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史发展脉络
(完整word版)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
除了世界现代设计部分。
保证内容最全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框架】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3)美国设计的兴起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2)美国工业设计(3)日本工业设计【设计风格大事年】〖设计萌芽以前〗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1890-1905 新艺术运动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1925-1939 装饰艺术派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1975-至今当代风格【知识点汇集】※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
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
简述世界平面设计史发展历程

简述世界平面设计史发展历程
世界平面设计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主要发生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以下是对世界平面设计历史发展的简要概述:
1. 印刷术的出现:15世纪的印刷术的发明为平面设计提供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设计师开始使用印刷技术来制作书籍、海报和宣传册等。
2. 艺术与工艺运动:在19世纪末,艺术与工艺运动在欧洲兴起。
这一运动强调设计与手工艺的结合,追求精细的手工制作和艺术性的设计。
这对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它从简单的信息传达转向更加注重艺术性和美学价值。
3. 包豪斯学派:20世纪初,在德国魏玛成立的包豪斯艺术学校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包豪斯学派的设计理念强调功能性、简洁性和工业化生产。
他们的设计作品采用了几何形状、纯粹的色彩和简洁的排版风格,对现代平面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瑞士国际风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瑞士平面设计师们发展出了一种被称为“国际风格”的设计风格。
国际风格的特点是简洁、直接、功能性强。
他们使用了大量的负空间、规则的网格系统和简洁的排版风格,使信息传达更加清晰和直接。
5. 数字时代的平面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也进入
了数字时代。
设计师们开始使用计算机软件来创建和编辑图形和图像,使设计过程更加高效和灵活。
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设计风格和趋势,如扁平化设计、响应式设计和动态图形等。
总的来说,世界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不同的影响和转变。
从印刷术的发明到现代数字时代的到来,平面设计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技术环境。
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梳理

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梳理现代设计史是指自工业革命以来至今的设计发展历史。
在这段时期内,设计从传统手工艺发展到机械化生产,不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将对现代设计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帮助读者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
一、工业革命与现代设计的兴起工业革命标志着现代设计的兴起。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纺织机械等发明的出现,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转向机械化生产,这导致了产品设计的变革。
产品开始注重实用性、效率和标准化,设计师们开始将功能、技术和美学相结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包豪斯运动与功能主义设计包豪斯运动是现代设计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运动之一。
它于1919年在德国魏玛成立,提倡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强调设计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师们设计了许多经典的家具和建筑作品,对后来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瑞士国际式设计与平面设计的发展瑞士国际式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间的设计风格。
它强调简洁、几何形式和排版规则,追求形式的最大简化和信息的最大传达。
这一设计风格对于平面设计尤为重要,它的影响延续至今,成为了许多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
四、艺术与设计的融合现代设计中,艺术与设计的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
现代设计师们不再局限于产品的功能性,更加注重表达情感和自我风格。
从建筑到家居用品,从服装到平面设计,艺术元素的引入使得设计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五、可持续设计与环保意识在现代社会,可持续设计和环保意识成为了设计师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设计师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中。
通过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和生产过程的优化,设计可以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六、数字化时代的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设计成为了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到三维打印技术,数字化工具使得设计师们能够更加高效、精确地进行设计。
现代设计史发展脉络

现代设计史发展脉络
风格名称
一。
维多利亚风格
时间:1837-1901年(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二。
“工艺美术运动”设计风格
设计者: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马克默多.威伯,琼斯罗塞蒂
特点:
1.强调手工业,明确反对机械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及各种古典的、复古主义装饰风格。
3.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___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三。
新艺术运动风格
时间: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
设计者:
1.格拉普斯风格(英国):艾克多.基马、艾米勒.加雷、
麦金托什。
2.“维也纳分离学派”设计风格:克和姆特、瓦格尔、霍夫斯、卢斯、范德维尔德、艾克曼.贝伦斯。
3.比利时新艺术风格:维克多.霍尔泰、亨利.范.德.费尔德、.汉森。
4.德国的青年风格:彼得.贝伦斯、蒙德里安、里特维尔、范.杜斯伯格、埃尔.李西斯基、弗拉基术尔.培特。
四。
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国际风格)
时间:1880-1940年
设计者:
1.新建筑风格(芝加哥学派):弗兰克.莱特、沙利文。
2.荷兰“风格派”:彼得.贝伦斯、勒.柯布西那、格罗佩斯、米斯.凡德罗。
3.俄国构成主义:瓦尔德、埃尔.李西斯基。
4.___风格(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蒙德里安、
里特维尔、范.杜斯伯格、埃尔.李西斯基、弗拉基术尔.培特。
5.法国装饰艺术风格、美国装饰艺术风格、英国的装饰艺术风格、美国流线型风格(流线型设计风格)、功能主义风格(美国)、德国的新功能主义风格。
中外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梳理

中外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梳理中国现代设计史知识点梳理一、中国现代设计的起源中国现代设计的起源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晚清时期。
随着西方近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中国社会的变革,中国设计开始与西方设计相互影响与融合。
1. 戊戌变法与民主设计思潮的兴起1898年的戊戌变法提出了大胆的改革构想,其中包括对设计教育的革新。
倡导者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主张以民主、科学、实用的设计理念来倡导新中国设计。
2. 新文化运动与西方设计的传入新文化运动时期,西方设计思潮通过进口书籍和外国留学生的介绍逐渐传入中国。
西方的艺术派别,如现实主义、印象派、装饰艺术运动等对中国设计师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中华民国时期与现代国民设计20世纪初,中华民国成立,国民设计开始兴起。
设计师陆续成立了设计学校和设计协会,提倡以民族特色为基础,吸收西方设计的先进理念,为中国现代设计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1. 抵抗战争时期的设计在抗战时期,中国设计师积极参与抗战活动,设计了以国旗、国徽、军旗等为代表的众多抗战标识。
设计工作成为国家的宣传手段,强调民族团结与抗战意识。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设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设计服务于国家的卫生、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
设计师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 文化大革命对设计的影响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设计活动受到冲击与打断。
设计师被迫放弃个人创作,设计作品受到限制。
这段历史对中国现代设计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4. 改革开放与设计的崛起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设计逐渐开放与发展。
设计师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西方设计思潮,并且开始启动了一系列设计改革,推动中国现代设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现代设计的特色与影响1. 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中国现代设计在推动现代性的同时,也积极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
设计师将传统文化中的图案、色彩、器物等元素与现代设计原则相结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作品。
现代设计史发展历程的时间轴

现代设计史发展历程的时间轴设计史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各种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到图形设计、时尚设计等。
以下是现代设计史的一些主要阶段和代表性事件的时间轴,涵盖了20世纪至21世纪初的关键时刻:1880-1910年代:艺术和工艺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1880年代至1910年代初,艺术和工艺运动崛起,强调手工制作、质量和艺术性,对后来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1919年:包豪斯学派成立* 德国包豪斯学派(Bauhaus)成立,提倡合理的工业制造与艺术的结合,对现代工业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30-194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 1930年代至1940年代,现代主义设计盛行,注重功能性、简约、材料的真实性,代表人物包括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
1940-1950年代:工业设计的崛起* 1940年代至1950年代,工业设计开始崭露头角,设计师注重将美学与实用性相结合,推动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发展。
1950-1960年代:世界性设计运动* 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世界各地的设计运动兴起,如意大利的设计重生运动(Renaissance of Italian Design)和日本的和风现代设计。
1960-197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 1960年代至1970年代,后现代主义设计兴起,设计师开始挑战现代主义的规范,强调个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1980年代:数字革命和计算机设计* 1980年代,数字革命催生了计算机设计的兴起,图形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逐渐成为主流。
1990年代至今:全球化和可持续设计* 1990年代至今,设计界面临全球化挑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设计理念逐渐兴起。
2000年代:用户体验设计和科技创新* 2000年代,用户体验设计成为关注的焦点,科技创新(如移动设备、社交媒体)对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这个时间轴提供了设计史中一些主要发展阶段和代表性事件的概览,然而,设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个设计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中外设计史

Page 28
(1)魏玛时期(1919年—1925年4月):艰难的 创业时期。
1919年4月,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在魏玛开学,35岁的沃尔特·格罗佩斯
(Walter Gropius)担任校长。学校地址就在亨利·凡·德·威尔德1902年建立 的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原址,并接收了原来的资产和部分教师,从此开始了包豪斯
艰难而辉煌的发展里程。
包豪斯成立之初,在格罗佩斯主持下,欧洲一些最激进的艺术家来到包豪斯 任教,使当时流行的艺术思潮,特别是表现主义对包豪斯的早期理论产生了重要
影响。
Page 29
Page 30
1923年夏季包豪斯学院举办了第一次展 览会“艺术与设计的新统一”,展示了 办学短短四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许多 展品以其新颖独特的造型、优良的材质 和巧妙的技术及颇具标准化设计特征, 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并引来了50余家 来自欧洲各国的工厂、商店前来订购产 品。
穆特修斯在深入了解英国等欧洲国家和德国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地指出,当今的机 器制品是“按照时代的经济性质制造出来的”,那就只有尊重这一现实,才能找到新的语言 风格,他第一次明确提出“机器风格’,那是一种“由实用性和简洁性而来的干干净净的优 美和雅致”,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完全不同于艺术与手工艺运动时代的新时代的审美 观脱颖而出,工业时代所特有的理性主义的新设计理念开始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Page 18
在1908年工业联盟第一届年会上提出宣言:
(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 (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
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 (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 (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 (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 (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
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

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现代设计的发展是一个跨越多个世纪、涉及全球各地的复杂过程,它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以及文化的交融而不断演变。
从最初的萌芽阶段到如今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现代设计不仅反映了人类审美观念的变化,更体现了功能主义、简约风格以及文化多样性的深刻影响。
现代设计的全球起源与早期发展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现代设计的萌芽自1850年以来,世界各国的设计史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的现代设计,主要起源于欧洲,尤其是英国和德国。
工业革命带来的机械化生产,使得设计开始从手工艺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设计师们开始探索如何通过设计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它们强调手工艺的价值,反对机械生产的粗制滥造,提倡自然、优雅的设计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由威廉·莫里斯等人发起,强调手工艺的价值,反对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粗制滥造,提倡自然、优雅的设计风格。
新艺术运动则以其流畅的线条和自然的形态而闻名,代表人物如赫克托·吉马德和阿尔丰斯·穆夏等,他们的作品在建筑、家具和装饰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这些运动不仅在视觉上带来了新的审美体验,也在理念上推动了设计从手工艺向现代设计的转变。
包豪斯学派的影响1919年,德国魏玛的包豪斯学校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
包豪斯学派强调艺术与工业技术的结合,倡导简约、实用的设计风格。
这一理念对后来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建筑、家具和产品设计领域。
包豪斯学派的设计师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创造出了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实用耐用的产品。
包豪斯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提出了“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强调设计应以实用性为核心。
包豪斯的教学方法也极具创新性,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培养出了一批具有现代设计思维的设计师,如马塞尔·布劳耶和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设计者
特点
一.维多利亚风格
1837——1901
(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豪华魄丽,装饰繁琐,矫揉造作,将传统的,历史的风格元素和工业技术结合起来。
二.“工艺美术运动”设计风格
1860——1880
约翰.拉斯金
威廉.莫里斯
马克默多.威伯
琼斯罗塞蒂
1强调手工,明确反对机械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以及各种古典的,复古主义装饰风格
3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
4在建筑设计上,强调以功能为主的设计原则,主张就地取材利用本地的建筑方法和技术,尽量控制装饰.
三.新艺术运动风格
(法开始)
1格拉普斯风格(英国)
2“维也纳分离学派”设计风格
3比利时新艺术风格
4德国的青年风格
十九世纪末到20世纪初
1841—1918年
1859年
朴实自然,忠于材料的特性,与工业品
的简洁,经济,效率原则相结合,严谨
精细的手工艺传统与功能主义设计相结合,注重材料本身。
重视人文主义内涵,将现代设计跟随与意大利悠久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传统中,即高度理性,又有人文内涵,既有高技术性,又有手工艺传统特性,形成了艺术化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以功能主义设计为
五.后现代主义风格
主张采用新材料(如钢铁,玻璃等)主张机械美,采用大量的新装饰方法,使机械形式及现代特征变得更加自然华贵.
与法国装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法国集中于豪华奢侈的消费用品,上流社会,美国装饰艺术风格集中在建筑相关的室内设计,家具设计方面,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
主要表现在装饰艺术领域,如瓷餐具及配件.肥皂盒爽身粉盒.
⑽.意大利艺术化设计风格
1880——1940年
1871年
1917-1931年
1917
1919年
1910年
20世纪20到30年代
20世纪30至40年代
二战后
二战后
二战后
二战后
20世纪50年代
1925年
1951—1957建立
弗兰克.莱特
彼得.贝伦斯
勒.柯布西那
格罗佩斯
米斯.凡德罗
沙利文
兰克.莱特
蒙德里安
非具象的简单造型,探索合适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几何形式满足设计为大众服务的需求.
1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注重艺术和工业生产的联系,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2设计的目的是人面而不是产品,设计师为权社会而服务的成为现代主义设计的意识,形态内容.
3设计必须要遵照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视觉设计方面提高理性分析能力.
里特维尔
范.杜斯伯格
埃尔.李西斯基
弗拉基术尔.培特林
彼得.贝伦斯
格罗皮马斯
奥尼尔.费厅格
米斯.范德罗
艾琳.格蕾
雅克.卢赫尔曼
威廉.凡啊伦
克拉丝.克里夫
罗威
马克思.比尔
米斯
格罗支乌斯
埃希.舒尔
克斯.比尔
欧内斯特.雷斯
罗突.戴
伊姆斯
埃罗.沙里宁
田中一光
栗津结
永井一正
啊尔瓦.啊尔托
汉斯.维纳
吉奥.旁帝
啊尔比尼
1波普设计风格
2意大利的艺术化设计风格
3新现代主义
4高技术风格
5极少主义风格
1970年以后
1956年
20世纪60年代
20世界60年代
20世纪50年代后
20世纪80年代
约翰.莱特
让.所菲小德
艾托尔.索特萨斯
贝津铭
皮啊诺
罗杰斯
菲利普.斯塔克
是一种时间概念,多元化,装饰性,功能性
追求大众化,通俗的趣味,反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理性,高雅,形式单一的风格
光滑的,流动的,富有戏剧性的线性设计代表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是促进销售的设计方式
注重功能性而不是形式的变化,从而形式追求功能美,注重运用简洁易于生产的形式,形式服从功能的要求.
以功能主义设计为主,重视技术和质量制作精良,形式简洁.
简洁,几何形,轻巧以及多功能的设计
注重功能和新技术,新材料的结合
简谱,少装饰,技术有限,性能良好,细腻,精致小巧,简洁优雅,注重自然资源的节约利用,强调简洁朴素的美学思想,注重自然和谐之美,尊重材料本身特性,注重形式和功能的统一
19世纪90年代
艾克多.基马
艾米勒.加雷
麦金托什
克和姆特
瓦格尔
霍夫斯
卢斯
范德维尔德
艾克曼.贝伦斯
以自然风格作为自身发展的依据,强调自然中不存在自我.自然中设有的平面.在装饰上起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装饰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主张利用直线和黑白色彩,并搜索机械化批量生存中的艺术处理问题。
(芝加哥学派)
2荷兰”风格派”
3”俄国构成主义”
4包豪斯风格
(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高峰)
⑸⒈法国装饰艺术风格
⑵美国装饰艺术风格
(3)英国的装饰艺术风格
⑹美国流线型风格
(流线型设计风格)
⑺⒈功能主义风格
(美国)
⒉德国的新功能主义风格
⒊英国的当代主义设计风格
⒋美国有机现代主义风格
⑻.日本的设计主义
⑼.有机现代主义风格
反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优良设计”思想,以其作品相关经济和文化现状,形成了一套以大众化口味要素的更为人道的设计哲学
在现代主义设计的传统中加入了设计师赋予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因而不同于先前理性单一的现代主义设计
关注技术功能和工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主张表象所有的设计元素
是现代社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要求的一种反应.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功能主义与有机写太的结合,几何形与有机形态的有机结合。大胆独特,取材于自然题材装饰,却以一种抽象的形式现象。
与新艺术主义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收到日本传统设计的印象较大,能找到东方艺术的痕迹。
与新艺术风格的不同点在于:更加抽象和富有个人表现.
四.现代主义设计风格
(国际风格)
1新建筑风格
罗塞尼.尼佐里
1功能主义原则
2“形式服从功能””功能第一,形式第二””少就是多””装饰就是罪恶”是现代主义对设计形式的主要观点,追求形式简约和简单的几何造型.
3重视设计对象的成果核算
注重功能的简洁实用,”形式追随功能”.”重视内部的结构”功能和空间的利用.反对单纯与功能无关的装饰
用纯粹的几何形式和单纯色彩来探索现代主义设计的新形式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