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及提升路径
一带一路加速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合作的步伐

一带一路加速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合作的步伐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推进,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与动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一带一路对中马贸易合作步伐的加速作用及其影响。
一、背景介绍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马来西亚也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马关系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二、一带一路对中马贸易合作的影响1. 提升贸易规模: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额稳步上升。
根据数据显示,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马贸易额从2014年的近800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约1000亿美元,呈现增长态势。
2. 扩大贸易领域:一带一路框架下,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商品贸易,还涵盖了服务贸易、投资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
这为中国与马来西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3. 优化贸易结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鼓励中马双方在贸易中加强合作,共同推进贸易便利化。
这也促进了贸易结构的优化与调整,使双方贸易关系更加均衡与可持续发展。
4. 加强货币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动了中马之间的货币合作。
两国央行加强合作,开展本币互换机制,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双方贸易的便利化。
5. 推动区域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推动区域互联互通的目标,这为中马贸易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例如,中马在互联互通方面的合作项目,如马六甲海峡跨海大桥、泗务火车站改造等,都为双方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
三、中马贸易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建议1. 挑战:尽管一带一路倡议极大促进了中马贸易合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贸易壁垒、保护主义情绪上升等。
这些都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
2. 建议:为进一步加速中马贸易合作步伐,建议双方加强政策沟通,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双方企业合作能力,拓宽贸易领域;加强人文交流,增进双方了解与信任。
四、结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马贸易合作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从双边经贸看成长,中马关系越来越好

从双边经贸看成长,中马关系越来越好
中马关系是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双边关系,近年来呈现出越来越好的势头。
从双边经贸方面来看,中马两国在贸易、投资和旅游等领域合作增加,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为双方带来了诸多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马贸易合作持续增长。
中国是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而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马贸易总额达到1337亿美元,比2018年增长了3.3%。
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和石油产品等领域,而马来西亚对中国的出口主要是矿产品、橡胶和木材等资源类产品。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丰富了两国商品种类和市场,也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中马投资合作加速推进。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的投资也有显著增长。
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马来西亚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国。
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投资的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制造业和电子商务等领域。
这些投资不仅推动了马来西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
中国政府也鼓励自由贸易试验区与马来西亚的互联互通政策,为两国企业的合作提供了更加便利和优惠的政策环境。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及提升路径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及提升路径1974年5月31日,中马两国政府宣布正式建交,开启两国关系发展新纪元,马来西亚成为东盟中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20__年5月31日,在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__年10月4日,两国领导人又一致同意将“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中马经贸合作五年规划(20__—20__)》,计划至20__年双边贸易额将达1600亿美元的目标。
20__年11月23日,两国政府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并签署《关于进一步推进中马经贸投资发展的合作计划》。
一、中马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状况(一)贸易总量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资料:20__年,中马双边贸易额为94.2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32.21亿美元,自马来西亚进口62.04亿美元。
20__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142.70亿美元,飙升51.41%,马来西亚首次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中第一大伙伴。
20__年,中马双边贸易合作因世界经济危机而遭致下挫,下滑幅度为2.98%。
20__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推动中马双边贸易走出世界经济危机阴影,并驶入“快车道”,增长率为42.86%,其中,中国自马来西亚进口增长率高达55.98%。
20__年,中马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为双边经贸合作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再次掀起双边经贸合作新高潮,双边贸易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并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0.84亿美元,增长率为11.87%。
但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普遍下跌。
20__年,中马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了近十余年来的“双降”局面,双边贸易总额为972.9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439.91亿美元,同比下降5.10%,自马来西亚进口533.00亿美元,同比下降4.23%,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逆差93.10亿美元(见表1)。
中国与马来西亚农产品贸易合作发展的特征问题与前景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壁垒:马来西亚对进口农产 品的质量、安全等方面设置了较 高的技术标准,限制了中国农产 品的进入。
反倾销措施:马来西亚对中国部 分农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导 致中国农产品在马来西亚市场的 竞争力下降。
农产品价格波动问题
简介:中国与马来西亚农产品贸易合作中存在价格波动问题,影响双方贸易的稳定发展。 原因:价格波动主要由市场供需变化、气候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引起。 影响:价格波动可能导致贸易受损、生产过剩或短缺等问题,影响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解决措施:加强信息共享、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推动多元化贸易等,以降低价格波动对贸易的影响。
长期稳定: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历史悠久,一直保持着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
互补性强:两国在农产品生产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马来西亚的热带农产品与中国 的温带农产品互为补充。
多样化发展:合作领域从传统的棕榈油、橡胶等逐步拓展到水果、蔬菜等更广泛的 领域。
互利共赢:合作不仅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也给两国农民和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 的利益。
中国与马来西亚农
伍 产品贸易合作的前
景
未来合作的方向
深化贸易关系:加强两国在农产 品贸易领域的合作,扩大贸易规 模和范围。
加强技术交流:加强两国在农业 技术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 高农业科技水平。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Biblioteka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推动农业投资:鼓励中国企业在 马来西亚投资农业,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随着中国和马来西 亚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也在不 断优化,逐渐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转移。
贸易方式特点
传统贸易方式:中国与马来西亚通过传统贸易方式进行农产品交易,包括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等。
马来西亚与中国贸易简介讲解

政治制度:君主立宪议会民主制联邦国家;
【国会:最高元首、上议院、下议院】
【内阁:25个部门、31名部长、40名副部长】 官方语言:马来语,通用英语。
货币:马币也称林吉特、令吉 (1美元=3.8令吉) 国徽:中间为盾形徽,上面绘有一弯黄色新月 和一颗14个尖角的黄色星,盾面上的图案和颜 色象征马来西亚的组成及其行政区域。盾面下 部中间的图案为马来西亚的国花──木槿。两侧 红舌马来虎后肢踩着上书写着格言“团结就是 力量”金色饰带。
北与泰国 接壤
东临 南海
东马位于加里曼 丹岛北部,与印 度尼西亚、菲律 宾、文莱相邻
西濒马六 甲海峡
南与新加坡 隔峡相望
地理优越 位于东南亚核心地带,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成为进入东盟市场和前往中东的桥梁。 交通发达 巴生港濒临马六甲海峡,东南亚集装箱重要转运中心,西港深水港优势突出;95% 贸易通过海运完成。 8个国际机场,马来西亚是东南亚重要空中枢纽之一; 国内高速公路网,铁路网贯穿半岛南北;
行政区划
13个州(西马的柔佛、吉打、吉兰丹、马六甲、森美兰、彭亨、槟城、霹雳、 玻璃市、雪兰莪、登嘉楼;东马的沙捞越、沙巴); 3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兰邦政府行政中心-布城、纳闽);
简介
中文名称:马来西亚联邦 英文名称:Malaysia 简称:大马 首都:吉隆坡
主要城市:马六甲、槟城、新山、 关丹、古晋 主要民族:马来人(61.8%)、华人 (22.6%)、印度人(6.7%)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国教)、佛 教、道教、印度教
5.United States 8.1 %
3.Europe Union 10.8 %
1.China 15.2 %
4.Japan 10.3 %
2.Singapore 13.3 %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经济合作

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合作的前景与限制因素分析[摘要]:通过阐述中国与马来西亚经济合作发展的基础、现状和前景,以及通过对限制因素的分析,了解马来西亚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与中国有哪些合作的可能性和互补。
特别是在东盟合作的驱动下,赢来了中国与马来西亚很大的合作机会。
[关键词]:合作前景限制因素互补[前言]:中国与马来西亚一直关系良好,各方面都有合作,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方面。
马来西亚也是东盟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近年来,中马在各方面加强合作,马政府也积极引进中国在马的投资,颁布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减免关税、所得税等。
中国政府也加大对马的投资合作,中马高层往来频繁,各领域友好合作不断深化。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与契机,为中马关系拉开友好合作的序幕。
一、中马合作发展的基础1.马来西亚资源丰富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雨林气候,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胶、棕榈油及锡的出产国,也是优质热带硬木、石及天然气的重要出产国;此外,还盛产可可、胡椒、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渔业资源也丰富,除各种鱼类外,马来西亚海岸还产龙虾。
而我国却非常稀缺橡胶、锡和天然气,在这这些资源上可有很大的合作发张前景。
2.交通便利全国有良好的公路网,公路和铁路主要干线贯穿马来半岛南北,航空业也较发达。
飞机、铁路、汽车、渡轮和水翼船等交通工具设施较完善。
比如航空,马来西亚航空运输相当发达,除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提供飞越全球110条国际航线外,另外还有50多家国际航空公司飞抵马来西亚。
铁路网,从马来西亚半岛北部延伸到南部,从东伸展到西,为旅客提供便利的交通。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与它的交通发达程度直接挂钩,这些良好的交通为马来西亚吸引很多的外商投资,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3.政治基础奉行独立自主、中立、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视东盟为外交政策基石,优先发展同东盟国家关系。
重视发展同大国关系。
中马两国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往来。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与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关系自古以来就具有悠久的历史。
随着时代的变迁,双方的贸易往来不断发展和深化。
近年来,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合作不仅在规模上有所扩大,而且在领域上也越发多元化,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及未来合作前景等方面,对中国和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进行研究。
历史背景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往来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时期。
当时,中国的丝绸以及其他珍贵商品通过海上和陆路的贸易路线到达马来西亚,为两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贸易联系逐渐加强,从单一商品贸易转变为更加多元化的经济交流。
贸易规模目前,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也是马来西亚出口最主要的目的地国家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自2010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2019年,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额达到约1450亿美元,同比增长11.2%。
这一数字表明,贸易合作在双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贸易结构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结构相对较为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外,双方还通过投资、服务贸易、科技合作等领域的合作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汽车、电器、机械设备等制造业产品是中国向马来西亚出口的主要商品,而石油、原料材料、电子产品等则是马来西亚对华出口的主要产品。
此外,两国在旅游、教育、文化交流等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合作。
未来合作前景中国和马来西亚之间的贸易合作潜力巨大。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中国对马来西亚的投资和合作将进一步促进两国经济的融合与发展。
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渐降低和经济互补性的进一步发挥,双方贸易合作预计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
未来,双方可以进一步扩大贸易领域,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并推动双方在工业4.0、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
综上所述,中国与马来西亚的贸易关系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广泛的合作领域。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研究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一直以来保持着紧密的贸易关系。
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经济的互补和发展,也促进了地区间的合作与稳定。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丝绸之路的时期。
随着两地经济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贸易往来成为双方互利共赢的途径。
尤其是自20世纪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了与东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步伐,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二、贸易规模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达到了约6500亿美元。
中国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东南亚地区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双方的贸易往来涉及众多领域,包括能源、制造业、农产品、电子产品等。
三、合作领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合作主要集中在几个重要领域。
首先是能源合作。
中国凭借其庞大的能源需求,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在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合作。
其次是制造业。
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在制造业方面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彼此之间在供应链和产业链上的合作成果显著。
此外,农产品、旅游、金融服务等领域也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容。
四、贸易壁垒尽管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在贸易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贸易保护主义和地区间的贸易纠纷。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双方的贸易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而地区间的贸易纠纷也给合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因此,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打造公平、开放、透明的贸易环境。
五、未来展望展望未来,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贸易关系依然充满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首先,两地相对丰富的资源和市场需求将成为双方合作的驱动力。
其次,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地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
此外,两地经济的互补性和地理的接近性也为进一步加强合作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马来西亚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及提升路径作者:郑国富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04期1974年5月31日,中马两国政府宣布正式建交,开启两国关系发展新纪元,马来西亚成为东盟中首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2004年5月31日,在两国建交30周年之际,两国政府宣布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13年10月4日,两国领导人又一致同意将“战略合作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签署《中马经贸合作五年规划(2013—2017)》,计划至2017年双边贸易额将达1600亿美元的目标。
2015年11月23日,两国政府再次发表《联合声明》,并签署《关于进一步推进中马经贸投资发展的合作计划》。
一、中马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状况(一)贸易总量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资料:2001年,中马双边贸易额为94.25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32.21亿美元,自马来西亚进口62.04亿美元。
2002年,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142.70亿美元,飙升51.41%,马来西亚首次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中第一大伙伴。
2009年,中马双边贸易合作因世界经济危机而遭致下挫,下滑幅度为2.98%。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建成,推动中马双边贸易走出世界经济危机阴影,并驶入“快车道”,增长率为42.86%,其中,中国自马来西亚进口增长率高达55.98%。
2013年,中马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确立为双边经贸合作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再次掀起双边经贸合作新高潮,双边贸易刷新历史最高记录,并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0.84亿美元,增长率为11.87%。
但近年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普遍下跌。
2015年,中马进出口贸易首次出现了近十余年来的“双降”局面,双边贸易总额为972.9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439.91亿美元,同比下降5.10%,自马来西亚进口533.00亿美元,同比下降4.23%,中国对马来西亚贸易逆差93.10亿美元(见表1)。
(二)贸易地位2001—2015年,双边贸易在马来西亚外贸中所占比例持续攀升,尤其自2009年以来,中国超过新加坡和日本成为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
2015年,中马双边贸易占马来西亚外贸总额的23.76%,但双边贸易在中国外贸中所占比例相对低迷,基本徘徊在2%上下,2015年该比例为2.46%;两国贸易在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中所占比例基本维持在20%—25%。
自2008年以来,马来西亚超过新加坡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的“领跑者”。
2015年,马来西亚连续八年稳居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合作榜首,所占比例达20.61%,马来西亚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合作中的第一大进口国和第三大出口国。
(三)贸易层次据联合国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SITC):0—4类为初级产品,5—9类为制造业产品,其中,第6、8类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7、9类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
2001—2015年,中马双边贸易商品层次演变整体呈逐渐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初级产品所占比例下降,制造业产品所占比例上升,其中,在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例由21.70%微降至21.16%,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由65.08%降至52.54%,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由13.22%涨至26.30%;同期,在中国自马来西亚进口贸易中,初级产品所占比例由34.11%降至27.09%,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由59.56%上升至68.03%,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由6.33%降至4.88%。
(四)商品结构中马两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大幅推动了双方贸易商品种类日趋多元化。
2015年,在中国对马来西亚出口贸易商品中,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HS85)位居前列,所占比例为20.90%;其次为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HS84),所占比例为11.27%;第三位为家具、寝具、灯具、活动房(HS94),所占比例为5.77%,自2009年以来HS94一直作为中国对马方出口创汇的第一大类商品;第四位为光学、照相、医疗等设备及零附件(HS90),所占比例为4.33%;第五位为塑料及其制品(HS39),所占比例为3.80%;第六位为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HS62),所占比例为3.63%。
同期,中国自马来西亚进口商品中,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HS85)列居首位,所占比例61.14%;其次为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HS27),所占比例为11.0%;第三位为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HS84),所占比例为6.23%;第四位为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HS15),所占比例为3.33%;第五位为橡胶及其制品(HS40),所占比例为2.69%;第六位为矿砂、矿渣及矿灰(HS26),所占比例为2.51%。
二、中马双边贸易合作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贸易格局长期失衡,且将延续扩大化2001—2015年,中方在双边贸易合作中一直处于逆差地位,贸易格局长期失衡状况未能得到扭转,中方逆差金额累计达1945.75亿美元,尤其自2008年以来马方一直作为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中第一大逆差来源国。
2015年,中国自马方贸易逆差商品构成主要为: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HS85),矿物燃料、矿物油及其产品、沥青等(HS27);动、植物油、脂、蜡、精制食用油脂(HS15),矿砂、矿渣及矿灰(HS26),橡胶及其制品(HS40)等。
囿于马方国内市场相对有限,加之美、日、韩、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各类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HS85)和核反应堆、锅炉、机械器具及零件(HS84)等高档高质相似商品的大量涌进,势必强挤“中国制造”的市场生存空间。
另外,中国传统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针织或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HS61)、非针织或非钩编的服装及衣着附件(HS62)和鞋靴、护腿和类似品及其零件(HS64)等也不同程度地遭遇越南、印尼等东盟国家超低廉价同类相似商品的激烈竞争,尤其2015年马来西亚与越南成为TPP创始成员,未来“越南制造”必将在“抢滩”马方国内市场更具优势,难免将大幅削弱“中国制造”对马方的出口预期。
中国自马方进口贸易发展前景依旧看好且潜力巨大,但马来西亚自中国进口空间相对有限且增势乏力,双边贸易失衡格局仍将延续甚至扩大化。
(二)马方出口贸易商品种类单一,且层次低下中马双边贸易合作层次演变整体逐渐优化,但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双边贸易合作商品构成中所占比例均相对较高,尤其在马方对中国出口贸易中显得更为突出。
2015年,劳动密集型产品在马方对中国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高达68.03%,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例相对甚微,甚至还出现递减趋势,显然与当前国际贸易商品层次日趋提升“背道而驰”。
基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国际分工贸易模式较为初级化、低端化,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马方长期徘徊于产业链低附加值环节,贸易条件日渐恶化,所获贸易利益缩减,弱化了双边经贸合作的可持续性;同时,初级产品易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使双边贸易合作时常遭致外部市场风险干扰,如近年来,马方对中国出口大幅回落,其主要源于原油、棕榈油、橡胶等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与低迷所致。
(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滞缓在双边贸易合作中,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趋于下降,高附加值、深加工、高技术的机电类、化学工业制成品所占比例甚微,初加工、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仍是双边产业内贸易合作的主要构成,总体贸易合作层次仍相对低下。
初级产品产业内贸易合作基于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更多依赖于制造领域的国际化合作程度与范畴。
2015年,两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的前五大类产品为:木浆等纤维状纤维素浆、废纸及纸板(HS47)产业内贸易指数(ITT)为0.99;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HS71)产业内贸易指数(ITT)为0.98;杂项食品(HS21)产业内贸易指数(ITT)为0.97;杂项化学产品(HS38)产业内贸易指数(ITT)为0.96;洗涤剂、润滑剂、人造蜡、塑型膏等(HS34)产业内贸易指数(ITT)为0.96;生皮(毛皮除外)及皮革(HS41)产业内贸易指数(ITT)为0.88。
双边贸易第一大类商品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HS85)产业内贸易指数仅为0.44。
而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合作程度较高商品:珠宝、贵金属及制品、仿首饰、硬币(HS71)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98、铜及其制品(HS74)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82和光学、照明、医疗灯设备及零附件(HS90)产业内贸易指数为0.70。
(四)竞争性商品贸易突出,同质化竞争加剧在中国对马方出口贸易中,竞争性商品所占比例呈高位震荡态势,大量“中国制造”涌入马方国内市场后对其同类产品的产销造成巨大竞争压力,同质化竞争加剧和蔓延,“替代效应”增强,“挤出效应”凸显,给未来双边贸易争端埋下“祸根”,也给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增添不和谐的“音符”。
在马方对中国出口贸易中,竞争性商品居高不下,所占比例达60.76%,同质化竞争同样突出且剧增;“马来西亚制造”在中方国内市场上也面临来自中国台湾、韩、日、美等发达国家(地区)同类相似产品竞争。
可以预见,除部分资源性商品如橡胶、棕榈油、石油等外,马方欲增扩对中国出口并非一帆风顺,颇受压力。
(五)互补性优势尚未发挥,贸易潜力巨大互补性和极强互补性商品在双边贸易合作中所占比例较低,贸易潜力未能有效发展,尤其在马方对中国出口贸易中显得更为突出。
在双方极强互补性关系商品中,中国具有极强竞争优势商品涉及20类,但在对马方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合计仅为17.00%;同期,马方具有极强竞争优势商品仅涉及3类,但在对中国出口贸易中所占比例极为甚微,合计仅为4.97%。
诚然,极强互补性商品贸易潜力巨大且尚待挖掘,在未来双边贸易合作中,科学引导,合理规划,增扩极强互补性优势商品贸易规模,有效推动两国双赢互惠经贸合作发展。
三、政策建议与提升路径(一)增信协商推动互惠互利合作进程两国良好的政治关系是双边经贸合作发展的政治保障。
长期以来,中马两国政府是双边贸易合作发展的有力保证和强劲动力,尤其自1985年马哈蒂尔总理访华以来,两国政治关系实现实质性突破,经贸合作得到全面启动。
自2009年纳吉布担任马来西亚总理以来,两国关系步入稳定、全面、务实合作的发展轨道,“中马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两国关系迈入历史上的最好时期。
在未来双边经贸合作中,秉持互利共赢合作理念,增强两国政府间高层互访与对话,增进政治互信,扩大民间交流,夯实社会根基,推进部门协商,为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氛围,搭建经贸合作信息平台,创新和实施“互联网+中马贸易”新模式,使经贸合作成为两国政治关系的物质保障和两国人民福祉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