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通知-青政办发〔2022〕1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通知-青政办发〔2022〕1号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通知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2年1月17日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为促进青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资源集聚能力、培育产业发展生态,增强航运贸易金融耦合联动效应,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鼓励航运企业落户发展。

对我市新引进或在我市新设立并实际经营一年以上的独立法人船公司,给予一次性奖励,对上年度在青岛港口完成外贸集装箱装卸量分别超过10万标准箱、20万标准箱和50万标准箱,或完成内贸集装箱装卸量分别超过50万标准箱、100万标准箱和200万标准箱的,分档奖励200万元、400万元和800万元。

(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二、支持发展重点现代航运服务业。

对具有相关资质的我市国际船舶管理企业、国际船舶检验机构和船舶交易服务机构,按照其年度管理国际船舶吨位、检验国际船舶数量和交易船舶成交价格给予一定比例奖励,每家企业每年最高奖励200万元且不超过其地方贡献。

(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青岛海事局、市财政局)三、鼓励新增海运航线。

对我市注册船公司新开通青岛面向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员国班轮直航航线并稳定运营一年以上,在青岛港口集装箱年度装卸量超过1万标准箱的,分档给予最高300万元/航线的一次性奖励。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10.08•【字号】青政办字〔2024〕35号•【施行日期】2024.10.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字〔2024〕35号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4年10月8日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为抢抓低空空域改革、密集创新和规模应用发展机遇,加快形成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建设引领,统筹产业发展和低空安全,大力培育低空市场,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战略支撑。

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保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产业发展提质增量。

拓展多机型总装制造能力,积极引进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示范运营项目,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培育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龙头项目5个以上,孵化低空经济企业30家以上,打造10个低空重点领域特色集群。

——示范应用加快拓展。

拓展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海洋特色示范场景,构建满足多种需求的低空智能物流网络及城市空中交通网络。

低空飞行(不含微轻小型无人机)突破4万架次,开通5条以上区域无人机物流航线,4条以上景区旅游航线,2条以上短途运输航线,打造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

主要港口政策发展措施

主要港口政策发展措施

一、天津港(一)制定“北方航运中心建设若干意见(试行)”节选:(全文见附件1:滨海新区关于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若干意见(试行))九、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二十二)设立“加快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专项资金”。

主要用于培育集装箱物流网络,增强东疆保税港区和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区对航运产业的聚集能力,提高现代航运服务水平,吸引航运人才教育资源聚集等。

——培育集装箱物流网络。

强化天津港集装箱枢纽港地位,鼓励支持远洋干线、环渤海内支线和内贸精品线,支持集装箱班列和海铁联运,支持内陆无水港建设。

在发展初期给予扶持。

——增强航运产业聚集能力。

对注册在东疆保税港区的航运物流企业、进出口加工类企业,根据地方税收留成部分给予奖励。

对专业运输企业、仓储物流企业、大型跨国采购分拨中心等企业贷款购买仓储专用设备和设施的,给予贴息支持。

对航运重点企业和地区总部型企业购买、租用办公楼宇,给予一定数额的资金奖励支持。

鼓励中小型企业开展航运相关业务,在融资贷款方面给予一定数额的担保费用补贴。

——鼓励航运服务产业发展。

对在东疆保税港区注册,开展离岸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和从事航运相关法律服务、会计审计、金融保险、研究咨询、人才中介、资格认证、贸易服务、信息服务等业务的机构,根据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促进航运物流会展业发展,对在滨海新区举办的国际级、国家级航运或物流会展,根据会议规模、国际化程度、主办方层次等,酌情给予资金奖励。

促进邮轮经济发展,对以天津港为母港的邮轮给予积极的扶持。

——吸引航运人才教育科研资源聚集。

对航运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端专业人才,根据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必要的奖励。

吸引航运教育、研究机构,对航运相关院校在滨海新区开设分院(校)、综合性大学在滨海新区开设航运专业的,酌情给予办学补助,对国家有关部委或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在滨海新区设立研究中心的,给予一定数额的开办费补贴。

支持开展与北方航运中心相关的研发工作,按研究项目等级酌情给予研发费用支持。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青发改服务[2013]176号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青发改服务[2013]176号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青发改服务[2013]176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年4月15日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2013-2030)编制单位: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二章发展基础和环境分析第三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第四章发展重点第五章空间布局第六章市场主体和要素培育第七章环境保护第八章保障措施第一章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青岛作为重要核心区和发展极,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着力打造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

在这一背景下,包括邮轮、游艇在内的现代海洋服务业将迎来崭新发展机遇。

当前,全国邮轮游艇经济方兴未艾,具"世界最美海湾"美誉的青岛,拥有开阔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岛,良好的区位,有利于国际邮轮航线的开发及运营,具备发展邮轮游艇的天然优势。

青岛邮轮接待历史悠久,重大赛事和节会举办经验丰富。

为了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青岛市必须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邮轮游艇经济,打造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19•【字号】青政字〔2020〕30号•【施行日期】2020.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各区、市人民政府,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青岛市人民政府2020年11月19日青岛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新形势下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形态,日益成为新常态下引领区域经济增长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

为加快我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结合全市15个攻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争取到2022年,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数量、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基本形成规划布局合理、协同推进有力、产业特色突出、集聚效应明显的发展新格局。

空间更加集中。

争取省级以上服务业集聚区达到15家以上,新认定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30家左右,同时引导各区(市)、经济功能区培育储备一批重点服务业集聚区。

产业更加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占比75%以上,市级及以上集聚区产业集聚度全部达到70%以上,平均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达到10000元/平方米和600元/平方米以上,形成一批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比较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特色服务业集群。

资源更加集合。

加快土地、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各类资源要素耦合提升,推动服务业改革创新政策在集聚区先行先试。

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业创新中心10个左右,服务业领域产业领军人才、省级以上专业人才20人左右。

服务更加集成。

新建各类公共服务平台20个以上,打造集高效政务服务、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服务体系。

山东物流规划完整版

山东物流规划完整版

山东物流规划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五、物流区域布局(一)物流区域。

根据我省的自然地理条件、行政区划、各市经济发展特点和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我省的物流发展区域划分为六大物流区域,即港口群物流区域、鲁中物流区域、鲁南物流区域、鲁西南物流区域、鲁北物流区域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物流区域。

1.港口群物流区域。

港口群物流区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是发展国际物流的主要通道,具有发展现代物流的条件和优势。

继续加快疏港铁路和公路的规划和建设,提高港口的集疏运能力。

建设和完善青岛前湾港原油、矿石、集装箱深水泊位,增加大宗货物和集装箱运输能力。

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烟台港为两翼,以威海、潍坊港为协作,建立山东半岛港口集疏运体系,发展一体化战略合作,拓展港口腹地,推进港口服务腹地向全国、全世界扩展,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充分发挥港口设施功能完备、经济外向度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重点发展外向型和辐射型物流,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高效生态产业、高端产业、临港产业服务,为全省及全国产业发展和对外贸易服务。

2.鲁中物流区域。

以济南为核心,以淄博、泰安、莱芜为重点,大力发展综合运输,推进多式联运,着重发展陆路综合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及辐射全国的中转物流。

形成以济南为中心,连接省内各主要城市,辐射冀、鲁、豫、苏、皖等周边省份的物流中转基地。

加快与半岛港口城市的通道对接,合作实施“大通关工程”,形成一条畅通的国际物流通道。

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建设有利于农产品交易、加工、包装、存储、运输的物流系统。

尽快形成以城市配送物流、中转物流和航空物流为特色的综合物流枢纽。

3.鲁南物流区域。

以临沂为核心,以日照为重点。

临沂重点发展商贸物流,通过发展商贸经营、会展、物流、电子商务等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形成辐射华东、华北、中原等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青岛港物流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青岛港物流发展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19卷 第7期 中 国 水 运(下半月) Vol.19 No.7 2019年 7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July 2019收稿日期:2019-04-26作者简介:李开强(1975-),男,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工程师,船长。

青岛港物流发展SWOT 分析及对策研究李开强1,段贵军2,贺召强2(1.交通运输部北海救助局,山东 烟台 264000;2.青岛海事局,山东 青岛266001)摘 要:青岛作为我国北方沿海的重要港口,如何在激烈的港口物流竞争中胜出,是一个亟需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本文运用SWOT 分析法对青岛港物流发展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岛港;港口物流;SWOT 分析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7-0048-02青岛港是我国北方沿海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

青岛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2018全年货物吞吐量4.86亿t,同比增长6.0%;在集装箱方面,青岛港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932万标箱,同比增长5.5%。

近几年来青岛港抢抓机遇,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国内外新加坡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香港、上海、深圳等港口相比较,在港口规划布局、物流服务、信息化建设、港口物流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本文运用SWOT 分析法评价青岛港物流发展的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青岛港物流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青岛港物流发展的SWOT 分析 1.青岛港物流发展的优势(1)区位优势。

青岛港地处东北亚港口圈的中心位置,是西太平洋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集疏运系统完善,水路、公路、铁路、空运集疏运网络发达,腹地经济发达,经济外向度高,并可通过欧亚大陆桥连接中亚诸国,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青岛被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

(2)基础设施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岛港港口基础设施规模等级、装卸生产运输、技术装备、集梳运条件、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经营管理等均有很大提高。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4•【字号】青政发[2012]31号•【施行日期】2012.07.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商务综合规定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12〕31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加快推进“千万平米”物流园区工程,促进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推进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促进物流业调整振兴(一)明确物流业发展定位。

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农业、民生改善的联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把现代物流业发展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龙头产业和全市重要支柱产业。

同时,依托环渤海、东北亚国际区域交通枢纽、重要口岸地位,立足服务山东、辐射周边、面向世界,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区域性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

(二)实施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按照国家把山东半岛物流区域列为全国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域和把青岛列为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的要求,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实施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推动物流业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等九大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实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目标。

(三)规划物流业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围绕现代物流业发展定位,规划建设“千万平米”物流园区,健全海陆空物流体系和公共信息平台,探索建立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国际航运集聚区,培育、引进一批物流龙头企业,重点发展以海陆空港为核心的口岸物流、以第三方物流为标准的产业物流和以电子商务为导向的城市配送物流,完善和提升航运中转、航运交易、综合资源配置等服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
发展规划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 -2020)
序言
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服务模式,是经过对物质实体(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过程中涉及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活动有效管理和控制,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产业发展价值,并实现传统经济与企业运作模式提升,是促进经济运行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代服务产业和科学发展方式。

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内外物流发展历程和经验表明,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后的产物,经过政府科学规划和引导,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经过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等的联动,实现物流服务功能的提升和经济运营环境的改进,从而引导和促进经济在更高水平和质量基础上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因此,应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则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它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规划发展目标。

我市处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已经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和产业基地。

在发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必须寻求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量级和新的发展竞争力。

在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我市被列为全国九大物流区域、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充分表明我市在国家物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我市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推进城市经济现代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和一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展要求和战略目标,根据我市未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适
应和满足我市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服务和支撑其它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编制规划的背景
一、物流业发展基础环境
(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宏观经济景气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适度增长。

,全市GDP达到4436.18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达到5.1﹕50.8﹕44.1,全市财政总收入1070.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35.4亿元。

(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我市内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464.8亿元,增长22.2%,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55.81亿美元,增长24.9%;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到帐26.4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7.9亿美元。

(三)工、农业健康发展。

,我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06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30.89亿元,利润246.27亿元,轻重工业的比例达到43.6:5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58.78亿元。

全市粮食总产333.66万吨,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水平。

(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进。

历经多年建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6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02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3668公里。

青岛机场飞行区达到4E级标准,机场货站面积3万平方米,开通国内航线82条,国际(地区)航线9条。

青岛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生产泊位59个,港口总经过能力约1.8亿吨。

青岛市域内铁路由胶济铁路、蓝烟铁路、胶黄铁路、胶新铁路四条线路组成,市域内的铁路线网总长度约为230公里。

(五)物流产业得到良好发展。

我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物流辐射范围得到不断扩大。

全市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433.8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9.8%,占全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的22.2%,物流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4%。

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0239.5亿元,物流相关产业业务收入达到1818.6亿元。

全市货物运输业保持快速发展,货运周转量共计完成4579.56亿吨公里,其中铁路98.05亿吨公里,公路97.14亿吨公里,水上货运4384.35亿吨公里。

航空货邮吞吐量13.1万吨。

港口吞吐量3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2.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37.7万标准箱。

当前,我市拥有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等5个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等20余个,余家各类运输、仓储、第三方等物流服务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