c是建立不同惯性系间的时间和空间变换的纽带。 毋庸置疑,事实是唯一的,然而这两个时空观却给出了迥然不同的答案。我们是不是能够肯定一方而否认另一方呢?我认为不能。虽然相对论时空观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但我们不能否定牛顿经典时空观。它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十七世纪,牛顿力学不断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以牛顿力学为基础建立了天体力学和应用力学等等。从地面上的各种物体运动到各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及天体的运动,都服从牛顿力学规律,这充分说明了牛顿力学规律的正确性。值得指出的是,牛顿的力学为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之后的机器生产准备了科学理论。马克思曾经认为,在十八世纪臻于完善的力学是“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毫无疑问,当时这个“科学的基础”的最主要而且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牛顿的力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和他的方法论使物理学在十八、十九世纪期间得以迅速发展,并成为那时理论物理学的纲领或规范。迄至今日,人们关于自然过程的物理认识都可以看作是牛顿思想的一种系统的发展。到十九世纪末,牛顿经典力学在解释新实验事实时遇到了困难。相对论的提出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揭露了时间和空间某种普遍而新颖的联系,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变革,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这两个时空观各有其各自的价值,没有谁对谁错,我们不能单纯的肯定与否定。这看似不符合逻辑,但在很多时候我们是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

7.5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学案

第七章第5节相对论时空观与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1.感受牛顿力学在高速世界与事实的矛盾,知道牛顿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的运动。知道相对论、量子论有助于人类认识高速、微观领域。 2.知道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知道长度相对性和时间间隔相对性的表达式。 3.了解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知道科学真理是相对的,未知世界必将在人类不懈的探索中被揭开更多的谜底。 【课前预习】 一、相对论时空观 1.爱因斯坦两个假设: (1)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物理规律的形式都是_________的; (2)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大小都是_________的。 2.时间延缓效应:如果相当于地面以v运动的惯性参考系上的人观察到与其一起运动的物体完成某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τ,地面上的人观察到该物体在同一地点完成这个动作的时间间隔为Δt, 则Δt=____________。由于1?(v c )2<1,所以总有Δt>Δτ,此种情况称为时间延缓效应。 3.长度收缩效应:如果与杆相对静止的人测得杆长是l0,沿着杆的方向,以v相对杆运动的人 测得杆长是l,则l=_________。由于1?(v c )2<1,所以总有l

相对论时空观

狭义相对论的时空观 摘要: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的两大理论支柱之一,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接触牛顿经典力学以外的新的理论体系。而狭义相对论中的时空观给了我们极大的震撼,让我们明白了牛顿时空观虽然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却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在麦克斯韦方程建立以及明确了光速的恒定性和最大性后这种把时间和空间看做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观点显然不再正确。本文阐述了在狭义相对论下的时空观。通过分析牛顿时空观的不足之处来说明狭义相对论下时空观存在的道理,并最终阐释狭义相对论的本质即其本质是在牛顿的三维绝对空间上再加一维时间。通过本文的论述,有利于理解狭义相对论神奇而平凡的一面。 关键词:相对论光速不变洛伦兹变换式 牛顿在他的《原理》一书中写道:“绝对空间就其本质而言,是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的,它永远是相同的,不变的。绝对的、真实的数学时间,就其自身及其本质而言,是永远均匀地流动的,不依赖于任何外界事物。” 牛顿绝对时空观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但却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这在当时引起了一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思考和怀疑。在十九世纪中叶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后,绝对时空观更面临着严峻的局面。按麦氏方程中存在的常数c,表明电磁波或光在真空中沿各个方向均以不变的速度c传播,这与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发生了矛盾。因为据绝对时空观的经典速度合成定理,在不同惯性系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应在各个方向均相同。似乎只有在某一特殊参考系中,麦氏方程才取标准形式,光才在各个方向上均以c传播。人们曾引入“以太”假设,认为“以太”充满宇宙空间并绝对静止,光是“以太”介质中的波动。相应于“以太”的惯性系就是那个特殊参考系。然而,尽管人们赋予“以太”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性质,仍难自圆其说。且反复实验的结果都是否定的,根本发现不了“以太风”。相反却证明了在任何惯性系中光速都是不变的。迈克尔孙和莫雷原本是千方百计地想观察地球的运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他们还认为光是一种在被称为“以太”的媒质中运动的波。这样,它的表现就应该像在池塘表面上运动的水波那样。 当时人们还认为,地球也是在穿过这种以太媒质运动的,很像是一艘在水面上运动的小船。在小船上的乘客看来,小船激起的涟漪朝着小船运动方向向前扩展的速度,要比涟漪向后扩展的速度慢一些,因为在前一种情况下要从涟漪原来的速度减去小船的速度,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却要把两个速度相加起来。我们把这叫做速度相加定理。但是,迈克耳孙和莫雷却发现,地球的运动对光速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不管在哪一个方向上,光的速度都是完全相等的。这个奇怪的结果使他们产生了一种想法:也许是非常不巧,在他们进行那个实验的时候,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NAME:郑茂盛 NJUID:101220162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论儒释道的人生观 谈到中国古代人生哲学,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说到人生和人生观。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人生,什么事人生观。人生,顾名思义,就是人的生活、人的生存、人的生死历程的总称。人生的生死历程,在不同宗教,不同人的眼中有不同的含义。从生到死,是人的一期生命,在老子看来,人一出生,便是向死里去,便是所谓的“出生入死”,生生死死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怎么样去观人生的过程。而在观人生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人生产生自己独特的见解、认识、态度和观想,这便是所谓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它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其基本内容有:贫富观、苦乐观、义利观、荣辱观、道德观、公私观等。 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在不同条件下,同一个人也可能产生不同的人生观。人们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形成形形色色的人生观是一种必然,一种客观事实。就像对于同一句格言,在六岁小孩和六十岁老人的口中讲出所表现出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完全不同,一千个人眼中总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如先秦诸子百家便是一个典型,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种种不同的学术流派,他们对于人生的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一种极其高深的水平,由此形成的人生观就各有各的特色。先哲对于人生观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讲讲我对儒释道三家人生观的一点理解。 儒家的人生观,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业为价值取向,内以修身,充实仁德,外以济民,治国平天下,成就内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的。对社会现实有强烈的关切和历史使命感,以天下为己任,“达则兼善天厂,穷则独善其身”,对待他人充满爱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生命与理想发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时,宁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也要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儒家因此出了无数志士仁人。“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一生的精华便在这句话中,他从小就立志向学做人,寒窗十五载,三十岁能在社会立足,在齐、鲁传播礼法,到了四十岁不再困惑了,而后退居修诗书礼乐,讲学弟子,五十岁后,懂得了人生和宇宙相通的道理,能够处理一切突变;后仕鲁授政,去卫、陈屡受挫折,至六十岁便尝遍世间的酸甜苦辣,能顺其言知其作为了;晚年自陈到蔡、楚、卫返回鲁国,潜心研究学术,七十岁完全超脱人世纷争,随心所欲而不逾越礼法。孔子的一生将儒家的人生观阐释得淋漓尽致。 道家的人生观,是以超越世俗人际关系网的羁绊,获得个人内心的平静自在为价值取向,反对心为形役,透外物面不反,只要各自顺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扰,必然自为而相因,成就和谐与宁静,认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道家的人生态度消极自保,以免祸全生为最低目标,以各安其性命之情为最高目标,或院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显的出世倾向。道家人物是典型的清修隐者。以庄子为例,在人生观方面,庄子可谓是极具特色很有的,他所极力奉行的是“出世”、“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而反对与统治阶级合作的所谓的“卑鄙”行为;为统治者卖力的人,庄子也是很鄙视的;在财物和感情方面,庄子明显的是重感情而轻财物的。他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虽淡却很亲近,小人虽表面热情,实际上却没有沟通感情,只是相互利用,尔虞我诈,各有谋求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观的统一 殷业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上海200234 yinye@https://www.360docs.net/doc/6c3081900.html, 摘要: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到爱因斯坦,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这些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本文分析了历史上存在的各种时空观,从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出发重新审视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说明:不同的“物质空间”中时间是不同的,从而获得了对牛顿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相对时空观的统一认识。 关键词:虚空;物质空间;绝对时间;相对时间;相对论;牛顿力学 中图分类号:O4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时空观是物理理论的基石,也是自然科学的基石,因为存在的一切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从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牛顿[1]到爱因斯坦[2],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家都对时间和空间是什么做过回答,但他们的答案还不是最终答案。以上四位伟人对时空的答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时间和空间只有一种,但以笛卡尔的“物质空间”思想[3,4,14]为基础的时空观中,时间和空间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虚空”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另一种是“物质空间”中的时间和空间,对应“爱因斯坦的相对时间和空间”,前一种时间是空间无关的,后一种时间是空间相关的,所以在“物质空间时空观”中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可以得到了统一,下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1. 虚空和物质空间 牛顿在“原理”[1]中阐述的绝对空间是:“绝对空间就其自身特性与一切外在事物无关,处处均匀,永不移动”。牛顿的绝对空间有如下几层含义,(1)绝对空间是真实感知空间的抽象;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玻璃围成的正方体,假设这个玻璃正方体相对绝对空间静止,将玻

试论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

试论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 摘要:比较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阐述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思想。 关键字:时空观、经典时空观、现代时空观、相对论时空观 “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类生存于天地之间,漫步于时间长河,对空间与时间的思考萦绕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头,从哲学家、诗人、到物理学家,古今先哲们对其不断探索与完善,逐步形成与发展着人类的“时空观”。 一、:纵观人类文明,时空观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1时空观的变革历程古老“天圆地方”的平直时空观; 2以“经典力学”为理论基础的绝对时空观; 3以“光速不变”为理论基础上的相对论时空观; 近年来又有人提出了以“混沌分形”为理论基础上的新时空观,建立在“光速改变”(VSL)新理论基础上的时空观和建立在“超弦理论”基础上的多维时空。其中,目前人们公认的在科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是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即经典时空观)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即现代时空观)。下面我们将在由经典时空观向现代时空观的变革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二、经典时空观与现代时空观的区别: 经典时空观: 李白诗句有云: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他便把时间与空间看作是两个互不关联的概念。在李白之前和之后,许多人也持和他一样的观点——绝对时空观。在中国,后期墨家提出了“宇”、“久”作为空间、时间概念,并认识到空间、时间与具体实物运动的一定联系及空间与时间的一定联系。在西方,古希腊德谟克利特认为空间是物质运动的条件,亚里士多德用“地点”概念来表示空间,认为时间是连续的。近代时空观是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哥白尼的日心说指出地球的运动不会破坏地球上的自然秩序,这一见解是揭示空间均匀性的重大的步骤。由于地球是运动的,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并不是指向宇宙中某一不动的地点,而是指向地球。这样相对运动的观点便呈现出来。伽利略对哥白尼体系作了科学的论证,它认为,因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所以描述物体运动是必须选定一个对比物,物理学称为参考物,并提出了"力学相对性原理",指出力学规律在所有的惯性系中都相同,并且给出了两个惯性系之间的时空坐标的变换关系。牛顿总结了前人的成就,建立了牛顿力学的理论体系。在牛顿的力学方程中,没有宇宙中心的地位,任何时空点都是相对的。从不同的参考系看,描述物体运动的运动学量(如坐标,速度,位移,轨迹等等),可以不同,但在两个以速度v沿x轴方向有相对运动的参考系S(x,y,z,t),S/(x/,y/,z/,t/) 描述同一物理事件的时空坐标满足伽利略变换。 这个时空变换集中的反映了牛顿的时空观,牛顿的时空观的主要观点是: 1承认时间,空间客观存在; 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及其运动无关。时间坐标系和空间坐标系是完全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时间间隔与空间间隔在不同的惯性系中保持不变;即时间,空间观念与物质运动状态无关; 3 时间和空间彼此无关,各自独立存在。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以儒学为例 摘要: 本文回溯了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内涵,以儒家思想作为例证分析其与人生的关系,又通过三个方面阐释了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古代哲学,人生,儒学,现实意义。 一、古代哲学简述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是对思考的思考,是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的一门科学。是一种“觉解”的活动。 这个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哲学就是要把这个世界的复杂性,特别是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冯友兰说人生有四境界:使人超越自然的境界、功利的境界、道德的境界,最后达到一种天地的境界。所以,中国哲学最讲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冯先生所理解的哲学,也就是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悠久的文化传统, 我们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也渊源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而在古代传统文化中, 最重要、最具现实意义的部分就是古代的人生哲学。 古人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涉及极广泛的方面。其中有关于人和人性、人与自然关系、为人之道和治国之道的系统的理论; 有对于人们交往和言行的完备的规范体系; 也有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系统理论和丰富经验。其体系博大精深、丰富多样, 各派学说异彩纷呈; 从先秦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 到汉末佛教传入,魏晋隋唐玄学佛教各领风骚, 至宋代理学形成, 最终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共存互补的格局。其间众多先贤写下了浩瀚的著作, 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料。儒、释、道三家, 思想各有所异, 又有所同。简言之, 儒家积极, 以天下为己任, 刚健有为; 道家贵柔, 主张清静无为, 返璞归真, 全身保命; 佛教虚空, 消极出世。三家又都以天道为依归, 重视人格修养。三家的思想主张及其社会作用虽各有不同,却都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其所异表现了各家的特点; 所同则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质。在中国历史的长期发展中, 三家在互相吸取、互相融合中发展, 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由此绘出了中国人丰富多彩的人生图画, 熔铸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高中物理必修2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例题解析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例题解析 1.着重体会从绝对时空观无法解释光的传播问题出发,进而提出狭义相对论假设的思想方法. 2.相对论的两个假设无法直接加以验证,但是由它导出的一系列结论却都与实验相符,这种“间接证明”的方法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3.要紧抓住“两个假设”,只有深入理解了这两个“假设”的含义,才能理解应用其他各种相对论效应. 4.要重新科学理解“同时”的含义. 5.注意相对论中各种效应都是相互的. 例如,一把尺子相对地面高速运动时,地面上的观察者测量到尺子的长度变短.如果尺子在地面上不动,而观察者相对于地面高速运动,那么观察者测量到的尺子长度和观察者不运动时相比仍然是缩短的. 时钟变慢的效应也有和“尺缩效应”一样的性质. 6.注意“运动的尺子变短”只是在运动方向上变短,其他方向不变. 【例1】 一只完全密封而不透明的船正在静水中匀速航行,船内的人能够感知船在运动吗?能够测量船的航行速度吗?如果船是加速航行呢? 解析:如果船是真正的匀速航行,船内的人又无法以船外的物体为参考系,则无法感知船在运动,更不可能测量船的速度.这是伽利略相对性原理的要求. 如果船是加速或减速航行,船内的人完全可以利用牛顿定律测量出船的加速度,但依然不能测量出船的瞬时速度. 【例2】 根据相对论理论,一尺子相对参考系静止时长为L 0,当它以速度v 匀 速运动时,参考系上的人测量该尺子的长度将变为: L=L 0221c v (c 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1)

称之为长度收缩公式. 如果一观察者测得运动着的米尺长0.5 m(米尺的静止长度为1 m),问此尺以多大的速度接近观察者? 解析:由L=L 0221c v -得: v=c 20 2 1L L -=c 25.01-=0.87c=2.6×108 m/s. 【例3】 根据相对论理论,如果地球上的时钟走过了时间t ,那么,以速度v 相对地球运动的飞船上的时钟走过的时间t ′则为: t ′=t 221c v -(c 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5- 2) 通俗地说,就是运动的时钟变慢了. 设想飞船在甲乙两个相距8亿千米的星球间飞行,甲、乙两星球及飞船上各有一个巨大的钟,现飞船相对星球以0.75c(c 是真空中光速)的速度离开甲星球飞向乙星球,飞船经过甲星球时,三个钟均调整指到3:00整.问,当飞船飞过乙星球的瞬间,飞船内的人看到乙星球上的钟和飞船上的钟分别指向多少? 解析:在乙星球的观察者看来,飞船飞越的时间为: t=8 11 100.375.0108??? s ≈3600 s=1 h 所以,飞船内的人看到乙星球上的时钟指到4:00整. 在飞船内的观察者看来,飞船飞越的时间t ′则为: t ′=t 221c v -=1×275.01-h=0.66 h ≈40 min 所以,飞船内的人看到飞船上的钟指到3:40. 如果飞船上的人测量两星球间的距离,将是: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论述我国是个有五千年以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一些论述 我国是个有五千年以上历史的国家,文化传统十分丰富,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也是如此。在这个问题上,固然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等为不少人信奉的人生观、价值观,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广土众民,自古以来天灾人祸频仍,不仅十年九灾,而且不断受到异族的侵害掠夺,为了群体、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发展,必然产生以群体意识为主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人生观、价值观特别体现在一些杰出人物的思想、言论和行动上,代代相传,不绝为缕。中国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一、体现在对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看法上 中国人自古向往的大同理想,可以说体现了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礼记?礼运大同篇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中国人追求不朽,是建立在为国家社会立德、立功、立言的基础上。 “民之所好好之,民主所恶恶之”。(《礼记?大学》) “利于国者受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乐以天下,爱以天下”。(魏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壮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为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穷年忧黎之,叹息赐内热”。(杜甫) “百姓多忧天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白居易)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白居易) “丈夫贵兼济,独善其身”。(白居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必有天下之大志,而后能立天下之大事,夫以天下之志素存于心中,贫贱患难不足以动其心,而其志虑未始不为经国之谋也”。(陈亮) “但得众生皆约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 “与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司马光)

马哲,时空观

一堂哲学课——时空观 所谓时空观,就是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物理性质的认识,时空观同自然的发展和哲学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时间和空间是哲学的基本概念,也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本节课一开始,刘老师便讲述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独立性。认为时间与空间的度量与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在牛顿看来,时间与空间就像一个空盒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物体。 时空观被定义在很多个层面上,物理意义上的时空,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时空,亦或是生命体验中的时空。 物理意义上时空观指的是广义相对论,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于1915年发表的用几何语言描述的引力理论,它代表了现代物理学中广义相对论理论研究的最高水平。广义相对论将经典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包含在狭义相对论的框架中,并在此基础上应用等效原理而建立的。在广义相对论中,引力被描述为时空的一种几何属性(曲率);而这种时空曲率与处于时空中的物质与辐射的能量-动量张量直接相关系,其关系方式即是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 马克思哲学意义上的时空观可以分为辩证的自然时空观和社会时空观两个部分。社会时空观是马克思哲学时空观的重要维度,它具有属人性,历史性,可转换性,价值性等一系列新的特点,是我们透视社会历史现象的新视角,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

实践意义。 至于生命体验中的时空。我们能感受到时间一分一秒流逝,能感受到我们所处的位置。时间和空间都有着我们所熟知的单位度量。 分开来说时间和空间各自的意义,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所谓持续性,是指任何一个物体的运动都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至于一维性,对于时间的度量只需要一个度量,我们共用这个单位去度量时间,一秒,一分钟,一小时,一天。时间只有一个方向,不可逆转,时光一去不回头,没有所谓的后悔药。穿越,只出现在小说电视里。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我们都无可奈何。空间具有三维性,三维表现为具有一定的体积。一定的位置。拿数学上的坐标系来说。三维表现在长,宽,高,单位长度,坐标位置。时间和空间都离不开物质的运动。爱因斯坦说,物质消失,时间和空间就消失,物质存在,时间和空间就存在。 时间和空间是存在某种辩证关系的,例如我们定义地球自转一圈为一天,公转一圈为有一年,时间的定义取决于空间天体的运动。定义距离单位光年是指光行走一年的路程。 随着课程的进行,引入了一个新的名词,时间流速,相对论已经有了很好的解释。当速度越接近光速,时间越长,空间越短。光速是速度的极限。速度达到光速,时间和空间停止。速度也是相对运动的,当速度越接近光速,时间流逝得越慢,相当于速度来说,就成了慢镜头了,相对速度变慢,但永远无法超越光速,超越光速

论文--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启示 这个学期有幸选上了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这门课程,跟随徐老师对中国古代人生哲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学习与思考。 哲学是一门令人增长智慧的学问,学习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便是从民族文化的根源去探寻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道。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社会财富不断膨胀的今天,物欲、名利欲潜藏在每个人的心底,驱使着人们不断从外界攫取财富,却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完善。净化心灵世界、重寻精神家园,这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正如徐老师所说,在当下的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忧患了,不向善了,不敬畏了;许多人也没有思想,没有精神,没有信仰。经济飞速发展,竞争惨烈,信仰缺失,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一些人已经忘记了人之根本。正如孟子所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之所以能够保持宇宙中作为万物之灵的高贵地位,就在于人性中保留了兽类所没有的那一点点几希,倘若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天良,人与禽兽何异?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意识到当下人们纯粹的对于物质利益的盲目追求真的是本末倒置。 两千多年前的先贤就曾告诉我们,“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更发出了“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的直击人心的叩问。反观当下,很多人以“不义而富”为荣,比如靠制假卖假致富,不管不顾消费者所收到的伤害;比如靠贪污受贿敛财,破坏社会公平,比如靠巧取豪夺谋私,践踏社会正义。他们确实因此而得到了很多财富,但是得乎?失乎?常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于君子而

言,不义而富是一种耻辱,为了的一时的利益而将人之为人的天良弃之一边,真的是得到大于失去了吗?丢失了一件看得见的器物我们免不了伤心难过,那么如果丢失了人之为人的本心与天良呢?真正令人悲哀的是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人之天良的存在,更不会有找寻回来的想法。只有在当头棒喝之下才会明白自己离人之本心走了多远!殊不知,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之为人的天良那般珍贵,那是人所以为人的根本! 中国近几十年的的发展,难以否认是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效。也正如马克思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不和谐的问题,人地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膨胀的欲望与有限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GDP毕竟不是万能的,片面的追求物质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整体的失衡。看待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我们还是要追溯到资本萌生的源头。作家苇岸曾经写过“有一天人类将回顾他在大地上生存失败的开端,他将发现是1712年,那一年瓦特的前驱,一个名叫托马斯·纽科门的英格兰人,尝试为这个世界发明了第一台原始蒸汽机。”自此开始工具理性便大行其道。工具理性是指通过功利的方法最有效地达到目的的理性,是一种崇拜工具和技术主义的价值观。它本是启蒙精神、科学技术和理性发展演变的结果,然而随着工具理性的膨胀,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理性也逐渐由解放的工具退化为了统治自然和人的工具。在工具理性的统治下,人们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行动只受

哲学中的时空观

物理与哲学时空观 摘要:关于时空观念,在很早以前就被前辈所注意,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都在思考、讨论这个问题。康德、普里戈金、佛家、《周易》等,中外各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观点有同也有异。但是,都可以称之为“哲学”的时空观,与现物理学所阐述的“经典时空观”或“相对论时空观”大不同。哲学的博大精深,注定了“哲学中的时空观”会更神秘神奇,更能吸引眼球,从而引发人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无限遐想,随着对时空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对物理学的时空也有新的理解和猜测。 关键词:哲学、物理、时空观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科学普遍重视,但对哲学,重视程度明显不比对于科学技术。在科学理论上,时间与空间观念大致可分为两种:牛顿的经典时空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空观。但是在哲学体系中,时空观念就有很多很复杂的学说。 1.物理时空观 1.1 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 一个明显的概念是一个数轴,然而一维空间不是数轴。可以是一条在二维平面上的曲线,只要我们在这条线上找个原点,确定一下量度,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一维空间,身在这个空间上的东西不会察觉到这条曲线其实是处于一个二维空间中。同理,这条曲线可以处于更多维空间,而身在其中的人却一无所知。而我们所处的三维空间可能和那条线遭遇相同,我们对自己所于三维空间深信不疑,但有可能这个三维空间可能扭曲在更多维的空间中,我们能否能理解那个更多维的空间呢? 经典力学时空观指引下的牛顿力学理论有局限性,它只能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对于微观世界和高速运动的物体则无能为力。微观粒子遵从量子力学规律,高速运动遵从相对论力学规律,它是以相对论的时空观为指导的。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思想本质上是同科学已经显现出来的规律和总趋势相一致的(1)。相对论力学具有更广泛的实际意义,它把经典力学作为物体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的一种特例包括在内,所以相对论力学与经典力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相互矛

何谓绝对时空观

何谓绝对时空观? 答绝对时间是指时间的量度和参考系无关,绝对空间是指长度的量度与参考系无关。这也就是说,同样两点间的距离或同样的前后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无论在哪个惯性系中测量都是一样的。经典力学总结了低速物体的运动规律,它反映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两个独立的观念,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分别具有绝对性。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的度量与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状态无关,同一物体在不同惯性参照系中观察到的运动学量(如坐标、速度)可通过伽利略变换而互相联系。这就是力学相对性原理:一切力学规律在伽利略变换下是不变的。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这就是牛顿力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这种观点统治了人类几千年。直至今日,绝对时空观念还在影响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哲学观点,因为绝对时空世界是低速世界,几乎我们全部物理理论都是建立在“低速世界”基础之上的,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在这一“现实”面前,物理学家们所要做的事就是把主观与“客观”的距离缩小到最小范围。 经典力学总结出哪三大守恒定律?请举出实例并分析之。 答经典力学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1.动量守恒定律的实例就是火箭的。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当一个系统向后高速射出一个小物体时,该系统就会获得与小物体相同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动量,即系统将获得向前的速度。火箭喷管收缩后的燃烧室中气体分子和燃烧室壁的碰撞次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是没有收缩的左图中燃烧室壁的4倍。但是在喷气口上则没有碰撞,这么多的碰撞的动量是来自于哪里呢?很显然,一个气体分子的每一次碰撞必然是遵守动量守恒定律的。采用喷管扩张的技术来对燃气分子的热能进行第二次利用则是变成很简单的问题了。并且会增加火箭燃料的有效利用率。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例就是如无外力做功或外力做功之和为零,系统内又只有保守力(见势能)做功时,则系统的机械能(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外力做功为零,表明没有从外界输入机械功;只有保守力做功,即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而无机械能转化为其他能,符合这两条件的机械能守恒对一切惯性参考系都成立。这个定律的简化说法为:质点(或质点系)在势场中运动时,其动能和势能的和保持不变;或称物体在重力场中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这一说法隐含可以忽略不计产生势力场的物体(如地球)的动能的变化。这只能在一些特殊的惯性参考系如地球参考系中才成立。如图所示,若不考录一切阻力与能量损失,滚摆只受重力作用,在此理想情况下,重力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机械能不变,滚摆将不断上下运动3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实例就是航天器的运动以及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把身体卷曲起来使转动加快,而在接近水面时又将身体放开使转速减少,这些都是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何谓对称性?三大守恒定律分别对应着哪种对称性?为什么守恒定律比牛顿定律适用范围广泛的多? 答 1.有一类对称性是指某个系统或具体事物的对称性,另一种对称性是物理定律的对称性,它是指经过一定的操作后,物理定律的形式保持不变,因此也称不变性,一个物体包含若干等同部分,对应部分相等。不改变物体内部任何两点间的距离而使物体复原的操作,称为对称性操作,物理学中也称反演操作。对称性操作主要有:旋转、反映、反演、象转、反转;旋转和反映是基本对称操作。完成对称操作的几何元素称为对称元素,包括:旋转轴,镜面,对称中心,映轴,反轴;对称轴和对称面是基本的对称元素。2.对应于空间均匀性有动量守恒定律,对应于空间的各项同性有角动量守恒定律,对应于时间平移对称性有能量守恒定律。3.因为牛顿运动定律一般只适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王文臣 【摘要】庄子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传统精神哲学独特的奠基人,注重精神自由的人生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颗永久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和无价瑰宝.。庄子人生哲学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直接从“道”去寻找人类精神的根源,将“道”普遍地贯通于现实的人生之中,从而为人的精神关怀、精神理想确立目标,处处都显现出一种特别的人文关怀。庄子认为,现实世界纷繁复杂,但却有其内在的本质,即“道”。人们只要达到对“道”的觉解和体悟,就能从人生中的各种矛盾和烦恼的纠缠中获得精神上的超越,达到“游”的人生最高境界。庄子的超脱人生是其对人生的理想境界和实践方法的思考,是对精神本然状态的自我认识,从而达到一种超脱世俗、无任何约束的精神自由境界。其豁达超脱的人生观,对历代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超脱于世俗的生活之外,“乘道德而浮游”,彻底摆脱现实社会中一切人际关系的制约和束缚。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所要诠释的思想同样值得我们现代人去领悟。 【关键词】超脱;豁达;绝对自由

一、从“有待”达“无待”而“逍遥游” 《逍遥游》作为《庄子》的开篇,列内七篇之首,是贯穿全书的总纲,也是连接所有庄子哲学思想的主线,意味深远。它既是《庄子》的逻辑起点,也是《庄子》的逻辑终点。庄子把现实生活中的功名利禄看得很淡,在他看来,追求功名利禄,就不会有无忧无虑的生活,他以楚国神庙中供奉的神龟为例说,龟宁可活着,曳尾于涂泥之中,也不愿意死而藏于庙堂之上。富贵不能使人全生,反而会成为人生的枷锁。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便有了绝对的自由。 “逍遥”一词,在《庄子》中总共出现三十六次,如“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以游逍遥之虚”,“逍遥无为也”(《天运》),“逍遥乎无业之业”(《达生》),“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等。关于“逍遥游”的解释很多,但是基本意思都是闲放不拘、怡然自得、了无牵挂。“逍遥”一词并非庄子首创,《诗经·郑风》己有“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此外,《楚辞》、《离骚》、《礼记》等都提到过“逍遥”一词,这些所谓“逍遥”都是安然自得之意,且多与形体的怅然徘徊相关。而《庄子》中的“逍遥”不是拘泥于形体的逍遥飘摇,而主要是喻心态的逍遥自得。如“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逍遥游》)“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大宗师》)以纯粹的心态释之逍遥,这是庄子所使用逍遥的独特之处,庄子的逍遥有现在一些精神自由学说的

建立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原理

建立牛顿绝对时空观的原理 周家军(zhoujiajun) (家庭地址:广西陆川县良田镇冯杏村22队,邮编:537717) (目前所在地:广西柳州市,电子邮箱:zhoujiajun198204@https://www.360docs.net/doc/6c3081900.html, ) 摘要: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里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公式里,可推论出光线传播速度所选取的对应参照系问题及其两个重要性质,即光速不变原理和光速惯性原理.根据伽利略坐标变换,就可以建立牛顿绝对时空观.以太是存在的,人们已经在一些实验中部分证明了.只要人们稍微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可以在实验中完完全全的证明出以太.通过对几个著名的以太实验的剖析,能够使大家很清楚的认识到,为什么有的实验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可测,而有的实验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不可测的原因. 关键词:电磁波传播速度计算公式; 传播介质;光速不变原理;光速惯性原理;光速度速度叠加原理;斐索流水实验;霍克实验;“迈克尔逊—莫雷”光干涉实验;时间测量. 1.光线传播速度的相对参照系 从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里可得出电磁波的速度v = 1 ,光线是电磁波的一种,光线的传播速度是以哪 个物体为参照系呢?由这一式子里可看出,如果光线是在玻璃里,根据玻璃的磁导率μ玻璃和电容率ε玻璃,可以得出玻璃里的电磁波的速度c 玻璃,它以玻璃为参照系;如果光线是在水里,根据水的磁导率μ水和电容率ε水,可以得出水里的电磁波的速度c 水,它以水为参照系;如果光线是在空气里,根据空气的磁导率μ空气和电容率ε空气,可以得出空气里的电磁波的速度c 空气,它以空气为参照系.如果光线是在真空时,根据真空的磁导率μ真空和电容率ε真空,可以得出真空里的光传播速度c 真空,它就是以真空为参照系. 2.光线传播的重要性质 从麦克斯韦电磁波方程组里,可得出光线传播速度的两个重要性质. 2. 1、光线传播重要性质之一,——光速不变原理. 光线在哪个介质里传播,光速度就是以哪个介质为参照系.在介质里的光线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是由该介质的性质所决定的,它只与该介质的磁导率μ、电容率ε有关,与光源运动状态无关,与接收者的运动状态也无关,这即是光速不变原理. 2. 2、光线传播重要性质之二,——光速惯性原理. 从光线在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一个恒定值里可看出,光线传播没有惯性,与发射体(光源)运动状态无关,不遵循惯性速度叠加原理.光线没有质量,所以光线传播不具有惯性. 3.光速度的速度叠加原理 光速度的速度叠加原理和光速惯性原理并不相同.光速惯性原理是说光线传播没有惯性,不遵循惯性速度叠加,是针对发射体(光源)而言.光速度的速度叠加原理用于伽利略坐标变换,是针对接收者而言.光线在介质里传播,随介质的运动而运动.当观察者和介质在相同惯性系时,观察者观测到的光速度为介质里的光线传播速度.光线传播没有惯性,与发射体(光源)运动状态无关;当观察者和介质不在同一个惯性系时,对于观察者来说,光线传播速度遵循伽利略坐标变换,测量的光速度呈现出速度叠加性,他测量到的光速度为介质运动速度矢量和介质里的光速度矢量之和,即为速度叠加原理. 4.以太、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存在形式 讨论以太、绝对静止参照系的存在形式,需要建立一个简单的宇宙模型,即:宇宙无形,空间有形;宇宙无边,空间有边;宇宙无限,空间有限. 宇宙是个无限大的体积,没有形状,没有边界,也没有运动,宇宙就是绝对静止物,任何一点都可作为宇

经典力学与时空观

第五章经典力学与物理学的革命 第一节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知道经典力学发展历程中有哪些物理学家作出了突出贡献. 2、了解经典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及其对当时自然科学、社会发展的影响. 3、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对经典力学建立作出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故事,把科学成果的发现过程展现为历史的过程,即科学家是如何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求索的,并将科学家的成果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评说,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有承接,科学的发展也一样. 2、通过收集和交流具体实例来分析说明经典力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就某一观点或结论收集例证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查阅、对比、举例、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善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与习惯,锻炼学生在讨论与交流活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感想和看法,共同探讨交流与合作学习的途径. 2、使学生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体会经典力学在人类认识自然以及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经典力学的概念,研究范围。 2、经典力学渗透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 1.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 对经典力学发展历程的了解建议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可以课前将学生分小组,布置学生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上网查找经典力学发展史,在学生自学及小组内相互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经典力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线索,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提炼和分析: (1)领会力学体系得以建立的原因. 一是生产需要的推动,由于生产实践为力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问题,促使许多科学家投身于地上物体运动和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 二是科学自身发展的要求. 三是因为力学研究的对象最简单,它抛开物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只把它作为一个有质量的实体来看待,研究物体间的作用及在这一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规律.四是有一系列科学家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重要的科学基础,特别是:(1)伽利略发现了惯性定律和重力作用下的匀加速运动,奠定了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②“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所发现的行星运动三定律,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产生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