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八招准确理解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解答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12、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古诗词作者情感解析方法

(一)抓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二)看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则不再加注释,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如: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杜甫忧国忧民,诗风沉郁;李白傲岸不群,诗风潇洒;辛弃疾、陆游、文天祥国难当头,忧心如焚、慷慨悲壮。
王维的多才多艺,能诗,又精通书画和音乐,决定了他的诗的风格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
苏轼思想复杂,儒释道三种思想既矛盾又统一地渗透到他世界观的各个方面,决定他多次被贬仍能表现出豁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在“知人论世”时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的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
(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
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古诗词鉴赏常见思想感情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探讨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一)看作者,知人论世就是说,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1.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解题思路:了解诗人经历风格和诗歌写作背景分析: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书写力图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豪情壮志,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情绪,风格豪放悲壮。
明确:抒发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感情。
(2分)(如果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把握思想感情就不难了)2.复习时要熟悉典型时代背景魏晋时期,社会混乱,不少有志有识之士,内心充满失望和抑郁之情,并时常流露在诗文之中。
盛唐,唐代诗歌高度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
如王维、孟浩然、高适、王昌龄等。
晚唐,唐诗的夕阳期,这个时期没有理想,只有悲哀,哀伤与华艳构成了这个时期诗歌的主要特色。
代表诗人李商隐、杜牧等。
南宋,因中原沦丧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悲情与激愤共存的历史阶段,此时的诗词或表达沉湎旧梦的哀婉伤感,或充满收复中原的慷慨激昂。
如陆游、辛弃疾等。
3.复习时要熟悉常见诗人境遇三国时,一代枭雄曹操,胸怀一统天下的雄伟霸气,如《观沧海》。
晋陶渊明厌恶世俗,归隐田园、钟情山水,如《饮酒》。
唐代李白浪漫主义诗人。
他怀才不遇,云游四海,有抑郁苦闷、思念忧愁,但也有对生活仍然积极乐观,风格豪放飘逸。
如《行路难》。
唐朝的杜甫现实主义诗人。
他饱受战乱之苦,忧国忧民,他的诗多为深沉忧郁、忧国忧民思念家乡。
如何答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答题!!!

看注释
春日忆李白(2011江苏)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 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规范答题的常用格式 ①抒发……的思想感情 ②反映……的社会现实 ③表现……的情趣 ④寄托……的情怀 ⑤表达……的追求 ⑥流露……的倾向 ⑦发出……的感慨 ⑧袒露……的心迹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中存在的问题: 一、表达思路混乱 二、解答空洞无物 三、不懂运用术语 四、解题答非所问
解决办法: 一、审题——问题词 二、答题——得分词
得分词
课堂小练:10年全国Ⅰ卷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 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 归船雨打篷。
【注】 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 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问题词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答任何问题都要联系诗文内容
在答题的时候,你把你的理解和 诗歌中的关键字 、关键词或关键 句放到你的分析中,这将极大的 增强你制订的答案的规范性。
譬如回答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除了将这种思 想感情的名称答出之外,还要根据上下文回答作者为什么 有这种感情;回答诗句所用表现手法时,要尽量分析各个 意象在这种修辞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这种手法的好处。联系 诗文作答是鉴赏分析的必然步骤。
• • • • • • • • 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亲情友情之真挚、 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 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 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9种情感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9种情感及答题技巧古诗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是学生们从小到大都要学的内容,而且随着语文的改革,新的部编版教材古诗的内容相比之前增幅了87%,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比例,对于现在的学习生们也是一个挑战,因为学习古诗,不仅是为了背诵古诗,更重要的是体会古诗的情感。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9种情感及答题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这一制度的改革,让很多家长都十分的愤慨,有家长说到:“现在又不是古代了,现在都使用白话文,简单方便,为什么还要学生学习大量的古诗,本来孩子们的作业已经够多了,现在又增加这么多古诗,这是要让孩子们每天都熬夜刷题吗?”但是根据《考试大纲》要求,高考古诗鉴赏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
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鉴赏其形象、其语言、其表达技巧。
评价就是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
所以,古诗是必学的,而且是一定要理解古诗的内容,光背诵还是不够的。
因为在高考时会考到古诗鉴赏,古诗鉴赏就是分析其语言、其表达技巧,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而是所占的分值还比较高,如果学生不能掌握,那么考试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但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自己写作文的时候都表达不出真情实感,没有写作技巧,不懂得把握文章的机构和内容,更别说鉴赏古人的诗歌了,还有学生说到:“我哪有资格去鉴赏那么伟大的文学家的作品呢?不是不会,而是我能力不够!”其实啊,古诗鉴赏哪有那么难,很多学生不愿意做,就是给自己找借口罢了。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其实对于这一类题型,也是有“套路”可言的。
只要掌握了诗歌的答题技巧,在考试时依葫芦画瓢,就一定能取得不错的分数。
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中考语文: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_

中考语文: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_ >
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着、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唐?温庭筠《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
古诗词思想情感类题型解题思路及方法

2.认真聆听“古诗词思想感情类”题型解答方法 步骤,并掌握且熟练运用!
思想内容(情感)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古人云:诗言其志,志是指志向、抱负、愿望、情怀 等。
回顾复习
请回忆古诗词常见的思想感情有哪些类型?
※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反映离乱的痛苦;(3)同情人民的疾 苦;(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
※ 答 题 思 路
通过审视诗歌题目,可以知道诗歌的类别,从而大致推断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如写景诗的借景抒情,咏物诗的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借古讽 今,送别诗的离愁别绪,羁旅诗的漂泊愁苦,边塞诗的壮志豪情或厌战思乡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送”就可以知道这是一道送别诗。
古诗词 思想感情类题型
解答方法
课堂目标
※
掌握古诗词思想感情类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题例析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 要分析。(2017 广州)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2018 广州)
3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2019 广州)
设问方式:ຫໍສະໝຸດ 1.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意象、
某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
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
析。(整体考查)
结合诗歌具体内容
考题例析
思想感情是古诗词考查的常见题型,古诗词 思想情感种类较多,掌握常见的情感类型及“答题方法” 是通关中考古诗词考查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复习古诗 词思想感情类考查题型时,必须做到:
诗歌鉴赏的八种答题技巧(课堂PPT)

1பைடு நூலகம்
一、分析意境型 二、分析技巧型 三、分析语言型 四、炼字型 五、一词、一句领全诗型 六、情感、主旨型 七、评价题型 八、比较评价题型
2
一 分析意境型
3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 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 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 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 分明。
20
4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答题时应 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 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而不 要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 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 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清冷、恬 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 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
感情。
11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 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 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所表现出来 的语言风格。诗的语言一般有:清新自然、 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委婉含蓄、 雄浑豪放、放笔婉约、简练生动等。
9
以下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六种表现手法:
1、衬托:包括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 寂衬、以乐景衬哀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准确理解古典诗词的思想情感一、揣摩标题有的标题就点明诗词的情感基调。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喜”字就奠定了全诗喜悦的感情基调。
有的标题则表明了全诗的思想主旨。
如李白《行路难》中一个“难”字,一语双关,不但“路”难,而且人生路也难。
有的标题虽然不能明示诗歌的思想情感,但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峨眉山月歌》标题点示了地点与景物,结合全诗,我们明白峨眉与一位友人有关,“山月”成了友谊的象征。
又如《春夜洛城闻笛》标题点出了时季、地点、事件,事件“闻笛”传达了诗歌要表达的故园情。
再如《客至》这一标题,点出了事件,同时也带出了迎客的喜悦这一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还如《登岳阳楼》一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首咏物诗,从时空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诗要表现的诗人身世之悲、家国之忧。
总之,诗歌标题是诗词的眼睛,包含了大量的重要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中,有的就是情感密码。
所以揣摩标题,我们可以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以及诗歌的线索、情感基调、作品类型等诸多信息,或感知诗人寓情于景、寓情于事的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等情感,或领悟诗人对生命、生活、社会的某种见解,还可理解诗人所寄予的某种理想、抱负等。
二、知人论世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同诗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抱负以及所处的时代有关。
如前面所列的陆游的《剑门道中遇微雨》,学生之所以误读,就在于就诗品诗,没有知人论世。
试想若学生们对作者及其所处时代有如下了解,也不至于闹笑话。
陆游,爱国诗人。
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活。
这首诗时是陆游由南郑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的。
由战地到大都市,明摆着去危就安、去劳就逸,可这并非陆游这位爱国志士的理想所在。
所以这首诗表达的是陆游如下情感:怀才不遇,报国无门,衷情难诉,壮志难酬,只好在抑郁中自嘲,在沉痛中调侃自己。
扩写的同学没有把握准此诗的情感,用悠闲形容陆游是大错特错了。
三、抓住意象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读诗自然要注意意象。
对于一些常见意象的情感指向,我们要引导学生体悟。
下面我们分类作些引导:花草类(1)菊:隐逸、高洁、脱俗(2)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3)兰:高洁(4)牡丹:富贵、美好(5)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6)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7)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树木类(1)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2)黄叶:凋零、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4)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5)竹:气节、积极向上(6)梧桐:凄苦(7)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风霜雨雪云类:(1)海浪:人生的起伏(2)东风:春天、美好(3)春风:旷达、欢愉、希望(4)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5)天阴:压抑、愁苦、寂寞(6)海浪的汹涌:人生凶险、江湖诡谲(7)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8)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9)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10)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式的教化(11)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12)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13)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1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等。
所要注意的,古诗中的一些意象在表情方面有多向性,我们要引导学生把它放在具体的诗中去考察与把握。
四、抓诗眼词眼。
诗眼词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能抓住诗眼词眼,就可以带动全篇,完成对诗作的欣赏,从而挖掘诗词意蕴,把握诗词情感与主旨。
诗眼词眼,或存在于诗的中心句中,或直接出现在标题上,常表现为形容词、动词等,还可以是短语或句子。
如柳宗元的《江雪》中的“独”字,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绿”字,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中的“望”字。
又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
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应是绿肥红瘦”等。
还要注意一些关键词句(它们或许不是诗眼词眼),主要表现为如下四类:一是表颜色的词,暖色词一般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发;冷色代表着冷漠低沉,消极颓唐,孤寂凄亮。
如李白《菩萨蛮》中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中的“碧”字,这一冷的色调适合于山之“寒”意,是“伤心”这种情感的物态化。
二是感情色彩较强的词。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露出词人晚年孀居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
三是富有表现力的词。
如秦观《满庭芳》中的“山抹微云,天连衰草”中的“抹”字。
四是议论抒情的句子。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的“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五、观览注释。
如诗歌鉴赏题:拟咏怀(其二十六)庾信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注:庾信,南朝梁文学家。
公元554年奉命出使西魏。
梁亡,庾信因文才出众被强留在长安做官,最终未能回到故土。
(1)简要概括诗的前四句所描绘的画面。
(2)作者在后四句用典抒情,请简要赏析。
要做好这两个题,一定要把注解当解诗的钥匙。
因为此注解介绍了不为我们所知的庾信主要经历,而这一经历与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是相联系的,全诗所要传达的就是被留仕北的悔恨与屈辱、不能返乡的悲苦愤闷、壮志难酬的遗恨。
六、反复品读。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同理,诗读数次,前勾后联,左观右顾,综合思考,有助于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
七、调动积累。
准确理解古诗词思想情感,需要我们调动各种积累,大致说来有如下方面:(1)类似诗歌(2)相同或类似生活体验(无论是生活,还是是情感,古今往往具有同一性)(3)是诗词知识,如诗词分类、语言特点、诗词章法等(4)文化常识。
这一些,不是直接作用于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但有助于我们理解诗句,进而把握全诗思想情感。
八、联想想象。
诗词阅读,如煮茶,需要“泡开”,这就需要我们联想与想象。
如《清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可抓住这首小令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十一个意象互相补充,展开联想想象,让静止的意象流动起来: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迈过缠满枯滕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
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至于游子为什么飘泊到这里?他究竟要往哪儿去?这些言外之意,还可去想象一番。
这样,我们就能在想象的图景中深切地感受这首小令所表现的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诗歌情感解读1、任是风景也生愁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赏析]此诗为唐朝诗人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所作。
首句即切题。
“劳歌一曲解行舟”,在涂染着离别色彩的谢亭,诗人为即将乘舟离去的游人吟唱送别。
简单的叙事中已透露出无奈的离别意绪。
次句“红叶青山水急流”描写江上景色。
青山夹岸,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浩荡秋水,画面设置洒脱飞动,色调搭配鲜艳明丽。
“红叶青山”乍看似与离别之情不大相调。
细味,这恰是一种反衬。
正如清人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景色越美,越能衬托出对朋友的留恋和别情的难堪。
“水急流”三字使静态的画面飞动起来,一来取古人别情似水的写法,二来着一“急”字,既可想见水的迅疾、舟的快驶,又将诗人因不忍离别而觉流水太急、舟行太快的烦躁不安的心理暗寓其中,可谓写景而离情自见,使诗句另翻一层新意。
诗的三、四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情景合写,最是此诗的出格之处。
首先从时间上看,友人业已走远,诗人暂憩谢亭,不觉天已薄暮,前后两联出现了较长的时间间隔。
从天明到日暮,足见诗人滞留之久,离情之重。
同时,时间上的一段空白,犹如乐曲中的休止符,音似断而意相连,也加强了后面内容的表达。
其次,联系当时情景,画面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酒醒之后”。
离人饮酒是为消愁,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
诗人此时追忆别时情景,想到友人已远,顿感无限怅惘凄凉。
再次,感受画面色调的不同。
与第二句不同的是,这两句所写景物的色彩凄暗迷茫。
酒醒之时,独留谢亭,本已孤独难耐,偏偏眼前之景是暮色苍茫、风雨凄迷。
于是离愁就如沉沉的暮色一般浓厚、稠密,它随风而生,随雨而下,弥漫在天水之间,浸透在诗人心头,此情此景,何以自遣?诗人只能无限凄凉地走下西楼(西楼即谢亭)。
至此,虽无一字直抒别情,但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正如古人所言,“含有余不尽之意”。
诗歌结尾含蓄深厚,具有不言而神伤的艺术魅力。
纵观全诗,叙事、写景字字含情,虽意象众多,但毫无堆砌臃肿之感,似信手拈来又刻意为之。
前联写送别,以天明时江上的明丽之景反衬离情的难舍难堪;后联写别后,以日暮时楼上的凄迷景色正衬别绪的黯然伤神。
两联所绘画面的时间和色调虽均有所不同,但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别时情感,可谓情景交融,摇曳多变。
思考练习1.请分析第二句中“急”在写景抒情上的作用。
2.二、四句写景色调不同,表达的感情是否一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我国的古典诗词中以“水”为意象来抒写离愁的句子很多,请举出一例。
参考答案1.“急”字既写出了流水的迅疾,暗指行舟远去,又写出了诗人因不忍离别而觉水流太急、舟行太快的烦躁不安的心理。
2.一致。
前者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者以风雨凄迷的暗淡景色正衬离情,笔法灵活多变。
3.例: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金陵酒肆留别》)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