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
黄柏的功能主治与作用

黄柏的功能主治与作用1. 黄柏的概述黄柏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常被用于中医药中。
它是由黄柏树的干燥树皮制成的,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黄柏通常呈现黄褐色或深褐色的块状,质地坚硬,有一定的苦味。
2. 黄柏的化学成分黄柏含有许多重要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黄柏酸: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
•黄柏碱:具有镇痛、抗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
•黄柏醇: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黄柏素: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
3. 黄柏的主要功效根据中医理论和现代研究,黄柏具有以下主要功效:•清热燥湿:黄柏具有燥湿清热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症状,如湿疹、白带异常、尿路感染等。
•类固醇样作用:黄柏中的黄柏素具有类固醇的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引起的红肿和疼痛。
•抗菌作用:黄柏中的黄柏碱和黄柏酸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和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
•抗病毒作用:黄柏中的黄柏醇和黄柏酸具有抗病毒活性,可以用于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等。
•抗肿瘤作用:黄柏中的化学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4. 黄柏的常见应用黄柏可以作为中药材单味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
常见的应用形式包括:•中药煎剂:将黄柏研磨成粉末,煎煮后用于内服。
•外用药剂:将黄柏制成洗剂、贴剂等形式,用于治疗皮肤病、口腔溃疡等。
•中药配方:黄柏可以与其他中药搭配使用,如与黄连、黄芩等合用,具有协同作用。
5. 黄柏的适用人群和禁忌症黄柏适用于以下人群:•湿热症状明显的患者,如湿疹、湿疮等。
•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如感冒、流感等。
•需要清热排毒的患者。
•防治肿瘤的人群。
禁忌症包括:•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脾胃虚寒、便溏者不宜使用。
•过敏体质者慎用。
6. 黄柏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黄柏虽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应避免过量使用。
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

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
黄柏是一种草本植物,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柏碱、黄柏酸、黄柏酮、黄柏苷等。
现代研究发现,黄柏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 抗菌作用:黄柏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对某些耐药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抗炎作用:黄柏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损伤。
3. 抗氧化作用:黄柏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4. 抗肿瘤作用:黄柏中的某些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5.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黄柏中的某些成分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凝集,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6. 改善免疫功能:黄柏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总的来说,黄柏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免疫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对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然而,黄柏的药理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验证。
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

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方法通过调研近些年的文献,总结和归纳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
结果黄柏的主要化学成分有生物碱类、甾醇类、柠檬苷素类等,具有抗菌、抗炎、解热、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和抗痛风等作用。
结论黄柏作为一种来源非常广泛的传统中药材,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值得人们更加深入研究和开发。
【关键词】黄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6-0185-02黄柏是芸香科植物黄皮书或黄檗的干燥树皮,分别习称为“川黄柏”和“关黄柏”,多产于四川、贵州、云南、黑龙江、辽宁等地[1]。
黄柏性味苦寒,具有泻火除蒸、清热燥湿、解毒疗疮等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泄泻、黄疸、湿热痢疾、皮肤湿疹等疾病的治疗。
近些年,随着对黄柏的深入研究,又不断发现了它在其他方面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痛风、利尿、降压、抗癌等[2],本文就黄柏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1 化学成分黄柏的化学成分最早于1926年被报道于日本学者对黄檗的研究中,其含有小檗碱和少量的巴马亭,后来各国学者们又陆续的报道了它的其他化学成分。
主要分为:生物碱类,如小檗碱、四氢小檗碱、木兰碱、黄柏碱、药根碱、四氢药根碱、N-甲基大麦芽碱等;甾醇类,如菜油甾醇、7-脱氢豆甾醇、β-谷甾醇等;柠檬苷素类,如黄柏酮酸、黄柏酮、黄柏内酯等;还有其他的如白鲜交酯。
2 药理作用2.1 抗菌、抗炎和解热黄柏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其水煎液及醇提液对炭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破伤风杆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同时,黄柏叶中的黄酮苷对柠檬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黄柏还具有退热作用,其不仅能消除细菌所引起的发热,本身也有一定的解热效果。
据报道[3],黄柏的甲醇提取物对由TPA引起的小鼠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白介素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环氧化酶-2等炎症因子的信使RNA表达。
炒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炒黄柏的功效与作用黄柏,又称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为豆科黄芪属植物黄芪的根状茎或根皮,常用于中医药中。
黄柏在中医药理论中,被认为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的治疗。
黄柏主要成分:黄柏成分复杂,含有多种有效成分。
其中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甾醇、黄酮类、有机酸、多糖、挥发油等。
这些化学成分赋予了黄柏丰富的药理活性。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1. 抗炎作用:黄柏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抑制炎症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损伤,改善炎症症状。
因此,它常用于治疗溃疡病、肠炎、支气管炎等炎症性疾病。
2. 改善免疫功能:黄柏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它可以提高淋巴细胞的活性,增加白血球数量,促进抗体产生,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于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的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3. 消炎排毒:黄柏具有明显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能够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抑制其繁殖和毒素产生,减少感染的机会。
此外,黄柏还能够有效排除体内的毒素和废物,净化机体内环境,改善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排毒功能。
4. 保护肝脏:黄柏能够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增强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有助于改善肝脏疾病的症状,预防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生。
5. 抗肿瘤作用:黄柏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临床研究还发现,黄柏可以增强放疗和化疗的疗效,减轻毒副作用。
6. 抗氧化作用:黄柏富含黄酮类、多糖等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的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健康,抑制衰老过程,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
7. 抗溃疡作用:黄柏具有较好的收敛作用,可促进黏膜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减少胃肠道分泌,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肠道溃疡和炎症的症状,有助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8. 抗寄生虫作用:黄柏对某些寄生虫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例如蛔虫、钩虫、阴道滴虫等,可用于治疗相关疾病。
基于现代角度的黄柏成分研究

基于现代角度的黄柏成分研究作者:陈晓敏马霄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中草药学凝聚了我国几千年的智慧。
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形成了一个有序的中药配方。
加上西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产生的毒副作用使得人们的健康理念发生了改变。
本文从黄柏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两个方面作为研究点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临床的用药安全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黄柏;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研究0.引言黄柏别称川黄柏,属于芸香目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门,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湖北、云南等地。
一般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mm。
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
质量较轻,质地较硬。
1.黄柏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1.1黄柏树皮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关于对黄柏树皮的现代研究发现,含有黄柏内酯、黄柏酮、小檗碱、巴马亭、胡萝卜苷、-5-0-阿魏酰基奎宁酸乙酯、异香豆素3-乙酰基-3,4-二氢-5,6-二甲氧基-2-苯并吡喃-1-酮。
生物碱类是黄柏中重要成分之一,其中的小檗碱、巴马亭就是生物碱类的一种,还包含了药根碱、小檗红碱、四氢药根碱、氧化小檗碱,上述这些都是原小檗碱类生物碱的一部分[1]。
生物碱中还包含阿朴啡类生物碱、喹啉类生物碱、单萜吲哚类生物碱等,其中阿朴啡类生物碱包含木兰碱、蝙蝠葛任碱。
喹啉类生物碱包含白藓碱、γ-崖椒碱、茵芋碱[2]。
单萜吲哚类生物碱包含吴茱萸次碱、7-羟吴茱萸次碱、7,8-去氢吴茱萸次碱、7,8-二羟吴茱萸次碱。
1.2黄柏叶化学成分的现代研究发现存在黄酮类化合物,包含黄柏苷、去氢异黄柏苷、黄酮金丝桃、黄柏兹德、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双氢山奈酚、黄柏新苷等。
另外还发现friedelin,aurapten,coumarin,clerosterol,pheophytin,xanthyletin,methyl caffeate,3-hydroxy-4-methoxycinnamic acid,phellamurin,amurensin。
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8-10作者简介:吴嘉瑞(1977-),男,博士,执业药师,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从事中药药物警戒和中药流行病学研究;张冰,女,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黄柏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吴嘉瑞,张冰,张光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102)摘要:黄柏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中药之一。
现代研究表明,黄柏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抗真菌、镇咳、降压、抗滴虫、抗肝炎、抗溃疡、免疫抑制以及抗氧化、抗痛风、抗癌、利尿、健胃、促进皮下溢血吸收等功效,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关键词:黄柏;药理;抗菌中图分类号: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11-0160-03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檗、黄皮树的干燥树皮,味苦性寒,归肾、膀胱、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之功能,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湿热痢疾、泄泻、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皮肤湿疹等病证的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柏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菌、抗真菌、镇咳、降压、抗滴虫、抗肝炎、抗溃疡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等。
笔者对黄柏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希冀为黄柏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1抗菌作用文献研究表明,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百日咳杆菌、破伤风杆菌、脑膜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赵鲁青等[1]用复方黄柏冷敷剂研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结果显示,黄柏对上述各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并确定了其最低抑菌浓度为0.031g /m L 。
李仲兴等[2]对黄柏作用于1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112株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开展了研究。
结果显示,黄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比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更强。
梁莹Advance on M echanisms in A ntitumor E ffect ofGambogic A cid and I ts D erivatesSu Jingjing ,Zhu Guoqi ,Wang Xuncui ,Li Qinglin *(Anhui Key Laboratory of Modernized Chinese Material Medical &Anhui College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38,China )A bstract:Gambogic acid and its derivate ,isolated from gamboge ,are one type of compound possessing antitumor activity in Chineseherbs.Recently ,pharmacological efficacy of such type of compound was widely studied by researchers ,especially the antitumor effect and related mechanisms.Traditionally ,cytoxicity was the principal pathway involved in antitumor effect of gambogic acid and its derivates.However ,rec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apoptosis-inducing ,mediating cell death by combining to TRF in tumor cell membrane ,restricting cell cycle ,inhibiting tumor vessel and inducing autophagy also played key role in antitumor effect of such type of compound.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 and recent study conducted in our laboratory ,here we conclude the antitumor effect of gambogic acid and its derivate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which could provide theory base for the further study the activity of gambogic acid and derivates.Key Words:Gambogic acid ;D erivate ;A ntitumor effect ;M echanism!!!!!!!!!!!!!!!!!!!!!!!!!!!!!!!!!!!!!!!!!!!!!!!!!!!!!!!!!!!160——等[3]采用体外抑菌实验测定黄柏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
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柏,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使其在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现代分析方法的不断发展,黄柏的化学成分分析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深入研究其药理作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综述黄柏的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黄柏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黄柏的来源、种类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情况。
然后,重点综述了黄柏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包括生物碱、黄酮类、酚酸类等成分。
接着,文章对黄柏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抗炎、抗氧化、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作用及其机制。
本文还总结了黄柏在临床医学和药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通过本文的综述,旨在全面展示黄柏化学成分分析及其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为黄柏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也期望能够激发更多研究者对黄柏的兴趣,推动黄柏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黄柏的化学成分分析黄柏,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这些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独特的药理作用。
对黄柏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药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目前,从黄柏中分离出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苯丙素类、木质素类以及其他一些微量元素等。
其中,生物碱类化合物是黄柏的主要药效成分,包括小檗碱、黄柏碱、药根碱等。
这些生物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是黄柏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的物质基础。
黄柏中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黄柏酮、黄柏苷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都具有保护作用。
同时,黄酮类化合物也是黄柏发挥抗肿瘤、抗病毒等作用的重要成分。
苯丙素类和木质素类化合物在黄柏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这些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菌、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与生物碱类化合物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黄柏独特的药理效应。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黄柏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也被称为黄柏木、黄柏皮,其主要产地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黄柏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用于中医药治疗和美容保健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黄柏的功效与作用,包括其主要化学成分、抗菌抗炎作用、抗氧化活性、抗肿瘤作用、抑制内分泌紊乱、促进消化功能、改善糖尿病、保护肝脏、减少皮肤炎症等方面。
一、黄柏的化学成分黄柏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芳香族醇、黄酮酮衍生物等。
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黄酮苷、黄酮糖苷等。
此外,黄柏还含有大量的挥发油、树脂等。
二、黄柏的抗菌抗炎作用黄柏具有广谱的抗菌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等。
其抗菌作用主要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菌失去生长和繁殖的能力。
同时,黄柏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
这使得黄柏在治疗皮肤炎症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三、黄柏的抗氧化活性黄柏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研究表明,黄柏提取物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此外,黄柏还可以抑制脑中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减少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生成,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四、黄柏的抗肿瘤作用黄柏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研究表明,黄柏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黄柏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黄柏在预防和治疗多种肿瘤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五、黄柏的抑制内分泌紊乱黄柏具有一定的调节内分泌的作用,可以调节体内多种激素的平衡,减少内分泌紊乱引起的疾病。
研究表明,黄柏可以抑制雄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雄性激素对前列腺的刺激,从而改善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等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1]。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将来源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定为黄柏(习称川黄柏)。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肿祛腐。
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痔漏、盗汗、遗精、骨蒸劳热、风疹瘙痒及疮疡后,伤口感染属阳证者。
随着近些年来对黄柏研究的深入,又发现了在其他方面的作用,现就其地道沿革、种类鉴别和分布、性状、化学成分及临床药理作用研究进行分析。
1 地道沿革黄柏原名”檗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檗木味苦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自,阴阳蚀创,一名檀桓,生山谷”[2]。
本草研究认为:唐代前所称“檗木”含了芸香科Phellodendron属和小檗科Berberis 属植物,《新修本草》开将Berberis属植物单列,檗木或称黄檗专指Phellodendronsp而言。
《名医别录》记载:“(黄柏)生汉中及永昌”。
《蜀本草》谓:“(黄柏)出房、商、合等州山谷中,以蜀中者为佳”。
宋《图经本草》亦谓,“(黄柏)处处有之,以蜀中出者肉厚色深者为佳”,蜀中即今之荣经、洪雅等地。
由此看来从五代《蜀本草》开始,药用黄柏即以川产为优,Phellodendron chinense是正宗品种,至于主要产于关外的Phellodendron amurense成为黄柏正品,与清代特殊的政治环境有关。
2 黄柏品种鉴别及资源分布2.1 黄柏的种类黄柏药材有“川黄柏”与“关黄柏”之分。
《中国药典》1963~2000年版均作“黄柏”收载,规定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川黄柏)和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关黄柏)的干燥树皮。
但《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将两者分开,以“川黄柏”、“关黄柏”单列。
据文献记载,我国黄檗属植物有2种2变种,即黄皮树、黄檗、秃叶黄皮树和美姑黄皮树[3]。
2.2 黄柏在我国的分布黄柏生于深山、河边、溪旁及树林中。
国产黄柏和关黄柏大致以吕梁山和黄河为界,以南者为黄柏,以北者为关黄柏。
即黄柏主产于都江堰、茂县、峨眉山、南充,贵州毕节、遵义、安顺、兴义,陕西凤县、洋县、雒南、安康、紫阳,湖北竹溪、崇阳,云南昭通、腾冲等地区,以四川、贵州产量较大。
关黄柏主产于辽宁盖平、岫岩、海城,吉林敦化、通化、桦甸、河北张北、蔚县、承德、黑龙江、内蒙古亦有产出,以辽宁产量较大[4]。
3 黄柏的性状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1~6 mm。
外表面呈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5]。
关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2~4 mm。
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
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体轻、质较硬,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粘性[6]。
4 黄柏的化学成分黄柏的化学成分研究始于1926年,日本学者村山义温等从日本产黄檗(P.amurense Rupr.)中得到小檗碱及少量巴马亭。
此后各国学者陆续报道了本属植物中的其它化学成分。
二者均含小檗碱、药根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掌叶防己碱等生物碱,及黄柏酮、黄柏内醑、7-脱氢豆甾醇、B-谷甾醇、黏液质等。
但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的含量则相差较大,黄柏中小檗碱的含量为1.4~5.8%:关黄柏中小檗碱的含量为0.6~2.5%。
《中国药典》2005年版在[含量测定]项下规定: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不得低于3.0%:关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不得低于0.6%,二者整整相差5倍,因此,黄柏的抑菌效果也远大于关黄柏。
有关黄柏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多,目前已报道的成分有小檗碱(berberine)、四氢小檗碱(tetrahydrob-erberine)、药根碱(jatrorrhizine)、四氢药根碱(tetra-hydrojiatrorrhizine)、木(magnoflo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n-甲基大黄柏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胡俊青 胡晓[摘要] 本文从黄柏种类,资源分布,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黄柏进行了综述,阐述了黄柏的良好开发前景,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保证。
[关键词] 黄柏的种类;化学成分;药理作用[Abstract] This text reviews types , resource distribu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other aspects of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Treats described the good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of 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in order to provide a basis for rational drug use for clinical drug safety guarantee.[Key words] types; resource distribution; pharmacological effects作者单位:273300 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药剂科(胡俊青) 273300 山东省平邑县中医院(胡晓)麦芽碱(candicine)、巴马汀(palmatine)、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蝙蝠葛碱(menisperine)等生物碱;黄酮金丝桃(hyperin)、黄柏兹德(phellozide)、二氢黄柏兹德等黄酮类成分;此外,含有黄柏酮(obacunone)、黄柏内酯(obaculactone)、白鲜交酯(dictamnolide)、黄柏酮酸(obacuonic acid)、青荧光酸(1umicaeruliec acid)、7-脱氢豆甾醇(7-dehydro-stigmastero1)等、p-谷甾醇(p-itostero1)、菜油甾醇(campestero1)等成分。
5 黄柏的药理作用[7]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胆、带下、热淋、脚气、骨蒸劳热、疮疡肿毒等症。
关于黄柏的药理作用已有大量的研究报道,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抗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抗心律失常、降血压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消化道溃疡、收缩或舒张肠管、促进胰腺分泌等作用;并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抑制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降血糖作用心等。
黄柏的这些药理作用的活性成分除提取物、总生物碱外,还包括了小檗碱、黄柏碱、木兰碱、巴马汀、药根碱、黄柏酮、黄柏内酯等单体化合物。
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小檗碱。
5.1 对肠管的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对家兔的肠管作离体后实验发现肠管张力及振幅均增强、松弛、收缩增强,这分别为黄柏的化学成分黄柏酮、柠檬苦素、小檗碱作用的结果[8]。
5.2 对血压的影响据专家王德全等报道,黄柏胶囊中的小檗碱用于犬的静脉注射后,血压显著降低,且不产生快速耐受现象,降压作用可持续2h以上。
黄柏的水浸出液有降低麻醉动物血压的作用。
5.3 降血糖作用黄柏皮中含小檗碱,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Kim Sung-Jin等研究了黄柏提取物(P55A)对ERK2及PI3-激活性及对糖原合成的影响,结果:(P55A)的丁醇提取物可是细胞IRS-1及PI3-激酶活性及对糖原合成的影响,结果:(P55A)的丁醇提取物对细胞核及细胞质中的ERK2活性皆有刺激作用,而水提物则无上述作用,且HepG2细胞经与(P55A)的丁醇提取物(10gml-1)培养1h后,可使糖原的含量比对照组增加1.8倍。
说明(P55A)的丁醇提取物通过激活ERK2及PI3-激酶,促进肝糖原合成,调节血糖浓度。
5.4 抗菌、抗炎、解热作用取50%复方黄柏冷敷剂水溶液用葡萄糖肉汤培养基稀释成4种浓度后,接种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菌液,确定最低抑菌浓度为0.031gml-1。
小鼠耳肿胀实验结果为6%和12%的复方黄柏和冷敷剂由二甲苯所致的鼠肿胀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大鼠皮内色素渗出实验结果声明:6%和12%的复方黄柏冷敷剂水溶液外敷在白鼠皮肤,有明显渗出作用。
取健康豚鼠做化腐生肌发现,复方黄柏冷敷剂对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破损皮肤,有明显的抗菌、抗炎作用,并经兔眼结膜实验和小鼠肌肉注射实验,未发现局部刺激作用。
对黄柏及其6种不同温度、辅料炒制品的水煎液,对黄柏各种样品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链型球菌等5种细菌的抑菌作用比较,得出结果:对不同菌种,最低抑菌浓度不同,各样品的抑菌强度对不同菌种无规律性变化。
考察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壳肿胀影响及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影响进行急性抗炎实验,发现生品的抗炎作用最强。
对于酵母所致的大鼠体温升高的作用可看出黄柏及其炮制品的清热作用较弱且缓慢。
5.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实验研究表明黄柏可抑制DNFB诱导的小鼠DTH,降低其血清IFN-γ水平,抑制其腹腔MΦ产生IL1及TNF-α,抑制其脾细胞产生IL2。
这表明黄柏有抑制小鼠DTH的作用,从而抑制免疫反应,减轻炎症损伤。
另外,从黄柏中分离得到黄柏能明显抑制局部GvH反应,在对x-射线辐射小鼠全身GvH反应实验中,发现黄柏碱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
在对绵羊红细胞诱发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实验中,黄柏碱未能抑制诱导期达到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的程度,不能抑制效应期。
黄柏碱对结核菌素诱发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为:明显抑制诱导期,不能抑制效应期。
黄柏碱对抗体形成的作用:对5~10d时IgM-PFC和IgG-PFC的数目无显著影响。
结果提示黄柏碱有望开发成一种新的有价值的免疫抑制剂,抑制细胞免疫反应。
5.6 抗癌作用研究发现,以B G C823人胃癌细胞为实验材料,黄柏在480nm和650nm光照下对癌细胞的光敏作用。
发现黄柏加药照光组对癌细胞生长、癌细胞噻唑蓝代谢活力均有光敏抑制效应。
同时,黄柏实验组癌细胞酸性磷酸酶含量明显减少(“P<0.01”),癌细胞质3H TdR掺入量显著降低(“P<0.01”),100mlL-1黄柏对染色体并无光敏致粘连畸变作用,但能延缓S期细胞周期过程(“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