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高温、焊工、噪声岗位作业)十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编号:2019-12XXX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危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保障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提高公司文明生产管理水平,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第一条、本操作规程中涉及岗位指:从事或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工以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需持证上岗的特种作业职工。
第二条、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第三条、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粉尘类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劳动保护用品。
上岗时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措施,确认设施无异常。
如有异常立即向车间主任报修。
从业人员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
(2)生产现场周边环境整洁、场地平整。
每日定期对现场进行喷淋除尘。
生产区无杂草,无堆放垃圾。
零部件堆放整齐,氧气、乙炔不混放,地面无油迹。
作业完毕现场清扫干净。
班组所有职工作业时必须穿工作服,佩戴好相关防护用品。
生产设备噪声、排污、排烟均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各种设备操作规程做到制度上墙,清晰可见。
(3)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须到指定的休息室进行。
(4)离岗时对身体及衣服上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
2.噪声类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从业人员须佩戴好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劳动保护用品方可上岗。
进入岗位时须查看各种隔音、消音设施是否无异常方可进行操作。
如有异常立即向车间主任报修。
从业人员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
(2)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须到指定的休息室进行。
在噪声较大的区域连续工作时应分批轮换作业。
(3)离岗时将工作服等生产时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更换后方可离岗。
离岗后及时清理身体做好个人卫生。
3.有毒有害气体类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本规程所指有毒有害气体包括苯系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电焊烟尘等气体。
焊工、打磨工、粉尘及噪声岗位、电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焊工、打磨工、粉尘及噪声岗位、电工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电焊工安全操作规程1 从事焊接及切割作业应遵守用电、消防、高空作业的有关规定。
2 焊接及切割作业人员应符合如下规定:(1)身体健康,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2)熟练掌握焊、割机具的性能和有关电气、防火安全知识以及触电急救常识;(3)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并应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3 焊机设备的外壳以及开关金属外壳应按说明书要求有可靠的接地保护并采用漏电开关;露天作业时,有防雨、防潮措施,输入、输出接线端子应可靠紧固,保证良好的导电性能。
4 焊接用的电焊钳(把)及导线的绝缘应良好,不得有损坏现象。
严禁用竹片等绑夹作电焊钳(把)使用。
5 焊接及切割作业应遵守如下规定:(1)1作业前应了解焊接与切割工艺技术以及周围环境情况,并应对焊、割机具作工前检查,严禁盲目施工;(2)工作面应设置防弧光和电火花的挡板或围屏,以免伤害他人;(3)严禁在易燃易爆场所和盛装有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的容器上进行焊、割作业;(4)焊、割盛装过可燃液体或气体的容器时,应事先对容器清洗干净,并打开容器孔盖,确认容器内无易燃液体或易燃气体后,方可作业;(5)在密闭或半密闭的工件内焊、割作业,应有2个以上通风口,并应设专人监护;(6)焊、割作业乙炔瓶、氧气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m,气瓶与火源(火点)的距离应不小于10m;(7)焊、割后的灼热工件不得堆放在电焊钳(把)线、焊枪软管旁,也不得将电焊钳(把)线与焊枪软管绞在一起;(8)作业过程中不得将焊接电缆、气管等缠在自己的身上或踩在脚下。
(9)作业完成后,应切断电源和气源,盘收电焊钳(把)线和焊枪软管,清扫工作场地,做到工完场清。
对于气割(气焊)作业则应解除氧气、乙炔瓶(乙炔发生器)的工作状态。
要仔细检查工作场地周围,确认无火源后方可离开现场。
6 必须设有消防设施,并应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
焊工必须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能够准确使用。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1总则1.1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安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视治理规定》等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订岗位职业安康操作规程1.2在安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需严格执行本规程。
1.3建筑行业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较高的行业,既有施工工艺产生的危害因素,也有自然环境、施工环境产生的危害因素,还有施工过程产生的危害因素。
既存在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的危害,也存在高处作业、密闭空间作业、高温作业、低温作业、高原〔低气压〕作业、水下〔高压〕作业等产生的危害,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的危害也相当突出。
一个施工现场往往同时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同施工过程存在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名词解释2.1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长时间漂移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空气动力学直径〔AED〕小于 15μm 以下的尘粒可到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为呼吸性粉尘。
2.2噪声:是指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
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其频率和强度没有规律,听起来使人感到厌烦。
常常接触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和安康,干扰工作和正常生活。
噪声是范围很广的一种生产性有害因素,在很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会有接触时机。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
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展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从而产生大量噪声。
2.3烟尘: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响等过程中形成的漂移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
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 1gm。
2.4高温:日最高气温到达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安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峻影响。
2.5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构造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
12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XXX公司岗位职业卫生操作。
2、目的为了保证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规,制定本操作规程。
3、内容3.1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本公司生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粉尘、噪声、高温、化学毒物。
在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厂内所属相关各部门、班组。
粉尘主要涉及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
噪声主要涉及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
高温主要涉及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
化学毒物主要涉及岗位:岗位、岗位、岗位、岗位。
3.2各个岗位卫生操作规程(一)XXX(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粉尘2 术语2.1 生产性粉尘: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2 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2.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2.4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2.5 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 1 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2.6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2.7 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2.8 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2.9 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3 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4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4.1 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4.2 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应佩戴好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粉尘、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粉尘、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定义1、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5、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6、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7、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8、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二、职业危害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2、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必须严厉遵守劳动规律,坚守岗位,服从办理,正确佩带和使用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3、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组织体检。
4、在粉尘作业场所的操作室内,粉尘浓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尺度。
5、按时巡回搜检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实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6、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7、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8、应经常对岗位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一、术语1、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3、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研究、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厉遵守劳动规律,坚守岗位,服从办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搜检,做到文明、清洁生产,下降职业危害。
0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总则为规范公司各项目在作业当中对职业危害因素的控制和职业病的预防,防止和减少职业病的发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防止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改善操作人员作业环境的劳动条件,保护员工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预防和减少公司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
本规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二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各场生产条件和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规程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术语、危害程度、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目录1.触尘人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2.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3.高温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4.焊工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5.职业卫生操作规程6.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触尘人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术语1.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4.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5.员工触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员工在1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6.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7.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8.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职业危害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职业健康卫生标准10%≤游离二氧化硅含量≤50%;50%<游离二氧化硅含量≤80%总尘PC-TWA(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毫克/平方米呼尘。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清涧县百城工艺木雕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所有员工必须加强法制观念,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正常、法令、规定。
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二、凡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有严重危险的厂房、生产线和设备,员工有权向上级报告。
遇有严重危机生命安全的情况,员工有权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领导处理。
三、工作前,检查设备和工作场地,排除故障和隐患;保证安全防护、信号保险装置齐全、灵敏、可靠;保持设备润滑及通风良好。
不准让小孩进入工作岗位,不准穿拖鞋、赤脚、赤膊、敞衣、戴头巾、围巾工作;上班前不准饮酒。
四、工作中,应集中精力,坚守岗位,不准用手拉、嘴吹木屑;不准粘在砂轮的正前方进行磨削;中途停电,应关闭电源开关。
五、搞好文明生产,保持车间、库房通道的清洁卫生,保障安全道畅通无阻。
六、工人下班前必须切断电源、气源、熄灭火种,清理现场。
七、严禁任何人攀登和私自操作烘干机。
八、对易燃、易爆、剧毒、放射、腐蚀等物品要分类存放,并设专人管理。
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严禁吸烟和明火作业。
九、防毒、防尘措施,噪声治理点,三废处理装置,安全装置等必须经常维护。
保养,并保持一贯良好有效。
十、油漆车间、木工车间等危险、要害部门,非岗位人员未经批准严禁入内。
十一、各消防器材、工具应按要求设置齐全不准随便动用,安放地点周围,不得堆放其他物品。
十二、发生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时,要及时抢救,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操作岗位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危害程度: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2、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2.1员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对于从事噪声大于85分贝的岗位,需正确佩戴和使用耳塞等劳动防护用品。
2.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做好机器、设施的维护,降低或减少声源。
2.3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2.4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声作业区域时,应按规定正确佩戴防护耳塞或耳罩。
2.5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应分批轮换作业。
2.6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2.7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一、粉尘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1. 生产性粉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 作业场所: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3. 接触生产性粉尘作业:工作在生产性粉尘的作业场所,从事生产劳动的作业。
4. 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性粉尘中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
5. 员工触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员工在 1 个工作日的接尘时间内,实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
6.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度浓度超过该作业地点生产性粉尘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
7. 致癌性:生产性粉尘具有致癌作用的特性。
8. 尘肺病:在生产活动中吸入粉尘而发生的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9. 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的粉尘。
职业危害
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本公司接触粉尘岗位接触粉尘的岗位:混凝土搅拌岗位。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 除尘设施必须运行良好。
2. 操作人员在生产现场粉尘区域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防尘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
3. 对接触粉尘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组织体检。
4. 在粉尘作业场所的操作室内,粉尘浓度不准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5. 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6. 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7. 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
8. 应经常对岗位进行增湿,防止粉尘飞扬,减少危害。
二、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术语
1. 生产性噪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职工健康和工作有妨碍的声音。
2. 噪声作业:职工在作业场所接触噪声的作业。
3. 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长期接触强噪声会引起听力下降、神经性衰弱综合症等病症。
本公司接触噪音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 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
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 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做到文明、清洁生产,降低职业危害。
3. 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 各岗位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