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的产业链

合集下载

有关蔬菜经济体系价值链问题的思考

有关蔬菜经济体系价值链问题的思考

有关蔬菜经济体系价值链问题的思考中图分类号:ts255文献标识:a文章编号:1009-4202(2012)04-000-02摘要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中,食品经济体系的地位逐渐提高。

对农业部门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食品供给方面的地位甚至有食品经济取代农业部门的预兆。

我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将顺应国际这一大环境的方向。

蔬菜经济体系作为食品经济体系的一个分支,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本文针对食品经济体系中的蔬菜经济体系在我国的概况,蔬菜价值链流通方式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改良方向。

对我国的食品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概况问题总结经济体系:一群经济个体之间具有相互联系关系,个体间的通货可以互相兑换,任一个体的变动都会对总体造成影响,如欧盟即是一个经济体系。

价值链: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叫做价值链。

一、我国蔬菜经济体系的概况(一)机遇和挑战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人口数量和人们的人均消费能力都在不断增加,直接导致国内市场供应需求逐渐增大;中国加入wto之后,蔬菜的出口市场不断扩大;基于以上的影响,我国蔬菜市场的蔬菜向品种多样化,快捷化,健康化,品质化等方面发展。

这都加速了我国蔬菜经济体系的发展。

蔬菜经济体系的稳步迅速发展,与其体系内部的营销部门的积极作用,也是密不可分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需要面前,蔬菜经济体系如何继续发展,才能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的需要。

这对蔬菜经济体系的内部营销部门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市场机遇。

(二)我国蔬菜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面对巨大的市场需要,为了满足对国内的供给和国外的贸易,我国蔬菜种植规模不断加大,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都呈现加速度增长。

面对人们对蔬菜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蔬菜经济的发展以产品多样化和常年化为主要方向,建立特色蔬菜基地对每年引进优新品种进行试验;食品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面对市场需要,蔬菜经济体系加强了蔬菜在安全化方面的监管,保证蔬菜经济体系的良好向前发展。

中国与澳大利亚蔬菜产业链管理的比较研究

中国与澳大利亚蔬菜产业链管理的比较研究
市 场上 占有 重要 地 位 。因此 , 文 缺乏市 场抵御风 险 的能 力 ,为 了解 源非 常丰 富 . 本 因此在澳 大利亚 , 即使
拟 从 中澳 蔬菜 的组织 链 、 息链 与 决这一 问题 .中国现在 的蔬 菜产业 是规模 较小 的家庭农场 ,其经 营规 信
物 流链 管 理 这 三 个 具 体 方 面 进 行 已经开 始 向产业链 方 向发展 ,并 形 模也 基本 达 到 5 O h 0 l O m .而规 模 比较 , 以探求 更 为完 善 的蔬 菜 产业 成 了不 同的组 织形式 。
菜加工 企业通 常 为大量 购人分 批加
目前 中国蔬菜产 业 的信息 化程 工 .而 蔬菜销 售公 司为保 证蔬 菜新
发展 。目前 , 澳大利 亚蔬菜生 产农场 度 比较低 。 信息链管理还存在很 多问 鲜 , 则采 取 的是分批 购进 、 时销售 及
主 的专业化 程度很 高 ,且大 都专 门 题 。 根据作者对 中国 3 1 2 家蔬菜加工 的策略 ( 1。 表 ) 从事某 一种蔬 菜 的生 产 。
21. 总30 00 ( 7) 2
世 蓼 业 W r gcte 鏖 od ruu iA i lr
中 国 与澳 大 利 亚 蔬 菜 产 业 链
管理 的 比较 研 究
凌 华 王 凯
摘要 : 文主要 通过对 中国与澳 大利亚 蔬菜产 业链 管理的 具体 组织模 式和 管理 方法进 本 行 比较 , 并在 比较 的基础 上加 以分析 , 以求 完善 中国蔬 菜 产业链 的管理模 式 , 高其 管 提 理效 率 。 凯 和 韩 纪 琴 ,0 1 2 0 ;戴 化 勇 ,0 5 20 ) 对 中 国蔬 菜 产 业 链 种 植 者 与 加 工 者 联结 的组 织形 式 的研 究 . 结果 认 为 其 主要 由三 种类 型 构成 :公 司 +

我国的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的蔬菜产业发展趋势

我国的蔬菜产业发展趋势我国的蔬菜产业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蔬菜成为了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蔬菜的种类丰富,口感鲜美,并且富含营养物质,对于维持健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蔬菜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正逐渐成为农业领域的新亮点。

一、需求量不断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蔬菜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不仅是作为主食搭配的副食,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作为主食的替代品,以此来达到健康饮食的要求。

此外,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人口集中在城市中居住。

城市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对蔬菜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据统计,我国城市人口在2020年已经达到了8.2亿人,相比2010年增长了3.7亿人。

这种需求量的增加将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品种多样化随着人们对膳食多样性的追求,对不同种类蔬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过去,人们主要食用的是一些传统的蔬菜,如白菜、萝卜等,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品种的蔬菜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例如,西兰花、西红柿、甘蓝等高营养、口感好的蔬菜品种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这些蔬菜富含维生素、纤维以及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人们对有机食品的追求,有机蔬菜也成为了蔬菜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有机蔬菜是指在种植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以及生长调节剂等,在出售时也不进行任何的处理。

这种蔬菜品种对环境友好,并且不含任何农药残留物,更受到健康意识较高的消费者的追捧。

三、种植技术的创新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蔬菜需求,农业部门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种植技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的蔬菜种植方式主要依靠土地、气候等自然条件,但是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产量和质量的稳定性不高。

因此,近年来,温室种植和无土栽培等新技术在蔬菜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温室种植是在受控的环境下进行的,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从而增加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谈谈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谈谈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谈谈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蔬菜产业也面临着不断的发展和变革。

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探讨蔬菜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助力蔬菜产业升级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蔬菜产业也逐渐进入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

高效农业技术的应用,如远程监控、智能灌溉、无人机喷洒等,将大大提高蔬菜生产的效率和品质。

例如,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实时监测蔬菜生长的环境温度、湿度、CO2浓度等参数,帮助农民及时调整环境条件,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智能灌溉系统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蔬菜的需水量进行精准灌溉,减少浪费和土壤污染。

无人机喷洒技术可以通过空中喷洒农药和肥料,提高喷施效果,减少劳动成本和环境污染。

除了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也将为蔬菜产业带来重大改变。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改变植物的基因组,使其具备抗病虫害、逆境适应性等特性,提高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例如,可以通过基因编辑使蔬菜具备自身抵抗害虫的能力,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加强蔬菜的营养价值,提高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不断增长。

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的转变,蔬菜市场的需求也正在发生变化。

传统的蔬菜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蔬菜品种上,如青菜、黄瓜、番茄等。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更多新型蔬菜品种和功能性蔬菜逐渐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一方面,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促使蔬菜产业不断创新和开发新品种。

新品种的培育可以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实现。

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可以提高蔬菜的抗病虫害能力、耐逆性和营养价值。

同时,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培育出更多具有特殊功能的蔬菜品种,如保健蔬菜、有机蔬菜、高纤维蔬菜等,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另一方面,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是未来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做法经验 -回复

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做法经验 -回复

蔬菜全产业链建设做法经验-回复蔬菜全产业链建设是指从蔬菜生产到消费端的一系列环节的有序衔接,以确保蔬菜产业的高效运营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蔬菜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农田种植、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以及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逐步介绍蔬菜全产业链建设的做法经验。

一、农田种植蔬菜全产业链建设的第一步是农田种植。

这个过程需要重视土壤改良、无公害种植技术和种子选择。

农田土壤的改良可以通过施肥、增加有机物质、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方式进行,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生长的适宜性。

无公害种植技术包括节水灌溉、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农药等,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种子选择方面,应考虑各种蔬菜品种的市场需求、耐病虫害能力和产量等因素。

二、农业技术在蔬菜全产业链建设中,农业技术的应用是关键。

现代农业技术可以包括温室栽培、喷灌设施、精准施肥、农药合理使用等。

温室栽培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延长蔬菜的生长周期,增加产量和品质。

喷灌设施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精准施肥可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量来合理投入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农药合理使用可以控制病虫害,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三、农产品加工蔬菜全产业链建设的下一步是农产品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将原始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和储存,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延长保鲜期。

加工方式可以包括蔬菜干制、冷冻、腌制、加工成其他食品等。

加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加工环境、加工工艺以及食品安全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卫生安全和质量。

四、物流配送物流配送环节是蔬菜全产业链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物流配送涉及到蔬菜从农场到市场的各个环节,包括采摘、包装、运输、存储以及销售。

物流配送需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产品损耗和浪费。

同时,还需要注重冷链物流的建设,确保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新鲜度。

五、市场销售蔬菜全产业链建设的最后一步是市场销售。

市场销售可以包括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电子商务等多个渠道。

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及其比较研究

我国蔬菜产业链组织模式及其比较研究

农 业 产业 链 的组 织合 作 形 式 随着 经 济发 展 的变
() 1一条完整的蔬菜产业链必须要以蔬菜核心企 业 为依 托 , 围绕 相关 核 心企业 展 开上 下 游 的链 接 。
化 出现了不 同的形式 , 主要经历了纯市场交易 、 同 合
() 2 蔬菜核心企业必须在一定的领域或地域上存 在垄断 ,这种垄断可能是 自然形成的也可能是凭借
发新技术和获得融资等。P u i t 等 (0 ) al Rg t o ao 20 认 4 为。 在农 业 产 业链 接 的过 程 中 主要 有 两 种方 式 : 是 一 当企业所需的初级原材料 7%以上来源于 自己的农 0
产品分为 。直接面对消费者 的销售型核心企业 (1 S) 和不直接面对消费者 的销售型核心企业 (2 。加工 s) 型核心企业可以细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从事蔬菜完
全加 工 的企 业 ( 1 , P ) 如蔬菜 罐头加工 厂 、 菜加工 酱 厂 。这类企业 的产品一般至少会 经过下一个销售商 环节 。 蔬菜制品才直接与消费者联系 , 以这类企业 所
的下游主要是各类销售商 。另一类是从事蔬 菜的第

次加工的企业 (2 , P )如脱水蔬菜加工厂 等 , 这类企
供 帮助 。

必 须 拥 有共 同 的交 易利 益 , 须 有稳 定 的链 接 方式 , 必
以及按照制定 的约束机制进行经 营。才能被认为企 业实现 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根据现有研究 的结果 。 结 合实地调研 的基本情况 ,本文提 出划分蔬菜产业链
的基本 标 准 :

蔬 菜产业链组织模式的划分标 准
式 : 菜农 一 约 一 “ 契 基地 ~ 权 ~ 心 企 业 ” “ 产 核 和 菜农 ~ 产

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蔬菜生产的区域布局基本形成
1984年以前,蔬菜生产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郊区, 农区只有少量的自食性、季节性菜地。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步形成具有一定生产规模 的商品蔬菜调运基地,全国蔬菜生产从农区为辅变 为农区为主,农区蔬菜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的 80%。依托气候、区位优势,蔬菜基地逐步向优势 区域集中,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2007年蔬菜播种面积列前10位的省区(由大到小的 顺序依次为山东、河南、河北、广东、四川、江苏、 湖南、广西、湖北、安徽)播种面积都在66.7万hm2 以上,共计0.1l亿hm2 ,占全国的64.6% ;产量共 计3.86亿t,占全国的68.4%。
设施蔬菜发展迅猛 设施蔬菜特别是节能目光温室快速增长。1980年
199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已达1334.7万hm2, 总产量增至4.05亿t。总产值约2500~2800亿元;
2007年达1900万hm2,总产量6.41亿t。其中,蔬 菜(不含西甜瓜) 1700万hm2 ,5.65亿t,人均占有
量427 kg。
据FAO统计,2006年我国蔬菜产量居世界第一, 占世界的49.6% 。
蔬菜科技成果卓著
2005-2007年度园艺学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 等奖12项。
蔬菜获8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其中国家自然 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 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周年均衡供应水平明显提高
1998年人均占有鲜菜276kg ;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蔬菜贸 易顺差为37亿美元、44亿美元、53.34亿美 元、61.06亿美元,而同期农产品贸易为逆 差分别为46.4亿美元、11.4亿美元、6.7亿 美元、40.8亿美元。

县蔬菜产业链工作情况汇报

县蔬菜产业链工作情况汇报

县蔬菜产业链工作情况汇报县蔬菜产业链是我县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我县致力于蔬菜产业的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培训、完善市场体系等措施,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以下是我县蔬菜产业链工作情况的汇报。

一、蔬菜种植在蔬菜种植方面,我县拥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种植面积较大。

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县域内的各乡镇和村级单位。

种植业主要以精细化管理和绿色有机种植为主,全力提升蔬菜品质和产量。

同时,我县加大种植业技术培训力度,引进高效栽培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技术素质。

通过这些举措,蔬菜种植业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同时,我县还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和水肥一体化技术,改善灌溉条件,提高水肥利用率,保证了蔬菜生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二、蔬菜加工对蔬菜加工环节,我县进行了专门的规划和投资,加大对蔬菜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

同时,我县还加大对蔬菜加工技术的研发,不断推进蔬菜加工工艺的改进和创新,提高了蔬菜加工的产值和附加值。

通过对蔬菜进行初加工,提高了蔬菜商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并且延长了蔬菜产品的保鲜期,促进了蔬菜流通。

三、蔬菜流通为了保障蔬菜产品的流通畅通和价格的稳定,我县积极建设和规范了蔬菜市场。

同时,我县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了蔬菜销售渠道,提高了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同时,我县还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工作,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

通过这些措施,蔬菜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四、蔬菜质量安全我县高度重视蔬菜质量安全工作,加强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和监管。

同时,我县还积极推进蔬菜有机认证工作,提高了蔬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通过这些措施,我县的蔬菜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五、蔬菜产业投资我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蔬菜产业的投资和发展,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同时,我县还在蔬菜产业园区建设、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投入,提高了蔬菜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 粮食以外的其他植物(多属于草本植物)。 蔬菜是 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 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据 国际粮农组织1990年统计,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的90 %、维生素A的60%来自蔬菜。 此外,蔬菜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化学物质,是 人们公认的对健康有效的成分,如:类胡萝卜素、二 丙烯化合物、甲基硫化合物等。目前果蔬中的营养素 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多种物质正在被人 们研究发现,
思考
真的是主要出在流通环节过多上吗? 一些中间商真的可以省去吗? 建立菜农——零售的体系可行度有多 如果可行又该如何实行? 只依靠政府可以吗?
解决方案
菜农——消费者的直接对接
从蔬菜经纪人到蔬菜中间商
• 蔬菜经纪人,主要工作是联系外地客户,组织本 地货源,成为菜农与市场联系的重要纽带。 • 随着蔬菜经纪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扮演 “蔬菜经纪人”这一角色,成为连通菜农与市场 的桥梁可以填补市场空白,加密菜农与市场的联 系。 • 有的公司不仅是中间商,还是加工商,他们所从 事的农产品加工业又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农产品 不易保存、附加值不高的问题,给蔬菜产业增添 了生命力
拉长的中间环节不得不层层加价
1. 蔬菜运输费一斤一毛钱,运输过程中还有损耗也要加价。 2 . 到了销售地后在各级批发商中流动还有损耗和运费,也 都要加在零售价格中。 3. 而最后的零售环节也面临着各项成本的增加,如摊位费、 人工成本等等。 4. 此外,蔬菜销售还有一定的垄断性,一些小区内的超市, 较高的入场费也将蔬菜的价格提了一层。即使批发价格下 降也不会即时改变零售价格,跌得多的时候才调整。
气温偏低,影响蔬菜生长
今年我国气温较往年偏低,且忽冷忽热,尤其是 “倒 春寒”天气影响了蔬菜生长,是造成今年蔬菜价格偏高的 主4月前,全市各乡镇受干旱影响,降雨量少,加之 持续高温,水分蒸发量大,不利于蔬菜的生长,产量减少, 造成市场供应量下降,导致价格上涨。云南其他主要蔬菜 基地如昆明、玉溪、曲靖等州市受旱严重,导致蔬菜产出 量和上市量均大幅下降,批发价格不断上升,进一步推高 了市场零售价格。而6月份开始,该市进入雨季,由于大棚 种植蔬菜面积量少,随着雨量逐步增多,一些蔬菜出现烂 根现象,蔬菜种植难度加大,是该市蔬菜价格持续不下的 原因之一
从流通环节分析
• 运输成本的增加必然引起价格上涨 • 流通渠道环节过多、过杂 拉长的中间环节不得不层层加价 中端加价与终端成本奇高 • 供应断链 • 气候异常使南北方蔬菜上市时间撞车 • 收购地价格上涨。
从消费环节分析
• 绿色有机的新话题提升了蔬菜的价值 • 消费升温 消费的需求范围扩大 消费的质量水平升高 消费的需求量增加
蔬菜种植成本
蔬菜种植成本包括农药化肥、运输、储藏等。其中, 干旱造成农业用水困难,农民用于购买抽水机、小 水泵、打井等的支出增加,人力成本增加,使部分 蔬菜生产成本每亩增加50-100元。而汽油、柴油价 格的上涨,造成鲜菜运输成本提高,在一定程度上 也推动了蔬菜价格的上涨。 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作 为与这些物资息息相关的青菜,自然不能独善其身。
新型的蔬菜产业链
• 合作社成为产业链中重要一环
• 从蔬菜经纪人到蔬菜中间商 • 从蔬菜经济商到农产品公司
蔬菜价格飙升的罪魁祸首 菜农 中间环节 消费者
暴涨时消费者最受伤,菜农不是最受益的 暴跌时菜农最受伤,消费者也不是最受益的。 为什么会是两头受伤的菜价呢? 蔬菜价格飙升的罪魁祸首究竟是什么?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向南都记者表示, “菜 贱伤农,菜贵伤民”要抓根源。菜农出售蔬菜的 售价才几分钱一斤,但是流入寻常百姓家却成了 几毛钱、甚至几块钱一斤,中间翻了近10倍的差 价,两端利益均受到损害,因此要尽量建少中间 的流通环节,尽可能形成“菜农--- 零售”的直销 体系,而这一统筹的关键也在于政府。
需求范围扩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农民自身消费不断增 长,人民绿色环保意识的提升,农民逐渐的开始了对绿色蔬菜的追 求,蔬菜消费范围的扩大助推地缘性消费升温,是蔬菜价格上涨的 实态性因素。
消费的质量水平升高 消费者对优质蔬菜如高质量,有机、绿色蔬菜的需求拉动蔬菜上市 价格走高。
需求量增加 今年全国部分地区气候异常,各种灾害影响了蔬菜生产,市场供 需矛盾突出,省内蔬菜向外调运数量增加,间接推动了本省蔬菜价 格的上涨。另外,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消费量不断 增加,导致蔬菜需求量也明显增加。同时,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对蔬菜的需求也在增加
有分析人士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菜农处于农业产
业链的底端,缺乏参与定价的话语权,总是处于 一个受损失的状态。记者了解到,蔬菜种植基地的蔬
菜批发给菜贩子,其价格是非常低的。如山东卷心菜的 收购价格甚至低到八分钱一斤,河南省中牟县丰收后的 芹菜一斤只能卖五六分钱。 然而这样低的收购价,在经过几道手续后,到零售 终端面对消费者时,却出现价格翻番的现象。这期间大 部分利润,跟菜农没有丝毫关系,他们仅仅是收回了种 植成本。 显然,面对中国庞大的蔬菜市场,单个菜农的价格 控制能力极弱,他们对市场没有发言权,只能被动接受。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 出台相关政策,平衡好各方面利益。(中新网财经频道)
中端加价与终端成本奇高
蔬菜产业链比较长,从蔬菜成本构成来看,从地 头到餐桌,农民种菜这块成本占比是比较低的,之后 是流通环节,先由一些小商贩到大商贩,再到批发市 场,再由批发市场到小批发市场,再到零售商。从加 价绝对数值来看,最后一个环节加价是比较高的。 中间流通渠道这部分中端环节的加价一般占蔬菜 零售价的25%左右,而更甚的则是其“最后一公里” 成本,即从批发到零售市场的加价,幅度往往超过 50%,甚至翻倍。这样的体制意味着上涨时涨幅将层 层放大。而当分散的农户扩大种植后,导致供过于求 后,不耐储存的蔬菜让农民几乎无议价能力
蔬菜产业链分析
菜农 蔬菜收购商 (菜贩子) 零售商 农 贸 市 场 二级批发 早 市 区域市场
批发市场
超 市
菜农方面的分析(生产环节)
• 菜农没有参与定价的话语权是关键 • 气候因素导致蔬菜产量下降从而引致市场 供求短缺。 • 种植成本增加的增加必然导致菜价提高 • 随着科技进步,菜农科学种植蔬菜,大量 错时菜,反季菜上市,市场价格提高。
自然因素
一方面不时出现的雨雪恶劣天气也会造成道路不畅,直接 导致蔬菜运输成本的提高。
社会因素
另一方面今年年初以来,受中东、北非特别是利比亚局势 动荡影响,国际市场油价继续大幅攀升。国际上居高不下 的油价也传导到国内。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 决定自4月7日零时起将汽、柴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 4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37元 和0.34元。油价调高以后,也直接拉高了蔬菜的运输成本, 导致部分“菜贩子”考虑收购成本因素,不愿意过多收购 蔬菜。以致部分菜农的蔬菜滞销,价格暴跌,大受损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