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4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1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大千世界是活动的书本,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增长我们的见识。
就在昨天,我读了胡适写的《差不多先生传》,觉得差不多先生实在可笑:白糖与红糖差不多,陕西与山西差不多,就连自己得了重病,家人请来了牛医,也认为牛医与人医差不多,死前还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事情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精确。
”真令人捧腹大笑!但我冷静下来一想,还笑别人呢,我自己还不是这样吗?考试时把“目不暇接”写成“目不睱接”,白白丢了一分,卷子发下来,我还认为差不多,不应该减分;还有一次,我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当时以为差不多,没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一想,如果是医生在开处方,把“切除食指”写成“切除十指”,病人得受多大的痛苦啊!传记最后写:“无数的人都以他为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
”“天哪!”我忍不住惊呼,那怎么成?发射卫星,如果科学家计算时把小数点算错一位又认为差不多而不纠正,结果卫星掉了下来,那会造成多大损失啊!读到这里,我顿时愣住了,原来差不多先生只是万千中国人的一个缩影而已,而胡适也只不过是用放大镜去写照中国人民的一言一行罢了。
而我,刚开始竟可笑地认为差不多先生仅仅是胡适丰富的想象所缔造出来的一个虚拟的搞笑人物。
我不为差不多先生的悲惨命运而感到可悲,反而为文中那愚昧的人们感到可悲。
在我看来,差不多先生最终的悲惨命运绝非偶然。
即使他没有丧命于牛医的手术刀下,将来也会死在他的“差不多”中。
他的一生凡事追求差不多,殊不知事情往往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的,两件差不多的事情常常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看来,我们做事情是要处处求精,越精越好,事情才能成功,不能像差不多先生那样。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通用10篇)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通用10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1读完胡适《差不多先生传》,有一个想法,即所谓差不多,其实就是一世糊涂。
文中说:“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帐,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我看这话应该反过来解读,即一生马虎,一生糊涂,一生只配做缩头乌龟,这哪里是有德?分明就是无德无能。
所有生命,小到小草,大到人类,没有一个不懂得珍惜自命,有命才有一切,没命就等于死寂与荒芜,与沙漠无异。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不肯认真就等于一事无成,不肯算帐就等于不知珍惜,不肯计较就等于处处吃亏。
这样的人生一是不配活在这世上,二是也不可能安然地活在这世上,其所谓的“德行”不过是“泥菩萨过河自命难保”罢了。
以上是问题的一方面,但成年人看问题,应当学习多方面和多维度,这样才能把问题看得更加全面和深刻。
古人云,过犹不及,即凡事不能走极端,剑走偏峰,反而会伤害自已。
所以说做人做事也不必太认真、太精明、太计较。
人一生所面临的问题有千千万万,除非你是神仙,否则就不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问题都完美地解决掉,理智的人做事必定会区分个轻重缓急,而绝不会丢了西瓜去捡芝麻。
首先,我们不能事事认真。
大事上认真一点,小事上不妨糊涂一点;力所能及的事要认真一点,因为认真了就很快会有好结果,而完全超出个人能力的事则可以糊涂一点。
其次,我们也不能处处精明。
因为过于精明的人往往都是小聪明。
他们不懂得精明其实也是一种人生成本,你将会为此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换来的却可能只是鸡毛蒜皮。
真正的精明应当从人生的全盘考虑,抓大放小,或以小博大。
最后,做人不可以太计较。
过于计较是一种典型的小家子气,一方面折腾了自已,另一方面也折腾了对方,其结果往往都是得不偿失。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800字

《差不多先生》读后感800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一年级作文、二年级作文、三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五年级作文、六年级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其他作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first grade compositions, second grade compositions, third grade compositions, fourth grade compositions, fifth grade compositions, sixth grade compositions, middle school compositions, high school compositions, and other compositions.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差不多先生》读后感800字《差不多先生》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差不多先生传》是胡适先生写的一部传记寓言,讽刺当时中国社会中不严肃的人。
2024最新-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最新6篇)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最新6篇)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6篇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参考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篇一差不多先生传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
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各村人氏。
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
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
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
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河北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
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
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
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
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
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
“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
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
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三篇

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三篇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三篇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1今日,我读了作家胡适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差不多先生传》。
这个题目十分趣味,我带着一丝好奇读完了全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他看不清,听不明,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他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
何必太精明呢?”他小的时候,去帮妈妈买红糖,结果却买成了白糖,他妈骂他,他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他上学时,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
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
”他说:“山西同陕西,不是差不多吗?”他长大后在店铺做伙计,做事总是不精细,“十”跟“千”常常写错。
掌柜的生气了,骂他不仔细。
他只是笑嘻嘻的赔细心道:“千与十只差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嘛!”有一次,他有事要外出,慢悠悠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开走了,他不满地说:”八点三十分开,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
谁知家人弄错了,喊来了西街的牛医王大夫。
他说:”汪大夫跟王大夫不是差不多吗?就让他试试吧!“王大夫走上前,用医牛的方法替他治病,不一会儿,他便一命呜呼了。
他临死前,说:”活人同死人也差......差不多,......凡事只要。
差。
差不多就。
就好,。
何。
何必太。
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说他看得破,想得开,于是,人人都象他学习,中国很快变成了一个”懒人国“。
读了这篇文章,我认识到了懒惰和做事马虎的危害。
我们绝不能像文中的差不多先生一样,不求上进,马虎行事,这样只会让我们一事无成。
差不多先生传名著读后感2《差不多先生传》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先生的一篇传记题材寓言,文章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处世不认真的人。
《差不多先生传》中说道: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
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很不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精选24篇)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精选24篇)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差不多先生传》优秀读后感篇1看过胡适《差不多先生传》的朋友都知道,“差不多先生”奉行的是“凡事差不多、不必太计较”的工作原则。
然而正是这个工作原则使这位“差不多先生”的性命断送在一个兽医之手!结局很悲催。
其实现实中的“差不多先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考核不认真,差不多就行;工作不求过硬只求过得去,对人对己差不多就行了。
结果工作没有成效,原地踏步,殊不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细节即能成事也能毁事!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船刚升空就发生了爆炸,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在内的七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
调查的结果是因一个O型密封圈在低温下失效所致。
失效的密封圈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
尽管在发射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五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重视。
这次事件是人类航天史上最严重的一次载人航天事故,一些人员对于技术人员的建议敷衍了事,结果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美元,并使航天飞机停飞近三年。
正是这种“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差不多心态”酿成了这场悲剧。
反观自己: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这种“差不多态度”。
比如:学习态度差不多,仅仅了解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一些制度、办法,对于其它方面主动了解的较少。
而“差不多”态度导致“差不多”问题出现后,往往我们首先会抱怨为什么同事总是这么“较真”,为什么领导总是在挑毛病刁难自己。
细节决定成败,责任重于一切。
我们的古人提倡: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只是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必不可少的基础。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篇一全世界都知道国人做人做事都不够严谨,感觉中国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做出的产品个个都是艺术品,同一个人做产出的产品都是一个不同一个的,说明我们的规范性不够,不遵守规章和法律。
直接的原因在于这几方面:家庭、学校、企业、社会。
很多人从小到大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良好教育,骨子里全是父辈或自己淘到的,缺少应有的自律。
从我国提倡的“中庸之道”可以看出差不是很严重的现象。
记得北京大学前校长蔡元培先生说过:“中国人缺少美学”。
就是不追求完美和细节,对待每件事都很粗糙,这主要是从小家教(伦理)没有做好引起的。
都说中国人很有人情味,其实真正了解中国人的不是这么回事,中国人的关心大多在五伦之内,对于外人嘛,那就很冷漠了;我们都有一家程度的自私、自我和自大。
就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关(眼中只有自己),我的想法就是答案,说得直白点就是心态不对。
同时官本位思想严重,也对别人(不熟悉的人)极不信(缺少最基本的信任),导致大家都很随意。
很多老外都觉得中国很自由,究其原因是我们差不多的心理和不够严谨造成。
有个留学生说过一段很有中国特色的话:“在中国的法律是纸老虎,你不理它,它就不理你;在我们西方法律是最严肃的,你不理它,警察就把你抓起来了。
”道出了中西文化和做人做事风格的真谛,说白了就是我国当官的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得过且过。
现在谈一下关于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的问题,中国的小孩都是宝,没有创造性和独立性,主要是没有家教,缺少伦理教育,从小生活在舒适的生活中,形成一种冷漠、封闭的个性,受不了别人的指责,也不主动去尊重长辈。
中国的大人也从不帮忙教育别人的小孩子,其实教育小孩子是全社会的事。
学校,中国的学校很粗放,教育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老师都是差不多先生,所以学生也就是差不多了,学校要求的是一种纪律,我们的老师的纪律性是不够的,可能同现在的义务教育有关,反正大家都是尽义务嘛,差不多算了;有时间可以到我们的初中以上的学校走走看看,你会发现很多问题。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差不多先生传读书心得体会篇1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严谨,不能求差不多,否则会有不好的后果。
这是我读《差不多先生传》的感悟。
这个故事讲的是差不多先生做什么事都不认真,小时候妈妈叫他去买红糖,他却买来白糖,相差太大,他却说差不多;在学校先生问他题,他把山西说成陕西,相差甚远,他也说差不多;在钱铺做伙计,把是写成千,千写成十,本差太多,他也说差不多;赶火车八点三十分开,他八点三十二到未赶上火车,还说差不多;最后得了急病把汪大夫请成王大夫(牛大夫)还说差不多,结果延误的病情,而他要死时说活人与死人差不多。
最令我气氛的是,差不多先生在临死还在说“死人和活人差不多”,就因为“差不多”丢掉了自己一条宝贵的生命,他到死也不知悔悟,真令人悲哀,社会上也有许多人做什么事都不计较,不认真,求差不多,也酿成了大祸。
在前几个月,发生了一起电梯事故,让一位刚拥有孩子不久,还来不及更加疼爱、关心孩子的母亲,永远见不到孩子,沉埋于电梯之下了。
原因就是因为电梯公司为了省几十元的钢板做踏板,差不多就行了。
让踏板没有足够的长度,使这位母亲正要跨出电梯时,踏板松动,露出缝隙,掉了进去,冷冰冰的电梯齿轮来不及关闭,残忍地挤压着这位母亲的身体,我看到这条新闻时不禁一寒,多么可怜的母亲,多么可怜的孩子,再也见不到妈妈了,就因为几十元的钢板,这就是这个“差不多”导致的后果,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残忍,这就是“差不多”带来的伤害。
后头再来想想我,也是一个差不多小孩,在数学考差时发现因数字写错几个,回家狡辩说差不多没认真,在复习上,说差不多就行……因为太多的差不多,所以成绩一直上不去,我现在多么后悔说出那么多“差不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差不多先生传读后感800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差不多先生传》。
书中讲述的是:一个叫差不多的人,一生不求精上求精,只所谓差不多,买错白糖差不多,山西陕西差不多,做火车迟到了也差不多。
甚至临死前,找错医生,找成牛医,最终自食其果,离开人世。
差不多先生名副其实,在生活中从不严谨,在他眼里只有差不多!那么我就想问:“小事上可以差不多,那学习上、工作中你还能差不多吗?”当我在看到他得了急病后,请错医生,让牛医来治病,结果不到一分钟就死了。
那时我总是奇怪的想:在生命危急,千钧一发之时,你都还能把救星——医生和牛医混成差不多,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悲哀呀!其中还有一段差不多先生在店铺里也是差不多;在销售产品时把“十”总是写成“千”,而他自己本人毫不在乎,这是收益问题,谈何差不多!然而,即使管家一再强调,他总是若无其事地答道:“‘十’和‘千’也就一撇之差,不要把事情做的十全十美,差不多便足以应付。
”面对如此浅淡之态度,我只是想说:“无所谓的差不多先生就是如此之愚蠢!”
俗话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不要差不多!不要以为这种习惯离我们太远。
其实,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我们学
习时,何尝不是,走马观花,草草了事?读后感·我一年级的时候常常这样,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我数学好,对考试总是胸有成竹,老师把考卷发下来,我自信的随便填上了几个数字,一点不在乎,过了几天,考卷发下来,我一看99分,100满分失败了,老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这张考卷并不难,100分也易如反掌,只要稍微,哪怕一点儿认真就100分了,何必走马观花?”我听后恍然大悟:99、100虽只差1,就好比完美玉器上出现了一丝细缝,天壤之别!
总之,《差不多先生传》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生活上需要严谨,学习上更要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让我们共同携手向上,争做一个精上求精的人吧!
教师点评:小作者在《差不多先生传》中收获了在学习工作应该精益求精的道理。
通过恰当的引用和大量的议论说理,结合自身经历深入讨论,感受真挚,是一篇具有说服力的读后感。
文/周宇毅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