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

合集下载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渝府[2012]5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01.20
【实施日期】2012.01.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渝府〔2012〕5号)
涪陵区人民政府:
你区《关于审批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的请示》(涪陵府文〔2011〕6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涪陵区是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和乌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是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重要枢纽。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城乡产业分工协作,
统筹做好涪陵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大力促进涪陵区城镇化进程,引导乡镇与新农村建设,逐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作用,引导城乡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按照“依托轴线,强化中心城区地位,以中心镇带动组团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一个全区中心,两条发展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城二区五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

“一城”指功能完备、职能互补的涪陵中心城区;“二区”指。

重庆市涪陵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思路

重庆市涪陵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思路

重庆市涪陵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思路重庆市涪陵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思路(—年)为贯彻落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渝委发〔〕号)、《重庆市五大功能区交通发展规划思路(—年)》和《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意见》(涪陵委发〔〕号)精神和有关要求,紧抓国家建设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决策机遇,立足涪陵实际,进一步发挥涪陵在长江上游经济带产业升级、城镇发展、民生改善的支撑服务作用,强化涪陵在重庆城市发展新区中的战略支点地位,体现涪陵在周边区域合作共赢中的先行示范效应,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年月,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市委、市政府《关于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加快建设五大功能区的意见》明确指出,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及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1 / 27行区;要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同城化发展要求,通过新型轨道交通和市郊铁路,构建内部顺畅、外部通达、集约高效、无缝换乘的网络化综合交通体系。

年月,区委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区委、区政府《关于落实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涪陵要立足区位优势,加快构建内联外通、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打造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成全市城市发展新区引领区。

年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渝召开省市座谈会,谋划长江经济带建设,强调要以沿江重要港口为节点和枢纽,统筹推进水运、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网集疏运体系建设,打造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同月,市委书记孙政才在调研交通工作时指出,全市交通发展要坚持“五个原则”,加快构建畅通便捷、互连互通、舒适安全、经济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重庆市综合交通网规划纲要介绍.pptx

重庆市综合交通网规划纲要介绍.pptx

2012年:铁路基本建成“一枢纽七干线 二支线”铁路网,新增里程300公里,累 计达到1500公里;复线率提高到25%。
兰渝铁路 渝襄铁路
达州
达万铁路
渝遂二线
遂宁
渝遂铁路
潼南
渝襄二线
万州区
宜万铁路
利川
恩施
荣昌
成渝铁路
合川区 永川区
长寿区 涪陵区
渝怀二线 涪陵段
渝利铁路
黔江区
江津区
南川区南涪铁武路隆
渝湘闽出海通道:联系湖 南、福建,通达海陕西海 岸经济区,实现出海
渝湘闽出海通道
重庆主城 渝湘高速
长寿
渝怀铁路
涪陵
黔江
武隆 彭水
乌江
酉阳
秀山
渝怀铁路复线
第36页/共48页
渝长客专
重庆市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布局
渝黔桂穗出海通道:联 系贵州、广西、广东, 通达珠三角经济区、北 部湾,实现出海
第37页/共48页
主城城市列车规划方案: 一环一射两联线
一 联线
二 联线
大学城
重庆北站
沙坪坝 重庆站
一 射第三客站
一环
小南海 铜罐驿
第45页/共48页
市郊城市列车规划方案:六射两环
渝遂铁路
潼南
二射
合川
铜梁
大足
二环
成渝城际
荣昌
双桥
永川
五射
一射
江津
成渝铁路
六射
綦江
三射
渝万城际
长寿 涪陵
四射
渝利铁路
一环
南涪铁路
三南铁路
万盛
渝包通道
成渝通道
渝汉沪出海通道 渝湘闽出海通道

涪陵交通大发展:未来将建成20座长江和乌江大桥

涪陵交通大发展:未来将建成20座长江和乌江大桥

涪陵交通大发展:未来将建成20 座长江和乌江大桥1、涪陵天子殿长江大桥(公路)(建成)' r0 P5 \4 g, S4 _ '- S2、涪陵南岸浦长江大桥(公路)(建成), a' |( _ X9 E)L8 T( K W3、涪陵长江三桥(公路)(建成)& X/ q6 k# n! C9 K3 y$ M# R4 、涪陵韩家沱长江大桥(铁路)(建成)5 k, d3 y, P- I; n$ r! H. o5 、涪陵青草背长江大桥(公路)(建设)-P' T: c8 '$ _ s8 g6、涪陵石沱长江大桥(公路)(待建)(石沱——镇安)涪陵外环7 E* ~; b2 E3 T' {7、涪陵清溪长江大桥(公路)(待建)(清溪镇对岸临江工业片区)7 B1 }. S7 u( h% N d# h) g5 p8、涪陵沙溪沟长江大桥(铁路)(待建)(重庆市铁路环线网)6 |: Z( l& D6 D) v3 a* U0 i: a9 h0 o% V9 、涪陵百胜长江大桥(公路)(待建)(涪陵——丰都)$ \; }& k: M/ \$ D10 、涪陵南沱长江大桥(公路)(待建)(南沱——珍溪)2 x9 N0 B. R) t: H1 X11 、涪陵龙头港长江大桥(公路)(待建)(北拱——李渡)R3 Y1 z9 s5 K12 、涪陵南岸浦轻轨跨江特大桥( ]8 N. x0 d. O. @ _1 M6 H 涪陵乌江跨江特大桥:8o& e l& a0 {2 z n( P1、涪陵乌江大桥(公路)(建成)0 @2 i m9 i* k' F, {5 }* Q2 、涪陵乌江二桥路)(建成).')\3 E5 N# z:〜1乙F3、涪陵乌江涪丰石特大桥(公路)(建设)5 x9 d/ r/ d( q. @) M4 x# e* N4 、渝利铁路大桥(铁路)(建成)% i# P0 U4 k1 [5 g, y$ t5、渝利铁路复线大桥(铁路)(待建)6 }0 |9 W3 n7 R: [#A0 H3 TO A6、涪陵白涛乌江大桥(公路)(建成): l$ A' w' d1 F7 、涪陵三门子乌江大桥(公路)(待建)——(三门子——御泉河)( i* ?6 S2 u5 v; S8 、涪陵乌江轻轨跨江特大桥. W% [% r/ U2。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1.20•【字号】渝府[2012]5号•【施行日期】2012.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修改)的批复(渝府〔2012〕5号)涪陵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审批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的请示》(涪陵府文〔2011〕65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11年修改》(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涪陵区是重庆市区域性中心城市、三峡库区工业重镇和乌江流域物资集散中心,是一小时经济圈辐射带动渝东北、渝东南地区的重要枢纽。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城乡产业分工协作,统筹做好涪陵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大力促进涪陵区城镇化进程,引导乡镇与新农村建设,逐步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

三、科学引导城乡空间布局。

充分发挥规划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先导作用,引导城乡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按照“依托轴线,强化中心城区地位,以中心镇带动组团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形成“一个全区中心,两条发展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一城二区五组团”的总体规划布局。

“一城”指功能完备、职能互补的涪陵中心城区;“二区”指以江南组团为核心的东部老城区和以李渡组团为核心的西部新城区;“五组团”指组成老城区的江南、江东、江北三个组团和组成新城区的李渡、龙桥两个组团。

逐步缩小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

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原则,优化和完善区域城镇和乡村发展布局,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四、合理确定城市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到2020年,全区城镇人口128万人,其中城市人口1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80%。

重庆市涪陵区交通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重庆市涪陵区交通局_企业报告(业主版)
1.3 项目规模
1.3.1 规模结构 近 1 年重庆市涪陵区交通局的项目规模主要分布于 10-100 万区间,占项目总数的 50.0%。500 万以 上大额项目 3 个。 近 1 年(2022-09~2023-0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9 日 生成
2/16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重庆市涪陵区交通局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其他工程服务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 研 究和试验发展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7 个、3 个、1 个。其中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 研究和试验发 展 城市公共交通运输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2260.26 万元、1315.37 万元、639.92 万元。 近 1 年(2022-09~2023-08):
11.6
制服务】中选结果的公告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3-02-03
(7)办公设备(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TOP1 史密斯饮水机租货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重庆耿康商贸有限 公司
1.6
2022-12-20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8)广告业(1)
TOP1
涪陵绕城高速公路李渡至新妙段 工程 PPP 项目的中标结果公示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 限公司
\
2023-02-2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19 日 生成
5/16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10)工程造价服务(1)
重点项目
项目名称
中标单位
中标金额(万元) 公告时间
5.0
TOP5
关于【涪陵至武隆高铁可研、广 安至涪陵铁路项目预可研编制费 用评估服务】中选结果的公告

涪陵龙头港设计方案工程

涪陵龙头港设计方案工程

涪陵龙头港设计方案工程涪陵龙头港是重庆市涪陵区重要的水运枢纽,历史渊源悠久,是长江上游的重要交通枢纽。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涪陵龙头港的功能和规模也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经济和人口的增长需求,涪陵龙头港的设计方案工程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涪陵龙头港设计方案的背景和意义涪陵龙头港是重庆市内重要的水上货运码头,承担着重庆市内的货物装卸和运输任务。

由于重庆市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涪陵龙头港的货物运输量逐年增加,仓储和装卸设施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

同时,涪陵龙头港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客运码头,负责承担长江上游地区的客运任务,客运设施也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

涪陵龙头港设计方案工程的背景和意义在于满足当地经济和人员需求,提高货物运输和客运设施的效率和安全性,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设计方案工程的目标和原则涪陵龙头港设计方案工程的目标是通过设计和改造,使得涪陵龙头港的货物运输和客运设施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实际需求,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设计方案工程的原则是以科学、合理、可行和经济的方式进行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有的资源和设施,使得设计方案工程既能满足当地实际需求,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破坏。

三、设计方案工程的内容和步骤设计方案工程的内容包括港口规划设计、码头和船闸设计、岸线开发设计、船舶泊位设计、仓储设施设计、客运设施设计等多个方面。

设计方案工程的主要步骤包括前期调研、方案设计、评审修改、深化设计等几个阶段。

1.前期调研前期调研是设计方案工程的第一步,主要内容包括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交通需求进行调研,对涪陵龙头港的现有设施和资源进行调查,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分析等。

通过前期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实际需求和资源情况,为设计方案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撑。

2.方案设计方案设计是设计方案工程的核心环节,主要内容包括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和项目预算等。

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

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

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目录一、规划目标二、规划范围第一个层面为全域规划范围第二个层面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第三个层面为2004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三、规划年限四、区域交通现状公路铁路水运五、交通发展策略(一)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二)交通引导发展策略(三)一体化交通发展策略(四)城乡交通均衡化发展策略六、区域交通规划(一)一小时经济圈对外通道规划(二)对外通道规划(三)铁路规划(四)港口码头规划(五)疏港通道规划(六)高速公路规划(七)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八)中心城区与白涛联系通道规划(九)站场设施规划七、交通发展预测八、中心城区交通规划(一)高速公路(二)高等级公路(三)公路站场九、规划方案评价十、步行道规划十一、物流通道规划十二、近期建设规划十三、发展设想正文一、规划目标在区域范围内落实重大交通设施调整,通过整合公、铁、水等规划交通设施,明确适应涪陵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优势;在城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与涪陵城市布局和形态相匹配的,紧密联系重庆主城与三峡库区并辐射周边区县,符合未来发展要求、协调、高效、可持续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适应和支持涪陵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建设畅通涪陵,快捷涪陵打好基础,支撑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范围第一个层面为全域规划范围,包括整个涪陵区的行政区划,规划范围面积为2941.46平方公里;第二个层面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主要包括江南片区、江东片区、江北片区、李渡片区、南岸浦片区、北拱片区等,总面积为83平方公里;第三个层面为2004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

本次交通规划将现状城市核心区约4.6平方公里范围作为重点研究区域。

三、规划年限本次规划以2008年为基础年,以便与未来不同年限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规划年限包括了远期(2020年)和近期(2012年)。

四、区域交通现状公路:截至2007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632公里,公路面积密度为1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人口密度32.07公里/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涪陵区综合交通规划目录一、规划目标二、规划范围第一个层面为全域规划范围第二个层面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第三个层面为2004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三、规划年限四、区域交通现状公路铁路水运五、交通发展策略(一)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二)交通引导发展策略(三)一体化交通发展策略(四)城乡交通均衡化发展策略六、区域交通规划(一)一小时经济圈对外通道规划(二)对外通道规划(三)铁路规划(四)港口码头规划(五)疏港通道规划(六)高速公路规划(七)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八)中心城区与白涛联系通道规划(九)站场设施规划七、交通发展预测八、中心城区交通规划(一)高速公路(二)高等级公路(三)公路站场九、规划方案评价十、步行道规划十一、物流通道规划十二、近期建设规划十三、发展设想正文一、规划目标在区域范围内落实重大交通设施调整,通过整合公、铁、水等规划交通设施,明确适应涪陵区城乡统筹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优势;在城区范围内构建一个与涪陵城市布局和形态相匹配的,紧密联系重庆主城与三峡库区并辐射周边区县,符合未来发展要求、协调、高效、可持续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以适应和支持涪陵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建设畅通涪陵,快捷涪陵打好基础,支撑和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范围第一个层面为全域规划范围,包括整个涪陵区的行政区划,规划范围面积为2941.46平方公里;第二个层面为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主要包括江南片区、江东片区、江北片区、李渡片区、南岸浦片区、北拱片区等,总面积为83平方公里;第三个层面为2004版《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65平方公里.本次交通规划将现状城市核心区约4。

6平方公里范围作为重点研究区域。

三、规划年限本次规划以2008年为基础年,以便与未来不同年限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

规划年限包括了远期(2020年)和近期(2012年).四、区域交通现状公路:截至2007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3632公里,公路面积密度为12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人口密度32。

07公里/万人。

乡镇公路通达率为100%,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99。

72%。

铁路:区内现有渝怀铁路一条线路通过,涪陵境内75公里,涪陵石和、石沱、蔺市、龙桥、荔枝、天台、白涛、武陵山等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计标准为国家一级铁路,是川渝地区铁路对外运输东南方向的主要通道。

水运:涪陵境内航道里程176公里,其中长江三级航道77公里,乌江五级航道33公里,其它航道69公里。

港区港口码头主要布置在长江和乌江沿线,现有作业区12个,生产性码头泊位163个。

五、交通发展策略(一)区域协调发展策略依据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中的交通战略目标,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和换乘枢纽为纽带,强化与涪陵区和周边区县之间的交通联系,引导和带动涪陵区的发展。

(二)交通引导发展策略通过对高速路、快速路、铁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的规划,引导和带动城市发展,同时通过规划的超前性和前瞻性,来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构建大运量、高速化的交通网络,从与相邻区县的点线单一通道连接转向更加紧密的高速度、高密度、高质量的网状多通道连接,提高等级公路的覆盖密度.(三)一体化交通发展策略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连接贯通,加强港口、铁路、公路网络之间的有机衔接,实现多式联运,形成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公、铁、水路交通网络,完善涪陵区综合交通体系。

(四)城乡交通均衡化发展策略大力提高农村公路网的密度和等级,建设城乡客货运站场,加强与高速公路节点、城市铁路站点和各级交通换乘枢纽的联系,全面提高农村客货运交通服务水平,构建城乡均衡化的客货运交通系统。

六、区域交通规划(一)一小时经济圈对外通道规划一小时经济圈规划通过整合区域内机场、水上通道、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等对外交通设施,建立了与陇海兰新、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南贵昆及东盟等经济区直接相连的综合运输通道。

(二)对外通道规划涪陵是一小时经济圈规划长三角方向综合运输通道和珠三角方向综合运输通道上的重要支点。

使涪陵可以与国内的长三角城镇群、珠三角城镇群、华中城镇群、成渝城镇群便捷沟通。

(三)铁路规划1、渝利铁路改为北线方案,新涪陵北站将成为区域内重要的客运枢纽.2、涪陵西站规划通过能力无法满足未来的货运需求。

随着南涪铁路、渝利铁路、渝利铁路复线的规划建设,为涪陵铁路货运站场调整创造了条件,扩建涪陵西站,增设白涛站.(四)港口码头规划涪陵港区规划中,明确了涪陵港区的各主要码头作业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了港口的总体布局结构,以及每个作业区的通过能力和吞吐量,规划年各作业区共有泊位81个,总的通过能力为104万TEU、1640万吨、18万辆标准车。

(五)疏港通道规划规划区域内(不含中心城区)主要的码头作业区有蔺市码头区、白涛码头区、网背沱码头区、小溪码头区和卫东码头区。

蔺市码头区:规划年通过能力为80万吨,日均疏港交通量约为900辆标准货车。

规划货运专用通道一条,连接南涪路,规划为二级公路;规划一般通道一条,联系蔺市镇区,规划为三级公路。

白涛码头区:规划年通过能力为240万吨,日均疏港交通量约为2600辆标准货车.规划货运专用通道一条,与白涛汽车货运站场和白涛铁路货运站衔接,规划为二级公路;规划一般通道一条,联系白涛工业园区,规划控制为双向4车道的次干路.网背沱码头区:规划年通过能力为120万吨,日均疏港交通量约为1200辆标准货车。

规划货运专用通道一条,联系国道319,规划为二级公路。

(六)高速公路规划在现有渝涪高速的基础上,在涪陵区域内规划建设沿江高速、渝湘高速联络线、环城北线和长南高速,形成“一环五射"的高速公路网布局。

区域内规划高速公路立交共14处,其中高速公路互通立交4处,城区高速公路出入口5处,区域高速公路出入口5处。

(七)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由于涪陵区城镇体系变化较大,共撤销16个乡6个镇,并新设李渡街道、白涛街道和龙桥街道三个街道.涪陵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也在向组团式转变,为了更好的连通区域内外重要节点,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区域内构建“六横七纵多联线”的干线公路网.(八)中心城区与白涛联系通道规划考虑到白涛工业园区的发展需要,提高白涛街道与中心城区联系的便捷度,本规划结合区域干线公路网,规划白涛街道与中心城区间的通道共三条:除现状国道319线和乌江东侧规划二级路外,规划一条一级路向西连接渝湘高速公路涪陵联络线。

另规划白涛连接沿江高速公路的二级公路。

(九)站场设施规划结合涪陵区的对外客运交通需求,适应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在涪陵区域内规划布局3处一级客运站,6处二级客运站,6处三级客运站,10处四级客运站。

其中,城区客运站共6处.货运站规划充分考虑多式联运的需求,兼顾对外通道布局,实现铁公水联运。

共规划4处一级货运站场,5处二级货运站场,其中城区货运站场共4处。

七、交通发展预测根据涪陵区居民出行特征调查,参考国内外类似城市的经验,规划年规划居民人均出行次数取2.7次/人*日,规划年涪陵城区居民出行总量为217.1万人次*日。

八、中心城区交通规划(一)高速公路涪陵中心城区范围内为高速路有长涪高速路、环城高速北线、重庆—安康高速路、渝湘高速公路涪陵联络线,由这几条高速路在中心城区范围内形成了“一环四射”高速路网骨架。

(二)高等级公路进入中心城区的主要高等级公路有:涪陵—武隆(G319)、涪陵—长寿(G319)、茶(园)涪路(S103)、涪丰路(S103)、南(川)涪路(S303)、垫涪路(S303)、李渡-石龙公路(S312)、涪丰北路、李渡-镇安。

高等级公路作为中心城区对外交通疏散通道的补充,做好中心城区交通入口的衔接将有效截流过境交通对城区的影响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公路站场一级:涪陵客运中心(乌江大桥西侧)、李渡汽车客运站(涪陵北站)二级:沙溪沟汽车站(涪陵站)、城西客运站(鹅颈关)、李渡客运南站(李渡新城)四级:滨江路客运站(香江豪庭)九、规划方案评价通过对涪陵区道路网的规划调整,到2020年规划期,涪陵主城区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道路网总长度为487。

56公里(不含外环高速公路53.96公里)、其中主干道111。

44公里、次干道218。

26公里、支路157。

86公里。

主干路、次干路以及支路的级配比为1:1。

96:1.42。

十、步行道规划充分利用涪陵中心城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景观条件资源,结合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构筑一个高效快捷、环境宜人、功能完善、结构合理、富有山城特色的绿色立体步行系统。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通过建立发达、便捷的步行系统,使步行出行成为城市机动出行的有效补充,有效分流市民出行。

十一、物流通道规划物流通道的布局结合物流园、商业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集散地与对外交通设施,以“减少对城市的影响,提高运输效率”为目标,构建起主次分明的物流通道体系。

十二、近期建设规划涪陵港区近期规划改扩建7个货运作业区,分别是:黄旗集装箱作业区、北拱作业区、白涛作业区、李渡作业区、南岸浦作业区、小溪作业区和蔺市作业区。

近期积极配合南涪铁路建设,并尽快推进渝怀铁路复线实施,扩大现有涪陵西站和白涛站的用地规模,配合北拱公铁水联运枢纽建设;修建支线至白涛化工园区;加强沪汉渝蓉客运专线铁路的论证.高速公路建设近期重在推进江南通道和南涪高速尽快实施。

公路建设近期重点加强白涛街道与中心城区的联系,以及中心镇与中心城区、中心镇之间的干线公路建设。

十三、发展设想两条通过涪陵区内的干线铁路渝利铁路与渝怀铁路分居长江南北两岸,在涪陵区境内两条铁路线之间无任何连接,最近的跨江连接在西侧长寿区境内。

同时,涪陵中心城区长江两岸有李渡、龙桥-北拱两个工业大型片区,两片区的对外铁路运输如需跨越长江也须绕行长寿区.跨江铁路连接的缺乏对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和工业、物流发展都带来直接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