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部分
天然药物化学萜类和挥发油优秀课件

第二节 萜类结构类型及其重要化合物
二、环烯醚萜(iridoids)
1、概述 为蚁臭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含有环戊烷结构单元
取代环戊烷环烯醚萜(iridoids) 环戊烷开裂的裂环环烯醚萜(secoiridoids)两种基本碳架。
第一节 概 述
三、萜类的生源学说
第一节 概 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萜类的结构类型及重要代表物 第三节 萜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第四节 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第五节 萜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 第六节 挥发油
第二节 萜类结构类型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单萜类(C10H16) (一)链状单萜
CH2OH
CH2OH
CH2OH
香叶醇 Geraniol CHO
橙花醇 Nerol ?
香茅醇 Citronellol
CHO
CHO
香叶醛 Geranial
橙花醛 Neral ?
香茅醛 Citronellal
第二节 萜类结构类型及其重要化合物
(二)单环单萜
第二节 萜类结构类型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二节 萜类结构类型及其重要化合物
环烯醚萜骨架
裂环环烯醚萜骨架
第二节 萜类结构类型及其重要化合物
生物合成途径
H3C
CH 2OPP
H 1水 解 2氧 化
CH3
CH3
CHO
烯醇化
CHO
蚁臭二醛
CH3
环CH合3
CHO
CH3
C水H2 合
CHO
CH3
CH氧2OH化
CHO
CH3
H
FreeKaoYan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一、名词解释1.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2.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3. 挥发油4. 萜类化合物5. 酸值、酯值、皂化值6. 奥类化合物二、填空题1. 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_________ 衍变而来。
2. 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凡是由 _______ 衍生而来的成分统称为 _______ 萜类。
3. ________________ 环烯醚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键,属衍生物。
4. 根据结构,可将环烯醚萜类成分分为二大类,即________ 和______ ,分布较广的是_______ 类,例如,玄参中的_____ 苷,栀子中的_______ 苷。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挥发油在低温条件下析出的固体成分俗称为,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 _______ 和 ______ 法。
7. ______________ 龙脑又称____ ,俗名 ___________________ 。
其左旋体主要得自;其又旋体存在于挥发油中。
合成品为_______ 体。
8. ____________________挥发油应密闭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色瓶中温保存,以避免的影响发生分解变质。
9. 穿心莲含有多种 _____萜内酯,其中主要有 _______ 、______ 、 _____ 。
冬凌草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 该成分属于______ 环萜。
10. 薄荷油来自____ 科植物,用作________ 药和 ___ 药。
三、选择题1 •罗勒烯经氧化后,可得到2分子HCHO 2分子CH3C0CH及1分子一羰基戊二醛,反应所用的氧化剂应是A. KMnO4B. H2O2C. SeO2D. O32. 某一化学成分能使溴水褪色,能和顺丁烯二酸酐生成晶形加成物,该化合物中具有A. 羰基B. 共轭双键C. 环外双键D. 环内双键3. 在挥发油的高沸点馏份,含有一类可溶于强酸并能和三硝基苯生成兀络合物沉淀的化学成分,该成分可能是:A. 草酚酮类B. 奠类C. 环烯醚萜类D. 强心苷类4. 某一类化合物,甙键易被水解,能和Shear 试剂产生特殊颜色反应,水解过程常产生各种不同颜色的沉淀,该类化合物可能是:A. 强心甙B. 鞣酸甙C. 黄酮甙D. 环烯醚萜甙5.采用分馏法分离下列挥发性成分,各成分馏出的先后顺序为:A. ①一②一③一④①异戊醇B. ②一③一④一①②柠檬烯C. ④一②一③一①③薄荷醇D. ③一④一①一②④杜松烯6. 用硝酸银处理的硅胶作吸附剂,苯:无水乙醚(5 :1)做洗脱剂,分离下列化合物,各成分流出的先后顺序为:A. ①一②一③B. ②一③一①C. ③一②一①D. ②一①一③7. 白豆蔻挥发油含有下列成分,用9%OV—17 做固定相,程序升温法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各成分的保留时间顺序( 小大)应为:A. ①一②一③一④B. ②一④一③一①C. ①一②一④一③D. ①一③一②一④8上题中各成分用硅胶G薄层层析,用己烷做展开剂,各成分Rf值顺序应为:A. ② >@,④ >®B. ① >®,④>@C. ① >@,③ >®D. ④ >@,② >®9. 从艾叶油中分得一新的平喘有效成分IR(cm-1) :3350,2970,2920,1640,1375,890,810。
萜类和挥发油

4、双环单的有六种,其中四种可 看作由薄荷烷型在不同位置进一步环合而成。其中以蒎烷型和莰 烷型结构最稳定,形成衍生物的数量最多,在植物界以松柏科分 布最为广泛。
蒈 烷 型
8-5
7
蒎烷 型
1
8-6
3
异莰烷 型
5
1-8
8 9
莰烷 型
6-4
守 烷型
葑烷 型
(1) 蒎烷型衍生物 芍药苷(paeoniflorin) 存在于牡丹科植物芍药(Paeonia albiflora)、牡丹(P. suffruticosa) 和紫牡丹(P. delavayi)的根中。对小鼠显示具有镇静、镇痛及抗炎 等作用,另外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对抗急性心 肌缺血,抑制血小板凝集及降低血压作用,临床上已试用于冠心 病的治疗。 结构:是蒎烷型单萜衍生物,结构中除含有蒎烷母核和葡萄糖外, 尚有一苯甲酰基及一缩醛结构,因此对于酸和碱都不够稳定。
萜类化合物是中药具有临床疗效的重要有效成分,其生理活性也 多种多样,因而萜类成分的研究一直是比较活跃的领域,亦是寻 找和发现天然活性成分的重要来源。
二、萜类的生源关系
1、经验的异戊二烯规则
提出的依据: A、许多天然的萜类化合物, 如柠檬烯或松节油(含多种萜烯)的蒸气 经氮气稀释后,在低压下通过红热的铂丝网,能获得产率很高的异戊二烯. B、将异戊二烯加热至280度,每两分子的异戊二烯可发生Diels-Alder 反应,聚合生成二戊烯(P220 反应式) C、大多数萜类化合物都可划成若干个异戊二烯单元 但后来发现许多例外,且在植物的代谢过程中也很难找到异戊二烯的存 在,故称为“经验的异戊二烯规则”
OH
OH
艾纳香
l-龙脑
中药化学教案—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

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课次:19、20课题:第七章萜类及挥发油第一节萜类概述第二节萜的各类化合物一、教学目的:1.了解萜类的含义、生源途径、分布和生理活性。
2. 熟悉萜类的结构特点和分类。
3.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结构与分类。
4. 掌握单萜、环烯醚萜的提取与分离。
5.熟悉倍半萜、二萜及二倍半萜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6. 掌握重要物质的提取分离。
二、教学内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三、重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2.萜类的提取与分离。
四、难点:1.萜类的结构与分类。
五、教学内容分析及教法设计:六、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填写教学日志,随机应变,组织好课堂纪律。
2.课程引入:3.展示目标:4.进行新课:第一节萜类概述一、萜类的含义和分类(一)萜类的含义萜类化合物指具有(C5H8)n 通式以及其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物,可以看成是由异戊二烯或异戊烷以各种方式连结而成的一类天然化合物。
萜类化合物多数具有不饱和键,其烯烃类常称为萜烯,开链萜烯的分子组成符合通式(C5H8)n,随着分子中碳环数目的增加,其氢原子数的比例相应减少。
萜类化合物除以萜烃的形式存在外,多数是以各种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羧酸、酯类以及苷等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也有少数是以含氧、硫的衍生物存在。
(二)萜的分类一般根据其构成分子碳架的异戊二烯数目和碳环数目进行分类, 将含有一个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类称为半萜;含有2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单萜;含有 3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倍半萜;含有 4 个异戊二烯单位的称为二萜。
其余以此类推。
同时再根据各萜类化合物中碳环的有无和数目多少,进一步分为开链萜(或无环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二、萜类化合物的生源途径经同位素标记等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焦磷酸异戊烯酯(IPP )和焦磷酸Y, 丫一二甲基烯丙酯(DMAPP 被称为“活性异戊二烯”,它们是萜类成分在生物体形成的真正前 体,它们不断聚合,形成萜类,这是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的主要内容。
中药化学第七章

COOH
HO
香叶烯
没药烯
松香酸
齐墩果酸
(myrcene) (bisabolene) (abietic acid) (oleanic acid) ②对萜类成分进行降解反应可得到异戊二烯,而用异戊二烯亦可合成萜 天然橡胶(多萜) 松节油(氮气稀释,单萜) +
焦化蒸馏
异戊二烯 异戊二烯
(±)柠檬烯 (±)-limonene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Terpenoids and Voaltile oils)
第一节
萜类 (Terpenoids)
一,概述 (一)萜类的定义及生物合成途径 1953年以前给萜类化合物下的定义为: 1. 萜类的定义
由异戊二烯聚合衍生而成的化合物为萜类化合物(Terpenes)。 如:
COOH
COOH
6、抗肿瘤 主要为二萜。如紫杉醇(taxol)、雷公藤乙素(tripdiolide)、鸦胆亭 (bruceantin)、莪术醇(curcumol)、冬凌草素(oridonin),其中紫杉醇对乳腺癌、卵巢癌及肺 癌不仅疗效好,且毒性低。
7、抗生育 如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及棉酚(gossypol)有雄性抗生育 活性;芫花酯甲、乙(yuanhuacin、yuanhuadin)具引产作用。 8、杀虫驱虫作用 如青蒿素(arteannuin)及鹰爪甲素(yingzhaosu A)分别有很强的抗恶性 疟疾及鼠疟活性;土木香内酯(costunolide)和川楝素(chuanliansu,toosendanin)具有杀血吸虫 作用;驱蛔素(ascaridole)及山道年(santonin)有很强的驱蛔活性。 9、甜味剂作用 如甜菊苷(stevioside)、甜菜素(phylloduicin)、罗汉果甜素Ⅴ(mogroside V),其甜味均为蔗糖的数百倍以上。 此外,萜类化合物还具有许多其它生物活性。如人参三萜皂苷(gensenosides)有很好的补益 强壮作用,雷公藤内酯(二萜)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活性,juvabione具昆虫保幼激素作用,二萜醛 (sacculatal)、瑞香毒素(daphnetoxin)均具有较强的毒鱼活性。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_中药化学 第七章 第三节 含萜类和挥发油的中药实例_2012年版

E:(C5H8)3
答案:B
5、定性鉴别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反应是
A:与Dragendorff试剂呈阳性反应
B:.乙酸-铜离子反应
C:与2%AlCl3乙醇溶液呈黄色反应
D:与Iibermann-Burchard试剂呈紫红色反应
E:其水溶液振摇后产生持久性蜂窝状泡沫
答案:B
6、萜类化合物
A: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成
B:有2个或2个以上的异戊二烯单位(C5单位)
C:结构中没有不饱和键
D:绝大多数为含氧衍生物
E:数目多,结构种类多,活性多样
答案:A,B,D,E
7、挥发油为混合物,组成如下
A:.单萜
B:四萜
C:倍半萜
D:小分子脂肪族化合物
E:苯丙素等芳香族化台物
答案:A,C,D,E
1、有挥发性的萜类是
A:单萜
B:二萜
C:三萜
D:四萜
E:多萜
答案:A
2、有甜味的糖苷为
A:人参皂苷
B:甜菊苷
C:黄芪皂苷
D:柴胡皂苷
E:环烯醚萜苷
答案:B
3、最适合于CO2超临界萃取的中药成分为
A:皂苷
B:多糖
C:挥发油
D:生物碱
E:蛋白质
答案:C
4、单萜的代表式是
A:C5H8
中药化学考前辅导

中药化学考前辅导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第七章萜类和挥发油【学习要点】1.掌握萜的含义和主要分类法。
2.掌握挥发油的定义、通性和化学组成,3.掌握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
4.熟悉环烯醚萜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理化性质。
5.熟悉紫杉中所含主要萜类化学成分的结构及其生物活性·6.熟悉龙胆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及提取分离方法。
7.熟悉挥发油化学常数的含义。
8.了解挥发油的气相色谱鉴定方法。
9.了解薄荷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
【重点与难点提示】一、萜类化合物的概念、分类原则1. 单萜, 是由2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含10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类群;如龙脑,香叶醇等。
2. 倍半萜, 是由15个碳原子,三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如环桉醇,青蒿素3. 二萜, 是由20个碳原子,4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如银杏内酯,甜菊苷4. 三萜, 是由30个碳原子,6个异戊二烯单位为基本碳架构成的化合物。
二、环烯醚萜类1. 结构与分类根据其环戊烷是否裂环可分为①环烯醚萜苷如桃叶珊瑚苷。
②裂环环烯醚萜苷如龙胆苦苷。
2. 理化性质大多数为白色结晶体或粉末(极少为液体),多具旋光性,味苦环烯醚萜苷易被水解,苷元遇酸、碱、羰基化合物和氨基酸等都能变色。
与皮肤接触,也能使皮肤染成蓝色。
3. 提取分离环烯醚萜苷类多采用溶剂提取法,常采用的溶剂为水,甲醇,乙醇,烯丙酮及乙酸乙酯。
提取前需在被提取的药粉中拌入适量碳酸钙或氢氧化钡。
三、挥发油的概念、性质及组成。
1. 挥发油的定义:挥发油又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中的一类可随水蒸气蒸馏而与水不相混溶的挥发性油状成分的总称。
挥发油为一混合物,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
主要有萜类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等。
2. 挥发油的理化性质:在常温下,挥发油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的透明液体,少数挥发油具有其他颜色,如薁类多显蓝色。
《萜类和挥发油》课件

02
CHAPTER
萜类的生物合成
生物合成途径
甲羟戊酸途径
萜类合成的起始途径,通过甲羟戊酸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异戊烯焦磷酸。
甲基赤藓糖磷酸途径
另一种起始途径,通过甲基赤藓糖磷酸生成二甲基丙烯基焦磷酸。
丙酮酸途径
部分萜类物质可由丙酮酸途径合成。
磷酸戊糖途径
在某些微生物中,萜类物质可由磷酸戊糖途径合成。
酯类
如乙酸乙酯、丁酸 乙酯等,具有柔和 的香气和口感。
05
CHAPTER
挥发油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方法
溶剂提取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利用有机溶剂将挥发油从植物中提取 出来,常用溶剂包括石油醚、乙醚、 氯仿等。
利用超临界流体(如二氧化碳)作为 萃取剂,从植物中提取挥发油,具有 萃取效率高、溶剂残留少等优点。
食品调味
挥发油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口感, 常用于调味品如香辛料、食用香 精等,提升食品的口感和风味。
食品防腐
部分挥发油具有抗菌、防腐作用 ,可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如 某些精油可用于腌制食品或作为 食品保存剂。
日用化工
香水、化妆品
挥发油具有芳香性,常用于制作香水 、化妆品等日用品,提供宜人的香气 和美容效果。
基因表达与调控
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对萜类的合成具有重要影响, 如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萜类的合成。
03
CHAPTER
萜类化合物的应用
药物开发
抗癌药物
一些萜类化合物具有抑 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的作用,可用于抗癌药
物的研发。
抗炎药
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炎作 用,可用于治疗关节炎 、痛风等炎症性疾病。
质量控制
化学成分分析
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马鞭草苷元在238nm(ε9600)有吸收峰
O COOCH3 O
_ OH
O COOCH3 _
O
CH3 OH
CH3 CHO
马鞭草苷元(240nm) 马鞭草苷元烯醇型阴离子(271nm)
11
(二)IR光谱
6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主要IR光谱特征如下: 7
1.共同特征是在1640cm-1左右有强峰,
8
聚合、缩合、氧化等反应,形成不同颜色的产物。 如京尼平与氨基酸(甘氨酸、亮氨酸、谷氨酸)共热,
即显红色至蓝色。 有的与冰乙酸及少量铜离子共热能产生蓝色。 分子中有环戊酮结构,可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产生黄
色。 注意:上述检识反应并不是对每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都为阳 性反应,故检识时应多做几种反应,并佐以苷的一般检识反 应进行补充检识。
5 4
3
9 1 O2
系烯醚双键的伸缩振动引起的。
10
OH
2.若C4有COOR基,则在1680cm-1左右(个别可在1710cm -1)有α、β不饱和酯的羰基吸收,也是强峰。此点可与C4无 取代基或C4取代基为-CH3,-CH2OH等相区别。
3 . 若 戊 烷 部 分 有 环 酮 结 构 存 在 , 则 于 1740cm - 1 ( 1710 ~
3. 薁类
(1)Sabety反应 :挥发油1滴的1ml氯仿 +5%溴的氯仿蓝、 紫或绿色; (2)Ehrlich试剂反应: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浓硫酸(Ehrlich 试剂)紫色或红色; (3)对-二甲胺基苯甲醛显色反应:薄层色谱展开分离后显色 反应。
试剂:对-二甲胺基苯甲醛0.25g、乙酸50g、85%磷酸5g 和水20ml混匀后组成的显色剂(避光可保存数月)。 颜色:室温显蓝色,示有薁类衍生物;
-8.1)之间,因与H-5为远程偶合,故J3、5很小,为0
Hz-2Hz。 11
该峰
b.当C4取代基为-CH3时,H-3δ6.0-6.2,为多重峰。
7 8
91
O2
10
OH
c.当取代基为CH2OR时,H-3δ6.28-6.6,也为多重峰。
氢化薁在80℃加热10分钟显蓝色,蓝色绿色黄色, 将薄层板放在水蒸气上加热则蓝色可再现。
九、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下面主要介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几种波谱特征规律。 (一)UV光谱
根据230~240nm较强峰(ε值约在10000左右)的存在与
否,判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C4 取代状况,分子中有 C4COOR者均有此峰,而C4无取代基的降解环烯醚萜类或C4 取代基为-CH3、-CH2OH、-CH2OR者则无此峰。
第七章 萜类和挥发油
二、萜类的分离
(一) 结晶法分离 重结晶 (二) 柱层析分离 主要方法
吸附剂:硅胶、氧化铝(中性),或硝酸银柱层析。
• 吸附剂:一般用硝酸银-硅胶或硝酸银-氧化铝。 • 分离机制:络合吸附。利用硝酸银可与双键形成π络合物。 双键数目、位置及立体构型不同的萜在络合程度及络合物 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利用此差异可分离。 • 洗脱剂:与上述硅胶及氧化铝色谱相同。
Trim-Hill试剂:乙酸10ml、0.2%硫酸铜水溶液1ml、浓硫酸 0.5ml混合溶液
②Shear反应:+Shear试剂;能与吡喃衍生物 产生特有的颜色。如车叶草苷与Shear试剂反 应,能产生黄色,继变为棕色,最后转为深绿 色。
Shear试剂:浓盐酸1体积与苯胺15体积混合液。
③其他: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对酸碱试剂敏感,多发生分解、
1750)附近有一强峰。
4.裂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分子中多有乙烯基(-CH=CH2) 结构,在990cm-1,910cm-1两处有红外吸收。
11
(三)1H-NMR谱
65 4
3
7 8
9 1 O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0
OH
1.H-1共振在较低磁场,化学位移约在δ4.5~6.2之间
八、萜类化合物的检识 (一)理化检识
O OH
A.通用试剂:硫酸-乙醇等通用显色剂或羰基类显色剂 。
B.特殊萜类:
1.卓酚酮类 卓酚酮具有一般酚类的性质,能与铁、铜等重 金属离子生成具有一定颜色的络盐,可供检识。 (1)1%三氯化铁:赤色络合物。 (2)硫酸铜:绿色结晶,此结晶可用氯仿重结晶,并具有 高熔点。 (3)要结合卓酚酮的挥发性及其羰基和羟基的红外光谱吸 收峰综合分析(羰基(1600~1650cm-1)和羟基(3100~ 3200cm-1) )。
(由于C1原子与两个O原子相连)。H-1与H-9相互偶 合,其偶合常数J1、9是判断二氢吡喃环构型和构象的 重要依据。
2.H-3信号可以区别C4是否有取代基、 以及取代基的 种类(- COOR 、-CH3、-CH2OR)。
a.当C4有COOR取代基(包括裂环环烯醚萜类)时,H-3因受 COOR基影响处于更低的磁场区,一般δ7.3-7.7(个别可在7.1
2.环烯醚萜类
6
7 8
5 4
3
9 1 O2
10
OH
①Weiggering法:取1%盐酸浸渍液+Trim-Hill试剂,加热至
产生颜色。
许多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环烯醚萜及裂环环烯醚萜苷)
可产生不同颜色,如车叶草苷、桃叶珊瑚苷、水晶兰苷为蓝
色,哈帕苷为紫红色。
有些环烯醚萜为阴性反应,如番木鳖苷、梓苷等。
适用:分离碳原子数相等而碳碳双键数目 不等的一系列化合物。
洗脱规律(先后顺序): 饱和化合物由于吸附最弱,最先被洗脱 含一个双键 两个双键 三个双键… 含一个双键化合物:反式 顺式 末端双键
例如:α-细辛醚、β-细辛醚、欧细辛醚的混合物, 通过用2%AgNO3处理的硅胶柱。
H3CO
OCH3
C H OCH3
β-细 辛 醚
H3CO
CH3 C
H
OCH3
C H OCH3
α-细 辛 醚
OCH3 OCH3
H
C
H3CO
CH3
CH2 CH CH2
欧细辛醚
② 顺式双键
① 反式双键
③ 末端双键
CH2OH
B→A→C
A
R R
B
OH
R R
R H a
R
H H
A
b
R
HB
OH
C
A→B→C
R R
H c
C
(三) 利用结构中特殊功能团进行分离 • 倍半萜内酯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加酸后又环合, 借此可与非内酯类化合分离; • 萜类生物碱也可用酸碱法分离。 • 不饱和双键、羰基等可用加成的方法制备衍生物 加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