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合集下载

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

1.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学者候林平将历史上人们对“翻译”定义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定义:(1)第一阶段是传统语文研究阶段,这时候对翻译的定义是比喻式的,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有令呕秽也”,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如伯乐相马”(2)第二阶段是现代语言学研究阶段。

英国的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言文本材料的替代。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则如下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3)第三阶段是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在《翻译语言学》理论中,卡特福德开宗明义,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体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过程。

关于翻译的定义中国较为熟悉的有以下几种:1)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整的表达出来。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3)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三世纪中叶罗马对希腊古典作品的翻译,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以形形色色的《圣经》译本的出现为标志。

第三阶段发生于中世纪中期,西方翻译家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其中有大量用阿拉伯文翻译的希腊典籍。

第四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翻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第五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后,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翻译家不仅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作品也有很大兴趣,如莎士比亚等,东方文学译品也相继问世。

第六个大发展阶段在二战结束至今。

二战后西方经济稳定为翻译事业提供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特点发生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代大不相同,取得很大进展。

翻译的英语单词

翻译的英语单词

翻译的英语单词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

那么你知道翻译的英语单词是什么吗?下面来学习一下吧。

翻译英语单词1:translate翻译英语单词2:interpreter翻译的英语例句:女孩们等待埃施先生作翻译。

The girls waited for Mr Esch to translate.人们很难翻译幽默或笑话。

You really can 't translate humor or jokes.逐字翻译不一定最接近原义。

A literal translation is not always the closest to the original meaning.我认为她对这篇文章的翻译要比他强的多。

I think her translation of the article is much better than his.你能把这句话翻译成英语吗?Can you translate the sentence into English?我不太满意他对这个句子的翻译。

I'm not satisfied with his interpretation of this sentence.我正在逐字的翻译。

I am making a verbal translation.我给你当翻译。

I'll act as interpreter for you.要不要我来帮你翻译?Would you like me to interpret for you?被翻译成英语的爱尔兰童话故事Irish fairytales that had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在你们的合同中已订定有可能要翻译这本书。

The possibility of the book being translated is provided for in your contract.受控语言加机器翻译就是受控翻译。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指根据原文的语义、风格和表达方式,将其准确、清晰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使读者能够完全理解原文的内容。

翻译的标准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 准确性:翻译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得随意添加、删除或修改原文的信息。

必须理解原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并将其翻译为与之相对应的目标语言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2. 清晰度:翻译要求使用目标语言的正确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翻译的内容。

翻译应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而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翻译。

3. 自然度:翻译要求表达得自然流畅,与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习语一致。

翻译应避免使用生硬、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适当调整翻译,使之与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相符。

4. 一致性:翻译要求在整篇翻译中保持一致的语言风格和术语。

翻译应遵循统一的翻译规范和术语表,确保不同部分之间的翻译一致性,避免使用不同的术语或表达方式。

5. 文化适应性:翻译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适应能力,根据目标语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进行相应的翻译调整。

翻译应避免使用与目标文化背景相悖的表达方式或内容。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准确、清晰、自然、一致和具有文
化适应性的。

翻译人员应根据以上要求进行翻译,以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并流畅阅读翻译的内容。

翻译的作用

翻译的作用

翻译的作用翻译是一种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技能和过程。

它在人类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探讨翻译的几个作用。

首先,翻译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

通过翻译,人们可以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信息转达给其他语言的人们。

这有助于打破语言障碍,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对话,促进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其次,翻译在政治和国际关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际事务中,各国之间经常需要进行交流和合作。

翻译在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使得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政府、组织和个人能够相互理解和沟通。

通过翻译,国际间的协商、谈判、合作以及文化交流都得以实现。

翻译还有助于跨国公司的运营和全球商务交流,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第三,翻译在学术领域和知识传播中有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各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

翻译将这些学术信息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使得不同国家的学者能够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知识。

这加强了跨文化的学术合作和知识传播,推动了学术界的发展。

此外,翻译还有助于将外国经典文学、哲学和思想引入到其他语言的文化中,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和多样性。

最后,翻译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方式。

通过从一种语言翻译为另一种语言,个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目标语言和文化。

这有助于提高个人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总之,翻译在全球化时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对于政治和国际关系起着关键作用,对于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的语言学习和文化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翻译,人们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实现共同的理解与发展。

翻译的定义、分类和标准

翻译的定义、分类和标准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1)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

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Translation is a representation or recre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3)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meaning-based汉译英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语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1)Transl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符际翻译)2)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Oral (interpretation) : consecutive(交替传译); simultaneous(同声传译)3) Written: whole text literature; pragmatic excerpt; selective; adapted; rewriting; MAT & MTCriteria of translationCriteria of translation is the plumb-line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a translation and the goal for a translator to strive for.1) Source-language–oriented principle(以译出语为取向的原则)Characteristics: pay extreme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he source text, always adopts a word-for-word / line-for-line translation or transliteration.•他是只纸老虎He is a paper tiger.•这事让他丢脸This makes him lose face.2) Target-language-oriented principle (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原则) Liberal translation: using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ation / adaptationfor the reader’s sake. This is done at the cost of the loss or damage of the original image sometimes.•What is done is done. 木已成舟•Kicking a man when he is down. 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3)Author-and-reader-oriented principle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原则) Characteristics: take both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into consideration, and strive to be faithful and smooth at the same time.•繁华也罢,贫穷也罢,丈夫和妻子携手一生,情深意长。

翻译的形式和类型

翻译的形式和类型

翻译的形式和类型(同声传译篇)翻译包括口译(interpretation) 和笔译(translation) ,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并且决不能脱离原文内涵而进行硬译、死译,必须要做到译文的忠实、通顺。

翻译要做到“ 译成之文,适如其所译” ,并要尽可能地达到“ 信、达、雅” 的境界。

除了人可以从事翻译活动外,人还可操纵机器从事翻译活动。

不过目前看来,机器翻译还不尽人意。

口译的形式和类型: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咬耳朵(whispering) 和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

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又称同步翻译、同声翻译、会议翻译,简称同传;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又称连续翻译,简称交传。

同声传译同传,顾名思义,即基本同步地实现对讲话者发言的口译,多用于国际会议、专业研讨会等场合。

同传的形式:译员通过专用的传译设备提供即时口头翻译,即译员通过话筒讲话,听众通过耳机接收,这种翻译形式可同时有几种语言,如联合国大会就有六种语言的同声传译。

鉴于同传有一定的技巧性要求,专门的培训和大量的练习都不可或缺。

同声传译最早始于1919 年的巴黎和会。

在巴黎和会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翻译进行谈判,其中一部分谈判采用了同声传译,这也意味着同声传译作为一种专业开始形成。

后来,二战后的纽伦堡军事审判法庭(1945-1946 ),同声传译第一次得到相当大规模的采用来审判纳粹战犯,效果不错。

于是在1946 年的联合国会议上开始正式采用同传,结果使会议的时间缩短了一大半,经费也相应的减少了许多。

中国是在1952 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会议上首次使用,时至今日也不过是40 年的发展历程。

同声传译时间效率高,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理解。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

1.翻译的定义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绪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为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冯庆华先生在《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则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双重角度界定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2. 翻译的标准我国比较系统全面论述翻译标准的是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日:“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三条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译界虽然对它的褒贬一直未断,特别是对其中的“雅”字多有异议,因而试图提出一些新的说法,如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刘重德提出“信达切”的标准,许渊冲提出“信达优”的标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够替代“信达雅”,为大家所接受。

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化境”说。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

翻译的定义英国《牛津英语词典》给translate下的定义是: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美国《新编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给translate下的定义: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转换成本族语或另一种语言)。

我国《辞海》和《汉语大词典》给翻译下的定义:“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刘宓庆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一书中,将“语际意义”概括为六种: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给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成“语义”和“文体”,他说: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张今:“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季羡林在谈到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时,提出了一个十分精辟的观点。

他说文化(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

然而,中华文化似乎是个例外。

五千年来,虽然经理了不少波折,走过了不少坎坷的道路,但是中华文化却一直没有消逝。

原因何在呢?他的答复是:“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郅都,河东大阳人也。

以郎事文帝。

景帝时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

尝从入上林,贾姬在厕,野彘入厕。

上目都,都不行。

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不伤贾姬。

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上亦赐金百斤,由此重都。

译文:
郅都, 是河东大杨人。

以郎官的身份服侍汉文帝。

汉景帝时, 郅都担任中郎将, 敢于直言进谏, 在朝堂上当面训斥大臣。

他曾经跟随皇上进入上林苑, 贾姬上厕所时, 一只野猪突然进入厕所, 皇上对郅都使眼色, 郅都不动。

皇上想自己拿兵器去救贾姬, 郅都跃在皇上面前说“: 失去一个美姬,又有一个美姬被送进宫来, 天下缺少的难道是贾姬这类人吗? 陛下纵然不爱惜自己, 皇室和太后将怎么办呢?”皇上回转身, 野猪也没有伤害贾姬而离去。

太后听说这件事, 赏赐郅都黄金一百斤, 从此看重郅都。

二: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

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一位入赘女婿。

身高不足七尺。

为人滑稽,能言善辩,屡次出使诸侯国,从未受过屈辱。

齐威王在位时喜好说谜语,彻夜陶醉于酒宴,不理政事,将国事委托卿大夫。

文武百官也荒淫放纵,各国都来侵犯,国家危在旦夕。

身边近臣不敢进谏。

淳于髡用隐语劝谏说:“国中有大鸟,落在大王庭院里,三年不飞又不叫,大王猜这是什么鸟?”齐威王说:“这只鸟不飞则已,一飞就直冲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于是就诏令全国七十二县长官来朝奏事,奖赏一人,诛杀一人;又发兵御敌,诸侯十分惊恐,都把侵占的土地归还齐国。

三: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译文:
燕昭王说:“我该拜见谁好呢?”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的国君中,有个用千金寻求千里马的,三年都没有寻求到。

有个国君亲近的内侍对国君说:‘请让我去寻求千里马。

’ 国君就派他去。

只用了三个月就寻到千里马,但马己经死掉,用五百金买下马头,返回国内报告国君。

国君听后大怒,说:‘我要寻求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丢弃五百金?’内侍回答说:‘买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认为大王会买良马,千里马很快就到了。

’ 于是不到一年,千里马来到的不少。

如果现在大王诚心诚意想招纳贤士,就先从我开始。

我尚且被侍奉,何况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难道会因路程有千里而不来吗?”
四:戎夷违齐如鲁,天大寒而后门,与弟子一人宿於郭外。

寒愈甚,谓其弟子曰:“子与我衣,我活也;我与子衣,子活也。

我,国士也,为天下惜死;子,不肖人也,不足爱也。

子与我子之衣。

”弟子曰:“夫不肖人也,又恶能与国士之衣哉?”戎夷大息叹曰:“嗟乎!道其不济夫!”解衣与弟子,夜半而死。

弟子遂活,谓戎夷其能必定一世,则未之识。

若夫欲利人之心,不可以加矣。

翻译:戎夷离开齐国去鲁国,(遇到)天气非常寒冷并且在城门关闭后才到。

于是和一个弟子一起住在野外。

天更加寒冷了,(他)对弟子说:“你给我衣服,我可以活;我给你衣服,您可以活。

我是国家有名的学士,为了国家而舍不得死。

你是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值得爱惜。

你把你的衣服给我吧。

”弟子说:“既然是小人,又怎么可能会给国家有名的学士衣服穿呢?”戎夷叹息道:“唉!讲道义大概是行不通了!”他便脱下衣服给了弟子,到半夜便死了。

弟子便保住了性命。

如果说戎夷一定能够安定天下,那是没有办法知道了;至于(戎夷)想让别人得到好处的想法,没有人可以超过他了。

1.解释下列带引号的词
(1)天“大”寒而后门(2)不足“爱”也
(3)与弟子一人宿于“郭”外(4)弟子逐“活”
2.如果你是文中的弟子,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3.阅读下列这则材料,然后联系上文谈谈感受。

一艘船在海上失事,只剩下一艘小小的救生艇,船长在暴雨中用手枪逼着妇女,老人和病人跳进海里,终于使剩下的人自救成功。

五: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翻译:
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又问:“象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

”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样以后才敢进入。

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麋鹿就象犯了杀人罪一样,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

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