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 636-2012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强制性标准 - 免费 - 已解密,可打印

合集下载

总氮分析仪校准规范

总氮分析仪校准规范

总氮分析仪校准规范1 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总氮分析仪(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校准。

2 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下列版本的文件: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HJ 636—2012《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概述总氮分析仪是用于测定水中总氮含量的仪器。

其原理是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中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于220nm 和275nm 处,分别测得吸光度220A 和275A ,按公式2202752A A A =-计算校正吸光度A ,总氮(以N 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 成正比。

总氮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主要由光源、光准直单元、样品室、信号检测传输系统和显示与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部分仪器还配有专用消解仪。

4 计量特性仪器计量性能要求见表1。

表1 计量性能要求5 校准条件 5.1 环境条件5.1.1 温度:(15~35)℃。

5.1.2 相对湿度:不大于85%。

5.1.3 供电电源:电压(220±22)V ,频率(50±0.5)Hz ,或满足仪器说明书要求。

5.2 校准用计量器具及配套设备5.2.1 温度测量设备:测量范围(100~200)℃,最大允许误差:±0.5℃;5.2.2 水中总氮溶液有证标准物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优于3%(k =2)。

零点校准液以及标准溶液配制方法见附录B 。

5.2.3 秒表: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1 s ,最大允许误差:±0.1 s/h 。

5.2.4 常用玻璃量器:A 级。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6.1 温度偏差和温度均匀度消解仪在温度(120~124)℃范围选取一个温度点作为设定温度,预热30min 后,选取均匀分布地6个消解孔(少于6个孔时全部选取),将温度测量设备分别插入消解孔内,待温度稳定后,间隔5min 读取一个数,共读取7次。

浅谈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水中的总氮

浅谈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水中的总氮

浅谈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氮摘要:总氮是指水中各种形态无机和有机氮的总量,作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常被用来表示水体受营养物质污染的程度,在地表水监测和水污染监测中备受重视。

对于总氮的监测,目前国家标准用的是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但该方法分析时间长,不能满足水样连续批量分析,操作过程繁琐,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且有一定的危险性。

本文主要针对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总氮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连续流动分析法;总氮;比较1概述总氮是水中有机氮和各种无机氮化物含量的总和,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水质分析中,一般采用GB11894-89碱性过硫酸钾氧化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的总氮,它的基本原理是:在60℃以上的水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

K2S2O8+H2O——→2KHSO4+0.5O2KHSO4——→HSO4-+K+HSO4——→SO42-+H+加入氢氧化钠用以中和氢离子,使过硫酸钾分解完全。

在120—124℃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作氧化剂,不仅可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的大部分有机氮化合物氧化为硝酸盐。

而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于220nm与275nm处测定其吸光度,按A=A220-2A275计算硝酸盐氮的吸光度值,从而计算总氮的含量。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1.47×103L/(mol.cm)。

2实验部分2.1原理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原理:在120℃~124℃条件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

连续流动分析法原理:样品与过硫酸钾/氢氧化钠溶液在硼砂缓冲器中混匀,加入UV消化器中加热至107℃消化生成硝酸盐,透析后经过镉铜柱,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再通过Griess反应(亚硝酸盐与二氨基苯磺酸结合成重氮化合物,重氮化合物与二氯萘基乙烯二胺形成一个高级偶氮基染色物)检测硝酸盐含量,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

新方法验证报告(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36-2012)

新方法验证报告(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36-2012)

XXXX有限公司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项目名称:HJ636-2012负责人:审核人:日期: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1、方法依据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总氮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测定。

当样品量为10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测定范围为020~7.00mg/L。

2、方法原理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硫酸氢钾和原子态氧,过硫酸钾在溶液中离解而产生氢离子,故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可促使分解过程趋于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样中含氮化合物的氮元素转化为硝酸盐。

并且在此过程中有机物同时被氧化分解。

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出吸光度,求出校准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中查得总氮(NO3-)的含量。

3、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纯水或无氨水。

3.1试剂和材料3.1.1新制备的去离子水3.1.2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20.0g氢氧化钠溶于少量水中,稀释至100mL。

3.1.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0g过硫酸钾溶于600mL水中,(可置于50℃水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另称取15.0g氢氧化钠溶于300mL水中。

待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至1000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可保存一周。

3.1.4盐酸溶液(1+9)2.3.5硝酸钾标准贮备液ρ=1000μg/mL,标准证书编号:XXXXXXXX,有效期限:XXXX年XX月XX日。

3.2仪器3.2.1紫外分光光度计。

1台,型号:XXXXX,检定证书编号:XXXXX,检定有效期限,XXXX年XX月XX日。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颁布新标准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颁布新标准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颁布新
标准
佚名
【期刊名称】《给水排水》
【年(卷),期】2012(38)5
【摘要】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2月29日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简称“标准”)。

“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总氮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测定。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原“标准”(GB11894—89)起草单位为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
【总页数】1页(P139-139)
【关键词】环境保护标准;紫外分光光度法;过硫酸钾消解;测定;总氮;碱性;水质;环境监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65
【相关文献】
1.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总氮的影响因素总结 [J], 牟东兰;姚娟;
2.《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空白影响因素的探讨 [J], 刘春景
3.浅谈水质总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影响因素 [J], 张海燕
4.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中总氮实验空白的分析与研究 [J], 景胜元
5.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总氮过程中试剂因素的影响分析 [J], 吴耀;高瑞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碱性过硫酸钾法测定水中总氮的研究与探讨

碱性过硫酸钾法测定水中总氮的研究与探讨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法测定水中总氮的研究与探讨摘要: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光度法是测定总氮的常用方法。

采用标准曲线代替工作曲线,减少消解液的用量,不会影响实际样品的测定。

准确控制消解液的加入量,可以使空白值稳定,从而提高精密度、降低检出限。

本文还就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的配制、贮存方式,降低实验空白值进行了探讨,并指出现行标准HJ636-2012中的某些不足。

关键词:总氮;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光度法;空白;HJ636-2012。

总氮是衡量水质富营养化程度的主要指标之一。

目前我国常用的测定水质总氮的方法是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新修订标准HJ636-2012已于2012年6月1日实施。

与旧标准GB11894-89相比,新标准有了较大的变动。

本文通过比较新旧标准,同时参考《《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对碱性过硫酸钾法测定总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Cary 6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吸光度可读至小数点后4位);SYQ—DSX—208B型医用手提式蒸汽灭菌器(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25ml具塞磨口比色管。

过硫酸钾1(Fluka 总氮含量≤0.001%);过硫酸钾2(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总氮含量≤0.005%);氢氧化钠(GR.上海山海工学团实验二厂)。

无氨水。

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标准溶液均向环保部标准样品研究购置。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液:称取15g氢氧化钠,溶于400ml水后,溶解后加入40g过硫酸钾,缓缓加水溶解,定容至1000ml。

本文中“消解液A”由进口过硫酸钾(Fluka)配制,“消解液B”由国产过硫酸钾(国药试剂)配制。

1.2方法原理与操作步骤在60℃以上水溶液中,过硫酸钾可分解产生氢离子和氧,在氢氧化钠的碱性介质中促使过硫酸钾分解完全。

分解出的原子态氧在120~124℃条件下,可使水中含氮化合物转化成硝酸盐,在此过程中有机物被氧化分解,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与275nm 处测定吸光度,校正吸光度A=A220-A275与总氮含量成正比。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 相关问题的研究及方法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 相关问题的研究及方法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相关问题的研究及方法主要参考文献:HJ636-2012GB11894-892018年11月21日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影响因素摘要:采用《水质总氮的测定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进行水中总氮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但在测定过程中,试验用水、药品品质、药品配制温度控制、试剂的存放时间、实验器皿及试验器皿的洗涤等环节都会造成实验数据异常。

为此,对过硫酸钾的品质选择、过硫酸钾配制中温度的控制、配制好过硫酸钾的存放时间等进行了实验研究。

关键词:总氮;比色管;过硫酸钾;氢氧化钠;消解时间;冷却时间;洗涤1.实验准备1.1仪器与试剂仪器:UV19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双光束),10mm石英比色皿,DY04-13-44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筒试剂:硝酸钾标准使用液(1000ug/ml),过硫酸钾(进口),氢氧化钠(GR)1.2实验原理及方法见参考文献HJ636-20122.实验结果与分析2.1实验用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HJ636—2012中,对实验用水明确要求为“无氨水”。

实验初期,采用本实验室纯水机制造的去离子水,空白吸光度值明显超出HJ636—2012的质控要求。

后用娃哈哈纯净水替代,空白吸光度值可以达标。

2.2过硫酸钾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过硫酸钾的品质是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核心,其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空白吸光度及数据是否达标,国内试剂一般不能满足实验要求,建议使用进口药剂。

2.3过硫酸钾配制温度控制及存放时间对结果的影响HJ636—2012中碱性过硫酸钾溶液配制方法:40.0g过硫酸钾溶于600mL水中,另取15.0g氢氧化钠溶于300mL水中。

待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至1000mL。

过硫酸钾常温下不易完全溶解,为促进其溶解往往需要加热。

有文献显示,过硫酸钾在60℃甚至在50℃时就会分解,加热温度最好控制在50℃以内,既利于促进过硫酸钾溶解,又可减少高温对过硫酸钾氧化能力的损失。

HJ636-2012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HJ636-2012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总氮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测定。

当样品量为10 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 mg/L,测定范围为0.20~7.00 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总氮total nitrogen(TN)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测定的样品中溶解态氮及悬浮物中氮的总和,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

4 方法原理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 nm和275 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5,按式(1)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

A = A220 2A275(1)5 干扰和消除5.1 当碘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时,对测定产生干扰。

5.2 水样中的六价铬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对测定产生干扰,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 ml消除。

6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无氨水(6.1)。

6.1 无氨水。

每升水中加入0.10 ml浓硫酸蒸馏,收集馏出液于具塞玻璃容器中。

也可使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6.2 氢氧化钠(NaOH)。

含氮量应小于0.000 5%,氢氧化钠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见附录A。

6.3 过硫酸钾(K2S2O8)。

含氮量应小于0.000 5%,过硫酸钾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见附录A。

6.4 硝酸钾(KNO3):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在105~110℃下烘干2 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636-2012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
——过硫酸钾提纯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HJ 636-2012这个方法测定总氮的主要问题就是过硫酸钾含氮量过高,导致检测难度增大。

国产试剂或存放稍长的进口试剂,其吸光度一般都超过1.00以上,根本无法检测。

即使新买进口试剂,其吸光度有时也在0.100~0.250之间,也达不到要求。

通过以下方法提纯过硫酸钾,其吸光度可以达到0.030以内,完全满足方法要求。

提纯过程:
重结晶:在1L广口瓶加入约800mL水,于50℃水浴锅中加热(注意温度过高会使过硫酸钾分解),然后逐渐加入过硫酸钾,直至达到饱和不能溶解为止。

盖紧盖子,等饱和溶液冷却至室温,再放进0-5℃冰箱重结晶,同时用另一个干净广口瓶冰一瓶去离子水。

重结晶一夜后,倒掉上清液,然后用冰好的去离子水清洗几遍,清洗速度尽量快点,减小过硫酸钾溶解,并尽量避免造成新污染(结晶体可以用玻璃棒戳两下就散了,然后再清洗)。

一般重结晶两次效果较好。

烘干:洗净后倒掉上清液,然后放入50℃烘箱烘干,时间较长,最好夜间烘。

处理好后妥善保存,防止污染。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36—2012代替GB 11894—89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Water quality-Determination of total nitrogen-Alkaline potassium persulfate digestion UV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发布稿)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环 境 保 护 部 发布前言 (II)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方法原理 (1)5 干扰和消除 (1)6 试剂和材料 (1)7 仪器和设备 (2)8 样品 (2)9 分析步骤 (3)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3)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4)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4)13 注意事项 (4)附录A(资料性附录)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含氮量测定方法 (6)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中总氮的测定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是对《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的修订。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9年,原标准起草单位为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修订的主要内容如下:——扩大了标准的适用范围;——增加了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的含氮量要求及含氮量测定方法;——增加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条款;——增加了注意事项条款。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89年12月25日批准、发布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GB11894—89)废止。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

本标准验证单位: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沈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2年2月29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水质总氮的测定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中总氮的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总氮的测定。

当样品量为10ml时,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05mg/L,测定范围为0.20~7.00mg/L。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总氮 total nitrogen(TN)指在本标准规定的条件下,能测定的样品中溶解态氮及悬浮物中氮的总和,包括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无机铵盐、溶解态氨及大部分有机含氮化合物中的氮。

4 方法原理在120~124℃下,碱性过硫酸钾溶液使样品中含氮化合物的氮转化为硝酸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波长220nm和275nm处,分别测定吸光度A220和A275,按公式(1)计算校正吸光度A,总氮(以N计)含量与校正吸光度A成正比。

A=A220-2A275(1)5 干扰和消除5.1当碘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2.2倍以上,溴离子含量相对于总氮含量的3.4倍以上时,对测定产生干扰。

5.2水样中的六价铬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对测定产生干扰,可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 消除。

6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无氨水(6.1)。

6.1 无氨水每升水中加入0.10ml浓硫酸蒸馏,收集馏出液于具塞玻璃容器中。

也可使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6.2 氢氧化钠(NaOH)含氮量应小于0.0005%,氢氧化钠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见附录A。

6.3 过硫酸钾(K2S2O8)含氮量应小于0.0005%,过硫酸钾中含氮量的测定方法见附录A。

6.4 硝酸钾(KNO3):基准试剂或优级纯。

在105~110℃下烘干2h,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6.5 浓盐酸:ρ(HCl)=1.19g/ml。

6.6 浓硫酸:ρ(H2SO4)=1.84g/ml。

6.7 盐酸溶液:1+9。

6.8硫酸溶液:1+35。

6.9 氢氧化钠溶液:ρ(NaOH)=200g/L称取20.0g氢氧化钠(6.2)溶于少量水中,稀释至100ml。

6.10 氢氧化钠溶液:ρ(NaOH)=20g/L量取氢氧化钠溶液(6.9)10.0ml,用水稀释至100ml。

6.11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0g过硫酸钾(6.3)溶于600ml水中(可置于50℃水浴中加热至全部溶解);另称取15.0g 氢氧化钠(6.2)溶于300ml水中。

待氢氧化钠溶液温度冷却至室温后,混合两种溶液定容至1000ml,存放于聚乙烯瓶中,可保存一周。

6.12 硝酸钾标准贮备液:ρ(N)=100mg/L称取0.7218g硝酸钾(6.4)溶于适量水,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

加入1~2ml三氯甲烷作为保护剂,在0~10℃暗处保存,可稳定6个月。

也可直接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

6.13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ρ(N)=10.0mg/L量取10.00ml硝酸钾标准贮备液(6.12)至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混匀,临用现配。

7 仪器和设备7.1 紫外分光光度计:具10mm石英比色皿。

7.2 高压蒸汽灭菌器:最高工作压力不低于1.1~1.4kg/cm2;最高工作温度不低于120~124℃。

7.3 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25ml。

7.4 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8 样品8.1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参照HJ/T91和HJ/T164的相关规定采集样品。

将采集好的样品贮存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中,用浓硫酸(6.6)调节pH值至1~2,常温下可保存7d。

贮存在聚乙烯瓶中,-20℃冷冻,可保存一个月。

8.2 试样的制备取适量样品用氢氧化钠溶液(6.10)或硫酸溶液(6.8)调节pH值至5~9,待测。

9 分析步骤9.1 校准曲线的绘制分别量取0.00、0.20、0.50、1.00、3.00和7.00ml 硝酸钾标准使用液(6.13)于25ml 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中,其对应的总氮(以N 计)含量分别为0.00、2.00、5.00、10.0、30.0和70.0μg 。

加水稀释至10.00ml ,再加入5.00ml 碱性过硫酸钾溶液(6.11),塞紧管塞,用纱布和线绳扎紧管塞,以防弹出。

将比色管置于高压蒸汽灭菌器中,加热至顶压阀吹气,关阀,继续加热至120℃开始计时,保持温度在120~124℃之间30min 。

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冷却至室温,按住管塞将比色管中的液体颠倒混匀2~3次。

注1:若比色管在消解过程中出现管口或管塞破裂,应重新取样分析。

每个比色管分别加入1.0ml 盐酸溶液(6.7),用水稀释至25ml 标线,盖塞混匀。

使用10mm 石英比色皿,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水作参比,分别于波长220nm 和275nm 处测定吸光度。

零浓度的校正吸光度A b 、其他标准系列的校正吸光度A s 及其差值A r 按公式(2)、(3)和(4)进行计算。

以总氮(以N 计)含量(μg )为横坐标,对应的A r 值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

A b =A b220-2A b275 (2)A s =A s220-2A s275 (3)A r =A s -A b (4)式中:A b ——零浓度(空白)溶液的校正吸光度;A b220 ——零浓度(空白)溶液于波长220nm 处的吸光度;A b275 ——零浓度(空白)溶液于波长275nm 处的吸光度;A s ——标准溶液的校正吸光度;A s220 ——标准溶液于波长220nm 处的吸光度;A s275 ——标准溶液于波长275nm 处的吸光度;A r ——标准溶液校正吸光度与零浓度(空白)溶液校正吸光度的差。

9.2 测定量取10.00ml 试样(8.2)于25ml 具塞磨口玻璃比色管中,按照9.1步骤进行测定。

注2:试样中的含氮量超过70μg 时,可减少取样量并加水稀释至10.00ml 。

9.3 空白试验用10.00ml 水代替试样,按照9.2步骤进行测定。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10.1 结果计算参照公式(2)~(4)计算试样校正吸光度和空白试验校正吸光度差值A r ,样品中总氮的质量浓度ρ(mg/L )按公式(5)进行计算。

bVf a A ×−=)(r ρ (5)式中:ρ——样品中总氮(以N计)的质量浓度,mg/L;A r——试样的校正吸光度与空白试验校正吸光度的差值;a ——校准曲线的截距;b ——校准曲线的斜率;V ——试样体积,ml;f ——稀释倍数。

10.2 结果表示当测定结果小于1.00mg/L时,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大于等于1.00mg/L时,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11.1 精密度6家实验室对总氮质量浓度为0.20、1.52和4.78mg/L的统一样品进行了测定,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1%~13.8%,0.6%~4.3%,0.8%~3.4%;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8.4%,2.7%,1.8%;重复性限分别为:0.06mg/L,0.14mg/L,0.27mg/L;再现性限分别为:0.07mg/L,0.17mg/L,0.35mg/L。

11.2 准确度6家实验室对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1.52±0.10)mg/L和(4.78±0.34)mg/L的有证标准S)样品进行了测定,相对误差分别为:1.3%~5.3%,0.2%~4.2%;相对误差最终值(±2RE分别为:2.6%±2.8%,1.5%±3.2%。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2.1 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应大于等于0.999。

12.2 每批样品应至少做一个空白试验,空白试验的校正吸光度A b应小于0.030。

超过该值时应检查实验用水、试剂(主要是氢氧化钠和过硫酸钾)纯度、器皿和高压蒸汽灭菌器的污染状况。

12.3 每批样品应至少测定10%的平行双样,样品数量少于10时,应至少测定一个平行双样。

当样品总氮含量≤1.00mg/L时,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应≤10%;当样品总氮含量>1.00mg/L 时,测定结果相对偏差应≤5%。

测定结果以平行双样的平均值报出。

12.4 每批样品应测定一个校准曲线中间点浓度的标准溶液,其测定结果与校准曲线该点浓度的相对误差应≤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