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练习题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抽样调查中,抽取样本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A.随机原则B.随意原则C.对等原则D.可比原则正确答案:A解析:随机抽样也叫概率抽样,即总体中的个体有一个事先已知的概率被抽中。

2、某市工商企业2017年生产经营成果的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1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A.一个月B.一年C.一日D.一年零一个月正确答案:A解析:调查期限:调查工作进行的起迄时间。

3、次数分布的类型主要取决于()。

A.变量是连续还是离散B.统计总体所处的条件C.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D.分组标志的选择正确答案:C解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决定了社会经济现象呈现何种分布。

4、以下有关典型调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必须同其他调查结果结合起来使用B.不容易受人们主观认识上的影响C.可以检验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D.能够补充全面调查资料的不足正确答案:B5、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C.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D.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1、采用类型抽样的组织形式是()。

A.最符合随机原则B.需要对总体各单位进行分组C.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差异较大的总体D.组内是进行全面调查正确答案:B、C解析:类型抽样是将总体全部单位按有关标志分成若干层,然后按照随机原则从每层中分别抽取样本单位组成样本,适合于差异大的总体,能使样本结构更接近于总体结构,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是()。

A.在开放式分组中,可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B.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正确答案:A、B解析:组中值是下限与上限之间的中点值,是在假定各组内均匀分布时的一个近似值。

闭口组的组中值是上限与下限的简单算术平均数;开口组组中值的确定,一般以其相邻组的组距的来调整3、对于离散型变量数列()。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练习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练习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练习题
1.问卷设计、调查与结果处理练习题(每3—5人1组,自由组合)
(1)自行拟定调查题目,最好是目前学校、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公众关心的问题或者当代大学生特别突出的问题或者特别关注的问题。

(2)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要素齐全,内容完整)
(3)设计调查问卷(要素齐全,具有可操作性)
(4)实施调查方案
(5)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整理
(6)对统计结果进行计算分析,计算各种统计分析指标
(7)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2.某车间同工种的40名工人完成个人生产定额百分数如下:
97 88 123 115 119 158 112 146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25 127 142 118
103 87 115 114 117 124 129 138 100 103
92 95 113 126 107 108 105 119 127 104
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变量分布数列,并进一步用较小制累计法编制累计次数与累计频率。

利用所给资料编制如下统计表:
(1)主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和一个数量标志分三组的宾词简单设计表;
(2)主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和一个数量标志分三组的宾词复合设计表;
4.已知220个大学生的体重分组资料如下表,根据下列资料计算标准组距学生人数,并绘制次数分配曲线图,并指出该次数分布的类型。

统计调查与整理 习题及答案

统计调查与整理 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

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4.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5. 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7. 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 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2. 准确性3. 每一个单位4. 非全面调查5. 调查单位6.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7. 调查项目8. 单一表、一览表9. 调查期限10. 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11. 一次性12. 随机原则、数量上13.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14. 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15.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18. 标志、层层19. 离散、组距式20. 反比21. 组中值、一般水平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23. 总标题、数字资料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三、判断改错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统计调查与整理(调查部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统计调查与整理(调查部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

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及其答案一、填空题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等。

2.典型调查有两类:一是;二是。

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4.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和。

5.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

6.询问调查具体包括、、、等。

7.访问调查的方式有、。

8.邮寄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有、、三种。

9.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的观察仪器,观察可分为和。

10.调查表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11.就一般的统计数据而言,其质量评价标准为、、、、、。

二、单项选择题1.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2.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3.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B确定调查的范围C确定调查的单位D登记的方便4.以下哪种场合宜采用标准式访问( )。

A居民入户调查B座谈会C当事人或知情者个别采访D观察法5.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6.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7.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可以是原始资料,也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次级资料来源于上级单位B次级资料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成C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之间无必然联系D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没有区别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

A单一表和复合表B单一表和一览表C简单表和复合表D简单表和一览表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

(整理)统计学练习题(包括答案)

(整理)统计学练习题(包括答案)

第一章序论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分析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_____。

A、质量方面B、数量方面C、质与量两个方面D、各个方面2、以下哪点不是统计总体的特征____。

A、社会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差异性答案:1是B;2是A3、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是_____。

A、数量性B、社会性C、抽象性D、总体的同质性4、以下哪个是组成总体的前提条件_____。

A、大量性B、同质性C、综合性D、广泛性答案:3是A;4是B5、抽查5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试成绩分别是75分、80分、85分、89分、93分。

这5个数字是____。

A、标志值B、标志C、变量D、指标答案:A6、在工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总体单位是_。

A、每个工业企业B、每台设备C、每台工业生产设备D、每台已安装设备7、在工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总体是___。

A、所有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C、所有工业生产设备D、工业企业的每台设备答案:6是C;7是C8、下列哪个是连续变量___。

A、工厂数B、人数C、净产值D、设备数9、研究某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时,统计总体应确定为____。

A、该市全体职工B、该市全部职工家庭C、该市每个职工家庭D、该市全部居民家庭答案:8是C;9是B10、下列标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____。

A、教师的教龄B、学生的成绩C、商品价格D、民族11、一个统计总体____。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D、可以有多个标志答案:10是D;11是C12、以全国的石油工业企业为总体,则大庆石油工业总产值是:____。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最指标D、质量指标13、要了解某市职工情况,统计指标是:____。

A、该市每个职工B、该市每个职工的工资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的工资总额答案:12是B;13是D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的特点包括____。

A、数量性B、社会性C、可变性D、不变性E、综合性2、下列哪些是数量标志____。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作业及答案)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作业及答案)

第⼆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作业及答案)第⼆章统计调查与整理⼀、判断题1.全⾯调查和⾮全⾯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来划分的。

(×)2.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的是⼀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推算整个调查总体的指标,认识总体的⽬的。

(×)3.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分配。

( √)4.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

频数的⼤⼩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程度。

(√)5.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法确定组限。

√6.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7、调查单位就是填报单位(×)8、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对象可以同时⼜是调查单位,调查单位可以同时⼜是总体单位(×)⼆、单项选择题1.调查⼏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 )。

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重的单位B、具有重要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3.在对总体现象进⾏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调查研究,这种调查⽅法是(B )。

A、抽样调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普查4.对⼀批商品进⾏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的⽅法是(B )。

A、全⾯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5.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A )。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6.有⼀个学⽣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B )。

A、60---70分这⼀组B、70---80分这⼀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组7.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练习试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练习试题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名词解释1、统计调查2、统计调查误差3、统计整理4、统计分组5、分布数列二、填空1、统计调查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和;按照调查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2、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和,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3、目前,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有:、、重点调查、和行政管理记录等。

4、是为开展统计调查工作而制定的计划,是调查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

5、直接搜集统计资料的方法有、、和、、、、和。

对间接资料的收集一般称作。

6、做好企、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关键是抓好和两项基础工作。

7、是根据编制统计报表、满足经营管理需要而设置,按照时间的顺序进行登记、汇总或积累资料的账册。

8、统计调查误差分为和。

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

产生登记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记录、计算、、汇总、编码等错误,以及因被调查者虚报、瞒报及统计调查方案规定不明确而导致的误差等。

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登记误差。

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差别。

这种误差只有在用部分单位资料推算总体指标时才会产生,如。

9、统计分组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组标志将统计总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与划分。

10、统计分组的对象是;统计分组应有;统计分组对总总体而言是“”,对个体而言是“。

”11、分布数列包含有两个组成要素,即和。

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 (属性)数列和数列。

12、统计整理有三个步骤,一是,二是,三是编制和。

13、用数量标志进行分组所得到的分布数列,叫做分布数列。

若每一组别都是由单个的组值(整数或小数)表示,称为变量分布数列;若每一组别都是由数域(区间)表示,则称为变量分布数列。

14、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又分为变量分布数列、组距变量分布数列和变量分布数列。

15、统计资料整理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是应用最广泛的形式,它以纵横交叉的线条所绘制的表格来表现统计资料。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调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为了解某校1000名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调查人员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个问题中,个体是______.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发射前,对我国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各零部件的调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3.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_______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_______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4.“神十”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后,专家将对返回舱零部件进行检查,应采取的合理的调查方式是____.5.检查一箱装有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的抽查率抽查其中一部分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6.要从编号为1~100的总体中随机抽取10个个体组成一个样本.(1)小华选取的个体编号为1,2,3,4,5,6,7,8,9,10,你认为她选取的这个样本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代表性;(2)请你随机选取一个含有10个个体的样本,其中个体的编号为___________.二、单选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解近十年全国初中生的肥胖人数变化趋势,采用扇形统计图最合适B.“煮熟的鸭子飞了”是一个随机事件C.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可能有两个D.为了解我省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8.某校九年级学生共有600名,要了解这些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现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下列抽取样本数量既可靠又省时、省力的是()A.选取10名学生作样本B.选取50名学生作样本C.选取300名学生作样本D.选取500名学生作样本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打开电视机,中央台正在播放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新闻,这是随机事件B.要了解小王一家三口的身体健康状况,适合采用抽样调查C.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它的波动越小D.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10.为了解某县2021年参加中考的14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抽查了其中1000名学生的视力进行统计分析,下面叙述错误的是()A.14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是总体B.样本容量是14000C.1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本次调查是抽样调查11.某校为了了解线上教育对孩子视力的影响情况对该校1200名学生中抽取了120名学生进行了视力下降情况的抽样调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00名学生是总体B.样本容量是120名学生的视力下降情况C.个体是每名同学的视力下降情况D.此次调查属于普查12.为了解某市5万名学生平均每天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请你运用数学的统计知识将统计的主要步骤进行排序:①得出结论,提出建议;①分析数据;①从5万名学生中随机抽取500名学生,调查他们平均完成课后作业的时间;①利用统计图表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和表示.合理的排序是()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三、解答题13.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1)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2)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14.为推进扬州市“青少年茁壮成长工程”,某校开展“每日健身操”活动,为了解学生对“每日健身操”活动的喜欢程度,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将调查信息结果绘制成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图表:抽样调查各类喜欢程度人数分布扇形统计图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无所谓D.不喜欢抽样调查各类喜欢程度人数统计表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本次调查的样本容量是______;(2)扇形统计图中表示A程度的扇形圆心角为_____︒,统计表中m=______;(3)根据抽样调查的结果,请你估计该校2000名学生中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喜欢“每日健身操”活动(包含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15.调查全班同学在家做家务活的现状.注意明确你的调查内容和目的,用适当的图表表示你的调查结果,并说明你获得数据信息的方式.参考答案:1.九年级每名学生的视力情况【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确定总体.解此类题需要注意“考查对象实际应是表示事物某一特征的数据,而非考查的事物.”.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详解】本题考查的对象是为了解某校1000名九年级学生的视力情况,故个体是九年级每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故答案为:九年级每名学生的视力情况【点睛】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2.普查【分析】根据抽样调查与普查的特点及被调查的事情的精度与难度,可行性等可得答案.【详解】解: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对各部件的要求:必须百分百符合要求,所以对我国最后一颗北斗卫星各零部件的调查,最适合采用的调查方式是普查.故答案为:普查.【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与普查的含义,掌握选择抽样调查与普查的依据是解题的关键.3.全面调查抽样调查【解析】略4.普查【分析】直接利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的特点解题即可【详解】返回舱的每个零部件都非常关键,所以必须得对零部件进行全面普查【点睛】本题主要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应用范围,基础知识牢固是解题关键5.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所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分析】根据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即可解答.【详解】解:检查一箱装有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按2%的抽查率抽查其中一部分的质量,在这个问题%=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中,总体是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样本是抽取的25002故答案为:250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所抽取的50件包装食品的质量.【点睛】本题考查了总体、样本的概念,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掌握总体、样本的概念是解题关键.6.不具有;2,14,39,40,43,59,79,85,92,88(答案不唯一).【分析】根据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解答即可.【详解】因为小华选取的个体编号为1,2,3,4,5,6,7,8,9,10,不具有随机性,所以这个样本不具有代表性;如可抽取2,14,39,40,43,59,79,85,92,88(答案不唯一).故答案为不具有;2,14,39,40,43,59,79,85,92,88(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样本的选取,抽取样本注意事项就是要考虑样本具有广泛性与代表性,所谓代表性,就是抽取的样本必须是随机的,即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对象都要有所体现.7.D【分析】根据统计图的选择,随机事件的定义,中位数的定义,抽样调查与普查逐项分析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A. 为了解近十年全国初中生的肥胖人数变化趋势,采用折线统计图最合适,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 “煮熟的鸭子飞了”是一个不可能事件,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只有1个,故该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 为了解我省中学生的睡眠情况,应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故该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图的选择,随机事件的定义,中位数的定义,抽样调查与普查,掌握相关定义以及统计图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确定性事件;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称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称为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称为随机事件.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8.B【分析】根据抽样调查的样本容量要适当,可得答案.【详解】解:A样本容量太小,不具代表性,故A不可取;B样本容量适中,省时省力又具代表性,故B可取;C 样本容量太大,费时费力,故C不可取;D 样本容量太大,费时费力,故D不可取;故选:B.【点睛】本意考查了抽样调查的可靠性,注意样本容量太小不具代表性,样本容量太大费时费力.9.B【分析】根据随机事件的定义、全面调查的意义、方差的意义以及样本容量的定义进行判定即可.【详解】解:A.打开电视机,中央台正在播放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新闻,这是随机事件,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要了解小王一家三口的身体健康状况,适合采用全面调查调查,故B选项符合题意;C.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小,它的波动越小,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统计的相关定义,掌握其定义和意义是解决问题关键.10.B【分析】总体是指考查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查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查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再根据样本确定出样本容量.【详解】A. 14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是总体,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 样本容量是1000,故该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C. 100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 本次调查是抽样调查,故该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解题要分清具体问题中的总体、个体与样本,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11.C【分析】据题意可得1200名学生的视力下降情况,从中抽取了120名学生进行视力调查,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1200名学生的视力下降情况,样本是抽取的120名学生进行视力下降情况,个体是每一个学生的视力下降情况,样本容量是120,注意样本容量不能加任何单位,此次调查属于抽样调查.【详解】解:A、总体是1200名学生的视力下降情况,此选项错误;B、样本容量是120,此选项错误;C、个体是每名同学的视力下降情况,此选项正确;D、此次调查属于抽样调查,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关键是明确考查的对象.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查对象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范围的大小.样本容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的数目,不能带单位.12.B【分析】根据统计的一般过程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即可求解.【详解】解:统计的一般过程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故顺序为①①①①.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统计的一般过程,熟知统计的一般过程是解题关键.13.(1)全面调查;(2)抽样调查;(3)抽样调查.【分析】要选择调查方式,需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分析.【详解】解:(1)人数不多适合全面调查;(2)数量较多,适合抽样调查;(3)数量较多,且抽查具有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普查和抽样调查的选择.调查方式的选择需要将普查的局限性和抽样调查的必要性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普查结果准确,所以在要求精确、难度相对不大,实验无破坏性的情况下应选择普查方式,当考查的对象很多或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以及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时,普查就受到限制,这时就应选择抽样调查.14.(1)200;(2)90,94;(3)1440名【分析】(1)用D程度人数除以对应百分比即可;(2)用A程度的人数与样本人数的比值乘以360°即可得到对应圆心角,算出B等级对应百分比,乘以样本容量可得m值;(3)用样本中A、B程度的人数之和所占样本的比例,乘以全校总人数即可.【详解】解:(1)16÷8%=200,则样本容量是200;(2)50200×360°=90°,则表示A程度的扇形圆心角为90°;200×(1-8%-20%-50200×100%)=94,则m=94;(3)50942000200+⨯=1440名,①该校2000名学生中大约有1440名学生喜欢“每日健身操”活动.【点睛】本题考查了扇形统计图,统计表,样本估计总体等知识,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大小.15.见解析【分析】1、阅读题目信息,确定调查的方法;2、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班级里每位同学做家务活的状况;3、根据调查对象和目的的确定,结合调查的结果即可制作出适当的图表.【详解】解:调查内容为学生做家务的现状;获取数据的方式为问卷调查;制作的图表如下:【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据的收集与设计调查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有调查、实验和查阅资料等,而在问卷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明确调查的内容和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练习题作业答案(个人整理)
一、注意:
(一)编制统计表时,严格按照统计表的标准格式,详见课本P34。

1.表格正上方有总标题;表格左右开口,上下有基线(粗)。

2.纵栏标题内的宾语指标表明计量单位,之后填写数据时把单位省略。

3.频数只是泛称。

在实际具体问题时,应把“频数”换成具体的数值名称。

例如:人数、考分。

(二)画图时要明确标出横坐标、纵坐标指什么。

二、补充:
分组步骤(老师上课有讲,但没有写出来。


1.将数据按一定顺序排序,计算全距;
2.确定数列类型(离散型or连续型);
3.确定变量值变动范围、变量值个数;
4.确定组距、组数;
5.列出各个组,计算每个组分布的总体单位个数。

三、习题答案
1 ①从小到大排列:
87 88 92 95 97 100 103 103 104 105
105 107 107 108 108 110 112 113 114 115
115 117 117 118 119 119 120 123 124 125
126 127 127 129 136 137 138 142 146 158
②分组,组距为10,共分8组:
80—90:2 90—100:3 100—110:10
110—120:11 120—130:8 130—140:3
140—150:2 150—160:1
③某车间40名工人个人完成生产定额百分数分布表
2 分组不唯一,只列其中一种。

(1)简单设计表
某学院某系毕业班学生就业情况分布表
(2)复杂设计表
次数分配曲线图:不等距数列画图的格式详见课本P30的最后一段。

4 ①将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50 55 60 67 68 68 69 69 69 70
70 70 70 71 71 72 72 72 73 73
73 75 76 76 77 78 78 79 80 80
81 81 81 81 82 83 83 84 84 85
86 87 89 90 90 92 92 93 94 95
其中,最大值是95,最小值是50。

全距=95-50=45。

②分组:分5组,组距为10。

50—60分为一组,60—70分为一组,70—80为一组,80—90分为一组,90—100分为一组。

分组步骤:
A 将数列由小到大排序,计算出组距为10。

B 确定数列类型为离散型变量。

C 变量值变动范围小,变量值个数为50。

D 确定组距为10较为合适,由此得出分组组数为5。

E 将数据分为:50—60分一组,60—70分一组,70—80分一组,80—90分一组,90—100分一组。

分布在每个组的总体单位个数分别为:2、7、19、15、7。

某班50名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布表
③本题中,全距=95-50=45,组距为10。

组中值分别为:(50+60)/2=55,(60+70)/2=65,(70+80)/2=75,(80+90)/2=85,(90+100)/2=95。

各组的上限分别是:60、70、80、90、100;各组的下限分别是:50、60、70、80、90。

频数分别为:2、7、19、15、7;相应的频率分别是:4%、 14%、 38%、 30%、 14%。

④某班50名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布表
⑤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