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单纯性肥胖饮食模式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变化。

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而不良饮食行为可能对幼儿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国外许多研究关注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问题,并探索其原因和影响。

一、儿童肥胖问题肥胖是幼儿不良饮食行为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据研究发现,幼儿期肥胖可能导致长期的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等。

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家庭环境、父母的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经济地位都与幼儿肥胖有关。

在食物选择方面,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过度摄入是导致幼儿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电视和电子游戏等媒体的普及也使幼儿更容易受到不良饮食行为的影响。

二、食品偏好和厌食问题幼儿期的食品偏好和厌食问题也是不良饮食行为的一部分。

一项研究发现,幼儿对甜食和高能量食物的偏好较高,而对蔬菜和水果的偏好较低。

这种偏好可能与基因、家庭饮食习惯和社会环境有关。

同时,幼儿期的厌食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厌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问题。

研究发现,家庭饮食环境、亲子关系和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幼儿的食欲和饮食行为。

三、饮食行为与认知发展的关系幼儿期的饮食行为与认知发展密切相关。

一项研究发现,幼儿的饮食习惯与其认知能力和学习成绩有关。

例如,营养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幼儿的大脑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此外,幼儿期的饮食行为还与情绪和行为问题相关。

糖分过多的饮食可能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因此,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四、预防和干预措施针对幼儿不良饮食行为,国外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预防和干预措施。

首先,家庭和学校应该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鼓励幼儿摄入均衡的营养。

其次,父母和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饮食榜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此外,媒体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环,要加强对幼儿的食品宣传和广告监管,减少对不健康食品的诱导。

最后,幼儿园和学校应该加强健康教育,提供相关的饮食知识和技能,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体育论文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体育论文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近年来,小学生肥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了解小学生单纯性肥胖现状、成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对减少青少年肥胖率和提高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单纯性肥胖的概念界定目前,全世界衡量一个人是否肥胖通常采用身体指数(BMI)指标,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2,其判断标准如下表所示:表 BMI判断标准表(单位:千克/米2)BMI WHO标准亚洲标准中国参考标准体重过轻<18.5 <18.5 <18.5正常范围18.5-24.9 18.5-22.9 18.5-23.9超重≥25≥23≥24肥胖前期25.0-29.9 23-24.9 24-26.9I度肥胖30.0-34.9 25-29.9 27-29.9II度肥胖35.0-39.9 ≥30≥30III度肥胖≥40.0≥40.0≥40.0单纯性肥胖指通常见到的大多数人的肥胖,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单纯性肥胖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

我国将肥胖标准统一界定为BMI≥24。

统计表明,在所有肥胖者中99%以上是单纯性肥胖。

只要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单纯性肥胖。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在测试结果中所指的肥胖都是指单纯性肥胖。

2.近十年青少年单纯性肥胖率、超重率发展趋势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增长速度均快于同期发达国家水平,学龄儿童1985-2010年肥胖检出率呈迅猛上升趋势,小学生肥胖检出率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西方国家相比,增长速率极快。

调查结果同时显示,青少年随年龄的增长肥胖检出率逐渐增高。

根据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7-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比2005年分别增加 1.94、0.63、2.76、1.15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4.81%、9.92%、10.79%、8.03%。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首先,针对我国儿童肥胖的干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类:生活方式干预和医学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干预和运动干预。

饮食干预主要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控制能量摄入来减轻儿童的体重。

研究表明,合理均衡的饮食结构能够降低儿童的体重指数(BMI)和脂肪含量。

运动干预主要通过增加体力活动来消耗能量,并提高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

研究表明,增加每天的体力活动能够显著减轻儿童的体重和脂肪含量。

医学干预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口服药物来抑制食欲或减少脂肪吸收。

然而,由于副作用较大,药物治疗在儿童肥胖干预中应用较少。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极度肥胖或存在严重合并症的儿童,如胃绕术或胃分流术等。

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手术风险较高,术后需长期监测并进行适当的干预。

目前,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儿童肥胖干预的研究方法和指标还不够统一、不同研究使用不同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导致结果的可比性不强。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以便更好地比较研究结果。

其次,儿童肥胖干预的长期效果还不明确。

许多研究只追踪干预后的短期效果,对于长期效果的评估还不足。

长期干预的效果需要进行跟踪研究,以了解干预措施对儿童肥胖的长期影响。

此外,儿童肥胖干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

虽然许多研究表明了一些干预方法的有效性,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它们在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中的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建立统一的干预方法和评价指标,进行长期跟踪研究,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持,以有效解决我国儿童肥胖问题。

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2009年7月第16卷第7B期护理学报JournalofNursing(China)July.2009V01.16No.7B19【综述】儿童单纯性肥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胡瑞综述;李晓春审校(安庆市立医院儿科,安徽安庆246001)【关键词】JLt;单纯性肥胖;健康促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R7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969(2009)07B-0019-03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指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质量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小儿肥胖症在我国呈逐步增多趋势【11。

单纯性肥胖症对儿童心血管、呼吸系统产生慢性损害,迟滞儿童有氧能力发育,提前动用心肺储备功能,降低身体健康水平,阻碍心理行为发育,压抑潜能的发育。

还可造成心理行为损伤,挫伤儿童自信心、自尊心,对儿童性格塑造、气质培养、习惯养成有破坏性影响【:1。

是成人肥胖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诱因,应引起社会和家庭重视…。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通常认为与出生体质量、不良饮食习惯、运动、睡眠、行为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

需要采取合理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

现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干预措施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控制孕妇营养过剩及儿童早期干预1.1从母孕期重视控制孕妇营养过剩巨大儿在生后各年龄期肥胖发生率高…。

胎儿后期脂肪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加是一生中最快的,为肥胖奠定基础。

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强化对孕妇营养指导和体质量检测,控制孕妇体质量增加程度,降低巨大儿和高体质量儿出生率。

1.2及早有效干预防止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发生和发展轻度单纯性肥胖治愈率最高,是控制最佳时期。

幼儿治愈率高于学龄前儿童,随着年龄增加,中、重度肥胖比例增高,治疗难度加大【41。

1岁以内婴儿干预效果最好,1岁以上儿童纠正起来难度较大…。

要从出生开始,定期接受系统营养检测和指导,观察儿童体质量变化趋势,以便进行早期干预。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

我国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与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儿童肥胖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对儿童单纯肥胖症干预方法的研究也成为目前国内的一个热点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目前国内儿童肥胖干预方法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各种干预方法的效果,为儿童保健工作者提供参考。

单纯肥胖症是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过度营养、运输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病。

根据单纯肥胖症的成因,儿童单纯肥胖症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膳食干预、运动干预、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

1、膳食干预膳食干预也称为饮食调整,包括控制摄入的总能量和调整饮食结构。

能量摄入过多是大多数肥胖儿童的共同特点。

因此,在膳食干预中首先是控制摄入的总能量。

总能量的控制应采用秩序渐进的方式,以减少肥胖儿童主食的摄入量为首选。

先在原有基础上减少1/4,逐渐过渡至减少1/3~2/3,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最终减至生理需要量(按身高的体重所需平均热卡);三餐热能分配为25%、40%、35%。

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充足供应。

与成人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缺乏适量的总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将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所以,在儿童期禁忌饥饿和半饥饿疗法。

研究发现膳食中的脂肪量与肥胖程度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同重量的产热营养素中脂肪所含热量最高,且转化为人体脂肪的转化率最高,高脂饮食可能对肥胖的发生起促进作用。

调整饮食结构的目的是通过饮食量化调整,使膳食结构趋于合理;同时,饮食中脂肪的减少还可起到减少摄入总能量的作用。

饮食调整的内容包括:(1)选择热卡含量较低、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相对较高的食物,多食含纤维素的或非精细加工的食物,蛋白质应占总热能的20%左右;(2)少食或不食高热量、高脂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西式快餐、奶油制品、甜食、甜饮料等。

蒋竞雄等,认为饮食调整的重点是晚餐,晚餐时改变进食顺序,先吃蔬菜、水果、汤等低热卡食物,后吃高热卡食物;减少主食量,增加膳食中蔬菜、水果的比例,放学后至晚餐前,除蔬菜、水果外不摄入其他食物,但不限制局外人一。

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研究

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研究

儿童肥胖的营养干预与生活方式管理研究在当今社会,儿童肥胖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面临着肥胖的困扰。

肥胖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未来的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儿童肥胖问题,采取有效的营养干预和生活方式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儿童肥胖的成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导致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孩子们往往摄入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如快餐、油炸食品、糖果和碳酸饮料。

这些食物富含大量的卡路里,但营养价值却相对较低。

此外,孩子们进食的频率和食量也可能不合理,例如过度进食、暴饮暴食或者在睡前吃东西。

其次,缺乏足够的身体活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更多地沉迷于电子设备,如电视、电脑和手机游戏,从而减少了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时间。

另外,学校和家庭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也导致孩子们缺乏运动的机会和动力。

再者,遗传因素在儿童肥胖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或双方肥胖,孩子肥胖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然而,即使存在遗传因素,通过合理的营养和生活方式管理,仍然可以有效地控制体重。

营养干预是控制儿童肥胖的关键环节之一。

首先,要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饮食。

这意味着要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禽类、豆类)等富含营养且低热量的食物。

同时,要控制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比如细嚼慢咽、少吃零食、不过量进食等。

在饮食安排上,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和适量。

每天应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避免晚餐过于丰盛或吃得太晚。

此外,控制食物的分量也很重要,可以使用较小的餐盘和餐具,帮助孩子直观地了解适量的食物量。

除了营养干预,生活方式的管理对于控制儿童肥胖同样不可或缺。

增加身体活动量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肥胖儿研究报告

肥胖儿研究报告

肥胖是指人体中脂肪积聚过多,或分布不均匀,导致体重的异常增加。

肥胖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通俗的方法是将其分为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是各类肥胖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

这类病人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这种主要由遗传因素及营养过度引起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

幼儿园幼儿的肥胖也大多属于单纯性肥胖。

对我园3~6岁肥胖儿进行干预及控制指导,是保护幼儿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从而减轻社会的负担,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我园在区教育局、妇幼所的引领下,以“幼儿健康发展为本”为指导,积极开展幼儿园肥胖儿干预及控制指导活动,使全体幼儿、家长、教职工感知肥胖带来的危害,形成了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喂养方式。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容易受家长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选择控制措施时,会敷衍了事,不持之以恒,致使家园之间缺少内在联系,缺乏有效的干预与控制指导的实践性研究。

因此,我们提出了家园合作,对我园3~6岁肥胖儿进行干预及控制指导的实践性研究,努力为肥胖幼儿搭建一个随时控制体重的平台,为促进肥胖幼儿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家园合作对3~6岁肥胖儿进行干预及控制的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目前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患肥胖(体重超过相应年龄及身高正常体重的20%),肥胖人数每5年就增加1倍。

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越来越多的儿童已悄然加入了肥胖者的行列,肥胖儿童已占儿童总数的10%,并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由市卫生局主持、新华医院临床营养中心开展的本市学生肥胖群体性防治调查显示,上海学龄期儿童的超重肥胖率已超过1/3,而且还在逐年增加,肥胖儿童1/3血压偏高。

儿童肥胖在向低龄化的趋势发展,2008学年,我园的肥胖幼儿共有19位,占全园幼儿5.74%的比例,可托小班的幼儿就占了9位,占全园总肥胖人数的47.4 %。

肥胖症(单纯性肥胖)是指脂肪过多、体重增加的一种病症。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饮食管理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饮食管理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饮食管理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儿童单纯性胖症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逐渐成为影响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

因此,开展儿童肥胖症的饮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且势在必行。

关键词:儿童单纯性肥胖饮食管理the dietary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obesitydong xiaoyan liu changweiabstract: for the past few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of living standard,it obviously has a rising trend of the incidence rate of childhood obesity.childhood obesity has already been one of important factors of influencing childhood health,and it’s gradually to be a key issue of effecting the global public health.therefore,it’s crucial and imperative to carry out the dietary management of childhood obesity.keywords: childhood obesity dietary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01-02儿童单纯性肥胖症是与生活行为密切相关,以营养过度,运动不足,行为偏差为特征,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堆积的慢性疾病[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gress in study oR dietary pattern of children、耐Ul simple obesity
SHI Xiao—yan,LI Xiao—nan
(The
AJ脚ated
Nanjing
Children’s
Hospit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Institute of Pediatrics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angsu Nanjing 210029,China)
食大份量食物与儿童体重增长有关,这与同时期对成人的研 究结果一致呻1。 2.3对不同年龄组儿童的影响 尽管有研究表明大份量食物可促使儿童迸食量和能量摄 人增加,但这一结果仅在2岁以上的儿童中得到证实f7j。过 去20年中许多儿童食品都增加了食物份量,但1—2岁年龄 段儿童的平均食物摄入量保持平稳。 目前,关于食物份量对摄食量的影响随儿童年龄增长而 变化的机制尚不明确。Birch等人于2000年提出低龄幼儿的 摄食量并不受食物因素(如食物份量)的影响,而是根据饥饿 或饱胀的生理信号进行自我调节。随着年龄增长,对食物摄 取的内在调节渐渐减弱,而外在影响逐渐增大。另有学者提 出,大份量食物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判断力,使人对标准摄入 量或合适摄入量的估计过大,从而诱导大份量进食行为的发 生‘81。
【儿童健康研究】
儿童单纯性肥胖饮食模式的研究进展
史晓燕,李晓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儿童单纯性肥胖症已成为2l世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肥胖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 饮食环境因素在儿童肥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传统的食物营养素分析相比,不健康的饮食模式更能反映肥胖风 险。目前发现大份量高能量密度饮食、不规律进餐、不吃早餐、经常外出就餐以及摄入过多软饮料和西式快餐的饮食模式与儿童 肥胖率的迅速增加密切相关,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该文综合了近几年国际上对儿童饮食模式与儿童肥胖关系的研究进展,为早 期干预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儿童肥胖;饮食模式;食物份量;能量密度 doi:10.3969/j.issn.1673—5293.2(109.05.039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179;R723.14 [文章编号】1673—5293(2009)05—0585一04
obesity
is correlated
environment.ms
between dietalvy pattem and childhood simple obesitv so聃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obesity in early stage. 『Key words]childhood obesity;dietary pattern;portion size of food;energy density
Academic Press。2006:2925-2974.
ocsla'ogen
585
n,c砌om
uterine
caruncular
and glucocorticoid receptors in the bovine inter- wall around parturition【J I.A】1tmal Reproduction
summarized progress in study on relationship intervenion of childhood simple prevention and
儿童单纯性肥胖症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营养过度、体 力活动少、行为偏差为特征,是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的 慢性疾病。在过去20年里,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家,儿童肥胖均呈日益增加和流行趋势。2004年,国际肥胖 工作组(IOTF)在提交给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中估 计,目前全球范围有1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单纯性肥
childhood obesity.Unhealthy dietary patterns
mi小t
reflect risk of the diseRse more
rate
comprehensively than
to
traditional niltrient analysis.
dietary patterns including large portion size and hi出energy density diet,irregular meal taking pattern,skipping of breakfast,frequently eating out,overintake of soft drinks and review western—styled fast.foods.It i8 also found that children’s unhealthy eating patterns are influenced by family Recent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childhood
1膳食营养素
1.1能量 虽然超重和肥胖通常被认为是能量摄入过多的结果,但 目前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这一观点。美国健康营养调查(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显 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随着儿童肥胖患病率的 升高,儿童平均能量摄入仅有轻微变化。Nieklas等于2001 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对儿童健康和营养状况进行的随访调 查中发现,在1973—1994年间lO岁儿童每日摄入的总能量 保持稳定,而当摄入的能虽以每公斤体重表示时,却有最著减 少。另有一些小型研究也发现肥胖儿童与体重正常的同龄儿 童的能量摄入量相似幢]。 1.2宏量营养素 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脂肪摄入过多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 主要原因,但目前对于摄入高脂膳食在肥胖发病和维持中的 作用仍存在争议。Megloin等人于2002年研究发现在控制混 杂因素后,脂肪摄入量与儿童肥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Elkasabany等人于2001年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近30年来 美国儿童的肥胖发生率迅速增加,但儿童摄入的总能苗并无 明显增长,其中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增加,而脂肪 供能比例反而减少。尽管过量进食脂肪会导致肥胖,但无证 据支持过量摄入脂肪是儿童肥胖呈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r Abstract]Childhood simple obesity has become a public health problem worldwide in the 21 th century.Childhood obesity is the result of interactions of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Dietary and enviFonlnental factor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eleasing hormone and membranes with labor
glucocorticoid receptor in rhesus and in
transactivation【JJ.Molecular
(1_2):114—126.
and Cellular
Endocrinology。2008。283
erential
modulation
of
glucocorticoid
and
progesterone
receptor
[101Giarmoulias D,Haluska G J。Graver M G,et a1.Localization of prostaglandin H synthase,prostaglandin dchydrogenase,corticotropin infection[J].Placenta, 2005,26(4):289-297. [11]Schaubli M,Ritter N,Hassig M,et a1.Progesterone receptors,
the卵黜of
monkey fetal
f 15]Olson D M,Ammann C.Role of the prostaglandins in labour and pmstaglandin receptor inhibitors in the prevention of preterm labour [J].FrontBiosci,2007。l(12):1329.1343. [责任编辑:李雪兰]
Science,2008,103(34):215-227. [12 1 Gustafsson C,Hummerdal P。Matthiesen L,et a/.Cytokine secretion in dccidual mononuclear cells from term human pregnaney 谢tll or without labour:Elispot detection ofⅢN一.v。几_4。几一10。 1BF・a and n晒一d[J].Rcproduc Irnmunol,2006,71(1):41-56. f13]Lee M J,wANG Zhell,Ycc H,et a1.Expression and regulation of glueocorticoid receptor in human placental villous fibroblastsl J 1. Endocrinology,2005,146(11):4619-4626. [14 1 Darticle S,SoNG Liang-nian,既Yuang—zheng。et a1.Di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