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练习题(附答案).单项选择题B.平均差 D.离散系数2.如果峰度系数k >3,表明该组数据是(A )0A. 64.5 和 78.5 D.64.5 和 67.55.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o7.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 A)08.在⽐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较它们的标准差,因为两组数据的 (D )oA.标准差不同C 数据个数不同1.⽐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最合适的统计量是(D )。

A.极差 C 标准差A.尖峰分布B 扁平分布C 左偏分布 D.右偏分布3.某⼤学经济管理学院有 1200 名学⽣,法学院有 800 名学⽣,医学院有 320 名学⽣,理学院有 200 名学⽣0上⾯的描述中,众数是(B)0A.1200B.经济管理学院C.200D 理学院4. 某班共有 25 名学⽣ , 期末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分数分别为:68,73,66,76,86,74,61,89,65,90,69,67,76,62,81,63,68,81,70,73,60,87,75,64,56考试分数下四分位数和上四分位数分别是( A)0B.67.5 和 71.5C.64.5和 71.5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 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众数〉平均数〉中位数6.某班学⽣的统计学平均成绩是70分,最⾼分是 96分,最低分是 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是(B)0A ⽅差B 极差C 标准差 D.变异系数A.极差B ⽅差C 标准差D.平均差B.⽅差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9.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C)0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 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识总量指标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识单位指标10.反映同⼀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数量对⽐关系的是(D.⽐例相对指标11.2003年全国男性⼈⼝数为 66556万⼈,2002年全国⾦融、保险业增加值为 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 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103617.7亿元。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统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答案及解析

3%1%2%5.1++453025453025++++统计学第三章出题优课后习题答案原多项选择第三题D 选项解释有误,现在已经重新更改。

一、单项选择题1. 某商场某月商品销售额为1200万元,月末商品库存额为400万元,这两个总量指标( )。

A. 是时期指标B. 前者是时期指标,后者是时点指标C. 是时点指标2. 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相差一个( )。

A. 出口与进口的差额B. 固定资产折旧C. 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3. 有三批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相应的废品数量为25件、30件、45件,则这三批产品平均废品率的计算式应为( )。

A. B.C. D.4. 下列各项中,超额完成计划的有( )。

A. 利润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B. 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C. 建筑预算成本计划完成百分数103.5%5. 某厂某种产品生产量1月刚好完成计划,2月超额完成2%,3月超额完成4%,则该厂该年一季度各月平均超额完成计划的计算方法是( )。

A. 2%+4%=6%B. (2%+4%)÷2=3%C. (2%+4%)÷3=2%453025%1%2%5.1++++3%1%2%5.1⨯⨯6. 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18件和15件。

若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但是甲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下降,则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7. 当各个变量值的频数相等时,该变量的()。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等于均值C. 众数等于中位数8. 如果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 )A. 算术平均数B. 几何平均数9. 某年年末某地区城市和乡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分别为30.3和33.5平方米,标准差分别12.8和13.1平方米,则居住面积的差异程度( )。

A. 城市大B. 乡村大10. 下列数列的平均数都是50,在平均数附近散布程度最小的数列是( )。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知识学习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知识学习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统计整理知识学习1、单选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A.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不同B.分组组数的多少不同C.各自采用分组标志个数不同D.分组的目的和方式不同正确答案:C(江南博哥)2、单选统计表的主词是指()。

A.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B.表明统计总体特征的名称C.统计表的纵栏标题D.统计表的横行标题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统计表从内容上来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

主词是指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及其分组的名称;宾词是指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3、单选按照反映事物属性特征的品质变量分组。

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A.人口按年龄分组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正确答案:B4、多选统计表的作用是()。

A.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B.方便对照比较C.便于汇总和审查D.便于计算和分析E.将数字资料表格化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统计表的主要作用有:①阅读方便,一目了然,比较直观,可在短时间内给人以明确的概念;②通过合理、科学地排列统计资料,便于读者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现象之间的规律;③便于汇总和审查;④便于计算和分析。

5、单选某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为80分,应将其计入()。

A.成绩为80分以下人数中B.成绩为70~80分的人数中C.成绩为80~90分的人数中D.根据具体情况来具体确定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不重叠,也可以重叠。

在重叠的情况下,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应该计入下一组,即"上限不在组内"。

某同学的考试成绩为80分为70~80分的上限,成绩应该计入80~90分的人数中。

6、单选下列图形中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的是()。

A.曲线图B.饼图C.折线图D.直方图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饼图用来反映各组频数所占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最适合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

《基础统计(第三版)习题集》答案第一章概论一、解释概念1. 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 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

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的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

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的表现不完全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

5. 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

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充内容1. 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2. 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3. 数字、概率论、大量观察法4. 总体、方法论5. 信息、监督、信息6. 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7. 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8. 同质、相对9. 离散变量、连续变量10. 定性规范、指标数值三、选择答案1. (b)2. (b)3. (c)4. (c)5. (a)6. (c)7. (a b)8. (b d)9. (b)10.(a)11. (a)12. (a)13. (b)14. (a)15. (c)16. (c)17. (d)18. (c)19. (a b c d)20. (c)四、判断改错1.(√)2.(×)但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3.(√)4.(×)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具有代表性。

5.(×)统计分组法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

6.(×)我国所有的企业能够构成总体。

7.(√)8.(√)9.(√)10.(×)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

2017年中级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整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2017年中级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整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含答案

2017年中级统计基础知识《统计整理》章节练习题及答案含答案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区分( D )。

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B.总体标志C.一总体与它总体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 )。

A.组中值B.组距C.组数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3.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标志分组。

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B )。

A.人口按年龄分组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4.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D )。

A.变量值的大小B.组数C.组中值D.组距5.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5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 )。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D.平行分组6.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 B )。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再分组D.平行分组7.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体系是( A )。

A.平行分组体系B.复合分组体系C.二者兼而有之D.二者都不是8.组距数列中的上限一般是指( A )。

A.本组变量的最大值B.本组变量的最小值C.总体内变量的最大值D.总体内变量的最小值9.组距和组数是组距数列中的一对基本要素,当变量的全距一定时,组距和组数( D )。

A.没有关系B.关系不确定C.有正向关系D.有反向关系10.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是组距数列的两种形式,其中等距数列是指( C )。

A.各组次数相等的数列B.各组次数不等的数列C.各组组距相等的数列D.各组组距不等的数列11.用离散变量作分组标志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应( B )。

A.重合B.间断C.不相等D.相等12.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收入最高者为4260元,最低者为2700元,据此分为六个组,形成闭口式等距数列,则组距应为(B) 。

(4260-2700)/6=260A.710B.260C.1560D.348013.在组距数列中,对各组的上限与下限进行简单平均,得到的是( A )。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统计学概论》第三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的对象是什么?P612.什么是统计分组,它可以分为哪几种形式?P633.简述编制变量数列的一般步骤。

P70-754.统计表分为哪几种?P785.什么是统计分布,它包括哪两个要素?P686.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公式分组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P667.如何正确选择分组标志?P658.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P63(2009.01)二、判断题1.统计整理只能对统计调查所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

(×)P61【解析】统计整理分为两情况:一种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另一种是对次级资料即已加工过的现成资料进行在整理。

2.对一个既定总体而言,合理的分组标志只有一个。

(×)P67【解析】复合分组就是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的分组。

3.在异距数列中,计算次数密度主要是为了消除组距因素对次数分布的影响。

(√)P74 4.组中值是指各组上限和下限之中点数值,故在任何情况下它都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

(×)P72【解析】当组内标志值分布均匀时,组中值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当组内标志值分布不均匀时,组中值不能代表各组的一般水平(平均水平)。

5.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2010.01)P71【解析】变量数列的分组可分为等距分组和异距分组,只有在等距分组的情况下,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6.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数和组距。

(×)(2009.10)P65【解析】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选择恰当的分组标志。

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P66【解析】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分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

8.连续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离散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单项选择题1. 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2012年1月)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A)(2011 年 10 月)A.所要说明的对象 B. 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C.横行标题D.纵列标题3. 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2011 年 1 月)A. 原始资料B. 第一手资料C.初级资料D.次级资料4. 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2011 年 1 月)A. 按数量标志分组B. 平行分组C.交叉分组D.复杂分组5. 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2010 年 10A. 次数分布B. 次数密度C.各组次数D. 各组组距6.U 型分布的特征是(B)( 2010 年 1)A. 两头小,中间大B. 中间小,两头大C.左边大,右边小D. 左边小,右边大7. 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D)( 2010年 1)A. 各组的次数之比B. 各组的次数之差C.各组的次数之和D. 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8. 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 年 10)A. 简单分组B. 复合分组C.按品质标志分组D.并列分组9. 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C)(2009年1月)A. 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B. 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0.某连续变量数列 , 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 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D)( 2008 年 10 月)A.480B.420C.450D.46011. 反 J 型分布的特征是( D )(2011年1月)A. 两头小,中间大B. 中间大,两头小C.左边大,右边小D.左边小,右边大二、多项选择题1. 在统计分组时,为了处理某些单位的标志值正好等于相邻组上下限数值的情况,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这一原则称为( BC)(2012年 1 月)A. “上限在内”原则B. “上限不在内”原则C.“下限在内”原则D.“下限不在内”原则E. “上限、下限在内”原则2.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ADE) (2011年10月)A.组中值 =(上限 +下限) /2B. 组中值 =上限 +下限 /2C.组中值 =上限 /2+ 下限D.组中值 =下限 +(上限 - 下限) /2E. 组中值 =上限 - (上限 - 下限) /23. 按照分组标志多少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 ( AC)( 2011年 1月)..A. 简单分组B. 单项式分组C.复合分组D.组距式分组E. 等距分组4. 统计分组的作用为(ABCDE)( 2008 年 10 月)A. 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B. 划分现象的类型C.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D.研究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E. 以上都对5. 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组成部分有(ACDE)(2009 年)10A. 总标题B. 表格设计者C.横行标题D.指标数值E.纵栏标题三、判断题1.在编制变量数列中,连续型变量只能采用组距式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统计分组时,为了处理某些单位的标志值正好等于相邻组上下限数值的情况,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这一原则称为( BC )(2012年1月)
A.“上限在内”原则
B.“上限不在内”原则
C.“下限在内”原则
D.“下限不在内”原则
E.“上限、下限在内”原则
2.组中值的计算公式为( ADE )(2011年10月)
A.组中值=(上限+下限)/2
B.组中值=上限+下限/2
C.组中值=上限/2+下限
D.组中值=下限+(上限-下限)/2
E.组中值=上限-(上限-下限)/2
3.按照分组标志多少的不同
..,统计分组可以分为( AC ) (2011年1月)
A.简单分组
B.单项式分组
C.复合分组
D.组距式分组
E.等距分组
4.统计分组的作用为( ABCDE )(2008年10月)
A.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B.划分现象的类型
C.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
D.研究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E.以上都对
5.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组成部分有( ACDE )(2009年10)
A.总标题
B.表格设计者
C.横行标题
D.指标数值
E.纵栏标题
三、判断题
1.在编制变量数列中,连续型变量只能采用组距式方式。

( T )(2012年1月)
2.正确选择分组标志的原则之一是应选择能够反映事物本质或主要特征的标志。

( T )(2011年10月)
3.在变量数列中,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距。

( T )(2010年1)
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确定组距和组数。

( F ) (2009年10)
5.在单项数列中,组数=全距÷组距。

( F )(2009年1月)
6.统计整理既是由对现象的个体认识过渡到对现象的总体认识阶段,也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

( T )(2008年10月)
7.统计分组对总体是分,对个体是合。

( T )(2008年10月)
8.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

( T ) (2011年1月)
9.主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 F ) (2011年1月)
12.横行标题一般写在表的右方。

( F )(2010年1)
四、名词解释
1.分配数列(2012年1月)2.复合分组(2011年10月)
3.分配数列(2010年1)
4.统计整理(2008年10月)
五、简答题
1.简述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2012年1月)
2.简述分配数列概念及其种类。

(2011年10月)
3.简述变量数列的编制步骤。

(2011年1月)
4.为什么要进行统计分组?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2009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