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脂肪液化小常识
脂肪液化专题知识讲座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选择得当,可有效控制感 染、促进愈合,提高预后。
年龄与营养状况
老年患者及营养不良患者抵抗力低 下,愈合能力较差,预后相对不佳 。
其他因素
如合并其他疾病、术后的护理及患 者的依从性等因素,也会影响预后 。
05
病例分享与讨论
经典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因“右小腿骨折,右下肢 缩短1cm”入院,经手术切开 复位内固定后,出现脂肪液化
讨论三
经典病例分享的启示,如 何更好地汲取经验教训?
06
学习回顾与展望
学习收获总结
了解了脂肪液化的基本概念和机制 掌握了脂肪液化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学习了脂肪液化相关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
对脂肪液化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有了更深入的认 识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探讨脂肪液化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寻找更加准确的脂肪液化鉴别诊断指标和标准
部分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升高 等感染表现。
若脂肪液化发生在术后早期,应 与切口感染相鉴别。
03
脂肪液化的诊断与鉴别
脂肪液化的诊断标准
症状表现
脂肪液化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疼痛、肿胀、发热等症状,以 及患处附近淋巴结肿大的现象。
检查诊断
医生会首先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并进行触诊、听诊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可以帮助明确诊断。
脂肪液化与炎症的鉴别
炎症表现
炎症患者通常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且炎症通常具有明显的局 限性。
鉴别要点
脂肪液化患者通常不会有炎症反应,且液化范围通常较大,触诊时有明显的 波动感。
脂肪液化与肿瘤的鉴别
肿瘤表现
肿瘤患者通常会出现局部肿块、疼痛等症状,且肿瘤生长缓慢,不会出现明显的 液化现象。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

治疗
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并及时引出切口内液化的脂肪
1.一般处理 2、蝶形胶布
如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撑 开切口少许,内置生理盐水纱条引流,通过换药就可使切口愈 合
5、皮下脂肪缝线不宜过密。 6、红外线等照射切口,也能一定程度减少切口液化的发生。
脂肪液化
FAT LIQUEFACTION
脂肪液化
概念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高危因素 治疗 预防
什么是脂肪液化?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 性坏死的过程,脂肪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聚集, 在切口内形成一定量的液态脂肪,并伴有局部无 菌性炎症反应。
好发部位:腹部、胸部、下肢
3.其他因素
膳食结构单一,营养不均衡,少食或基本不食动物蛋白 贫血、低蛋白血症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术前软组织损伤等亦是发生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
高危因素
手术操作
术中高频电刀 使用不当
术中切口保护 不力
缝合欠佳
其他因素
无限度地、不正确地使用电刀,会加重组织损伤,导 致切口并发症的增加、增加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及 延迟伤口愈合率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表现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多有以下临床表现 1、术后切口有黄色渗液渗出,一般不伴切口红肿、发热; 2、切口愈合不良,穿刺或撑开切口可见淡黄色含脂肪滴渗液; 3、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 4、体温及局部皮温正常。 5、白细胞计数正常; 6、渗出液涂片培养无细菌生长; 7、穿刺抽出黄色液体或B超检查探及皮下积液。
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防治措施

提高诊断水平与防治意识
诊断水平
医生应提高对切口脂肪液化的认识,了解其 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当发现患者有类似症 状时,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
防治意识
医院应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生对切口脂肪 液化的防治意识。同时,医生应在日常工作 中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让患者了解脂肪液化
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术后腹部切口出现黄色或淡红色渗液,以及局部红肿、发热等症状,结 合涂片检查结果,可诊断为切口脂肪液化。
实验室检查及其意义
实验室检查
涂片检查渗液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 阴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 。
VS
意义
通过实验室检查,可明确脂肪液化的诊断 ,并排除感染因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术前准备措施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肥胖症、高血压 、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 者,应积极控制病情,降 低手术风险。
改善营养状态
对于营养不良或长期消耗 性疾病的患者,应积极改 善营养状态,提高手术耐 受能力。
告知风险
术前应向患者和家属充分 告知手术风险,特别是脂 肪液化等并发症的风险。
术中预防措施
减少电刀使用
警惕脂肪液化的发生。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脂肪液化,应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如引流、换药、 加压包扎等,防止病情恶化。
04
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
使用红外线照射或微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渗出液的吸收。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同时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治疗,促进伤口愈合。
特点
切口脂肪液化多发生于肥胖患者、高龄患者、营养不良患者 以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此外,手术中 使用电刀、超声刀等设备时也可能导致脂肪液化。
脂肪液化

1
什么是脂肪液化
• 脂肪液化是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 之一。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 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 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 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 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 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 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2014-3-21
谢谢!
解放军305医院 骨科
47
2014-3-21
建议
• • • • • • • • • • 1、术区常规碘酊消毒2次,待干燥后酒精仔细脱碘; 2、术中电刀幅度控制在30-40W之间; 3、使用冲洗枪,分层多次冲洗; 4、手术切口尽可能不小; 5、术后每日换药一次严密观察; 6、敞开敷料,红外线照射,3/日; 7、必要时可挤压伤口,检查有无脂肪液化 8、努力提高缝合技术; 9、能置管就不放引流片; 10、及时更换敷料;
循环增强 降低神经末梢 兴奋性
代谢改善
镇痛
2014-3-21
中药生肌纱条有如下优点:
• (1)生肌纱条具有一般油纱条的作用,有利于充分引 流脂肪液化物和切口分泌物,减轻液化物和分泌物 对切口的不良刺激,降低切口感染的机会,促进切口 愈合; • (2)生肌纱条具有祛腐生肌的作用,在充分引流的同 时,无损伤地液化、祛除坏死组织,使失活组织与健 康组织自然分离。生肌药物直接作用于切口内的 健康组织,同步促进新生组织的再生,从切口底部向 上逐渐填充,不留死腔,并刺激周围微血管重建,加 速切口愈合,愈合后无明显瘢痕;
较深伤口的关闭----皮下缝合
39
较深伤口的关闭---皮下缝合 缝合
40
伤口脂肪液化不要怕

伤口脂肪液化不要怕发表时间:2020-11-04T14:23:46.603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18期作者:王霞[导读] 为什么很多做完手术之后的病人,他们的伤口即使是每天都在换药,但是伤口王霞乐山市人民医院四川省乐山市614000为什么很多做完手术之后的病人,他们的伤口即使是每天都在换药,但是伤口还是没有得到愈合,效果非常不明显。
很多患者都会以为这是伤口发炎引起的,其实不是的,这是因为伤口脂肪液化导致的,那么伤口脂肪液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了解。
一、什么是伤口脂肪液化?脂肪液化是指切口部位的脂肪颗粒坏死,细胞中的脂肪滴在切口中积聚,形成淡黄色液体,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现象。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皮下脂肪层,尤其好发于肥胖人群。
伤口脂肪液化就是患者在进行手术后体内的脂肪由原有的固态变成了液态。
它也是影响手术伤口愈合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至于脂肪液化都有哪些表现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只要出现以下这几种情况,就有可能是脂肪液化。
第一种就是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的一个星期里,如果患者伤口出现比较多的渗液,但是没有其他症状;又或者一些患者的手术伤口那里采用的敷料上面出现大量的黄色液体,并且在按压伤口的时候,会有一些液体渗出来。
第二种就是患者在手术之后,伤口总是不能很好的愈合,愈合受到阻碍,渗液中可以看见一些漂浮的脂肪滴。
第三种是患者伤口处没有出现红肿的现象,而且在按压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切口的边缘部位和皮下组织没有坏死症状。
第四种就是患者切口处渗出的液体,可以通过镜检看见里面含有大量的脂肪滴。
二、脂肪液化的原因有哪些?1、导致患者伤口脂肪液化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手术切断了切口血管,导致血运不畅。
同时脂肪细胞由于缺乏营养,导致液化坏死,伤口出现无菌性炎症,导致脂肪液化的症状发生。
2、如果有些患者本身已经属于高龄,很肥胖,容易贫血,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情况,而且自身末梢循环较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也容易导致伤口脂肪液化的症状发生。
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

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探讨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指在手术切口形成后,切口内脂肪组织受到损害而发生脂肪液化的现象。
脂肪液化不仅会影响这一区域的美观,还会影响愈合的作用。
为了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减少手术切口的大小。
通过采用小切口等方式减少切口的面积,可以减少脂肪受损的程度,延缓脂肪液化的进程。
二、尽可能选择软组织手术。
软组织损伤比骨头或关节损伤小,因此,尽可能选择软组织,以减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
三、事先进行橡皮筋收紧术。
在进行术前橡皮筋收紧术后,会对外侧腹壁有一定收紧作用,以有效缓解腹壁内组织和脂肪组织的压力,有利于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四、使用术前和术中包扎剂支撑。
术前和术中包扎剂支撑可以保持切口的正常位置,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并有助于降低脂肪液化的可能性。
五、坚持正确的术后疗养。
一般来说,术后疗养对预防脂肪液化有很大的帮助。
正确的疗养可以
减少切口的沉积,确保切口的充分真空,有助于提高脂肪液化的速度,减少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它的发生会导致术后愈合不良,甚至会影响手术效果。
对于这种并发症的防治,医生和护士们需要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分享本人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有所帮助。
切口脂肪液化的定义切口脂肪液化指的是手术后,切口周围的脂肪组织出现液化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手术部位旁边的组织中,这些组织通常在手术时需要被移动以便医生完成手术。
脂肪液化通常是由于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组织缺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
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表现包括:切口周围肿胀,疼痛、渗出物增多等症状。
如果未及时治疗,液化的脂肪会引起切口愈合延迟,术后疤痕明显,影响美观,甚至会使手术部位感染。
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1. 术前准备手术前,医生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如减肥手术、重度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应该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切口脂肪液化风险。
同时,术前还应注意加强手术部位的血液供应和营养供应,缓解组织缺血缺氧的状况。
2. 术中措施手术中,医生应尽量保持手术处的清洁,注意术中污染,必要时采取抗感染措施。
在切割脂肪时,医生应该注意控制力度,避免过度损伤组织,同时还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脂肪厚度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手段。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防治切口脂肪液化最为关键的一环,主要应该从局部清洁消毒、伤口旁血肿的清除、局部冷敷、避免感染等方面入手。
根据患者术后情况,护理人员还需要及时观察切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保障切口处的良好愈合。
4. 个人护理患者也应该在术后进行适当的个人护理,如保持休息、避免身体过度活动等。
患者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增加身体锻炼以及定期进行体检等方式,提高免疫力,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
结语切口脂肪液化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防治措施应该从术前、术中、术后和个人护理四个方面入手,特别是术后护理应该重点加强。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素养以及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相信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伤口脂肪液化操作方法

伤口脂肪液化操作方法
脂肪液化是指在处理皮肤表面的脂肪团块时,通过注射一种特殊的溶脂剂将脂肪变成液态,然后通过吸引器将液体脂肪抽出的过程。
以下是一般的脂肪液化操作方法:
1. 清洁: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清洁伤口周围的皮肤,确保手术区域清洁。
2. 局部麻醉:使用局部麻醉剂麻醉手术区域,使患者不会感受到痛苦。
3. 准备溶脂剂: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情况,准备合适的溶脂剂。
常用的溶脂剂包括磷脂溶液和生理盐水混合物。
4. 注射溶脂剂:使用细针将溶脂剂注射到脂肪团块中。
注射量和注射部位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生的判断而定。
5. 液化脂肪:待溶脂剂渗透到脂肪团块中,开始起作用后,脂肪会逐渐变成液态。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分钟或更长时间,具体时间因脂肪团块的大小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6. 抽吸液体脂肪:使用吸引器和吸引管将液体脂肪抽出。
医生会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吸力和动作。
7. 清创和愈合:操作完成后,医生会仔细检查伤口,确保所有的脂肪已经被抽出,并进行清创处理。
最后,医生会在伤口上敷上敷料,让伤口愈合。
请注意,脂肪液化属于医疗操作,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并在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
操作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手术细节、风险以及术后护理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碰到好几个剖宫产后伤口脂肪液化的,开始看到那么多液体从病人伤口里流出来很紧张,经过几年摔打,慢慢掌握了诊断和处理方法,心理有数多了。
下面讲讲我的处理方法,欢迎大家指正。
1.千万不要把伤口整个分离开,根本用不着清创缝合!如果伤口已经有一个小口了,就用双手挤压伤口两侧,把液化的液体充分的挤出来,要勤快,每天起码3到5次,因为液体是不断生成的。
2.红外线照伤口,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当心灯头离伤口别太近了,防止烫伤!
3.照完后以大黄芒硝外敷伤口。
大黄粉30g,芒硝120g,混匀,用纱布2层包好,覆于伤口即可,有药粉漏到伤口表面无妨,尽量不要让药粉进入伤口内就够了。
消肿敛湿效果很好。
4.待到红肿消失,基本无渗液时就可以用蝶形胶布将伤口拉拉拢,放心出院。
5.抗生素不是主要的,我的几个病人伤口流出的液体做细菌培养都是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