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意义
森林抚育间伐方法与意义

森林抚育间伐方法与意义摘要:森林抚育采伐是在林分郁闭后直至主伐的期间,对未成熟的森林定期而重复地伐去部分林木,为保留的林木创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条件,同时获取一部分用材的一种技术措施。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生态环境;影响抚育间伐直接作用于林木,与环境同时影响林木的品质和生长。
中国抚育间伐历史悠久,早在宋代便有记载。
森林抚育是指从森林发生至森林主伐利用前一个龄级,所实施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和调整林木关系,旨在实现森林速生、优质、丰产的经营措施。
抚育间伐是森林经营管理措施之一,是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
研究不同抚育方式、强度和频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干扰对重建、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固有功能及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以31块北京地区侧柏人工林样地为例,对不同抚育强度后侧柏林生长、林下植被生长及林下植物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
侧柏林分经不同强度抚育后单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林分蓄积生长均增加,不同抚育强度下单木胸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和林分蓄积生长量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宜采取强度抚育,较差立地条件宜采取中弱度抚育;侧柏林分经弱度、中度抚育后林下植物种类增加,经强度抚育后减少;不同强度抚育后林下植物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时间增大后者对抚育强度更为敏感;林下灌草生物量随抚育强度增大而增加,并随时间增加;侧柏人工林生态系统种间竞争程度与立地条件有关,好的立地条件能够经受较强的人为干扰,差的立地条件受弱度干扰就会打破种间生长平衡。
1 森林抚育采伐的种类(1)在幼龄林前半期,即林分开始郁闭后,为保证目的树种(或主要树种)不受非目的树种(或次要树种)和其他灌木的抑制而施行的采伐。
主要目的是调整幼林的组成,使目的树种尽早获得有利的生育空间,保证其数量在林分中占据一定的比例。
(2)除伐。
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及效果分析

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及效果分析森林抚育采伐是指人为的采伐和更新森林,以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其目的和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森林生长和更新:抚育采伐可以促进森林的生长和更新,通过适度的采伐来减少林木的竞争,调整林木的种类和结构,提高森林的光照、通风和树冠的层次结构等,以利于森林的自然更新和复壮,提高森林的生产力和保护力。
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抚育采伐可以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通过采伐来清除死亡、枯萎、病虫害和不良干扰因素等有害植物,减少或阻止森林的腐化,保持森林的良好生态状态,提高森林对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环境净化的功能。
三、调节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抚育采伐可以调节和提高森林的生产力,通过采伐来调整森林的结构和密度,增加森林的生产空间和光照强度,改善森林的生产环境和条件,提高森林的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森林的健康生长和寿命延长,实现森林的持续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四、提供多样化的森林产品和服务:抚育采伐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森林产品和服务,通过采伐来获取木材、木材纤维、草木野菜、药材等森林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和文化需求,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推动当地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五、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抚育采伐可以保护和改善森林的生物多样性,通过采伐来保留、增加和恢复森林的栖息地和连接通道,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和资源供给,促进各类植物和动物的繁殖、生长和迁徙,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稳定和健康。
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是通过人为的干预和管理来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以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经济性和社会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促进森林生长和更新、改善森林生态环境、调节和提高森林生产力、提供多样化的森林产品和服务、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意义

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意义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6期周文辉摘要: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指在末成熟的林分中,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为了结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而适时适量采伐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的一种营林措施。
是以采伐部分林木为手段,改善林内光照条件,为保留木增加营养面积,同时进行人工选择,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培育目的。
在系统经营的森林中,抚育采伐是定期重复地进行的。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目的;森林;自然一、森林抚育间伐的作用(1)调整森林结构,突出主导林木。
通过森林抚育间伐和改造措施进行森林结构和类型的调整,突出森林中主导林木,明确森林经营方向、经营措施、经营重点。
如生态林可形成以林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立体混交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分生产力,使森林质量得以改善,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商品林通过抚育间伐促进林木生长,培育大径材。
(2)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环境,促进森林更新。
经过抚育间伐,林分内株数减少,林冠郁闭度下降,使林内光照强度增加,林内空气、土壤的湿度、温度、理化性质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有利于死地被物的分解,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由于林内环境更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林木的管饱和导管长度增加,木材纤维长度加大,秋材所占百分率提高,年轮宽度较间伐前增大,木材的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
同时,环境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林下天然更新,也给人工栽植珍贵树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3)增加林分的稳定性。
部分中幼林因自然稀疏,枯死木增多,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供了场所,为森林火灾、雪压、风倒等自然灾害孳生了条件。
森林抚育间伐不但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而且有利于改善林分的卫生状况,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抚育间伐的目的和任务1、解决林分的树种组成:在混交林或天然更新的幼林内,往往会有一些非目的树种存在。
所谓非日的树种是指材质低劣或价值较差的一些树种。
对森林抚育间伐意义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对森林抚育间伐意义问题及对策的探讨
森林抚育间伐是指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适当削弱森林生长后期密度较高的树木,促进森林的自然更新和优胜劣汰。
间伐对森林抚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间伐可以促进森林生长。
森林间伐可以削弱森林生长后期过于密集的树木,使得剩余树木得到更多阳光和养分,从而促进它们的生长。
同时,间伐可以起到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帮助森林恢复自然平衡,维护森林结构和物种多样性。
其次,间伐可以促进森林经济效益。
森林资源是我国的重要资源之一,森林抚育间伐可以帮助森林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通过间伐,可以获得木材和其他森产品,同时刺激森林经济的发展,提高森林资源的效益。
但是,森林抚育间伐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间伐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出对策。
首先,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森林抚育间伐计划。
合理规划和实施间伐,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益。
其次,落实生态优先的原则。
在进行森林抚育间伐时,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优先考虑森林的生态价值和生态系统安全,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加强立法和监管。
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对森林抚育间伐的监管,在保证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综上所述,森林抚育间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需要注意间伐可能导致的问题,提出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森林抚育间伐对提高林分质量的积极意义

浅谈森林抚育间伐对提高林分质量的积极意义
森林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的更新和成长。
在森林抚育间伐过程中,通过适度的间伐
可以让阳光和空气更好地进入林分深处,提供更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森林植被的更
新和生长。
适度间伐还可以降低森林密度,减少林分内部竞争,促进森林植被的优胜劣汰,使得林分的空间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和分配,进而提高林分的质量和产量。
森林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分结构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随着间伐的进行,森林内部的树
木种类和年龄结构将得到合理的调整和平衡,不同种类和年龄的树木会更好地共存和相互
依存。
这种多样性和均衡性的林分结构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提高,保护和促进各类
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提高林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度。
森林抚育间伐可以刺激林木的生长和发育。
在适度的间伐下,老弱病残的树木将被及
时清除,给予更多的生长空间和机会给优质的树木,使得整个林分内部的树木得到优胜劣
汰的机会,促进优质的树木生长和发展。
这种优胜劣汰的机制有利于提高森林木材的品质
和生产力,进而提高林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
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森林抚育间伐还可以促进林分的生态环境改善。
适度的间伐不仅有利于提高林分的透
光性和通风性,还有助于改善林分内部的环境湿度和温度。
这样可以提高森林内部生物的
生长和繁衍条件,有利于保护和增加珍稀濒危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平
衡和健康。
通过优化和调整林分结构和功能,还可以提高森林内部的生态服务功能,为人
类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和服务,从而增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浅谈森林抚育间伐对提高林分质量的积极意义

浅谈森林抚育间伐对提高林分质量的积极意义一、森林抚育间伐的定义森林抚育间伐是指在森林的生长期内,根据森林的生长规律和生态环境的需要,通过适当的间伐措施来促进森林的更新和生长。
它是指在森林抚育管理中,通过人为干预改变森林结构、组成和空间分布,实现疏林或密度调整的一种森林管理方式。
森林抚育间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森林生长,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的质量和产量,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利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优势树种生长。
通过间伐,可以适当减少森林的密度,降低树木间的竞争,使得优势树种得到更好的生长条件。
2.改善森林结构。
通过间伐,可以调整森林的结构和组成,促进不同树种的均衡生长,提高森林的多样性。
3.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率。
通过间伐,可以适当稀疏森林,减少林分密度,使得森林更加通风透光,降低火灾的发生率。
4.提高森林的产值。
通过间伐,可以促进森林的生长,提高各种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增加森林的经济价值。
森林抚育间伐在森林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森林的更新和生长。
通过间伐,可以有效地调整森林结构,减少竞争,促进森林的更新和生长,保持森林的健康和活力。
4.防治森林病虫害。
通过间伐,可以改善森林的环境,提高森林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护森林资源。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森林抚育间伐对于提高林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间伐可以促进森林的更新和生长,提高森林的产量和质量,保持森林的健康和活力。
间伐可以改善森林的环境,提高森林的生长条件,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间伐可以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增加森林的经济价值,为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保障。
间伐还可以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发展。
可以说森林抚育间伐对提高林分质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在今后的森林管理中,应当充分认识到森林抚育间伐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森林抚育间伐的投入和支持,制定科学合理的间伐方案,积极推进森林抚育间伐工作,不断提高森林的管理水平,为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作出更大的贡献。
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及效果分析

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及效果分析森林是地球上珍贵的自然资源之一,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稳定土壤等重要功能。
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人们进行了森林抚育和采伐的活动。
本文将对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及效果进行分析。
一、森林抚育采伐的目的1.提高森林质量森林抚育采伐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森林的质量。
随着森林的生长和发展,一些老弱、病虫害树木逐渐增多,林分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
通过抚育采伐,可以适当稀疏和更新森林,促进林分结构的优化,提高森林的抗灾能力和生产力,增加森林的资源价值。
2.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木材、竹材等森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必须进行适量的采伐。
不合理的采伐行为容易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森林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抚育采伐,可以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延长林木周期,保持森林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为森林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3.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保护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工业化、城市化等现象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
通过抚育采伐,可以促进各种植被的生长更新,促进水土保持,保护动植物多样性,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1.促进林分生态结构优化通过抚育采伐,可以及时清除老弱、病虫害树木,促进各种植物的生长发育,优化森林的林分结构。
合理的抚育采伐可以满足不同树种和植被的生长需求,增加林分结构多样性,有利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提高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抚育采伐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森林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通过精心管理,可以培育出优质的林木,增加木材、竹材等森林产品的产量,提高商品化水平,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贡献。
合理的抚育采伐可以促进森林的更新和生长,保持森林的健康状态,改善森林的生态环境。
抚育采伐方案

抚育采伐方案抚育采伐方案是指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通过对待采伐林地进行合理的抚育管理,以确保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从抚育采伐方案的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抚育采伐方案的意义抚育采伐是一种有计划的、持续有效的森林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1. 促进森林的再生:抚育采伐可以通过合理疏伐、补植等措施,增加光照、改善环境,从而促进森林的再生和更新。
2. 保护生态环境:抚育采伐侧重于对森林的保护和维护,可以减少乱砍滥伐的现象,保护山水林等自然生态环境。
3. 促进经济发展:抚育采伐既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二、抚育采伐方案的主要内容抚育采伐方案的编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树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等因素,选取适宜的树种进行抚育采伐,保证森林的多样性。
2. 疏伐措施:确定疏伐的程度和时机,保证疏伐的效果,并避免对采伐林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3. 补植工作:在采伐后及时进行合理的补植工作,确保采伐林地能够迅速恢复和再生。
4. 病虫害防治: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方案,保证采伐林地的健康和生长。
5. 生态环境保护:采取措施减少采伐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合理规划采伐区域、设置保护区等。
6. 社会参与和监督: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沟通,对抚育采伐方案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抚育采伐方案的实施步骤抚育采伐方案的实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了解采伐林地:对采伐林地的地理、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调研,了解采伐林地的特点和问题。
2. 制定方案:参考已有的相关法规和政策,结合采伐林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抚育采伐方案。
3. 培训和宣传: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抚育采伐方案的理解和执行能力,并向社会公众宣传抚育采伐的意义和作用。
4. 实施方案:按照抚育采伐方案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抚育和疏伐工作,确保采伐林地的恢复和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抚育间伐的目的和意义
[摘要]抚育采伐,抚育间伐,又称抚育采伐,指在末成熟的林分中,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为了结保留木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条件,而适时适量采伐部分林木,调整树种组成和林分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促进保留木生长的一种营林措施。
是以采伐部分林木为手段,改善林内光照条件,为保留木增加营养面积,同时进行人工选择,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培育目的。
在系统经营的森林中,抚育采伐是定期重复地进行的。
[关键词]森林抚育间伐目的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151-01
在幼林郁闭之前,幼树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应采用一系列幼林抚育措施来调节这对矛盾。
而在郁闭成林之后的慢长时期内,虽然林木与环境之的矛盾仍占重要地位,但林木群体内部个体之间为争夺营养空间的矛盾逐渐突出起来,有时上升为主要矛盾。
所以在这一时期里,除了在某些集约栽培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施肥、灌溉、排水、垦复等林地抚育管理措施外,最大量的抚育工作是调情林木之间关系的抚育采伐,亦称间伐。
由于抚育采伐的目的是培育森林,因而它和主伐有着本质区别:主伐目的在于取得木材,采伐成熟木,一般不存在选木问题;而抚育间伐目的为了培育森林,在未成熟的森林中进行,有严格的选木要求。
主伐必须考虑森林更新;而抚育采伐不存在更新问题。
不同种类的森林,不同时期的抚育采伐,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任务。
如果将抚育采伐的任务说得全面一点,可归纳成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提高林木质量
森林的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天然林中,不仅密度不均匀,而且每株树木自幼苗时起受种子遗传性和所处小区条件的影响,就有不同的品质和生活力,例如弯曲、萎弱、分叉木等是每个林分中都存在的。
这些植株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品质会加剧,或者由于它们占据着优越的地盘而影响了优良植株的生长,这时就需要抚育采伐,将不良木、老狼木伐除,给优良植株创造更充分的地上和地下营养空间。
这个间伐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定株和选择的过程,保优汰劣是它坚守的固定原则。
(二)调节组成、防止逆行演替
在天然林中,混交林是很多的,尤其在水热条件优厚的亚热带和热带林区更是如此。
几种树生长在一起,往往发生相互排挤的现象,被排挤处于劣势或最后被淘汰的不一定是价值低的非目的树种。
这时如不进行人为的干预来保证优良树种组成,自然竞争的结果就会违背人们的意愿,发生逆行演替,形成组成不良的林分。
所以,在混交林中进行抚育采伐,首先是保证林分理想的组成。
当然,混交体中进行抚育间伐,也有提高林木质量的意义。
(三)减少无益竞争,加速林木形成
森林郁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愈来愈少,这种自然稀疏的现象是森林中的普遍规律。
自然稀疏在林木旺盛生
长时期进行得很剧烈,稀疏的强度很大。
一般天然林中,自然稀疏淘汰率达80%以上。
无疑,自然稀疏林木个体的存亡,完全取决于自然竞争能力,弱者亡,强行存,经过相当长期的竞争才能决定下来;同时,存留者也因竞争而影响了生长。
显然,无论是单纯林还是混交休,在其自然竞争剧烈的时期,加以人为的干预,伐除部分林木,等于加速自然稀疏过程,有利于留存木的生长。
当然,这时的抚育采伐,只能在过期林分中弱强度地进行,否则影响干形品质。
因此,应严格遵照抚育采伐规程规定,在适宜林分进行,并保留应有的疏密度,在充分发挥自然稀疏林学意义的前提下,减少林木的无益竞争,加速优良林木的成材。
(四)缩短工艺成熟龄,增加大径材出材量
林木培育通常对目的材种有一定的规格要求,林木达到规格材种的年龄叫作工艺成熟龄。
我们知道,林木大道理工艺成熟的年龄是与抚育措施有着直接关系的。
抚育采伐,由于是稀疏林木的措施,使单株林木生长加快,用材的工艺标准,尤其是粗度容易达到。
所以,抚育采伐可以缩短工艺成熟龄,也就是缩短了主伐龄。
同时由于抚育采伐疏开了林分和伐除了弱小木,使得林分大径材出材率增加。
由于工艺成熟龄提前,提高了林木生产速度,又由于木材品质的改善和大径材的增加,提高了材种等级,从而提高了木材的经济价值。
(五)提高木材利用量
森林生产全部木材的数量有几个组成部分:从第—次间伐开始,
每次抚育采伐得到的木材量,称为间伐量;森林成熟以后主伐利用的木材量,称为主伐量;在林木生长整个期间,枯死腐烂部分,称为枯损量。
如果不进行抚育采伐,则自然稀疏死亡的80%以上的林木都成为枯损量。
(六)改善卫生状况,提高防护性能
抚育采伐以后林分卫生状况改善,生活机能增强,从而增加了林木对不良气候条件和病虫害的抵抗力,卫生状况的改善也减免了森林火灾发生的可能性。
各种防护林的抚育采伐,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强其防护效能。
如防风林,通过抚育采伐实现良好的疏透结构;风景林,通过抚育采伐实现更好的林木组成和美观的林层结构。
合理的抚育采伐是一种正向人工选择。
通过伐除衰弱木、不良木及非目的树种,保留了生长潜力和干形、材质优良的林木,并为它提供了较充裕的营养空间,使之发挥生长潜力,快速成材。
其结果是整个林分的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林分达到工艺成熟的期限也可以缩短一个龄级左右。
这正式通过抚育采伐培育森林的主要目的之一。
砍伐有害木,淘汰次要树种,形成理想的结构,从而使林分抗病、抗害能力提高,并在改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全面功能。
林分稳定性和机能的增强,可以减少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
从而促进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
抚育采伐中人们往往追求木材的总生产量增加;也有人认为抚育采伐可以增加森林主伐量,但实际效果表明:总生产量不一定增加,
增加主伐量也不是肯定无疑的。
唯增加木材总利用量是肯定的效果.
总生产量不一定增加的原因在于间伐后株数减少了,假如间伐时强度偏大,使土地生产力在保留木恢复郁闭的过程中浪费掉,从而使最终结果含混不清。
如果抚育的不合理还会降低总生产量。
应该肯定的是,抚育间伐利用了小、中径材,消灭了枯损量,并在此基础上培育了优良木、增加了大径材产量。
从而提高了整个林分的林木利用率和利用价值这一部分中间利用材的数量,由森林的自然稀疏过程中的林木株数淘汰率得知,是惊人的,一般都要超过主伐利用量许多。
所以,抚育采伐增加木材利用率的意义是重大的。
那种认为,如不增加木材总产量或主伐量,就没有必要进行抚育间伐的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
参考文献
[1] 罗菊春.抚育改造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关键性措施[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01).
[2] 傅校平.杉木人工林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生物量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00(02).
[3] 王慧,郭晋平.我国森林抚育间伐研究进展[j].山西林业科技.2008(02)
[4] 王慧.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影响研究进展[j].山西农业科学.2007(12).
[5] 周新年,巫志龙,郑丽凤,邓盛梅,林海明,许少洪.森林
择伐研究进展[j].山地学报.2007(05).
[6] 李春义,马履一,徐昕.抚育间伐对森林生物多样性影响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