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一等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 课件(共27张PPT)

——“明定国是”诏(节选)
高潮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 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史 称“戊戌变法”
光绪帝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国力?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政治
列举维新变法的内容
内容
进步性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知识分子参政
触及利益
触动封建顽固派 的实权地位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
式学堂
传播
触犯封建经济
触及封建思想 文化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说一说
角色扮演:说一说你对变法的看法。
读书人 官僚大臣 普通百姓 资产阶级
1
结果
失败
1.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康有为
梁启超
2.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戊戌六君子
谭 嗣 同
林 旭
刘光第
“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被手握大权的顽 固派镇压,光绪帝被囚禁,参与变法的维新人士遭逮捕杀害。此次 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变法通议》
问题思考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宣传的是维新变法的思想,说明中国只有进行变法才 能走向富强。(变法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定宪 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高潮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 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宣布变法。史 称“戊戌变法”
光绪帝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国力?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政治
列举维新变法的内容
内容
进步性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 知识分子参政
触及利益
触动封建顽固派 的实权地位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育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
式学堂
传播
触犯封建经济
触及封建思想 文化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说一说
角色扮演:说一说你对变法的看法。
读书人 官僚大臣 普通百姓 资产阶级
1
结果
失败
1. 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
康有为
梁启超
2.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逃往海外
戊戌六君子
谭 嗣 同
林 旭
刘光第
“戊戌六君子”血洒菜市口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到1898年9月21日被手握大权的顽 固派镇压,光绪帝被囚禁,参与变法的维新人士遭逮捕杀害。此次 变法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
—《变法通议》
问题思考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宣传的是维新变法的思想,说明中国只有进行变法才 能走向富强。(变法图存,挽救民族危机)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兴民权,设议院,定宪 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27张ppt)

3.教训: 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1.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
梁启超
(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 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 “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 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 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 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最后,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 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 牲者。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 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 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 不切齿痛恨。
百日维新的失败
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 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 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 建强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1.材料:“变者,天下之公理也。”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
梁启超
(2)他是在什么背景下说出这句话的?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 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 材料二: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 “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三: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 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 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 ,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 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
最后,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 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 牲者。
实业家
准备科考的读书人
八旗兵
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 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 要骂带头领导的人是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 不切齿痛恨。
百日维新的失败
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 戊戌政变,囚禁光绪,逮捕了维新派人士,掌握清政 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百日维新的内容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优质课件(共26张PPT)

公车上书
时间
1895年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汉朝时, 政府用公车接送应试的举子,后来, 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故称为“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 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经过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 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 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 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失败 影响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主要内容
①(政治)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司民上书言事。
②(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 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京师大学堂门额 ③ (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④(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北京大学
京师大学堂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1.时间: 2.目的: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9月。 变法救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开始标志:
4.内容: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4.内容:
触动了顽固 派的利益
——百日维新
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人 参与政治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地位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百日维新
背 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 是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 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 在位。 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 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 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 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 (1871—1908)政”。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8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林旭(1875年—1898年),字暾(tūn) 谷,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98年参与 戊戌变法,9月28日,被杀害于宣武门外 菜市口,时年23岁,遗著有《晚翠轩集》。
刘光第(1859~1898年)字裴邨,汉族,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清末维新派的著 名爱国诗人,光绪年(1883年)中进士, 同年五月,任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入保国会,维新变法失败后, 被处斩。
2.目的: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 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 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称
时期
地点
创办人
万木草堂
1891年
广州
康有为
《万国公报》(原名) 1895年 《中外纪闻》
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 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1858— 1927),字广厦、号 长素广东南海人,维 新派领袖。1895年发 起“公车上书”,由 此揭开了资产阶级维 新运动的序幕。1898 年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逃亡日 本。著有《康子篇 》
戊戌变法
1.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影响,了解维 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活动。
2.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内容 及结果。
3.理解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1.想一想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2.找一找 公车上书的原因及目的 3.谈一谈 公车上书的影响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刘光第(1859~1898年)字裴邨,汉族,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清末维新派的著 名爱国诗人,光绪年(1883年)中进士, 同年五月,任刑部主事;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入保国会,维新变法失败后, 被处斩。
2.目的: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3.影响: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 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 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馆一览表
名称
时期
地点
创办人
万木草堂
1891年
广州
康有为
《万国公报》(原名) 1895年 《中外纪闻》
北京 康有为、梁启超
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 登上历史舞台。
维新派代表人物
康有为(1858— 1927),字广厦、号 长素广东南海人,维 新派领袖。1895年发 起“公车上书”,由 此揭开了资产阶级维 新运动的序幕。1898 年参与“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逃亡日 本。著有《康子篇 》
戊戌变法
1.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时间、影响,了解维 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活动。
2.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主要代表人物、内容 及结果。
3.理解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历史意义。
1.想一想 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 2.找一找 公车上书的原因及目的 3.谈一谈 公车上书的影响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一)背景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胶州湾事件”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共15张

康有为在此讲“中外之故救国之法”,广招弟子,意欲改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培养了梁启超、 韩文举、陈千秋、麦孟华等一批维新变法人才,因此草堂被视作戊戌变法的策源地。
假如你是当时在京参加考试举人,你会冒着“士人不得干 政”的禁令在上书上签字吗?
如果你来给皇帝上书,你将如何挽救危亡呢?
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知 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
康有为
梁启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 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
冲击了封建社会腐朽沉闷的思想文化, 引发了一场思想解放潮流,激发起人们关心 国家命运的热情,调动了人们探索救国之道 的积极性,为随后进行的戊戌变法做了有力 的铺垫。
二、百日维新
“若不与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揭开序 幕
结局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6课戊戌变法共15张
教学课件 历史 八年级上册 RJ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以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 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背景后,群情激奋。 教学课件
百日维新的内容 类别
政治方面
颁布的新法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影响 有利于维新派人士参与政治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共22张PPT)

《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强学会
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
时间:1898.6.11-1898.9.2人兴办工矿企业。
有利于资 产阶级参 与政权
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第6课
戊戌变法
第一篇章:国之危难思巨变 ------变法背景
1895年,甲午战后时事漫画
俄北瞰kàn 英西睒shǎn 法南瞵lí n 日东眈dān 处四强邻之 中而为中国, 岌岌哉!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企业比较表 时间 1863—1894(战 前) 1895—1898(战 后) 企业数 119 274 资金额(万元) 680 1432
甲午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生怎样的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二篇章:康梁维新图存强 --------变法经过
公 车 上 书
1895年 时间: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发起人: 康有为 、梁启超 内容: 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书生意气 、 忧国忧民 、 敢为天下先的爱 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唤起了民族意识的 复苏,使更多国人从麻木中觉醒,投身于爱 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
1、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2、袁世凯出卖。
3、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4、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是行不通的!
第四篇章:维新启蒙领新风 -------变法余音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 · · ·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 国 闻 报》
《 直 报》
创办报刊
《 湘 学 报》
《 知 新 报》
二、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时间:1898年(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 “戊戌变法”)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缚之……”
严复主持的
——梁启超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有哪些? •它们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是强学会等学会,《时务报》和
《国闻报》。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主要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哪些治人上 裁有撤利于冗刷官新冗吏员治,,允使官许民官参民与上政书权言的积事极。性提高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评价戊戌变法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败因探究: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4、变法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
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军事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军事强大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 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故称为“公车上书”。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公车上书失败后,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
织学会,创办报刊。
上海《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群情激愤,想要反抗, 爆发了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的签订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 公车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时间: 1895年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经过: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 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 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失败 影响: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 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历史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局图》
面对如此伤痕的中国,会不会有人想要挽救中国?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课 标 要 求
•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0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公车上书
知识分子听见条约签订的 消息,会有什么反应?
戊戌变 法的背 景:民 族危机 空前严 重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课堂小结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02
百 日 维 新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 州湾。消息传出后,康 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 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
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二、百日维新
时 间:1898年6月11日(戊戌年)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 , 开始标志: 宣布实行变法。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 容: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司民上书言事。
京师大学堂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这些内容伤害了哪 些人的利益?戊戌 变法的结果是什么?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
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
终以失败告终。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结果:
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
光绪帝
瀛台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 结果: 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 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 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
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 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课堂小结
高潮 发展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号召变法图强。 地位: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 报纸。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 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 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梁启超《变法通议》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军事强大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试的举子,后来,把参加科 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 故称为“公车上书”。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公车上书失败后,
维新人士在各地组
织学会,创办报刊。
上海《时务报》
天津《国闻报》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群情激愤,想要反抗, 爆发了公车上书
《马关条约》的签订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即举子上书, 公车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公车接送应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时间: 1895年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经过: 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康启超等,联合各 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 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 失败 影响: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 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情况。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历史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局图》
面对如此伤痕的中国,会不会有人想要挽救中国?
第6课
戊 戌 变 法
课 标 要 求
•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0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公车上书
知识分子听见条约签订的 消息,会有什么反应?
戊戌变 法的背 景:民 族危机 空前严 重
创办报刊 组织学会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结局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课堂小结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02
百 日 维 新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背景: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 州湾。消息传出后,康 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 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
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二、百日维新
时 间:1898年6月11日(戊戌年)
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 清政府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 , 开始标志: 宣布实行变法。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 容: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司民上书言事。
京师大学堂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这些内容伤害了哪 些人的利益?戊戌 变法的结果是什么?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
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最
终以失败告终。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结果:
囚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
慈禧太后
光绪帝
瀛台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 结果: 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 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六君子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二、百日维新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 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
果被袁世凯出卖。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 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课堂小结
高潮 发展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封建 势力 进行 阻挠 破坏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以“通中外之故”为目的, 号召变法图强。 地位: 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 报纸。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ADD RELATED TITLE WORDS
《时务报》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 的机关报。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1898 年8月8日停刊,共出69期。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 也”“变亦变,不变亦变”。——梁启超《变法通议》
点击添加相关标题文字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