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运用八要八不要教案
《郑人买履》语文教案

《郑人买履》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郑人买履》。
本课主要内容是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要实事求是,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意思,学会在生活中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意思。
难点:学会在生活中运用“郑人买履”这个成语,树立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文,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文章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讲解“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含义,让学生明白要实事求是,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4.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6.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8.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郑人买履”这个成语进行实际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郑人买履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郑人买履”的故事。
2. 运用“郑人买履”这个成语,写一个句子。
答案:1. 略2.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了“郑人买履”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多地运用成语进行实际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有关创新、实践的成语,进行交流分享,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狐假虎威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狐假虎威》适用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了解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欺骗其他动物的行为。
2. 培养学生对成语“狐假虎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教育学生诚实守信,不要借助别人的威风来欺压他人。
教学重点:1. 理解《狐假虎威》的故事情节。
2. 掌握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成语“狐假虎威”背后的道德教育意义。
2.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表达相应的情境。
二、教学方法1.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
2.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成语的运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4. 游戏教学法:设计相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内容。
三、教学内容1. 讲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 解释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讲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3. 分析故事中狐狸和其他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借助别人威风的不道德行为。
4.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成语“狐假虎威”在生活中的运用。
5. 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成语“狐假虎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狐假虎威》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成语。
2. 解释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讲解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3. 分析故事中狐狸和其他动物的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借助别人威风的不道德行为。
4.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成语“狐假虎威”在生活中的运用。
5. 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成语“狐假虎威”。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述《狐假虎威》的故事。
2. 让学生用成语“狐假虎威”造句,表达相应的情境。
3. 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诚实守信,不借助别人的威风来欺压他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狐假虎威》故事的理解程度,通过复述故事来进行评价。
2. 评价学生对成语“狐假虎威”的掌握程度,通过造句来进行评价。
成语活动课教案

成语活动课教案成语活动课教案1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积累、运用成语,体会成语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成语。
2、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仪。
3、准备若干张答题纸,数朵红花和数面红旗。
活动方法:1、把学生分为六组进行活动,学生在答题纸上示答案,口答无效。
2、教师作为主持人,负责评定并为优胜组颁奖。
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一个成语世界,那里风和日立,青山绿水令人流连忘返;那里万紫千红,奇花异草令人心旷神怡;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令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琅琅上口的至理名言,读后令人受益匪浅。
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游览成语世界,进行一些有趣的成语竞答。
二、游成语世界,进行竞答1、成语植物园首先我们来到成语植物园,这里有依依杨柳,婷婷莲花,累累硕果……一派赏心悦目的景象,我们就一同欣赏吧!。
看后出示:请把以下成语填完整成在胸望止渴暗花明百步穿雨后春一现出水投报满天下学生按小组讨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答后依次在投影仪上出示,评出前二名获胜组,奖与红旗红花。
参考答案:成在胸望止渴暗花明百步穿雨后春一现出水投报满天下2、成语生肖园师生共看课件师稍作解释。
看后学生竞答:含有十二生肖的成语12个,五分钟内能写出最多的优胜组,取二名奖与红旗红花。
参考答案:鼠目寸光汗牛充栋虎口余生守株待免龙潭虎穴虎头蛇尾马到成功亡羊补牢杀鸡敬猴鸡犬不宁狗血喷头人怕出名猪怕壮3、成语数字园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九”的成语9个,9个为底数,不重复。
写出以“十、百、千、万”开头的成语4个第题请各组在四分钟内写出,第题在两分钟内写出。
写后交流答案,评出前二名优胜组,奖与红旗红花。
参考答案:一心一意、一分为二、不三不四、四面八方、四通八达五光十色、六神无主、七零八落、五花八门、半斤八两、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十全十美、百花齐放、千军万马、万紫千红4、趣味成语园师:经过紧张的竞答,接下来我们到成语趣味园轻松一下:看课件,展示两组数字,猜两个成语a、0、1、2、5、6、7、8、9、b、0、1、2、3、4、5、6、9看课件:两件式样一样的衣服,颜色一样,甚至连衣架也一样,只有衣服纽扣不一样。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精彩教案

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八》。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词《画鸡》、成语接龙游戏、趣味阅读《小兔子乖乖》以及写字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并背诵诗词《画鸡》,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美好意境。
2. 学习成语接龙游戏,拓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阅读趣味故事《小兔子乖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词《画鸡》的朗读、背诵、理解;成语接龙游戏;趣味阅读《小兔子乖乖》。
难点:诗词意境的理解;成语的运用;写字练习中基本笔画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诗词学习:a. 朗读诗词《画鸡》,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b. 讲解诗词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美好意境。
c. 背诵诗词,加强记忆。
3. 成语接龙游戏:a. 教师带领学生玩成语接龙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拓展词汇量。
b.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趣味阅读:a. 朗读趣味故事《小兔子乖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b. 讲解故事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写字练习:a. 示范书写基本笔画,讲解书写要领。
六、板书设计1. 诗词《画鸡》:a. 诗句b. 诗意2. 成语接龙:a. 成语b. 游戏规则3. 趣味阅读《小兔子乖乖》:a. 阅读内容b. 阅读理解4. 写字练习:a. 基本笔画b. 书写要领七、作业设计1. 诗词作业:a. 抄写《画鸡》诗句,要求字体工整、美观。
b. 背诵《画鸡》诗句,家长签字确认。
2. 成语接龙作业:a. 自学成语,每个学生至少掌握5个新成语。
b. 与家长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记录游戏过程。
3. 阅读作业:a. 朗读《小兔子乖乖》故事,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4. 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成语的演变过程。
3. 练习:提供高考成语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在高考成语题中的答题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练习册和参考答案。
3. 成语接龙游戏道具或应用程序。
4. 汉语成语文化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成语接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需要接上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如果某个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成语,则其他小组得分。
活动2:成语猜谜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成语谜语,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学生需要分组寻找谜语,并猜出成语。
猜对的小组获得相应分数。
公布答案并总结。
七、教学策略策略1:案例分析法目的: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步骤: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每组需要找出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
策略2:情境教学法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配套教案)语文园地四

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学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轴、基”等7个生字。
3.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
4.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5.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并能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6.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
3.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并能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轴、基”等7个生字。
3.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一、交流平台1.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都积累了很多预测的方法和技巧,那边读边预测这种阅读方法有什么好处呢?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2.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
(1)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读《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我一边读,一边想着:老屋虽然快倒了,但是它为了帮助小猫躲避暴风雨,又坚持站了一个晚上,它那么善良肯定还会为了帮助其他小动物而继续坚持不倒。
后文果然如我预测的一样,我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了老屋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2)为了预测得更准确,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读《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时,我注意到了小男孩扯了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他确定够牢固之后,才剪了一段长胡子用来放风筝的细节,这个细节说明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又长又牢固,我预测到后文中会针对胡萝卜先生的胡子的特点出现更多的用途,如可以用来做晾衣绳。
(3)我在图书馆找书时,会根据书名先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
幼儿园课题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教案

幼儿园课题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及用法。
2. 通过听故事,培养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3. 教育幼儿懂得诚实、勇敢、善良的品质,不要学狐狸的狡猾和欺骗行为。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
2. 故事中出现的生词和词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听懂并讲述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2. 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故事法: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提问法:教师在故事讲解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理解故事内容。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以图片或实物展示狐狸和老虎,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2. 讲故事:教师生动有趣地讲述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注意语速适中,让幼儿听懂故事内容。
3. 提问:教师在故事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引导幼儿关注故事细节,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4. 讨论: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对故事的认识和感受,教育幼儿学习诚实、勇敢、善良的品质。
5. 总结:教师总结故事的主题,强调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教育幼儿不要学狐狸的狡猾和欺骗行为。
6.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故事,并解释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成语故事《狐假虎威》的PPT或图片。
2. 准备故事中角色的手偶或图片。
3. 准备与故事相关的生词卡片。
七、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听讲、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
2. 评估幼儿对成语“狐假虎威”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收集幼儿的作业作品,评估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体验故事中的角色,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 开展绘画活动,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角色或场景,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和创造力。
成语运用的十二要.十二不要成语运用

成语运用的十二要.十二不要成语运用成语运用的“十二要”“十二不要”学习、积累成语是为了选用。
近几年高考试卷“正确使用词语”的考查中,重在考查对熟语的理解和运用。
要答好这个“能力层级为D ”的选择题,必须做到以下“12要”和“12不要”(限于篇幅,每类仅举一例)一、要切实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要望文生义从成语的来源看,有的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来自古诗文,是根据这些故事或古诗文的内容掐头去尾抽象概括出来的精髓,它包含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意义教育工作和教育意义。
对这类成语我们决不会简单地照字面意思作望文生义的理解。
例如2007年浙江试卷: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几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用于此处出现明显是望文生义。
——此类极易望文生义的常见少见成语还有:不刊之论、首当其冲、从井救人、不赞一词、再作冯妇、七月流火等。
二、要着力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要肢解成语含义成语为固定短语,在结构上已凝固成形,一般不能下述变动词序;其意义构成并不等于简单相加,更不能胡乱、随意地理解。
我们应该根据其结构特征来认知掌握。
例如2007江西试卷:今天,江西、湘潭一带烈日炎炎,紫外线辐射强烈,大家最好不要外出,在家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用于此处,仅取“休养”之意显而易见,无疑所犯了肢解成语的毛病。
——此类因结构而容易误解的常用成语还有:一衣带水、不学无术、智尽能索、相去甚远、树之风声、危言危行等。
三、要切实把握成语的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作为固定短语的成语,有一些具有特定的使用范围,它们只此非彼、只能用于适合它的范围。
运用时必须遵循这些限制,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例如2007年北京试卷:暮春时节是潭柘寺“二乔玉兰”的盛花期,4月上旬,这两株玉兰的树冠上在上能就布满了含英咀华的花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运用八要八不要
考点分析
1.从考查内容来看,词语由实词、虚词和熟语组成。
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对于常用实词(包括成语)和常用虚词的使用能力。
2.从题型上看,题型相对稳定,多为选择题,少数为客观填空(改错)题。
试题侧重于语言环境的分析以及词义的辨析。
3.从考查的材料上看,考查的词语多为报刊中使用率较高又容易被误用的词语。
二.学习方法指导
1.在复习中,应多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关工具书,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
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
平时要注意积累,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在头脑中储备尽量多的词语,为解答词语类题目奠定基础。
2.理解、把握和运用词语,要体会词语的语境义,有时甚至需要考虑文章的主旨。
当然,还应该注意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词的意义、色彩的协调搭配。
加强积累,扩大知识面。
注意按词义、用法、例句的方式进行积累。
3.不能死记硬背词性、词的结构等词汇知识,强调理解和体会;加强诵读,注重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记忆词汇。
4. 进行针对性训练。
熟能生巧,能力的提高,只有在实际训练中才能做到。
因此,一方面要进行保质保量地训练,另一方面又要进行及时总结,逐步增强解答此类题目的能力。
三、考纲要求:
能根据语境,正确辨析成语的音义,正确使用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
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个别也有三个字、五个字或更多字的。
成语具有结构的稳定性、意义的整体性、形成的历史性等特点。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成语相当于一个词。
成语(熟语)的运用也是近几年来高考的必考点之一,分值不等。
而且有“题型多样、综合程度较高、考查范围扩大”的特点。
针对高中学生平时学习中和历年高考试卷中成语误用的实例,笔者归纳总结了八条答题技巧,供同学们复习时参考。
一要注意弄清成语的确切含义,不要望文生义
例如:
①他的组织纪律性太差,竟然久假(jiǎ)不归。
(久假不归:是指久借不还。
假:这里是指“借”。
此处望文生义误解为“请了长假不回来”。
可改为:“长期请假(jià),久而不归”。
)
②王熙凤一出场,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全身珠光宝气,真是俗不可
耐。
(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
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这里望文生义误解为“佩戴的玉石珠宝”。
可改为“珠璧交辉”。
或删除之。
)
二要明确成语的使用对象和范围,不要随意搬用。
例如:
①三年时间过去了,可问题依然故我。
(“依然故我”一般用于人,不用于事和物,此处显然是用错了对象。
可改为“依然如故”。
)
②张大夫只用了一个疗程就把王老师的风湿性关节炎治好了,真是起死回
生啊!
(治疗关节炎就用“起死回生”,显然属于夸大其辞。
可改为“妙手回春”。
三要明确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颠倒。
例如:
①我们来到学校实习,校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
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一般用于指干坏事,含贬义。
用在这里。
属于感情色彩不当。
应改为“无微不至”。
)
②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白云
山景区再添光彩。
(“巧立名目”:指变着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含贬义。
用在这里属于褒贬颠倒。
可改为巧妙安排”。
)
③这些宇航员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危险,去探
索太空的奥秘。
(“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含贬义。
此处用来形容宇航员的勇气,显然不当。
应改为“无所畏惧”。
)
四要分析语境,不要形近意混。
例如: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品德的崇敬仰慕,与要努力攀登书山、不能止步的语境不符。
应改为“望而却步”。
)
②王老师工作态度很热情,有耐心,总是不胜其烦地给同学们讲解习题。
(“不胜其烦”意思是不能够忍受烦琐的事务。
而句子的意思是说王老师工作态度很热情,有耐心,不怕烦琐,与不胜其烦的意思正好相反。
应改为“不厌其烦”。
)
五要了解成语的词性,不要前后搭配不当。
例如:①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我们这个小县城里个人购买摩托车的热情蔚然成风。
(“蔚然成风”是指事情的发展流行逐渐形成风气。
这里的“蔚然成风”与“热情”搭配不当。
应改为“此发彼应”。
)
②我刚进教室时,正赶上这位“高考状元”侃侃而谈他在高中的各种生活以
及自己在学习上的各种经验、教训。
(“侃侃而谈”是用来形容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地谈论。
“侃侃而谈”在句子
中做谓语时是不能带宾语的,而句中在“侃侃而谈”后却带了一长串的宾语,是属于语法错误。
应在“侃侃而谈”后面加上逗号,在“他在”后面加上“述说着”。
)
六要注意与句意保持一致,不要出现自相矛盾。
例如:①张浩同学与李帆同学,一个是沉默寡言,一个是能说会道,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半斤八两”比喻“二者完全相等”,而“各有千秋”是指“各有自己的优点或长处”,这两个成语语义矛盾,并在一起不合逻辑。
应去掉前者。
)
②几年前,我们在大学校园里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
(“萍水相逢”是比喻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与过去“在大学校园里相识”矛盾。
应改为“不期而遇”。
)
七要注意辨别谦词与敬词的适用对象,不要造成谦敬错位。
例如:①现在就先请王县长发言,借以抛砖引玉,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吧。
(“抛砖引玉”比喻用不成熟的、肤浅的意见,引出成熟的、高明的意见。
常用作谦词,只能用于己方。
这里却用在了他人身上,犯了“谦词敬用”
的毛病。
应改为“领航导向”。
)
②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
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意思是别人的到来使自家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是敬辞。
此处由于错误地理解了该词,所以造成八要保持成语意义的完整性,
不要断词取义。
了谦敬错位,反而给对方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应改为“满堂生辉”。
)
八要保持成语意义的完整性,不要断词取义。
例如:①他一边听着小鸟欢噪、一边嘴里小声哼着歌,一时心悦诚服,真不想离开这个地方了。
(“心悦诚服”表示真心实意地服从或佩服。
但在此句中,却只断取了“悦”的意义,而忽视了“服”的意义,从而使得整个成语与语境中的“心情舒畅愉悦”之意毫无联系。
应改为“心悦神怡”。
)
②我与他在电话中约定“五·一”节相见,到了那一天,我刚走出车站就和
他邂逅相遇。
(“邂逅相遇”:是指没有事先相约而意外在途中相遇。
而此句中,“我”已事先与“他”电话相约,所以不能算是“邂逅”。
这里只是断取了“相遇”的意义,而忽视了“邂逅”的意义。
应改为“迎面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