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含答案)精编版

合集下载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二册

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二册

((1))【2008年闭卷】屈辱、抗争、探索——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

(共18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近代中国历史,分三个主题出一期板报。

第一个主题可以概括为“欲哭无泪,太悲惨了,看不尽的惨案,满目献血”。

1、19世纪的中国不断遭到列强的侵略,如两次、中法战争、中日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

2、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条约的内容总是包括:割地——沙俄里哪个条约成为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赔款——勒索赔款数额最大的是《条约》;开埠——最早在条约中提出开放通商口岸要求的是国;……中国主权遭到践踏。

第二个主题可以概括为“热血沸腾,太壮观了,数不清的英雄,名垂青史。

”3、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近代中国涌现了无数的民族英雄。

请说出两位你最尊敬的民族英雄名字:、。

第三个主题可以概括为“发人深省,太深沉了,全民族的精华,都在上下探索。

”4、社会各阶层为摆脱民族危机前赴后继。

百折不回。

农民阶级先后发动了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官僚阶层进行了寻求自强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救亡图存的变法;资产阶级革命志士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民国。

然而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摆脱了受压迫、受奴役的命运,最终赢得了民族解放。

((2))【2008年开卷】每个中国人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国史,脱口而出的流行话语沉积着集体的记忆,凝聚着民族的情感和时代精神。

(共25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于2009年推出以“60Ian60句:脱口而出的共和国史”为主题的系列板报,记录共和国变化发展的足迹。

如: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951年——谁是最可爱的人1966年——造反有理1976年——大块人心事,揪出四人帮1982年——一国两制1991年——希望工程2008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1.选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为1949年的流行语,是因为…………()A.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B.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D.中国大陆统一得以完成2.下图刊登于1958年《人民日报》头版,与这张照片对应的流行语是……()A.“总路线”B.“大跃进”C.“合作化”D.“破四旧”3.1971年的中国流行着这样三句话:“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乒乓外交”、“小球推动大球”。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

上海初二历史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秦朝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 唐朝时期,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唐中宗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算盘5. 明朝时期,下列哪位航海家七次下西洋,展示了我国的海上实力?A. 郑和B. 麦哲伦C. 哥伦布D. 达·伽马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8. 辛亥革命后,下列哪位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袁世凯D. 孙中山A. 淞沪会战B. 平型关大捷C. 台儿庄战役D. 百团大战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1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地点是?A. 北京B. 上海C. 南京D. 广州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江泽民A. 1954年宪法B. 1975年宪法C. 1978年宪法D. 1982年宪法A. 世贸组织B. 联合国C. 亚太经合组织D. 上海合作组织A.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B. 丝绸之路经济带C. 中巴经济走廊D.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16. 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是______制度。

17. 唐朝时期,我国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是______。

18. 元朝时期,我国设立的最高行政区域是______。

19. 明朝时期,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是______。

20.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我国战败,被迫签订______条约。

21.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标志着______革命的开始。

22.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师地点是______。

23. 1940年,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______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破袭战。

最新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资料

最新上海市初中历史会考复习(真题整理)第一册资料

((1))【2008年开卷】以艺术形式反映历史,离不开各类史料的查考。

某班同学计划排演一出反映贞观之治的历史情景剧。

1.同学们设计了三幕情节,它们分别体现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政策措施?(1)房玄龄足智多谋,杜如晦处事果断,唐太宗认为这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委以重用。

(2)唐太宗想在洛阳修建宫殿。

魏征上书:君王不能为了个人享乐而役使天下百姓。

唐太宗接受,停止了工程。

(3)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答应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2.同学们找到了下列道具。

从历史常识卡,期中不可能出现在贞观年间的是和。

(用字母表示)A.西域琵琶B.锦衣卫木印C.编钟D.会子E. 《兰亭序》摹本3.为编写剧本,同学们找到了如下材料作为参考。

(期中6为刻于贞观十年的昭陵六骏石雕像之一,昭陵为唐太宗之墓。

)史学家主张将所有史料分为原始史料和转手史料两种。

所谓原始史料,是指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遗迹遗物;所谓转手史料,就是史学家凭借直接或者间接的原始史料,论述他们没有亲见的事件。

上述六项材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和。

(用序号表示)4.同学们在整理材料中发现,不同学者对唐太宗的评价不完全相同。

你认为这是什么原因?((2))【2009年闭卷】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的桥梁,传递着财富和文化,镌刻下历史与永恒。

(共18 分)某学生参观了敦煌莫高窟后,对丝绸之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做了如下笔记,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史书记载最早开辟丝绸之路的是_______(人名)。

这条丝绸之路从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出发,最远到达________ (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

2.在敦煌,还能看到如左图的石窟造像。

它明显受到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_________教的影响,这一宗教起源于________(用地图中的字母表示),在两汉之际经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3.中国古代的造纸术、_________、火药和_________等四大发明也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和欧洲,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上海)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45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上海)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45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上海)八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445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是()A. 新中国成立B.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 土地改革完成D. 改革开放2、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

这是因为这篇文章的撰写主要针对()A. “浮夸风”B. “共产风”C. 以阶级斗争为纲D. “两个凡是”的方针3、“他伸开两条胳膊,向敌人的火力猛扑过去,用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火舌的敌人机枪口,最后壮烈牺牲。

他的名字及英雄事迹被镌刻在上甘岭北面的五圣山石壁上。

”上述文字描述的战斗英雄是()A. 毛岸英B. 邱少云C. 黄继光D. 罗盛教4、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A. 从瑞金出发B. 渡过金沙江C. 四渡赤水河D. 会宁会师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A. .中共一大B. .南昌起义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D. 遵义会议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6、1911年10月10日由武昌起义引起的推翻清王朝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

7、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内政外交取得伟大成就。

(1)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2)2001年12月,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的成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3)1997年7月1日,___________进驻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和标志。

B.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众多的时代模范。

(1)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____________(2)1960年4月,铁人_________ 带领钻井队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

2024年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1.瓷器的全球流动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一)瓷器行销世界(1)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____。

(单选)()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填涂字母)①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_________。

②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_________。

③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_________。

(3)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____。

(单选)()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4)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二)瓷器影响世界(5)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____。

(单选)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瓷器的流动推动了文化的交流材料一:釉上彩中国乐师像(18世纪)材料二:清康熙年间开始出现珐琅影瓷,以中国传统白瓷胎为底,融入西方珐琅彩描绘制作而成。

珐琅彩瓷装饰题材与风格亦受西方影响。

(6)材料一是德意志制作的“中国风”瓷塑,其中的人物形象与中国当时的实际形象不其相符,表现出欧洲人自多的趣味和风尚,这一现象折射出________。

上海市历史初二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

上海市历史初二上学期2024年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

2024年上海市历史初二上学期自测试卷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个朝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A、元朝B、清朝C、明朝D、元朝答案:A解析: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统一王朝,由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建立。

2、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A、汉武帝B、唐太宗C、宋真宗D、元世祖答案:D解析: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我国疆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大范围,北至北冰洋,南至南海,东至太平洋,西至欧洲。

3、下列关于秦朝建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秦朝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C.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D. 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法家思想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关于秦朝建立的正确说法。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确实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而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

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秦朝实行的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主张严格的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

4、下列关于汉朝经济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B.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C. 汉朝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选项B、C、D都是关于汉朝经济发展的正确说法。

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平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而选项A中提到的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是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不是经济政策本身。

因此,选项A 是不正确的。

5、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历史之父”?A. 希罗多德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 赫拉克利特答案:A 解析:希罗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他所著的《历史》一书详细记录了波斯战争,被誉为“历史之父”。

上海八年级历史练习册答案

上海八年级历史练习册答案

上海八年级历史练习册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发明的是()A. 造纸术B. 火药C. 指南针D. 印刷术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的文化成就?()A. 诗歌B. 绘画C. 书法D. 小说答案:D3.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展示国威C. 探险D. 传教答案:B4. 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皇帝是()A. 康熙B. 乾隆C. 雍正D. 嘉庆答案:B5.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 巴黎和会的不公正决议B. 国内政治腐败C. 经济危机D. 文化冲突答案:A二、填空题6.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________和印刷术。

答案:火药、指南针7.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郡县8.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________。

答案:非洲东海岸9. 清朝末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其中________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答案:鸦片10.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即著名的________。

答案:五四运动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主要方式和影响。

答案:唐朝时期,对外交流主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和经济发展,增强了唐朝的国际影响力。

12. 请简述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1861-1894年)的一场自强求富的改革运动。

其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增强国力。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立了一些近代化的工厂和学校,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四、论述题13. 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上海八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海八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海八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上海在哪个省份?A. 江苏省B. 浙江省C. 安徽省D. 江西省2. 上海的简称是什么?A. 沪B. 浦C. 沪宁D. 虹口3.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它的地理位置在哪里?A. 长江口南岸B. 长江口北岸C. 黄浦江西岸D. 长江三角洲中心4.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5.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它的经济发展始于哪个时期?A. 近代B. 现代C. 古代D. 当代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上海地处长江口南岸,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

()2.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港。

()3.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

()4.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5. 上海的简称是“浦”。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上海地处______口南岸,东临东海,南濒杭州湾。

2.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______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港。

3. 上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______朝代。

4.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______。

5. 上海的简称是“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上海的历史沿革。

2. 请简述上海的地理位置。

3. 请简述上海的经济地位。

4. 请简述上海的港口地位。

5. 请简述上海的简称及由来。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位和作用。

2. 请分析上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请分析上海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4. 请分析上海在港口物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5. 请分析上海在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的条件和优势。

2. 请分析上海在近代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设计一条上海历史文化旅游路线,包括主要景点和简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上海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要点和评分说明
注意:(1)属于解释性的回答,大意正确,均可酌情给分。

(2)属于开放性的答案,言之成理均可得分。

Ⅰ.闭卷部分(共40分)
一(共11分)
1.司南(或指南车、指南针)(1分)活字印刷(或印刷术)(1分)
造纸术(1分)
2.毕昇(1分)北宋(或宋)(1分)蔡伦(1分)东汉(或汉)(1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四大发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它的传播以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从发明的唯一性等任一角度加以阐述,言之成理即得2分
二(共10分)
1.B、C(全部答对得1分)英(1分)
2.A、C(全部答对得1分)
联邦制度确立(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巩固等)(1分)
3.(1)蒸汽(1分)内燃(1分)
(2)B、C(全部答对得1分)A、D(全部答对得1分)
4.环境污染;能源过度消耗(回答具体内容也可得分,但大小概念不得并列,顺序可颠倒,每条1分)
三(共9分)
1.A(2分)2.C(2分)3.B(2分)
4.创作者对抗战的情感、态度与认识;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及时代特征;作品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顺序可以颠倒,每条1分)
四(共10分)
1.毛泽东(2分)2.B(2分)
3.认为此事重大而加以关注;认为中美有可能从敌对变成朋友(任答一条即得2分)
4.从冷战格局下中、美、苏之间的关系变化加以说明,言之成理即得4分
Ⅱ.开卷部分(共60分)
一(共10分)
1.A(2分)
2.印度(或佛教、南亚)、罗马(或基督教、欧洲)(顺序可颠倒,但不可同义反复,每条2分)
3.作出判断即得2分
能从以下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得2分,能综合下述两个方面阐述理由得4分,本大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0分如回答“同意”,理由可从丝绸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丝绸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等视角
加以说明
如回答“不同意”,理由可从除丝绸之外,其它物品(如瓷器等)在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地位,以及丝绸所不能涵盖的文化交流、其它区域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等视角加以说明
二(共10分)
1.B(2分)2.D(2分)3.D(2分)
4.否(2分)林肯是反对奴隶制的,但在不同形势下,其最高原则是维护联邦制度,捍卫国家统一(言之成理即得2分)
三(共14分)
1.B(2分)2.D(2分)3.C(2分)
4.D(2分)5.C(2分)
6.思想变革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分);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与检验(1分)
举例:可从“中体西用”与洋务运动、维新思想与戊戌变法、“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等事例中任选一例说明(2分)
四(共26分)
1.A(2分)2.B(2分)
3.不一致(1分)前者坦然、从容,后者被迫、恐惧(2分)
4.D(2分)5.反对(或不安、抗拒等)(2分)
6.本小题评分可从如下四个层次考虑:
层次1:只作判断,不作说明,不得分。

层次2:表示“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图一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8分。

层次3:表示“不同意”。

能以材料一论述“动机”;以材料二中的图二、材料三论述“效果”,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1分。

层次4:在层次3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可说明的观点,逻辑基本合理,史论结合,得13分。

除层次1外,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简单抄录教科书,可加2分。

本小题最高得分不超过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