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

合集下载

围绝经期综合征、高泌激素血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高泌激素血症

肾上腺肿瘤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
下丘脑-垂体功能失调可影响促性腺激 素的分泌,进而影响卵巢功能,导致 雌激素水平升高。
肾上腺肿瘤可分泌过多的雄激素,进 而转化为雌激素,导致高泌激素血症。
03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泌激 素血症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联系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 泌激素血症在女性中 存在一定的关联。
预防措施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多摄入 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的食物,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
、高糖食物。
适量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有助于调节内 分泌,减轻症状。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 胖或消瘦。
心理调适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 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05 围绝经期综合征与高泌激 素血症的护理与保健
两者在生理和病理机 制上存在相互影响。
高泌激素血症可能是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一 个症状或并发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泌激素血症可能加重围绝经 期综合征的症状,如潮热、出 汗、情绪波动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女性 体内激素水平失衡,进而引发 高泌激素血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女 性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高泌激素血症的症状
月经周期紊乱
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月经量增多或减少,甚
至出现闭经。
经前期症状加重
阴道不规则出血
不孕
乳房胀痛、情绪波动、 焦虑、抑郁等症状在月
经前加重。
非月经期出现阴道出血, 或月经淋漓不尽。
由于激素水平异常,影 响排卵和受孕。
高泌激素血症的病因
多囊卵巢综合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高泌激素血症的常 见病因,由于卵巢功能异常,导致雌 激素水平升高。

中医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妇科围绝经期综合征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围绝经期综合征妇女由生育期向老年期过渡时,出现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导致身体出现各系统症状,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既往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中国古代医籍中无专篇叙述,散见于“月经不调”、“眩晕”、“心悸”、“失眠”等病中。

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天癸将竭,肾的阴阳平衡失调,肾阴虚不能涵养心肝,心肝气火偏旺,或因阴虚及阳,肾阳偏虚,心脾失调,加上社.会、家庭、个性心理因素的多重影响,加重脏腑功能失调,遂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致使症情错综复杂。

也有因手术等因素切除性腺,骤生类似症状者,亦属本病范畴。

【诊断】1.一般在45岁以上,月经紊乱或绝经后,见烘热出汗,烦躁易怒,激动流泪,头晕耳鸣,心悸失眠,浮肿泄泻,神疲乏力,甚则情志异常等症状。

2 .血清雌二醇(E2)下降,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升高。

以及血生化查钙、磷、血糖、血脂、肝肾功能,骨密度、骨皮质厚度单/多束光吸收测量等检查。

3 .排除肿瘤、精神性疾病或其他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患。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肾气渐衰天癸竭的过程加速、程度加剧,以致心、肝、脾诸脏功能紊乱,尤其以肾的阴阳失衡为前提。

治疗方法应以滋肾为本,结合平降心肝;偏于阳虚的,结合补阳调脾;兼有痰浊、瘀血、水湿为患的,则当标本合而治之。

1.肾阴虚证月经后期、量少,或先期、量多,色红质稠,烘热出汗,烦躁失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弦数。

治法:益肾滋阴宁神。

方药举例:左归饮加减。

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萸肉各IOg,钩藤、紫贝齿各15g,莲子心3g,浮小麦10g,紫草10g,合欢皮10g。

加减:肝经郁火明显者,加焦板子6g,苦丁茶10g,夏枯草10g。

阴虚阳亢者,去浮小麦,加天麻10g,石决明10g,炙鳖甲(先煎)15g。

如有脾胃不和者,兼见胃院胀痛,大便澹薄,神疲乏力者,去熟地,加佛手片6g,炒白术10g,茯苓15g。

2.偏阳虚证月经量多,色淡无血块,烘热出汗,烦躁寐差,纳差腹胀,大便清薄,神疲乏力,面浮足肿,形寒肢冷,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

诊断
1.病史 依据临床表现及绝经前后时间。 2.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检查和妇科检查。对复诊3个月未行妇科检查者,必须进行复查。 3.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的测定。
鉴别诊断
妇女在围绝经期容易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必须除外心血管疾病、泌尿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还 应与神经衰弱、甲亢等鉴别。

并发症
2.血管舒缩症状
临床表现为潮热、出汗,是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的表现,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突出的特征性症状。潮热起自 前胸,涌向头颈部,然后波及全身,少数妇女仅局限在头、颈和乳房。在潮红的区域患者感到灼热,皮肤发红, 紧接着爆发性出汗。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发作频率每天数次至30~50次。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
围绝经期综合征
01 病因
03 检查
目录
02 临床表现 04 诊断
05 鉴别诊断
07 治疗
目录
06 并发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 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自然绝经指卵巢 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 致绝经。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单独切除子宫而保 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1.月经改变
月经周期改变是围绝经期出现最早的临床症状,分为3种类型:
(1)月经周期延长,经量减少,最后绝经。
(2)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断,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
(3)月经突然停止,较少见。由于卵巢无排卵,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异常出血者,应 行诊断性刮宫,排除恶变。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疗法

可能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
01
中药调理:根据 个人体质和症状, 使用中药进行调

02
针灸疗法:通过 针灸刺激穴位, 调节内分泌,缓
解症状
03
推拿按摩:通过 推拿按摩,缓解 肌肉紧张,减轻
症状
04
饮食调理:注意 饮食平衡,多吃 蔬菜水果,少吃
辛辣刺激食物
05
心理疏导:保持 心情舒畅,避免 焦虑、抑郁等负
位,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分泌,缓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
4 中医疗法效果
改善症状
缓解潮热、出汗:中医疗法可以调 01 节内分泌,减轻潮热、出汗症状
改善情绪波动: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2
情绪,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改善睡眠质量:中医疗法可以调节
03
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缓解关节疼痛:中医疗法可以缓解
04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 疗法
演讲人
目录
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02. 中医疗法原理
03. 中医疗法实践
04. 中医疗法效果
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症状表现
潮热、出汗
情绪波动、易怒、 焦虑
睡眠障碍、疲 劳
关节疼痛、肌 肉酸痛
记忆力减退、注 意力不集中
心血管疾病风险 增加
泌尿生殖系统症 状,如阴道干燥、
面情绪
06
运动锻炼:适当 进行运动,增强 体质,提高免疫

2 中医疗法原理
阴阳平衡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中医认为,人体 是一个阴阳平衡 的系统,阴阳失 调会导致疾病。
围绝经期综合征 是中医所说的 “脏躁”,是由 于阴阳失调、气 血失和导致的。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名词解释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名词解释围绝经期综合征,即平均年龄为51岁的女性围绝经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身体和情绪症状的集合。

这一阶段通常持续数年,并伴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减退和雌激素水平的不稳定。

虽然不是每个女性都会经历相同的症状,但围绝经期综合征在许多女性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一、生理症状1. 潮热:是围绝经期综合征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85%的女性会经历。

潮热通常以突然的皮肤发红和出汗感觉开始,常伴随着心慌、头晕和焦虑等不适。

潮热的频率和强度各有差异,有些女性可能每天都有多次潮热,而有些则只偶尔出现。

2. 夜间出汗:许多女性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期间会经历夜间出汗,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这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都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 VVA(阴道萎缩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可导致阴道组织干燥、萎缩和失去弹性。

这可能导致性交疼痛、阴道瘙痒和尿失禁等不适症状。

4. 尿道症状:部分女性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期间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症状。

这可能与泌尿系统和盆底肌肉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有关。

二、心理症状1. 情绪波动:许多女性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期间会出现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易怒和情绪低落等。

这与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围绝经期综合征引起的身体不适有关。

2. 失眠:睡眠问题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常见的心理症状之一。

女性可能会经历入睡困难、易醒或早醒等问题,这可能会影响她们的日常生活。

3. 记忆和注意力问题:研究表明,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对注意力和记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一些女性感觉自己变得健忘。

三、应对策略1.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素,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管理至关重要。

此外,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能对缓解症状有所帮助。

2. 锻炼: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减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

有氧运动、瑜伽和普拉提等都是适合的选择。

3. 心理支持:与朋友、家人或专业人士交流,寻求心理支持,可以帮助女性减轻情绪症状。

参加支持小组或互助会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

【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

【疾病名】围绝经期综合征【英文名】perimenopausal syndrome【缩写】【别名】climacteric syndrome;menopausal syndrome;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症【ICD号】N95.8【概述】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绝经可分为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两种。

自然绝经指卵巢内卵泡用尽,或剩余的卵泡对促性腺激素丧失了反应,卵泡不再发育和分泌雌激素,不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导致绝经。

人工绝经是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或用其他方法停止卵巢功能,如放射治疗和化疗等。

单独切除子宫而保留一侧或双侧卵巢者,不作为人工绝经。

判定绝经,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激素的测定。

人工绝经者更易发生本征。

绝经年龄的早晚与卵泡的储备数量、卵泡消耗量、营养、地区、环境、吸烟等因素有关,而与教育程度、体形、初潮年龄、妊娠次数、末次妊娠年龄、长期服用避孕药等因素无关。

用避孕药抑制排卵并不能使绝经延迟,因为卵子的消耗并不主要依靠排卵,大量卵泡通过闭锁而消失。

【流行病学】绝经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上,停经12个月方可判定绝经。

我国城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49.5岁,农村47.5岁;美国中位绝经年龄51.3(48~55)岁。

更年期综合征多发生于45~55岁,90%的妇女可出现轻重不等的症状。

绝大多数妇女能顺利渡过,但也有10%~15%的妇女症状较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病因】更年期综合征出现的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或手术而引起的卵巢功能衰竭。

女性特征和生理功能都与卵巢所分泌的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卵巢功能一旦衰竭或被切除和破坏,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就会显著减少。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女性全身有400多种雌激素受体,这些受体分布在几乎女性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接受雌激素的控制和支配,一旦体内分泌的雌激素减少,就会引发器官和组织的退行性变化,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
生理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 女性出现心血管疾病、骨 质疏松、糖尿病等慢性疾 病的风险增加。
心理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导致 女性出现焦虑、抑郁等心 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
社会影响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能对女 性的家庭和工作产生负面 影响,降低其社会适应能 力。
02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综合征的发生。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
01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如乳腺检查 、宫颈涂片检查等,有助于及时 发现并处理妇科疾病,降低围绝 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02
关注自身症状:如出现月经不规 律、潮热、心悸、失眠等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早期治 疗和管理。
合理补充营养素
适量补充钙质
围绝经期女性骨质流失 加速,适量补充钙质有 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01
02
03
04
规律作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适量运动
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 、慢跑、瑜伽等,有助于调节
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
情绪调节
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节情 绪,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
良情绪的影响。
控制体重
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避免过 度肥胖,有助于预防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防治
目录
•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 • 个体化治疗建议 • 围绝经期保健知识
01 围绝经期综合征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围绝 经期因荷尔蒙变化所引起的一系 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症状
潮热、盗汗、心悸、失眠、情绪 波动、焦虑、抑郁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围绝经期综合征汇报ppt课件
目前,针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替代疗法、非激素类药 物、心理干预等。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存在差异,需要根据患 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个体化治疗策略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将更加注重个体化策略,根据患者的症 状、激素水平、基因特征等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生活事件影响
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去世、 离婚、失业等,可能对围绝经期女 性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3
治疗方法与措施
药物治疗
激素替代疗法
通过补充雌激素、孕激素等,缓解围 绝经期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 燥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注意 可能的风险和副作用。
抗抑郁药物
其他药物
根据具体症状,还可能使用到降钙素 、维生素D等药物来治疗骨质疏松等 相关问题。
围绝经期综合征
汇报人:XXX 2024-01-18
目录
• 概述 • 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 • 治疗方法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总结与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 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 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 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鉴别诊断
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神经性或精神性疾病等 相鉴别。
02
生理变化及影响因素
卵巢功能衰退
卵泡数量减少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卵巢中的卵泡数量逐渐减少,导致生育能力下降。
雌激素水平波动
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水平下降,引发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症状。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整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
持女性度过围绝经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search on the menopause in the 1990s: report of the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66;1996
绝经人口(2005年)
绝经后期
围绝经期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search on the menopause in the 1990s: report of the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66;1996

That Day
回忆
年那月的一个美好



围绝经期概述 围绝经期病理生理和内分泌的变化
围绝经期的分期
围绝经期的激素补充治疗
围绝经期的病理生理变化

卵巢的改变
<40岁:卵泡数量的变化近似线性
>40岁:卵泡数量减少更快,直至无卵泡残留
残留卵泡对FSH和LH反应逐渐降低,直至完全 丧失反应
绝经前后激素水平的对比
绝经前 绝经后 FSH
LH
雌二醇 雌酮 孕酮
Burger HG. Medicin 2006;34(1): 27-30
自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期开始雌激素水平下降
雌激素
.
雌激素 0 35 50
围绝经期临床表现
近期表现

长期后果

异常子宫出血
骨质疏松和骨折 血脂升高和心脑血管疾 病 老年痴呆
围绝经期病理生理的内分泌变化
心烦
头痛
使用 技巧
标题框及正文框中的文 字可直接改为您所需的 文字 点中图片>绘图工具>格 式>填充>图片 >选择您 需要展示的图片
围绝经期的流行病学研究
世界范围内女性自然绝经年龄为 45~55岁 绝经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增 加 中国是增加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血管舒缩症状
性功能降低、抑郁 月经前期综合征 (PMS?)和乳房疼痛 阴道干燥/性交困难


围绝经期尿失禁
高雄血症? 其他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search on the menopause in the 1990s: report of the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66;1996
-精神疾病
-甲状腺疾病
二起二落
单E:子 宫内膜 癌风险 起始时 机的重 要性 WHI
MWS
激 素 的 应 用
HERS
HERS II
194 0
195 1960 0 ET
197 0
198 199 0 HRT 0
200 201 0 时间窗 0
围绝经期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1 2 3 4
单用孕 激素
单用 雌激 素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3
雌孕激素 周期治疗
适用于有子宫,有雌激素缺乏症状, 且单用孕激素不能缓解,或单用孕 激素不能撤退出血者 雌孕激素周期治疗复方制剂
克龄蒙 芬吗通


雌孕激素周期治疗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4
口服避孕药
适用于尚未绝经,有避孕要求, 月经不规律者
妇女一生中卵巢内卵泡数量的变化
数目(百万〕 卵原细 胞 卵母细 胞 卵原细胞 的发生
出生
青春期
孕周
绝经
生理和绝经期卵巢
次级卵泡 初级卵泡 原始卵泡
窦状卵泡
残余卵巢组织
闭锁卵泡
排卵前卵泡
排出的卵子
围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

垂体激素
FSH:波动性升高 LH:缺乏LH峰

卵巢激素
抑制素:首先下降,为卵巢功能衰退的标志 孕激素:排卵减少或无排卵,最早缺乏 雌激素:波动性下降 雄激素:总睾酮基本不变, 游离睾酮指数上升
诊断与鉴别诊断
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复杂,对其主要症状应予正 确估计,并能对器质性病变及早予以鉴别诊断 诊断 鉴别诊断 -病史:
-体格检查:全身及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FSH、LH、E2-诊断 超声:排除妇科疾病 分段诊刮及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 排除 子宫内膜病变 影像学:骨密度测定:排除骨质疏松 -心血管疾病 -泌尿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
衰老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围绝经期概述 围绝经期病理生理和内分泌的变化 临床表现 围绝经期的分期和鉴别诊断 围绝经期的激素补充治疗
围绝经期(peri-menopause)概念(WHO)
青春 期 40岁 最后一 次月经 绝经1 年 60-65 岁 生命 停止
绝经前期
绝经过渡期

内分泌的变化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search on the menopause in the 1990s: report of the WHO scientific group. Geneva: WHO technical
report series 866;1996
雌孕激素 雌孕激 周期治疗 素 合并治 疗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1
单用孕激素
围绝经期首选治疗 周期使用,用于调整围绝经早期 卵巢衰退过程中出现的月经问题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2
适用于已切除子宫, 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
单用雌激素
戊酸雌二醇片(补佳乐) 1~2 mg/d 结合雌激素0.3mg/d、0.625mg/d 连续应用

中国人口总数 1,300,000,000 50岁以上所占比例: 12.88% 绝经人口约: 167,440,000


平均绝经年龄
国外:48-51岁 北京:49.4±3.4岁
Ying Li, Qi Yu, Liangkun Ma, et al.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and their influence factors during menopausal transition and postmenopause in Beijing city. Maturitas 61 (2008) 238–2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