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图像大小与添加特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改变图像大小和方向和应用滤镜添加特效

八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改变图像大小和方向和应用滤镜添加特效
布置
作业
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颜色再现的原理和方法。
2、结合实际应用,思考各种颜色模式的特点及转换颜色模式的必要性。
3、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各种滤镜的特殊效果,思考滤镜的应用场合。
4、打开图像,练习调整色彩、画面大小、添加滤镜效果的操作,进一步体验有关方法,积累知识与经验。
板书
设计
改变图像大小和方向和应用滤镜添加特效
①执行“文件→新建命令,新建宽20厘米,高5厘米的空白图像。
②选择文本工具,在选项栏中设定文字格式,然后再画面中单击,输入文字。
课堂
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会了如何改变图像的大小和方向和为图像添加特殊效果。做到这里,我们已经能熟练的使用调整菜单命令和滤镜菜单命令了,接下来我们就是学会如何根据需要来灵活运用Photoshop这些功能,使我们能够做出理想的图片效果。
④在编辑框外拖到,适当旋转图像。
⑤敲回车键或单机选项栏右侧的√按钮,图像就改变了。
(三)应用滤镜添加特效
①打开要添加效果的图像,执行“滤镜→素描→水彩画纸”命令,对比观察的变化。
②执行“编辑→还原”命令,还原图像,然后再执行“滤镜菜单中的其他命令,观察图像的变化,体会各种滤镜的效果。
(四)制作艺术字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资源
云课堂、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
德育故事
哈佛励志箴言:先正确地评判自己,才有能力评断他人。你是否欺骗明你们相互不是很熟悉,他偏偏喜欢过问你的私生活,问了以后,又常常以他自己的标准对你横加评判,仿佛你的人生根本就是一个错误。只有按照他的思路生活,才是正确的。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图片的特效处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图片的特效处理》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菜单,从它里面选择我们想要得到的效果命令单击就可
以得到效果,通过滤镜,你不会画画也可以得到各种艺
术图像,这些功能还可以重叠,也可以反复使用同一个
滤镜,也可以同时使用多个滤镜,从而产生shop 中有 100 多个滤镜,分成十几类)还
有一点同学要注意:
滤镜只当前图层中的图像或者当前图层中的选定

的美术功底之外,还需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己
操作以后,只是学到一些简单的滤镜操作,但是学生会
玩手机,手机中的美图秀秀就有滤镜的效果,所以他们
以后可以在手机中感受到滤镜的用处。
区域起作用,滤镜不能应用于位图或索取颜色模式的图
像,有些滤镜只对 RGB 模式的图像起作用不能使用的滤
镜类型显示灰色.。
三、操作提高
学生练习操作不同的滤镜效果
四、课堂小结
滤镜的操作时非常简单的,但是真正用起来却很难
恰到好处,滤镜通常需要与通道、图层等配合使用才能
课例研究综 取得最佳的艺术效果。合理运用滤镜,除了要具备一定
选择工具的使用以及图层的顺序的调整。
2、能力基础:
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较强,并有一定的思考、自学和探究能力
1、本节课的内容为教材“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
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 7 课“图片的滤
镜”。包含以下几个知识点:认识滤镜、动感模糊滤镜
教学策略选 效果、镜头光影滤镜效果。
镜是什么意思呢?镜是镜片,透镜的意思,(老师 演示)我们实际生活中的透镜改变事物的大小,而在 Photoshop 中的镜是改变图像的形状,简单地说“滤 镜”是通过同时改变图像的颜色和形状做出各种效果 的图像的镜片,我们把透镜一移到图像上面,图像就变 成适当效果的图像,根据这个解释对于“滤镜”功能我 们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现在我们用实际操作来看 一下这个功能的应用。

第二章1.3改变图像的大小和方向教案

第二章1.3改变图像的大小和方向教案

形状。

新课讲授新课讲授刚才同学们已经欣赏了作品,让我们来试一试。

同学们之前已打开电脑和Photoshop软件,现在打开素材,自己尝试如何通过编辑菜单对素材进行大小和形状的变换,这时同学们已迫不及待的动手尝试,我进行巡视、观察。

1.在Photoshop中,打开要变换的图像,单击“编辑”菜单中的“自由变换”命令,图像四周出现编辑框。

2.把鼠标指针指向控制点,指针变成↕或↔形时拖动,适当调整图像的大小。

3.单击选项栏右侧的按钮,可以改变图像的形状。

教师演示变换图像大小的操作:(1)打开要变换的图像,选定适当的背景色,如紫色。

(2)用工具,选定要变换的图像的局部。

(3)执行“编辑→自由变换”命令,选定区域的四周会出现编辑框。

(4)把鼠标指针指向控制点,当指针变成↕或↔形时拖动,适当调整图像的大小。

(5)按一下回车键,或单击选项栏右侧的按钮,就可以改变图像的形状。

此后取消选定区域,图像就固定下来了。

教师总结技巧:自由变换还可使用组合键:Ctrl+T。

教师提问:把鼠标指针移动到编辑框外,当指针变成类似形时,适当旋转图像,看有什么样的变化。

(三)巩固尝试:其他变1.在Photoshop中,打开要变换的图像,单击“编辑”菜单中的“自由变换”命令,图像四周出现编辑框。

2.把鼠标指针指向控制点,指针变成↕或↔形时拖动,适当调整图像的大小。

3.单击选项栏右侧的按钮,可以改变图像的形状。

学生操作:打开一幅图像,选定要变换的部分区域,执行编辑自由变换命令,出现编辑框,拖动编辑框上的控制点调整图像的大小,在编辑框外拖动适当旋转图像,敲回车键或单击选项栏右侧的对号按钮,图像就改变了。

1.最后调整完毕可以直接按回车键;2.操作之前没有选定区域。

教师首先对第一位上台演示的同学的做法表示肯定与鼓励,同时对几位补充的同学给予赞扬。

学生分组操作并讨论,结果发现这样可以让图像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

继续让学生动手尝试。

教案二,带你学会如何调整图像的尺寸和颜色

教案二,带你学会如何调整图像的尺寸和颜色

的文章。

在现代社会中,图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像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但是,在满足不同需求的同时,图像尺寸和颜色往往需要进行调整,以达到更佳的展示效果和信息传递效果。

因此,学会如何调整图像的尺寸和颜色已经成为一项必备技能。

一、调整图像大小1.确定目标尺寸在进行图像大小调整之前,需要确定目标尺寸。

这里的目标尺寸不仅仅是指图像的宽度和高度,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像素密度。

在网页编程、网络营销和数字广告等领域中,图像的像素密度往往是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因此,在调整图像大小时,需要综合考虑图像的终端使用环境和像素密度等信息,确定最终的尺寸。

2.使用图像编辑软件根据图像大小的需求,我们可以使用许多不同的图像编辑软件来进行尺寸调整。

其中比较常用的软件有Photoshop、GIMP、和Pixlr等。

这些软件都提供了简单易用的尺寸调整功能,可以根据预设好的尺寸进行调整。

此外,还可以将图像拖放到目标尺寸的画布或窗口中,然后在进行缩放或裁剪工作。

3.良好的尺寸处理习惯在调整图像大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特别是在处理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失真或拉伸等情况。

为了保持图像的比例,可以在图像调整过程中使用“锁定比例”功能。

此外,可以通过先将图像缩放到较大的尺寸,并在放大和缩小之间切换来避免失真。

二、调整图像颜色1.确定目标颜色调整在进行颜色调整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目标调整。

这个决定是在图像编辑的早期阶段确定的,通常是为了与网站主题或品牌一致,或者用来增强图像的视觉吸引力。

2.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图像编辑软件中也提供了许多不同的颜色调整功能,包括亮度、对比度、曲线、饱和度等。

其中,“色阶”和“曲线”是比较先进的颜色编辑功能,可用于微调各种颜色通道。

3.冷暖色温调整另外一种常见的颜色调整方式是调整冷暖色温。

通过增加或减少红色、绿色和蓝色通道的比例,可以调整图片的冷暖色调。

冷色调通常更加适合秋天和冬天的场景,而温暖色调则适用于春天和夏天的场景。

图像的裁剪和改变图像大小(ps教案)

图像的裁剪和改变图像大小(ps教案)

的裁剪和改变图像大小图像的采集与处理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浙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中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处理”的第一部分内容。

教材中图像的理论知识在上一节课已经做了基本介绍,这节课的内容是图像的采集方式和初级的图像处理操作。

书中安排的实践活动非常简单,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设计了三个任务具体展开教学,培养学生选择恰当的软件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图像采集、处理等问题的实践能力,也为今后选修“多媒体技术应用”做了一定的铺垫。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我校六年一贯制特长班高中一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总体上思维非常活跃、团体合作能力较好,求知欲很强,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

他们已经熟练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有使用Office软件的经验,对画图程序使用熟练,具备一定的图像处理能力,对图像创作有很浓厚的兴趣。

经过上节的学习对图像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图像的采集方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采集图像。

②能够选择合适的软件处理日常生活中初级的图像处理问题。

③体验图像信息在表达主题、交流思想中的运用效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探究、师生互动、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合作探究的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3、情感与价值观:①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以及欣赏和评价作品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

图像的调整教案

图像的调整教案

图像的调整教案教案标题:图像的调整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图像的调整概念和技术。

2. 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对图像进行调整和编辑。

3. 学生能够理解图像调整对于传达信息和创造艺术效果的重要性。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张原始图像和经过调整后的图像,引起学生对图像调整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图像调整对于传达信息和创造艺术效果的重要性。

讲解(15分钟):1. 解释什么是图像调整,包括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和色调等方面的调整。

2. 介绍常用的图像调整工具和软件,如Photoshop、Lightroom等。

3. 演示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和软件进行图像调整。

实践(25分钟):1. 分发给学生一些原始图像,并要求他们使用所学的图像调整技术进行编辑。

2. 学生可以在电脑上使用图像编辑软件,也可以使用手机上的图像编辑应用程序。

3.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调整方式,比较不同调整对图像的影响。

讨论(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编辑后的图像,并解释他们所做的调整以及调整的目的。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调整方式对图像所产生的效果和感受。

3. 引导学生思考图像调整对于传达信息和创造艺术效果的重要性。

总结(5分钟):1. 总结图像调整的概念和技术。

2. 强调图像调整对于传达信息和创造艺术效果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所学的图像调整技术。

教学资源:1. 原始图像的副本(每位学生一份)。

2. 计算机或手机上的图像编辑软件或应用程序。

3. 投影仪或电子白板。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图像调整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展示编辑后的图像,并解释他们的调整目的和效果。

3. 学生对于图像调整对于传达信息和创造艺术效果的重要性的讨论参与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拍摄原始图像,并运用图像调整技术进行编辑和分享。

2. 邀请专业摄影师或图像编辑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进一步深入学习图像调整技术。

第6课《图像特效》教案

第6课《图像特效》教案

教学内容第6课图像特效课时 1教学目标1.通过制作标题文字,了解“文字蒙版工具”、“渐变工具”的作用,掌握多种工具配合使用的操作要领;2. 通过制作立体效果文字,掌握图层样式中投影的设置,并根据需要调整相关参数;3. 荣光去除小图片周围的白色区域,掌握魔棒等选区工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4. 通过设置“镜头光晕”等滤镜参数,掌握Photoshop“镜头光晕”滤镜的使用;5. 通过图像处理的综合应用,养成关注细节、适度修饰、完善作品的习惯,体会图像处理技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文字蒙板工具的操作;2. 魔棒工具、图层样式、添加滤镜等操作方法教学难点1. 理解蒙板的作用;2. 根据图像处理的具体要求,掌握多种工具配合使用;3. 添加合适的滤镜并进行合理的参数设置。

教学准备教学PPT、素材图片、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教学版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游戏:大家来找茬。

师:两张图片中的不同可以用Photoshop来制作。

PPT展示上节课最后的效果图和本节课的完后才能效果图,让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需要用Photoshop完成的内容有哪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Photoshop处理图片——图像特效。

Photoshop提供了很多特殊效果功能,合理适当地添加特殊效果可以让图像作品更加丰富美观、更有表现力。

学生完成游戏并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文字蒙版工具标题设计非常重要,要达到比较容易吸引人们注意的目的。

特效文字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Photoshop的文字工具操作简单,但是做出来的效果绚丽逼真(PPT展示)。

(a)晶格荧光字 (b) 火焰字 (c) 溶解文字任务一:请自学课本,通过“文字蒙版工具”制作标题文字。

【问题】如何使用“文字蒙版工具”制作标题。

关注点:(1) 新建图层并重命名(2)使用工具箱中的“横(竖)排文字蒙版工具”(3)设置“文字变形”的样式(4)使用工具箱中“渐变工具”为文字上色。

7《图片的特效处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年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7《图片的特效处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年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建议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图片处理软件,比较其功能和特点,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特效处理的安全和道德问题,如版权意识、隐私保护等。
内容逻辑关系
1.图片特效处理的概念和意义
2.图片特效处理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3.图片特效处理的应用案例
4.图片特效处理的安全和道德问题
板书设计:
1.图片特效处理的概念和意义
2.实验操作:进行简单的图片特效处理实验操作,演示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
1.讨论主题:围绕“图片特效处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2.引导与启发:提出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记录在黑板或投影仪上。
7《图片的特效处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年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7《图片的特效处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年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图片的特效处理》是滇人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图片编辑的基本技巧,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图片特效处理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图片特效处理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2.图片特效处理的应用案例
3.图片特效处理的安全和道德问题
难点:
1.掌握图片特效处理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2.运用图片特效处理进行创意性的图片编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片特效处理的基本工具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名称:调整色彩与添加特效
第2课时: 调整图像大小与添加特效
授课时间:2016-10-24至2016-10-28
授课班级:八年级3——8班
授课教师:李娅莉
一、课标要求
通过基础模块的学习,能够掌握常用信息技术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小学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信息加工的能力,理解信息加工与表达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协同工作,具备初步的跨工具迁移应用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感悟多媒体信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为第二章,编辑处理图像活动1,是为后面编辑处理图像打基础的。

编辑加工图像时需要进行多种操作,对图形进行大小改变和添加特效是最基本的操作。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利用Photoshop改变图像大小和添加特效的方法。

三、教学对象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运用简单图像处理软件如美图秀秀等处理图像的经历,但对于比较专业的Photoshop软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明确要制作好的作品,利用Photoshop软件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改变图像的大小、方向,能用滤镜添加特效。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践与观察,掌握调整图像的大小、方向的方法,并能利用滤镜添加特效。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根据需要编辑加工图像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点:调整图像大小、方向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验调整色彩对图像表达效果的影响
五、提炼课题
通过图像色彩调整来表达主题思想
六、教学过程及方法
本节课主要以操作体验为主,教师提前制作一个视频教程,让学生跟随教程自己练习操作。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