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致病的特点

合集下载

六淫

六淫

3.六淫的特点

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故又有 “外感六淫”之称。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风病,夏 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但是, 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病。 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 区多寒病、燥病;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环境性:六淫致病与所处环境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久 居潮湿环境易患湿邪致病;高温作业者常见燥邪或火邪致病等。 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袭人体发病,如寒邪直中脏 腑而致泄泻;又可两种以上相兼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热 感冒,寒湿困脾、风寒湿痹等。 转化性:六淫不仅可以相互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其 病理性质可发生转化,如寒邪可郁而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 伤阴,六淫之邪皆可从热化火等。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 是人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
概 念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 开泄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 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一.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1.风性开泄—易使腠理疏泄开张—汗出、恶风
风 邪
2.风邪 轻扬外散 向上向外
头面 清阳受阻 头痛、鼻塞 易袭阳位 肌表 肌腠开泄 汗出、恶风 阳经 经脉失养 口眼歪斜
面部水肿:
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 邪
性质及致病特点
四. 风为百病之长
风 邪
• 风邪为外邪致病的先导,它邪多依附于 风邪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寒 湿、风燥、风痰等。 • 风邪致病广泛 侵犯部位较广,引起多种疾病。如伤风、漏 风、肠风、白殿风、油风
风 邪 性 质 轻 开 扬 泄 行 变 动 风性轻浮,向上向外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 行无定处,善行走窜 发病急,变化快 动摇不定、风胜则动

中医外感六淫致病

中医外感六淫致病

中医外感六淫致病中医把导致疾病的因素分四类:•外因•内因•病理产物•其他病因外因——即中医中的外感六淫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内因——就是我们的各种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病理产物——就是痰饮、淤血、结石等;其他病因——包括外伤、虫兽咬伤以及烧烫伤等。

一、外感六淫外感六淫致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1.外感性是指外界的邪气通过人的体表、口鼻来侵入人体从而致病。

•季节性是指常常在一定时间段发病。

•地区性是指与人居住的地区和环境关系密切。

•相兼性是指外感六淫在侵入人们时还会强强联手,几种同时侵入。

•转化性是指六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淫——有太过、浸淫之意,引申为不正、异常。

二、六淫与六气六淫与六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称为“六气”。

六气的不断运动变化,决定了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即春风、夏暑(火)、秋燥、冬寒、长夏湿。

•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对六气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一般不会使人体发病。

•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如六气的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冷、暴热等),•机体不能适应,可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当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风、寒、暑、湿、燥、火乘虚而入,导致人体发生疾病,•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为“六邪”。

•因此,是六气还是六淫,主要与机体是否发病有关。

三、六淫之邪的致病特点1.外感性六淫为病,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2.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3.所致疾病,统称为外感病。

4.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5.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6.但是,也有一个季节可有多种邪气致病。

7.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中医学: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中医学: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中医学: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六淫侵袭人体,尽管随季节气候变化的不同而各有其致病特点,但作为一类外感性病因,又有其共同的致病特点。

1.外感性六淫邪气自外而来,多从肌表、口鼻侵袭人体,引起外感疾病。

六淫致病初起多为表证,常以发热、恶寒、舌苔薄、脉浮为主要临床特征;表证不除,多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传变。

正如《素问♦缪刺论》所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

”2.季节性六气的变化有一定的季节性,而不同的气候变化,对于致病因素的滋生、传播流行均有不同的影响,故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但是,此致病特征并非绝对不变,因为同一性质的病邪,虽然多见于相应季节,但其他季节亦可发生;加之不同体质对外邪的易感性差异,所以同一季节也可有不同性质的外感病发生。

3.环境性六淫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和环境密切相关。

如久居潮湿之地或水中作业之人,易患湿病;高温环境下工作,常见火热燥邪致病;西北高原地区天气寒凉,多见寒邪、燥邪为病;东南沿海地区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常见湿邪、热邪为病。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如伤风、伤寒、伤湿、伤燥等;又可多种邪气相兼而侵犯人体致病,如风热犯肺、风寒束表、湿热中阻等,甚或三种邪气相合致病,如痹症中有风寒湿或风湿热三邪相兼为病。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如感受风寒之邪,初起多表现为风寒表证,但也可以入里化热而转变为里热证等。

故《温热经纬•卷三》指出:“六气之邪有阴阳不同,其伤人也,又随人身之阴阳强弱变化而为病。

”病邪的转化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多与体质和邪郁有关。

一般来说,阴虚阳盛体质,感邪后易于化热、化燥;阳虚阴盛体质,感邪后易于化寒、化湿。

应该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转化,并不是六淫中一种邪气变成了另一种邪气,而是邪气所致疾病的证候性质随体质、治疗等因素的转化,表现出的病证特征与最初感受之邪所致病证的性质有所不同。

中医学: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学: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中医学:六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寒、暑、湿、燥、火(热)各自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根据其性质及致病特点,又可以将其划分为阴邪、阳邪两大类,即风、暑、火、燥为阳邪,寒、湿为阴邪。

1∙风邪凡致病具有自然界风之善动不居、轻扬开泄、向上向外等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由风邪侵袭人体引起的疾病,称为外风病。

自然界的风是气温和气压变化引起大气流动形成的,其流动性大,变化多端,无孔不入,穿透性强,易向上、向外扩散。

风为春季的主气,故风邪引起的疾病以春季为多,但又终岁常在,不限于春季,其他季节也可有风邪为病。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轻扬、升散、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致病常侵袭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属阳的部位。

如风邪上扰头面,可见头项强痛、口眼歪嘀等症。

肺为脏腑之盖,外合皮毛,风邪外袭,常伤于肺,使肺气不宣,而见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

风邪客于肌表,可见恶风、发热等表证。

风邪袭于阳经及背部,则见腰背疼痛等症。

风性开泄,是指风邪具有疏通、透泄之性,故风邪侵袭肌表,使媵理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症状。

故《素问•太阴阳明论》说:“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是指风邪具有善动不居、游移不定的性质,故其致病有病位游移、行无定处的特点。

如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引起的痹证,若见游走性关节疼痛,痛无定处,则属于风邪偏盛的表现,称为“行痹”或“风痹”。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迅速、变幻无常的特点。

如小儿风水病,初起仅有表证,但短时间内即可见头面一身悉肿。

又如尊麻疹,中医认为是风邪所致,正是因为其具有发作无常,瘙痒不已,小如麻粒丘疹,大如豆瓣,甚则融合成片,发无定处,此起彼伏的特点。

总之,以风邪为先导的外感性疾病,通常具有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病位不定等特点。

(3)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特点,常表现为眩晕、震颤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等。

“六淫”的致病特点和症状

“六淫”的致病特点和症状

“六淫”的致病特点和症状什么是“六淫”,入侵人体会得什么病?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人体是无害的。

当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应温而反寒,秋天应凉而反热等),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过剧的暴热、暴冷),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六气才能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发生疾病。

这种情况下的六气,便称为“六淫”。

淫有太过和浸淫的含意,由于六淫是不正之气,所以又称其为“六邪”。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是: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初秋多湿病,深秋多燥病,冬季多寒病等。

另外,久居湿地常有湿邪为病,高温环境作业又常有燥热或火邪为病等。

六淫邪气除可单独侵袭人体而致病外,还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如风寒感冒、湿热泄泻等。

六淫在发病过程中,不仅可以互相影响,而且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寒邪入里可以化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等。

六淫为病,其受邪途径多侵犯肌表,或从口鼻而入,或两者同时受邪,故又有“外感六淫”之称。

【一风】风为春季的主气,但当其太过、不及时,四季均可使人患病。

且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如下。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风邪善动不羁,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为阳邪。

且易侵犯人体的上部(如头面)和肌表,外感风邪可使皮毛、汗孔开泄,而出现汗出、恶风等病态。

由于风性轻扬、无处不到,故风病症状,可表现于身体的任何部分。

2、风邪善行数变。

风邪致病,发病速、变化快、病位游走不定。

如瘾疹之皮疹,游走不定,此起彼伏;风痹证之四肢关节肌肉游走性疼痛等。

故《素问·风论》说:“风者,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为六淫病邪的首要致病因素,凡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即风邪常为其他外邪致病的先导。

六淫邪气致病特点

六淫邪气致病特点

六淫邪气致病特点什么是六淫你知道吗,六淫和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关系呢,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呢,六淫都会引起哪些疾病呢,这些问题大家是不是非常想知道啊,那么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下有关六淫的知识吧。

六淫是什么意思呢,六是指风、火、寒、暑、湿、燥这六种天气的变化,而“淫”的意思是太过。

也就是说,当这六种天气变化太过的时候,也成为侵犯人体的外邪,对我们的健康有伤害了。

(1)风《索问骨空论》中讲到,“风者,百病之始也。

”风属阳,其性升发、向上、向外、动摇不定,因此,它一方面容易侵犯人体的头部、皮肤等较高、表面的位置,另一方面由于其动摇不定,风病的发病部位往往也不确定。

风病主要包括两种:自然界的风邪侵入人体导致的病症和肝风内动导致的疾病。

自然界风邪主要侵犯人的体表和肺,常见的病症有发热、恶风、咳嗽、鼻塞、中风、破伤风、风疼等,此类病症多发于春天,但其他季节也可发生。

肝风内动主要包括血虚、热极生风,肝阳化风等种类。

(2)火火病一般都是通过两种因素导致的,一个是温热邪气入侵人体,还有一个就是其他五邪进入人体化为火。

火的特性为热极、炎上,可以灼伤脉络、消耗津液,因此,火证往往会出现浑身发热、烦躁、尿赤、吐血、口渴、大便干燥等病症。

火证主要分为实火和虚火两种,实火的症状表现有浑身发热、便秘、口渴、面色发红、目赤、舌头发红、心情烦躁、尿血、便血等;虚火的症状表现有面色潮红、心烦、失眠、口干舌燥、尿短而赤、干咳、舌苔较少等。

(3)寒寒属阴,具有收缩牵引、凝结阻滞等特点,容易伤阳、收缩毛窍,因此,寒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四肢发冷、怕冷、呕吐、浑身疼痛、腹痛等病症。

寒包括外寒、内寒两种,外寒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寒气侵犯人体,外寒病主要有寒伤脾胃和寒邪侵表两种,寒伤脾胃主要是由食用生冷食物引起的,患者可出现呕吐、恶心、腹挥、腹部疼痛等病症;寒邪侵表患者可出现咳嗽、浑身疼痛、关节疼痛等病症。

内寒指的是人体的抵御能力减弱,阳气衰弱,内寒病主要有上焦阳虚、中焦虚寒、下焦虚冷三种类型。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

中医学知识点归纳:六淫致病特点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六淫的概念源于六气,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它是万物生长变化的自然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在正常的环境下是不会致病的。

只有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了一定限度,包括六气太过(如夏天热极、冬天寒极),六气不及(如暑天不热或冬天不冷),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应温而反寒,冬季应寒而反温),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骤冷、骤热)等,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发病,这时六气就变成六淫。

六淫侵犯人体致病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1、外感性六淫致病,多从体表或口鼻入侵,出现打喷嚏、流鼻涕、头疼等感冒初期症状中医称为表证。

如果表邪不能及时驱除,由表入里损伤其他脏器可使病情加重,如感冒加重侵犯肺脏可以转变为肺炎。

像《素问》中说: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说明了外邪侵犯人体之后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2、季节性六淫多与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有关,多是由于各个季节的主气过盛而形成淫邪致病。

如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3、地方性我国由于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不尽相同,例如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中医认为同样的疾病因为地域的差异,病因和用药也不相同。

如夏季感冒北方多为暑热,南方则多为暑湿。

4、相兼性六淫之邪可单独致病,也可兼夹致病,如夏季暑邪可以单独致病如暑热,也可以和湿邪相合致病为暑湿。

5、转化性六淫在致病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其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例如寒邪入侵本身体质偏阳的人,正邪抗争于里就会发热;暑湿日久可以化燥伤阴。

【考题】夏季南方偏湿热,而北方偏干热,所以同样的季节会导致不同的疾病。

这体现了六淫致病的什么特点( )A.外感性B.季节性C.相兼性D.地方性E.转化性。

内经论六淫致病

内经论六淫致病

内经论六淫致病内经论六淫致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六淫致病的临床表现特征的描述。

一般来说,自然界有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寒热燥湿风的不同气候,寒热燥湿风的太过伤人便是六淫邪气。

风气太过,可导致多种以动摇为特征的病证,如肢体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燥邪太过,则津液干涸,导致孔窍皮毛干燥,尿少便干;火热太过,可引起营气壅滞肉理,聚为痈疡红肿;寒邪太过,损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湿邪太过,脾被湿困,失于健运,升降失常,水谷不分而致泄泻稀溏,故濡泻又称湿泻。

首先,“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提出了不同的病因可导致不同的病证。

风热燥寒湿本是自然界气候变化要素,其太过各有征象,而其致病则显示相应病象。

这里的动、肿、干、浮、濡泻就是其相应的病象。

其次,根据病象,探求病因病理,即提出了病因辨证的观点,这对临床分析病机以及确立治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的病因辨证的要点,强调的病因不仅仅是外界的寒热燥湿风的不同气候即六淫,而且还指人体内部产生的类似寒热燥湿风的病因病理,故又称“内生六气”,后世称之为“六气为病”的病机学说。

如将动摇振颤等症状视为内风之象,将津液干涸的表现归为内燥所生等,均是对原文的运用。

当然,临床上对病象的判断也是有一定规律的,以“风胜则动”为例,其“动”象的判断,主要遵循两点:一是“不动而动”,即人体正常无动象的部位出现了异常动象,如筋肉跳动、面肌抽动等;二是“动而太过”,即人体正常活动的部位,出现了异常太过的动象,如头部摇动、四肢抽搐痉挛、四肢震颤、哮喘等。

上述异常动象即可从风考虑。

又如燥的判断,以孔窍皮毛干燥、皮肤皲裂、口干舌燥、尿少便干为主,但热象不明显,即无尿黄、痰黄、舌红苔黄等症,否则就应从热伤津液来考虑,而并非属燥。

最后,根据病因,审因论治,正所谓“治病求本”。

这里应注意的是,当分清病因属外还是属内,因属六淫的治疗方法与“内生六气”的治法是不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六淫”致病及共同特点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在正常情况下,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的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万物的生长变化,但如果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在人体抵抗力低下时,就能成为致病因素,则称“六淫”“六邪”。

六淫病邪均由外而入,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有关。

如春季多风病、冬季多寒病,秋季多燥病,夏季及高温作业中暑、居住潮湿易感湿邪等。

风邪
凡具有轻扬开泄、善动不居的特点的外邪即为风邪。

风邪的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轻扬、向上、向外、升散,风邪侵犯机体可致机体腠理疏泄开张,表现为汗出恶风之症;从病位而言,风邪多侵犯人体的上部、肌表、腰背等阳位。

2、风性善行数变。

风邪具有行无定处、病位游移的特点。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不定,易导致四肢关节疼痛,即为“行痹”。

数变,是指风邪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点。

3、风性主动。

即风邪具有善动不居的特点。

4、风为百病之长。

原因有二:其一,风邪最易兼他邪合而伤人。

其二,风邪袭人致病最多。

寒邪
凡具有寒冷、凝滞收引等特性的外邪称为寒邪。

寒邪的致病特点:
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邪凝滞。

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

“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

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3、寒性收引。

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临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寒邪侵犯肌表,可致腠理闭塞,汗孔闭合,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

二是寒邪侵犯经络,引起筋脉收缩挛急,气血不通,见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湿邪
凡具有重着粘滞等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湿邪的致病特点:
1、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着。

湿邪具有重着的特点,是指湿邪致病易使人体产生重着、沉重的特点。

3、湿性粘滞。

其中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症状上的粘滞,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

其二,指病程的缠绵性。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湿邪致病易伤人体下部。

燥邪
凡具有干燥收敛、肃降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燥邪的致病特点: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邪致病具有干燥的特点,因此也易损伤津液。

2、燥易伤肺。

由于燥邪秋季袭人致病最多,而秋季的所主之脏为肺,肺为娇脏,又与外界直接形通,最易受邪,因此,燥易伤肺。

热邪
凡具有炎热向上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火)热邪。

热邪的致病特点:
1、火热为阳邪,燔灼向上,易耗气伤津。

2、火性炎上。

“火曰炎上”,因此火热之邪具有燔灼向上的特点,易侵袭人体上部。

3、火热易伤风动血。

“生风”是指热邪侵犯人体易引起“肝风内动”,热邪引起的肝风内动,又称“热极生风”。

其生风的机理有两点:一是热邪耗伤津液,使筋脉失养,而出现手足颤动;二是热盛易助阳,使肝阳升动不止,阳气升动无制则化风。

“动血”是指热邪为病,易引起各种出血的病症,如吐血、便血、皮肤发斑等。

其机理也有两点:一是热邪使血行加快,迫使血液妄行横溢,容易导致出血;二是热邪可灼伤血络,使血出脉外。

4、火热易扰心神。

5、火邪易致疮痈。

暑邪
凡夏季具有炎热向上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暑邪是火热之邪的一部分,是在夏季常出现的致病邪气。

暑邪致病根据轻重分为两种:一为伤暑,二为中暑。

中暑病情为重。

暑邪的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扰神。

3、暑多挟湿。

夏季不仅气候炎热,而且是多雨的季节,使空气中的湿度增加,故暑邪为病常兼挟湿邪同时侵犯人体而发病。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1、外感性一是指病邪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自外而来;二是指感受六淫之邪,初期多见表证。

2、季节性六淫致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如夏季多暑病等。

3、地域性六淫致病常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如西北高原地区气候寒冷而干燥等。

4、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侵犯人体而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证候的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如表寒证可入里化热形成里热证。

引起转化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人的体质不同;二是治疗不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