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一.腹泻治疗(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糠: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搓中枢、搓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糠:迁调脾经、迁调大肠、发推三关、摩腹、搓脐、推向七节骨、搓龟尾、揉脊。

【另】肾阳虚者提滋阴经、搓外劳。

消化不良加运内八卦;长糠远不止者提按搓百会。

二.痢疾治疗(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清天河水、发推下七节骨、分后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搓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咳嗽化疗(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冷调侃:清脾胃、清大肠、脱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至板门、发推天柱骨、发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四.腹痛化疗(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苦:迁调脾经、清大肠、搓板门、运内八卦、搓中脘、搓天枢、分腹阴阳、拎肚角。

【另】呕吐者提发推天柱骨、横纹推至板门;咳嗽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或背俞部压痛点。

(4)阴虚腹痛:迁调脾经、滋阴经、发推三关、搓外劳、搓中脘、搓脐、按搓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1)积滞受伤脾:迁调脾经、搓板门、发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搓中脘、分腹阴阳、搓天枢、按搓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小孩补脾怎么推拿:这样给宝宝补脾胃的方法

小孩补脾怎么推拿:这样给宝宝补脾胃的方法

小孩补脾怎么推拿:这样给宝宝补脾胃的方法1、补脾经脾主运化,脾主运化,为身体生化之源,所以要补脾,首先要调脾经。

脾经又称脾经络。

经常按揉,有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络止痛、补中益气,利水消肿的作用。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脾经穴位3-5分钟,以皮肤发红发热为止。

2、补脾经脾在人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脾出现了问题,不仅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影响人体健康。

脾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吸收、运输等重要器官,因此如果脾出现了问题,身体的营养就会不良,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

如果脾出现了问题,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养脾胃,可以多吃健脾的食物,如小米、薏米、芡实、红薯等。

脾虚的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乏力、食少腹胀、溏稀、四肢无力、面色萎黄、气短、心悸气短。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调理脾胃,可以选择健脾食物。

3、食疗脾是身体内脏的后天之本,脾的功效可以说是相当的多的,但是如果脾出现问题,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护脾胃,可以多食用健脾食物,如茯苓、山药、薏米、红薯、山药等。

食疗是比较有效的,可以选择食用健脾养胃、补脾益气的食物,如山药、芡实、莲子、大枣等。

食疗是比较简单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脾不能乱吃,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食疗。

4、保温杯泡茶人体的体温在37度左右,而脾的功能是正常运化的,如果脾出现了问题,人体内的热量会过多,从而导致人体出现口渴、咽干、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保温杯泡茶,可以选择饮用健脾的茶饮,如枸杞茶、菊花茶。

5、补脾益气脾脏的作用非常的大,尤其是脾脏功能出现衰退的时候,就会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在日常保护脾胃时,要注意补脾益气,可以多吃健脾的补脾益气的食物。

比如大枣、山药、扁豆、薏米、大豆等食物。

食疗是非常有效的,可以选择健脾益气、补脾益这样给宝宝补脾胃的方法孩子不好好吃饭,不仅让妈妈的胃口大开,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厌食,厌食的表现。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平 衡,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小儿推拿可以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 复。
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 则气血调和。小儿推拿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泄泻的病因和病机
病因
泄泻的病因有多种,如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06 小结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具有安全、无 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能够 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 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局限性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需要专业的推 拿医师进行操作,且对于急性腹 泻等严重病情可能效果不明显,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深入研究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机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 的依据。
捏脊
自尾椎两旁(即长强穴)开始, 自下而上连续捏拿至颈部大椎 穴两旁(即脑户穴)。
推拿手法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指腹沿同一方向推动。
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的指腹作旋转揉动。
摩法
用掌心或食、中、无 名指的指腹在一定部 位进行轻柔的抚摩。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后进行提拉。
分析结果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且多为轻微、短暂的。
03
注意事项
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过程中,需注意手法轻柔、准确,避免过度刺激和
损伤。同时,需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5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注意 事项和禁忌症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临床论文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临床论文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60例临床体会[摘要] 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

以夏秋季多见,近5年来我校医务室对部分治疗时由于口服药物困难或因服药引起呕吐,以及疗效欠佳的患儿自用推拿治疗,收效显著。

[关键词] 婴幼儿腹泻综合征推拿疗法体会[中图分类号] r2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40-01婴幼儿腹泻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

主要症状为腹泻、呕吐、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根据病因不同分两类:由病原生物直接引起的称肠炎,如轮状病毒肠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等,不包括有腹泻症状的法定传染病。

临床治疗多为抗炎、补液、纠正酸中毒及应用助消化药物等。

但部分患儿治疗时由于口服药物困难或因服药引起呕吐,以及疗效欠佳。

近5年来我校医务室利用推拿方法重点对部分患儿进行治疗,收到显著疗效,现就60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男32例,28例,年龄最大3岁,最小5个月,病程最长5月,最短3天,大便次数每天十余次至数十次,最少每天5至6次。

43例曾服用如多酶片、氟派酸、庆大霉素、氧氟沙星、疾特灵、思密达等其中一种或数种药物,17例既往有腹泻病史经推拿治愈,此次直接要求推拿治疗。

此时60例患儿推拿治疗前大便常规检查:外观黄色水样便或绿色泡沫样便,镜检未见异常或脂肪球4分之一视野--满视野。

2 取穴与操作方法手上及前臂的穴位可只推左手即可。

2.1 脾土位于大拇指桡侧缘。

术者用拇指桡侧缘从指端推向指100-300次,为补脾土。

2.2 大肠位于食指桡侧边。

术者用拇指桡侧缘从食指尖虎口直推100-200次,为补大肠。

2.3 小肠位于小指尺侧边。

术者用拇指根从指根推向指尖100-200次,为清小肠。

2.4 内八卦位于掌心内劳宫穴四周。

术者用左手抓住患儿左手并用拇指按住患儿中指指根处(心经),用右手拇指作顺时针方向运转50-100次,为顺运内八卦。

2.5 三关位于前臂桡侧缘摩腹,从腕部的阳池穴至肘部的曲池穴成一直线。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分析及手法探讨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分析及手法探讨

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分析及手法探讨发表时间:2010-02-02T10:16:56.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2期供稿作者:郑明祥[导读] 久病脾虚损及肾阳,治宜温阳止泻、固肠实便婴幼儿慢性腹泻为临床难治性疾病郑明祥 (昆明市延安医院小儿推拿科云南昆明 650051) 【中图分类号】R2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2-0250-02【关键词】推拿婴幼儿腹泻慢性腹泻 1987年1月~2002年4月,我科收治98例经过其它方法治疗无效的婴幼儿慢性腹泻患儿,对其进行单纯推拿治疗及临床观察,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98例多为感受外邪后或喂养失当所致腹泻绵延、发育迟缓而经其它方法治疗无效者。

男56例,女42例。

小于8个月62例,9~18个月36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6个月,病程在60~90d59例,91~180d39例。

营养状况: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发育儿相比,体重低15%以上者23例,伴轻度营养不良者18例,伴重度营养不良者3例。

全部病例经大便常规检查或细菌培养,排除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有连续腹泻1月以上,大便泻次5次/日以上;自腹泻发生后,体重下降或发育迟缓;大便常规可见脂肪球或未消化食物,质稀薄或水样;面色白光白或山根色诊明显青紫;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濡或细微,指纹淡;形羸神萎,肢冷不温,纳呆。

中医辨证脾虚型(62例):久泻不愈,或时泻时止,大便稀薄或水样,带有奶瓣及不消化之食物残渣,日泻数次至十余次,食欲不振,精神疲困,睡时露睛,面黄,日唇色淡,舌质淡红,苔薄腻,脉濡。

脾肾阳虚型(36例):久泻不止,大便水样或完谷不化,面色白光白,精神萎靡,肢冷不温,舌质淡,苔薄自脉细微,指纹淡。

2 分组对脾虚型62例和脾肾阳虚型36例分别按就诊顺序编号,脾虚型由1、2、3……编至62;脾肾阳虚型由1、2、3……编至36。

把单号全部编为甲组,双号全部编为乙组,每组中脾虚型各31例,脾肾阳虚型各18例。

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

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

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护理观察作者:胡旭辉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85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护理。

方法:收治婴幼儿腹泻患者359例,行小儿推拿分型治疗。

结果:治愈297例(82.7%),好转62例(17.7%),无效0,总有效率100%。

结论:小儿推拿法能够有效治疗小儿腹泻。

关键词:小儿;腹泻;推拿手法在儿科中,小儿腹泻为一种常见且多发病,常伴随着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发热症状。

病初会出现腹泻、呕吐和胃口差,慢慢地会出现哭闹,粪便中会出现奶块且酸臭等。

该疾病经常出现在夏秋季节,且多为资料与方法收治腹泻患儿359例,男175例,184例;年龄4~ 32个月。

患儿均出现腹泻、腹痛、便秘、咳嗽以及发热症状等。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大便的次数增加,3~5次,病情严重的甚至可超过10次/d,大便为淡黄色,有少量的黏液,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恶心、发热、腹痛、口渴、呼吸深长、腹胀、啼哭无泪和皮肤干瘪等症状、严重的腹泻会导致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

②通过大便镜检,发现有脂肪细胞以及少量的红细胞和白细胞。

③大便病原体检查可见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生长,或者是分离轮状病菌等。

方法:将上述患儿临床分为寒湿泻、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4型。

①寒湿泻:主要的症状为大便稀,有酸臭味,四肢较为冰凉、舌苔发白、指纹色红。

治疗方法:清大、小肠,运土入水,补脾经。

掐其十指节,分腹阴阳,按摩腹部,揉其龟尾,推上七节骨,捏脊。

②伤食泻:主要的症状是恶心、呕吐且口带酸臭味、无食欲、腹胀、腹泻、大便有酸臭味,且大便中间混有一些消化不良的食物残渣,舌苔厚腻。

治疗方法:揉其板门,运内八卦,清大肠。

揉中脘,分腹阴阳,拿肚角,按弦走搓摩。

③湿热泻:主要的症状为发热、口渴、烦躁、小便短赤、啼哭、大便次数增加、泻急、舌质红、苔黄腻且指纹呈色紫。

腹泻小儿推拿处方1-4

腹泻小儿推拿处方1-4

腹泻⼩⼉推拿处⽅1-4腹泻⼩⼉推拿处⽅1寒湿腹泻处⽅1:寒湿泻:温中散寒化湿⽌泻取⽳:补脾经300次推三关300次补⼤肠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100次按揉⾜三⾥100次推上七节⾻100次揉龟尾100次腹痛加按揉⼀窝蜂100次拿肚⾓50次体虚加捏脊5遍烦躁不安加清肝经100次掐五指⾻10次揉五指⾻100次(⽅义:推三关揉外劳宫温阳散寒;补脾经揉脐按揉⾜三⾥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肠推上七节⾻揉龟尾温中⽌泻)寒湿泻特点:⼝不渴⾯⾊淡⽩肠鸣腹痛⼤便清稀多沫⾊淡不臭⼩便清长苔⽩腻指纹⾊红脉濡(浮细⽆⼒的脉轻按所得重按反不明显的脉)腹泻⼩⼉推拿处⽅2湿热腹泻处⽅2:湿热泻:清热利湿调中⽌泻取⽳:清脾胃300次清⼤肠300次清⼩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揉天枢100次揉龟尾100次(⽅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肠清热利尿除湿;揉龟尾100次理肠⽌泻)湿热泻特点:腹痛即泻急迫暴注⾊黄褐热臭⾝有微热⼝渴尿少⾊黄苔黄腻指纹⾊紫脉滑数腹泻⼩⼉推拿处⽅3伤⾷腹泻处⽅3:伤⾷泻:消⾷导滞和中助运取⽳:补脾经300次清⼤肠1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卦100次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摩腹3分钟揉天枢100次揉龟尾100次(⽅义: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卦揉中脘摩腹健胃和脾⾏滞消⾷;清⼤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揉龟尾理肠⽌泻)伤⾷泻特点: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便量多酸臭⼝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厚腻脉滑腹泻⼩⼉推拿处⽅4脾虚腹泻处⽅4:脾虚泻:健脾益⽓温阳⽌泻取⽳:补脾经300次补⼤肠100次推三关100次逆时针摩腹3分钟揉脐100次推上七节⾻100次揉龟尾100次捏脊5遍(⽅义:补脾经补⼤肠健脾益⽓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推上七节⾻揉龟尾温阳⽌泻)肾阳虚加补肾经揉外劳宫;腹胀加运内⼋卦;久泻不⽌加揉百会升阳⽌泻;脾虚泻特点:久泻不愈或伴反复发作⾯⾊苍⽩⾷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物残渣或⾷后即泻⾆淡苔薄脉濡(浮细⽆⼒的脉)腹泻总结腹泻⼩⼉推拿处⽅共4张处⽅1:寒湿泻寒湿泻特点:⼝不渴⾯⾊淡⽩肠鸣腹痛⼤便清稀多沫⾊淡不臭⼩便清长苔⽩腻指纹⾊红脉濡(浮细⽆⼒的脉轻按所得重按反不明显的脉)处⽅2:湿热泻湿热泻特点:腹痛即泻急迫暴注⾊黄褐热臭⾝有微热⼝渴尿少⾊黄苔黄腻指纹⾊紫脉滑数处⽅3:伤⾷泻伤⾷泻特点: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便量多酸臭⼝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厚腻脉滑处⽅4:脾虚泻脾虚泻特点:久泻不愈或伴反复发作⾯⾊苍⽩⾷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物残渣或⾷后即泻⾆淡苔薄脉濡(浮细⽆⼒的脉)。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试题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试题

选择题: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时,主要推拿的部位是?A. 头部B. 腹部(正确答案)C. 背部D. 四肢下列哪项不是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常用手法?A. 揉腹(正确答案)B. 捏脊C. 摩腹D. 推脾经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其治疗原则主要是?A. 清热利湿B. 健脾止泻(正确答案)C. 消食导滞D. 疏风散寒在进行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时,推拿的方向和力度对治疗效果有何影响?A. 无影响B. 方向无影响,力度越大越好C. 方向力度均对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正确答案)D. 力度无影响,方向顺时针为好下列哪项不是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适应症?A. 脾虚泄泻(正确答案)B. 湿热泄泻C. 伤食泄泻D. 风寒泄泻的辅助治疗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时,通常建议的治疗频率是?A. 每日一次B. 每日两次(正确答案)C. 每周一次D. 根据病情随意调整在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A.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B. 推拿前让患儿过饱或过饥(正确答案)C. 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D. 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其疗效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 推拿次数的多少B. 患儿腹泻次数的减少和大便性状的改善(正确答案)C. 推拿手法的复杂程度D. 治疗时间的长短下列哪项描述不符合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特点?A. 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B. 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腹泻患儿(正确答案)C. 强调个体差异化的治疗方案D. 注重调理脾胃功能以止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
发表时间:2016-11-30T15:31:19.66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2期作者:朱稚薇[导读] 探索分析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南京秦淮区中医医院江苏南京 210006)
【摘要】目的:探索分析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1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运脾调中推拿治疗,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对照组为70.0%(21/30),差异显著(P<0.05)。

结论: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采用运脾调中推拿治疗疗效显著,建议使用。

【关键词】运脾调中推拿;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214-02 慢性腹泻的致病因素具有多样性,好发于婴幼儿群体[1]。

患儿常见症状为大便次数曾都、大变性质改变,部分患儿伴发消化道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

由于患儿年龄较小,采用中药治疗是依从性较差,导致疗效发挥不佳。

因此小儿推拿对于腹泻的治疗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青睐。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1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运脾调中推拿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1例脾胃虚弱型慢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患儿均符合腹泻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并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症候分型[2]。

纳入患儿监护人愿意加入本试验,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治疗部位皮肤破损无法接受手法推拿者,同时排除合并其他疾病以及重度感染性腹泻患儿。

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年龄平均(10.2±5.8)个月(2个月~4岁)、男性16例,女性15例,病程平均(5.6±1.0)d(2d-15d)。

对照组(30例):年龄平均(11.5±6.0)个月(1个月>4岁)、男性15例,女性15例,病程平均(6.0±1.0)d(2d>15d)。

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数据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包括纠正和预防脱水,运通微生态制剂,营养治疗,保护肠粘膜等。

观察组联合运脾调中推拿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第一,补脾经,补大肠:①术者利用拇指偏峰从患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300次~500次。

②术者利用拇指桡侧从患儿食指尖向虎口直推200次~300次。

第二、按摩腹部和肚脐,患儿仰卧体位,术者4指并拢,以患儿上脘和关元穴的连线为直径确定一圆,沿着该圆顺时针摩腹300圈~500圈。

之后将中指指端放于患儿肚脐上,顺时针揉100次~300次,力度以患儿皮肤凹陷3mm左右为宜。

第三、推上七节骨,术者采用拇指桡侧直推患儿七节骨,顺序为自下至上,次数为150次。

第四、揉龟尾,捏背,患儿体位为俯卧位,术者采用拇指指腹揉患儿尾骨100次~300次,其余4指附着于骶部。

后采用两拇指桡侧顶住患儿背部皮肤,其余4指放于拇指前方,双手用力提拿皮肤,从大杼穴至下髎穴,重复6次,之后从下髎穴到大杼穴,重复6次。

1.3 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评定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显效:治疗6d内患儿症状消失,粪便性质、次数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超过80%。

改善:治疗6d时患儿症状显著好转,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超过50%。

无效:治疗6d时未达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率+改善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汇总数据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对照组为70.0%(21/30),差异显著(P<0.05),见表。

3.讨论
中医领域认为腹泻属于“泄泻”范畴,病位在于脾胃和大肠[3]。

中医认为,小儿慢性腹泻病因为“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进而造成“脾肾虚弱、脾肾阳虚”,治则应以健脾调中止泻为主。

腹泻的常规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并予以营养支持、微生态制剂等,并未从根本上调节患儿脾胃功能,导致疗效欠佳。

研究对观察组患儿运通推拿手法治疗,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原理为经络学说,通过对患儿体表不同穴位进行按摩,以调节患儿脾胃功能,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运脾调中推拿手法主要作用为振奋脾胃阳气、助脾健运,通过手法刺激患儿脾经、大肠经、腹部、肚脐、七节骨、鱼尾、以及背部。

补脾经、大肠经、摩腹的目的在于调节肠胃蠕动,促进患儿消化吸收功能恢复,起到和胃健脾止泻的作用。

揉脐能够促进肠道消化吸收,改善肠道微循环,抑制场馆活动,缓解腹泻症状。

揉龟尾和推上七节骨的目的在于兴奋肛门括约肌神经,恢复肛门括约肌神经功能。

根据研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为70.0%(21/3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证实了运脾调中推拿治疗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脾胃虚弱型小儿慢性腹泻采用运脾调中推拿治疗疗效显著,建议使用。

【参考文献】
[1]吕霜,杨燕,盛燕,等.小儿腹泻病临床疗效类文献的相关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0,29(9):657-658.
[2]周海.针灸推拿治疗婴幼儿腹泻48例[J].北方药学,2011,8(2):86-87.
[3]徐珊,汪受传,李江全,等.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伤食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儿科学[J].2011,3(3):210-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