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讲义系统安全分析

合集下载

第三章安全系统工程

第三章安全系统工程

第三章安全系统工程第一讲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与事故的致因理论[教学目的] 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安全系统工程内容与发展概况。

掌握工伤事故的定义、构成要素、发展阶段,掌握多米诺骨牌理论、轨迹交叉论以及事故原因分析。

理解事故因果类型、系统理论。

[教学重点]1.工伤事故2.事故的致因理论3.事故原因分析[教学难点]1.工伤事故的定义2.事故原因分析第一节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一、概念及内容(一)概念安全系统工程就是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分析,评价及消除系统中的各种危险,实现系统安全的一整套管理程序和方法体系。

(二)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系统安全分析充分认识系统的危险性。

可以分析到不同程度,可以是初步的或详细的,也可以是定性的或定量的。

2、系统安全预测3、系统安全评价4、安全管理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对照已经确定的安全目标,对系统进行调整,对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增加有效的安全措施,使系统的安全性达到安全目标所要求的水平。

二、发展概况1、二战时,“曼哈顿计划”中使用系统工程方法;2、1957年,哥德和迈克尔合著“系统工程学”一书;3、1962年,BSD第62-41文“发展空军弹道导弹的系统安全工程”;4、1965年,西雅图召开安全系统工程学术讨论会;5、1977年,MIL-STD-882A,成为所有系统安全程序都须遵守的标准;6、1982年,我国劳动部召开安全系统工程座谈会。

第二节事故的致因理论一、工伤事故1、定义企业的职工为了生产和工作,在生产时间和生产活动区域内,由于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或虽然不在生产和工作岗位上,但由于企业的环境、设备或劳动条件等不良,致使身体受到伤害,暂时地或长期地丧失劳动能力的事故。

2、构成要素三项要素:伤害部位、伤害种类、和伤害程度。

3、类别20类4、主要影响因素(1)人的原因(2)物的原因(3)管理的原因(4)环境的原因5、发展阶段(1)孕育阶段事故处于无形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不能指出具体形式。

安全系统工程学-系统安全分析

安全系统工程学-系统安全分析

√ √ √
√ √ √ √ √ √ √ √ √ √ √ √
事件树分析(ETA) 事故树分析(FTA) 原因后果分析 (CCA)
第二节 安全检查及安全检查表(SC)
分析方法 安全检查表(SC) 开发 研制 方案 设计 样机 详细 设计 建造 投产 日常 改建 运行 扩建 事故 调查 拆除

√ √

√ √

(3)车间的安全检查表 用于车间进行定期检查和预防性检查的检查表,重点放在人 身、设备、运输、加工等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方面。其 内容包括工艺安全、设备布置、安全通道、通风照明、安全 标志、尘毒和有害气体的浓度、消防措施及操作管理等。 (4)工段及岗位的安全检查表 用于工段和岗位进行自检、互检和安全教育的检查表,重点 放在因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多发性事故上。其内容应根据岗位 的操作工艺和设备的抗灾而定。要求检查内容具体、易行。 (5)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此类表格是由专业机构或职能部门所编制和使用的,主要用 来进行定期的或季节性的安全检查,如对电气设备、起重设 备、压力容器、特殊装置与设备的专业性检查。
二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选择
分析方法 安全检查表(SC) 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危险性和可操作 性分析(HAZOP) 故障类型和影响 分析(FMEA) 开发 研制 方案 设计 样机 详细 设计 建造 投产 日常 改建 运行 扩建 事故 调查 拆除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程序
1 准备阶段:收集资料 2 审查阶段:识别危险、危险因素分级 3 结果汇总阶段

安全系统工程学-系统安全分析课件

安全系统工程学-系统安全分析课件
(1) 对系统中的危险源查明并列出清单; (2)掌握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列出潜在的事故隐患 清单; (3)列出降低危险源的措施和需要深入研究部位的清单; (4)将列出的危险源排序; (5)为定量危险源评价提供数据。
一、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2 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 ① 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类危险
2 安全检查内容:思想、管理、技术、隐患、事故处 理等
二、安全检查表
1 安全检查表形式 2 安全检查表类型 3 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4 安全检查表的特点
三、安全检查的落实
编制步骤 熟悉系统 收集资料 划分单元 编制检查表
编制安全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 检查内容尽可能做到系统、完整 重点突出,定义明确,便于操作 检查责任人明确 检查结果明确
② 一定要准确地记录辨识出的危险。PHA 分析法应该是系统最早 进行的危险分析,后续的任 何分析都是基于其基础之上,它的 准确性影响着后续分析的结果。
③ 分析时应该按功能结构或能量特点或其它方式有序地进行分析 ,这样才可保证你在分析时没有漏掉某一项。
④ 注意参照危险类型和先前经验教训进行危险辨识以保证分析的 全面性。
PHA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局限性
PHA 是一种定性的危险分析方法,尽管它能辨识 出大多数的危险,但不要指望采用这种方 法就能识别 出系统中的所有的危险,其风险评估也不可能是绝对 正确的。PHA 分析法常通过各 行业专家采用头脑风暴 的方法进行危险识别,但不可否认,分析人员在相关 知识、智力或能力方面并不是绝对权威的。
分析方法
开发 研制
方案 设计
样机
详细 设计
建造 投产
日常 改建 运行 扩建
事故 调查
拆除

《操作系统安全》第三章_windows系统安全要素

《操作系统安全》第三章_windows系统安全要素

3.1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
• 影響Windows系統安全的要素有很多:安全模型,檔系 統,域和工作組,註冊表,進程和線程等等,其中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是核心。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
• Windows系統的安全性根植於Windows系統的核 心(Kernel)層,它為各層次提供一致的安全模型。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是Windows系統中密不可 分的子系統,控制著Windows系統中對象的訪問(如 檔、記憶體、印表機等)。在Windows系統中,對象 實質上是指一系列資訊集合體,封裝了數據及處理過 程,使之成為一個可被廣泛引用的整體。當對象用於 網路環境時,稱之為資源;當對象在網路中共享時, 稱之為共用資源。
訪問令牌(Access Token)
• 受限令牌對於運行不可信代碼(例如電子郵件附件)很有 用。當您右鍵單擊可執行檔,選擇“運行方式”並選擇“ 保護我的電腦和數據不受未授權程式的活動影響”時, Microsoft Windows XP 就會使用受限令牌。
安全描述符(Security Descriptors)
第三章 Windows系統安全要素
Windows系統安全要素
• 一、目的要求 • 1.掌握Windows系統各種安全要素的概念,內涵和原 理。 • 2.掌握各種安全要素的管理操作及使用方法。 • 二、工具器材 • 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操作系統 • 三、學習方式建議 • 理論學習+上機操作
3.1.1 Windows系統安全模型組件
• 安全識別字 (SID,Security Identifiers) • 安全識別字標識一個用戶、組或登錄會話。每個用戶 都有一個唯一的 SID,在登錄時由操作系統檢索。當 你重新安裝系統後,也會得到一個唯一的SID。 SID 由電腦名、當前時間、當前用戶態線程的CPU耗費時 間的總和三個參數決定,以保證它的唯一性。

第三章讲义系统安全分析

第三章讲义系统安全分析

第一节 概 述
2.在危险因素辨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l) 安全检查表法 (2) 预先危险性分析 (3)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4) 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
(5) 事件树分析 (6) 事故树分析 (7) 因果分析
第一节 概 述
3.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的选择 在进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选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
安全检查表可以按生产系统、车间、工段和岗位编 写,也可以按专题编写,如对重要设备和容易出现事故的 工艺流程 , 就应该编制该项工艺的专门的安全检查表。
第二节 安全检查及安全检查表
(4) 安全检查表的特点 ① 通过预先对检查对象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和全面分
析,所制定出来的安全检查表比 较系统、完整,能包括控 制事故发生的各种因素,可避免检查过程中的走过场和盲 目性,从而提高安全检查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第二节 安全检查及安全检查表
(1)安全检查的性质 安全检查除了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外,还应定期地进
行群众性的检查。检查的性质可分为普遍检查、专业 性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
开展安全检查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具体,并且必须由领导负责、有关人 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进行实施。安全检查自始至 终应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边检查、边 整改。
针对被分析系统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工艺类型,工艺 过程中的操作类型等影响来选择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对于复杂和规模大的系统,由于需要的工作量和时 间较多,应先用较简捷的方法进行筛选,然后根据分析的 详细程度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
对于某些工艺过程或系统,应选择恰当的系统安全 分析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4) 系统的危险性 当系统的危险性较高时,通常采用系统、严格、预测

第三章---操作系统安全模型PPT课件

第三章---操作系统安全模型PPT课件

S4
O4(O4A, O4B, O4C)
2021/3/12
11
基本安全定理(简化版)
设系统的初始安全状态为σ0,T是状态转换 的集合。如果T中的每个元素都遵守简单安 全条件(简化版)和*-属性(简化版), 那么对于每个i≧0,状态σi都是安全的
2021/3/12
12
模型扩展解决分类粗糙
给每个安全密级增加一套类别,每种类别都描述一 种信息
1.主体:可以对其他实体施加动作的主动实体, 简记为S
2.客体:是主体行为的对象,简记为O
3.访问权限:访问权限有限集A={ 读,写,执行, 追加 }
控制策略:主体对客体的操作行为集和约束条件 集
访问矩阵:主体用行表示,客体用列表示,交叉 项表示该主体对该客体所拥有的访问权限
2021/3/12
7
信息流模型
例:如果类别分为A,B,C三类,则一个主体可访问的 类别的集合为: 空集, {A},{B},{C},{A,B},{A,C},{B,C},{A,B,C} 如果S2只需访问A类客体,则安全等级为(机密, {A}),客体O2B归于B类,它属于(机密,{B}), 则即使S2和O2B都是机密级别,S2也不能访问O2B 引入支配关系:安全等级(L,C)支配安全等级(L’,C’), 当且仅当L’ ≤L且C’包含于C
的对应于军事类型安全密级分类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模型
BLP模型采用线性排列安全许可的分类形式来保证 信息的保密性
✓ 每个主体都有个安全许可,等级越高,可访问的信息就越 敏感
✓ 每个客体都有个安全密级,密级越高,客体信体(数据、文 件)组成,主体对客体的访问分为只读(R)、读写 (W)、只写(A)、执行(X)及控制(C)几种访 问模式,C指主体授予或撤消另一主体对某一客体访 问权限的能力。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pptx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pptx

第二节 安全检查表法
概念及内容 安全检查
对工程、系统的设计、装置条件、实际操作、维修等进行详细检查 以识别所存在危险性。
安全检查有厂级普遍性安全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设备(设 施)安全检查等,应用十分普遍、广泛。
安全检查内容:
它包括查思想、查管理(“三同时”)、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四不放过”)几方面,具体包括:
安全检查表法内容
安全检查表分析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等对已知的危险 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 判别检查。 A.国内外事故案例;B.本单位经验;C.系统安全分析确定的安全部位及防范措施; D.研究成果
第二节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分类
(1)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所引起的安全问题;(物的不安全状态) (2)偏离规定的操作规程所引起的安全问题;(人的不安全行为) (3)新发现的安全问题。
第二节 安全检查表法
三同时与四不放过
第二节 安全检查表法
概念及内容
安全检查表法
是将被评价系统剖析,分成若干个单元或层次,列出各单元或各层次的危险因素, 然后确定检查项目,把检查项目按单元或层次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格,以提问或现 场观察方式确定各检查项目的状况并填写到表格对应的项目上,从而对系统的安全 状态进行评价。
设计用安全检查表:主要供设计人员进行安全设计时使用,也以此作为审查设 计的依据。其主要内容包括:厂址选择,平面布置,工艺流程的安全性,建筑物、 安全装置、操作的安全性,危险物品的性质、储存与运输,消防设施等。
厂级安全检查表:供全厂安全检查时使用,也可供安技、防火部门进行日常巡 回检查时使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厂区内各种产品的工艺和装置的危险部位,主要安 全装置与设施,危险物品的贮存与使用,消防通道与设施,操作管理以及遵章守纪 情况等。

三章系统安全分析课件

三章系统安全分析课件
查有关文件材料
顶板隐患整改(15分)
1.立项率低于80%,每低5%扣5分;2.整改率低于95%,每低5%扣5分。
查隐患整改记录
顶板事故管理(15分)
1.发生顶板事故,原因分析不全面、不准确扣10分;2.针对事故暴露出的问题,未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反馈到基层扣5分。
查事故报告档案
第三章 系统安全分析
安全评价的检查表形式
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
第三章 系统安全分析
1、安全检查表的功用(特点):1)按预定的目的、要求和检查要点进行检查,做到 突出重点、避免疏忽遗漏和盲目性;2)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和要求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表。可实现安全检查的规范化、标准化;3)依据此表检查,是监督各项规程制度的实施和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的有效方式,也是进行安全教育的一种手段;4)作为安全检查人员或现场作业人员履行职责的凭据
第三章 系统安全分析
如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系统的特点:
对于复杂和规模大的系统,需要的工作量和时间较多,应先用较简捷的方法进行筛选,然后根据分析的详细程度,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对于某些工艺过程或系统应选择恰当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如对于分析化工工艺过程可采用HOA研究;对于分析机械、电气系统可采用FMEA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操作过程,若事故的发生是由单一故障引起的,则可以选择HOA方法研究;若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危险因素共同引起的,则可以选择ETA、FTA等方法。
安全检查表(Safety Check List)
第三章 系统安全分析
3、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1)编制的依据: a 有关的规程、规定和标准 b 本单位的经验 c 国内外事故案例,尤其是同行业同类事 故案例 d 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3惯性原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带有一定的延续性,或者 称为惯性。
应用惯性原理注意2点: 惯性的大小 一个系统的惯性是这个系统内的各个内部因
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按照 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的一种状态趋势。
3.2.4量变到质变原理
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 到质变的规律。同样,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 安全的因素也都一一存在着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在评价一个系统的安全时,也都离不开从量变到 质变的原理。
概率推算法 概率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事故的发生是 一种随机事件;任何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是否 发生是没有规律的,但其发生概率是一客观存在的 定值。因此,根据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概率 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可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 概率。可以用概率值来预测未来系统发生事故可能 性的大小,以此来衡量系统危险性的大小、安全程 度的高低。
(8)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9)管理疏忽及风险树(Management Oversight and Risk Tree), MORT
3.2系统安全分析基本原理
3.2.1相关性原理 相关性是指一个系统,其属性、
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 果的相关性。
系统的结构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E=maxf(X,R,C) E—最优结合效果; X—系统组成的要素集,即组成系统的所有元素; R—系统组成要素的相关关系集,即系统各元素之间的所有相关关
因果是继承性的、多层次的。一次原因是二次原因的结果,二 次原因又是三次原因的结果,依此类推。
3.2.2类推原理
类推”亦称“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 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 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
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性的。所以,在应 用时要注意提高其结论可靠性,方法有:
FMEA (4)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Hazard and Operability Analysis),
HAZOP (5) 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ETA (6)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 (7) 因果分析(Cause—Consequence Analysis),CCA
1.系统安全分析
是使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辨别、 分析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 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描述的技术方法。
2.系统安全分析的特点
(1)系统性 (2)预测性 (3)层序性 (4)择优性 (5)技术与管理的融合性
3.系统安全分析的内容
(六个调查与分析)
(1) 对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以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 危险因素以及相互关系;
系; C—系统组成的要素及其相关关系在各阶层上可能的分布形式; f—X,R,C的结合效果函数。
对系统的要素集(X)、关系集(R)和层次分布形式(C)的分 析,可阐明系统整体的性质。要使系统目标达到最佳程度,只 有使上述三者达到最优结合,才能产生最优的结合效果E。
寻求X、R和C的最合理的结合形式
寻求系统在最佳生产(运行)状态下的最安 全的有机结合
(2) 对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以及其他有关因 素进行;
(3) 对能够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 某种特殊危险因素;
(4) 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的控制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的 最好方法;
(5) 对不能根除的危险因素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
(6) 对危险因素一旦失去控制,对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
研究与系统安全有关的系统组成要素,要素 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在系统各层次的 分布情况
必须要对要素之间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相关 形式和相关程度给出量。
因果关系
事故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着类似函数一样 的密切关系
事故和导致事故的原因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表现为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
事故的因果关系是:事故发生是有原因的, 而且往往不是单一原因因素造成的,而是由 若干个原因因素耦合在一起导致的。而每一 个原因因素又由若干个二次原因因素构成, 以此类推三次原因因素。
法。 2)代替推算法 指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有关资料、数据,来
代替所缺资料、数据的方法。 3)因素推算法 指根据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已知因素的数据推算有关未
知指标数据的方法。 抽样推算法 指根据抽样或典型调查资料推算系统总体特征的方法。
比例推算法 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 、部门或单位的实际比例,推算另一类似时期、地 区、部门或单位有关指标的方法。
事故因果类型
几个原因各自独立, 共同导致事故发生, 或多种原因在同一时 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 后果的,叫“集中 型”。
某一原因要素促成下 一要素发生,因果连 锁发生的事故,叫 “连锁型”。
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事故 结果,叫“复合型”。单纯的集中型或单纯的连锁型 均较少,事故的发生多为复合型的。
精品
第三章系统安全分析
主要内容 3.1概述 3.2系统安全分析基本原理 3.3安全检查表 3.4预先危险性分析 3.5故障类型、影响和危险度分析 3.6事件树分析 3.7故障树分析 3.8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3.9原因-后果分析方法 3.10管理疏忽及风险树
3.1 概述 3.1.1系统安全分析
① 要尽量多地列举两个或两类对象所共有 或共缺的属性;
② 两个类比Βιβλιοθήκη 象所共有或共缺的属性愈本 质,则推出的结论愈可靠;
③ 两个类比对象共有或共缺的对象与类推 的属性之间具有本质和必然的联系,则推出 结论的可靠性就高。
常用的类推方法
1)平衡推算法 指根据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所缺的有关指标的方
防护措施。
4.系统安全分析的主要技术方法
(1) 安全检查表法(Safety Checklist),SCL (2) 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PHA (3)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