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优秀课件资料]

合集下载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巧判断(课件)-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巧判断(课件)-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而在“而秦兵又至矣”中则是引申义,“拿着武器的
人”,指“士兵”了。
“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中的“苗”和“裔”现在
比喻 就是由本义的比喻 已经是一个词了,表“后代”的意思。其实“苗”是庄
义 用法形成的意义。 稼以及一般植物的幼株,“裔”是衣服的边缘。在 《离骚》中,这两个字用的就是比喻义。
假借 义
(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古义:__求__学__的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古义:__旷__远__的__样__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6)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琵琶行》) 古义:__第__二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高考一轮复习
10 文言文阅读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考点突破
一词多义 【知识梳理】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多种含义,乃至拥有不同 词性。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最为普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词义的分化衍 生是有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大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 接或间接的联系。一般来说,词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之分。
参考译文 皇帝想启用王安石,曾公亮极力推举。唐介说王安石不可担 当大任。皇帝问他原因,唐介回答说:“王安石好学但是思想古板,讨论的时 候,他的思想行为不切合实际事理,如果他当政,恐怕政策会经常变更。”唐 介退朝后,对曾公亮说:“王安石果真被重用,天下一定会陷入困顿之中,你们 应该知道。”皇帝问孙固,孙固回答说:“王安石文学才能很高,处于侍从献 纳的职位是可以的。宰相自有宰相的度量,王安石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必 想求得贤明的宰相,吕公著、司马光、韩维是合适的人选。”皇帝却不这 样认为,最终(还是)重用王安石,对王安石说:“别人都认为你只知道经学,不 清楚世务。”王安石答道:“经学正是用来计划处理世务的。”皇帝说:“你认 为现在应该先实施什么政策?”王安石说:“要改变现在的风俗,公布新的法 令,(这)正是现在所急需做的事。”皇帝就采用了(他的意见)。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精品课件】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句子中的意思
-----追求准确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1、同义词\近义次词之间细致琢磨__还原到译文中去
根本。基础
3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来,原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
手自钞录
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若止印三二本 7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未倒置 9抑本其成败之迹
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天赋的善心 树根,树梢,主次,先后
(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2、鄙贱之人,不知 将军宽之至此也 3、鄙人?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精品 课件】
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 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精品 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精品 课件】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精品 课件】
狐假虎威 《战国策》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 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 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 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 为畏狐也。

(二)一词多义-经典通用PPT课件材料

(二)一词多义-经典通用PPT课件材料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 誓,老姥岂敢言!”
《孔雀东南飞》④
用言辞委婉地 推辞拒绝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 于主人矣。
《芙蕖》
⑤ 衰败,衰落
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 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 《殽之战》 师。
① 古代称四为乘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 势,序八州而朝同列。
《过秦论》

古称兵车, 四马一车为一乘
与“以从征平原功”中“以”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昼继夜
B.以货贿事发
C.乃以墨涂字观之
D.以命归之
【答案】B 【分析】题干中的“以”是因为,凭借的意思,B项中是因 为的意思。其余三项都解释为:把,用。
【例题3】 (2016年广东高职高考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鬻此足以资读书 鬻:做 B.殊伟
《过秦论》
② 逃跑的军队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 亡 族矣!
《过秦论》
③ 使……灭亡
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列廉传颇》蔺相如 ④ 逃亡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 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

同“无”
亡 丧何失国其变资,略宁尽南,死贫。困敬如亭故。《柳敬亭传》 ⑥ 同“无”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廉颇蔺相如 列传》
数据库
作图元素
放一些财务数据或者市场份额(国内、国际)、产品归 类、组织结构之类的文字,反白字,加阴影。
TMG
AGW
作图元素
产品示意图标,使用时标上名称。 (组网图不能使用产品实物图, 所以大家要善于运用此示意图标)
Soft X (CS)
策略管理服务器
SGW 信令网关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课件(28张PPT)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一词多义 课件(28张PPT)

6.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 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22
4、 成语联想法
•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 助。
➢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超出) ➢ 腥操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接近) ➢ 在官清恪,未尝闻私(恪守不渝:谨慎而恭敬) ➢ 吾亦望汝副其心(名副其实:符合) ➢ 或妄嗔怒 (轻举妄动:胡乱)

一言
词文
多 义
复 习
1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 意义。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 单音词多,这种现象更普遍,这是学习文言 文的一大难题。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2
詞 的 本 詞義 義 系統 和 引 申 義
词的本来意义,是通过分析字形和考 核文献资料所得出的最早的意义。
17
•如《念奴娇》"樯橹灰飞烟灭"中的"橹":木 制的船具。 •"不刊之论"中的"刊"从形旁上看应该与"刀" 有关:用刀干,即“砍削”,引申为“更改”。 •请推断“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 “造”字的意义。
18
2、语境推断法
• 高考考查的实词90%以上是具有多义性的,因此在翻译 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理解推断。
回还
7.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
谢绝 27
8.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信陵君窃符救赵》 辞别
9.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谢罪 10.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信陵君窃符救赵》 感谢
11.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孔雀东南飞》 告诉 1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芙蕖》 凋谢

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ppt精品课件

文言实词之一词多义ppt精品课件
③北蛮夷之鄙未人开,化未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④肉食者鄙(见《识曹刿浅论战》)
⑤孔子鄙其轻小视器((动《训)俭示康》)
“本义”由何构成?造字的“字形”
•鄙,甲骨文(囗,邑,表示聚居地)(廪,设
在田野的临时谷仓),造字本义:垦荒耕种的农村 边邑。
小结:字形“演”义
词义引申脉络
边鄙(名)
→ 鄙俗(形) →鄙视(动)
50、成功的信念在人脑中的作用就如闹钟,会在你需要时将你唤醒。 51、最困难的时候,就是距离成功不远了。 52、只要有斗志,不怕没战场。 53、凡事要三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行。 54、随随便便浪费的时间,再也不能赢回来。 55、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 56、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57、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58、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 59、暗自伤心,不如立即行动。 Biblioteka 0、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逃跑 1.沛公今有急事,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鸿门宴》)
失去 2.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六国论》)
灭亡 3.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通“无” 4.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小结:本义引申
二、巩固提升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鄙”字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边界 以…为边邑(动)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拜访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讴不韪欤
韪:正确
“造”的词义引申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共27张PPT)

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PPT (共27张PPT)
1、同义词\近义次词之间细致琢磨__还原到译文中去
2、对于比较生疏的意思要加强记忆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辨别文言实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句子中的意思
-----追求准确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徒
(仔细看,观察) (考虑)
(了解,弄清楚)
(看清楚) (精明)
(察察 ,洁白的样子)
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在文章中的 意思
-------依据前后内容推断
子罕以不贪为宝
《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 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 所。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课件33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实词+课件33张

①“谷”,原是庄稼和粮食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
示例
”专指小米,南方的“谷”则专指稻谷。②“锲而不 舍,金石可镂”(《劝学》)中的“金”,原来泛指一
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3.词义转移 阐释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示例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中的“告诉 ”,古义指“申诉(苦衷)”,现在指“对某某人说”。
②辐射式:词义的引申环绕着一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展开,各 引申义与本义之间的联系紧密度相同。例如:
【词语的意义】
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 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 义的一种。例如:
【词语的意义】
本义
引申义
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在比喻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因为它使用比喻 的手法,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跟引申义并列,成为转 义的一种。例如:
1.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表。
词语 河 臭 走 怨 恨
卑鄙
古义 黄河 气味 跑 仇恨,怀恨 遗憾,不满 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 泛指一切河流
难闻的气味 步行 埋怨
仇恨,怀恨 (语言行为)恶劣
变化类型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词义弱化 词义强化 感情色彩变化
2.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面表格。
“此三者,吾遗恨也”(《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恨”,古义 是“遗憾”,今义是“仇恨”。
6.感情色彩变化
阐释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示例 的“风流”,古义是“杰出,英俊;有才华”,褒义词;今义是“ 生活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贬义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课件

偏爱
C.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私人
D答案】C 【试题分析】 C项的“私”应该解释为“偏袒”。
5.下列各个句子中加点的“幸”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B.则幸得脱矣。 侥幸
C.大王亦幸赦臣。
荣幸
D.始皇帝幸梁山宫。 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2.下列各个句子中的“发”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发放
B.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动
C.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头发
D.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送
【答案】A 【试题分析】 A项的“发”应该解释为“拿出”。
3.下列各个句子中的“卒”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掌握一词多义的方法
(1)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
举例“亡”说明,《说文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 字的本义是“逃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好多其它 的意思。 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逃跑)。 ②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 (指人的死亡)。 ③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国家的灭亡)。 ④暮而果大亡其财( 丢失、丧失)。 ⑤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通“无”,相当于“没有”)。
A.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B.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D.五万兵难卒合。
士兵 终于 最后
通“猝”
【答案】C 【试题分析】 C项的“卒”应该解释为“死亡”。
4.下列各个句子中的“私”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自己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① 道歉,谢罪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 立而饮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鹬蚌相争 《战国策》
蚌方出日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 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 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 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 渔者得而并禽之。
东施效颦 《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 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之富人见 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 妻子而去之走。
根本。基础
3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来,原来
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
手自钞录
版本,稿本
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 6若止印三二本 7此之谓失其本心 8本未倒置 9抑本其成败之迹
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 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 天赋的善心 树根,树梢,主次,先后
(推究本源、考查)
鄙 1、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
2、鄙贱之人,不知 将军宽之至此也 3、鄙人?
(考虑)
3虽不能察 ,必以情
(了解,弄清楚)
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察察 ,洁白的样子)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6人至察则无徒
(看清楚) (精明)
朝chao 1朝服衣冠(zhao 早晨)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 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6期年不听朝(朝政) 7坐南朝北(对、向)
2、对于比较生疏的意思要加强记忆
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安全) 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 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 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 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 7衣食所安(养生) 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密切关注词语的活用现象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 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 3动以朝廷为辞(借口)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 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 别)
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 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教) 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 言辞 )
被 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 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散开) 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 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
不可忽视通假字
本 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
2盖亦反其本矣
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
句子中的意思
-----追求准确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爱慕,欣赏) 6古之遗爱也(恩惠) 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1、同义词\近义次词之间细致琢磨__还原到译文中去
画蛇添足 《战国策》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 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 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夺其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 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狐假虎威 《战国策》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 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 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 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 为畏狐也。
惊弓之鸟 《战国策》
更羸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 “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 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 “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王曰: “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 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故疮未息而惊 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千金买首 《战国策》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 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 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 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 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揠苗助长 《孟子》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 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 苗则槁矣。
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 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四)

1帝感其诚(真心真意)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的确)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果真,如果) 4帝感其诚(诚心,诚意)

1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2为汉家除残去秽(清除,去掉)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清除,去掉) 4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拜官授职)
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 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
在文章中的 意思 -------依据前后内容推断
子罕以不贪为宝 《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 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 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 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 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 所。4、源自子鄙其小器庸俗,浅陋,鄙俗
轻视 自称的谦词 边界地方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左右欲兵之 5兵符:
1、兵器,军械
2、 士兵,军队
3、 用兵策略,战略 4、 用兵器杀人
5古代兵用的凭证
察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仔细看,观察)
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 当于“连----都----”或“竟”、竟然“)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 4是高、曾时为一倍(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乘cheng 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 3自京师乘风雪(趁,冒着)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eng量词,古时 一车四马为一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