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沟油出现的原因

合集下载

地沟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地沟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地沟油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食品生产者为了一己之私违背职业道德做着危害人类健康的事情。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国家一直明令禁止的添加剂频繁的发现于各种食物中,现在"地沟油"现象遍布大街小巷,"地沟油"质量极差,长期食用,必然会使我们的国民健康遭到严重的挑战。

"地沟油"危害如此强大,为什么屡禁不止。

本文从背后的利益链出发,从各个领域找到解决这一现象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地沟油背后的利益治理措施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都存在一个令人发指的问题——“地沟油”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

有些人长期以倒卖“地沟油”为生,他们把这些地沟油经过化学处理后装入成品油流入餐桌,这些地沟油入餐桌严重威胁到我国公众的生命健康。

“地沟油”事件频频发生,已震惊全国,其涉及范围之广,生产规模之大,出乎人们的想象。

虽然我国有关部门经过严厉打击,但“地沟油”事件依然阴魂不散,据专家统计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达百万吨级。

在利益的驱使下,“地沟油”制售从小作坊升级到大工厂,产业分工细化为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多个环节,“地沟油”生意不但打不死,甚至越做越大。

这个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政府监管缺失、立法体制不完善、社会道德缺失严重等等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提出问题1.地沟油对一般质量油造成了冲击由于近年来受地沟油影响,食用油中的散装油逐步退出市场,很多老客户不敢消费散装油。

对食用油厂家来说生意确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老顾客都不敢来光顾了,更别提新顾客了。

一家销售散装油的公司自从出现“地沟油事件”,在短短一两个月内,生意下降了近30%,同时其他一些小生产做散装油生意的,关门谢客了好几天。

粮食局监督检查处处长说:“自国家大力整治地沟油以来,一些饭店为了避嫌,不愿意再使用散装食用油了。

”虽说散装食用油不一定就是地沟油,但和桶装油相比,价格毕竟差太多,人们对散装食用油也更加忌讳了。

地沟油最易出现的几大餐饮场所

地沟油最易出现的几大餐饮场所

地沟油最易出现的几大餐饮场所连日来,地沟油的新闻一波接一波,逼迫着消费者自己练出了辨别地沟油的“功力”。

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阿姨告诉记者,她平时外出就餐,会特别留意油的颜色和味道。

“有些素菜,偏能吃出肉味,十有八九用的是地沟油。

如果菜里的油颜色不清亮,估计也是地沟油。

”但石万荣说,这些方法并不足以辨识那些“加工手段高明”的地沟油。

以下几类场所,是专家们公认的地沟油重灾区。

小餐馆。

“避开地沟油,最重要的是少去小摊、小店吃饭。

这些餐馆为降低成本,很少使用正规品牌的油。

还有些餐厅,菜价明显比同档次的便宜,这也要警惕,毕竟油品是餐饮成本中很大的一块,菜卖的便宜,就一定会从其他地方把成本省出来。

”石万荣说,路边一些卖炸鸡、肉饼的小店,也值得警惕。

早点摊。

大连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告诉记者,早点摊是地沟油的重灾区之一。

“尤其卖炸油条、炸油饼和酥香面点的,都需要大量用油,所以很有可能使用地沟油。

就算用的是正规油,经过反复烹炸,油中的有害成分也会越攒越多。


某些川湘菜、火锅店。

从菜系上来说,川菜、湘菜、火锅等使用地沟油相对较多。

主要原因是,这些菜肴在烹饪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用油。

比如川菜中的水煮鱼、水煮牛肉、扣肉、蒜香骨、麻辣火锅等,都需要大量的油来制作。

但在一些菜馆,一盆水煮鱼只卖三四十元,一锅麻辣锅底一二十元,这么便宜的价格,只能在油上做手脚。

相对来说,所有蒸煮类菜式、鱼肉等相对安全。

最安全的菜有蒸鱼、鱼汤、
上汤青菜、清蒸河鲜、海鲜、煲汤类以及凉拌菜等。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报告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报告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报告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但仍有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本文将对几个典型的食品安全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案例一:“毒奶粉”事件“毒奶粉”事件是一起影响广泛、性质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

事件起因是部分婴幼儿奶粉中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这是一种化工原料,长期或大量摄入会对人体,特别是婴幼儿的肾脏等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原因分析:1、部分企业道德缺失,为追求经济利益,不惜牺牲消费者的健康。

2、监管漏洞,对乳制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不够严格,未能及时发现问题。

3、检测标准和技术的不完善,导致三聚氰胺这类有害物质未能被有效检测出来。

影响:1、众多婴幼儿身体受到损害,出现肾结石等疾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2、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大幅下降,国产奶粉市场份额急剧萎缩,进口奶粉趁机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3、整个乳制品行业遭受重创,相关企业面临倒闭和重组,行业形象受损。

应对措施:1、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

2、提高检测技术和标准,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加强企业诚信教育,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案例二:“地沟油”事件“地沟油”是指从餐厨垃圾、废弃油脂等中提炼出来的劣质食用油。

这些油经过简单加工后,又重新流入市场,被用于餐饮行业。

原因分析:1、利益驱动,“地沟油”的生产成本极低,而销售价格相对较高,利润空间巨大。

2、监管难度大,“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往往比较隐蔽,难以被发现和查处。

3、消费者对食用油的鉴别能力不足,容易被不法商家蒙骗。

影响:1、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长期食用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2、破坏了餐饮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了合法经营者的利益。

3、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和担忧。

应对措施:1、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餐厨垃圾的管理,严厉打击“地沟油”的生产和销售。

基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地沟油事件”形成原因分析

基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地沟油事件”形成原因分析

基于市场信息不对称视角下“地沟油事件”形成原因分析赵长和【摘要】通过运用市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高质量产品被低质量产品逐出市场的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和探讨了地沟油事件发生在餐饮消费环节的原因,尤其是通过运用逆向选择的理论模型阐释了地沟油在一些地区餐饮企业中泛滥的过程,提出餐饮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向消费者发送关于餐饮企业食用油品质等级的市场信号,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成由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地沟油事件”问题的解决.【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6(022)007【总页数】4页(P10-13)【关键词】地沟油;食品安全;餐饮企业;市场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作者】赵长和【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地沟油是废弃的动物油脂、从下水道搜集的垃圾油和废弃的食用油脂的泛称。

如果地沟油被作为餐饮烹饪中的食用油进行加工和食用,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危害极大,甚至会诱发癌症[1]。

根据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地沟油被禁止作为食用油进行烹饪以及食用,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在暴利的诱使下,以低价回收地沟油,经过简单的加工和勾兑后,充当成合格的食用油到市场上贩卖,堂而皇之地进入消费者的饮食消费中,从而祸害消费者,成为近些年来饱受诟病的“地沟油事件”[2]。

而每次发生“地沟油事件”之后,在当时舆论督促之下,相关部门会集中进行整治,但当人们的舆论焦点转移之后,类似的“地沟油事件”又会继续发生,屡禁不止[3],成为食品安全管理领域的一大难题,加剧了社会公众对食品安全领域的不信任和恐慌情绪[4]。

尽管从理论上来看,将地沟油进行二次工业利用,而不是使之重新流回街头巷尾的微型餐饮企业中,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但很多构想最终要么搁浅,要么就推行缓慢,收效甚微。

针对这一问题,社会媒体和普通大众往往做出部分餐饮企业和商贩的道德失范的解读,然而如果仅仅用道德、责任心来解释现象,容易因二者作为一种观念标准和心理倾向,因不是客观的事实而无法观察和验证,最终陷入“什么都能解释,但实际上又什么也没有解释,从而失去了解释力”的困境,而永远不可能被事实推翻[5],从而缺乏理论和逻辑上的公信力。

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提纲

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提纲

“地沟油”屡禁不止的原因提纲
一、前言
二、“地沟油”的种类以及危害
(一)“地沟油”的种类
(二)“地沟油”带来的危害
1.严重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2.造成人们产生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心理
3.给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地沟油”产生的原因
(一)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二)经济市场诚信的丧失
(三)政府监管不力
1、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主体设置存在的问题
2、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制度体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3、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体系不完善
四、针对“地沟油”的解决对策
(一)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规范经济市场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与监督体系
1.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
2.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督。

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doc

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doc

地沟油为何屡禁不止——行政组织案例分析班级:08154501 学号:0815450121 姓名:周天遥摘要:地沟油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

这一现象在我国餐饮行业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一些不正规的小餐馆中。

一些小商贩为了牟利,大批量生产加工贩卖地沟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也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

地沟油质量极差,极不卫生,含有毒素,一旦食用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长期食用地沟油,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巨大危害。

近几年,政府也在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但成效甚微,屡禁不止。

本文试图研究其背后的成因机制,并寻找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地沟油原因对策(一)背景介绍地沟油实际上是一个泛指的概念,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各类劣质油的通称。

通俗地讲,地沟油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即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将宾馆、酒楼的剩饭、剩菜(通称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出的油;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以及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超过规定要求地沟油后,再被重复使用或往其中添加一些新油后重新使用的油。

本文主要针对狭义的地沟油。

合理使用地沟油可以解决利用废旧动植物油脂生产柴油残留酸值高的关键问题。

降低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使得生物柴油从实验室走进了生产车间。

这种燃料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有良好的环保性,柴油车使用后排放的尾气中不含二氧化硫,而且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也大大降低。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地沟油却广泛活跃在餐饮行业中。

地沟油质量极差、极不卫生,过氧化值、酸价、水分严重超标的非食用油。

它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

“过菜油”之一的炸货油在高温状态下长期反复使用,与空气中的氧接触,发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复杂反应,致使油黏度增加,色泽加深,过氧化值升高,并产生一些挥发物及醛、酮、内酯等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致癌作用。

2024年地沟油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地沟油市场前景分析

地沟油市场前景分析概述地沟油是指在餐饮过程中废弃的食用油经过再加工后重新投入市场。

随着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地沟油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

本文将对地沟油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

地沟油市场的现状地沟油市场目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消费也呈现出增长态势。

餐饮行业的扩张给地沟油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

2.地沟油的价格优势:地沟油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价格相对便宜,能够满足一部分低收入人群的需求。

3.地沟油的多样化用途:地沟油不仅可以作为食用油使用,还可以用于工业领域,如生物燃料生产等。

这种多样化的用途也为地沟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地沟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地沟油市场在未来有望持续保持增长,并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政府监管的加强:随着地沟油市场的扩大,政府对地沟油行业的监管力度也将增强。

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地沟油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监管,确保地沟油的质量和安全标准。

2.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地沟油的再加工技术将逐渐提高。

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提取地沟油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地沟油的质量。

3.消费者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随着消费者意识的增强,对地沟油的需求将逐渐减少。

4.替代品的出现:随着替代品的出现,地沟油市场的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替代品的出现将对地沟油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

总结地沟油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面临着政府监管、科技进步和消费者意识提高等挑战。

未来地沟油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但需要加强质量监管和技术改进,提高消费者对地沟油的信任度。

同时,要密切关注替代品的发展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地沟油

地沟油

三原因分析1.对地沟油的监管涉及卫生监督、食品安全、工商管理、质量监督、环保、公安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在现实中分工变成了分家,“谁都有责”变成了“谁都无责”。

在餐厨垃圾的处理上,我国长期处在“无政府”状态,这就给某些不法商贩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灰色产业”空间。

2.地沟油问题及其解决,在很多地方没有进入政府部门考核指标体系和政府官员的奖惩体制,因此缺乏积极治理的自觉性。

3.由国家有关部门共同下发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虽然明确了从事加工废弃油脂活动的单位,不得将废弃油脂加工以后再作为食用油脂使用或者销售,但对违反者怎么处罚、处罚程度等,均未作具体规定,从而缺少可操作性。

4.巨额利润是导致地沟油交易“野火烧不尽”的重要原因。

就餐馆而言,如把餐厨垃圾交给环卫部门处理,还需缴纳一定的费用,但卖给私人,每年反而有少到上千多达上万的效益。

四具体对策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发布了《关于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的紧急通知》指出:近日,有媒体报道不法分子加工“地沟油”。

为严防“地沟油”流入餐饮服务环节,切实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请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采购和使用食用油脂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查餐饮服务单位进货查验记录及索证索票制度落实情况。

同时,要高度重视群众投诉举报,及时对举报线索进行核实,如发现餐饮服务单位采购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者采购和使用“地沟油”的,应监督餐饮服务单位立即停止使用并销毁,同时依法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紧急通知》还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务于4月底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管司。

2.为了规范餐饮业和食品市场,卫生部《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制作加工食品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10]1020号),决定组织开展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沟油出现的原因
艺术设计
蔡绮露2010050192 地沟油的出现,每个人都清楚带来的危害,可是有没有人想过地沟油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成本低,利润高?是工序简单,收成快?还是政府的监督查惩不够严紧?我认为这些都是当中的原因。

一吨地沟油的成本大概在2000元,如按规定可作为化学原料出售即卖到每吨3000元,但如违法加工成色拉油、火锅油等,每吨可卖到1万至2万元。

另一位曾经在西宁市从事过地沟油收运、加工成食用油出售的男子向记者透露,刚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时,先与餐馆后厨建立联系,给点烟或者现金,便可定期把油汤收走;最初“同行”大多采用自行车、电瓶车这种较灵活的运输工具收油,后来为躲避检查,有的将蹦蹦三轮车换成全封闭式,有的则伪装成酸奶、酒水促销车。

在成都锦江区经营火锅店的于姓老板说,他的火锅店每月用油2000到2500斤,有一半火锅剩油卖给了“油耗子”,他们每月向店里交纳600元钱,便可包揽该店所有火锅剩油。

成本如此之低,稍微有资本的商家就可以做到。

小贩多在四川饭店下水道捞取地沟油。

然后回家自己,用大缸加火。

做最基本得提炼。

然后将半成品拉到山东的一家制造肥皂的企业。

做再次的提炼,这次提炼用到白土。

这个白土可以大量吸附初次提炼中的杂质。

然后再次提炼成的地沟油销售到。

山东、河南、四川的粮油店。

粮油店的人把这些地沟油装到买好金龙鱼等名牌油的纸箱。

最后才销售到均各大酒店、餐馆。

制作方法如此简单快捷,没有任何技术成分,怎么不促使不法分子选择这种发财方式呢?
一是“源头没卡死”?据调查:“在不少城市,餐厨垃圾没有专门的部门回收”。

在笔者参与制定的本市“地沟油”管理规范性文件中,回收职责被赋予了城管建设部门。

说实话,对大型餐饮单位,集中回收尚可实现。

但对为数众多的小饭店、小餐厅和小食堂,集中回收费用高,难度大,实施较为困难,难免存在回收乏力甚至是缺失的问题,这是造成“地沟油”流向社会的主要原因。

二是执法不到位。

按照有关职责分工,食品采料、生产、流通和使用,分属质监、工商、食品与药品监督及卫生等部门分段监管。

仅以本案为例,“地沟油”不但流入河南、山东、河北的粮油批发市场,甚至有制药企业在使用“地沟油”做药物培养基,还有部分非食用油企业已注册食用油品牌,用“地沟油”进行勾
兑生产食用油。

另据非法销售者称,她在市场经营粮油生意两三年,未见相关部门上门抽检。

由此可见,在对“地沟油”“地下产业链”的查处上,相关部门缺乏积极作为甚至是不作为。

反过来说,如果有一个部门能及时发现、彻底查处,“地沟油”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变身上桌”。

这恐怕也是公安机关采取全环节办案的原因。

所以,监管不尽责不到位,是“地沟油”源源流淌的关键原因。

三是末端销路不通。

“地沟油”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可以用作生产生物柴油等化工产品的原料。

但有关企业为什么要涉险用于生产食用油?一是分离容易、加工简单、成本低、利润高,高额暴利吸引了不法分子和企业参与其中。

二是生产出的生物柴油,没人收购使用,产品没销路,市场销售不畅。

这恐怕是“地沟油”不能科学合理利用的重要原因。

四是监测有脱节。

本案中生产“地沟油”的“黑工厂”,打着生物能源高新技术企业的旗号,干着非法炼油的勾当。

但据调查,目前,对“地沟油”进行再加工的生产企业,没有明确的监管单位;对“地沟油”及其危害也没有统一的检测标准;对跨省作案,跨行业违法加工销售案件的查处,缺乏统一的指挥协调机制。

这些都给监督执法、办案定罪带来困难。

这些监测管理上的盲区和滞后,是纵容“地沟油”肆虐不可忽视的原因。

以上诸多种造成地沟油出现在市场的原因中,只有宏观调控能有效控制地沟油在市场上继续散播危害。

一是切断地下网络。

突出源头治理,避免“地沟油”外流。

鼓励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坚决取缔“黑作坊”、“黑窝点”、“黑市场”、“黑工厂”,切断非法回收、加工、生产、销售“地沟油”的链条和网络。

二是严打违法行为。

依法从重从快惩处违法犯罪分子;严格落实食用油生产、经营各环节的监管执法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粮油批发市场及食用油、食品和其他相关企业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自觉抵制使用。

采取多种渠道和方式,教育引导消费者掌握辨别“地沟食用油”的常识,打消贪图便宜的心理,不购买不使用“地沟食用油”。

四是启动问责程序。

不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综合协调机制,广泛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执法行动,实现无缝隙、无盲区、全覆盖、全过程监管。

对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不作为的部门及单位,实施最严厉问责。

五是探索无害化利用。

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实现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

探索“地沟油”科学利用的方法和途径,开辟生物化工产品销售市场,让“地沟油”华丽转身,造福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