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合集下载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简述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1)叙事诗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同时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大力写作新题乐府,成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先驱。

(2)抒情诗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

对自己丰富复杂、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解剖。

(3)十分重视锤炼诗歌语言,语言苍劲凝练,往往用最少的字句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自称:“语不惊人死不休。

”把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4)善于运用各种诗歌体式,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

尤其是律诗,在他手中日臻于纯熟,极大地扩大了表现范围。

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七律,不但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而且充分发展了这一诗歌形式所蕴涵的表现力。

代表了他对中国诗史的贡献。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从创作方法上来看,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杜甫有他独特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需要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这就是形成他的诗的这一特色的内在原因.第一,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

在杜甫许多著名的叙事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很善于选择和概括有典型意义的人物,通过个别,反映一般.比如《兵车行》中那个“行人”的谈话,便说出了千万个征夫戍卒的相同或相似的遭遇;“三吏”、“三别"更是典型概括的最好的范例。

例如《无家别》里,写乱后乡里的面目,写无家可归的士兵的心理:“近行只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写士兵对死于沟壑的母亲的回忆,都有极其深广的现实内容。

就以《羌村》来说,虽然是叙述诗人自己乱后回乡的经历,但是,诗中所写的“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等家人相逢的情景,以及“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欷虚”的场面,绝不只是反映了诗人自己的生活经历。

杜甫这些诗所以千百年来都一直能令人读后感到惊心动魄,其秘密也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高度集中的概括。

杜甫还善于把巨大的社会内容集中在一两句诗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震撼人心,就因为它是诗人以如椽的诗笔,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写出了统治集团的铁案如山的罪证。

他如:“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等,同样是以高度集中概括而“力透纸背"的名句。

卢世榷评“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二句说:“合字肥字,惨不可读。

诗有一字而峻夺人魄者,此也!”合、肥二字所以具有“峻夺人魄”的力量,便是高度集中的结果.第二,寓主观于客观.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这是杜甫叙事诗最大的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因为必须具有善于克制自己的激动的冷静头脑.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面向社会,面向人民,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其精湛卓越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凝练、精工的语言,沉郁顿挫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兼擅众美的诗歌体裁,以及诗人崇高的人格和博大的襟怀,都堪称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光辉典范。

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或以叙事为主的诗)上面。

首先,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逾墙而逃的老翁,急应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殷勤劝饮的田父,天真稚气的儿童,潇洒狂放的饮中八仙,舞剑酣畅淋漓的公孙大娘,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飘逸不群的李太白,以及如狼似虎的役吏,炙手可热的扬国忠兄妹,烧杀掠夺的安史叛军,昏庸无能的朝廷大臣-----组成了一个人物形象画廊。

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形象),是杜诗的杰出贡献。

其次,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说话,自然感人。

如《丽人行》这首诗通过对“游曲江”这一典型情节的客观描述,讽刺了杨国忠兄妹势焰熏天、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

诗歌妙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细腻的笔触,鲜明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自己的倾向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语,点逗处声声慨叹”(浦起龙《读杜心解》),从而有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

其他如《石壕吏》、《兵车行》、《垂老别》等著名诗篇,都出色地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

再次,杜甫在描写人物时还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心理、塑造形象。

无论是独白(如“三别”)还是对话(如“三吏”),都精彩传神。

比如《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的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励、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
1、杜甫诗歌的叙事手法:杜甫的叙事诗善于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描写,以严谨的结构和精湛的语言技巧表达深刻的思想。

例如《兵车行》、《丽人行》等,都展现了杜甫叙事诗的高度艺术成就。

2、杜甫诗歌的抒情手法:杜甫的抒情诗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为特点,其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语言引人深思。

例如《登高》、《赠卫八处士》等,都表现了杜甫抒情诗的独特魅力。

3、杜甫诗歌的写景手法:杜甫的写景诗以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为特点,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确的语言技巧表现自然景色的美妙之处。

例如《望岳》、《登岳阳楼》等,都展示了杜甫写景诗的独特风格。

4、杜甫诗歌的社会关怀:杜甫的诗歌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担忧。

例如《三吏》、《三别》等,都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5、杜甫诗歌的文化传承:杜甫的诗歌在传承古代文化方面具有重要贡献。

他借鉴了前人的诗歌技巧和文学传统,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和思想深度的诗歌作品。

例如《泊秦淮》、《江南春》等,都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总之,杜甫作为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其诗歌在叙事、抒情、写景、社会关怀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录。

杜甫律诗的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甫律诗的价值和艺术成就
杜甫的律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诗篇清正坚实,文笔
清丽雅致,内涵深邃,创造了一部历史上受大众普遍推崇的高超的律诗经典。

杜甫的律诗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普遍推崇,首先是它具有高度的文学
艺术性,其次是它表达了杜甫的深刻思想价值观。

杜甫的诗句不仅整齐划一,而且富含意象深刻;他在诗歌中夹带着深刻的道德思想,而这种思想是他一
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的。

当时的文人非常推崇他的作品,甚至大赞“杜律”。

杜甫的豪迈的气概,坚定的反抗精神,勇敢的斗争精神和深沉的思想见解,无不从他的诗歌中表露出来,它们熠熠发光,不但成为时代反映,也成
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乃至经典的作品之一。

杜甫的律诗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哲学价值,它反映了清朝末期社会性质和
历史变迁,把杜甫时代特有的历史精神及社会风俗、诗人精神憧憬和政治思
想诠释得淋漓尽致。

可以说,杜甫的律诗把古史记述、人文记事、政治评论、哲学思想和宗教信念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深刻
内涵,构成了一部独特的文学作品。

总之,杜甫律诗独具艺术价值和哲学价值,它可以催人奋进,启发人们
思考和反思。

它不仅展示了一位杰出诗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
历史背景和思想追求,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贡献,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
文化价值。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微 观 的 毫 发 无 爽

白烽感国 头火时破 搔连花山 更三溅河 短月泪在 ,,,, 浑家恨城 欲书别春 不抵鸟草 胜万惊木 春簪金心深 望。。。。
的 宏 完 大 美 与 结 精 合 微 、 壮 阔 与 深 细

——
三、杜诗风格多样。
(一)以沉郁顿挫为本色 ‚沉郁顿挫‛:
‚沉郁‛指,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
悲壮:‚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奇坳:‚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温润:‚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坎坷困顿的人生遭际和时代由盛而衰的 历史背景,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和个体的人 格精神,决定了其诗歌风格的主体格调为‚沉郁 顿挫‛。而其它风格的出现,则往往是因一时一 事的心境和情绪的不同所致。
一、杜诗最基本的艺术特征就是现实主 义创作方法
杜诗达到写实文学传统的最高成就,善于典型化描 写,叙事诗尤其如此。 ‚少陵炼神‛——刘熙载《艺概〃诗概》

善于选择典型形象和典型事件。
杜诗善于观察现实生活,提取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用 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如‚三吏‛、 ‚三别‛ 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 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 描写手段来细致地表现现实生活

但也经常使用口语,通俗自然、清新流丽。
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 邻里喜我归,沽酒携葫芦。 ——《草堂》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相将 ——《新婚别》
六、杜甫诗歌以议论为诗的倾向 叶燮称“唐人诗有议论,杜甫是也”,杜诗 议论手法的运用,有如下开创性的特点: 不仅在五七言古诗中运用,在五七言近体 诗中也运用自如。 议论与形象的有机结合 议论与叙事相结合 议论与抒情相结合 议论手法多样

杜甫的文学成就

杜甫的文学成就

杜甫的文学成就
1、诗歌成就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2、书法成就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

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

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论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是我国古代文学家,也是诗歌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他受益于自己豪迈慷慨的
性格,诗歌也成了杜甫谋生的一种技能,并在他的诗歌艺术成就上得到很高的赞誉和评价。

杜甫的诗歌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

他使用许多技巧来创造出令
人印象深刻的感情和意象。

与其他诗人不同,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怨恨、愤怒的情感,他的联想和描写也既精湛又富有变化。

杜甫的诗歌里有强烈的叙事性和特有的表现力,其
文字朴实直白,能提高读者的情感共鸣,也能让他们有耐心思考。

此外,杜甫表达的情感也十分细腻,他能运用极其准确的术语来描述深刻的情绪。


的组诗思想颇具创新精神,诗句也带有一种朴实或白描式的艺术特色,使文字显得自然而
又具有渗透力。

另外,他的诗歌手法也成熟老道,能用六言、七言、绝句等各种篇幅,表
现出极强的疏密变化。

最为重要的是,杜甫诗歌中所表达出的思想也十分独特。

他通过丰富的情节展示出了
中国一些古老的文化传统,充分表现出了社会生活中的深刻沉淀,对祖国和民族的精神传
承也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非同凡响,其犀利的情绪抒发,充满诗意的细腻描述,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确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令人敬畏的艺术成就
也向新时代的读者呈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的诗歌,继承和发展了自《诗经》、汉乐府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面向社会,面向人民,无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都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其精湛卓越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凝练、精工的语言,沉郁顿挫为主的多种艺术风格,兼擅众美的诗歌体裁,以及诗人崇高的人格和博大的襟怀,都堪称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光辉典范。

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这主要体现在杜甫为数众多、质量很高的叙事诗(或以叙事为主的诗)上面。

首先,杜甫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塑造众多的人物形象,描写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

逾墙而逃的老翁,急应河阳役的老妪,新安被征的男子,暮婚晨别的新娘,无家可归的独身汉,夔州负薪的老处女,殷勤劝饮的田父,天真稚气的儿童,潇洒狂放的饮中八仙,舞剑酣畅淋漓的公孙大娘,鞠躬尽瘁的诸葛亮,飘逸不群的李太白,以及如狼似虎的役吏,炙手可热的扬国忠兄妹,烧杀掠夺的安史叛军,昏庸无能的朝廷大臣 -----组成了一个人物形象画廊。

如此众多的、真实、鲜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劳动人民的形象),是杜诗的杰出贡献。

其次,杜甫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于客观事实的描述中,让人物和事实说话,自然感人。

如《丽人行》这首诗通过对“游曲江”这一典型情节的客观描述,讽刺了杨国忠兄妹势焰熏天、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

诗歌妙在从头到尾,都用精工细腻的笔触,鲜明富丽的色彩,严肃认真的态度,
来描写场面和情节,让诗人自己的倾向和感情从场面、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语,点逗处声声慨叹”(浦起龙《读杜心解》),从而有了比一般轻松的讽刺更为强烈的艺术批判力量。

其他如《石壕吏》、《兵车行》、《垂老别》等著名诗篇,都出色地运用了这种艺术手法。

再次,杜甫在描写人物时还善于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画心理、塑造形象。

无论是独白(如“三别”)还是对话(如“三吏”),都精彩传神。

比如《新婚别》一诗,完全用新娘的独白写出,将她送别丈夫时的无奈、愤恨、抱怨、忧虑、沉痛、勉励、期待的复杂心理活动展示无遗,从而塑造出一位感情丰富、深明大义的劳动妇女形象。

“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诗作中的人物的语言,均通俗朴素,各各符合性格、身份、年龄特征,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特色。

由于人物的语言传神,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实、亲切。

最后,杜甫还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人物本质和精神面貌的细节。

例如《兵车行》中的“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狠”这一细节,就不仅揭示了役夫敢怒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深寓着作者的同情与愤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