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案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教案

【知识精讲】

知识点1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①三者概念的区别: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②三者运动方式不同:平移是将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旋转是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轴对称是将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

③对应线段、对应角之间的关系不同:平移变换前后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且对应角的方向一致。轴对称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交点在对称轴上:对应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旋转变换前后图形的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是旋转角。

④三者作图所需的条件不同:平移要有平移的方向和平移的距离,旋转要有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轴对称要有对称轴。

(2)联系。

①它们都在平面内进行图形变换

②它们都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变换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

③都要借助尺规作图及全等三角形的知识作图。

知识点2 组合图案的形成

(1)确定图案中的“基本图案”。

(2)发现该图案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3)探索该图案的形成过程: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分析各个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基本图案”演变成“形”的。

要用运动的观点、整体的思想分析“组合图案”的形成过程。

运动的观点就是要求我们不能静止地挖掘“基本图案”与“组合图案”的内在联系,头脑中应想象、再现图案形成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有的图案含有不同的“基本图案”其形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平移、旋转、轴对称变换中的一种或两种变换方式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同一种变换方式的重复使用来实现。

整体的思想包括整体的构思和“基本图案”的组合。

知识点3 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几何问题

在几何题或代数几何综合题的解证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几何变换的观点来解决问题。从图形的特点出发,利用几何变换,可将图形的全部或一部分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构成一个新的关系,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这种几何变换不改变被移动部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而只是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这种移动有利于找出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使解题更为简捷。

移动图形一般有三种方法:

(1)平移法。

(2)旋转法:利用旋转变换。

(3)对称:可利用中心对称和轴对称。

知识点4 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精美图案

通过欣赏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精美图案,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分析它们的形成过程,为今后进行图案设计提供素材。

知识点5 图案设计的步骤

1、整体构思

(1)图案的设计要突出“主题”,即设计图案的意图,要求简捷、自然、别致,具有一定的意义,例如,奥运会徽是由五个两两相联的圆环组成的,分别代表世界上五大洲的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2)确定整幅图案的形状(如圆形或正方形)和“基本图案”(不宜太复杂)。

(3)构思图案的形成过程:首先构思该图案由哪几部分构成。再构思如何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方法实现由“基本图案”到各部分图案的组合,并作出草图。

2、具体作图

根据草图,运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准确地作出图案。有条件的同学可用几何画板画出满意的图案。

【典型例题】

例1. 如图所示,A、B两村之间有一条河,河宽为a,现要在河上修一座垂直于河岸的桥,要使AB两村路程最近,请确定修桥的地点。

分析:假设桥为MN,从A→B要走的路程为AMNB,要使路程最近,只需AM+NB 最小即可。

例2. 在△ABC的边BC上,取两点D、E,使BD=CE,观察AB+AC与AD+AE的大小关系。

分析:四条线段AB、AC、AD、AE比较分散,可利用平移的方法将它们集中到一起,即可求出大小关系。

证明:将△AEC沿EB的方向平移到△FBD位置

∴FB=AE,FD=AC

设FD与AB的交点为O

在△AOD中,AO+OD>AD

在△FOB中,FO+OB>FB

例3. 已知:AB=CD=1,AB与CD交于O点,∠DOB=60°,比较AC+BD与1的大小。

分析:利用平移将AC与BD集中,再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进行比较大小。

解:

证明:过C作CE∥AB,过B作BE∥AC,连结DE

∴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

∴AC=BE,AB=CE

∵∠DOB=60°,AB∥CE

∴∠DCE=60°

∵AB=CD=1

∴CE=CD=1

∴△DCE为等边三角形

∴DE=1

在△DEB中,DB+BE>DE

即DB+AC>1

例4. 已知: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BC上一点,AF平分∠EAD交CD于点F,说明AE=BE+DF的理由。

分析:由于要证的3条线段AB、BE、DF分散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利用旋转变换,将其放到一个三角形中。

解:把△ADF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则点D转到了点B的位置,点F转到了点F'的位置,根据旋转的性质得:

∠3=∠1,F'B=FD,∠AF'B=∠AFD

∵ABCD为正方形

∴∠D=∠ABF'=90°

∴F'、B、E、C在一条直线上

又∵∠1+∠2+∠EAB=90°

∴∠3+∠2+∠EAB=90°

∴∠F'AE+∠2=90°

又∵∠AFD+∠1=90°

∴∠AF'B+∠1=90°

∵∠1=∠2

∴∠F'AE=∠AF'B

∴AE=F'E=F'B+BE=FD+BE

例5. 如图,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使AB与CB 重合,BP到达BP'处,AP到达CP'处,若AP的延长线正好经过P',求∠APB的度数。

分析:此题运用旋转将△ABP绕点B顺时针旋转90°,根据旋转性质求出∠BP'C的度数即可。

而∠BP'C又是∠BP'P与∠CP'P之和,可各个击破,从而得解。

解:由旋转的性质及特征可知:

∠PBP'=90°,AP⊥P'C,BP=BP'

∴在△BPP'中,

又∵AP的延长线正好经过P'点

∴∠AP'C=90°

∴∠BP'C=∠AP'C+∠BP'P=135°

从而可得∠APB=135°

例6. 已知:如图,E、F、G分别是正方形ABCD中BC、AB、CD上的点,且AE⊥FG。

求证:AE=F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