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卷

安庆市《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卷

安庆市《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 B)

A、实施

B、规范

C、教育

D、惩罚

2、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 C)

A、礼

B、义

C、理

D、法

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 A )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4、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B)

A、依宪执政

B、党的领导

C、民主执政

D、依宪治国

5、

6、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辩,指的是(C)的观点。

A、孔子

B、董仲舒

C、公孙龙

D、王阳明

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D)

A、司法公正

B、司法独立

C、建立法治政府

D、依宪治国

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A)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四日

B、十月二十日

C、九月二十日

D、九月三十日

9、“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是(D )提及的。

A、张延玉

B、张英

C、寇准

D、张居正

10、下列属于道德的一般本质是( C)

A、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C、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D、道德是一种真诚信服与坚持执行的态度

11、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系统提出“法、术、势”概念的是(A)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12、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推进以(A)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

A、审判

B、司法

C、执行

D、守法

13、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 A)工作来抓。

A、长期基础性

B、基本

C、普遍性

D、阶段性

14、中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是( A )

A、《国家人权行动(2009-2010)》

B、《国家人权行动(2010-2012)》

C、《国家人权行动(2012-2015)》

D、《国家人权行动(2010-2020)》

15、道德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的社会功能是指(B)

A、认识功能

B、调节功能

C、平衡功能

D、评价功能

16、(C)认为: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在没有法治精神。法治主义是今日救时惟一之主义。

A、康有为

B、张知本

C、梁启超

D、胡适

17、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 C )

A、古埃及

B、英国

C、古罗马

D、美国

18、(A)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适概括的经典性的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易传》

B、《诗经》

C、《论语》

D、《史记》

19、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D)为稗官。

A、杂家

B、纵横家

C、阴阳家

D、小说家

20、“致良知”是理学家( C)提出的颇有特色的学说。

A、朱熹

B、程颢

C、王守仁

D、王夫之

21、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和而不同”、“和合中庸”、“政通人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等丰富多彩、意蕴深远的(A)理念。

A、重和谐

B、重论理

C、重民本 C、重爱国

22、“道德在中国具有两项功能:一是组织社会,安排伦理名分;二是涵养理性,设为礼乐揖让。”是( A)提出来的。

A、梁漱溟

B、樊洁

C、梁启超

D、王蒙

23、下列属于家庭美德要求的是( A)

A、邻理团结

B、保护环境

C、爱岗敬业

D、遵纪守法

24、2014年(D),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A、10月15日至18日

B、10月18日至20日

C、10月20日至23日

D、10月23日至25日

25、根据《》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D)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A、5

B、7

C、10

D、3

26、理学家以(C)为核心,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体系。

A、道家思想

B、佛教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7、良法+良治+良民=(A)

A、善治

B、顺治

C、法治

D、劣治

28、“定分止争”典出(A):“法者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A、《管子七臣七主》

B、《礼论篇》

C、《吕氏春秋》

D、《史记》

29、在战国时期,法家曾经显赫一时,到秦朝更是登峰造级,但是以后迅速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A)

A、不利于推行中央集权

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没有反映统治阶级利益

D、不能体现皇权的威严

30、中国古代阴阳家的代表为(C)

A、申不害

B、管仲

C、邹衍

D、吴起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31、下列(ABCD)属于中国近代知名法学家张知本先生的著作。

A、《宪法论》

B、《宪政要论》

C、《法学通论》

D、《社会法律学》

3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

A、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B、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C、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D、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33、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是(ABCD)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

B、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C、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D、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4、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AC)

A、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B、党的领导就是社会主义法治

C、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历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D、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党的领导

35、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ABC)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保障

A、制度化

B、规范化

C、程序化

D、专业化

3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除了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还要(ABCD)

A、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B、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C、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D、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7、推进法治专门队伍(ABC),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A、正规化

B、专业化

C、职业化

D、规范化

3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ABCD)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9、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它的(ABC)

A、伦理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排斥性

40、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ABCD)

A、根本性

B、全局性

C、稳定性

D、长期性

41、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ABCD)

A、自我管理

B、自我服务

C、自我教育

D、自我监督

42、“杂之广义,无所不包”的提出者或出处各是(AC)

A、纪昀

B、《吕氏春秋》

C、《杂家类叙》

D、吕不韦

4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C)

A、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B、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统治阶级政权运行的哲学基础

C、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进步思想家改革的理论武器

D、墨家学说有利于促进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发展

44、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BC)

A、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B、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C、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D、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45、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ABCD)

A、及时性

B、系统性

C、针对性

D、有效性

46、传统文化典籍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概念的有(ABC)

A、《管子》

B、《论语》

C、《旧唐书》

D、《三国演义》

47、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是(A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是,应该科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

A、历史虚无主义者

B、历史相对主义者

C、文化虚无主义者

D、文化相对主义者

48、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ABCD)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

A、绿色发展

B、循环发展

C、低碳发展

D、和谐发展

49、按照罗尔斯的观点,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取决于(ABCD)

A、分配正义

B、矫正正义

C、公平分配

D、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落实

50、陶行知先生认为:“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就是成为妨碍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的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要本。”梁启超也指出:“断无私德浊下,公德可以袭取者。”由此可见(ABD)

A、通讯员德涵养对于公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我们应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

C、私德的过分发达必然导致公德的弱化

D、个人品德提高了就可以“内德于己、外德于人”,促进社会道德进步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

51、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

52、第二代新儒家代表有成中英、刘述先、杜维明、余英时等(×)

53、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54、行政法规与部委规章处于同一法律位阶,他们之间如果出现

不一致,需要双方协商解决。(×)

55、文化上的绝望和焦虑是20世纪不断发生革命的诱因之一。(√)

56、“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的是重伦理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57、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家”和“道家”当时被称为显学。(×)

58、法律根据现实发展的需要,必要时可将法律政策化,解决实际问题。(×)

59、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现存最古老而完整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勤俭廉政”、“克己奉公”、“仁爱孝悌”、“仁义礼智信”等精华,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民富国强”、“民主法治”“精神文明”、“民主法治”、“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等目标。(√)

61、“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曾国藩对近代政治文化发展态势做出的判断。(×)

62、在中国,“民本思想”是近代文明的产物。(×)

63、权利与法律的关系最为密切。(√)

64、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者没有必然联系。(×)

65、道德规范是一定社会用以调整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评价人们行为善恶的标准,它通过一定的条款和文字形式实现在规范层面的概念界定。(√)

66、村规民约也能起到解决民间纷争的作用,在某些落后地区,它的效率等同于法律。(×)

67、儒家的创始人的孔子,其学术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

68、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该流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其代表人物有许行。(×)

69、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70、法律草案重要条款不可以单独表决。(√)

71、权力是合法确认和改变人际关系、处理他人财产或人身的能力。(√)

72、王阳明的“心学”旨在加强儒家伦理道德,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明中叶以来的个性解放思想。(√)

73、社会法属于公法领域。(×)

74、法律不同于政策,但法律都是由政策而来。(×)

75、道德发展的历史进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完全同步。(×)

76、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统帅。(√)

7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包含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三个方面内容。(×)

78、法治政府实质上就是无限政府。(×)

79、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主要特征是偏重宗教。(×)

80、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 C.法家 D.阴阳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A )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月4日 B.10月4日 C.11月4日 D.12月4日

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把人权的内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

A.十项 B.十五项 C.二十项 D.三十项

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宪法》 B.《民法通则》 c.《刑事诉讼法》 D.《出版管理条例》

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C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

A.宪法 B.同级政府规章 C.法律 D.行政法规

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9.“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

A.邓小平 B.陈云 C.彭真 D.习近平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 B )提出的见解。

A.商鞅 B.张居正 C.王安石 D.王阳明

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 B )所云。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12.“夫政不简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此话是( B )说的。A.周文王 B.周公 C.孔子 D.韩菲

13.“大凡人类对于一件事,研究当中的道理,最先发生思想;

思想贯通以后,便起信仰;有了信仰,就生出力量。”这是民主革命的先驱( A )说过的一句话。A.孙中山 B.李大钊 C.陈独秀 D.廖仲恺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 C )的名言。

A.老子 B.墨子 C.孔子 D.孟子

15.在我国传统道德中,概括为“三达德”是指( D )。

A.仁义礼 B.礼智信 C.知仁礼 D.知仁勇

16.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 A )。

A.道德原则 B.道德规范 C.道德范畴 D.道德概念

17.在我国提倡的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中,属于最基本或者最低层次要求的是( C )。

A.诚实守信 B.奉献社会 C.爱岗敬业 D.办事公道

18.按照孔子所说,一个人如果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他的弊病是(A)A.愚 B.绞 C.贼 D.狂

19.“道不同,不以为谋。”这句话出自( C )。

A.《诗·小雅·大东》 B.《荀子·正名》

C.《论语·述而》 D.《荀子·尽天下》

20.朋友关系在中国古代属于“五伦”之一。在处理朋友关系时,古人讲求的是( C )

A.义 B.序 C.信 D.别

二、多项选择(每题3分,共45分)

1. 2000多年前,东方的( A )提出“奉法者强则国强”;而西方的(D)则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A.韩非 B.商鞅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2.下列部门法中,属于私法的有( AD )。

A.继承法 B.税法 C.诉讼法 D.婚姻法

3.中共十七大就提出保障公民“四权”,也有人把这“四权”称为新公民四权。该“四权”是指( AC )。

A.知情权与参与权 B.知情权与参政权

C.表达权与监督权 D.表达权与批评权

4.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是规范解决社会纠纷的诉讼活动与非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 ABCD )。

A.刑事诉讼法 B.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 D.仲裁法

5.我国刑法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下列选项中,属于附加刑的是( ACD )。

A.罚金 B.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没收财产

6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遵循( ABCD)等基本原则。

A.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B.意思自治原则

C.公平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

7.西方国家的历史上,对“法治”概念作了最经典描述的当属( ABCD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洛克 D.卢梭

8.“新法治十六字方针”的内容是( AD )。

A.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 B.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

C.科学立法和执法必严 D.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

9.人事相处,有许多较优或较劣的选择性安排。下列选项中,属于次优类的行为安排是 ( BC )。

A.以怨报德 B.以德报德 C.以怨报怨 D.以德报怨

10.相对地看,廉洁自律的天敌是( AB )。

A.贪 B.欲 C.爱 D.恨

11.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曾提出“克己、虔诚”等品德内容,并系统地论证了其中的四种基本德性。此即“希腊四大德性”,其具体内容是指( AD )。

A.聪明和勇敢 B.正直和虔诚 C.克己和节制 D.节制和正直

1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下列选项中,完全契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内涵的是( ABD )。

A.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无条件牺牲个人利益保全集体利益 D.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13.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历来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下列选项中,符合该题意的是(ABCD)。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B.“以公灭私,民其允怀”C.“公义胜私欲”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道德修养途径有( ABCD )。

A.省察克治 B.与社会实践相联系

C.慎独自律 D.积善成德

15.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围绕培育核心价值观要在哪些方面去做努力的问题,总书记也为青年人支了三招。这“三招”是( ABC )。

A.要勤学 B.要修德 C.要明辨 D.没收财产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正确打“√”,错误打“×”)

1.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 √ )

2.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 )

3.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称作“基本人权”或“人权”。( √ )

4.专家的伦理义务高于普通百姓。( × )

5.按照儒家文化,“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高于“贫而乐,富而好礼”。( × )

6.在义和利的关系问题上,儒家只强调义而不涉及利。(× )

7.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 )

8.道德是个多层次多方面的规范体系。( √ )

9.我国《宪法》不涉及道德建设的问题。( × )

10.任何职业道德都具有强烈的纪律性。( √ )

2014年(10.20-10.23),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孟德斯鸠)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宋明理学)在道德修养上倡导奉行“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性的

表述。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作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之一,是中国人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

(私德)是指在不直接涉及对社会整体的义务和责任的私人生活和私人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善治)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

(梁启超)认为:我们中国人最大的缺点,在没有法治精神

(易传)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作了概括的经典表述

(简政放权)是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

(马克思。韦伯)权利意味着在一定社会关系里哪怕

B

半封闭的大陆型地域、农业经济格局、宗法与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存系统,与这个系统相适应,孕育了(伦理)类型

的中国传统文化。

C

从事一定职业的人生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是(职业道德)。

D

道德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的社会功能是指(调节功能)。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这句关于道德的辞令出自(《周礼》)道德的(稳定性)较强,与经济基础急遽变化相比较,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继承性和滞后性。

对“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要求不正确的说法是(诚实守信是完全按照文本要求对照执行)。

“道德在中国具有两项功能:一是组织社会,安排伦理名分;二是涵养理性,设为礼乐揖让。”是(梁漱溟)提出来的。

“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是(严复)对王阳

明学说的评价。“定分止争”典出(管子。七臣七主)

F

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系统提出“法、术、势”概念的是(韩非)。

G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 5000次根据《》第275条规定:故意损坏 3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源自于古罗马

H

贺雪峰教授认为邻里关系已不再停留

胡适先生在《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指出:“()是道家的前身,道家是()的新名。汉以前的道家可叫做(),秦以后的()应叫做道家。研究先秦汉之间的思想史的人,不可不认清这一件重要事实。”A、杂家

J

近代史上的津门论道,所谓的“痞子腔”与“诚字经”是指职业道德要求中,需要(、诚实守信)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长期性基础)

L

邻里团结是家庭美德的规范之一,邻里关系是一种地缘关系

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

准)。

理学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体系。

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辩,指的是(、公孙龙)的观点。

良法+良治+良民=善治

M

“每日四问”和“公德私德之辩”是近代史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来的。N

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创造性地发挥了二程以来的(天理)思想,并将之视为最高范畴。

P

品德、德行、操守指的是(伦理意义)意义上的德。

Q

全面推荐依法治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R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王阳明的“心学”)。

S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既(),实现法律和道德 bc 促进作用支撑作用

司马迁的《史记》中,“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和舜)。

擅长论辩,但其论辩又流于“苛察缴绕”,是对(名家)的评价。

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理)。

T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提出“尚力”、“节用”、“兼爱”等学说的学派是(墨家)。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出自孟子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

R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在政治上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

W

我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

X

先秦时期就提出了和而不同重和谐

下面关于“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德源于内心,与实践无关)。

下面关于“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儒家、杂家和道家关于“道”的理解是一致的)。

下列属于道德的一般本质是(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下列属于家庭美德要求的是(邻里团结)。

西汉末年刘歆在《七略?诸子略》中,加上农、(纵横)、杂和小说四家进一步把诸子百家分为十家。

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仁政”"和“德治”)。

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儒、墨、道、法)。

下列属于道德一般本质(道德是一种特殊调节规范体系)

Y

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亚里士多德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人心向背

一次不公正的审批培根

原始意义上的“道”指的是(道路,路途)。

以下哪一个不是王守仁观点:(心内无物)

一切学问和修养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为善去恶,即以良知为标准,按照自己的良知去行动。这句话指的是(为善去恶是格物)。

以智治国,国之贼也老子

Z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人民。。

中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依法治军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满分答案

1)单选题,共15题,每题2.0分,共30.0分 1单选题(2.0分)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是()。 1. A.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2. B. 公正司法,违法必究 3. C.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4. D. 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2单选题(2.0分) 自()年以来,我国违宪审查的体制就是由全国人大来进行审查。 1. A. 1949年 2. B. 1954年 3. C. 1982年 4. D. 2000年 3单选题(2.0分)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1. A. 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 2. B. 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 3. C. 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 4. D. 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 4单选题(2.0分) 国家治理体系要探索,要创新,通过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能量和作用,更好地调动和动员庞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各方面的资源。其中,()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1. A. 人治的手段和人治的途径 2. B. 科学的手段和科学的途径 3. C. 经济的手段和经济的途径 4. D. 法治的手段和法治的途径 5单选题(2.0分)

本讲提到,行政许可过程中,应该遵循()。 1. A. 处罚与教育相集合原则 2. B. 育人为本 3. C. 教育与强制相结合原则 4. D. 便民原则 6单选题(2.0分) 全面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1. A. 共产党的领导 2. B. 依法治国 3. C. 一国两制 4. D. 宪法制度 7单选题(2.0分) 自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规定了()的证明标准。 1. A. “主观证据占优势” 2. B. “客观证据占优势” 3. C. “高度盖然性占优势” 4. D. “绝对证据占优势” 8单选题(2.0分)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1. A. 林则徐 2. B. 魏源 3. C. 龚自珍 4. D. 张之洞 9单选题(2.0分) 宪法对于公民个人的基本功能是()。 1. A. 保障人权 2. B. 确立核心价值观

2016年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必修课试题(附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2016)-部分试题 ?一、单选题(73题) ? 1、在东北,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以下哪一项是其俗称?(B ) ? A、神草? B、棒槌? C、泥人?答案: B ? 2、现行宪法是于( )12月由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 ? A、1982年? B、1988年? C、1993年? D、1999年?答案: A ? 3、请问“人面桃花”这一成语,出自我国唐代诗人崔护的哪首诗?( ) 典故【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孟桨在《本事诗?情感》记载了一则唐诗故事: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适逢口渴,他便叩门求饮。不—会儿,一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帐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 A、《题都城南庄》? B、《诗品》? C、《伶官传序》?答案: A ? 4、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不包括()。 ? A、立法? B、执法? C、行政? D、司法?答案: C ? 5、下列哪一部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 ? A、《史记》? B、《国语》? C、《论语》?答案: C ? 6、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傣族的雅称是什么?( ) ? A、孔雀之乡? B、铜鼓之乡? C、软玉之乡.?答案: A ? 7、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古代常见的行礼方式?( ) ? A、顿首? B、作缉? C、握手?答案: C ? 8、2013年3月,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正式启动,内容之一是实行铁路政企分开,组建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不再保留铁道部。这项改革旨在(?)。 ? A、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 B、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 C、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D、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答案: D ? 9、行政法制内部监督又称为()。 ? A、一般监督? B、自身监督? C、专门监督? D、司法监督?答案: B ? 10、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 ? A、人治? B、权治? C、法治? D、钱治?答案: C ? 11、以下不可以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律规范是()。 ?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行政规章?答案: D

安庆市《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卷

安庆市《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卷 安庆市《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0分) 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和法律的权威在于( B) A、实施 B、规范 C、教育 D、惩罚 2、宋代理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是( C) A、礼 B、义 C、理 D、法 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 A )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4、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是(B) A、依宪执政 B、党的领导 C、民主执政 D、依宪治国 5、 6、历史上著名的“白马非马”论辩,指的是(C)的观点。 A、孔子 B、董仲舒

C、公孙龙 D、王阳明 7、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 D) A、司法公正 B、司法独立 C、建立法治政府 D、依宪治国 8、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将每年(A)定为国家宪法日。 A、十二月四日 B、十月二十日 C、九月二十日 D、九月三十日 9、“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是(D )提及的。 A、张延玉 B、张英 C、寇准 D、张居正 10、下列属于道德的一般本质是( C) A、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 B、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C、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D、道德是一种真诚信服与坚持执行的态度 11、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系统提出“法、术、势”概念的是(A)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传统文化与法制中国》测试题满分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 C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 A.儒家B.墨家C.法家D.阴阳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 A )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A.宪法B.刑法c.民法D.经济法 3.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每年(D)定为国家宪法日。 A.9月4日B.10月4日C.11月4日D.12月4日4.在我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2年6月发布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中,把人权的容以“三大板块”细分为( C )。A.十项B.十五项C.二十项D.三十项 5.“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的规定出自于( D )。 A.《宪法》B.《民法通则》c.《刑事诉讼法》D.《出版管理条例》

6.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性文件是( C )。 A.宪法B.行政法规C.法律D.行政规章 7.不同法的形式具有不同的效力等级。下列各项中,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B )。 A.宪法B.同级政府规章C.法律D.行政法规8.“凭个人的智慧去治理国家,这是国家的祸患。”这句话是( A )说的。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 9.“必须使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此观点的提出入是( A )。 A.B.云 C.真D.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这是( B )提出的见解。 A.商鞅B.居正C.王安石D.王阳明 1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此话为( B )所云。 A.老子B.孔子c.庄子D.孟子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测试题及答案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 一、单项选择题 1.()就提出了“民贵君轻” 的思想。 A.孟子 B.老子 C.孔子 D.佛教 2.()是以国家为根本立足点和基本价值取向的法理念。 A.法 B.国家本位 C.行政力量 D.伦理 3.()是公认的道家创始人。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4.儒家认为()对于国家的安定和个人的幸福尤为重要。 A.天道自然和谐 B.人人和谐 C.天人和谐 D.家国和谐 5.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髓是()。 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B.公正司法,违法必究 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D.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6.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最早见诸于法律,是在()。 A.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 B.1982年的刑事诉讼法 C.1979年的宪法修改案 D.1982年的宪法修改案 7.全面推进(),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A.共产党的领导 B.依法治国 C.一国两制 D.宪法制度 8.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

B.魏源 C.龚自珍 D.张之洞 9.在我国受贿罪的构成要件中,受贿罪的主体是()。 A.商界人士 B.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C.国家工作人员 D.企业工作人员 10.()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真正防止冤案错案的必然选择。 A.疑罪从无 B.疑案从挂 C.疑罪从轻 D.疑罪从有 二、多项选择题 11.儒家的特征是()。 A.尊奉六经 B.提倡“中庸之道” C.崇尚礼乐仁义 D.主张“德治”和“仁教”,重视伦理道德等 12.()是一种标本兼治的强国至道,强调和规范人与群体的权利、义务和意识行为。 A.人治 B.诚治 C.德治 D.法治 13.法治定义就是法的统治,强调法律作为一种社会治理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至上地位,并且关切()民主、人权、自由等价值目标。 A.自由 B.人权 C.民主 D.平等 14.宪法是()。 A.立国之本 B.人权保障书 C.母法 D.子法 15.广义的国学包括哪些内容?()

2015年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试题答案

事业单位继续教育: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在线考试试题答案 试卷总分:100/考试总时长:120分钟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拒不执行。(错误)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2、法治的生命线是公平和正义。(正确)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3、儒家提出的“省察克治”,说的就是道德自律问题。(正确)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4、凡保护国家公益的法为公法,保护私人利益的法为私法。(正确)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5、经济法为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防止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所导致的弊端。(正确)本题得3分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6、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正确)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7、公民在宪法上的平等,是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的平等。(错误)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8、在法律的语境下,权力不同于权利。(正确)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9、道、德、伦、理的含义是有区别的,因此,绝不能交替使用的。(错误)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10、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正确)本题得3分 正确

错误 显示答案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法律可以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这一提法源自管仲,且在(A )学说那里常被提及。本题得3分 A、法家 B、儒家 C、阴阳家 D、墨家 显示答案 2、“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的名言的发明者是(A)。本题得3分 A、阿克顿 B、孟德斯鸠 C、托克维尔 D、卢梭 显示答案 3、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区别不同道德类型显著标志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的是(B )。本题得3分 A、道德范畴 B、道德原则 C、道德概念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测试题 (含答案) 一、单选题 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安排路线如下:听非遗传承人讲福州脱胎漆器悠久的历史;参观鼓楼区文化馆“改革开放之文化繁荣”图片展:参观黄花岗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故居暨福州辛家革命纪念馆。根据材料,回答小题。 1.根据参观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文化有() A.中华传统文化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一革命文化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一革命文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一革命文化一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开展“文化之旅”研学活动的意义在于() ①增强文化自信①促进文明交流互鉴①吸收一切文化①培养爱国情怀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3.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标识既展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冬梦”的设计理念让我们看到了()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①中华文化的气度、智慧和神韵 ①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和包容力 ①中华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① 4.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在中华美学传统中,古代先贤们将优秀道德情操和家国情怀融入美学的内容与形式之中。比如,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能领略锦绣河

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据此可知,中华文化() ①源远流长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 ①与时俱进①影响世界文化的发展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5.“千里江山只青绿,绝唱名画重现起。墨工凝蕴诗画意,曼妙仙造了不起。”一部只此青绿,一卷千里江山图,搬上舞台绘就名画背后故事。2022央视春晚舞蹈《只此青绿》以现代的声光技术和精湛的舞蹈艺术,再现中国古代名画场景,观众直呼“美哭了”。这启示我们()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①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不断吸收外来文化 ①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6.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20时整,开幕式倒计时表演在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中开篇,大屏幕上依次闪现二十四节气,在一片欢呼声中,绚丽的焰火点亮鸟巢上空,绽放出“立春”的中英文造型,在冬日传递着春的消息。北京冬奥会用二十四节气开启开幕式倒计时表明() ①中国及中国人民坚定的文化自信 ①中华文化一枝独秀 ①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国际影响力增强 ①这是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最好方式 A.① B.①①C.①①D.①① 7.西汉长信宫灯巧妙地将宫女的袖管与身体连接形成烟道,当灯烛点燃时,烟灰顺着宫女的袖管徐徐进入体内,宫女身体中空,可吸纳排烟,保持室内清洁(如图所示)。如今,这2000多年前的环保之光在创新中再次点亮了北京冬奥。从文化角度看,这一做法有利于()

(中小学学校教师课标学习测试专用)2022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2年《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测试题 姓名得分 .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 2.核心素养是( 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 学生 )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3.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4.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 九 )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5.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道德与法治课的根本任务是( B ) A.为国育才 B.立德树人 C.家国情怀 D.责任担当 2.道德与法治课的核心素养包括( ABCDE ) A.政治认同 B.道德修养 C.法治观念 D.健全人格 E.责任意识 3.学生在各学段设置的教育主题有( ABCD ) A.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B.法治教育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D.革命传统教育 4.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注意的问题有( ABC ) A.政治立场鲜明 B.价值导向清晰 C.知行要求明确 D.学理分析透彻 5.教学案例选择要关注( ABCD ) A.正面引导为主 B.真实性典型性可扩展性 C.紧扣时代主题 D.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6.教学评价遵循的基本原则( ABCD ) A.坚持素养导向 B.坚持以评促学 C.坚持以评促教 D.坚持多主体评价 7.教材编写的原则( ABCDE ) A.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 B.与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创新同步推进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试卷(附答案)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试卷(附答案) XXX教师《道德与法治》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得分 一二三总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从()年秋季起,XXX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2.()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儿童期是()的启蒙期,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强化(),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6.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 7.《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求认知()及标志。

8.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 )、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 9.要全面落实( )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10.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每所中小学要至少有()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任务的教师。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试卷(附答案) 1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紧张组成部分,参与并享用()、()、()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力。 12.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13.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养成行为惯的重要阶段。 14.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智力、生活本领等形成和发展的紧张时期。 15.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匡助儿童获得相互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2023年春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作业试卷2参考答案

2023年春国家开放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大作业试卷2 一、材料分析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80分,共80分。 )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发表。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相继题词,发出学习雷锋的伟大号召。2023 年2月,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请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为什么要学习雷锋同志高尚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学雷锋,爱岗敬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是中国革命先辈毛泽东主席对于雷锋同志的评价。雷锋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他为人民群众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的事迹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为什么要学雷锋? 首先,学习雷锋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雷锋同志一生为人民服务,他无私奉献、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积极向上,他的这些优秀品质是我们应该学习和追求的。我们可以从雷锋的事迹中看到,在我们的生活中,做好一份工作、帮助身边的人、关心社会、积极进取等等,都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雷锋同志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人民,他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其次,学习雷锋可以培养我们的社会责任感。雷锋同志的事迹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公民,我们要有自觉的责任感,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雷锋同志在军营中积极帮助战友,平时也经常为群众做好事,他的行为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态和行动。我们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学习雷锋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雷锋同志在各方面都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他爱学习、勤奋工作、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学习雷锋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职业素质等各方面的素质,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试卷(附答案)

小学教师《道德与法治》试卷 (总分IOO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从()年秋季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 《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2.()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 加强()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 ()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儿童期是()的启蒙期,小学阶段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的()。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 (),强化(),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 序良俗。 6.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 ()、()、()O 7.《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求认知 ()及标志。 8.要充分利用主题教育、()、党团队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法治教育。 9.要全面落实()要求,把法治精神、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在学 校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10.要大力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保证每所中小 学要至少有()名受过专业培养或者经过专门培训,可以胜任法治教育 任务的教师。 11.学校生活是童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并享受()、()、 ()的学校生活是每个儿童的权利。 12.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 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 时期。 13.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形成道德情 感、道德认识和(),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 14.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智力、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时期。 13.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 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16.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 ()之中。 17.不满()周岁是不可以在道路上骑自行车的。 18.自()年起,每年的11月9日为全国消防宣传活动日。 19.《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的 基本特征是生活性、()、()。 20.神舟五号飞船航天飞行圆满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个有能力 将宇航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 了解不同民族生活习惯和独特风土人情是“多彩的民族风情”主题中的一个重 要活动内容,泼水节是()传统节日。 A.彝族 B.布依族 C. 傣族 D.蒙古族 2.—国两制的基础是()。

《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试卷(四)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试卷(四) 温馨提醒: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仔细答题,祝取得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邱少云牺牲时是 D 岁。 A 20 B 22 C 24 D 26 2. B 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A 梦想 B 理想 C 追求 D 信念 3. C 只要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A 实证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实用主义 4.中国的未来属于 B ,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 A 少年 B 青年 C 成年 D 老年 5.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 C 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A 世界观 B 价值观 C 人生观 D 全球观 6.赵一曼牺牲时是 B 岁。 A 30 B 31 C 32 D 33 7. C 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理想 8. C 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A 实证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实用主义 9. A 是杂交水稻之父。 A 袁隆平 B 袁和平 C 屠守锷 D 蔡和森 10.马克思运用 D 和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A 客观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D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二、多向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 1.理想有ACD 三个特征。 A 超越性 B 多样性 C 实践性 D 时代性

道德与法治考试

道德与法治考试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荣发展的精神源泉,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绝的内在动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根基。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基础。 2、青少年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我们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自觉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开创未来。 3、青少年怎样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1)立志成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2)积极承担责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4)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4、新发展理念的内容?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 5、新发展理念的意义,重要性? (1)是我们党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指明了今后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3)协调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4)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和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5)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6)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6、为什么要合法致富? (1)只有每个人都知法、懂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的获得财富的机会,所获得的财富才受法律保护。 (2)相反,经济活动中的违法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利益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因此,每个人要获得财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7、民事法律活动的基本原则? (1)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民事权益(2)民事主体地位平等 (3)自愿、公平、诚信原则(4)遵守法律,尊重公序良俗 (5)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8、民事法律关系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1)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在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既是权力主体,也是义务主体。 (3)有一些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一方只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负有义务。 (4)民事权利主体可以选择行使权利或放弃权利。但是民事义务主体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履行义务,没有选择履行或不履行义务的自由。 9、什么是契约精神? (1)契约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守信的法治精神。 (2)契约精神是一种道德精神。 10、青少年如何培养契约意识? (1)强化规则意识,树立契约精神。 (2)从小应该树立契约意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切实履行自己的承诺。 11、为什么关注弱势群体? (1)既是政府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2)为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平正义。 (3)扶弱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023年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试卷(六)

2023年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考试试卷(六) 温馨提醒: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仔细答题,祝取得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 1. B 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 A 经济安全 B 国家安全 C 军事安全 D 粮食安全 2.邱少云牺牲时是 D 岁。 A 20 B 22 C 24 D 26 3. D 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 A 梦想 B 理想 C 追求 D 信念 4.最早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一名称的是 A 。 A 蔡和森 B 董必武 C 毛泽东 D 李达 5. C 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 A 信念 B 追求 C 理想 D 梦想 6.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 B 岁。 A 22 B 23 C 24 D 25 7. A 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A 人生目的 B 人生态度 C 人生价值 D 人生理想 8. C 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A 实证主义 B 无政府主义 C 马克思主义 D 实用主义 9.中国的未来属于 B ,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 A 少年 B 青年 C 成年 D 老年 10. C 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 A 富强 B 民主 C 文明 D 和谐 二、多向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 1.理想信念的重要性表现在ABCDE ?

A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 B 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 C 理想信念催生前进动力 D 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柱 E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2.中国梦是BCD ;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 A 现在的 B 历史的 C 现实的 D 未来的 3.马克思主义只要同AC 相结合,就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A 中国具体实际 B 中国当下国情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中国传统文化 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ABD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A 有理想 B 有本领 C 有能力 D 有担当 5.马克思运用CD 和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历史唯物主义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 ) 2.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 ) 3.社会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向往和追求。(× ) 4.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 ) 5.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 6.周恩来参加中国共产党时23岁。(√ ) 7.江姐牺牲时是28岁。(× ) 8.刘胡兰牺牲时只有14岁。(× ) 9.思考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需要对人和人的本质有科学的认识。(√ ) 10.人生目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 四、填空题。(共5题,每题2分) 1.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 B卷道德与法治(安徽专用)(考试版)

2022-2023学年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B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1-3单元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将其 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小题2分,共36分) 1.七年级的张亮脸上出现了青春痘,以前张亮超爱逛街,现在一放假就宅在家里,不愿出门,家里来了客人也不愿意出来见。张亮() A.是不能悦纳自己生理变化的表现B.做法可行,因为青春痘太难看了C.身体有严重疾病,所以才长青春痘D.没有必要和客人见面,事不关己2.生活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男孩子要勇敢,不能哭”“女生要文静,不要像个女汉子”。这说明() A.男生女生的生理性别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B.我们要平静而欣然地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特征 C.青春期男生女生在生理方面的差异会更加明显 D.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3.某中学食堂单独设置“女生用餐区”,对此议论颇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利于男生的正常交往 B.能杜绝早恋,有利于学校加强管理 C.有利于形成自我性别意识,毕竟男女有别 D.男女交往就应该这样把握好尺度 4.丽丽报名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英语口语大赛。尽管她的口语不是很出色,但是她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坚持每天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丽丽最终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这告诉我们自信能() ①激发潜能,展露才华②坚定信念,不懈追求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适应性考试试卷二

2024年中考《道德与法治》适应性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在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 、B 、C 、D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填入“答题卡”。 1.党的治国理政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优秀传统文化“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共同体现的党的治国理政理念是 A.依法治国 B.改革创新 C.敬业精神 D.以人民为中心 2.学校组织开展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小欣根据活动要求制定了一个月的计划。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小欣参与这些活动,有助于 A.提高劳动技能,取代课内学习 B.明确角色定位,履行法定职责 C.丰富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D.实现生命价值,避免人生挫折 3.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22年12月4日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某中学组织了宪法知识竞赛、宪法诵读等主题教育活动。如果给本次活动拟一个宜传标题,最恰当的是 A.家校密切配合,共育时代新人 B.学习党史知识,弘扬民族精神 C.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建党精神 D.增强宪法意识,自觉践行宪法 5.在某国家机关官网上,同学们发现下列标题和栏目。 据此推测,该国家机关最有可能是 A.人民政府 B.人民法院 C.监察委员会 D.人民检察院 6.下列对右图漫画的解读,正确的是 A.税收具有强制性的特征,逃税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 B.公民应增强义务意识,自觉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C.公民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D.公民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了自己权益,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7.在“了解国家机关”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小玲收集了2023年十四届全国人以上资料的内容表明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① 小涵遇到烦恼时常把感受写下来 直面矛盾心理 ② 小荔在课堂讨论时从不发表意见 善于独立思考 ③ 小秀跑操时向班主任谎称肚子痛 诚信需要智慧 ④ 小湄匿名向学校捐赠一百本图书 追求止于至善 帮助父母做一顿饭 彻底打扫 一次卫生 参加一次手工劳动实践 参加一次社 区志愿服务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锻造纯度更高成色更足的纪检监察铁军 ♦湖北坚持一案一评查一反馈以评促改提升办案质效 ♦2023年五一、端午期间“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 ♦3月5日,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3月10日,表决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 ♦3月11日,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刷题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专题复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刷题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云南翁丁低寨的民风民俗是整个低族地区文化传承发展的缩影。这个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原始部落”的地方被一场大火烧毁,引发人们对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保护的深思。关于中华文化认识错误的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与保护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C.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D.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践行美德,青少年应培养( ) ①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③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生存法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世人彰显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举办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 ) ①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举措 ②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百年接力,强国有我。以下格言,能体现这一主题的是( ) ①汇细流以成江河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人生在勤,勤则不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 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这启示我们( ) A.拥有广阔舞台就能实现远大理想 B.有了机遇就能实现人生梦想 C.青年的历史使命是编织梦想 D.要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 人 6.有一种浪漫,叫中国人给航天器取名。我们的导航卫星叫“北斗”、科学卫星 叫“悟空”、月球探测叫“娣娥”、火星探测叫“天问”…每一个响亮的名字背后,都是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这些响亮的名字彰显了( ) 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④中华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传承与保护中华文化】 昆明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主要涉及工艺、民俗、医药、体育竞技等。昆明市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主题活动。就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这一问题,同学们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 学习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中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观点一: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天没有实用价值,没有必要保护。 观点二:非遗的传承就是要注重 守正,保持本色,不忘历史。 观点三:非遗的传承就是要注重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 1.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A.在图书室,不大声喧哗 B.外出旅游时没人监督时乱扔垃圾 C.不去水深的地方玩儿 2.“点燃蜡烛照亮他人者,也不会给自己带来黑暗。”杰弗逊的这句话表明()。 A.关爱别人就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回报 B.关爱别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别人更多的关爱 C.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3.中国第一个被神舟五号飞船送上太空的飞行员是()。 A.杨利伟 B.费俊龙 C.聂海胜 4.作为子女,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就本领 B.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自立自强 C.我是小学生,学习最重要,只要学习成绩好可以不做家务 5.下列不属于服务社区的活动是()。 A.邻里见面微笑问候 B.在社区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给他们打扫卫生 C.更新社区的宣传栏,美化环境 6.“一息尚存,不忘救国”体现了孙中山先生()。

A.献身祖国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B.酷爱自由追求和平的情怀 C.博爱、自由、民主的崇高风范 7.在家庭生活中不可取的做法是()。 A.承担家庭责任 B.同商议,共承担 C.爸爸说了算 D.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 二.填空题(共7题,共22分) 1.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的公共生活越来越()。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 3.家风主要表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4.主动与家人(),能增进相互()与理解。 5.()是我们生活的港湾、情感的归宿、精神的乐园。 6.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十幅浮雕的第一幅,呈现的就是 ()的情景。 7.()和()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和()标志着我们在渐渐长大。 三.判断题(共7题,共14分) 1.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的怀抱。() 2.家庭成员间共同商议事情,一起承担责任,会使我们的家庭生活更和谐,更美满。() 3.生活中的小小善举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大爱。() 4.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5.期末考试结束了,终于可以放松了。我想去朋友家玩一玩,应该和爸爸妈妈打个招呼。() 6.所有的公共生活都是人们自发组织的。() 7.遇到问路的外地人,我们可以不搭理。() 四.连线题(共1题,共7分) 1.连线:将名人与其称呼连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