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纲要下第一单元3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含解析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纲要下第一单元3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纲要上:第3讲中古时期的亚洲、非洲和美洲【自主复习】考点一、中古时期的亚洲【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阿拉伯文化的特点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取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精华,创造了兼容东西方文明的阿拉伯文化。

形成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继承吸收、兼收并蓄、交流发展、开拓创新等特点。

2.奥斯曼帝国衰落原因3.日本中央官制4.日本封建等级制度【认知深化】一、阿拉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1.数学: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2.医学: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经典。

3.文字:《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4.沟通作用: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

二、阿拉伯人对古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1.保存并传播了古代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的文献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学者们将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

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2.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

他们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东方。

3.阿拉伯人不但善于吸收其他文化,而且还在钻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建筑学、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对比比较项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不同点时间632—1258年1299—1923年政治哈里发权力与地方割据势力和部族势力一直处于一种权力制衡态势确立了绝对君主制,苏丹统括军、政、神权,中央集权势力强大经济手工业、商业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世界各地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帝国控制传统亚欧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导致欧洲商业危机东西交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四大发明和印度的数字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后期对东西方商路的控制,不利于东西方交流,成为促使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动因灭亡被蒙古帝国灭亡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所推翻相同点军事均积极对外扩张,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政治均属于君主专制的帝国经济一度非常繁荣,都城均属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文化均由开放自由趋于封闭保守,由包容进步趋于压迫反动考点二、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知识清单】【名师点拨】1.东非和西非的对比东非:城市国家,园艺业和环印度洋贸易发达。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九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每章思维导图+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PPT(完美版)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PPT(完美版)

3.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大贵族 与 劳动者
地方贵族 与 中央贵族 劳动者 与 天皇
天皇 与 贵族 中央贵族之间 地方贵族之间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 欧亚国 家PPT
学习篇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PPT
一、大化改新背景(条件)
1.归国留学生积极推动
2.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参照中国的隋唐制 度,建立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受田者向国家纳租、庸、调,受田 男子还须自带武器服兵役
注: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 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 欧亚国 家PPT
大宝令又称为大宝律令,日本古代的基本法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PPT
典,颁布于公元701年,是日本第一部成文法 典,以中国唐朝的《永徽律》为蓝图,是一 部以刑法为主,诸法合体的法典,《大宝律 令》把关于刑罚的条文称为律,把关于国家 政治制度的条文称为令。,“大化改新”所 颁律令,与唐朝律令相同、相似的条文竟多 达420余条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 欧亚国 家PPT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 欧亚国 家PPT
材料四:当时的大权贵苏我家族把持 朝政、大修陵墓、操纵皇位的继承, 并于皇极2年(公元643年)苏我家的 苏我入鹿灭掉了主张改革的山背大兄 王一家。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 欧亚国 家PPT
《日本的大化改新》相继兴衰的中古 欧亚国 家PPT
遣隋使和遣唐使
材料一
日本共派遣隋使4次,遣唐使19次,其中成 行并到达长安的13次,每批数百人。对于人口 不足300万的日本,来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的人在
总人口中的比重相当大。 使节团成员中有外交官 员、僧侣、留学生和工 艺、艺术等各方面的人 才。

初中历史《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历史《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适用年初三级所需时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是他们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

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走上了封建社会,是日本文明的标志,阿拉伯借助于宗教也走上了统一与封建国家,阿拉伯文明由此开始。

法兰克王国建立以后,在它的不断扩张中,欧洲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宫相查理马特的改革又使西欧的封建社会带有了明显的等级特点。

随着基督教的诞生,罗马教廷的地位越来越高,教皇和教会成了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西欧城市的兴起则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因此,这一单元在九年级历史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以及对比中西封建制度、城市的异同,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本单元共分2个专题,专题一: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专题二:中古的欧洲社会重点:1、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及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了解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运用史料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以及它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讲述琅城起义故事了解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探究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PPT

《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PPT

观察刚才的图,找到农奴和领主住宅,回答:
(5)农奴耕种地主土地,是否意味着过上 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比较农奴与领主的生活, 说说农奴的社会地位。
农奴生活的世界以庄园为中心,他们终年 辛劳依然得不到温饱,低矮的茅舍内潮湿拥 挤,许多人因饥饿和营养不良过早死去。
农奴是社会的主要生产者,但他们生活最 低,受压迫最重。
1、由于扩张战争,许多自由农民破产被迫投靠 封建主成为农奴;
2、农奴和封建主有着人身依附关系;
3、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自由农民 的农奴化,西欧封建制度逐步形成。
封臣向领主宣誓效忠
这是一种什么仪式?(臣服礼) 通过这种仪式,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 什么关系?(互有义务的封建主从关系)
西欧封建制度的建立
从经济角度来说,乡村的庄园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封闭 生活,而城市中商业发达,贸易繁荣,十分开放。
本课总结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进入了封建社会。这一 时期,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 上,欧洲的封建土地制度和等级制度逐步形成;经济上, 出现了封建大庄园经济,尤其是从11世纪起城市经济的繁 荣,对后来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化上, 基督教文化从被禁止,到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古希腊、 罗马文明几乎被完全废弃,教会的势力更是凌驾于封建王 权之上,对欧洲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3.城市出现的意义: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市 手工业者
城市兴起和 工商业发展
民 阶 级
商人
富裕商人
银行家
早期资 产阶级
为资本主 义的兴起 准备了条 件
它们是哪些行会的徽章
面包师
裁缝
酿酒
西欧城市的兴起
说说为什么“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庄园里的农奴和城市的市民的生活有哪些不同?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形象的认知上,所以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易太高,教学中教师
要尽可能多提供素材以便于理解其内涵。
3.教学设计建议 关于“阿拉伯帝国兴起的背景”,首先要让学生对阿拉 伯半岛有一个区域概念,利用地图了解它重要的地理位置 (交通要冲)和特殊的自然环境(草原、沙漠)。在此基础 上了解六、七世纪之交,阿拉伯半岛动荡的社会环境,这也 便是伊斯兰教创立的背景。关于伊斯兰教的创立过程只要通 过表格的形式,从时间、创立者、教义、经典及发展等方面 通过阅读教材来自主学习完成。 关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与帝国的兴起”,可以将重点 放在帝国的兴起上。因为半岛的统一既是伊斯兰教发展的结 果,也是帝国兴起的条件。所以,在帝国兴起的讲解上,可 以再次利用历史地图,在图上由学生指读出帝国的扩张进程 及范围。
关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繁盛”,可以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来 设计教学环节。首先可以设计一个自主学习的环节,要求学生在阅读教材 的基础上完成两个问题:一是文化形成的原因;二是文化的主要成就表 (数学、医学、建筑和文学等)。在学生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以播放介 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纪录片视频,给以直观、感性的认识,来体会阿 拉伯—伊斯兰文化的灿烂辉煌。然后再设计一个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探究 活动:“结合课外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一项你最感兴趣的文化成就,并以此 为代表说说为什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里可以突 出如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改造了印度人发明的从0到9的计数 法,并传播到了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的名称等;清真寺在各 地的不同建筑风格,虽然都具有圆拱顶、拱门和光塔等结构,但认真对照 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有的光塔是柱形的,有的是楼阁形的等等。以此来 说明阿拉伯半岛地处亚、非、欧三洲之间,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既 有条件吸取三大洲优秀的文化成果,促进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又能成为三 洲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借助这一探究活动也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准确理解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思维导图:世界史考点——封建时代的欧洲

思维导图:世界史考点——封建时代的欧洲

不同。

西欧有句话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意思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只承认⾃⼰的直属上下级,⽽其他上下级与⾃⼰⽆关。

在中国的《战国策》中则说:“普天之下,莫⾮王⼟,率⼟之滨,莫⾮王⾂”——所有⼟地都是皇帝的,所有⼟地上的官员都是皇帝的⾂⼦。

西欧庄园
很多⼈喜欢看欧洲庄园电影,⽐如《傲慢与偏见》《简·爱》等,都是以欧洲庄园农场为背景的。

古罗马⼈学会了奢华,就有了名利的庄园;英国⼈看透了⼯业,就有了乡村的庄园;俄国⼈有得到了农奴,就有了贵族的庄园;法国⼈创造了葡萄酒,就有了飘满酒⾹的庄园......
在欧洲中世纪历史上,西欧庄园是典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活的是领主和佃户,⼤规模的庄园往往是地⽅的经济中⼼。

庄园9世纪开始流⾏,11世纪遍布欧洲,庄园最⼤的特点就是有独⽴的⾃⼰⾃⾜能⼒,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秩序。

在庄园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纠纷,就应运⽽⽣了庄园法庭,维护着庄园的公共秩序。

(点击图⽚见⼤图,供参考,可⾃⾏绘制增添内容)
s t a y
h u n g r y
END
我是爱分享的张延⽼师。

一战和二战思维导图

一战和二战思维导图

1914年年是战争的第一一阶段。在这一一年年里里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里里芬计划,首首先在⻄西线 发动 大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比三国军队的奋力力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 进攻,致使 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入阵地战。
力力 的代理理战争,使⻄西班牙牙内战被认为是第二二次世界大大战发生生的前奏。
5.战后亚非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高涨,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影响
第一一次世界大大战产生生的重大大成果是它严重消弱了了帝国主义的力力
力 量量,摧毁了了地处欧洲东部的基督教东正教国家俄罗斯帝国、地 处欧洲 中部的基督教新教国家德意志帝国、地处欧洲中部和巴尔 干干
⻄西北北部的基督教天主教二二元制君合国奥匈帝国等欧洲古老老老的封 建 帝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大利利等帝国主义国家被消弱,昔日日地 跨欧亚非
并且加紧扩军备战。
从1931年年九一一八八事变起,日日本走走上了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路。在日日本以军部为
二 中
心心,从首首先发动侵略略战争着手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自上而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 ,
战 以适应进一一步扩大大侵略略战争。1936年年,日日本法⻄西斯⻘青年年军官发动的“二二二二六”
兵变 ,使军部实力力力大大大大加强。不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广田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立军事
年,苏联与德意志第三帝国签订了了《苏德互不不侵犯条约》。由 此,在与苏联商 讨了了瓜瓜分波兰和东欧势力力力范围,得到苏联的中立立保 证之后,希特勒勒决 定放手手一一搏。这一一条约进一一步加速了了二二战的爆发。
经过
制着制海海权。这一一阶段,大大战的战略略主动权转移到了了协约国一一方方。
1917年年—1918年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入战争, 协约国的 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二月月革革命”和“十十月月革革命”,退出了了帝国主义战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