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田志强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解析 周志娟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解析周志娟摘要:电气主设备的运行安全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
随着我国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气主设备的保护更加重要。
继电保护包括多种类型,能够对电气设备的暂停状态、饱和性进行分析,是电气主设备保护的一种有效方式。
从电力系统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几点保护技术在电气主设备中的应用。
关键词:继电保护技术;电气主设备;安全;应用1 引言我国的电力企业积极进行探索发展,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电力系统长期、大面积停电而导致的电力事故,为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电力系统的范围不断广泛,对其中各部分相关原件进行继电保护的方式已经无法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应对继电保护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大规模停电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希望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2 继电器保护装置的主要构成继电器保护装置主要是由测量元件和供电元件和逻辑元件组成。
其中供电元件是其主要输出部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种综合技术,在目前范围内可以广泛的综合科技包括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化电机电器技术、神经元技术等。
我国电力系统调度复杂,并且覆盖面积广阔,电网的稳定性十分关键。
继电保护装置以其稳定性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安全。
其中测量部分是利用被保护的电气元件的物理参量,并将其与定值之间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给出是与非的逻辑信号,用来判断装置是否启动。
如在输电线路以变压器的运转为中心,并对原始电能进行重新调配,按照电区域的承载能力进行调控。
逻辑部分则是根据逻辑关系来确定故障是否存在以及故障位置。
在发出信号与是否动作之间进行判断,得出最终结果。
对影响的信息传输指令进行接收,在设备元件上主要表现为变压器与继电保护器之间的结合。
要发挥其作用,应根据电网的运行现状进行调整,正确设置参数,如正确配置电压高低,从而保证配电网的安全。
逻辑部分必须与输出部分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依据逻辑指令的传输来完成继电保护功能,主要是将故障中的跳闸进行分析。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纪秀平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纪秀平发表时间:2019-11-18T11:49:53.693Z 来源:《中国电业》2019年第14期作者:纪秀平[导读] 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与依赖程度较以往而言有了大幅提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与依赖程度较以往而言有了大幅提升,年用电量不断增加;因此,人们对于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当前的电力网络而言,概况来说就是借助电气线路将所有相关的电气设备连成一个整体。
但由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极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电力系统中部分电气设备易出现故障问题,从而降低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继电保护设备就是其中之一。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可靠性;自动化引言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平稳地运行,对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应用进行加强至关重要。
当电路中的电力元件或者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可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警告信号,并联络受控的断路器,发出跳闸的命令,对电路和各元件设备进行保护。
为进一步认识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下面分析其存在的故障并采取相对应的检修措施,为继电保护自动化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1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设备发挥的作用及其主要特征论述1.1作用经济建设提高了电力能源的消耗量,随之而来的就是电能供应危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日常电力供应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是当前各大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继电保护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
具体来看,大致可概况为两个方面:①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日常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难免会出现各种故障问题,继电保护设备能够在极短时间内向电力系统发出警报,并且自动将故障所在的局部电路进行隔离,避免故障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确保其余部分的正常运行。
②对电力系统实施实时监控;继电保护设备除具备保护电力设备的基本作用外,部分先进的继电保护设备还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及时解决电力系统出现的各类故障问题,保障电力系统日常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随着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不断地提升,带动了高质量科学技术的飞跃,这些具有新时代意义的技术是为电气主设备的保护起关键作用的保障。
本文主要是由这些新技术引出话题,探讨该如何对电气主设备进行更好的保护,并且适当的对它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有关方面的预期关注,期待相关意见与想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电力系统;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研究总体而言,对于电气主设备保护的相关技术实际上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步的,这是对于该技术发展的有利促进,在之后的不断地改进以后将会对整个领域起到有效的维护的作用,同时它的发展是具有可实践性的,具体的操作在实际的环境中是可以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被攻克,尤其是电力供给方面处于不平衡或是也将持续很长的状况下。
1 对于电气主设备继电技术的保护措施与技术电气主设备实际上就类似于大型的电器,拥有许多的精细小零件,在整体的长时间的运行以后难免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尤其是在电力系统实际上不稳定的情况下。
所以,在对电气主设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就相当于对整个系统以及各个组成的小部件进行问题排除,例如降低大功率设备受到影响的可能性等等。
这就是继电保护技术[1]。
但是相比较于理论上是可实施的,实际的运行效率却是更低的,尤其是在过去大规模设备同时进行工作的时候,在耗费电力资源多的同时也显得效率不高。
这是过去继电保护措施的一大弊端。
1.1 电气主设备保护中的主后一体化與双重化配置在不同数量的电气主设备的实际保护中会依据情况配备不同的保护装备,类似于加上双重保护的功效。
这种用专业术语叫做-主后一体化,多数量且各自进行功能运作的配备是针对当出现主设备少的情况下而言的。
同时这些起保护作用的装备在一定意义上来讲是属于两个独立的个体设备的,由不同的操纵器进行命令的操控等等,但又存在某些功能的联系。
比如可以进行互相的检测,在进行各个设备自我的检测以后,这种形式的继电保护技术可以使具体的维护进程时不被种种的问题阻断,既提高了效率,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2]。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们抓住机遇,大力发展。
许多新的设备和技术出现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在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中,技术不断进步。
为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和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随着电力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电力的广泛应用,必须加强对主要设备的继电保护。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的生活和生产。
关键词: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总体而言,电气主设备保护的相关技术是与时俱进的,有利于该技术的发展。
经过不断的改进,将在整个领域的维护中起到有效的作用。
同时,其发展是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正在进行中。
实际环境可以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克服,特别是在电源不平衡的情况下,或将持续很长时间。
1.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现状为了实现科学的分析,要真正了解电气主设备的电流继电保护状态,了解这些状态是深入分析的重要前提。
这应该从工作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多方面的分析,我们将能够充分了解电气主设备的继电保护状态。
1.1双重化配置为实现本工程的科学保护,电气主设备采用双配置方式。
双配置方案在主设备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从实践的角度来研究。
双重化保护实际上就是要针对一个杯保护对象来配套2套独立保护。
从每套保护来看都是由主后备保护组成的。
与此同时每套保护还是由2个CPU系统构成的。
这两个CPU系统还可实现完善的自检和互检。
采用这种保护方式,将真正解决电流保护拒动与误动的矛盾,及时有效地解决长期存在的振动问题。
一般来说,采用双重保护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继电保护的性能。
因此,今后应进一步加强。
1.2主设备保护新原理的出现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继电保护原理。
这些新原则的产生和应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其中,差动保护、TA饱和处理和涌流判别原理是典型的。
科学地分析这些原则,对于理解现行的保护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关键技术分析_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关键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1-05-27T05:20:31.594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1年第4期作者:丁志强[导读] 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山西太原 030032摘要:国家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使得电网继电保护问题备受关注,一直以来,继电保护都是一项较为复杂和繁琐的工作,为了给电网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提升电网继电保护正确动作率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文章首先分析了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关键技术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电能的需求逐渐增加。
在此背景下,电力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加强继电保护的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运行乃至整个电力企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系统发生故障时,采用保护装置对所发生故障部位进行及时检测并报警,这样能够使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得到预警,增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继电保护的稳定性对于电力系统的预警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继电保护稳定性的研究,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概述所谓电气自动化继电保护系统,主要是指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对其起到保护作用的故障防控设备。
一旦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该保护设备就会通过继电保护的手段来对故障电力系统进行全面排查,不仅确定出具体故障原因和位置,而且还会第一时间向维修人员传递报警信息,使其能够快速的对故障系统进行维修处理。
并利用跳闸处理方式保护电力系统,使其故障部分停止工作,以免出现大面积停电,给用电户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相关实践证明,继电保护下的电力系统,不仅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而且还有效推动了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发展,因此,将继电保护安全技术大力应用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很有必要。
220kV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220kV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分析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推进,人们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多,而且对电力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20kV变电站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相关设备,根据供配电的具体规定和实际要求,将高压高效地转化为低压。
通常情况下,变压器往往被用于支撑变电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为变压器运行提供安全而且稳定的电压转化环境,同时这也是变电中变压器的重要功能。
本文主要分析了220kV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
关键词:关键词:220kV变电站;变压器运行;继电保护引言作为220kV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关键的保护装置,变压器和继电保护不仅能够有效地完成电网系统的运行工作,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继电保护的作用,进而有效地改善变电站的运行环境,提高变电站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提高220kV变电站在我国电网系统中的地位。
1电力系统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主要是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从而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性,从而提升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
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广泛运用到人工智能技术,不但促进了继电保护技术水平的提升,减少了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安全故障出现的概率。
根据当前变电站继电保护状况分析。
我国机电保护技术逐渐向着计算机网络信息化方向迈进,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继电保护工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发生。
2 220kV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技术分析2.1线路的继电保护技术分析对于我国的电力企业来说,线路的继电保护工作好与坏对于线路安全运行是存在重要的影响,此外保证线路的继电保护,也是可以提高线路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在对线路进行继电保护中,可以对变电站实际情况进行监控,对变电站的各项情况做出及时了解,监控系统能够对存在的故障问题做出及时的发现,从而发出相关的警告,这个时候相关人员可以对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提高线路的安全性。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

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分析发表时间:2021-01-05T12:10:56.69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7期作者:刘军田学强[导读]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与发展,目前国家电网正在日益发展和完善刘军田学强国网七台河供电公司,黑龙江省,154600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与发展,目前国家电网正在日益发展和完善,为了能够促使电力系统实现正常安全稳定的运行,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针对于电力系统不断加强维护管理工作,其中,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属于电力系统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大部分,直接的关系到我国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所以,需要引起相关人士的高度重视,并且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促使电力自动化机电保护方案不断得到改良和优化。
基于此,本文就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继电保护的安全技术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安全技术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电力系统的运转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为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应重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全面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需求来不断地优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工作,对其进行科学研究,使之满足电力系统的运行需求。
应运用高效的继电保护安全技术,为电力自动化系继电保护的使用奠定扎实的安全保障工作。
2 概述2.1 继电保护继电保护是对电力系统的异常情况检测报警,并可自动采取隔离、切除等手段的一种自动化措施,维护着国家电网和设备的安全,是国家智能电网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
继电保护装置主要依据电流增大、电压降低、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测量阻抗发生变化等特征实现,需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等基本要求,全套的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三个部分组成。
继电保护的失误会引起事故的扩大,严重者甚至破坏电力系统设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适应当下日益复杂的电网结构,多学科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当下的电力网络保护领域,继电保护系统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及通讯能力,进而提高智能电网的保护能力[1]。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刘超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刘超摘要: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主要是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对策的反事故自动化措施。
因在其发展过程中曾主要用有触点的继电器来保护电力系统及其元件(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等),使之免遭损害,所以沿称继电保护。
本章着重介绍了电力系统中主设备继电保护的现状,阐述了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现状;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例如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这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今电力在国民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加强对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1.1 变压器保护1.1.1 变压器差动保护在变压器需要保护的一侧设置监测装置,对电流以及电压进行监控,但是由于监控范围的限制,往往不能够对临近范围发生的故障进行区分。
因此需要考虑邻近保护的状态来设定相应的保护参数。
为了增强系统的选择性,往往通过采用较小的保护范围以及较长的动作延时。
但是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故障变压器无法及时的被隔离,从而加重危害的程度,因此需要能够在故障发生的瞬间将故障设备进行隔离,从而减少相应的损害。
为了能够对保护范围内外的故障同时进行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在被保护的变压器的两端都设置相应监控装置,这也能够对故障元件的电流相位进行掌握,从而很好的起到保护作用[1]。
1.1.2 瓦斯保护瓦斯继电器在电力系统保护中的使用比较广泛,它是根据监测流经瓦斯继电器的油箱气体进行系统保护。
当前旋转挡板式瓦斯继电器已经逐渐的取代了传统的浮筒式瓦斯继电器,极大的改善了由于密封性差漏油而发生了误动作,极大的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
1.1.3 变压器后备保护过电流对于变压器具有较大的危害,因此过电流保护常常被安装在变压器的电源侧,从而在过流的时候能够及时的断开变压器。
在变压器上安装后备过电流保护装置往往会造成接线的复杂程度大大上升,可以适当将相邻的保护范围缩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分析田志强
发表时间:2017-08-08T20:00:52.0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0期作者:田志强[导读]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不断应用使得当前在电力保护中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国家电投集团内蒙古新能源有限公司内蒙古 010090)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不断应用使得当前在电力保护中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电力系统的飞速发展对继电保护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这就使得在当前电气设备应用中继电器保护技术要求日益提高,本文就当期那电气主设备继电器的保护技术和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电气主设备;TA饱和;光电压互感器;继电保护;技术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先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
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主要是研究电力系统故障和危及安全运行的异常工况,以探讨其应对突发事故的措施。
对于电力系统的正常和安全运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电力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加强对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电气主设备保护的现状
对电气设备中的继电保护进行研究,主要是针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故障及可能危及到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一些不良情况而言的,通过研究相关的对策反事故来实现其自身自动化保护的一种有效措施。
在实践中,主要是用一些有触点的继电器来实现对电力系统及其各元件,比如变压器、变压器以及输电线路的保护,以免遭受各种损害,因此称之为继电保护。
较之现代高压或超高压线路的继电保护而言,传统的发电机、母线、变压器以及并联电抗器等大型继电保护装置,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1.1 主设备保护的双重化配置和主后一体化趋势
一般而言,双主双后保护模式主要是针对只有一个被保护对象的情况而言的,需要配置上两套相互独立的保护设备。
每一套继电保护装置都包含着主后设备保护,且每一套保护系统都是由两个中央处理器构成的。
两个中央处理器系统之问还可以进一步实现自检与互检;出口采用的是两个中央处理器模式,同时还将一个“与”门作为出口。
从形式上来看,该方案概念比较清晰,而且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继电保护中的拒动或者误动之矛盾。
1.2 主设备保护的新原理
从实践来看,TA饱和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过程中必要面对的一个客观难题,因大型发电机设备的变压器组具有较大的容量,因此故障电流的非周期性分量衰减的时间常数相对就会增大,很可能会导致差动保护不同侧的TA传变暂时出现不一致或者饱和现象。
对于大型发电机设备的变压器而言,其每一侧的TA性质也不尽相同,这也非常容易导致TA饱和,进而造成区外故障时的差动保护误动;当母线的近端出现故障时,则TA会出现严重的饱和现象。
针对 TA饱和问题,国内外也提出了一些识别 TA饱和的办法:采用附加额外的电路来检测 TA饱和,缺点是现场工程应用很不方便;提高定值,缺点是降低了内部故障的灵敏度;采用流出电流判据的标积式比率差动,理论计算表明当发电机发生某些内部故障时,也有流出电流,存在拒动的可能性。
目前来看,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中主要有常规两折线和三折线比率差动、采样值差动以及标积制动式的差动等几种类型;而对于励磁涌流而言,目前电气工程中所用到的励磁涌流判别原理,主要是从涌流的波形和短路电流的波形上来判断的,因为其具有不同的特征,所有可以区分出励磁涌流和短路情况,实践中,当不同的涌流判别原理同时具有故障合闸时,总是会表现出继电保护动作延时或者动作用时离散度比较大等缺点。
2 主设备保护的发展趋势
2.1 保护装置的一体化发展
1)充分的资源共享,一个装置包含了被保护元件所有的模拟量,保护逻辑的判据可以充分利用所有电气量,使保护更加完善、可靠,判据更加灵活实用。
2)主后一体化装置,给故障录波、后台分析带来了便利。
任何一个故障启动或动作保护装置就可以录下整个单元所有模拟量,使得现场故障的综合分析、定性及事故处理更加方便,而分体式保护只能录下部分信息。
3)主后一体化装置便于保护双重化的实现。
主后共用一组TA,TA断线概率大大下降;装置数量少,误动概率降低。
2.2 新型光电流互感器、光电压互感器的应用
传统的电磁式TA是一种非线性电流互感器,具有铁磁谐振、磁饱和、绝缘结构复杂、动态范围小、使用频带窄、铜材耗费大,远距离传送造成电位升高等问题。
新型光电流互感器(OTA)、光电压互感器(OTV)相对于电磁式TA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不存在饱和问题,频率响应宽,动态范围大,在很大的电流变化区间内保持线性变换关系;实现了强电和弱电的完全绝缘隔离,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不存在二次开路的问题,二次输出值较小,适合与保护直接接口。
因此其将成为主设备微机保护的发展趋势。
2.3 信息网络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保护装置也逐渐实现保护信息化、网络化设计。
网络化发展不断加快的同时,电力企业自然会使用计算机操作机器设备,实现电力企业网络化发展模式,可有效的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对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也会应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建立电气主设备保护网络系统。
比如建立主设备保护网络监控系统,使主设备保护具有通信功能,进而通过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管理!故障数据处理以及电流定值整定等,实现了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的网络化管理。
电力企业通过建立电气主设备保护网络系统使电气主设备具有网络通信功能,可以清楚的看到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状况,当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监控系统及时发现,且能够有效的处理问题,以保证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2.4 故障分析技术
新一代主设备保不仅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故障录播功能,而且要采用故障分析技术。
如果应用故障分析技术在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中,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就会具备故障录波功能。
故障录波功能可以将继电保护装置发生故障的整个过程准确的记录下来,也能够准确的记录继电保护装置所做的每个保护动作。
然后将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发送到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网络监控系统上,通过分析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动作是否准确,进而准确的找出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
2.5 自适应技术、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
电气继电保护装置应用自适应技术能够适应电力系统发生变化的情况,进而有效的提高了主设备继电保护的性能。
在目前所有应用的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中已经体现了自适应功能。
比如变斜率比率差动保护中的制动性能就体现了自适应功能。
在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中实现自适应技术,必须要有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配合,才能真正发挥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的自适应功能。
由此可见,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装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应用自适应技术应技术。
3 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容量日益增大,范围越来越广,仅设置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远不能防止发生全电力系统长期大面积停电的严重事故。
为此,必须从电力系统全局出发,进行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的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王维俭.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与应用[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6.
[2]沈全荣,何雪峰.大型发变组微机保护双重化配置探讨[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2,10.
[3]黄惠容.电气主设备的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科技促进发展,2011(02).
[4]汪康辉.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2).
[5]易冠文.浅谈电力系统中电气主设备继电保护技术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