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运动的描述

合集下载

12.1运动的描述(课时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1运动的描述(课时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1运动的描述课前预习归纳1.物体的_______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_______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___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____________,如果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一般也________。

课后分层练习基础落实1.(2012•重庆)如图所示是“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的情景,对接后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则“神舟八号”是____________的.2.(2011•义乌市)我们在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是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

3.某同学幸运地亲身体验了一次极限运动,当他乘坐专业人员驾驶的汽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这时他选取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

4.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小鸟在空中飞行B.河水流动C.水凝固成冰D.雨滴下落5.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的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行星转动B.鲜花怒放C.骏马奔腾D.枯叶飘落6.(2011•怀柔区)在颐和园的昆明湖上,小红同学坐在航行的游艇内,若说她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湖岸B.岸边的树C.湖水D.游艇7.(2011•淄博)小芳骑着自行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旁的树木B.迎面走来的行人C.小芳骑的自行车D.从小芳身边超越的汽车能力训练8.(2012•福州)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中,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记录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刘翔在跨栏时的情景,若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刘翔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C.地面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9.国庆60周年阅兵时,一架加油机和两架受油机组成的编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模拟空中加油。

12.1 运动的描述

12.1  运动的描述

12.1 运动的描述一、创设情景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是怎样分辨出来的?二、探究新知1.机械运动足球场上正在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物理学里,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举例描述某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看看各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

(2)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①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照物选择的基本要求: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一次乘火车去风景名胜泰山旅游,他坐在甲列火车中,通过火车的车窗发现,与他所乘坐的火车并排行驶的乙列火车正向东行驶,如图所示。

12.1运动的描述

12.1运动的描述

一、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里把叫做机械运动,它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判断一个物体是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

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

3、同一个物体是还是,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 、“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的物理知识所致。

5、一片树叶沿河顺水漂流,以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以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

6、“闪闪的红星”歌曲中,有一段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其中“小小竹排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巍巍青山两岸走”,是以为参照物。

7、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是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8、同步地球卫星相对于太阳来说,它是的,相对于地面来说,它是的。

9、歌词“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时的参照物是,如果以月亮为参照物,云朵是。

10、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
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

小明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
树是的,轿车是
的,骑自行车的人是的。

(填“向左运动”、“向右运动”或
“静止”)
11、现在你能用如图所示提供的信息,判断卡车与轿车的运动情况吗。

(1)卡车。

(2)轿车。

12、如图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
于岸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
能,请简单说明。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1.位置的相对性:学习物体位置的确定,理解相对位置的概念,掌握如何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
2.机械运动: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静态和动态的区别,掌握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速度:学习速度的概念,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
4.加速度:学习加速度的概念,理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掌握如何描述和分析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练习题:设计一些与运动描述和分析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巩固他们对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2.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他们选择一个运动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并撰写实验报告,提升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12运动的描述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运动的描述”。本章在课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运动的描述和分析,为学生后续学习动力学、力学等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本章主要知识点包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描述和分析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位置的相对性、机械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运动的图像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物理量描述和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同时,如何通过运动的图像分析和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12.1运动的描述

12.1运动的描述

•物体位置的变化 叫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
• 1、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时, 被选做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 物 • 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 (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 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 2参照物的选择:研究地面上 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 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相对运动
练习
• 1.物理学里把 物体位置的变化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 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 的 参照物 ,这就是运动 和静止的 相对性 。
• 2.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 宇宙里一切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 永恒的; • B, 宇宙里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 C, 我们日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 的,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 D, 一切机械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
第 十二 章 : 运 动 和力
运动的描述
画家用色彩和形态来描述运动
高山流水
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来表现运动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来赞美运动
摄影师用光和影来创造运动的画面
物理学上用什么来 描述物体的运动呢?
一、什么是机械运动
6.观光电梯里 的人是静止还 是运动的?
7.观察图中的小旗, 判断船相对岸上楼 房的运动状态有哪 几种可能?
1.静止
2.向左运动
3.向右运动
(船速小于风速)
• 例1、 下列说法中各是以什么作参照物的。 1.坐在船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岸走”。 竹排在江中游——以青山作参照物 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 3.月亮从云中钻了出来。 ——参照物是云。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 领跑一生1.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 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教材图12.1-3,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收割粮食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拖拉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改变 (填“改变”或“不变”),因此拖拉机是 运动 的;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的位置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拖拉机是 静止 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不同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3.如图12-1-1,图甲中,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 静止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 运动 的.图乙中,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 静止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 运动 的.图丙中,人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以 电梯 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 地面 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图12-1-1重难点 我掌握师生互动 疑难解惑知识点1:机械运动.【例1】(2008·湘西)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解题思路点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空中飞行的小鸟相对于地面位置在发生变化,流动的河水相对于河岸位置也在变化,雨滴下落时相对于地面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三者都属于机械运动.水凝固成冰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参考答案】 C知识点2: 参照物的选择.【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山和水D.水和山【解题思路点拨】 这段诗描述的是某个人坐在行驶的船上,观看两岸的风景,感觉山好像迎面走来,但仔细看,山并没有动,而是船在行驶.“看山恰似走来迎”描述的是山在运动,山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并没有改变,而相对于行驶的船,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因此这句诗选择的参照物是船;“是船行”描述船在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因为船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参考答案】 A聚焦中考热点:【例3】( 2009·晋江)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来回走动的监考员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D.黑板前的讲台桌 【解题思路点拨】 判断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1)选定参照物假定不动;(2)看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3)若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是静止的.人坐在考场里,相对于来回走动的监考员、窗外飞过的小鸟、窗外走过的巡视员,相对位置都在发生改变,因此相对于他们是运动的.以黑板前的讲台桌为参照物,人和它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因此是静止的. 【参考答案】 D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巩固基本能力1.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D ).A.路边的树木B.走动的列车员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D.火车车厢2.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D ). A.月球绕着地球转动 B.鱼在水里游动 C.学生在操场上跳绳 D.太阳光射到地球上3.(2009·安顺)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4.(2009·丰泽)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B ).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地球静止 C.相对月球静止 D.相对火星静止5.(2009·宁夏)“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描述月亮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C ). A.月亮 B.地球 C.云朵 D.星星6.(2009·株洲)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7.(2009·福州)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D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 8.(2008·河北)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9.(2009·咸宁)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B ). 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10.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11.坐在长途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时,他是 运动 的. 12.两名同学并肩前进,一般地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的,若以其中一人作参照物,另一人就是 静止 的,这说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可见运动和静上是 相对 的.13.《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运动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静止 的.14.(2009·南昌)图12-1-2所示是山 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 静止 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 运动 的.图12-1-2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 提升解题能力15.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不同的观察者均以自身为参照物( D ). A.售票员认为汽车是运动的 B.售票员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C.乘客认为售票员是运动的 D.乘客认为车是静止的16.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两句中的参照物分别是( B ). A.河岸 河岸 B.河岸 竹排 C.竹排 竹排 D.竹排 河岸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一个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发现脸颊旁边浮动着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只虫子,便抓过来一看,原来是颗子弹,这种事发生的条件是( B ).A.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的速度较小B.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一样大C.不管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是否相同,只要子弹的速度跟飞机相同就行D.子弹停在空中不动18.(2008·苏州)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19.一位勇敢的漂流者,坐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顺流而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20.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他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21.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B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22.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D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3.甲看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看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 A ). A.甲、乙都向北运动 B.甲、乙都向南运动 C.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24.(2009·德州)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2-1-3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图12-1-3 25.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向北行驶,对于路旁的树来说,车内坐的人是 运动 的,汽车向 北 运动.对于车来说,车内坐的人是 静止 ,路旁的树向 南 运动. 26.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西 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 西 运动,丙向 东 运动.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7.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飞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请说明理由.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丙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这样就可以判定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匀速下降的.甲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但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以比丙更快的速度下降.乙以自己为参照物,无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还是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或是匀速上升,都可能看到甲在匀速下降,丙都能看见乙乘坐的飞机在匀速上升.所以,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不能判定.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能选择物体本身,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择地面(或静止在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3.判断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1)选定参照物假定不动;(2)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3)若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在运动,反之则静止.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也不同.“飞行员能抓子弹”、“飞机能在空中加油”、“宇航员在太空船舱外能工作”是由于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有趣的植物的运动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它的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的刺激方向.它是生长引起的、不可逆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又可以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向水性等.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即运动方向与外界刺激方向无关.感性运动一般分为感夜性、感温性和感震性等.许多花的开放和闭合属于感夜性运动.花一般昼开夜闭的较多,但也有少数昼闭夜开的,如印度的睡莲花.花的开闭运动主要是由于花瓣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其上下侧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因此在白天和夜晚吸水伸长的速率不同而引起花的开闭;含羞草是最典型的感震植物,它的运动全靠叶片的膨压作用.食虫植物的运动也属于感震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丙在其后,乙在最后.你认为三位同学中甲跑得最快,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跑的路程最远.终点裁判记录了甲、乙、丙的成绩分别为:13.5s、14.2s、13.8s,从成绩单也可看出甲跑得最快,这是因为在相同路程内,甲所用的时间最短.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为v=s/t,公式中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v表示速度,单位是m/s.若s的单位用km,t的单位用h,则v的单位是km/h.速度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s=3.6km/h.3.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在图12-2-1中可看出,甲球做的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做变速运动.4.在变速运动中,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在上面1题中,甲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v=7.4m/s(保留一位小数).图12-2-1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例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解题思路点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从公式v=s/t可以得知,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越远.【参考答案】C知识点2: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例2】(2008·上海)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12-2-2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图12-2-2 【解题思路点拨】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都做的是匀速运动.在两车的图像中选时间相等的两点,甲的路程要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可见选项A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甲车2.5s内行驶了10m(到达Q点),乙车5s内到达Q点,甲车比乙车早2.5s通过Q点;乙车经过6s,行驶了12m,离P点的路程是12m;选项B、C 错误.经过3s,甲车行驶了12m,乙车行驶了6m,相距6m,选项D正确.【参考答案】D聚焦中考热点:【例3】(2009·南昌)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2-2-3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图12-2-3 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解题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交通运输中速度的计算.交通标志牌上标的“40”表示的含义是:这段路限速40km/h.湖底暗埋段的路程为550m(0.55km),当小车以最高时速40 km/h 通过时,所用的时间最短.t=s/v=0.55km/(40 km/h )=0.01375h= 49.5s.【参考答案】限速40km/h ;0.01375h( 49.5s)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1.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D).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2.图12-2-4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12-2-43.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 ,一短跑运动员5s 内跑完50m 路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 ,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是( C )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2-2-5所示,由图像可知,它们的速度相比较( A ) A.V 甲>V 乙 B.V 甲=V 乙 C.V 甲<V 乙 D.无法确定图12-2-55.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行驶的时间是乙车的2倍,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C ) . A.3 :2 B.2 :3 C.6 :1 D.1 :66.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 s 内通过5 m 的路程,接着静止5 s ,再在5 s 钟内通过1 0 m 的路程,物体在这15s 内的平均速度是( A ).A.1 m/sB.15 m/sC.2 m/sD.1.5 m/s 7. 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10 s 内通过150 m 路程,它在中间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 450 m.它在最9.(2008·苏州)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3m/s 和9.1×103m/s .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 ,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 纵波 (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约为 5 s .10.(2009·丰泽)“五·一”假期,刘刚随爸爸驾驶轿车外出旅游,从公路交通牌上看到,轿车在一段平直的路段上行驶了10km ,轿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指在如图12-2-6所示的位置.请计算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图12-2-6 解:由图可知,轿车的速度为100km/h ,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hkm km v /10010s =0.1h答: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1 h. 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 提升解题能力11.(2009·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小明在前50m 一定用了6.25 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1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人对着相距425 m 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D ). A.1.25 s B.0.625 s C.0.8 sD.2.5 s13.(2009·临沂)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14.(2009·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2-2-7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多选)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 直线运动C.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 的路程相等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图12-2-7 15.(2009·金华)2003年元月26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飞机从台北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返回台北.现经大陆和台湾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直航.已知香港至台北的距离为760千米,香港至上海的距离为1140千米,上海至台北的距离为550千米.若飞机从上海以500千米/时的速度直飞台北与以相同飞行速度从上海经香港到台北相比,可节约时间为 2.7小时 (或2小时42分钟) (飞机两地间飞行均为匀速运动).16.(2009·贵阳)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43翟志刚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如图12-2-8所示,这是国人为之骄傲和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刻. 图12-2-8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人,此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 min 35 s ,期间,他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km ,则他的飞行速度为 7.8 km/s.他身着的舱外航天服几乎就是一个小型飞船,请根据他所处环境,谈谈该航天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供氧、抗撞击、抗辐射、保温、维持压强(或保压)等 .(写出一条即可) 17.(2009· 株洲)足球比赛罚点球时,点球位置距球门9.15 m ,球速可达到108 km/h ,则点球飞到球门需要约 0.3 s.守门员扑点球时,我们往往看到球向球门左边飞去而守门员却扑向右边,这说明足球到达球门的时间要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人的反应时间. 18.(2009·河南)郑州快速公交(BRT)已在今年5月底开通运行.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2-2-9所示,则运行2min 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 东 方向行 图12-2-9 驶,两车相距 600 m.29.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解:特快T131运行的时间t 1=12∶31-09∶45=166min车组“和谐号”D413运行的时间 t 2=11∶53-10∶06=107min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的时间 t =t 1-t 2=59min(2)动车组“和谐号”D413运行的时间 t 2=107min =6420s平均速度v =sm t s 64201023732⨯==36.9m/s=132.9km/h.答:略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1.(2009·宁波)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l 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 高 (填“高”或“低”);(2)目前我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km/h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 0.21 h ;(3)若1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37.2km/h.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常用的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比较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等.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为v =s/t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并且单位要统一.若路程s 的单位是用m ;时间t 的单位一般用s ;速度v 的单位就是m/s ;若s 的单位用km ,t 的单位一般用h ,则v 的单位是km/h.速度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s =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通常在改变,我们把它叫变速运动可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v 平=s 总/t 总.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上向远处发射炮弹,炮弹速度越高飞行距离越远,当炮弹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炮弹不再落回地面(不考虑大气作用),而环绕地球作圆周飞行,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也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但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地球引力下降,环绕地球飞行所需要的飞行速度也降低,所有航天器都是在距地面很高的大气层外飞行,所以它们的飞行速度都比第一宇宙速度低.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宇宙速度有两重意义.它既是发射航天器时的最小初速度,也是航天器在绕地球飞行时的最大环绕速度.。

课题:12.1运动的描述 导学案

课题:12.1运动的描述      导学案

课题:12.1运动的描述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会根据指定的参考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媒体准备:载人航天起飞瞬间等【预习】与【反馈】---先独立自主预习、后合作交流互纠,再展示反馈。

(一)机械运动的概念:阅读课本第28页-29页“机械运动”框题的内容,包括四幅图片,思考“想想议议”下的问题:1.请举例子说明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2.物体运动的共同特征是什么?什么叫机械运动?(二)参照物:阅读课本第29---30页“参照物”框题的内容,认真观察课本的几个插图,然后思考讨论下面提出的问题,并小组合作进行后面的几个探究活动:提出问题:小明在路边看见路上汽车飞快的从他面前驶过,车上的司机看乘客觉得他不动,看小明,却觉得小明在身后运动。

司机为什么会这样感觉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回忆类似的场景: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列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

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小组讨论、交流)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要确定一个标准,与这个标准比较,描述物体怎样运动。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人们把它叫做 __________ 。

合作探究:活动1 做一做: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笔袋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1、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笔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笔袋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请按下面的图示回答:小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活动2 说一说阅读课本第29页想想议议下面到30页的问题,包括四幅图片,请你说一说各场景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相对性: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因为联合收割机与地面发生着位置变化;再比如说:科目:物理课型:新授课年级:9年级时间:2012.09主备:郭天云同伴签字:曲宏进刘浩备课组长签字:郭天云的的总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运动的描述课后练习12.1

运动的描述课后练习12.1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一、运动的描述1.(桂林中考)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车窗B.铁轨C.路边的树D.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2.(苏州中考)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图12-1-13.(淮安中考)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行人沿该公路的便道向西散步.以行人为参照物,汽车() A.向东运动B.向西运动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4.(蚌埠中考)“蜻蜓点水”是常见的自然现象,蜻蜓点水后在平静的水面上会出现波纹.某同学在研究蜻蜓运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的水面波纹.如果蜻蜓飞行的速度恰好与水波的传播速度相等,不考虑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在下列四幅图中,与照片相吻合的是()*5.(连云港中考)某火车站并列停靠着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突然发现自己所在的列车向东运动了,关于两列火车运动情况的说法可能的是()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B.甲车不动,乙车向西C.甲车向西,乙车不动D.甲车向西,乙车向东6.(扬州中考)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7.(无锡中考)如图12-1-2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图12-1-2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8.(鞍山中考)五一节期间,小丽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赵老师,正准备下车跟老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奈她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赵老师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图12-1-3(1)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2)小丽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1.A2.D3.B4.A5.B6.A7.C 8.(1)对面的客车(2)地面(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运动还是静止?
长江探险漂流队乘坐竹筏顺流而漂, 运动 以江岸为参照物,竹筏是_____的;而以流 静止 水为参照物,竹筏是_______的。
初中物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授 课 : 郑川 制 作 :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
参照物的概念,会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 的运动情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机械运动现象培养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1、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标准的另 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 • 3.参照物的选择: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 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形形色色的运动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问题一 你们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 的物体,请各举3例。 静止的物体: 运动的物体: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演一演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一个 场景,三名同学表演,一名同学进行解 说,说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要求:三个人之中要有一人做参照物, 一人相对静止,一人相对运动,不能再 借助其他物体。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拓展练习
你能判断参照物?
地球 1、“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的运动以______ 为参照物 云层 2、“月亮穿过云层”,月亮的运动以_____为 参照物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问题二
你能说出电梯里的人是运动的还 是静止的吗?
以大地为参照物, 电梯里的人是运动的 以电梯为参照物, 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 研究对象本身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 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问题二
你能说出电梯里的人是运动的还 是静止的吗?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难点的突破
1.给定参照物,怎样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相对静止
位置关系不变
选定的参照物 (假定不动) 研究对象
位置关系改变
相对运动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难点的突破
2.已知物体运动或静止,怎样判断参照物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演示探究

A
B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 1、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时,被选做标 准的另一个物体叫参照物。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谢谢指导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郑川
静止 相对于 谁 静止?
研究对象
运动
相对于 谁
运动?
参照物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运动的描述
•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 2.参照物:
A.不能把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B.除本身外任何物体均可做参照物 C.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视为静止的 D.没做说明时一般以地面或地面上固定的物体 做参照物
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
普遍现象,通过对参照物的选取不同让我们受 到启发:看待事情应从多个角度分析。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学习探究
随堂练习
自我小结
拓展练习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涪陵区同乐初级中学校
执教 :郑川
学习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