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驾驶人心理和生理对安全的影响

合集下载

驾驶心理与生理

驾驶心理与生理

自我调节 方法
性格气质
胆汁质
多血质
抑郁质
黏液质
胆汁质:多参加“静心”的活动,如 养花、插花、茶道、瑜伽、太极、冥 多血质:多参加需要保持注意力、耐 想、舒缓音乐等。 力、深思熟虑的活动,如各种棋艺、 刺绣、阅读、写作、冥想、射击、马 抑郁质:多参加集体活动,经风雨, 拉松等。 见世面,广交朋友;充分发挥细心多 黏液质:多参加运用发散性思维,提 思的长处,创造成功机会,增强自信 高应变能力的活动,如创造力测验、 心;在学习、工作上注意宏观把握。 。 脑经急转弯、问题抢答、电子游戏、 啦啦操、舞蹈等。
情感影响
环境影响
气候影响 忘乎所以 过度自信 报复心理 仇视心理 不急不躁
健康影响
生理周期 影响
积极心境
高兴、兴奋
出现异常 驾驶行为 攻击报复 行为 平稳驾驶
消极心境
悲观、抑郁
平和心境
从众、谦让
影响行车安全的心理因素
注意力特征
体力情况
觉醒时段
环境参照
兴趣爱好
药物、酒精作用
长时间驾驶, 睡眠不足,会 影响觉醒水平。 体力周期为23 天。
自我调节 做到
胆汁质
多血质
被激而不动 存郁而不忧 遇气而不乱 受辱页不怒 有悲而不伤
性格气质
抑郁质
黏液质
驾驶员常见生理 疾病和预防
影响生理状况的因素
疲劳驾驶
饮酒
药物和疾病
影响生理状况的因素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会影响到驾驶员的注意力、 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和操 控能力等。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原 因之一。
上午9时与下午 19时觉醒水平 最高,凌晨3时 与下午15时觉 醒水平最低。

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

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

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驾驶是一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和良好心理状态的活动,而驾驶人的心理因素对其驾驶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驾驶人的心理因素可以导致风险驾驶行为,甚至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了解和认识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对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驾驶人心理因素对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压力和焦虑在驾驶过程中,驾驶人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和焦虑,比如时间紧迫、交通拥堵、路况复杂等。

这些压力和焦虑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力和判断能力,从而增加了其风险驾驶行为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处于压力和焦虑状态下的驾驶人更容易出现超速行驶、不安全变道、违反交通信号等风险驾驶行为。

减轻驾驶人的压力和焦虑,对于降低其风险驾驶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驾驶人在驾驶前进行放松和冥想,及时调整心态和情绪,避免在情绪激动或压力较大时进行驾驶。

二、愤怒和暴力倾向一些驾驶人容易因为交通拥堵、违章驾驶等情况而产生愤怒和暴力倾向。

这种心理状态会导致驾驶人做出冲动和危险的驾驶行为,比如拥挤其他车辆、强行变道、争抢车道等。

它不仅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还会使驾驶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陷入危险之中。

驾驶人要学会自我控制,避免因愤怒和暴力倾向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也需要提高道德和文明意识,尊重其他交通参与者,避免因为一时的冲动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危险。

三、注意力不集中驾驶人在驾驶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一些驾驶人可能因为疲劳、厌倦、分心等原因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这会使他们容易错过交通信号、忽视交通标志、忽视盲区等,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注意力集中是避免风险驾驶行为的关键。

驾驶人在驾驶前要做好充分的休息,避免在疲劳和厌倦状态下进行驾驶;同时要避免在驾驶过程中分神、接打电话、收发短信等行为,保持高度警惕和集中注意力。

四、自信过度一些驾驶人可能因为自信心过度而导致风险驾驶行为。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安全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安全

驾驶员心理健康与安全驾驶员心理健康与安全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关系到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驾驶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对驾驶安全的影响以及提升驾驶员心理健康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驾驶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驾驶员心理健康是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备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心态。

驾驶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意识:驾驶员心理健康与安全意识密切相关。

心理健康的驾驶员能够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对道路交通环境的变化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减少事故的发生。

2.驾驶技能:心理健康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掌握驾驶技能,提高驾驶水平。

心理健康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处理紧急情况,减少事故的发生。

3.心理压力: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心理压力,如交通拥堵、时间紧迫等。

心理健康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压力,保持冷静和理智,减少因心理压力导致的事故。

二、心理健康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心理健康对驾驶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应对驾驶过程中的各种情况,减少事故的发生。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注意力集中:心理健康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对道路交通环境的观察和判断能力,减少因分心而导致的事故。

2.决策能力:心理健康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做出正确的决策,避免因错误决策而导致的事故。

3.应对能力:心理健康的驾驶员能够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采取正确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提升驾驶员心理健康的方法为了提升驾驶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驾驶安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容易疲劳,影响心理健康。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够有效缓解疲劳,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驾驶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合理饮食等,保持身体健康,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学习驾驶技能:驾驶员可以通过学习驾驶技能,提高自己的驾驶水平,增强自信心,减少心理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浅析驾驶员心理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交通建设也逐渐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态势,越来越多的车辆使得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频发,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通常在道路安全事故中会将驾驶人当作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而在驾驶人的实际行车过程中也会受到人、车、道路和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驾驶人的心理状态不稳定,从而出现交通事故。

因此,驾驶人的心理安全是其安全行车的重要原因,本文就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驾驶心理、驾驶行为与交通安全的相互关系。

心理是行为的诱因,人的某种心理活动诱发了人的某种相应的行为,而当这些行为的出现会导致相应的结果发生。

基于此,在交通安全领域,相关学者对交通心理学进行了研究,研究过程主要是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应用到道路交通系统中有关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并以此分析驾驶人的心理活动与交通安全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安全、便捷、舒适的交通运输。

其中对于驾驶人的心理分析、活动规律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可以有效对驾驶人的不当驾驶行为进行矫正,达到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的目的。

一、驾驶心理对交通安全的影响1.驾驶人认知过程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认知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过程,在驾驶人实际的驾驶行为过程中,驾驶人会通过对周边环境中的车辆、行人以及相关交通信息进行驾驶活动,这个过程中就是驾驶人的认知过程,其中知觉会对交通安全产生直接影响,注意是决定是否会产生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

(1)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是以感觉为基础产生的。

驾驶人在实际的驾驶行为中就是依靠知觉对周围的环境信息进行获取,并对这些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后进行驾驶行为的判断和决策。

通常驾驶人的知觉中直接关系到驾驶人的实际驾驶行为的有速度知觉、深度知觉、距离知觉、风险知觉等,驾驶人会通过这些知觉的综合运用对自身的驾驶行为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并以此避免单路安全事故的发生。

基于以上理论,相关专家学者做出了广泛的研究分析,发现大部分事故多发驾驶人的速度知觉相比一些安全驾驶人要低,而且年轻驾驶人以及驾驶年龄较短的驾驶人的深度知觉也较低,当出现疲劳驾驶的情况,也就是驾驶人的视觉、听觉等负荷工作的状态下会导致驾驶人对风险知觉的降低,从而影响驾驶表现,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谈驾驶员心理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汽车驾驶员是一个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公民,并通过车辆交通管理部门核考取得驾驶执照的人员。

汽车驾驶是一项连续、单独、时间长,对人体精力和体力消耗较大的工作,要求驾驶员应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反应特性,操纵的稳定性和抗疲劳特性等,同时还要求驾驶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汽车驾驶员在汽车驾驶操作过程中的心理状况和心理活动,它是影响安全行车的另一个内在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的心理素质更具有天赋性,是一个人固有的特性且较难改变和提高。

但是心理素质对其身体素质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心理素质好,其身体素质的水平就高,维持的时间较长,工作效果好,反之亦然。

因此优秀的汽车驾驶员应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熟练而准确地动用汽车驾驶操作技术的能力。

克服在驾驶车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麻痹心理、急躁心理、紧张心理、刺激心理、在行车过程中遇到问题能适时地采取措施,需要立即决定时,应当机立断,毫不犹豫。

在无法避免事故了生的,应以最小损失为前提进行处理。

目前,交通安全管理已成为各级安全管理的重点。

近年来,小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单位公务用车也逐年增多,且车辆档次越来越高,一旦发生事故,动辄就损失上万元之多。

日常生活中交通安全尤其因违章驾车发生事故的居多,要想控制交通事故发生,各级就必须加强日常管理,严格把握驾驶员素质关。

因为稳定的心理素质是机动车驾驶员实现车辆安全行驶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他每时每刻都会影响机动车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有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是最常见的,它直接影响着机动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所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一、根据“情绪”表现,掌握驾驶员的心理特征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都会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自己的心态。

愉快、忧愁、失望、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变化,是外部事件在人体内引起的一系列内变过程之后出现的表情,当受到刺激时一般是通过面部、动作、眼神等表现出来。

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

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通需求逐渐增加,长时间的驾车已成为常见的现象。

然而,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建议,以确保驾驶员的健康和安全。

一、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生理健康的影响1. 疲劳驾驶长时间开车会导致驾驶员的身体疲劳。

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处于长时间的紧张状态,需要集中注意力和保持良好的反应速度。

长时间的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的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2. 肌肉疲劳长时间保持相同的驾驶姿势会导致驾驶员的肌肉疲劳。

尤其是长时间保持手持方向盘的姿势,会导致手臂、肩膀和颈部的肌肉疲劳,甚至可能引发颈椎病等问题。

3. 运动不足长时间开车会使驾驶员的运动量减少,导致身体锻炼不足。

久坐会加重驾驶员的脊椎负担,使肌肉无法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症的风险。

二、长时间开车对驾驶员心理健康的影响1. 压力和焦虑长时间开车会给驾驶员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焦虑。

例如,需要在拥堵的交通中保持冷静、面对路况的突发变化、承受噪音和疲劳等。

这些因素会增加驾驶员的压力水平,导致焦虑和心情不稳定。

2. 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盯着道路和前方会导致驾驶员的注意力逐渐不集中。

驾驶员可能分心于身边的景色、电话、车内争吵或其他干扰,从而减少对路况和交通信号的关注,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3. 疲劳驾驶长时间开车会导致驾驶员的疲劳,从而影响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判断能力。

疲劳驾驶是一种危险行为,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对驾驶员和其他道路用户的安全构成威胁。

三、保障驾驶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建议1. 提前计划行程做好行程规划,合理安排行车时间和休息时间。

避免过长的连续行车,尽量选择早晨或下午时段开车,避免夜间疲劳驾驶。

2. 注意科学饮食驾驶员应注意饮食的选择,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纤维。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饮酒,以免影响驾驶员的健康状况。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1)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1)

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1)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前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车辆的日益增多,交通的迅速发达,带动了道路交通建设的日新月异,这对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面对这些复杂情况,道路交通安全的保障客观上迫切需要一批技术硬、思想素质高的专业驾驶员。

但随之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等种种不确定因素,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驾驶员的心理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当中,人的主观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这些主观因素当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减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行车是一种集体力、脑力、技术、责任于一体的综合劳动。

对驾驶员来讲,驾驶汽车不仅是一项技术操作过程,更是一项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接受道路信息、正确判断决定、及时反应等环节,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直接影响驾驶员的心理状况。

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都会影响驾驶员的精神状态。

另外,在行车过程中,各种不确定的外界因素也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

从心理学角度讲,人的主观行为是大脑和心理双重作用的结果,因而一个人精神状态的好坏对其行为的后果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在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这对安全行车和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十分重要。

以下,我们将对这些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揭示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影响驾驶员心理变化的情况及其原因1. 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一方面要调集全身的神经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因而会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也会因此发生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急速变化的行车环境、道路、车辆以及行人等,也经常会给驾驶员造成紧张气氛。

驾驶员在这种紧张的心理状态下长时间或长距离行车,特别容易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的失调及全身机能下降等疲劳现象。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驾驶员心理素质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交通道路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车辆增多,交通发达,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严重局面和复杂情况面前,客观上迫切需要有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素质很强的专业驾驶员队伍。

但伴随而来的道路交通多样化、复杂化,也给驾驶员的心理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在涉及行车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起主要作用,在人的因素中,驾驶员的心理素质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优化驾驶员的心理素质,消除消极的心理行为,对预防车辆事故,保证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驾驶员心理素质容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一)、长时间行车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和厌倦心理当驾驶员在执行行车任务的过程中,长时间应付不测事态和急速变化的环境,其精力始终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会自然表现出积极的适度紧张情绪,心理素质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正是在这种适度紧张的心理下进行长时间或长距离驾驶车辆时,影响最大的是与驾驶员直接有关系的身体机能和心脏活动能力,造成生理和心理失调,在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下行车首先会使驾驶员头脑不清醒,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准确判断和迅速处置各种异常情况;其次是四肢酸懒,哈欠连天,动作的准确率明显下降,行动迟缓,手脚不听使唤;再次是情绪低沉,烦躁不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厌倦心理,心理情绪常常不能在正常运行状态下。

(二)、行车中遇到各种情况会引起驾驶员恐慌和焦躁心理驾驶员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心情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行车时,驾驶员要受到外界的,人为的和出乎意料的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使驾驶员心理发生变化。

如车内环境变化会引起驾驶员情绪不稳定;道路平坦会诱发驾驶员驾驶单调形成道路催眠;弯曲道路由于车辆连续转弯产生厌烦心情;车辆拥挤和堵车会使驾驶员产生急躁情绪;遇交通事故会使驾驶员产生恐慌心理。

由于各类心理的重复出现会诱发驾驶员心理反映的严重改变,出现急躁、松懈、麻痹、骄傲、自卑、精神过分紧张心理,这些心理在驾驶员面对实际或想象中的危险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在这种不合理的情感支配下如果碰见不顺心的事,有的驾驶员沉不住气,心浮气躁,干事举止失措,不顾前因后果,开赌气车、拼命车,具有这种心理往往使驾驶员的手和眼不能敏捷地配合,达到眼明手快,导致驾驶操作容易失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0年驾驶人心理和生理对安
全的影响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2020年驾驶人心理和生理对安全的影响
一、驾驶人安全心理知识
交通安全与驾驶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驾驶人的心理因素是安全行车的决定因素。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特征品质,才能保证行车安全。

驾驶人的气质与安全行车的关系
气质类型
驾驶车辆时积极的一面
驾驶车辆时消极的一面
多血质
动作迅速敏捷、胆大心细、机动灵活,对道路条件适应快,应变能力强
注意力转移,感情易变化,耐久力差
胆汁质
精力旺盛、胆大粗心、不易疲劳、反应讯速敏捷
往往争强好胜、超速行车、强行超车、争道抢行、情绪急躁
粘液质
小心谨慎、行动迟缓、遵章守纪、不急不躁、自制力强
遇突然情况应变能力差、反应迟钝、固执呆板
抑郁质
观察细致、谨慎敏感,能遵章守纪
处理情况犹豫不决、行动慢,遇危险心慌失意,面临险情时往往极度恐慌
(1)驾驶人积极的心理活动能保障安全行车,而消极的心理活动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2)驾驶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交通安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判断准确,反应迅速,操作敏捷,行动果断。

(3)驾驶人因年龄、性别、身高、经验上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驾驶人只有根据自己的个性差异,适时地把握自己,不断克服弱点,弥补不足,才能减少行为失误,最大限度地避免交通事故
的发生。

(4)驾驶人在行车时要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养成优良的性格是安全行车的重要条件。

(5)驾驶人应具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等基本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全地驾驶车辆。

二、驾驶人生理状况与安全行车
1)驾驶疲劳对驾驶人的影响
(1)驾驶疲劳的外表征兆。

驾驶人长时间坐在固定的座位驾驶上,动作受到一定范围的限制,由于长时间高度集中和判断车外刺激信息,精神状态格外紧张,从而出现驾驶疲劳。

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个潜在的重要原因。

疲劳程度
征兆
轻微疲劳
频繁打瞌睡、眼皮沉重,换挡不及时、不准确
中度疲劳
眼睛痛,口干舌燥,全身发热,驾驶车辆走神
重度疲劳
出现瞬间意识模糊,头不由自主地往下拉,心跳加速,浑身发颤,出冷汗。

(2)形成驾驶疲劳的原因。

要素
形成驾驶疲劳的主要的原因
睡眠质量
睡眠不足,睡眠效果不好,睡眠环境差等
生活环境
家务事多,夫妻不和睦,精神负担重等
车内环境
温度过高或过低,噪声过大,座椅不合适,震动剧烈等
车外环境
路面环境差,交通环境复杂,气候条件不良等。

运行条件
长时间、长距离行车,车速过快或过慢,过于限制到达时间
身体条件
体力、耐久力差,视力能力下降,患有某种慢性疾病等
驾驶经历
技术水平低,操作生疏,驾驶经验少,安全意识差等。

(3)驾驶疲劳对驾驶人的影响
当驾驶人每天驾车超过8个小时或者从事其他体力消耗过大或睡眠不足,容易出现“过度疲劳”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

疲劳特征
起因
对驾驶人的影响
急性疲劳
长时间疲劳驾车而发生的暂时疲劳
停车作短暂休息,疲劳就会消失
慢性疲劳
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没有恢复引起
短暂休息不能消失,疲劳就会消失
过度疲劳
多次疲劳和连续疲劳积聚行成
可能突然以某种病态表现出来
(4)预防驾驶疲劳的措施。

1、发生疲劳的顺序:首先是眼睛,其次是眼睛,其次是颈部、肩部、腰部。

尤其是眼睛和身体的疲劳为甚。

2、在疲劳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
疲劳的第一阶段,动作不及时,驾驶人应停车休息片刻:
疲劳的第二阶段,操作粗糙,不准确,情绪低落,身体不适,这时应坚决停车,作长时间的休息。

疲劳的第三阶段,驾驶人呈疲劳状态,爱打瞌睡,此时驾驶人应立即停车,做长时间的休息。

严禁在过度疲劳的时候驾驶车辆。

3、强调劳逸结合,讲究科学家车: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每日睡眠8小时,白天睡眠效果比夜间差,因此白天睡眠时间要适当增加;一天行车时间不超过8小时为最好;深夜行车不得连续超过两次;如果正副驾驶人在夜间交换驾驶时,在10小时内一人的实际驾驶时间应为4到6小时为宜。

4、注意休息的方式和环境:驾驶人可以在驾驶室内调整一下局部疲劳的部位的姿势,如伸伸臂,提提腿,活动活动腰部,也可以躺下,放松全身肌肉,最好不要坐着休息;休息的环境要安静、空气要新鲜,温度最好使人感到凉爽。

5、行车途中驱除睡意的最佳办法是停车休息片刻或者下车活动。

(2)饮酒对驾驶人的影响
我国《道路安全法》明确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准驾驶机动车。

1、驾驶人饮酒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感觉模糊、判断失误、
反应不当,对安全行车是非常有害的。

2、当血液中酒精含量>=1.0%时,酒精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包括发现道路标志的能力差,对速度、距离、信号灯和停车标志的错误判断以及直觉能力下降,大脑反应开始迟钝,头脑昏沉、神志不清、眼花缭乱,精神疲乏,失去自控能力。

3、饮酒会影响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判断能力下降,酒后驾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饮酒过量,后果是极其危险的。

(4)疾病、药物对驾驶人的影响
1、特殊的交通环境与不正确的驾驶姿势和操作动作,车辆的震动、噪声、复杂的混合式交通,使驾驶人的身心负荷增大,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

比较常见的有高血压、胃病、腰肌痛、肌炎、神经跟炎、下肢静脉曲张、痤疮等。

驾驶人在病态下开车,注意力和反应能力会大大降低,动作不协调,准确性和速度也会下降,慢性疾病同样会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

2、服用对神经系统会有影响的药物,如催眠药物、使人恶心和产生变态的药物、止痛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治疗高血
压的药物后,会使驾驶人反应迟钝,降低注意集中的能力,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常见药物的功能与副作用
药物
功能
副作用
抗菌消炎药
抗感染
头晕、眼花、乏力、恶心
兴奋剂
兴奋、抗疲劳
影响判断力、冲动、幻觉
镇静药
安眠
瞌睡、疲乏、眩晕、说话含糊
抗过敏药
实用文本 | DOCUMENT TEMPLATE
交通运输抗过敏
头晕、嗜睡
降压药
抗高血压
疲劳、嗜睡、头晕眼花
阿托品类
治疗肠疾
视力模糊
降糖药
治疗糖尿病
疲劳、多功能失调、障碍
麻醉止痛药
止咳、止痛、镇静
嗜睡、成瘾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第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