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含答案)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中古时期的欧洲一、选择题1.(2023·河南期末)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戏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

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 ) 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2.中世纪“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持作为报答。

”上述现象( )A.有助于欧洲的社会转型B.说明市民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C.是封建等级制的重要体现D.体现了封君封臣制下的契约关系3.(2023·山东聊城)英国当代文化史学家彼得·伯克认为,近代早期城市有充当十字路口和邂逅场所的功能,城市的公共空间方便了政客与学者、绅士与工匠、田野与研究室之间的交流互动。

这可用于说明,欧洲近代早期城市( )A.商贸中心地位强化B.人口激增问题凸现C.有利于知识的传播D.市民自治影响深远4.(2023·福建模拟)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据此可知,中世纪的拜占庭( )A.发展古希腊民主传统B.保存并完善了古典文化C.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D.成为东西文明的汇融体5.(2023·湖北恩施)1666年,法国重臣科尔贝建议国王路易十四成立一个专门的科研机构;同年12月,路易十四最终决定出资成立这一机构,宣称要为“科学和艺术的十全十美而努力,广泛追求对人类有用或有利的事物”,“要破除长久以来被视为真理的一切通行的谬论,以开导世人”。

该机构的成立客观上( )A.推动了工业革命B.增加了财政收入C.冲击了教会势力D.刺激了殖民扩张6.(2023·湖北模拟)有学者指出:国王想收拾贵族,扩大权力,作真正的一国之君;城市愿意得到国王的保护,因为至少从理论上说,国王是一国之内最高的领主,所有的土地分封都是从他开始的。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附答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封君封臣制度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存在的经济基础是( )A.自然经济B.商业经济C.资本主义经济D.手工业经济2.“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享用一日三餐(三餐的内容不尽一样)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中世纪庄园B.西周诸侯国C.古希腊城邦D.印度种姓制3.“一个拥有九个封臣的封君本人也许就是更高一级封君的封臣,而更高一级封君又是一个更大关系网络中的封君手下的一名封臣。

”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A.印度种姓制度B.西欧封建等级制度C.罗马教廷的统治D.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4.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度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A.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B.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C.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D.无法实现中央集权,具有明显的局限性5.在西欧庄园中,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这说明()A.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B.庄园法庭维护庄园公共秩序C.庄园法庭限制了领主的特权D.庄园法庭维护佃户的利益6.从两幅分别描绘中世纪西欧庄园生活与城市街景的油画中,能较完整地了解中世纪西欧()A.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居住环境B.城乡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状况C.城乡经济活动方式有明显差异D.政治等级森严,贫富差距明显7.西欧封建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体现在()A.西欧封建制度逐渐瓦解B.教皇鼓励市民自治C.城市完全摆脱领主控制D.早期资产阶级出现8.西欧庄园化初期,社会动荡不安,商贸旅途中盗匪横行。

在国王修筑的城堡里,聚集着大批的商人和手工工匠,一些边防要塞上的城堡也会随时向进入王国的商人提供庇护。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双基巩固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它反映的是( )答案:D解析: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封君封臣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当时,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

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

在封君封臣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建等级制度。

故选D 项。

2.中古时期,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是庄园,庄园中的自营地( )答案:B解析:西欧封建庄园中的领主自营地,由农奴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领主直接经营,区别于农民份地。

3.庄园经济以农业为主,奶酪、火腿、蔬菜等食物均可自给,鞋帽、衣服也可自己制作,很多庄园中还有铁匠、金银匠等。

这反映出庄园经济属于( )A.集体经济C.商品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庄园生产人们的生产生活必需品,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故选B项。

4.中古时期的欧洲被称为蒙昧时代,主要是因为( )A.社会经济凋敝C.教会神权统治答案:C解析: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基督教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垄断文化教育,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欧洲社会处于黑暗和蒙昧的状态。

5.中古时期西欧的一幅壁画中,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

这反映出当时西欧社会政教关系的特征是(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君主和教皇一前一后,同坐于权力宝座之上,这说明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利用的关系,故选D项。

6.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

这反映出中古时期欧洲( )答案:C解析:伴随着商业贸易和城市经济的发展,中古时期西欧城市的地位增强,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

题干材料中所述现象即为这一情况的反映。

7.《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人人都应安分守法”,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他的主人,不许有任何反抗。

2020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 》练习题(含答案)

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题1.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A.罗马帝国的分裂B.西罗马帝国的灭亡C.东罗马帝国的灭亡D.日耳曼人的渗入2.以下对农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B.农奴被固着于土地上C.农奴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D.农奴需自备武器,跟随领主作战3.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以下不属于此的是( )A.拥有大量庄园的土地B.向信徒征收十一税C.教会内部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人人平等D.整个西欧社会几乎人人都是基督教徒,一生都要接受基督教会的控制指导4.以下不属于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与途径的是( )A.与封建主谈判B.以金钱赎买C.武装暴动D.自建城市5.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初建立的( )A.基辅罗斯B.金帐汗国C.莫斯科公国D.俄罗斯帝国6.对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B.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C.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7.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

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

上述举措()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8.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影响是( )A.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B.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C.基督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D.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11.中古时期西欧分封制与中国西周时期分封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A.分封的对象不同B.相差的时间很长C.维护的制度不同D.分封的方式不同12.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都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君与封臣、封建等级制、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举行加冕礼、三分帝国等。

据此判断,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史前时期的人类B.西欧封建国家C.世界三大宗教D.亚洲文明古国13.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B.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14.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 )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②城市复兴③民主制度盛行④大学产生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15.“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高考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历史《中古时期的欧洲》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4·盐城市高三二模]中世纪中期,英国庄园文件记载,塞格菲尔德庄园的管家下令进行土地休耕,经农民同意,双方就土地休耕达成协议。

在科尔多普庄园,所有佃户都同意领主的提议,不要在某水域抓鱼。

这些记载表明中世纪英国庄园()A.等级观念淡化B.重视契约精神C.生产效率低下D.生产活动多样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从塞格菲尔德庄园的管家下令进行土地休耕,经农民同意,双方就土地休耕达成协议。

在科尔多普庄园,所有佃户都同意领主的提议,不要在某水域抓鱼,表明在庄园管理上庄园主和农民之间通过协商达成协议,本质上是双方对契约精神的遵守,B项正确;庄园管理实行严格等级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庄园的生产效率如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庄园生产领域的概述,不能得出生产活动多样,排除D项。

故选B项。

2.[2024·三明市高三一模]中世纪欧洲的一个封建誓约中记载:“我,封君(领主),愿以我的权力和尊严,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

……我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将由神明见证,并受到教会和世俗法律的保护。

”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教会在权力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B.封臣对所属领地拥有绝对所有权C.土地是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D.封君封臣制度是始终稳固的政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封君……将这片土地(领地)授予你,封臣,作为我对你的保护和你对我的效忠的象征”可知,封地是维系封君和封臣之间关系的基本纽带(封君封臣制度的基本特征),C项正确;教会在封君封臣制度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材料并未说明教会是整个权力体系的核心,排除A项;封臣对封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但它并不是“始终”稳固的政体,曾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排除D项。

故选C项。

3.[2024·保定市高三一模]753年,伦巴第人威胁罗马,教皇斯蒂芬二世亲自为丕平涂圣油、加冕(下图),并宣布今后禁止任何人从非加洛林家族中选立国王,违者将受到剥夺神职、逐出教门的处罚。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2)

高中历史必修第2册课后习题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2)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后篇巩固提升A组1.某校高一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查阅了以下内容:封君与封臣、领主与农奴、城市的兴起、早期的大学。

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古希腊罗马文化B.拜占庭帝国的兴衰C.中世纪的欧洲D.跨入近代社会经济管理制度、城市自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的发展历程,故C项正确。

2.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这表明( )A.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B.庄园法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特权C.庄园法庭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D.庄园法庭主要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可知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故选C项。

3.10—11世纪,英格兰的修道士艾尔弗里克曾说过:僧侣是祈祷的人,骑士是作战的人,农民是劳作的人。

商人的地位不被承认,没有被纳入这个序列中。

这体现了中世纪的西欧( )A.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构建理想社会B.城市工商业活动冲击了教会统治C.关注全体成员应承担的社会责任D.教会神职人员独享世俗的统治权,骑士是从军事上保卫国家免受外敌入侵的人,农民是从物质上为人类提供食物的人,强调社会成员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是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构建理想社会,故A 项正确;10—11世纪城市刚刚兴起,工商业经济非常脆弱,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忽视商人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关注全体成员”的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在中世纪的西欧,僧侣和骑士均是统治阶级,故D项错误。

4.在中世纪西欧,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因为多层分封的关系,使得封臣封君之间彼此关系错综关联,而且土地零散,如果封君要收回土地则容易形成战争关系。

这说明( )A.国王在名义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B.王权受到封建领主的挑战必将走向衰落C.中世纪的西欧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D.王权必须依靠教权才能掌握世俗统治权,由于多层分封的关系,各级领主只对自己的直属上级领主负责,这样国王必然只是在名义上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故A项正确;王权在受到封建领主挑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战争逐步扩大王室领地,故B项错误;中世纪西欧很多国家的王权通过战争逐渐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故C项错误;王权可以凭借自身力量,也可依靠城市中的市民阶层的支持来掌握世俗统治权,故D项错误。

高一历史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试题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部编版 中外历史纲要下试题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一、单选题1.艾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写道:“凭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

”这表明()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2.14世纪,欧洲大多数贵族不重视或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将其抵押或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富裕农民、骑士、乡绅通过各种手段不断集中土地,以新的经营方式掌握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

这反映了当时欧洲()A.原始资本快速增长B.庄园经济彻底衰落C.市民阶层发展壮大D.农村社会结构变化3.7-11 世纪,日耳曼地区农民发明的新式重犁,不仅能够翻耕覆盖北欧大部分地区的黏土,也能使用于沼泽潮湿地和低洼的森林地区,从而在西欧得到迅速推广。

这种新式重犁的出现和推广()A.导致封君封臣制度的产生B.利于工商业走向复兴和繁荣C.加速封建庄园经济的衰落D.巩固了基督教在西欧的统治4.有学者用下列两张示意图展现西欧迈向近代过程中国家结构的演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图 1 体现了封君封臣制容易造成割据②图 2 表示各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③在此过程中王权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④该历程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5.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国王将土地分给他的封臣,以换取对方的军役义务。

土地分封可逐级分下去,大封建主封给比他小的封建主,最后及于农民,但高一层的封建主只能对他的直接受封人发号施令。

材料表明,欧洲的封君封臣制度()A.以封建庄园经济为基础B.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局面C.为建立帝国提供了条件D.建立在教会统治基础上6.路易九世统治法国期间(1226-1270年)进行司法改革,设立巡回检察官吏。

他严禁封建领主私斗,规定“国王四十日”,即:双方领主交战须在40日前通知对方,而被挑战的人,可以在此期间向国王申诉,国王根据情节仲裁。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

2020-2021学年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第三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同步测试

第三课同步测试1.电影《征服1453》讲诉了穆罕默德二世在1453年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灭亡了东罗马帝国的故事。

东罗马帝国的终结者是A.奥斯曼帝国B.阿拉伯帝国C.德里苏丹国D.笈多帝国2.13世纪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中规定:任何人在织造布匹时不得在真正的羊毛中夹杂羔羊毛,倘使这样做,每匹须付10个“苏”的罚款,一半归于国王,一半归于会长与陪审员,以酬他们的勤劳。

材料表明A.城市手工业者生产受到绝对限制B.城市管理中王权高于教权C.行会代表国王进行城市基层管理D.行会规范手工业者的生产3.“我以我的信义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待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于伯爵。

”伯爵手持权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众人一起宣誓。

这一仪式应出现于A.古代印度河流域B.中世纪的欧洲C.封建社会的日本D.古代两河流域4.1251年,在英国埃塞克斯郡王室自营地哈维尔庄园中,庄园公共事务由村民组成的陪审团处理,1380年起庄园的警察、检验员由村庄民众选出,1465年庄园的佃户还获得庄园内个人案件诉讼由庄园法庭处理、禁止外面的官员干涉哈维尔事务的王室特许状。

这说明A.庄园成为中古英国的基层单位B.英国王权复兴的趋势有所逆转C.庄园具有一定的基层自治特色D.普通民众政治参与度逐渐提升5.“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历史舞台。

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重要特征”是A.王权势力加强B.贵族地位下降C.市民分享权力D.结束封建割据6.俄罗斯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带有典型的拜占庭风格;俄罗斯的造型艺术,尤其是圣像画别具特色,与拜占庭的圣像画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眼睛的画法是最为突出之处;俄罗斯的国徽,也渊源于拜占庭文明。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A.俄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影响B.俄罗斯的兴起晚于拜占庭C.拜占庭文明对俄罗斯的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具有相同的历史传统7.“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时期的欧洲练习题
1.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A.罗马帝国的分裂
B.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C.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D.日耳曼人的渗入
2.以下对农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
B.农奴被固着于土地上
C.农奴需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D.农奴需自备武器,跟随领主作战
3.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精神力量,以下不属于此的是( )
A.拥有大量庄园的土地
B.向信徒征收十一税
C.教会内部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人人平等
D.整个西欧社会几乎人人都是基督教徒,一生都要接受基督教会的控制指导
4.以下不属于城市获得自治权的方式与途径的是( )
A.与封建主谈判
B.以金钱赎买
C.武装暴动
D.自建城市
5.俄罗斯发端于九世纪初建立的( )
A.基辅罗斯
B.金帐汗国
C.莫斯科公国
D.俄罗斯帝国
6.对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
B.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
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
7.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

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

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

上述举措()
A.引发了基督教改革运动
B.导致封君封臣制度进一步强化
C.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
D.基本解决了王权与教权之争
8.11—13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影响是( )
A.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B.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C.基督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D.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11.中古时期西欧分封制与中国西周时期分封制的根本区别在于( )
A.分封的对象不同
B.相差的时间很长
C.维护的制度不同
D.分封的方式不同
12.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都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君与封臣、封建等级制、克洛维皈依基督教、教皇举行加冕礼、三分帝国等。

据此判断,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史前时期的人类
B.西欧封建国家
C.世界三大宗教
D.亚洲文明古国
13.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
C.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D.“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
14.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特征的是( )
①封建庄园制度盛行
②城市复兴
③民主制度盛行
④大学产生
⑤基督教主主宰精神世界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5.“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

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

”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庄园大体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经济实体
B.庄园大体上是一个以商品经济为主的经济实体
C.庄园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D.庄园大体上是一个比较发达的经济实体
16.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

其中,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的是
( )
A.欧洲大学兴起
B.英国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C.德国开始推行教育改革
D.法国开设政府自助中等学校
17.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

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
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18.查士丁尼为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编纂了一系列法律,《罗马民法大全》( )
A.集中了古罗马全部法律
B.从法理上否认理奴隶制
C.形成了完整的法学系统
D.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9.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窗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

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

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

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材料三
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对西欧社会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中世纪城市孕育了新的经济关系,无论是西北欧佛兰德尔的毛纺业城市,还是当时较为落后的英国城市,l4和l5世纪手工业中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城市工商业者逐渐集结成市民阶级,他们作为享有自由权利的经济活动者,最终成长为能与封建势力抗衡的强大政治力量。

中世纪城市市民政治的发展,促进了新的社会观念和政治法律精神的形成,成为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和政体形式的制度源流。

在城市工商业基础上形成的商品货币关系向农村渗透,劳役地租折算为货币地租,农奴用金钱赎取人身自由,导致农奴制和庄园制的崩溃。

(1)材料一中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的地位?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城市为自治而斗争的常用手段有哪些?材料二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对西欧社会发展起的历史作用。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为:B;
2.答案为:D;
3.答案为:C;
4.答案为:D;
5.答案为:A;
6.答案为:C;
7.答案为:C;
8.答案为:D;
11.答案为:C;
12.答案为:B;
13.答案为:B;
14.答案为:D;
15.答案为:C;
16.答案为:A;
17.答案为:A;
18.答案为:D;
19.参考答案:
(1)经济中心;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2)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摆脱领主的控制,成为自由人,获得自治权;
(3)作用: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市民阶级,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瓦解了农村中的农奴制度和庄园制度。

(4)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