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合集下载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以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和透明度。

而在这个过程中,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并对我国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我们需要了解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登哈特认为,公共服务具有新的特征和要求,要求政府服务要更加注重市场化、效益化和社会化,注重公共服务的供需双方互动和共同努力。

他强调了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协同作用,提倡政府应该在公共服务领域中扮演一个更积极、聪明的服务者的角色。

在登哈特看来,政府不应该一味地扩大自己的权力和责任,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与市场、社会一同为公民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第一,注重市场化和效益化。

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更多地借鉴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

政府可以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政府应该更加注重成本效益,确保公共服务的投入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二,强调社会化和参与性。

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更多地借鉴社会力量,促进公民、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和监督。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公私合作的模式,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展公共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政府需要更加注重公众参与,建立起公众参与的机制和平台,让公众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公共服务的决策和管理,增强公共服务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强调权责一致性和规则性。

登哈特认为,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时应该遵循清晰的规则和程序,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公平性。

在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建立起规范的管理体系和程序,明确公共服务的提供标准和要求,让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够更加规范和公正。

政府需要强化权责一致性,让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借鉴与启发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借鉴与启发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借鉴与启发【摘要】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和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服务型政府理念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该理论的服务型政府建设路径,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进一步探讨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治理模式的革新以及对政府绩效评估的启示。

最后总结了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展望了该理论的未来发展和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现代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积极影响,为政府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借鉴、启发、重要性、影响、建设路径、实践案例、政府治理模式、绩效评估、重要意义、实践、展望1. 引言1.1 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由美国学者克莱希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旨在解决传统公共服务模式下存在的问题,如效率低下、公平性不足、市民参与程度不高等。

该理论强调政府与市民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倡导政府以市民为中心,提供更加贴近市民需求的公共服务。

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政府不再是单方面向市民提供服务,而应与市民一起共同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与管理,实现政府服务的民主化和市场化。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在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中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震动,对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民主参与原则,新公共服务理论使得政府更加注重市民的需求和体验,提高了服务效率和质量,培育了积极的政府服务文化,为构建现代服务型政府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将新公共服务理论运用于政府管理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这表明新公共服务理论不仅是一种理论探索,更是一种实践创新,为政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推动了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1.22. 现代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要性现代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启示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启示
新 公共服务视角下我 国服务型政 府建设 启示
谢 棋 君
论 登 方的 的 拿 粤 文 化 是 ] _ 篓 的 本 就 是 要 维 护 公 共 利 益 , 尊 重 公 民 权 利 。 且东西方存在多方面差 异 , 但 如 以一种 理性 的态 度全 面审视 , 。 二) 以民主为价值 内涵的服务型政府建设




至 类 冬 堡 譬 : ‘ 堡 譬 ” 府 慧 是 : ‘ 旦 ’ 衰 粤 妻 塑 : 皇 苎 最 奚 , 萎 政 薇 到 执 政 为 民 , 高 负 责 的 精 神 和 效 定 位 为 重 要 的 参 与 者 角 色 苎 磊 羞 雇 : ~ 。 。”。 与 社 会 团 体 、 组 织 一 起 提 供 服 务 和 解 决 … … 三 j 。 高 月 主 府 建 设


: 共 务 箜 差 查 涵 。 …. . . . . … … … …. 与 . 我 国 人 民 民 主 专 政 的 国 家 性 质 吻 合 , 且 从 政 府 为 社 会 提 供 公 共 论 学 导 传 曼 统 置 行 于 整 个 治 将 理 譬 体 系 的 中 中 心 心 , . “ 茔 = = 日 : 主 备 萎 , 并 有 效 地 提 供 公 共 服 务 , 强 调 政 府 的 角 色 应 转 为 服 务 磊 趸 : 商 , 府 其 利 益 代 表 , 不 制 定 ,

不再只是政府单方的责任, 而应该是集合社
茭 … 地 注 篓 : 氅 萎 籀 : 兰 妻 最 霸 蓑 菇 篓 耋 著 箕 交 蕞 箕 ; 磊 莅 兰 圭 保 、 荨 釜  ̄ / J I X , . j j 妄 公 平 和 平 等 等 民 主 价 值 准 则 。 芏 磊  ̄ 1 . 坦 1 a i r . . 世 v # 太 T 翼 一 … … . 。 王 某 罩 务 荐 的 严 重 失 衡 。 。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作者:张娜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4期摘要: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重塑政府运动的热潮,新公共管理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与此同时,新公共管理理论也遭受了不少地批评和质疑。

正是在这种情形下,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替代性新理论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应运而生,并在政府改革过程中被广泛采用。

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必然会对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产生重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型政府;启示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新公共服务理论最早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登哈特夫妇提出,它建立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评的基础之上,所谓“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论。

其基本观点为:(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公务员日益重要的角色就是帮助公民表达并满足他们共同的利益需求,而不是试图通过控制或掌舵使社会朝着新的方向发展。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行政官员必须致力于建立集体的、共享的公共利益观念,这个目标不是要在个人选择的驱使下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要创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责任。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满足公共需要的政策和方案可以通过集体努力和协作过程得以最有效并且最负责任地实现。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公共利益不是由个人的自我利益聚集而成的,而是产生于一种关于共同价值观的对话。

因此,公务员不是要对“顾客”的要求做出回应,而是要集中精力与公民以及在公民之间建立信任与合作关系。

(5)责任并不简单:公务员所应该关注的不只是市场,他们还应该关注宪法、法律、社会价值观、政治规范、职业标准以及公民利益。

(6)重视人,而不是生产率:如果公共组织及其所参与的网络能够以对所有人的尊重为基础,通过合作和分享领导权的过程来运作的话,那么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们就有可能获得成功。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综述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传扬政府的“公共性”、“服务性”的本质,而非“掌舵”与效率,主张对“新公共管理”所倚的“政府再造”进行再造,从而回归政府的“公共服务”本质。

新公共服务浪潮的兴起,对我国政府职能定位有深刻启示,建构现代服务型政府是我国行政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选择。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原则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行政官员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这艘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它一经提出,便迅速兴起并大有替代新公共管理理论之势,推动掀起了新一轮公共管理改革浪潮。

2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提出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目的是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的途径,探索新的情况下政府改革的新路。

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全面涉及各级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转变,更直接触及了政府政府部门的利益调整,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因此这是一次深刻的“政府革命”。

我们应当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发生,自觉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实质地推进政府转型。

3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几点原则性构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掀起了一股行政改革的浪潮,其重要价值导向之一就是实现由过去“以公共权力为核心”的消极行政向“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积极性征转变,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理念。

在我国,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了我国行政改革进程中的重要目标。

虽然“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登哈特基于西方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和典型美国式的民主价值理念和宪政体制的制度背景下提出来的,东西方在许多方面均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但如果我们摒弃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审视“新公共服务”理论。

应该承认,“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观念和原则对于我们建设“服务型政府”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作者:李松林来源:《商用汽车新闻》 2011年第45期摘要: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

该理论可以在政府价值取向、政府角色、政府核心力、治理过程等方面对我国服务型政府以有益启迪。

现阶段,我国学者有关服务型政府的愿景陈述同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契合的。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服务型政府;愿景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0544(2010)02-0088-03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型政府理论在其风靡欧美之时也遭受了不少批评。

在这些批评中,真正能够作为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尤其是企业家型政府理论的替代性新理论模式而被提出的则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成熟.政治文明进程的加快,创建“服务型政府”作为中国政府改革的主导趋向和目标模式选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是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尚缺少明晰的理念支持和整体的改革设计和规划,对于我们致力于建设的未来的“服务型政府”所应具有的特征的认识也不够明确。

在此背景下,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念和原则对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具有极为现实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登哈特通过对当今世界各国方兴未艾的包括企业家型政府在内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建构出其系统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与传统行政理论将政府置于中心位置而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同,“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置于整个治理体系的中心,强调政府治理角色的转变即服务而非导航。

推崇公共服务精神,旨在提升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重视政府与社区、公民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共治。

新公共服务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重视民主、公民权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理论框架。

该理论的基本内涵有以下几点:(1)政府应是服务而非掌舵,政府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趋向于协助公民表达并实现共享的公共利益,而不止于控制或引导新方向。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现代社会中,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而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各国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共同目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哈佛大学教授马克·B·哈特尔(Mark B. Hartzell)提出了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该理论探讨了现代公共服务的本质和运作方式。

对于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而言,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有助于推动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以政府为中心,缺乏市场竞争机制,导致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而新公共服务理论则强调市场导向的公共服务模式,倡导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化运作,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一理论框架下,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我国政府需要重视市场导向的公共服务模式。

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政府扮演着过多的角色,过度介入市场,限制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提倡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公共服务模式,政府应该将部分公共服务项目交由市场化运营,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在教育、医疗、环保等领域,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选择,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我国政府需要重视公共服务的市场定位和差异化服务。

传统的公共服务模式往往忽视了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导致公共服务的一刀切和低效率。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公共服务,政府应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提高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和效果。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需求,政府可以制定差异化政策和服务措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我国政府需要重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往往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难以保障,容易出现滥用职权、腐败等问题。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_金莲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_金莲

【综合研究】一、两种理论对政府理念的界定(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角色的定位新公共管理强调企业家精神,因此,在新公共管理领域,强调给予行政人员如同企业家所拥有的最大范围内的言论和行动的自由。

从企业家的角度来看,新公共管理者的主要特征表现为高效,成本最优和面对市场失灵所作出的积极反应。

新公共管理观点认为政府的责任就是对顾客提供选择,并且通过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功能对顾客所表达的个人偏好作出回应,同时,新公共管理的倡导者认为,责任应从公共的观点转到民营的观点。

具体来看,新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角色的定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

掌舵的人应该看到一切问题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加以平衡。

划桨的人聚精会神于一项使命并且把这件事做好。

掌舵型组织机构需要发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划桨型组织机构倾向于不顾任何代价来保住‘他们的’行事之道。

”①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实行“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

“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

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和心理卫生系统等。

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②于是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

3.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政府组织是典型的等级分明的集权结构,这种结构使得政府机构不能对新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4.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

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应根据服务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相应的供给方式。

5.政府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政府管理应广泛引进竞争机制,取消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性,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唐晓阳王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而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可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当前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要建设服务型政府,除了要搞清楚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它的本质和内涵是什么之外,还必须要搞清楚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问题。

对于什么是服务型政府的问题,学术界已从公共产品供给、行政改革策略、行政价值观等多个角度进行过认真的探讨。

但是,我们认为,服务型政府的本质在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现实运作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核心。

"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体现了"服务行政"的理念,具有很强的公共服务能力,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公众、企业及其他各种社会组织提供优质服务的政府。

"[1]同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是多元的,可供借鉴的理论知识也不少。

但从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发展脉络来看,以登哈特夫妇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学派的理论成果可以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发展背景(一)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一种超越在官僚制理论指导下发展的 "传统公共行政"可以被看作是"政治家的公共管理理论"。

传统的行政学研究怀抱着十足的"贵族气质",既有的理论学说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政治精英的治世技术学。

如何降低政治决策实现过程中的代理成本;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统治秩序;如何通过技术方法的变革实现管理成本的压缩等等一直是行政学不孜不倦思考的核心问题。

政治-行政二分法,其本意就在于使一般的公共行政执行性事物从纷繁芜杂的讨价还价的政治领域中独立出来。

二分法所秉承的理性公共利益理论设想民主政治应有的公平价值可以在议事层面上合法地实现,那么,经济、效率命题也就自然的转嫁到次级的公共行政系统当中。

自此,效率便成为公共行政学永恒的一个价值探索主题。

西蒙在《行政管理格言》一文中也曾认为:"行政管理理论命题关注组织应当怎么建构和运作,以便有效地完成自身任务。

"[2]与其说,传统公共行政的目标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经由环视民主模式和高层政治精英所厘定的体现公共利益的政治决策,还不如认为,它是执政的统治集团为了防止立法波动从而捍卫自己长期利益,稳定集团政策旨意的一套执行制度。

而且,官僚制确立了公共行政过程中唯一的权力核心和稳定的行为规则,这从根本上保证了高层决策稳定而且是持续性地贯彻和落实。

登哈特夫妇提到,"政治与行政的分离位居传统公共行政的责任表现形式的中心,按照这种责任观,被任命的行政官员要对自己的政治主人负责--而且只有通过他们才能对公民负责。

"[3]穆雷·霍恩建构了一个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且以立法者和政治家为行动主体的制度选择模型,认为,"公共部门的制度结构是为那些设计这些制度的立法者服务的。

"[4]因为,政治市场同样可被看作是一个"非零交易成本"社会场域,那么"最有可能维持其权力的立法者,就是那些能够最成功地解决这些交易费用的人。

"[5]所以,公共部门的制度结构的性质决定于立法者面临的交易问题。

稳定,体现价值中立精神的行政管理制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执政利益集团的长久利益,不至于因为政权的轮换而遭致后续的否决和替换。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从规则和独立合法权威的角度来看待政府和公共行政过程。

所以,威尔逊"把行政过程与大众利益分离开,进而防止公众参与治理。

人民不是作为民主过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他们只不过就是政策目标,是可以通过激励或者惩罚而被操纵着去实现政策目标。

"[6]科学管理原则实现了对公共行政的控制意义。

"开发最可预见、最有规律并且最正确的程序和规则,然后再利用管理方法和控制措施来保证组织内部成员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

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机械效率,即以最低的成本提供符合统治集团需求的社会保障服务。

"[7]所以说,官僚制理论指导下的行政发展很难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础理论。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行政的一种更新新公共行政(NPA)和黑堡学派贡献的知识可以间接地折射出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无法包容的新现象。

我们可以把体现公共官僚管理自主性的管理知识集合理解为"官僚的公共管理理论"。

传统行政学致力于解释和发现,如何才能高效、经济地提供公共服务。

在传统公共行政看来,官僚只是政治家政策意志的贯彻工具。

新公共行政思潮对传统观点的质疑在于:"公共服务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8]换言之,高效而且经济的行政行为的目标导向是什么以及为哪些人的利益而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效能?毫无疑问,工具价值导向的传统公共行政研究开始遭遇官僚管理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社会价值问题。

面对逐渐具有管理人格主体的公共官僚带来的社会管理现象,公共行政学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伦理精神或者社会价值的植入,降低官僚对于政治家和公民的代理成本问题,如何促进官僚可以更加负责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

于是,新公共行政将"社会公平"添加到公共行政的研究活动中,在经济、效率作为公共行政不可撼动的基本价值之外,为公共行政的发展和变革切入了第三块价值基石--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作为新公共行政的核心概念包含着一系列的价值倾向:社会公平强调政府服务的平等;官僚在决策和政策贯彻中的责任;公共管理权变性的改革;对于公民需求而不是政府组织需要的回应性。

"[9]在弗莱德里克森看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公共行政对公平与平等的承诺,都应该与对效率、经济和效能的承诺同等重要。

遵循公平与平等原则能够把我们时代的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也使我们与未来一代的联系更加紧密。

"[10]在当代公共事务的治理实践中,公共官僚凭借成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政策信息和稳定的决策执行系统,不断地强化自身作为社会核心治理主体的合法性。

从当今世界各国的治理过程来看,官僚不仅赢得了政治场域中的话语权,可以代表、实现自身的特定利益;还为民主政治的发展设置了"专业化"的诠释过程,即高层的政治意愿和基层的公民利益诉求都要预先经历官僚的解读和分析才有资格进入政策议程。

可以说,公共官僚的发展和成熟就是在公共事务的治理体系中极大扩展自身自主性发挥空间的过程。

虽然此时的公共行政学开始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需求,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行政发展过程是以政府机构的自身价值建设为目标的。

公民的利益诉求和公共利益依然是行政过程的边缘性问题。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一种批判新公共管理可以被看作是"企业家的公共管理理论"。

以公共选择理论为知识支撑的新公共管理是借用企业家价值立场和目光看待公共管理活动的。

公共行政官员被视为企业家,他们寻找机会来创造私人的合作关系并且为顾客(公民)提供服务,以修复福利国家带来的财政危机、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以求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按照企业家的角色,公共管理者应该主要以效率、成本-收益和对市场力量的回应性来表现其责任。

"[11]它依靠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公共选择的经济人假设来解释管理行为,进而排除了公共伦理、社会责任、公平等对公共管理活动的描述力、解释力和预测力。

企业家政府是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代表性暗喻,虽然新公共管理理论不主张政府核心职能的市场化,但是,正如盖布勒所言,"把许多公共服务的供给任务交给私人是很有意义的......如果这样做了,政府能够获得更大的效益、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公平和更多的责任。

"[12]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路是企业家的市场契约逻辑。

一般来说,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两类契约制度设计:一是交易合同,即签约外包制(contracting out);二是代理合同,即政府与首席执行官以及其他政府雇员的雇佣合同。

"新公共管理是一种使合同制成为公共部门中的沟通媒介的理论,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就是签约外包制。

"[13]新公共管理把政府和公共部门看成是一种契约关系,是在契约的参与者共同同意的基础上的一系列具有约束力的互惠承诺,它倡导人们在那些运用于私人部门的制度结构中探索公共管理的新机制,重点就是为公共行政引入契约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清晰界定合同双方当事人各自的预期目标,以及双方的任务,通过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并把它们与合同双方的履约义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可以有效消除公共部门中许多无效率的因素。

"[14]契约治理解决了传统官僚制理论无法解释的官僚行为动机的难题,它为提高公共部门服务效率提供了理论立足点。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杰出贡献还在于突破了传统公共行政研究中政治家、政府本位主义的狭隘立场。

不仅为公共部门注入了企业精神和类似于市场意义的竞争关系,而且还扩展了公共事务治理主体的选择范围。

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关注的主要是如何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从而解决现代社会政府管理的财政危机。

而公共服务市场化、民营化并不是解决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其负面影响就是,公民的利益可能在公共服务民营化过程中受损。

新公共管理理论最有魅力的口号就是"掌舵而不划桨"。

它对传统福利国家的全能政府、大政府管理模式的劣势批判是相当有力的。

但是,如果公共服务的航船驶向"私利"的港湾,那无疑也是社会精英最阴险的伎俩。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观点"新公共服务是公共行政将公共服务、民主治理和公民参与置于中心地位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角色的一系列思想和理论。

"[15]从本质来说,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在现代公共行政研究领域重议公共利益、民主治理、公民参与等传统民主政治规范价值课题的更新尝试。

虽然它不是公共行政研究的一类新范式,也不是一类具有极大扩展能力的替代性的治理模型。

但是,在笔者看来,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贡献是显著的。

一方面,它对居于主导地位的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治理方式选择和市场导向价值观提出了犀利的批判,避免了公共管理市场化的极端化发展倾向,为美国乃至西方公共管理的发展铺垫了更具弹性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公共管理研究带来了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研究的新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