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外国文学(二)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

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

课程简介:外国文学(二)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二十世纪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三大部分。以史为刚以作家作品为纬,揭示社会现实,这一时期作家作品流派繁杂,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

二、课程设置:

学时:80

学分:3

开课时间:第七学期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中编)第二章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十九世纪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掌握主要作家作品的重要知识内容。

考核内容:

第一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2、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司汤达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法尼娜?法尼尼》;《巴玛修道院》;《吕西安?娄凡》。

2、理解:斯丹达尔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红”与“黑”的寓意。

3、掌握:《红与黑》的思想内容;于连形象;《红与黑》的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三节巴尔扎克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人间喜剧》的结构,三大部分与六个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幻灭》、《贝姨》、《农民》。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对现实关系有深刻的理解”(马克思语)。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角度反映生活。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恩格斯语)。人物再现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矛盾与创作的关系;《人间喜剧》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胜利。《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形象;欧也妮形象的悲剧意义。《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

3、掌握:《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高老头》的主题思想;拉斯蒂涅形象及典型意义;《高老头》所体现的《人间喜剧》的思想与艺术特征。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形象;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第四节福楼拜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短篇小说《纯朴的心》“具有激动人的艺术魅力”(高尔基语);《包法利夫人》的

副标题“外省风俗”;《情感教育》;历史小说《萨朗波》。

2、理解:《包法利夫人》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深刻揭露。

3、掌握:爱玛悲剧的根源;福楼拜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

第五节狄更斯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狄更斯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退斯特》、《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2、理解:《大卫?科波菲尔》所体现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艰难时世》对劳资矛盾的揭露和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批判。

3、掌握:《双城记》的写作目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双城记》所体现的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比较雨果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六节夏洛蒂·勃朗特(领会)

第七节艾米莉·勃朗特(领会)

第八节哈代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绿荫下》、《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

2、理解:威塞克斯小说;哈代的宿命思想与悲剧主义。

3、掌握:《德伯家的苔丝》的思想内容;苔丝的形象;苔丝悲剧的根源;克莱形象;作品中的悲剧主义与宿命色彩。小说艺术特色。

第九节海涅(领会)

第十节普希金(识记、领会)

第十一节果戈理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戈罗德》与《彼得堡故事集》;《外套》对小人物题材的深化。

2、理解: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误会与现实合理性;艺术特色。

3、掌握:《死魂灵》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玛尼罗夫、科罗皤契加、罗士特莱夫、梭巴开维支、泼留希金、乞乞科夫。“含泪的笑”。

第十二节屠格涅夫(领会)

第十三节陀思妥耶夫斯基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穷人》、《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玛佐夫兄弟》。

2、理解:《穷人》对小人物题材的进一步开掘,对小人物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卡拉玛佐夫性格。

3、掌握:《罪与罚》的思想内容;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陀氏在艺术上的创新:复调小说。第十四节列夫·托尔斯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三个时期的创作概况。《童年》、《少年》、《青年》;《哥萨克》、《琉森》。

2、理解:《战争与和平》所体现的进步的历史观(人民的思想);安德烈、彼尔、娜达莎形象;托尔斯泰主义。

3、掌握:《复活》对沙皇专制社会的批判;聂赫留道夫和玛丝洛娃形象;《复活》的艺术成就;安娜形象及其悲剧的根源;《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平行主线结构与心灵辩证法)。第十五节契诃夫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创作分期;重点作品:《变色龙》、《文学教师》、《醋粟》、《姚尼奇》、《套中人》

2、理解:《第六病室》是沙皇专制社会的缩影;戏剧《樱桃园》对时代特征的揭示与对新生活的向往。

3、掌握: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比较三大短篇小说家的思想艺术成就(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第十六节马克·吐温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竞选州长》、《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2、理解:马克?吐温的讽刺艺术。

3、掌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十七节易卜生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诗剧《布朗德》和《彼尔?金特》所体现的“精神反叛主题”。《社会支柱》、《群钣》、《人民公敌》。

2、理解:社会问题剧。

3、掌握:《玩偶之家》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主题和思想意义;海尔茂形象;娜拉形象;艺术成就。

第三章十九世纪自然主义文学和其他流派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的特点及代表性作家作品

考核内容:

第一节概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鲍狄埃、王尔德、彼德莱尔等人的重要作品。

2、理解: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3、掌握:左拉对自然主义的理论贡献;《卢贡—马卡尔家族》与自然主义;《萌芽》是法国

第二节左拉(掌握)

第三节莫泊桑(领会)

第四节波德莱尔(领会)

(下编)第一章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特征及主要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考核内容:

第一节概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亨利·巴比塞、马丁·杜伽尔、莫里亚克、纪德;曼兄弟、海塞、雷马克;肖伯纳、威尔斯、高尔斯华绥、毛姆、劳伦斯;德莱塞、杰克?伦敦、辛克莱、斯坦贝克。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绥拉菲莫维奇、富尔曼诺夫、法捷耶夫反映国内战争的小说;阿?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艾特玛托夫的创作。战争题材小说;道德题材小说。

2、理解: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解冻文学;战壕真实派;全景式小说。

第二节劳伦斯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其主要作品

2、掌握:《虹》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罗曼·罗兰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罗曼?罗兰的戏剧创作;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欣悦的灵魂》(母与子)。

2、理解:罗曼?罗兰的人道主义。

3、掌握:《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内容;克利斯朵夫形象;艺术特色。

第四节海明威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太阳照样升起》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迷惘与幻灭,揭示了战争给人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巨大创伤。《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的创作高峰与终结。《丧钟为谁而鸣》展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摆脱了悲剧与迷惘。

2、理解:迷惘的一代;《永别了,武器》的战争与爱情主题;亨利形象;小说的艺术特色。冰山原则。

3、掌握:《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桑提亚哥与硬汉形象;艺术特色。

第五节加西亚·马尔克斯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家长的没落》、《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

2、掌握:《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小说的思想内容与寓意;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第六节肖洛霍夫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2、理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思想内容。

3、掌握:《静静的顿河》的基本内容;葛利高里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二章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征,掌握重要流派的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

考核内容:

第一节艾略特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诗歌创作三阶段。早期的《普鲁弗洛克情歌》;中期的《荒原》、《空心人》;晚期的《四个四重奏》。

2、理解:艾略特的创作对于现代人生存境况的思考。

3、掌握:《荒原》是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征。

第二节卡夫卡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的《判决》、《乡村医生》;揭示人的异化的《变形记》、《饥饿艺术家》;揭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困惑感的《地洞》;描写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的《在流放在》。三部小说:《美国》、《诉讼》、《城堡》。

2、理解:《变形记》的主题与艺术特征。

3、掌握:《城堡》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城堡”的多层寓意;卡夫卡小说的思想

艺术特点。

第三节乔伊斯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识记: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带有自传性;《芬尼根守灵

夜》表达了对人类历史的独特看法。

2、掌握:《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第四节福克纳

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

1、理解: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马尔克斯的主要作品

2、掌握:《百年孤独》的神话模式,主要人物,艺术特色

第三部分有关问题的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现将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说明:

一、考核目标:外国文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涉及的作家作品很多的研究性学科,所

以考核的目标是通过领会有关基础理论,识记相关概念,解决阅读、理解、分析、

鉴赏文本时存在的问题。

二、主要学习教材及参考书目:

《外国文学史》(上编、下编)郑克鲁主编

《世界文学名著选读》(1-5册),陶德臻、马家俊主编

《外国文学史》(欧美卷)朱维之等主编

《外国文学史》(第三卷)聂珍钊主编

三、学习方法指导:

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命题以识记、理解为主,检测学生领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型结构可灵活多样。

五、考核方式: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识记、领会及阅读理解、论述的能力。期末考试占

总成绩的80%,平时考核成绩占20%。

附录:题型样本

一、填空

1、巴尔扎克将《人间喜剧》分为三个部分,即“风俗研究”(描写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哲学研究”(探讨这些现象的原因)、“分析研究”(对社会原则的讽刺性探索)。

二、单项选择题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毁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话出自(B)

A、《死在午后》

B、《老人与海》

C、《太阳照样升起》

D、《永别了,武器》

三、判断正误

1、“卡拉马佐夫性格”就是卑鄙自私、残暴淫逸。(√)

四、名词解释

1、“多余人”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贵族知识青年的典型。他们接受了欧洲启蒙思想和国内进步社会思潮的影响,对庸俗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和不满,但又摆脱不了贵族社会的习俗和偏见,不能与上流社会决裂,想过有意义的生活又缺乏勇气和坚持工作的毅力。成为一世无成的“多余人”。

五、简答题

1、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却遭到了毁灭,说明苔丝悲剧的根源。

首先她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如果说以亚当为代表的恶势力及其强大的后盾——国家机器和宗教对苔丝的迫害时造成她悲剧的直接原因,那么克莱身上残存三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苔丝的摧残则是一种无形的、更可怕的精神戕害。

她的悲剧与她的性格弱点分不开。写了她性格的矛盾性,表现了传统道德观念对她的精神毒害。

她的悲剧有神秘莫测的命运作祟的因素。她的一生都充满了偶然性和命定的色彩。六、论述题

分析安娜的形象和爱情悲剧的原因。

安娜是一个坚定的追求新生活,具有个性解放特点的贵族妇女形象。

首先,她个性解放的要求和真诚追求爱情幸福的行为是腐化堕落、荒淫无耻、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所不能允许的,这是社会原因。

其次,就安娜自身来说,她的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又使她不能摆脱贵族偏见和宗教迷信的束缚,她既是勇敢的,又是软弱的,最后终于在不可解脱的矛盾痛苦中走上了自决的道路。这是性格原因。

再次,安娜所爱的渥伦斯基只不过是彼得堡花花公子的好标本,他淡薄的爱情和比安娜低得多的智能使他不能理解安娜的爱、痛苦和绝望。他唤醒了安娜,又冷落了她,于是安娜失去了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总之,安娜的悲剧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性的悲剧,她的惨死从许多方面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特别是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是俄国贵族阶级分化瓦解的一种表现。

外国文学史自考考试大纲

西方文学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 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 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2、理解 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 伊索寓言 《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应用 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1、识记 奥林波斯神系 英雄传说 2、理解 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3、应用 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1、识记 《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 《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2、理解 荷马史诗 3、应用 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1、识记 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 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古希腊戏剧的起源 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3、应用 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2、理解 教会文学 骑士文学 英雄史诗 市民文学 《罗兰之歌》 《列那狐传奇》 3、应用 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1、识记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诗集《新生》 2、理解 《神曲》的主题思想

3、应用 《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 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流浪汉小说 大学才子派 七星诗社 3、应用 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十日谈》的思想内容 《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 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 历史剧《努曼西亚》 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作品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作品鉴赏 课程类型:专业课 教师姓名:李艳(人文学院) 使用对象:文化事业管理(专)0901班 总学时:32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文学发展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了解期间产生的重要的或有一定影响的作家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及艺术特色。 2.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各门理论课程和文学课程打下基础。 3.使学生受到思想上的启发和教育,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任务 1.使学生系统掌握外国文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2.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去观察、分析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评论文学作品,研究文学规律,开展文学活动。 三、教学内容 1.古希腊罗马文学 2.中世纪文学 3.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4.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5.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6.浪漫主义文学 7.十九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 8.十九世纪后期现实主义文学 9.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四、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真正理解消化学得的知识,并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 2.精讲多练的原则。教师只讲授重点和难点,用更多的时间传授和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原则。尽一切努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激活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4.育人的原则。在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五、教学方法 1.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发现东西方文学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关注和思考。 2.以马克思主义和一定的理论方法作指导,正确鉴赏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品格。 3.以讲授为主,兼以对话讨论。组成外国文学协作小组,作业以文件夹作业及讲演、改编外国文学经典剧目。 4.组织观看与教学有关的世界文学名著经典影视片,运用CAI课件进行教学。

最新整理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doc

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外国文学课程是xxx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文史方向)的一门选修的课程。全省凡电大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文史方向)选修者,均要参加本课程的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 2.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总分为l00分,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2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80%。 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成绩的20分。形成性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专题讨论两部分。其中平时作业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80%,专题讨论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专题讨论应安排两次以上。专题讨论由市级电大组织实施。 期末终结性考试卷面为l00分,占总成绩的80分。如卷面得90分,则成绩为72分。该分数加上形成性考核分数即为总成绩。 3.命题依据 本考核说明是根据xxx广播电视大学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外国文学》(匡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年版)和辅导教材《外国文学课程学习指导书》(程陵编,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年版)拟定的,考试命题以本考核说明为依据。 4.考核要求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基本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 每一层次具体的考核要求为: “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 “基本掌握”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 “重点掌握”指在“基本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5.命题原则 ①本课程的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②考试命题应该覆盖教学大纲和教材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其中客观性试题占50分,主观性试题占50分。 ③试卷包含反映认知能力各个层次的题目。在一份试题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体是:了解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外国文学史》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外国文学史》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自古希腊罗马至二十世纪欧美等国家及地区文学的发展史,主要的文学现象、文化思潮予、重要的作家及作品的赏析。要求考生熟练了解其文学发展的基本概貌,文学史上一些重大的思想文化运动及思潮,如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了解文学史上出现的诸多文学流派及其各自的特点;了解各个时期英法俄、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较具影响力的作家及其作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以历史的、文化的、文学的宽阔视野鉴赏解析外国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 1.古希腊罗马文化特征 2.古希腊神话的特点 3.古希腊悲剧的特点以及代表作家、作品 4.《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5.古希腊戏剧 (二)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发展的文化历史背景 2.骑士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英雄史诗的基本特征 4.但丁《神曲》的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流思潮人文主义的具体内涵 2.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的人物、主题内涵及艺术成就 3.莎士比亚的戏剧及戏剧艺术

(四)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内容和基本特点 2.巴罗克风格 3.古典主义悲剧艺术 4.莫里哀喜剧艺术成就 (五)18世纪文学 1.启蒙运动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理论主张 2.启蒙文学的概念及特点 3.卢梭启蒙思想及艺术成就 4.歌德《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及思想内涵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思想艺术特点 2.雨果艺术主张及小说艺术成就 3.拜伦及其艺术成就 4.麦尔维尔及其艺术成就 (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 2.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的思想艺术成就 3.狄更斯、哈代的思想艺术成就 4.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的思想艺术成就5.亨利?詹姆斯、马克·吐温的思想艺术成就 6.易卜生的戏剧及其成就 (八)19世纪自然主义、象征主义、唯美主义文学 1.自然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2.唯美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3.象征主义文学的思想艺术特点 4.左拉、莫泊桑的思想艺术成就

外国文学史自考大纲(2017年版)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化和文学的发源地 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古罗马文学是古希腊和后世欧洲文学之间的桥梁。古罗马文学的分期及主要代表作家作品。古希腊文学的三个分期及代表作家作品。第一部文人史诗《埃涅阿斯纪》。 理解 4.《埃涅阿斯纪》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3.“伊索寓言”; 应用:古希腊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古希腊神话 识记:奥林波斯神系。英雄传说。 理解:希腊神话的内容和艺术价值。 应用:希腊神话的特点。 第三节荷马史诗 识记:《伊利昂纪》的主要英雄人物。《奥德修纪》的主人公。 理解:荷马史诗。 应用:荷马史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四节古希腊戏剧 识记: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和喜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理解:古希腊戏剧的起源。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基本特征。 应用:古希腊戏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三大悲剧诗人对希腊悲剧的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第二章中古文学 第一节概述 识记:中古各种类型文学的代表作品。 理解: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市民文学。《罗兰之歌》。《列那狐传奇》。 应用:中古文学的主要特征和价值。 第二节但丁

识记: 1.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 3.诗集《新生》。 理解:《神曲》的主题思想。 应用:《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流浪汉小说;大学才子派;七星诗社 3.应用: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十日谈》的思想内容;《巨人传》中的巨人形象第二节塞万提斯 1.识记:历史剧《奴曼西亚》;短篇小说集《惩恶扬善故事集》;《堂吉诃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理解:《堂吉诃德》的主题及艺术成就。 3.应用: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的形象。 第三节莎士比亚 1.识记: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其历史剧、喜剧、悲剧和传奇剧的代表作;四大悲剧: 2.理解:喜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悲剧的主题和主要特征。 3.应用:哈姆莱特形象分析。《哈姆莱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1.识记: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马里诺派”,“贡哥拉派”;卡尔德隆与《人生如梦》。弥尔顿的《失乐园》等三首长诗;高乃依于《熙德》;拉辛与《安德洛马克》。 2.理解:“三一律”。 3.应用: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莫里哀

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

《外国文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课程考核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阶段的学生。 (二)考核说明根据中央电大《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及主教材《欧美文学简史》(匡兴主编,中央电大出版社2007年2月)编写,是该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三)本课程主要考核对主教材中涉及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学特征、文学思潮流派及其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的握。 (四)考核要求分为了解、掌握、分析三个层次,要求如下: 1、“了解”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知识点做一般性的回答。 2、“掌握”要求学生对教材中涉及的问题做简要回答。 3、“分析” 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归纳总结论述或分析教材中重点讲授的作品或作品的某一方面。 4、“了解”、“掌握”、“分析”只是说明对问题掌握的程度,和题型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五)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平时作业安排4次,由中央电大统一下发,占考核成绩的20%。 (六)本课程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 (七)试题类型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试题难度分为较易、适中、较难三个等级,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40%、40%、20%。卷面成绩为100分,占总考核成绩的80%。考试时间以中央电大考试处下发文件为准。 二、考核内容和目标的基本原则 (一)了解 1、各章概述中涉及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文学思潮流派的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 2、除列专节重点分析以外的较为重要的作家作品。

(二)掌握 1、文学思潮流派的特点。 2、在《外国文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部分规定的次重点作家作品。 (三)分析 在《外国文学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部分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 三、具体考核内容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一、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况。 二、掌握 1.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的形成过程。 2.古希腊悲剧的起源和发展。悲剧的演出形式和基本特点。“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 3.古希腊喜剧的起源与发展。“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和他的代表作《阿卡奈人》。 三、分析 《荷马史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史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学 一、了解 1.基督教对中世纪文化教育的垄断和它对文学的影响。教会文学的内容和特点。 2.英雄史诗和民间谣曲。 3.骑士文学。 4.市民文学和市民戏剧。 二、掌握 《神曲》的内容、《神曲》思想上的两重性、《神曲》的艺术特点。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

外国文学教学大纲(欧美部分)

教学大纲 说明: 【课程性质】外国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使该专业学生达到培养其对外国文学史的整体把握之目标的重要课程。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教学和训练,学生对外国文学要有“史”的把握,把握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外国文学史知识;二是外国文学中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在对外国文学发展的脉络和框架进行简洁、明晰的勾勒与描绘的同时,突出四个高峰:古代文学、文艺复兴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文学,尤其加大了20世纪文学的比重。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衔接关系】本课程于大三第一个学期开设,是大三第二学期“外国文学(亚非部分)”课程的姐妹课程,该课程也为学生学习中国文学提供了一个平行参照的体系。 【教学时间安排】上课共17周,周3学时,共51学时,其中复习一周,考试一周。 【考试安排】按学院规定,本课为闭卷考试课。考试内容主要为两部分:文学史知识和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品。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平时作业占30%。 【参考书目】 1、《欧洲文学史》(上、下),杨周翰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2、《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黄晋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外国文学简编》(亚非部分),梁立基、陶德致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外国文学》,匡兴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外国文学史》,金元浦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目录 说明 (1) 绪论 (5) 一、为什么要学习外国文学 二、学习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古代文学 (5) 一、概述 二、荷马史诗 三、古希腊戏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6) 一、概述 二、但丁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6) 一、概述 二、塞万提斯 三、莎士比亚 第四章17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7) 一、概述 二、莫里哀 第五章17世纪文学和启蒙运动 (8) 一、概述 二、卢梭 三、歌德 第六章19世浪漫主义文学 (9) 一、概述 二、拜伦 三、海涅 四、雨果 五、普希金 六、惠特曼 第七章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上) (10) 一、概述 二、斯丹达尔 三、巴尔扎克 四、狄更斯 五、果戈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江西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41 《外国文学》 适用专业: 050108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 考试内容由《外国文学史》与《比较文学》两部分组成。《外国文学史》占考试总内容的70%--80%,分值为100—120分,《比较文学》占20%--30%,分值为30—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题(概念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简答题(简述题): 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3、分析论述题(综合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外国文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等两门文学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文学作品阅读、欣赏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外国文学史 第一章古代文学 1.古希腊与罗马文学。 2.荷马史诗。 3.古希腊悲剧。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1.中世纪文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基本特点与类型。

2.但丁及其《神曲》。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1.文艺复兴的产生、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与发展。 2.塞万提斯及其《堂吉诃德》。 3.莎士比亚及其历史剧、喜剧与悲剧。 第四章17世纪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与巴罗克文学。 2.莫里哀及其《伪君子》。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1.18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 2.启蒙文学在各国的发展。 3.歌德及其《浮士德》。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与拜伦。 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与雨果。 第八章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1.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及其主要特点。 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司汤达、巴尔扎克及福楼拜。 3.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与狄更斯、勃朗特姐妹及哈代。 4.俄国现实主义文学与普希金、果戈理、陀斯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及契诃夫。 5.北欧文学与易卜生 第九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 1.自然主义与左拉。 2.唯美主义与前期象征主义。 第十章20世纪文学 1.20世纪俄苏文学与肖洛霍夫。 2.现代主义文学与卡夫卡、艾略特及福克纳。 3.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萨特、马尔克斯。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武汉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及重点提示

武汉大学《外国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及重点提示 重点: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十八世纪启蒙主义、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以及亚非部分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国文学从古至今的主要脉络和宏观规律;各时期主要文学流派的特征;重要文学现象分析。 教学内容(讲授大纲) 第一讲古希腊罗马文学 第一节、古希腊神话:一、什么是希腊神话;二、希腊神话的创作和保存方式;三、希腊神话的主要类型:1、神的故事2、英雄传说;二、希腊神话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荷马史诗:一、基本主题;二、人物形象;三、结构特征;四、语言和修辞特征。第三节、希腊戏剧:一、古希腊悲剧:(一)概论(二)三大悲剧家1、埃斯库罗斯2、索福克勒斯3、欧里庇德斯;二、古希腊喜剧:(一)概论;(二)阿里斯托芬。 第四节、古罗马文学:一、罗马文学概论1、罗马神话2、罗马喜剧3、罗马文艺理论4、罗马诗歌;二、维吉尔与《埃涅阿斯纪》;三、奥维德与《变形记》。 第二讲中世纪文学 第一节、中世纪文学概述:一、中世纪概况;二、中世纪文学类型1、教会文学2、英雄史诗3、骑士文学4.城市文学。 第二节、但丁:一、创作历程;二、《神曲》 第三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述:一、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二、人文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意大利文学2、法国文学3、西班牙文学4、英国文学;三、人文主义文学主要特征。第二节、薄伽丘与《十日谈》。 第三节、拉伯雷与《巨人传》。 第四节、塞万提斯与《堂吉诃德》。 第五节、莎士比亚:一、创作历程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二、莎士比亚作品选讲:《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第四讲十七世纪文学 第一节、十七世纪文学概述:一、17世纪英国文学:弥尔顿;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1、产生背景;2、主要特征;3 创作成就(1)高乃依(2)拉辛 第二节、莫里哀:一、创作历程;二、《伪君子》。 第五讲十八世纪启蒙文学 第一节、启蒙文学概述:一、启蒙主义运动与启蒙思想;二、英国启蒙文学: 1、笛福与《鲁滨孙漂流记》; 2、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 3、理查孙; 4、菲尔丁与《汤

2020中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831+外国文学史】

中南民族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名称:外国文学史 科目代码:831 使用学科(类别)专业(领域):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050108) 一.考试性质 外国文学史考试是为我校招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招生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外国文学史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和文学理论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史中出现的代表作家及作品、各种文学现象的能力,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和突出的专业能力。 二.考查目标 外国文学史考试涵盖高等学校外国文学史这一课程的全部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地再现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有关论断。 2.准确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不同阶段的文学思潮和流派、各国别文学的主要成就、各国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立场,结合文学理论与方法,恰当地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史中有的文学现象、代表作家及作品。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西方文学史100% 4.试卷考查的题型及其比例 单项选择题15分(15小题,每小题1分)

名词解释30分(6小题,每小题5分)简答题45分(3小题,每小题15分)分析题60分(2小题,每小题30分)Ⅳ.考查内容 一、古代文学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概述 1.古希腊文学特征、各阶段主要成就 2.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历史、特征、影响 (二)古希腊神话 1.古希腊神话的谱系 2.古希腊神话特征、与其他国家神话的比较 (三)荷马史诗 1.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思想艺术特征 2.两部史诗的比较 3.荷马史诗的地位及其影响 (四)古希腊戏剧 1.古希腊戏剧的产生环境、特征 2.古希腊戏剧发展历史 3.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及特点 4.古希腊喜剧 (五)维吉尔的创作 1.维吉尔创作的主要作品、特征 2.《埃涅阿斯纪》分析 二、中世纪文学 (一)中世纪文学概述 1.中世纪文学发展、分期 2.《圣经》文学及其影响 3.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城市文学 (二)但丁与《神曲》 1.但丁的创作

外国文学史 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H i s t o r y o f t h e F o r e i g n L i t e r a t u r 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三年级 学时:72 编者:张世君教授 1.教学规定 《外国文学史》是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三年级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每周4学时,一学期18周。大学三年 级开设。 考试为闭卷考试,分A、B卷。 本课程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点·外国文学教研室承担。 关于资源共享课学时的说明: 作为资源共享课,本课程的教学录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时分 配比例是1:1。即36节录像课+36节自主学习=72学时。 在36节录像课之外,第11章还有5讲文本分析录像课。所涉 及的作家有4讲包含在前面的36节录像课中的19世纪文学里。之 所以单独提取出5讲文本分析课,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外国 文学史,学会细读文本,欣赏、分析、评论外国文学作品,掌握分 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和视角,提供一种示范性的案例分析。 相对于72学时之外多出的5学时文本分析方法论教学录像,可以看作是本课程派发的一个“福利”,供有兴趣和需求的学生、听 众学习与分享。 2.教材选用与建设

主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年。 辅助教材:张世君著《外国文学史多媒体课件》,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7年。 3.教学方法与教学改革 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与数字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课堂教学采用电子教案,课后学生自主学习采用网络课程。在课程的讲授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超越课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教学工作坊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学习。通过本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程、提供的拓展学习资源和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并以撰写论文、课堂演剧、制作多媒体汇报作品来呈现其学习成果。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点击鼠标,旋转课堂,让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文学知识变为具体的图像,隐含的思想变为直观把握;化繁为简,把复杂变简单;生动活泼,把枯燥呆板的文学史资料变为动感的视觉、听觉艺术。在讲授外国文学史的时候,为勾勒出一个简略的电影改编史、音乐史、歌剧史、建筑史、绘画史的线索,绘声绘影,图文并茂,让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在快乐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阅读文学原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性教学设计思想 建立教学工作坊,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学生通过教学工作坊活动进行自主发现和知识重构的参与式学习。教学工作坊的具体活动如下: 一是强化专业基础的训练,要求学生写作外国文学论文。 二是开展课堂剧演出,把外国文学名著的阅读和实践表演相结合。学生改编世界文学名著,演出世界文学名著。

《外国文学史》(下)复习提纲(改后版)上课讲义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一、填空题1.()被伍尔芙称为“英国小说家中的最伟大的悲剧大师”。 3. 哈代小说(《》)的副标题是“一幅荷兰派的写生画”。 4.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的名字分别是夏洛蒂、艾米莉和() 5. 19世纪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小说是(《》)。 6.长篇小说《双城记》的“双城”指()和()。. 7. ()称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作家是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9.俄国十九世纪三大文艺理论家是杜勃罗留波夫、()()。 10.由果戈理和别林斯基所开创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又被称为“”派。 11.与贵族革命时期相对应的系列化文学形象是();平民知识分子时期的文学以塑造()形象为主。 12.俄国第一部写小人物形象的作品是()。 1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美学著作是()。《怎么办》的副标题是()。 14.俄国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奥勃洛摩夫》中塑造的。 15.屠格涅夫在()中塑造了俄国文学中第一个新人的形象。 20.被称为俄国戏剧史上里程碑的作品是果戈理的()。 21.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 22.巴赫金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小说的经典论著是()。他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称为()。 23.托尔斯泰平最早表现平民化思想的长篇小说是()。 27.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民族诗人是( )。 29.有“美国文学之父”之称的小说家是()。 30.被林肯总统称为“以一本书引起一场战争的小妇人”指的是美国作家()。 31.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 32.“现代美国诗歌之父”指的是《草叶集》的作者()。 37.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概括为“除( )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8.( )的问世标志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开端。 39.( )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宣言。 40.莫泊桑的成名作是( )。 42.《红与黑》的副标题是( )。 43.《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是( )。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 《外国文学》(一)是汉语言文学的必修基础理论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基础知识和文学成就,以提高其整体文化水平。通过外国文学史和重要作家作品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文学思潮、流派的基本内容和演变情况;掌握外国文学主要作家的生平创作道路、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成就极其意义;具有一定的鉴赏和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外国文学史》学科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二)牢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外国文学史》的基本理论,掌握《外国文学史》的基本原理和学科方法,了解《外国文学史》学科的发展前沿。 (三)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外国文学史》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外国文学史》问题的能力;学习掌握从《外国文学史》的发展实践中探索文学一般规律和理论概括的思维方法。 三、本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外国文学(一)即欧美文学,具体章序如下: 第一章古代文学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第四章十七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第六章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第七章十九世纪中期文学 第八章十九世纪后期文学 第九章 20世纪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 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及其他重要作家

外国文学的教学,除了应当遵循一般的原则之外,尤其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欣赏、分析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四、课程教学条件 (一)师资 授课教师必须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主讲教师必须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者研究生学历,并具有外国文学学习的指导能力。师生比1:45,合班开课:两个班合班为宜。 要求有两名及以上《外国文学史》课程的主讲教师。 (二)教材 《外国文学史》(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图书资料 《外国文学史》课程相关的作家、作品、评论、思潮、著作等。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赏析法、提问法、作业法等教学方法。手段才用传统与现代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环境要求理论知识课在普通教师上课,讨论课在小教室进行,如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需配备:电子计算机、投影仪、扩音机、光碟、桌椅等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按教学计划的规定为一学期,计划学时64学时,安排在第3学期64学时(16×4),采取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阅读作品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环节,要求在听课前按教学进度阅读作品,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 本课程的考核方法为考试形式,平时成绩占30分(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论文、考勤等),期末卷面成绩占70分。 七、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古代文学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的概况,重点掌握荷马史诗,希腊戏剧。 第一节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概述(1课时)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文学本科《外国文学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9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汉语言本科《外国文学专题》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308; 考试: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选择题 1.《四个四重奏》(D) A.乔伊斯 B.瓦雷里 C.里尔克 D.艾略特 2.《达洛维夫人》(C) A.高尔斯华绥 B.普鲁斯特 C.吴尔夫 D.卡夫卡 3.《恶之花》(D) A.托马斯?品钦 B.纪德 C.海勒 D.波德莱尔 4.《伤心之家》(A) A.萧伯纳 B.高尔斯华绥 C.罗曼?罗兰 D.雷马克 5.《母亲》(A) A.高尔基 B.法捷耶夫 C.绥拉菲莫维奇 D.马卡连柯 6.《欲望号街车》(D) A.海明威 B.斯坦贝克 C.德莱赛 D.田纳西?威廉斯 7.《厌恶》(C) A.加缪 B.乔伊斯 C.萨特 D.奥尼尔 8.《等待戈多》(B) A.尤内斯库 B.贝克特 C.克罗德?西蒙 D.库尔特?冯尼格特 9.《青年艺术家的肖像》(B) A.鲁尔福 B.乔伊斯 C.艾略特

D.瓦雷里 10.《追忆似水年华》(C) A.高尔斯华绥 B.海勒 C.普鲁斯特 D.罗伯一格里耶 二、填空题 11.女作家______的代表作是《飘》,作品写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 玛格丽特?米切尔 12.托马斯·曼在20世纪发表的两部重要的长篇小说是《______》和《______》。 (1)魔山(2)布登波洛克一家((1)(2)可颠倒) 13.罗曼·罗兰最主要的长篇小说是《______》和《______》。 (1)约翰?克利斯朵夫 (2)母与子((1)(2)可颠倒) 14.俄国阿克梅主义的影响延及整个20世纪,当时俄国的一些重要诗人,如古米廖夫、C.戈罗杰茨基、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等都是阿克梅主义的骨干。阿赫玛托娃的诗集《______》和《______》的问世,曾引起当时文坛的轰动。 (1)黄昏集 (2)念珠 15.“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是小说《______》的题词。 太阳照样升起 16. 1950年5月1日,法国剧作家欧仁·尤内斯库的一出名为《______》的戏在巴黎“夜游者剧院”首演,标志着______(填流派名)的诞生。 (1)秃头歌女 (2)荒诞派戏剧 三、简答题 17.简述意识流小说的基本特征。 答:(1)意识流小说描绘的重心不在于客观事物,而是在于人物对客观事物纯粹个人角度的反应。在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中,主体处于主导地位。 (2)在意识流小说中,人物的行动或意识不是由作家来说明或解释,而是通过人物本身的感受或内省来自我表现。在人物和作家的关系中,人物处于突出的地位,作家隐退到幕后,不采取直接介入的态度。 (3)意识流小说的焦点是人物的意识,读者摆脱了作者的干扰而直接面对着书中人物的意识屏幕,而在这屏幕上映现出来的意识流动是多层次的,即使是最隐秘的深层意识,也纤毫毕露地呈现于读者眼前。 18.什么是“愤怒的青年”? 答:“愤怒的青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派别。他们是一批青年作家,在英国文坛卷起一股狂潮。1956年,这一派别的代表作之一——约翰?奥斯本的《愤怒的回顾》在伦敦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由于剧名道出了这批作家的特点,此后,人们便以“愤怒的青年”一词来称呼这批文学青年。 “愤怒的青年”的主要作家除奥斯本之外,还有艾米斯、韦恩、波莱恩等。他们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就像他们自己一样,愤世嫉俗,怒气冲冲地攻击现存秩序和传统观念,追求个性自由,表现出强烈的反叛精神。“愤怒的青年”作家在思想上具有先锋性,但是在艺术上,还是继承和发扬了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写实的手法,讽刺的笔调,都得力于他们的前辈。 19.布莱希特“叙事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源自马克思主义。 (2)他认为:戏剧不应该只表现世界、解释世界,而更应该起到教育作用,起到改造世界的作用。 (3)为了使戏剧能够更好地起到教育作用,起到改造世界的作用,布莱希特提出了自己的“叙事剧”理论:要让观众通过看戏产生思考的兴趣,激发观众变革现实的愿望,并使观众相信世界是可变的,从而培养观众积极的处世态度。 四、论述题

外国文学考试大纲 郑克鲁

外国文学(一)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总则 考试目的: 通过考试, 考查学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和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演绎能力;考查学生能否熟练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了解从古希腊到十九世纪初期欧美文学发展嬗变的历史概貌,并能结合欧美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美学思潮,评析欧美文学发展史上出现的思潮、流派及重要的作家作品,为进一步进行外国文学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考试也作为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依据之一。 二、考试方式: 本门课程的考试, 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考试大纲出题,包含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作业的成绩占30%,期末考试的成绩占70%。以题库里的试题为题源,抽题形成新试卷。分为基础题、理解题以及论述题,时间为120分钟。 三、考试原则: 要求学生及教师在正常的教学秩序下按湖师《关于考试纪律的有关规则》进行,考试命题的内容范围、能力层次和考试重点均以本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为依据,难易结合,闭卷考试。 第二部分各章考试内容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古希腊、罗马文学的性质。希腊精神与罗马精神。希腊神话的特点与意义。荷马史诗的基本内容、战争观念、人物描写的方法,史诗的艺术特色。三大悲剧家及其创作。悲剧命运观念的演变。希腊喜剧的起源和发展。维吉尔与《埃涅阿斯纪》。古希腊罗马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第二章、中世纪文学 欧洲主要文学类型。不同时期英雄史诗所具有的特点。骑士文学和城市文学的主要特征。但丁作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和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所显示的矛盾性。《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及英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但丁的《新生》与彼特拉克《歌集》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意义。薄伽丘《十日谈》的反封建意义及进步爱情观。《十日谈》艺术特色。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教学大纲

《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名著鉴赏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学时数:24 学分数:2 执笔人:编写时间: 课程说明 一、课程总体设想 《世界文学名著鉴赏》是大类招生的公选课程,重在文学趣味和文化修养的培育提升。本课程精选世界文学中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进行教学,从世界文学发展格局出发,精选具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为范例,重点分析理解其经典意义之所在。课程内容规避与未来专业课程的重复,以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二、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课程,首先强调文本阅读的量的积累,打下良好的阅读基础,对外国文学精华有充分理解;其次,运用不同批评方法、多角度、多层面解析文学作品的能力;第三,提高审美鉴赏力;第四,反观、比较中外文学的异同,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胸襟,树立全球化意识。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安排 实行研讨型教学法,精讲多练,以学生为文本细读、课堂研讨等活动主体。1.课前细读文本,分段、写段意,通过网络搜寻文本相关的基础性知识;2.课堂研讨,通过自由发言,分析文本,解决阅读中的重点、难点; 3.教师讲解相关背景和理论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提出需要进一步探求的问题,引导学生作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4.可根据实际进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篇目(拟定范围7单元24篇)。 四、课程使用教材 《百年外国小说精选》,宋兆霖教授选本,浙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登“卓越、京东”等网站网购教材;或按指定篇目,查阅本校馆藏各国/名家短 篇小说选,或上网下载同名电子文本。 五、学生作业 1、文本分析:课前每单元选读作品1篇,分段、写段意;选答思考题2题; 2、书面作业:精选文本分析2篇,作为作业提交;每篇不少于500字; 3、课堂发言:以作业为底稿,每生登台发言2次,时长3-5分钟;作为平时成绩评定之参考。 4.第15周开卷考试。 六、成绩考核 课程成绩=平时作业30%+期末考查70% 七、教学内容(黑体字为重点研读篇目,其他为自读篇目;凡注*号者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作品。)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

外国文学史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学的发源地。 2、《新约》的史传体作品只有一卷,就是路加写的(《使徒行传》)有“基督教史诗”之称。 3、莎士比亚的(《李尔王》)、《哈姆雷特》、《奥塞罗》、《麦克白》并称“四大悲剧”。 4、丹尼尔·迪福是英国18世纪第一个重要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代表作(《鲁 滨逊漂流记》)是这一时期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 5、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他创作的高峰,也 是他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 6、(斯丹达尔)是法国批评现实主义的奠基者之一,他的小说《红与黑》的 出版,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7、(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8、托尔斯泰在其代表作品《复活》中,用辛辣的(讽刺)手法来描写法庭 审判。 9、唯美主义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诗人、小说家戈狄耶最早提出 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 10、美国杰出作家海明威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他的作品具有(简 洁)的风格。 11、古希腊早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荷马史诗)。 12、(《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有欧洲古代新时期的荷马之称。 13、《尔李王》、《奥塞罗》、《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并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14、18世纪的英国文学以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成就最高。 15、《唐璜》是英国19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一部长篇诗体小说。 16、斯丹达尔的小说《红与黑》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开了(批判现实主义) 主义的先河。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17、果戈理的(《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水 平的长篇小说。 18、托尔斯泰在其代表作《复活》中,塑造了两个丰满而复杂的形象:聂赫 留朵夫与(玛丝洛娃)。 19、(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 20、超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在创作中深受(弗洛依德)学说影响,执意追求的 是现实与梦幻的结合。 21、希腊民间流传着许多以动物生活味主要内容的小寓言,其中最有名的是(《伊索寓言》)。 2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各国并存着三种文学,即(人文主义文学)、民间文学和封建文学。 23、17世纪法国的古典主义在(戏剧)方面的成就最为卓著。 24、让—雅克·卢梭是18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之一,是“(浪漫主义) 主义运动之父”。 25、雨果的(《悲惨世界》)是他的代表作,是法国文学中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26、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之处 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 27、《包法利夫人》是使(福楼拜)赢得巨大声誉,标志其文学成就的作品。 28、易卜生是挪威杰出的戏剧家,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西方现代派文学》考试大纲

《西方现代派文学》考试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编 上海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组编 2008年7月版 Ⅰ、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的目的 《西方现代派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选修课。 本课程以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发展为基本线索,着重研究欧美各国现代派文学史上的重要现象和主要作家作品。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现代派文学总体的理论探讨,如现代性、现代化和现代主义的问题,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异同问题等等;二是一些主要流派如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派文学的缘起、发展概况和基本特征;三是一些代表性作家的主要作品的主题和艺术特色。本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性、形象性和理论性并重。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使自学考试者系统地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的流派的特点,把握重点作家及其代表作的精要之处,进而探索西方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藉此扩大自学考试者的文学视野,提高学员的文学素养,培养学员鉴赏和分析西方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能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方法论为理论基础,适当参考现代西方的文艺理论和批评模式,来阅读、分析、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进而了解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的流派的特点,对重点作家作品作出实事求是的评析和合理的阐释。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延续,是对《外国文学史》中有关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内容的拓宽和加深。本课程也是学习《西方文论选读》课程的基础之一。 Ⅱ、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概论部分的学习,了解什么是现代性,什么是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课程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