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余热利用衡算[1]

合集下载

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探索及其数值分析

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探索及其数值分析

2021.02科学技术创新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探索及其数值分析蒙雅莹周宇*(六盘水师范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4)摘要:近年来,随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国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私家车、各种行业运输车辆数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了大气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加剧了温室效应的产生。

研究表明,汽车排气系统中前排气管的温度高达600℃,尾气到达后排气管的温度还高达300℃,发动机有40%的能量会随着排气尾管的热量而排出,全面加强汽车尾气余热利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

基于热交换原理,利用温差形成自循环水系统,本文提出将汽车排气管外壁的余热通过换热转化用于车内供暖,减少汽车尾气余热排放,实现部分替代汽车空调供热,此外,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换热情况进行数值模拟,进一步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佐证。

关键词:汽车尾气;余热利用;热量交换,数值分析中图分类号:TK0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390(2021)02-0185-021概述在现代文明中,汽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交通运输工具。

但是,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汽车也带来了大气污染,即汽车尾气污染。

在中国大中型城市,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

研究表明,在汽车发动机消耗燃料的过程中,汽车排放尾气温度一般在300~600℃左右,40%的能量都会随着尾气被排放到空气当中,图1所示为汽车排气系统各部分温度[1-4]。

可以看出,仅有约25%用于驱动发动机做功,其余大部分则以热量的形式散失掉,如果对汽车尾气余热加回收利用,势必可以式减少燃料的消耗,在降低驾驶成本的同时,还会给大气污染防治带来重要的积极作用。

图1汽车排气系统各部分温度及汽车燃料能量分配情况示意图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缓解大气污染,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尝试通过回收汽车尾气余热的方式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温差发电、朗肯循环、空调制冷等。

温差发电是一种应用Seebeck 效应将热电发生器两端温度差转换为电势差的技术,将其应用在汽车尾气余热回收中,可以把无用的热能转换为可用的电能,从而提高能量的使用效率。

工业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

工业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

工业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摘要:工业锅炉为了避免尾部受热面发生低温腐蚀,排烟温度较高,通常在200℃左右,由此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利用锅炉尾部烟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对锅炉加以改造,可有效控制受热面最低壁面温度高于烟气酸露点,避免结露腐蚀的同时可将排烟温度降至130℃左右。

随着燃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节能;烟气余热利用;腐蚀;省煤器;空气预热器中图分类号:s21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317-021 锅炉尾部受热面的低温腐蚀目前,国内应用锅炉的行业中,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均含有硫,燃烧时通常会产生硫氧化物,硫氧化物与水蒸气结合后即形成硫酸蒸汽。

当锅炉尾部受热面的金属壁面温度低于硫酸蒸汽的凝结点(称为酸露点),就会在其表面形成液态硫酸(称为结露)。

长期以来,空气预热器作为电站锅炉或10t/h以上工业锅炉尾部受热面,由于结露而引起的腐蚀时常发生,很难避免,以至于目前在锅炉设计时不得不通过提高排烟温度或使用非金属涂层(如搪瓷管)来缓解结露腐蚀,但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结露堵灰问题。

而简单地通过提高排烟温度来避免低温腐蚀,又势必造成大量低温能源的浪费;尽管如此,空气预热器往往在运行一到两年后依旧会出现低温腐蚀穿孔、漏风、堵灰现象,以至影响锅炉的正常运行。

10t/h以下小型工业锅炉一般不设空气预热器,部分锅炉只设置了铸铁省煤器。

由于锅炉常常是间歇给水,省煤器的热效率并不高。

所以小型工业锅炉一般设计排烟温度在160℃~180℃,实际运行中往往高达200℃以上。

2 工业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利用节能改造的可行性一般10t/h以上的工业锅炉在尾部烟道通常布置有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而空气预热器往往布置于省煤器之后。

通过热力计算可知,排烟温度为200℃时,管式换热器(烟气走管内,入口风温20℃)最低壁面温度在100℃左右,而层燃锅炉烟气酸露点往往超过100℃。

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施研究

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施研究

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施研究1. 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汽车尾气排放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同时,汽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中也蕴含着大量的热能,如果能将其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对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汽车尾气余热指的是汽车发动机排气过程中产生的热能。

据统计,汽车尾气中约有30% - 40% 的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这些废热的回收利用成为了当前重要的研究方向。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尾气余热回收技术尾气余热回收技术主要包括热交换器、烟风机、废热发电系统等。

热交换器通过将汽车尾气中的热能传递给冷却介质,实现能量的转移。

烟风机则利用汽车尾气产生的排气压力,通过涡轮增压等方式改善发动机的燃烧效率。

废热发电系统则将尾气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以实现能源的再利用。

2.2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一方面,回收利用尾气中的热能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废热回收系统,尾气排放的温度也会下降,减少对大气环境的热污染。

2.3 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经济性分析尾气余热的回收利用在经济性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首先,通过降低燃料消耗,汽车的运行成本可以得到降低。

其次,尾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投资成本相对较低,且能够实现长期的节能效益,具备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3. 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措施研究基于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个措施来实现汽车尾气余热的有效回收利用:3.1 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通过引入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尾气余热回收设备的精确控制和优化调节,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能量利用率。

3.2 废热发电系统的推广应用废热发电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能源回收利用方式,应该在汽车尾气余热回收中得到广泛应用。

余热余压计算公式

余热余压计算公式

余热余压计算公式
计算余热余压的公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取决于系统的参数和运行条件。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余热余压计算公式:
1. 热力平衡公式
余热余压 = (T燃烧室 - T废气排放) / 温度折算系数
其中,T燃烧室是燃烧室的温度,T废气排放是废气排放口的温度,温度折算系数是用来考虑温度单位的转换因素。

2. 能量平衡公式
余热余压 = (Q燃烧室 - Q废气排放) / Q燃烧室
其中,Q燃烧室是燃烧室释放的热能,Q废气排放是废气排放带走的热能。

请注意,这些公式是基本的估算方法,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复杂。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燃烧效率、燃料特性、烟气组成等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此外,根据具体的工艺或设备,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参数。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参考相关的设计手册、标准或咨询专业工程师进行精确计算。

浅谈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推进节能增效

浅谈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推进节能增效

浅谈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推进节能增效[摘要] 简述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再利用,锅炉烟气深度冷却余热回收装置,装在引风机出口的水平烟道上,加热冷水以回收排烟余热,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后直接通入脱硫塔,进行脱硫回收处理,最后经烟囱排放;该装置不需要改变机组现有热力系统,在回收烟气余热的同时,不影响其长周期安全运行,不仅降低了排烟温度,而且节约了脱硫耗水量及电耗,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同时对外销售热水,创造经济效益。

[关键词] 锅炉烟气热水器脱硫一、降低排烟温度的节能开发和创新有多种方法可以降低排烟热损失,从运行方面:燃用设计煤种或适宜实际运行的煤种,保持稳定、适当的锅炉出力,保证锅炉燃烧良好,防止冒黑烟,定期受热面吹扫、保持受热面清洁,降低过量的空气系数,减少漏风,都可以有效的降低排烟损失。

然而由于目前公司运行管理良好,从运行、检修、试验、检测等管理方面已无更大的节能空间。

只有采取具有新节能技术才能进一步突破节能瓶颈。

设想在锅炉烟道加装换热器做为热水的热源,减少生产抽汽的用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同时销售热水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哈尔滨热电有限责任五期工程为2×300mw机组,7、8号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的hg-1025/17.5-ym36型,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自然循环汽包锅炉。

锅炉实际排烟温度为130℃,而脱硫装置的最佳入口烟气温度应为90-100℃,入口烟气温度高导致脱硫装置不在最佳工作状态,同时造成浆液蒸发量大、机械携带量大、补水量大、以及烟道腐蚀以及飘液等问题。

为了节能降耗,降低脱硫装置入口烟气温度,减少补水量,有必要在引风机出口烟道上安装分离热管换热器,充分利用烟气预热,结合多径公司热水的对外销售,加热厂内生活水,为洗浴、宾馆、酒店等用户供洗浴热水,因此节约能源、净化环境,增加经济效益。

所以对市场前景很好。

为了深度挖潜哈尔滨热电厂2×300mw机组的节能潜力,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推进锅炉烟气深度冷却系统技术改进工作势在必行。

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技术

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技术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1.余热制冷技术
汽车空调制冷技术主要有吸收式和吸附式两种。 吸收式制冷采用液态工质,COP值较大。缺陷是构造 复杂、造价高,不合用于颠簸、运动状态旳汽车。 吸附式制冷采用固态工质制冷,构造简朴、造价低, 合用于颠簸、运动状态旳汽车。缺陷是COP值较低。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背景简介
调查研究表白,汽车发动机动力输出功率只占燃 油燃烧总热量旳30%-45%(柴油机)或20%-30%(汽油机)。 以余热形式排出车外旳能量占燃烧总能量旳55%70%(柴油机)或80%-70%(汽油机)。
表1 发动机热平衡表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汇报提纲
1. 背景简介 2. 有关技术 3. 效益分析 4.结论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余热利用技术
国内外汽车余热利用旳技术,从热源来看,有利 用发动机冷却水余热和利用排气余热两种,从用途上 来看,有制冷空调、发电、采暖、改良燃料、涡轮增 压、室内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等方式。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1.余热制冷技术
汽车空调中,占统治地位旳是蒸汽压缩式空调系统, 轿车空调一般要消耗8-12%旳发动机动力,增长油耗, 加大排放;另一方面易引起水箱过热,影响轿车动力性。 为处理舒适性与制冷功耗之间旳矛盾,回收和利用发 动机排气余热驱动汽车空调制冷,是理想旳节能方案。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3.余热制氢技术
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上旳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氢燃料难以直接随车储存是主要制约原因。以甲醇 替代氢气随车携带,并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将甲醇 裂解为氢,将裂解旳氢直接燃烧或者与汽油混合作 为发动机燃料,很好地处理了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 上旳储存、携带,使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上旳推广 应用成为可能。

尾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的设计和能耗分析

尾气余热利用换热器的设计和能耗分析

124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工艺流程与应用中国设备工程 2023.05 (下)1 前言在国家降碳减排的目标下,以氢能为代表的化学储能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同样不含碳的氨(NH 3)作为氢能的补充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近几年,国内关于氨能在应用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开展,尤其是氨能作为燃料替换含碳燃料进行燃烧方面,其中,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在氨能重卡方面开展了研究,特别是等离子体辅助氨燃烧方面的研究。

氨的能量密度高,但是,燃烧特性差,火焰速度慢,使用裂解器把氨气裂解成含有一定氢气浓度的氨氢氮混合气后再通入发动机中,就能很好地燃烧。

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一般在25%~35%,发动机尾气中的热量占燃料能量的比例高达35%,这部分对应的能源以热能的形式随着尾气散失在环境中,由此可知,车用发动机的燃料利用率低,这也就带来了能源浪费的问题。

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对发动机尾气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便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同时,对环境保护也有积极的作用。

等离子体辅助氨燃烧裂解器包括燃烧部分和裂解部分,通过燃烧支路的等离子体辅助氨燃烧产生的热量来进行裂解支路的氨气裂解,其中燃烧支路需要氨气、空气和等离子体功率的输入,裂解支路则通入需要裂解的氨气。

裂解支路中的氨气在催化热裂解时,相对低温的氨气通入到裂解器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量才能升温到催化剂的反应温度(约500~600℃),设计和应用发动机尾气余热换热器对尾气排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这部分热量对裂解支路中的氨气进行预热,使得氨气在通入裂解器前就达到了一定的温度(约200℃),可以减少裂解支路中的氨气从燃烧支路中吸收的热量,减少了燃烧支路氨气的燃烧量,从而减少等离子体辅助氨燃烧的工作时间,节省了相应的能量输出。

另一方面,提高发动机系统能量利用率的同时,也大大提升了等离子基金项目:可再生能源制氨及氨发动机的研制(21KZS201)和氨燃机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22KZS304)。

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技术 17页PPT文档

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技术 17页PPT文档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背景介绍
汽车发动机余热利用潜力巨大,存在的问题主要 有:一是汽车余热的品位较低,能量回收较困难;二 是余热利用装置要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效率 高;三是废热利用装置要抗震动、抗冲击,适应汽车 运行环境;四是要保证汽车使用中的安全;五是要不 影响发动机工作特性,避免降低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 性。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3.余热制氢技术
甲醇催化热解制氢原理:
上述反应中产生的氢气,能使汽油燃烧更彻底,节省燃 料并改善了发动机废气排放。甲醇作为可再生能源,能 从植物秸杆等提取,可以缓解石油短缺危机。在原有的 燃气汽车上采用余热制氢技术,改制费用很少。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汇报提纲
1. 背景介绍 2. 有关技术 3. 效益分析 4.结论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1.余热制冷技术
汽车空调制冷技术主要有吸收式和吸附式两种。 吸收式制冷采用液态工质,COP值较大。缺点是结构 复杂、造价高,不适用于颠簸、运动状态的汽车。 吸附式制冷采用固态工质制冷,结构简单、造价低, 适用于颠簸、运动状态的汽车。缺点是COP值较低。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背景介绍
调查研究表明,汽车发动机动力输出功率只占燃 油燃烧总热量的30%-45%(柴油机)或20%-30%(汽油机)。 以余热形式排出车外的能量占燃烧总能量的55%70%(柴油机)或80%-70%(汽油机)。
表1 发动机热平衡表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汇报提纲
1. 背景介绍 2. 有关技术 3. 效益分析 4.结论
环控节能工业余热利用项目组
3.余热制氢技术
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还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氢燃料难以直接随车储存是主要制约因素。以甲醇 代替氢气随车携带,并利用发动机排气余热将甲醇 裂解为氢,将裂解的氢直接燃烧或者与汽油混合作 为发动机燃料,较好地解决了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 上的储存、携带,使氢燃料在汽车发动机上的推广 应用成为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金和化工尾气余热利用项目衡算报告一.流化床尾气衡算:1.物料衡算:CaF2的摩尔质量M(CaF2)=78 g/molHF的摩尔质量M(HF)=20 g/molAlF3的摩尔质量M(AlF3)=84 g/molH2O的摩尔质量M(H2O)=18 g/molA:一车间AlF3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消耗为:萤石:6.8 t/h 萤石中CaF2为97%AlF3的年产量为30000t,一年按350d生产计算可得AlF3产量为3.57t/h.假定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其各反应的转换率为97%整个工艺所涉及方程式:CaF2+H2SO4=CaSO4↓+2HF↑3HF+Al(OH)3=AlF3 +3H2O 用于生产AlF3的HF记为m1,尾气HF记为m2:CaF2~2HF1 2m(CaF2)=6.8×97%=6.6 tn(CaF2)= m(CaF2)/ M(CaF2)=6600000/78 mol得n(HF)=6600000/78×2 molm(HF) = n(HF) ×M(HF)=6600000/78×2 ×20×97%=3.28t3HF~AlF33 1n(AlF3)=m(AlF3)/ M(AlF3)=3570000/84 mol得n1(HF)=(3570000/84)×3 molm1(HF)= n1(HF)×M(HF)=(3570000/84)×3×20 ÷0.97=2.63 t m(HF)= m1(HF)+m2(HF) 即:m2(HF)=3.28 t-2.63 t=0.65 t③AlF3~H2O1 3m(H2O) =n(H2O)×M(H2O)= 3 n(AlF3) ×M(H2O)=3×(3570000/84) ×18=2.29t即尾气中的水蒸气量为2.29t。

则尾气总流量L=0.65+2.29=2.94t/hB:二和三车间AlF3生产操作过程中物料消耗为:萤石:5.8 t/h 萤石中CaF2为97%AlF3的年产量为25000t,一年按350d生产计算可得AlF3产量为2.98t/h.假定在实际反应过程中其各反应的转换率为97%整个工艺所涉及方程式:CaF2+H2SO4=CaSO4↓+2HF↑3HF+Al(OH)3=AlF3 +3H2O用于生产AlF3的HF记为m1,尾气HF记为m2:①CaF2~2HF1 2m(CaF2)=5.8×97%=5.63 tn(CaF2)= m(CaF2)/ M(CaF2)=5630000/78 mol得n(HF)=5630000/78×2 molm(HF) = n(HF) ×M(HF)=5630000/78×2×20 ×97%=2.8t②3HF~AlF33 1n(AlF3)= m(AlF3)/ M(AlF3)=2980000/84 mol得n(HF)=(2980000/84)×3 molm1(HF)= n1(HF)×M(HF)= (2980000/84)/0.97×3×20 =2.19t m(HF)= m1(HF)+m2(HF) 即:m2(HF)=2.8 t-2.19 t=0.61 t④AlF3~H2O1 3m(H2O) = n(H2O)×M(H2O)= 3 n(AlF3) ×M(H2O)= 3×2980000/84 ×18=1.92t即尾气中的水蒸气量为1.92t。

则尾气总流量L=0.61+1.92=2.53t/h由上可得,流化床出口尾气总流量约为L=2.95+2×2.53=8.42t/h三套规模生产线都按350d计,尾气量为70728t左右。

2.热量衡算:经过查表得以下参数值:Cp(AlF3)= 1.003 J/(g·K) H f(Al2O3)= -1675.69 kJ/molCp(HF)=1.5 kJ/(kg ·K) Cp(SiF4)=0.704 kJ/(kg·K)Cp(CO2)=0.28 卡/(克·℃)=1.17 J/(g ·℃)水的比热容C w=4.186 kJ/kg·℃一车间的尾气流量L=2945 kg/h二和三车间的尾气流量L=2530 kg/h尾气温度t=350℃假设尾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为70%,空气含量为28%,HF含量为2% 相关公式:H= m(q)/m(g) (1)式中H—湿度,kg(水汽)/kg(绝干气)m(q)—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kgm(g)—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量,kgI=(1.01+1.88H)t+2492H (2)式中I—湿空气的焓,kJ/kg1.01—干空气的平均比热容,kJ/(kg·℃)1.88—水汽的平均比热容,kJ/(kg·℃)2492—0℃时水的汽化热,kJ/kgH—湿度,kg(水汽)/kg(绝干气)t—相应状态下的温度, ℃公式(1)(2)出处:《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贾绍义柴诚敬主编Q=mC p t (3)式中Q—物质所含的热量,MJ/hm—物质的质量,kgC p—物质的比热容,kJ/kg·℃t—物质相应状态下的温度,℃公式(3)出处:《物理化学》万洪文詹正坤主编Q= IL (4)式中Q—物质所含的热量,MJ/hI—湿空气的焓,kJ/kgL—流化床出口尾气总流量,kg/h公式(4)为经验公式Q总= Q湿空气+ Q HF (5)Q可利用=Q损=η×Q总=50%×Q总 (6)式中η—系统的热效率为50%X1=w1/1- w1…………………………………………………(7a)式中X1—干燥前干基含水量,kg/kg(绝干料)w1—物料进干燥器时的湿基含水质量分数1- w1—湿物料中绝干物料量X2=w2/1-w2…………………………………………………(7b)式中X2—干燥后干基含水量,kg/kg(绝干料)w2—物料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基含水质量分数1-w2—湿物料中绝干物料量G c=G1(1-w1) (8)式中G c—绝干物料量,kg/hG1—湿物料的量,kg/hw1—物料进干燥器时的湿基含水质量分数W= G c(X1 -X2) (9)式中W—水分蒸发量,kg/hG c—绝干物料量,kg/hX1—干燥前干基含水量,kg/kg(绝干料)X2—干燥后干基含水量,kg/kg(绝干料)Q输入= Q输出 (10)式中Q输入=Q进尾气+ Q湿物料= I1×L,+ G c×(C m+ C w×X1) ×t m1Q输出= Q出尾气+ Q干物料=I2×L,+ G c×(C m+ C w×X2) ×t m2I1—进干燥管时湿空气的焓,kJ/kgI2—出干燥管时湿空气的焓,kJ/kgL,—进干燥器的尾气流量,kg/hG c—绝干物料量,kg/hC m—湿物料氢氧化铝的比热容,kJ/kg·℃C w—水的比热容,取4.186 kJ/kg·℃X1—干燥前干基含水量,kg/kg(绝干料)X2—干燥后干基含水量,kg/kg(绝干料)t m1—湿氢氧化铝进口温度,℃t m2—干燥后氢氧化铝出口温度,℃Q1=1.01 L,(t2-t1)+W(1.88 t2+2492)+ G c C m(t m2- t m1) + Q损 (11)式中Q1—干燥4t氢氧化铝所消耗的总热量,MJ/h1.01—干空气的平均比热容,kJ/(kg·℃)L,—进干燥器的尾气流量,kg/ht2—出干燥器尾气的温度,℃t1—进干燥器尾气温度,℃W—水分蒸发量,kg/h1.88—水汽的平均比热容,kJ/(kg·℃)2492—0℃时水的汽化热,kJ/kgG c—绝干物料量,kg/hC m—湿物料氢氧化铝的比热容,kJ/kg·℃t m2—干燥后氢氧化铝出口温度,℃t m1—湿氢氧化铝进口温度,℃Q损—系统热损失,MJ/h公式(7)-(11)出处:《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贾绍义柴诚敬主编Q2=n HF×△H (12)式中Q2—HF和Al(OH)3发生反应放出的总热量,MJ/hn HF—HF的物质的量,mol△H—HF和Al(OH)3反应的反应热,kJ/mol公式(12)为经验公式Q=Q1 - Q2 (13)q= Q /4 (14)式中q—干燥1t氢氧化铝所需热量,MJ/hQ—干燥4t氢氧化铝所需的总热量,MJ/hm=Q可利用/ q (15)式中m—干燥氢氧化铝的量,tq—干燥1t氢氧化铝所需热量,MJ/hA:一车间尾气热量计算:湿空气的湿度:H1=m(q)/m(g)=0.70×2945/(0.28×2945)=2.5 kg水汽/kg干气湿空气的焓I1=(1.01+1.88H1)t+2492H1=8228.5 kJ/kg Q湿空气= I1L=8228.5×2945×98%=23748.27 MJ/h(湿空气的含量为水蒸气的含量加上空气的含量,故其含量为70%+28%=98%)Q HF= mC p t=2945×2%×1.5×(350+273)=55 MJ/hQ总= Q湿空气+ Q HF=23748.27+55=23803.27 MJ/h尾气所含热量可折合标煤813.23kg/h,按一年350天连续生产计,共折合标煤6831.132t。

A:二和三车间尾气热量计算:湿空气的湿度:H1=m(q)/m(g)=0.70×2530/(0.28×2530)=2.5 kg水汽/kg干气湿空气的比焓I1=(1.01+1.88H1)t+2492H1=8228.5 kJ/kgQ湿空气= I1L=8228.5×2530×98%=20401.74 MJ/h(湿空气的含量为水蒸气的含量加上空气的含量,故其含量为70%+28%=98%)Q HF= mC p t=2530×2%×1.5×(350+273)=47.3 MJ/hQ总= Q湿空气+ Q HF=20401.74+47.3=20449 MJ/h问题3:在计算时,将查到的常数项尽量都列举,计算时将公式列出,单位换算在公式中体现,不然无法看出单位及哪些是常数项尾气所含热量可折合标煤698.6kg/h,按一年350天连续生产计,共折合标煤5868.5t。

按以上一二三车间三套规模生产线计,一年可折合标煤为6831.132+2×5868.5=18568.132t每吨按875元计算,价值约1.6亿元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