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销不平衡”的本量利分析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产销不一致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产销不一致的盈亏平衡分析模型
用。 假 设
所 示 ,项 目 盈 利 的 条 件 是 销 售 量 波动 。例 如 , 在产 量 增 长 初始 阶段 , 由 于 受人 工 熟 练 程 度 、管 理 水 平 等 限制 , 料 和人 工 消耗 可 能较 多 , 材 致
Hale Waihona Puke 。 ( ) 二 传统最亏平衡分析隐含的 Q> Q
B P =F /( E o C P~V C)
( ) 性改变 。而这种线性假设往往不能 2
注意的是 ,盈亏平衡分析不仅在项
()生 产 能 力 利 用 率盈 亏平 衡 成立。 2 事实 卜, 构成产品成本三要素
B P =B P / d ( ) 的料 、 、 3 工 费的单位价格都可能发生 目的可行性论证分析 中有用 ,而且 点 : E E E 0 Q 传 统 盈 亏 平 衡 基 本 模 型 如 图 1 波 动 ,从而 导 致 单 位 变 动成 本 发 生 在 项 目的实 施过 程 中也 有重 要作
c 影 响。 借助于盈亏平衡分析 , 可以确 价格,Q为产 品产量即销售量,F 际生产经营中,单位产品的可变成 C为单位产品的变动 本 会 随 着生 产 规模 的变 化 而变 化 。 定建设项 目的最佳设计规模 、最佳 为 固定成本,V 由该 的 生产 和运 营 方案 ; 可根 据 产量 、 成本。设 Q 为设计生产能力 , 还 盈 亏平衡 分析中,一方 面只考
值。
概括地讲 ,传统 的盈亏平衡模 型兼有线性特征和静态特征。 ( ) 三 盈亏平衡点
( ) 亏 平衡 的概 念 一 盈 盈 亏 平衡 点 是 指 某投 资项 目当
销售量 , 不存在任何存货 ; 而现实中
总 是 先 生 产后 销 售 ,产 销是 两个 不

本量利数学模型分析

本量利数学模型分析

本量利模型分析由于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成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是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前者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a,后者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bx,所以,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关系,即y=a+bx。

相应的,假设售价也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这样,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以售价为斜率的直线y=px(p 为销售单价)。

这样,在相关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均分别表现为直线。

由于有了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这种假设,就把在相关范围之外,成本和销售收入分别与业务量呈非线性关系的实际情况排除在外了。

但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成本、销售收入和业务量之间却存在非线性关系这种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将在后面放宽这些假设,讨论非线性条件下的情况。

(二)品种结构稳定假设(三)产销平衡假设所谓产销平衡就是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可以销售出去,能够实现生产量等于销售量。

在这一假设下,本量利分析中的量就是指销售量而不是生产量,进一步讲,在销售价格不变时,这个量就是指销售收入。

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生产量可能会不等于销售量,这时产量因素就会对本期利润产生影响。

正因为本量利分析建立在上述假设基础上,所以一般只适用于短期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本量利分析原理时,必须从动态的角度去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条件、销售价格、品种结构和产销平衡等因素的实际变动情况,调整分析结论。

积极应用动态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等技术来克服本量利分析的局限性。

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应明确认识下列基本关系:1.在销售总成本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售价的高低。

单位售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单位售价越低,盈亏临界点越高。

2.在销售收入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

固定成本越高,或单位变动成本越高,则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

本量利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案例应用

本量利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案例应用

本量利模型的理论研究与案例应用作者:张立泉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2期摘要:本量利分析是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以条件假设为前提,探索有关产品的数量、单价、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确定企业的盈利目标。

本文介绍了本量利分析的方法理论、分析目的及作用,并以翟镇煤矿为案例进行量本利模型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企业成本;本量利分析模型;财务管理;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8-0247-01一、本量利分析模型及案例的背景介绍本量利分析模型,起源于上个世纪20 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以会计模型及图表等形式揭示产品的产销量、销售单价、固定变动成本及利润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动关系,为会计分析预测及规划提供决策依据的方法。

翟镇煤矿是一家主营原煤开采及洗煤销售的企业,根据不同的工艺研发不同热值煤炭产品。

因煤炭产品单一性特点,不同的生产方式使产品质量及价格差别不大,但成本消耗差异却很大,影响预期利润的完成。

为了揭示问题所在,引入本量利分析模型进行分析。

二、本量利分析模型相关理论本量利分析首先确定盈亏平衡点。

即测算在保本保利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固定的情况下应实现的销售额及销售数量,对销售成本进行分解为固定成本及变动成本并进行预测。

但这是理想状态下的预测,在实际环境中,成本、销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它们之间并非理想状态下的线性关系。

因此在对成本、价格、及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一些基本假设的情况下,建立本量利分析模型。

( 一) 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假设在相关范围内,企业固定成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变动成本随产销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关系。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变动单位成本× 业务量,即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关系。

在单价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也随销售业务量的变化而成正比例关系。

销售收入= 业务量× 销售单价,即销售收入与业务量也呈线性关系。

本量利分析中“产销平衡”假设的思考

本量利分析中“产销平衡”假设的思考

作者: 袁太芳 [1];郭三美 [2]
作者机构: 赣南师范学院工商管理系,江西,赣州,341000[1] 赣南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系,江西,赣州,341000[2]
出版物刊名: 企业经济
页码: 53-54页
主题词: 本量利分析;产销平衡;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
摘要:通过一般的本量利分析研究方法,推出设定'产销平衡'假设的原因在于使本量利分析与成本计算法无关,而事实上是难以做到的,在此基础上,探讨出本量利分析的本质是变动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计算,从而建议在本量利分析中取消'产销平衡'假设,在变动成本法下研究本量利分析,通过研究两种成本法下的营业净利关系来研究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与利润关系.。

【分享】量本利分析法模型

【分享】量本利分析法模型
量本利分析法
财会
一 复习: 复习:
1 时间序列预测法
2 利润=产品销售收入—总成本
产品销售收入=销量X单价
二 讲授新课 一 量本利分析法概念 量本利分析法是根据产销量、成本、利润三者 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的方法。 二 原理 1产量=销量 2不考虑税金 3总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4固定成本是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5变动成本是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比 如原材料,计件工人工资等 变动成本=销量X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公式三:当产销量一定时,求可实现的利润 目标利润=产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五 例题
1 甲公司生产A产品,该产品售价18元,单位变动成本15元,企业 固定费用39000元,在不考虑生产能力的情况下,企业生产多少件 可以不盈不亏?
2乙公司生产B产品,该产品售价10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 企业固定费用90000元,问:1企业保本产销量是多少?2如果 该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48000件,则企业可获利多少?
三 各因素关系分析 1收入曲线Biblioteka 收入(元)2成本曲线
总成本
(元)
销量(件)
固 定 成 本
销量(件)
成本

盈利区
3

盈亏临界点 收 入 总成本 收入
总成本 (元) 变 动 成 本
固 亏 区 成 本 定


四 经济应用数学模型
利润=产品销售收入—总成本 产品销售收入=总成本+利润
产量X单价=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利润
产量X单价—产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
产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利润

浅议本量利分析中的“产销平衡”假设

浅议本量利分析中的“产销平衡”假设

浅议本量利分析中的“产销平衡”假设[摘要] 本文以提出产销平衡的目的为出发点,就产销平衡这一假设的设定是否有必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讨论分析,笔者认为,本量利分析应是变动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分析,“产销平衡”假设的设定是没有必要的。[关键词] 本量利;产销平衡;变动成本;完全成本本量利分析即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也称CVP分析(Cost-V olume-Profit analysis),它在成本习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销售量或产量、销售价格、销售成本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为P =(p- v)x-F,其中P为本期营业利润;p为本期销售价格;v是本期产品单位变动成本;F指本期固定成本。本量利分析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条件基础上的,其中有一条假设为“产销平衡”。本文以产销平衡提出的目的为出发点,就产销平衡这一假设是否有必要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笔者的看法。一、提出“产销平衡”假设的目的笔者查阅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著作,关于产销平衡假设提出的目的并没有统一的说法,但大致有以下3种观点:1. 以销定产。即在已知本期销售价格p、本期产品单位变动成本v、本期固定成本F以及既定的营业利润目标P的条件下,可计算出本期为达到既定的营业利润目标所要达到的销售量,从而以销定产,制订企业的生产计划。2. 消除“跨期存货”对本量利分析的影响。即保持期初期末存货数量及种类不变,从而消除期初期末存货变化对成本计算的影响。3. 使本量利分析与成本计算方法无关。即只要产量等于销量,则不论企业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完全成本法还是变动成本法,其计算得出的利润都是相等的,从而使本量利分析与成本计算方法无关。笔者将根据上面提出的3种观点就“产销平衡”假设是否有必要存在这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二、“产销平衡”假设的不必要性分析首先,从“以销定产”的角度来讲,产销平衡假设是不必要的。根据产品的销售价格p、本期产品单位变动成本v、本期固定成本F以及既定的营业利润目标P计算得出本期应有的销量,但本期销量也可能是由上期未售出的存货和本期生产的产品构成的。如在使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成本时,本期的销售成本包括上期生产本期销售的存货成本以及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的部分产品的成本,此时产量=本期目标销售量-期初存货。并且,产量的决定还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生产能力,并不能说产量就等于销量。因此,从这个角度讲,产销平衡假设是没有必要的。其次,从“跨期存货”的角度来讲,产销平衡是否能消除跨期存货的影响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认为,在变动成本法下,若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的单位变动成本不同,即使产销平衡,那么存货对成本的影响仍然是不能消除的;若期初存货和期末存货的单位变动成本相同,即使产销不平衡,存货对成本仍然是没有影响的。下面将通过公式推导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如表1所示,设上期生产本期销售的存货数量为X1,单位变动成本为v1;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的产品数量为X3,单位变动成本为v2;期末存货数量为X2 -X3。在变动成本法下,假定存货计价方法采用先进先出法,根据营业利润=本期销售收入-期初存货变动成本-本期生产本期销售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可以得到以下利润计算公式:由公式①可以看到,变动成本法下,利润P的计算结果只与上期生产本期销售存货数量X1以及本期生产本期销售产品数量X3有关,而和本期生产量X2无关。因此,当v1≠v2时,即使产销平衡,也无法消除存货对成本以及本期营业利润计算的影响。而当v1= v2= v时,公式①则变成:公式②中的(X1+X3)与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中的X都是指本期的销量,因此公式②与公式①相同,即在变动成本法下,当v1= v2时,无论产销是否平衡,存货对成本和营业利润的计算都是无影响的。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例1:单位变动成本相同,产销不平衡(假设A企业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为20元,已知条件见表2)。由已知条件可以计算:P1=20×400-100×10-(400-100)×10-1 000=3 000,同理,计算出P2 = 4 000,P3 = 3 500。为了证明变动成本法下只要单位变动成本相等,存货对营业利润就不构成影响,只需证明营业利润P与销售量X之间的线性关系仍然存在即可,即:3 000 = 400 a+b4 000 = 500 a+b解得a =10,b=-1 000,则线性模型为P =10X-1 000,将第三期X= 450代入模型计算得P =3 500,与以上计算结果相同,证明此线性模型是成立的。即变动成本法下,若每期单位变动成本相等,无论产销是否平衡,营业利润P与销量X的线性关系都是存在的。例2:单位变动成本不同,产销平衡(假设A企业单位产品销售价格为20元,第一期期初存货单位变动成本为11元,其他已知条件见表3)。表3例2已知条件由已知条件可以计算:P1=20×500-11×100-(500-100)×10-1 000=3 900,同理,计算得出P2 =2 400,P3 =5 300。假设:3 900=500 a+b2 400=400 a+b解得a =15,b=-3 600,则线性模型为P =15X-3 600,将第三期X= 600代入模型计算得P =5 400≠5 300,与以上计算结果不同,证明此线性模型是不成立的。即变动成本法下,若每期单位变动成本不相等,即使产销平衡,营业利润P 与销量X的线性关系不一定存在。因此,产销平衡并不一定能消除跨期存货的影响,基于消除跨期存货影响而设定产销平衡假设也是没有必要的。第三,产销平衡假设是否能保证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计算得出的利润相等。为了便于分析,先不考虑变动性期间成本与固定性期间成本,假设F为本期固定制造成本,F上期表示上期的固定制造成本,X2上期表示上期产量,则完全成本法下的利润=销售收入-期初存货负担的变动成本和固定制造成本-本期生产本期销售的变动成本和固定制造成本,变动成本法下利润=销售收入-期初存货变动成本-本期生产本期销售产品变动成本-本期固定制造成本,其公式分别为:CVP的主要贡献在于它突出强调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别,并说明了为了补偿固定成本并达到目标利润而所需的销售量。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原理和方法为进行CVP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成本—数量—利润”分析又是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计算的合乎逻辑的发展①。由此可以看出,本量利分析是建立在变动成本法基础上的,与变动成本法密切相关,而在完全成本法下是无法保证P与X之间的线性关系的②。并且在公式③中计算单位固定成本也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固定成本本来就与产量和销量没有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这里的本量利分析基本模型其实应是针对变动成本而言的,与完全成本法无关。另外,从企业决策的角度来看,变动成本法可明确地揭示产品销售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规律,为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主要用于企业内部决策和管理;完全成本法则主要应用于对外公布的报表中,便于投资者进行决策。而本量利分析的目的也在于便于管理者的预测和决策,从这个角度看,本量利分析与变动成本法的目的作用相同,而完全成本法则与本量利分析的目标不一致。因此笔者认为,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业务量、利润的分析不应是建立在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基础上的,因而也与本量利分析的模型无关。既然本量利分析本应是针对变动成本法而言的分析,与完全成本法无关,那么产销平衡假设基于使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利润相等的目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业务量、利润的分析没有意义,而是应另寻途径来分析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业务量、利润的关系。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不管从设定“产销平衡”假设的哪个目的来看,产销平衡假设都是没有必要的。本量利分析应是变动成本法下的本量利分析,完全成本法下分析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关系时,不应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而应该寻求其他的途径来进行分析。①《现代管理会计学》编写组. 现代管理会计学[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②袁太芳,郭三美. 本量利分析中“产销平衡”假设的思考[J]. 企业经济,2004(7).“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成本管理COST MANAGEMENT本量利分析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研究代进能云南省盐业有限公司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如何利用科学决策方法,不断减少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被广泛用于保本分析、保利分析、产品定价以及生产设备利用等经营决策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对本量利分析的具体应用进行介绍,针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旨在优化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希望能为管理者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本量利分析;经营决策;成本性态引言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通过采用科学决策方法,不断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减少企业经营决策失误,企业可借助本量利分析法对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预测和分析。

本量利分析不仅可以进行保本预测、确保目标利润实现的业务量预测等,也可以进行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和生产设备利用决策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用非常广泛。

一、本量利分析的含义和关系式本量利分析是指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计算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数量、销售单价、营业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为财务预测和经营决策等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是一种基于成本性态分析,借助于数量模型,剖析在特定范围内,企业利润、业务量与成本之间相互关系的方法,它所提供的原理和方法在财务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也是企业经营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量利分析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以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计算利润,其基本公式揭示了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作用包括对盈亏临界点的测定、对目标利润下营业额的测定等。

实验四-本量利分析模型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四-本量利分析模型设计实验指导

实验四:本量利分析模型1.实验目的:熟练掌握EXCEL相关函数、公式、高级绘图方法及其在财务建模中的应用2.实验目标:实现盈亏平衡点计算,价格、销量的敏感性分析3.实验步骤:(1)建立一个新的工作簿,进行模型基本界面的设计,将sheet2重命名为“利润计算模型”,如图4-1所示。

图4-1(2)选择单元格E5,输入公式“ =G5/100”;选择单元格E7,输入公式“=E5*E6”;选择单元格E8,输入公式“=E3+E4*E6”;选择单元格E9,输入公式“=E7-E8”;选择单元格E11,输入公式“=E3/(E5-E4)”;选择单元格E12,输入公式“=E11*E5”;选择单元格E15,输入公式“=(E14+E3)/(E5-E4)”。

(3)选择单元格I10,输入公式“=I3+(I7-I3)*($L$10-$L$3)/($L$7-$L$3)”,右击单元格I10,出现实心的“十”字符号,将此符号拖至J10、K10单元格。

选择单元格I12,输入公式“=I3+(I7-I3)*($L$12-$L$3)/($L$7-$L$3)”,同单元格I10的做法定义单元格J12、K12、L12的公式。

(4)选择单元格I14,输入公式“= C11 & "=" & ROUND(E11,0)”;选择单元格I16,输入公式“= C15 & "=" & ROUND(E15,0)”。

(5)选择单元格J3,输入公式“=I3*$E$5”, 同单元格I10的做法定义单元格J4、J5、J6、J7的公式;选择单元格K3,输入公式“=$E$3+I3*$E$4”,同单元格I10的做法定义单元格K4、K5、K6、K7的公式;选择单元格L3,输入公式“=J3-K3”, 同单元格I10的做法定义单元格L4、L5、L6、L7的公式。

(6)打开工作簿sheet2,选择“视图”︱“工具栏”︱“窗体”︱“数值微调钮”命令,在表中放置两个个数值微调钮对象,如图4-2 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 还是 销售 成本 ;成 本也 就 只需要考 虑 “销量 ” 因 素 ,而不需考虑 “产量”因素 。即只要产销平衡 , 存货计价不论是完全成本法还是变动成本法 ,本量 利 分 析 的结 果 都是一 致 的 。然 而 ,在现 代发 达 的市 场 经 济条件 下 ,企业 处 于高度 的竞 争环 境 中 ,产 销 平 衡 假设 在现 实 中很 难 实现 。如果 产销 不平衡 ,当 期生 产产 品所 发生 的成 本与 当期 销售产 品所 结转 的 成本 就会 发生 差异 。 同时 ,由于 事先很 难判 断某 一 时期 不平衡 的量 ,所 以假定产 销平 衡并 以此 为基 础 进行 本量 利分 析就 成为 一种 无奈 的选择 。
二 、基 于产销 不 平衡 的本量 利分 析研 究成 果评
价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笔者将 目前研究产销
不平 衡 条件下 的本 量利 分 析 的方 法 主要归 集如 下 。 (一 )静 态解 决方 法 1.建 议 在 本 量 利 分 析 中取 消 “产 销 平 衡 ”假
设 。该研 究指 出 :以变 动成 本法 为基 础研 究本 量利 分 析 ,取消 “产 销平衡 ”假设 ,通 过两种 成 本法下 营业 净 利 的变化 规律 的研 究来 分析 完全成 本 法下 的 成本 与利润 的关 系 ,取 消 “产 销平衡 ”假 设对 变动 成本 法 的本 量利分 析 和 完全成本 法 下 的成 本 与利润 关 系 分析并 无影 响 ,进 而也无 必要 进行 产销 不平衡 情 况 下 的本 量 利分析讨 论 。
2012年 4月 总第 501期 第 ()4期
经 济 论 坛
Economic Forum
Apr. 2012 G en.501 No.04
基于 “产销不平衡’’的本量利分析模型研究
文/魏剑 涛
【摘 要 】本 文通过 对本量利分析 中 “产销平衡 ”假设 的研 究 ,比较研究 目前在产销不 平衡情 况下的解决
方法 ,提 出在产销不平衡时改进 的本 量利分析模型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有效 的方 法。
【关 键 词】本 量利 分析 ;产销不平衡 ;假设

【作者简介】魏剑 涛,浙江省机 电设计研 究院有限公 司高级 工程 师,研究方向 :项 目管理 。
一 、 本量 利分 析模 型 的假 设 基础 我们 在管 理决 策 中所采 用 的本 量利 分 析具有 如 下 四个假 设 :一是 销售 价格 不变 假设 ;二 是 总成本 线性 表示 假设 ;三 是产 销结 构不 变假设 ; 四是 产销 平衡 假设 。而 这些 假设 条件 与充 满不确 定 性 的企 业 经 营管 理环境 是不 一致 的 ,这就 限制 了本 量利 分析 作 为利 润规划 方法 的有 效性 。 对 于假 设 不 成立 (尤 其 是销 售 价 格不 变 假设 、 总成 本 线性表 示假 设 、产销 结构 不变假 设 这三 个假 设 )时比较一致的解决方法是 :运用更高级的数学 统 计 方法 ,建立 更 加 复 杂 的数 学模 型 解 决 。 比如 , 对 于销 售价格 不 变假设 和产 销结 构不 变假 设 ,可 以 运用 概率 论 的方法 ,先 确定 一个 综合 价格 或确 定产 销结 构 变动对 成本 的影 响 ,从 而继续 运用 原来 的本 量 利 方法 进 行分 析 ;而对 于 总 成本 线 性 表示 假 设 , 可 以建 立非 线性 的方程 , 比如二 次或 更 高次方 程来 表示 成本 函数 ,运用 高等数 学求 导或 求微 分 的方法 进 行本 量利 分析 。可 以说 ,运用 这 些高 等数 学 的方 法 可 以 较好 地 解 决 这 些 假 设 不 成 立 时 的 问题 。但 是 ,对 于产 销平衡 假设 不 成立 时 的解 决方 法 涉及 不 多且 争 议较 大 。 关 于产 销平 衡假 设 ,由于产量 的变 动会 影 响到 生 产 成本 的高低 ,而 销量 的变 动则 影 响到 收入 大小 及 销 售 成 本 的多 少 ,因此 ,就 有 了产 销 平 衡 假设 , 以使收入与成本相互配 比,而不管其成本是生产成
其优点 在 于从理 论上 说 明 了产 销平衡 假设 不成 立 的原 因 ,从 而 为提 出产销 不平衡 条件 下讨论 本量
利分析提供 了理论依据 。缺陷是未考虑存货 的时间 价 值 ,即使 当期 存货 在 以后 卖 出 ,由于存 在时 间价 值 ,使 得 同样 的存 货难 以抵 补在 当期 全额计 人期 间 费用 的 固定 费用 部分 。
2.用 产 销差 改进 本 量利 盈 亏平衡 分 析 。一般 而 言 ,产销不 平 衡分 为两种情 形 :产 大于销 和产不 足 销 。设 产 品产 量 为 x,产 品销 售 量 为 Y,因为 产 大 于销 ,所 以定 义产 销差 d =x—Y>0,一 两种 情况下 的保 本销售 量 。 该研 究 观点 的贡献 在于提 出产 销差 的概念 ,为 产 销不 平 衡情 况 下 本量 利 分 析提 供 了一 定 的帮 助 , 而 且 确 定 了三 段 亏 损 区 间 ,为 决 策 开辟 了新 的视 野 。缺 陷是 ,只是从 静 态 的角度 考虑产 销差 ,没有 考 虑时 问变 动 因素 对 当期存 货 的影响 。而且 ,产销 差公 式 的给 出有待 商榷 或改 进 ,且仅考 虑产 量大 于 销售 量 的情 况 ,未考虑 销售 量大 于产量 的情 况 。 3.改 变 当期 固定 成本 的计 算 方法 。一 些 西方 学 者 认 为 ,在 现实 中 ,产销恰 好相 等 的情 况 几乎是 不 可能 的 。企 业月 末通 常都 有库存 产 品 ,而 当月产 销 率可 能 大 于 100%。 因此 ,主张 用新 方法 改 变原 来 公 式 的 分 子 ,就是 从 当期发 生 的全 部 固定 成 本 中 , 扣 除 尚未销 售 的本 期 所 产产 品 中包 含 的 固定 成 本 , 加 上 本 期 销售 的前 期 所 产产 品 中包 含 的 固定 成本 。 其计算 公式 为 : 盈 亏临 界 点 = (当期 发 生 的全 部 固定 成 本 一尚 未 销 售 的 本期 所 产 产 品 中包 含 的 固定 成本 +本期 销 售 的前 期 所 产 产 品 中包 含 的 固定 成 本 )/单 位 贡献 毛益f或 贡献 毛 益率) 该 研 究 成 果 考 虑 了边 际 贡献 对 固 定成 本 的抵 补 ,从 本 量 利 本 质 上 进 行 改 进 ,但 是 只适 用 于 短 期 ,只是 静态 的方 法 。 (二 )动 态解 决方案 1.考 虑用 净 现值 法计 算盈 亏 平衡 点 。将项 目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