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电力系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探究与思考

电力系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探究与思考

电力系统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探究与思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供应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电力系统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必须进一步探究和思考电力系统的改革发展,以保障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清洁能源技术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传统的火力发电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低碳、环保的需求。

因此,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系统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积极引进风能、太阳能等 clean energy,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质量,还能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

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涉及到发电、输电和配电的各个环节,如果管理不善,将会导致供电不足甚至停电等问题。

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我们需要加大对电网的投资和建设。

同时,建立先进的监控与调度系统,对电网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及建立灵活的电力市场机制,优化调度和交易方式,都是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有效途径。

此外,电力系统改革还需要关注电力市场的竞争与监管。

在市场化的改革背景下,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促进市场竞争,可以有效降低电价,提高服务质量,推动电力系统的改革和发展。

然而,电力市场的竞争带来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

如何在市场竞争的同时保障公平和合规,如何防范市场操纵、价格操纵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监管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运行。

最后,我们需要重视电力系统的安全。

电力系统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任何和电力系统安全相关的问题都可能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为了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我们需要强化电力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同时,加强电力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也是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

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引言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指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推动电力行业向市场经济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无法满足能源供需平衡和优化配置的要求。

因此,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动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成为当前我国能源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电力市场化改革进行探讨。

一、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1.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存在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电力行业存在一系列问题。

首先是供需矛盾突出,供应过剩和供应不足并存。

其次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能源资源利用率较低且不合理。

此外,垄断行业存在行政干预和领导干预等问题。

1.2 优势互补、多元化发展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实现电力行业的优势互补和多元化发展。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促进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要加强监管和监察机制,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2.1 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环。

通过放宽准入门槛、优化审批程序等措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电力行业,提高市场竞争程度。

2.2 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要建立起合理、公正、透明的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供需双方在平等条件下进行交易。

同时,要加强对价格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

2.3 交易平台建设为了促进电力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建设起高效、安全、稳定的交易平台。

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信息系统,提高交易效率和透明度。

三、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3.1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清洁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要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推动清洁能源在电力行业中的占比提高。

3.2 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技术创新和研发是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

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

电力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发展近年来,电力行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与效果、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电力行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如资源配置不合理、价格体系不完善等。

因此,推进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成为必然选择。

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提高行业效益和服务水平。

二、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与效果为了实现市场化改革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推行电力市场化体制改革,通过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提高市场效率。

其次,完善电力价格机制,建立基于市场供求关系的电力市场定价机制,以反映供需关系和成本水平,实现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度。

再次,完善电力市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和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此外,还加强电力企业的内部体制改革,提高企业的自主性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化改革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首先,在电力资源配置上取得了显著改善,通过市场化竞争,电力行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提高了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再次,在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提升,市场化改革推动了电力行业效益的增长和企业的发展。

同时,通过市场化改革,引入了民间资本,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挑战市场化改革尽管取得了积极效果,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机制的建立仍然不够完善,一些电力垄断性行业存在市场准入障碍和竞争不充分的问题。

其次,电力价格机制的改革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再次,市场监管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监管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并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与评估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与评估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与评估章节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和意义近年来,中国逐步实施电力市场化改革,旨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推动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化改革是电力行业重要的改革方向之一,也是建设现代电力体系的重要方法。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行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需要改革。

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电力行业必须提高供应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电力行业垄断现象严重,导致电力价格歧视,市场透明度低,长期以来缺乏竞争,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电力市场化改革意义重大。

通过市场化改革,可以打破电力行业垄断,推动电力行业向市场化运作转变,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市场效率和质量,降低电力成本,实现清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章节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向市场化运作转变。

这包括电力发电、输配电和电力交易等多个环节的市场化改革。

具体来说,电力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 电力发电市场化改革在电力发电市场化改革中,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电力市场,发展绿色能源等清洁能源;另一方面,优化电网结构,建立分布式电源接入机制,鼓励分布式能源发展。

2. 电力输配电市场化改革电力输配电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打破电力垄断现象,实现电力市场的公开和透明,并优化电网结构。

为此,需要建立公正的电网运营机制,推进电网分离,完善电网的接入许可和收益分配机制。

3. 电力交易市场化改革电力交易市场化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当前改革的焦点。

电力交易市场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打破电力垄断,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实现电力价格的市场化。

为此,需要建立市场化的电力交易机制,实现电力交易的公开透明,推进电力交易的多元化和流程的规范化,建立市场化的电力定价机制。

章节三: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实践进展电力市场化改革从2015年开始实施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市场化改革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指取消行政定价,建立市场化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促进电力市场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效率。

本文将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历程1、前期准备2002年,国家电网公司成立,标志着我国电力行业从分散垄断组织形式向统一化、霸权化的方向发展。

2005年,国家召开“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提出“搞好市场化,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

2006年,国家能源局颁布《电力体制改革若干意见》,明确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2、逐步推进2008年,国务院颁布《电力条例》,提出电力“双轨制”改革思路,即放开发电和售电市场,同时保留部分电力现货市场,并通过政府采购电力来调节电力价格。

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成立,实现了电网公司的分拆,为电力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

2013年,国家能源局颁布《新型城镇化规划纲要》,进一步提出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并探索进行“自愿双边谈判”的市场化交易模式。

2015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让市场决定电价,让市场配置资源”的目标。

3、目前阶段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

2020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已经占到全国电量的60%以上,发电企业自主上网率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电力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的形势也越来越激烈,促使电力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意义1、提高市场效率电力市场化改革可以将电力生产和消费经济刺激归位市场机制,实现市场供求的平衡和最佳的资源配置。

2、提高服务水平市场化改革可以促进民间资本和企业的参与,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加强监管市场化改革可以强化监管,加强市场的竞争秩序,保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国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利弊及解决措施探讨

我国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利弊及解决措施探讨

我国当前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利弊及解决措施探讨随着我国电力体制的深入推进,电力市场化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市场化的目标是通过竞争机制,提高电力行业的效率和供应质量,促使电力价格合理形成。

然而,电力市场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利弊和挑战。

首先,电力市场化的利益之一是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电力行业,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提高供应能力和供应质量。

此外,市场化还能够引入市场竞争的力量,压缩企业成本,降低电力价格,从而使得电力消费者受益。

然而,电力市场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市场化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

例如,电力行业的规模经济性,导致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垄断行为。

此外,电力行业的投资周期长,回报周期长,市场化可能导致投资回报不稳定,降低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

解决电力市场化中的问题和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在市场化中应扮演好调节者的角色。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引导市场的健康发展。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对市场竞争的监督,防止垄断行为的出现。

此外,政府还可以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电力行业,提高电力供应能力。

其次,电力市场化需要加强行业协同发展。

电力行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等多个环节。

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是市场化的关键。

因此,需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推动电力行业的整体提质增效。

另外,电力市场化还需要加强信息共享和透明度。

信息共享和透明度是市场竞争的基础,能够有效减少不对称信息和不合理定价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加强电力市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电力价格信息。

最后,电力市场化需要关注社会公平和民生问题。

市场化可能导致电力价格上涨,使得一些居民负担加重。

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确保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总之,电力市场化在促进资源配置优化、降低电力价格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迫使中国政府采取市场化改革来提高电力供应效率和质量。

电力市场化改革是指政府通过市场机制,鼓励竞争,改革电力行业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提高电力市场效率和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

本文将探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一、加强市场化改革,推进电力产业升级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础产业,如何加强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电力产业升级,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电力市场化改革解决了电力供应效率不高的问题。

中国也在逐步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建立起了电力市场化体系,为电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应该加大机构改革力度,提高市场化运作模式。

这个过程需要政府有序地撤回干预,培育完善法律法规,传递市场化的信号。

同时,需要建立规范的电力市场,实现电力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并逐步消除对行业的限制,让市场真正地发挥作用。

其次,需要深化电力产业和国家能源战略协调。

电力行业产品和服务具有公益性和基础性,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调控,国家能源战略需要在市场化的基础上进行有序规划和落实。

如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政策引导和市场化机制结合起来,开展市场化建设。

最后,需要加强电力市场监管和维护市场公平。

市场化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市场监管和维护机制,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同时,电力市场化改革要适应中国的国情,灵活转变观念,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机制。

二、提高电力市场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电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是目前电力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信息不对称给电力市场正常运营带来了很多障碍,不仅导致了市场活跃度和市场竞争力的降低,而且也容易造成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力市场要通过制定有效的信息公开措施,提高市场信息透明度,并加强电力市场的交易和结算透明度。

同时,电力市场应该强化电力供应商的信息公示,如电力供应情况、电量分配情况、售电价格等,充分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合法权益。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启示近年来,电力市场化改革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门话题。

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也已经开始推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这场改革所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总结。

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确定了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要通过市场的手段,实现电力行业的公平、公正、公开和高效运行。

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提高电力行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竞争来降低电费,使得广大群众更加受益。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展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展是一个多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在政策上已经逐步明朗化。

比如说,今年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正式成为全国唯一两家运营全国电网的企业,这标志着电力制度改革的又一大步迈出。

另一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软件、硬件和制度都在不断完善。

软件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一个透明、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体系。

为此,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市场监管制度,并且保证市场信息的公开和安全。

硬件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依靠高速宽带、智能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制度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还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比如说应该建立一个健全的上报制度,让监管部门能够及时监控市场价格变化和市场交易方式,以便及时地调整电网运行。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挑战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它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方面,由于电力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垄断行业,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上,电力企业需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化环境。

另一方面,电力市场化改革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持,比如说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智能电网系统,以便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的监控、管理和调度。

四、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启示和经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成功,需要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发电主体市场电量包括月度双边协商电量和月度竞争电量 第三步:计算总非市场电量及各电厂非市场电量完成率K2
K2=(电厂实发电量-Q1)/电厂非市场电量计划总量
20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第四步:计算各发电主体月度非市场电量完成值Q2(i) Q2(i)=各发电主体非市场电量计划量*K2 第五步:计算各发电主体偏差电量M(i) M(i)=电厂上网电量-Q1(i)-Q2(i) M(i)》0表示多发;反之少发 第六步: 偏差电量电费结算 多发电量结算价格由月度竞争时同类机组报价扣除最高和最低20%机组
第三步
Hale Waihona Puke 优先次序依次确定成交的发电企业和大用户电量。
• 计算电厂成交电量意愿降价电费和用户成交电量的期望降价电费差(市场红 利),将此差值按照规定的比例K和降价费用等比例返还的原则,返还给成交的
第四步
发电主体和用户,成交市场主体申报价格与返还的费用形成的价格叠加后,形成 每个成交主体的成交价格。
7
二、广东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
红利分配到成交电厂当中,最终产生电厂的最终成交价格。
(5)市场力度和激励机制都比上一方法弱些。
14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4、算例 撮合成交
15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边际成交
电厂 电量 成交价 成交量 让利 3000 -0.0775 2000 -155 a -0.0775 1000 -77.5 b 3500 -0.0775 3000 -232.5 c -0.0775 500 -38.75 d 2000 -0.0775 1000 -77.5 e -0.0775 1000 -77.5 f 3500 -0.0775 1500 -116.25 g -0.0775 1000 -77.5 h -0.0775 1000 -77.5 i 5000 -0.0775 3000 -232.5 j -1162.5 k 用户 价格 电量 成交价 获利 0 2000 -0.0775 155 -0.01 1000 -0.0775 77.5 -0.02 3000 -0.0775 232.5 -0.03 500 -0.0775 38.75 -0.04 1000 -0.0775 77.5 -0.05 1000 -0.0775 77.5 -0.055 1500 -0.0775 116.25 -0.065 1000 -0.0775 77.5 -0.07 1000 -0.0775 77.5 -0.075 3000 -0.0775 232.5 -0.085 2000 不成交 1162.5
用户3
用户4
价差1 - 用户2=-30 电厂 电厂2 - 用户2=-20
QT
用户3,-40
/通用格式
价差
电厂2 - 用户4=-10 电厂3 - 用户4= 0 电厂3 - 用户1=10 。。。
价差<=0成交
价差>0不成交
8
二、广东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
成交用户降电费期望Fc 用户2 成交电厂降电费意愿Fg 用户3 成交电量降价电费差 ΔF 电厂1
报价段后剩余机组报价段决定,具体如下:
偏差结算价格=(机组上网价格+机组报价(价差、段))/总段数 多发偏差电量电费= 偏差结算价格*偏差电量
少发电量补偿电费=(机组上网价格-偏差结算价格)*偏差电量
21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3、偏差考核后形成的几个问题 (1)用户处罚收取和资金使用合理性问题 用户偏差电量罚金用于电厂辅助服务补偿,而不是用于补偿电厂因用户的 行为对电厂造成的损失,是典型的行政干预思维。 处罚标准没有出处,不科学,有悖公平性原则。 多用电也处罚与市场实际情况不符。在目前情况下用户多用对电厂是好 事,电厂肯定愿意降价,考核后用户多出了电费,电厂不降反升,电厂侧可
(4)调度的行为不能影响市场主体的利益。
18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2、偏差电量处理 (1)用户侧偏差电量处理 以用户市场电量为基础,实际用电量在(-2%--+2%)之间时,电量按市场 成交出清价差结算,不考核。 实际用电量偏差大于+2%时(多用),超过+2%部分的电量按照市场成 交出清价差的“一倍”进行处罚;实际用电量偏差小于-2%时(少用),小 于-2%部分的电量按照市场成交出清价差的“两倍”进行处罚。
(4)用户不作为,趋零报价==懒人经济
(5) 对培育售电公司非常不利。 一旦变成单边市场,用户公平性问题将产生。
11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2、撮合出清
(1)整体上反映了所有市场主体的共同意愿。 (2)成交价格变化不确定。 (3)积极参加的主体得到的回报可能不如趋零报价的市场主体,结果都
趋零报价,变成单边市场。
价格 1 -0.3 2 -0.25 3 -0.18 4 -0.1
5 -0.08
16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改良成交模式
电厂 价格 电量 成交 意愿 实际 单价 1 -0.3 3000 3000 -900 -551.97 -0.184 a b 2 -0.25 3500 3500 -875 -536.64 -0.153 c d 3 -0.18 2000 2000 -360 -220.79 -0.110 e f 4 -0.1 3500 3500 -350 -214.66 -0.061 g h i 5 -0.08 5000 3000 -240 -147.19 -0.049 j -2725 -1671.25 -0.111 k 用户 意愿 实际 0 0 -10 -27.06 -60 -162.39 -15 -40.60 -40 -108.26 -50 -135.32 -82.5 -223.28 -65 -175.92 -70 -189.45 -225 -608.96 -617.5 -1671.3 不成交
价格 0 -0.01 -0.02 -0.03 -0.04 -0.05 -0.055 -0.065 -0.07 -0.075
电量 2000 1000 3000 500 1000 1000 1500 1000 1000 3000
单价 0.000 -0.027 -0.054 -0.081 -0.108 -0.135 -0.149 -0.176 -0.189 -0.203 -0.111
5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
(一)交易机制 1、价差(利益)传导机制
市场主体以价差参与协商和竞争交易。
交易形成的价差电费,直接从发电侧传导至用电侧。 2、电量和价格成交机制 双边协商市场电量和价格成交机制;
竞争市场电量和价格形成机制(2016.9月前后)。
6
二、广东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
(二)集中竞争交易过程
QT
电厂3 电厂2 用户1
电量
电厂4
价格传导机制
用户4
价差 50*100%
1-50*100%
将ΔF的50% 按其成交电费占比 返还给各成交用户
将ΔF的50% 按其成交电费占比 返还给各成交电厂
9
二、广东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
(四)继续实践
1、电量规模继续扩大 电量1200-1300亿左右,售电公司将超过330家。 2、市场规则修改情况
主体的作为,有利于培育用户侧市场,培育独立售电公司,充分体现售电公
司的作为,激活市场活力。 (7)适用于中长期市场的竞争。
13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4、改良型的出清模式(二) (1)市场主体报价价格为初始成交价格。 (2)市场产生的红利(电厂降价意愿与用户降价期望之间的差额)一半退 回给电厂,一半分给成交用户,与上一方法一样。 (3)用户红利分配:以成交电量为基数,按照平均分配的方法将用户侧红 利分配到成交用户当中,最终产生用户的最终成交价格。 (4)电厂侧红利分配:以成交电量为基数,按照平均分配的方法将电厂侧
合国情的市场体系,市场建设一片空白。
a、道路 b、公平(市场主体准入、价格形成机制、偏差处理) 3、电力行业注重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忽视了市场建设,
3
电力市场化改革目标与举措 (二)本轮改革核心举措:管住中间,放开两头 1、针对电网的输配电价改革—管住中间 由长期以来的购售价差模式转变成核定利润形式。 2、市场化改革—放开两头 (1)市场体系建设。 (2)计划经济与市场建设并举,实现平稳过渡。
19
三、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2)电厂侧偏差电量处理 目前电厂侧偏差电量按照以下思路开展 第一步: 按照所有参与市场的用户月度实际总用电量Q1计算本月市场电 量完成率K1。 K1=Q1/Q0 其中Q0包括月度双边协商总电量和月度竞争电量 第二步:计算各发电主体月度市场电量完成值Q1(i)
Q1(i)=各发电主体市场电量*K1
(3)售电侧改革。
4
电力市场化改革目标与举措 (三)核心目标 1、短期见成效 2、长期建机制 3、远景实现能源消费革命: 能源消费市场化(市场价值)、能源消费科学化(供给与消 费)、能源消费安全化(能源供应、电网运行、用电)。
(四)市场化平台建设
1、体现能源消费市场化。 2、培育售电公司和用户的诚信关系,为实现能源消费科 学化打基础。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和实践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2017/10/20 Friday
1
1
电力市场化改革举措与目标
电力市场化改革实践 电力市场化改革探索 发电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电网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3
4
2
电力市场化改革目标与举措 (一)改革一直在进行 1、厂网分离后,电力企业得到了解放,电力行业取得了前 所未有的成就,全面解决了“用电难”的问题,为我国社会经 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发挥了决定性的作 用。 2、市场化改革进行了探索,但没有取得成效。没有建立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