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动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对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进行动员和部署,使全市事业单位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会上,**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四点意见。

一、应形势要求,进一步提高对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紧迫性的认识

今后五到十年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搞好全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对于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政事分开和产权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事业单位的职能既不同于行政机关,也不同于企业组织,它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不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组织。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政事不分的弊端日益凸现,一些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逐渐弱化,其管理职能又与行政机关的职责、工作方式交叉重复。这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持续下去,不仅制约着我市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也部分抵消了行政机构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必须通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一些应由行政机关承担的职能归还给行政机关,把属于社会性和服务性的职能归位到事业单位,真正做到政事分开。同时,由于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无法参与市场运作,也造成了资产的长期沉淀和极大浪费,导致许多事业单位长期效益低下,无法向社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各级各类事业单位6700多家,职工17万多人。其中仅市直事业单位就有608家,注册资金最多的达13亿元,最少

的也有1万元,平均每家注册资金在600万元左右,如果按照国有资产5%收益率计算,每年大约有3亿元左右的收益资金无形流失。对此,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对我市的事业单位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改变现在事业单位产权全部由国家所有的形式,努力促使国有资产最大限度的退出,把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由非经营性资产转变成为经营性资产,直接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在市场机制下创造效益,最终促进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

第二,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要求。我市事业单位无论是机构数量,还是人员规模都相对较多,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许多不尽合理之处:一是同类事业单位条块分割(转载自新世纪范本网,请保留此标记,免费提供下载。)、部门重复设置的情况比较严重,带来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以培训事业机构为例,据统计我市共有各类市直培训中心15家,分属于各自的主管部门,承担的是行业系统的培训任务,致使有限的培训资源被人为分割,其中一些培训中心业务单一,任务严重不足,经费入不敷出。如果能打破部门界限,将这些培训中心整合起来,根据市场需求调节培训内容和对象,面向全市提供相关的各类培训,就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设置过滥,比重失调。在市直事业单位中,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就占39%。这些单位一般都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服务,以赢利作为主要目的,实质上并不具有事业单位性质。因此,这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大对生产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集中事业单位资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三是事业单位举办主体单一,运行机制不活。目前,我市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由国家举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个人资本甚至外资都可以大量进入社会公共事业领域。

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我市事业单位的活力,最大限度地使我市的事业单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第三,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也是建立公共财政的迫切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财政的收支调控功能在我市事业单位的管理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财政超范围供给,仍然承担或补贴着那些功能已不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经费。另一方面,应由财政承担的,甚至是应该加大投入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却因财力紧张而不能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致使社会公益事业得不到健康发展,这种现象在各县(市)更为突出。因此,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加强财政对事业单位发展的调控作用。通过财政调控,对那些公益化程度较高,且市场信号相应较弱的事业单位,在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对一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政府不仅要给予经费保障,而且还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反之,对那些已不再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则断”粮”断”奶”,中止其财政拨付,把它们彻底推向市场,使其走上自我发展的道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战略任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成为继国有企业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之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个新热点。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增强搞好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下大力气、下大决心,积极稳妥地把我市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二、明确改革内容,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

按照中央和省关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社会功能进行分类改革,也就是要按照其承担的社会功能,相对科学地把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管理执行、社会公益、社会中介和生产经营服务等四种类型,同时按照各类事业单位社会功能和发展方向的不同,确定不同的改革内容,并制定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按照”清理、归并、精简、规范”的原则,实施行政管理执行类事业单位的改革。行政管理执行类事业单位主要依据法律、法规授权或政府委托,承担行政执行、执法监督和经济社会管理职能,一般都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这类事业单位的改革内容主要是:对应由行政机关行使的职能,原则上划归行政机关行使,促进政事分开。对于改革后保留的行政管理执行类事业单位,要参照党政机构改革”三定”的要求,重新明确职能,同时人员编制在现有基础上必须精简10-20%,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供给;开展执法处罚或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必须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类事业单位今后只允许政府举办,机构编制部门要加强扎口管理,从严控制,依法设立。

(二)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的原则,实施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改革。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国家交办或鼓励支持且面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这类事业单位要根据其职能、规模、效益,进行适应市场要求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对职能相同或相近而重复设置的,要进行跨行业、跨系统、跨部门重组;对设置过于零散、规模过小、服务对象单一的,要进行合并组合;对任务不足、长期不出成果、社会效益差、经费没有来源渠道、职能已转移消失以及长期未配备工作人员的”空壳”事业单位,要予以撤销。与此同时,要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对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不允许或没有条件取得经济收入的纯公益类事业单位,如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图书馆、博物馆、疾病预防等,要在调整布局、严格核定人员编制的基础上,由财政保障其正常经费供给,以确保其正常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对既承担社会公益职能,又可通过服务获取一定收入的准公益类事业单位,如非义务教育、非营利性医疗卫生、艺术表演团体、体育和群艺场馆、水利工程维护等,可建立定额补贴和收费相结合的非营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