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引力模型_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4期经济经纬 ECONOM I C S URVEY N o.4 2006

贸易引力模型:来自中国的实证与启示

张 昱,唐志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摘 要:作者在采用并修正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验证了决定中国双边贸易的主要因素是贸易伙伴的经济规模(GDP总量)、人口、空间距离和贸易政策等,并通过Be ta系数检验证明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贸易潜力分析,说明中国目前应当充分重视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同时积极调整贸易结构,改善贸易增长方式。

关键词: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潜力;B eta系数

作者简介:张昱(1971-),女,湖南株洲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为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唐志芳(1981-),女,湖南安仁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04级研究生。

中国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6)04-0044-04收稿日期:2006-04-03

本文旨在构建一个适当的分析框架来考察我国与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状况,定量估计和分析影响双边贸易的因素,并从总量上测算我国的贸易潜力,从而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制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依据。本文采用 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与30个最大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额及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关于贸易引力模型

贸易引力模型(Trade Gravity M ode l)是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分析双边贸易流量时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两国或地区之间的双边贸易额与这两国或地区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模型的基本形式是

T ij=AG i G j/D ij

其中T ij是双边贸易额,为进出口的总和;G i是国家i的GDP;G j是国家j的GDP;D ij是国家i和国家j的距离; A是比例常数。

尽管表述形式比较简单,但是由于贸易引力模型在解释双边贸易问题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可以解释很多传统经济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所以自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后,许多学者对该模型进行了扩展性研究,例如L i n ne m ann[5](1966)将人口变量加入引力模型,这些研究使得贸易引力模型在原始模型的基础上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贸易引力模型的形式逐渐趋于完善。

二、中国双边贸易引力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以过去的学者对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为基础,根据中国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试图建立反映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基本的国际贸易引力模型的自然对数形式一般表述为:

l n T ij= 0+ 1lnG i G j+ 2lnD ij+ (1-1)式中 0为常数项, 为随机误差项,系数 1和 2反映了T ij对G i G j和D ij的弹性。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同时考虑到中国具有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且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等的基本情况,在模型(1-1)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并作必要的修正,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引力模型。该模型对模型(1-1)的扩展和修正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除了GDP和距离这两个基本变量外,引入人口作为解释变量。L i n ne m ann的引力模型包括了人口变量,但有一些学者坚持认为应采用人均GDP来代替人口变量,因为人均GDP除了包含人口规模的基本内涵外,还反映经济发展程度,代表性需求水平和要素禀赋比例等。作者在分析中试采用人口变量代替人均GDP

变量重新进行回归,结果几乎相同(系数相似,符号相反)。这说明使用人口和人均GDP中的任一变量均不会影响本文回归检验的功效。所以,本文在该模型中直接采用了人口变量。

2.除人口外,还引入另外两个内生变量∀∀∀国土面积和双边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作为解释变量。前者是考虑到国土面积和空间距离同属于地理因素,因此可以把面积这一因素作为空间距离在国内的延伸。后者则表示由人均收入水平决定的双方需求水平的接近程度,从而反映所谓的 林德效应,即是否有重叠(o verlappi n g)的代表性需求。该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人均收入差距越小说明代表性需求越容易发生重叠,于是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可能性越大。

3.引入贸易政策和 是否发达国家两个虚拟变量。这里贸易政策泛指国际贸易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框架,考虑到APEC作为一个环太平洋地区、跨越五大洲21个国家的一致性贸易制度,且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多是APEC成员,所以将 是否是APEC成员作为代表贸易政策的虚拟变量。另外,用一般判断上 是否发达国家反映伙伴国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别。两个变量均设置为DAM I变量,即如果答案是 是则赋值1, 否则赋值0。

4.由于该模型的出口国固定为中国,且所选用的仅为截面数据,因此中国的GDP、人口和面积都是常量,对回归结果没有影响,因此只需考虑贸易伙伴的GDP、人口和面积。

通过这些扩展和修正,在模型(1-1)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中国双边贸易的模型为

l n T j= 0+ 1l n G j+ 2l n D j+ 3lnP j+ 4lnS j+ 5lnII T+ 6APEC+ 7DC+ (1-2)式中T j指中国与贸易伙伴j国的双边贸易额(进出口总额);G j,P j和S j分别指j国的GDP,人口和面积,;D j 指中国与j国之间的空间距离;II T指中国与j国的人均GDP之差的绝对值;APEC和DC分别反映贸易伙伴国是否为APEC成员和发达国家。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模型只是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的,该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是否具有显著性,是否能够解释中国的双边贸易,还需要具体的实证检验。

三、数据处理及实证检验

由于涉及较多国家的数据,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3年中国与30个最大贸易伙伴的截面数据进行引力模型的回归测算,其结果将表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决定方程。这30个贸易伙伴地处世界各地,而且中国和这30个最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的将近90%,基本反映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

1.双边贸易的影响因子:多元线形回归分析

运用计量软件Ev ie w s3.1对所得数据#依据模型(2)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首次回归结果如下: l n T j=14.31+0.71l n G j-0.54l n D j-0.08l n P j-0.10l n S j+0.02lnII T+0.83APEC-0.32DC

(7.91) (3.12) (-2.46) (-0.38) (-1.43) (0.15) (3.38) (-1.00)

R2=0.810 F=13.416 DW=2.092(1-3)

从以上结果来看,尽管总体拟合优度良好,但变量l n P j,l n S j,l n II T和DC的t统计量的绝对值太小,所以不能通过严格的t检验。也就是说,人口、面积、人均收入水平相似度和经济发展阶段差异这四个变量并不是显著变量。在(1-3)的基础上依次剔除lnII T和l n S j,得到方程:

l n T j=15.36+0.79l n G j-0.72l n D j-0.24l n P j+0.74APEC-0.42DC

(9.29) (6.08) (-4.02) (-2.50) (3.15) (-1.36)

R2=0.793 F=18.335 DW=1.908(1-4)

结果发现,由于人均收入水平相似度与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因此随着前者的剔除,后者的t检验值由原来的不显著变得显著了。在(1-4)的基础上继续剔除DC得

l n T j=15.99+0.66l n G j-0.76l n D j-0.18l n P j+0.80APEC

(9.80) (7.10) (-4.21) (-2.07) (3.40)

P值=(0.0000)(0.0000)(0.0003)(0.0491)(0.0023)

R2=0.776 F=21.710 DW=2.030(1-5)

ARCHL M(1)=0.11 ARC HLM(2)=045

L M(1)=0.27 L M(2)=0.61 W hite(有交叉项)=15.96(0.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