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N三极管及PNP三极管
pnp和npn三级管开关工作原理

pnp和npn三级管开关工作原理PNP和NPN三极管是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中的一种重要元件,尤其是在开关电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们的工作原理以及在开关电路中的应用是理解电子学基础知识的必要前提。
1. PN结PN结是半导体中一种重要的电子器件,它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化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叫做PN结的区域。
PN结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性,即在PN结两侧的电子浓度不同,形成电场,使电荷在PN结内偏移,从而形成电势垒。
当PN结两侧施加相反的电压时,电势垒会阻挡电子的漂移,电流将受到阻止。
而当PN结两侧施加相同方向的电压时,电荷可以自由流动,形成电流。
2. PNP三极管PNP三极管是一种由两个不同掺杂的p型区和一个n型区组成的半导体器件。
在没有施加电压时,P型材料中的空穴会向N型材料中的电子扩散,形成一个电势垒,从而导致电流流动的阻碍。
当向P型基极施加一个相对于得到的发射极负电压使PNP三极管工作时,电路中的电流流动就可以开始了。
此时,基极中的电子与P型区中的空位结合并形成剩余的空穴,从而使得PNP金属基极中的电流流动。
这些电子进入了N型材料中,流向集电极,从而完成整个电路的流通。
4. 三极管开关的工作原理在电路中,三极管可以用作开关,通过控制基极输入的电压,以使得集电极和发射极中的电流流动开始或者停止。
当下面的电路中给基极施加正电压时,PNP三极管可以被打开,而NPN三极管则必须使用负电压才能够打开。
在一个PNP三极管中,当基极输入一个正电压时,其作用是“打开”三极管。
此时,基极流入的电子向下通过p型基极,然后流入左边的N型基极。
当电子穿过N型基极时,它们抵达集电极上的p型材料。
在集电极部分,它们会与那些集电极通道中的空穴结合在一起,电流流入到由集电极和正电源组成的电路中。
在三极管被打开时,发射极上的电流将始终保持在零电位上,因此电路也就被断开了。
总之,PNP和NPN三极管在电子学中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作放大器或开关等。
NPN型三极管和PNP型的区别

1.PNP型晶体管PNP晶体管是另一种类型晶体管。
它的工作原理和NPN晶体管相似,只是在基区运动并放大信号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而不是电子。
PNP晶体管的发射结要正偏,基区的电压要比发射区的电压要高,而集电极要是多数载流子空穴通过,集电区的电压要比基区的要低。
这一点和NPN晶体管的极间电位正好相反。
在双极模拟集成电路中要应用NPN-PNP互补设计以及某些偏置电路极性的要求,需要引入PNP结构的晶体管。
如横向PNP管广泛应用于有源负载、电平位移等电路中。
它的制作可与普通的NPN管同时进行,不需附加工序。
在横向PNP管中,发射区注入的少子(空穴)在基区中流动的方向与衬底平行,故称为横向PNP 管。
纵向PNP管其结构以P型衬底作集电区,集电极从浓硼隔离槽引出。
N型外延层作基区,用硼扩散作发射区。
由于其集电极与衬底相通,在电路中总是接在最低电位处,这使它的使用场合受到了限制,在运放中通常只能作为输出级或输出缓冲级使用。
2.Plug and Play在PnP技术出现之前,中断和I/O端口的分配是由人手工进行的,您想要这块声卡占用中断5,就找一个小跳线在卡上标着中断5的针脚上一插。
这样的操作需要用户了解中断和I/O端口的知识,并且能够自己分配中断地址而不发生冲突,对普通用户提出这样的要求是不切实际的。
PnP技术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PnP技术将自动找到一个不冲突的中断和I/O地址分配给外部设备,而完全不需要人工干预。
但是如果您读懂了上面关于中断冲突的那一部分,您就应该了解,在中断资源非常紧张的今天,即使是PnP技术,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中断分配给您刚刚插入的设备,所以尽量释放那些没有必要的中断,对PnP正常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有些PnP冲突来源于主板的设计。
许多主板上有一个AGP插槽、五个PCI插槽和两个ISA插槽,而其中的AGP插槽一般是和一个PCI插槽共用一个中断的,也就是这两个槽的中断可以是合理的任何值,但必须是相同的,当您在AGP槽上插了显示卡,如果您还在同中断的PCI槽上插了一块声卡的话,就一定会产生中断冲突。
NPN三极管及PNP三极管

半导体三极管又称“晶体三极管”或“晶体管".在半导体锗或硅的单晶上制备两个能相互影响的PN结,组成一个PNP(或NPN)结构。
中间的N区(或P区)叫基区,两边的区域叫发射区和集电区,这三部分各有一条电极引线,分别叫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是能起放大、振荡或开关等作用的半导体电子器件。
NPN三极管及PNP三极管三极管的种类很多,并且不同型号各有不同的用途。
三极管大都是塑料封装或金属封装,常见三极管的外观,有一个箭头的电极是发射极,箭头朝外的是NPN型三极管,而箭头朝内的是PNP型。
实际上箭头所指的方向是表示电流的方向。
双极面结型晶体管两个类型:NPN和PNPNPN类型包含两个n型区域和一个分隔它们的p型区域;PNP类型则包含两个p型区域和一个分隔它们的n型区域,图2和图3分别是它们的电路符号.以下的说明将集中在NPN 三极管。
图2:NPN 三极管的电路符号图3:PNP 本极管的电路符号三极管工作于三种不同模式:截止模式、线性放大模式及饱和模式,见图4。
图4 三种工作模式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即为三极管的截止状态。
开关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的特征是发射结,集电结均处于反向偏置。
放大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同时发射结正向偏置且集电结反向偏置,此时集电极电流会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饱和导通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且当基极的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某一定值附近不再怎么变化,此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即为三极管的饱和导通状态。
开关三极管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的特征是发射结,集电结均处于正向偏置。
3极管pnp和npn

3极管pnp和npn三极管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件,具有电流放大、开关等功能,同时还可以用于模拟信号的放大和数字信号的驱动。
其中,PNP型和NPN 型的三极管是较为常见的两种类型。
本文将围绕“三极管PNP和NPN”两个主题展开讲述,详细介绍它们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应用等相关方面。
一、PNP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极管由三个掺杂不同种类的半导体材料构成,从而形成了PNP和NPN两种型号。
PNP型三极管由两个N型半导体夹一个P型半导体而成,常用的符号为“↑P↓N↓N”。
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区域和集电极区域都是N型半导体,这两个区域之间有一个P型半导体的发射区。
当基极极性为负,它的区域就会变窄,发射结逆偏导致少量的电子流会到达基区,从而发生电子注入,在中心区域可以形成N型掺杂杆,这里是PNP三极管的发射结。
此时的少量载流子从发射结流向集电极的区域,对应地就产生了比基极少很多,但比整个三极管大得多的电流流动。
这样,PNP型三极管就实现了从集电极到发射极传导的电流放大作用。
PNP型三极管的应用:PNP型三极管常用于直流放大器、稳压器、调节器、交替开关以及大功率开关等方面。
在放大器电路中,PNP型三极管可以用于共射级、共集级和共基级放大器中。
在开关电路中,PNP 型三极管可以用于其他器件的控制,例如,在交流电源中,PNP型三极管可以与NPN型三极管组成Darlington对来控制气动线路等。
二、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NPN型三极管由两个P型半导体夹一个N型半导体而成,常用的符号为“↓N↑P↑P”。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区域和集电极区域都是P型半导体,这两个区域之间有一个N型半导体的发射区。
当基极极性向前偏压,它的区域就会加宽,发射结正向导通导致大量的电子流进入基极区,进而形成电子空穴注入,从而构成PNP三极管的发射结。
此时,由基极流进的少量电流,就能够在中心区域形成N型掺杂杆,这里是NPN三极管的发射结。
npn与pnp作开关三极管 -回复

npn与pnp作开关三极管-回复在介绍NP矩阵与PNP开关三极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晶体管的基本原理。
晶体管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常用于放大电信号、开关电路和控制电路。
它由三个区域组成: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
其中,PNP晶体管有两个N型半导体区域,夹着一个P型半导体区域,而NPN晶体管则是两个P型区域夹着一个N型区域。
这些晶体管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应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NP(Negative Positve)矩阵和PNP开关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应用和使用方法。
一、NP矩阵的工作原理NP矩阵是由NPN和PNP晶体管组成的,其中NPN晶体管和PNP晶体管根据不同的应用位置而连接。
在NP矩阵中,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
当输入端的信号为高电平时,NPN晶体管导通,而PNP晶体管截止;当输入端的信号为低电平时,NPN晶体管截止,而PNP晶体管导通。
因此,输出端的信号与输入端的信号正好相反。
二、NP矩阵的应用NP矩阵常用于电路中的开关和放大电路,可以实现信号的反相。
在数字电路中,NP矩阵可以作为逻辑门的构建基础。
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硬件中。
三、PNP开关三极管的工作原理PNP开关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一般PNP晶体管相似。
它由两个P型半导体区域夹着一个N型半导体区域构成。
当没有外部输入电流流过时,PNP 开关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没有电流流动。
当外部电流流经基极时,PNP开关三极管会导通,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形成一个导通通路,电流可以从电源流到负载。
四、PNP开关三极管的应用PNP开关三极管常用于电路中的开关控制和放大电路。
在开关控制应用中,PNP开关三极管可以用来控制其他器件的通断,实现电路的开闭。
在放大电路应用中,PNP开关三极管可以放大低电平信号,输出更大幅度的电信号。
五、NP矩阵与PNP开关三极管的使用方法1. 连接电路:将NPN和PNP晶体管按照NP矩阵或PNP开关三极管的连接方式连接到电路中。
pnp和npn三级管开关工作原理

pnp和npn三级管开关工作原理PNP和NPN三级管是最常见的双极型(bipolar)晶体管类型之一,它们在电子电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用作开关或放大器,并且可以实现更复杂的逻辑功能,如门电路。
首先,让我们了解PNP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PNP三极管由三个区域组成,即P区、N区和P区。
其中,P区称为基区,N区称为发射区,P区称为集电区。
当基区与发射区之间的电压为正时,电流会流过基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电流流动的路径。
同时,基区与集电区之间的电压为负。
这就导致了一个重要的特性,即只有当基区的电压高于发射区时,PNP三极管才能导通。
当基区与发射区之间的电压高于一个特定的值时,PNP三极管就会开始导通。
在导通状态下,电流从发射区注入到基区,然后经过集电区进入外部电路。
如果基区与发射区之间的电压低于特定值,PNP三极管将截止(即不导通)。
在截止状态下,基区电流独立于集电区电流。
下面是PNP三极管的开关工作原理。
假设我们希望通过PNP三极管控制一个外部负载电路,如灯泡。
我们可以将负载电路连接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电源的正极,将灯泡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当PNP三极管导通时,电流流过负载电路,灯泡点亮。
当PNP三极管截止时,负载电路断开,灯泡熄灭。
因此,PNP三极管可以用作一个开关,通过控制其基极电压来控制负载电路的导通和截止。
与PNP三极管相比,NPN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略有不同。
NPN三极管也由三个区域组成,即N区、P区和N区,但与PNP三极管相比,极性正好相反。
基区与发射区之间的电压为负,而基区与集电区之间的电压为正。
只有当基区的电压低于发射区时,NPN三极管才能导通。
相应地,当基区与发射区之间的电压低于特定值时,NPN三极管就会开始导通。
在导通状态下,电流从发射区注入到基区,然后经过集电区进入外部电路。
如果基区与发射区之间的电压高于特定值,NPN三极管将截止。
在截止状态下,基区电流独立于集电区电流,类似于PNP三极管。
三极管npn和pnp

三极管npn和pnp三极管(Transistor)是一种最基本的电子元件,它具有可以放大和开关电流的功能,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
三极管可以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
下面分别介绍NPN型和PNP型三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应用。
一、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由两个N型半导体和一个P型半导体构成。
其中,N型半导体作为发射极(Emitter),由外界加上正电压。
P型半导体作为基极(Base),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Collector)之间的电流。
另一个N型半导体则构成集电极。
具体来说,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大于0.6V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就会形成一个导通路径,电流可以从发射极流向集电极。
NPN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PN结的正向和反向偏置。
当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压大于0.6V时,PN结就会变为正向偏置,导致大量的电子从N型发射极注入到P型基极,形成发射极电流(Ie)。
同时,这些注入的电子会继续向集电极流动,形成集电极电流(Ic)。
在NPN型三极管中,Ic是由Ie 放大而来的,即放大系数β=Ic/Ie。
NPN型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广泛应用于放大电路。
由于其有一个控制极(基极),可以通过控制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输出电流,被称为"控制电流小,输出电流大"的电流放大器。
NPN 型三极管还常用于逻辑门电路、计时电路、振荡器电路等。
二、PNP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由两个P型半导体和一个N型半导体构成。
其中,P型半导体作为发射极,由外界连结上负电源。
N型半导体作为基极,控制发射极和集电极之间的电流。
另一个P型半导体则构成集电极。
PNP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和NPN型三极管相似,区别在于PN结的正向和反向偏置。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6V时,PN结就会变为正向偏置,使得发射极电流从发射极流入基极。
同时,由于P型基极中有空穴,这些空穴会向集电极流动,形成集电极电流(Ic)。
在PNP型三极管中,Ic是由发射极电流减少而来的,即放大系数β=Ic/Ie。
三极管npn和pnp

三极管npn和pnp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器件,用于放大电信号、开关电路和稳压电源等电路应用中。
它有两种类型,即NPN型和PNP型。
本文将分别对NPN型和PNP型三极管进行详细介绍。
1. NPN型三极管NPN型三极管是最常见的一种三极管,由三层半导体材料构成,分别是P型的基区、N型的发射区和再接P型的集电区。
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大小。
NPN型三极管的特点如下:(1)基区和发射区之间是个正向偏压,集电区和基区之间是个反向偏压,即EB极是正向偏置,BC极是反向偏置;(2)当基极电流IB大于零时,会有较大的集电极电流IC流过;(3)当基极电流为零时,集电极电流也会为零;(4)当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较小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5)当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较大时,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NPN型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1)放大电路:通过控制基极电流,NPN型三极管可以放大输入信号,从而实现信号放大功能;(2)开关电路:当基极电流为零时,可以将三极管视为关断状态,当基极电流大于零时,可以将三极管视为导通状态,实现电路的开关功能;(3)稳压电源:结合电阻和二极管等元件,可以构成稳压电路,实现对电源电压的稳定输出。
2. PNP型三极管PNP型三极管与NPN型三极管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极性相反。
它由P型的基区、N型的发射区和再接P型的集电区组成。
PNP型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与NPN型三极管相反。
PNP型三极管的特点如下:(1)基区和发射区之间是个反向偏压,集电区和基区之间是个正向偏压,即EB极是反向偏置,BC极是正向偏置;(2)当基极电流IB小于零时,会有较大的集电极电流IC流过;(3)当基极电流为零时,集电极电流也会为零;(4)当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较小时,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5)当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较大时,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
PNP型三极管在电路中的应用与NPN型三极管类似,它也可以用于放大电路、开关电路和稳压电源等应用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导体三极管又称“晶体三极管”或“晶体管”。
在半导体锗或硅的单晶上制备两个能相互影响的PN结,组成一个PNP(或NPN)结构。
中间的N区(或P区)叫基区,两边的区域叫发射区和集电区,这三部分各有一条电极引线,分别叫基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是能起放大、振荡或开关等作用的半导体电子器件。
NPN三极管及PNP三极管
三极管的种类很多,并且不同型号各有不同的用途。
三极管大都是塑料封装或金属封装,常见三极管的外观,有一个箭头的电极是发射极,箭头朝外的是NPN型三极管,而箭头朝内的是PNP型。
实际上箭头所指的方向是表示电流的方向。
双极面结型晶体管两个类型:NPN和PNP
NPN类型包含两个n型区域和一个分隔它们的p型区域;PNP类型则包含两个p型区域和一个分隔它们的n型区域,图2和图3分别是它们的电路符号。
以下的说明将集中在NPN 三极管。
图2: NPN 三极管的电路符号
图3: PNP 本极管的电路符号
三极管工作于三种不同模式:截止模式、线性放大模式及饱和模式,见图4。
图4 三种工作模式
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即为三极管的截止状态。
开关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的特征是发射结,集电结均处于反向偏置。
放大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同时发射结正向偏置且集电结反向偏置,此时集电极电流会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
饱和导通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且当基极的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某一定值附近不再怎么变化,此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即为三极管的饱和导通状态。
开关三极管处于饱和导通状态的特征是发射结,集电结均处于正向偏置。
而处于放大状态的三极管的特征是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开关三极管正是基于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来工作的。
参数含义注释:
特征频率fT:当f= fT时,三极管完全失去电流放大功能。
如果工作频率大于fT,电路将不正常工作;工作电压/电流:用这个参数可以指定该管的电压电流使用范围;hFE:电流放大倍数;VCEO: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表示临界饱和时的饱和电压;PCM:最大允许耗散功率;封装形式:指定该管的外观形状,如果其它参数都正确,封装不同将导致组件无法在电路板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