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知识点归纳 (2)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1、背景:原有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科技、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
2、欧洲共同体:1967年,简称“欧共体”,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组成。
3、作用:加强了经济合作,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4、欧盟: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
(1)原因: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革新生产技术. 刺
激了经济发展
(2)发展:七八十年代放缓。
90年代以后,以信息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2、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颁布“和平宪法”
②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的大量军需订单;
③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的技术。
(2)成就:1968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3)影响:国际地位提升,谋求成为政治大国而增加军费,引起亚洲邻国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1、欧洲:英、法、联邦德成为“福利国家”
2、美国:修订《社会保障法》,提高最低工资,资助贫困学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3、影响:缓和阶级矛盾,创造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但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2.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的日本
崛起后的日本
——《日美安保条约》
材料二: 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军“特需订货”刺激下,日本1500亿日元的滞销货 一扫而空,许多已关闭的工厂重新开工,外汇收入不断攀升,绝路逢生的日 本经济迅速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战争期间,日本电力的70%,煤炭的80%,船 舶和陆地交通的90%都直接或间接地为美军服务。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 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 大国的附庸……”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 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
一、欧洲的联合
3. 欧洲的联合过程
(1)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4)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 仇恨的发源地。
——丘吉尔 战后重建,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
一、欧洲的联合
1.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铁、钢产量表
煤(百万吨) 铁(万吨)
钢(万吨)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1939年 1946年
一、欧洲的联合
1.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 平。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西欧黄金储备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现在的欧洲是什么? 它是一堆瓦砾,
废墟上的儿童
是一个藏骸所,
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
柏林街头的瓦砾残墙
——丘吉尔
二战被盟军轰炸后的汉若威一片废墟
波兰首都华沙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说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西欧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有 哪些?
原因:
1.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2.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掌握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2.知道“欧共体”“欧盟”的建立及意义;二战后美国 经济发展特点及原因 3.掌握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及成就 4.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情况 【重点】 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难点】 “欧共体”“欧盟”的建立及意义
二战后,日本高度重视 教育事业,教育经费占政府 行政费用的1/5左右,这一比 重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 的。1950—1972年,教育经 费由1599亿日元增加到40244 亿元,增加近25倍。
日本战后坚持以“科技立国”,为了 扭转战后经济技术落后的局面,制定了 “吸收型战略”的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 进国外新技术,广泛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对国民经济进行全 面革新和创造。
(1967 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欧盟旗帜
欧盟的统一货币——欧元
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 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 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 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想一想:欧洲的联合有什么作用? 作用: ①加强经济合作; ②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
的提高;
③提高了西欧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件(共15张PPT)

1967年:欧共体
多元一体 Unity
through Diversity
欧盟地位
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目标导学二:美国的发展和日本的崛起
美国大力 发展科技教育, 利用高新技术成 果,改进传统工 业的生产技术, 发展新兴工业和 军事工业。 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
1969年7月20 日,美国宇航员成 功地登上了月球。 它标志着人类文明 的一大进步,也显 示了美国宇航工业 的成就。
25 20
美国、日本力量的对比
1986年占世界比重(%)
15 10 5 0
国土面积 人口 国内生产总值 出口贸易
美国
日本
目标导学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归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联邦 德国等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采取的 措施。
美 国
英国 法国和联邦德国
《社会保障法》
建成“福利国家” 成为“福利国家”
课堂小结
意义:成员国加强经济合作,用一个 声音说话,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和 国际地位的提高。
欧盟成为世界上 最大的经济体。
积极拓展世界市场 美国发展的原因: 应用最新科技成果 革新生产技术 表现 :刺激了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的霸主。 20世纪90年代
美国的发展
全球化 美国“新经济”的特征: 信息化
• 欧盟是怎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 欧盟的建立对欧洲和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 为什么今天英国出现“脱欧”与反“脱欧” 的矛盾和斗争?
学习目标
1.了解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与欧洲联合的基本
史实:了解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特点和日
本经济崛起与原因; 2.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的原因和影响; 3.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分析美、欧、日经 济发展的共同原因与特点,培养学生知识迁 移能力和独立思考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共22张PPT)

3.1965年,六国决定将这三个共同体的主要机构合并,统 称欧洲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简称欧 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1年 欧洲经济共同体 1958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58年
欧 洲 共 同 体
1967年
欧盟的盟旗
朝鲜战争期间,在美军“特殊订货”的刺激下,日本出 现了“战争景气”。1500亿日元的滞销货一扫而空,许多 已关闭的工厂重新开工,外汇收入不断攀升,绝路逢生的 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到了战前水平。
(3)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 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经济地位: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 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第五单元 第17课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欧洲的联合
想一想,为什么要先把西欧的经济潜力综合在一起? 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原因:只有将西欧的经济潜力综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 发展经济,提高西欧的竞争力和政治地位。 说明:欧洲共同体建立后,西欧的经济得到发展。
资料1 西欧各国有着相似的历史文化传统。古罗马帝国 的光辉曾经一度映照着文化同一的欧洲;基督教的出现, 使欧洲人有了共同的宗教信仰。17世纪以后,欧洲民族 国家的兴起使欧洲走向分裂,战争迭起。 资料2 19世纪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经预言:“总有 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 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 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欧共 体的成立实现了这个预言,一个拥有116.8万平方千米领 土、1.69亿人口的经济体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过程
1.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 森堡六个国家宣告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开启了欧洲联 合的大门。 1951年4月, 《巴黎条约》签 订,西欧六国政 府根据条约成立 了“欧洲煤钢联 营” ,迈出联合 第一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7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21张PPT)

D.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3、通过关键词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B 关键词“20世纪末”、“经济强国”、“第二”是指( )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俄罗斯
4、二战后日本经济告诉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 ( )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②局限: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高福利的优点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 降低贫困人口的比重,缓和社会阶级矛盾
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高福利的弊端
财政借贷和赤字增加
老龄化危机
影响社会社产
过度高福利
行政成本变高
福利移民增加矛盾 观念危机,滋生社会惰性
●知识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17、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导入新课
维克多·雨果的理想实现了吗?近代到现代,欧洲从战争 走向和平,从分裂走向合作,欧洲的发展给我们哪些启迪?
一、欧洲的联合
材料展示:英军进入柏林以后,发现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 已经基本成为废墟,把德国的战争垃圾清理干净都需要30 年时间。由于长期的战争,此时的德国已经只剩下断壁残 垣。可是在15年以后,也就是1960年,德国却已经再次成 为欧洲头号经济强国。在短短15年的时间里,德国日耳曼 民族是如何创造了这一奇迹的?
加入联合国。此后一直到70年代初,日本的国民生产总
值⑶年影均响增:长随率着超经过济1的0%发,展位,居日资本本的主国义际大地国位之也首得。
到提升。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
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膨胀,军费开支不断增加,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下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预习笔记 知识点 习题(附答案)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预习笔记一.欧洲的联合1.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自身有一定的工业基础;②援助;③采用先进的;④制定恰当的。
2.西欧能够联合的原因:①欧洲有联合的传统;②为了提高自身的位;③各国之间关系日益密切。
3.西欧联合的步伐:①20世纪5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六个国家组建,之后又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②1967年,3个组织合并为,简称“欧共体”;③1993年,在欧共体基础上成立了。
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1.美国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自身有一定的工业基础;②采用先进的;③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70年代,美国出现“”危机,经济基本停滞。
到80年代,美国经济缓慢发展。
3.90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
4.日本在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①非军事化和;②通过军需订单来支援日本;③外部环境有利于日本;④引进先进技术;⑤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5.日本改革的结果: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经济大国。
日本发展的局限:①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②军需开支不断增加。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3.20世纪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4.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知识点一.欧洲的联合西欧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原因:西欧国家借助原有的工业基础。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欧洲共同体建立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
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1967年,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
欧盟: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第17课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素养导学】时空观念:利用大事年表的形式,了解欧共体和欧洲联盟的建立过程。
唯物史观:分析美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再对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及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基础主干落实 一、欧洲的联合1.原因: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
2.过程及影响:二、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1.美国的发展:时间原因表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积极拓展世界市场,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经济繁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争霸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经济进一步发展2.日本的崛起: (1)原因:①外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推动日本政府颁布了“和平宪法”。
冷战开始后,美国开始积极扶持日本。
朝鲜战争爆发后,日本获得了大量军需订单。
②内因: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2)表现:①经济上: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②政治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成为政治大国的欲望日益强烈,军费开支不断增加,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2.评价:(1)积极性: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2)局限性: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重点任务驱动材料一二战后初期……一条香烟几乎等于德国工人一个月的工资,西柏林工人清除马路上的瓦砾,一无所得,还买不到半支香烟。
统治阶级忙于转嫁经济危机,人民群众更苦不堪言,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有增无减……苏联正在采取拖延战术,以便利用西欧各国的困难策动共产主义革命……美国认为必须加速复兴欧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课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知识点归纳
一、欧洲走向联合
1、战后西欧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
恢复发展的原因:1)、美国的援助(马歇尔计划)。
2)、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主要原因); 3)、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这是根本原因。
(实行罗斯福新政) 4)、西欧具备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
2、西欧经济发展特点:50年代初,各国大体达到战前水准;
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3、西欧国家走向联合:欧共体————欧盟。
1)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A、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对抗美、苏的霸权主义;
B、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历程:
(1)20世纪60年代,法国和联邦德国等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共同体”组织。
(2)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3)2013年,欧盟已拥有28个成员国。
欧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欧共体————欧盟。
说明从经济合作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联合。
)3)西欧国家由一战、二战中的对抗走向联合。
欧盟成立后:1)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2)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
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
国工作、学习或居住等。
3)它的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4)力求在外交、国家安全等方面保持一致:“用同一种声音说话”。
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二、美国的发展
繁荣——危机——持续稳定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
(西部旧金山——硅谷——信息技术;南部——休斯顿,宇航工业)
2)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东产油国【OPEC】提高石油价格,
引发了1974——1975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3)20世纪80年代,经济有所好转,艰难前行。
债务沉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逐渐有了持续稳定发展。
原因是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新经济)。
新经济的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3、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①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
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
②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
③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三、日本的崛起
1、日本是二战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其发展原因与西欧经济发展原因大同小异。
不同点:日本得到了美国的援助是美国在亚洲发动了侵略朝鲜和越南的战争在日本
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再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其他原因相同:①美国的扶持;②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③日本政府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④发展教育;
⑤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1974——1975的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大打击
日本经济发展的速度一度减缓。
3、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日本现在也在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地举办了奥运会。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加大军费开支,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
1、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3、1948年,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不久,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国也宣布成为“福利国家”。
随着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日渐完善。
5、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资产阶级也认为实行这种制度,可以缓和阶级矛盾,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但是,社会保障制度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6、评价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
积极作用:①福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贫富差距,缓和了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和稳定;②扩大社会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
“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使居民家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社会福利,使他们在生活上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从而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推动经济发展。
消极影响:①政府开支迅速增加,使政府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急剧膨胀,导致税收负担过重;②福利制度是一种奖懒罚勤的不合理制度,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和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竞争精神。
五、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六、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欧盟、美国、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