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作用

浅谈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作用
浅谈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作用

浅谈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作用

浅谈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作用

摘要:本文从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增加文学作品的审美娱乐功能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作用。

关键词:中班文学活动角色扮演情感体验兴趣作用

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大都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具有趣味性,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和想象力。但农村幼儿因环境区域及方言的影响,难以确切地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感受,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活动气氛不活跃,幼儿发言不踊跃。又因为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村幼儿园存在将教学与游戏严格区分的弊端,语言教学活动中光动口不动脑,容易出现一言堂,幼儿注意力分散,使活动越上越枯燥。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之一,在这种游戏中,幼儿通过角色扮演,使用玩具和道具展开游戏情节,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对话又锻炼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活动中的文学作品大都是可以进行角色扮演的,角色扮演的介入旣可以使教育过程游戏化,使幼儿更深刻地理解故事内容,拉近与故事人物的距离,又可以使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充分地感受作品的意境,轻松、主动地掌握知识,从而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情感教育、认知教育、审美教育在角色扮演中融合在一起。另外,幼儿自发地将身心完全投入到角色扮演过程中,处于自然放松状态,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能够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有这样一个个案,有一女孩一岁半时,她母亲讲了一个故事《奇妙伞》,后来小女孩在家中发现了一把小花伞,于是就整天抱着伞自导自演《奇妙伞》,嘴里还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一开始人们不知道这个小家伙抱着伞窜来窜去干什么,仔细听才知道她嘴里说着“奇妙伞,奇妙伞”“怎么办?怎么办?……象飞车一样旋转……”,这才明白她是在演“小猪壮壮”呢。后来再讲《奇妙伞》时,她竟能抢着把下半句接完整,变妈妈讲故事为母女共同讲故事了。最后发展到她邀请父母与她“联袂表演”。那滑稽可笑、一本正经的小模样,着实令人忍俊不禁。现在她已满两周岁,口语表达能力很不错,已能将小班所有的儿歌朗诵完整,当然“自导自演”的现象还在发生。这个事例给了我一个启示: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移情,会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或行为。

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有趣的适合幼儿的文学艺术活动,因为幼儿文学旣是幼儿园的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方式,游戏旣是幼儿园生动有趣的教育教学方式,又是幼儿最主要的娱乐方式。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同样离不开幼儿文学,不管儿歌或是故事都有组织游戏的功用。让幼儿自己扮演他们所喜欢的幼儿文学中的人物,让他们获得大量的活动和表现机

会,满足他们的发展要求,无疑是很受幼儿欢迎的。

经过实践发现,在文学活动的课堂中进行角色扮演有以下作用:

一、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幼儿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依赖于老师语言及动作的渲染。他们自身真切的扮演,既能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又能丰富其情感体验。如在儿歌《羞》中,用动作扮演什么事情都要大人包办的小朋友和事事都是自己做的小朋友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幼儿既能体验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那份自豪,又能体会到自己啥事都不会而遭受他人嘲笑的难堪。根据儿歌《羞》的内容,设计这两个角色,对于幼儿来说扮演起来并不难,同时能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幼儿在角色扮演中会深深领会到一个中班小朋友会做的事,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会时刻想起儿歌中这两位小朋友,并会以儿歌的内容对照自己的行为,无形中加深了儿歌在脑中的印象,使儿歌的教育意义得以延伸。

再如儿歌《雁》,将幼儿排成一队“大雁”,男女小朋友分别扮演雁哥哥和雁妹妹,大家一边念着儿歌,一边以儿歌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让幼儿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在扮演“雁”这一简单角色的过程中,幼儿既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一切的道理,又能了解大雁南飞的习性,即使缺少一些直观教具,幼儿也能直接产生设身处地的情感体验,从而十分容易地进入作品的情境和氛围之中。

二、让幼儿对文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既能使每一种文学活动形式都受到幼儿的青睐,同时,因为由兴趣出发,使得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如故事《两朵云》中,我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灰灰,一组扮演白白,教师作为提示者讲述故事,幼儿随着故事情节进行表演和角色对话,不仅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刺激特别敏感,并有着强烈的学习说话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常以模仿的形式学习他人的语言。在学习散文《秋色》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分角色学说谷子、高粱、棉花和墨菊的话,一方面学习了散文对话中优美的词句,另一方面又加深了文中美丽秋色在幼儿脑中的印象。特别是角色对话中让幼儿模仿不同的语言与语调,更让幼儿兴趣倍增,幼儿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词汇量大大丰富。根据学期末的观察发现,无论是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大幅度提高。

三、增加文学作品的审美娱乐功能,为幼儿日常生活中自发地角色游戏作好铺垫。

游戏是幼儿快乐而自主的一项实践活动,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游戏的进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完善语言的最佳手段(2)。

幼儿的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他们在接受知识消息的同时,不习惯强制的灌输式的管教,也不适应抽象的、理解性的讲解。他们感兴趣的是周围世界中那些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悦耳的声音,以及各种各样新奇、美妙的知识、故事。他们主要运用审美的方式来沟通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角色游戏的关键性要素是角色扮演,幼儿是通过特定角色的扮演来了解、体验和反映他所向往的社会生活。通过角色扮演,幼儿成了文学作品中“爸爸”“妈妈”“小

鸭”“树叶”,使他们平时对社会角色的想象变成了现实,这无疑是极具趣味性与游戏性的。幼儿通过文学教育活动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角色扮演,为快乐成功地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但是他们因为生活经验缺乏,很难把握所表演的角色。而文学教育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介入,一改往日只注重认知和教育,而忽视审美娱乐功能的做法,使得幼儿文学作品都如同一个好玩的角色游戏,为幼儿顺利进行角色游戏,将来充当真正的社会角色打下基础。

在故事《干干净净的小木屋》中,幼儿通过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扮演,了解了故事情景以及角色的语言,甚至是角色的动态,如小熊强壮的样子,小松鼠灵活的样子。这样的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娃娃家”(这个“娃娃家”与寻常的爸爸、妈妈、宝宝三口之家不同,它更注重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教幼儿与人共处交往,学习如何与人协作)。通过角色扮演将课堂教学与游戏整合起来,使幼儿对文学的欣赏与学习由课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一瞬间,幼儿很乐意、很高兴玩角色游戏“干干净净的小木屋”。

一个学期的实践,有了很好的结果。我通过在幼儿文学活动中实行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这一措施,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方面,不拘泥于以往的文学活动教学模式,使语言活动教学方法更为丰富,增加了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对儿歌、散文的兴趣同等于对童话的兴趣。另一方面,又顺利完成活动计划,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文学活动中创设情境,进行角色扮演,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幼儿由听老师说、被动说(发言),转变为想说、敢说、喜欢说、一有机会就说,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游戏活动中,利用已有经验(角色扮演)进行加工改造,自由玩耍,自导自演的方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为了发挥和培养幼儿诸方面的能力,我们往往要精心创设一些活动,让幼儿在我们的引导下去说出我们期望他们说出的话。至于幼儿乐意不乐意,我们不得而知。而幼儿文学活动中角色扮演的介入,为我们减轻了许多忧虑,幼儿从“趣”出发,会自发地将语言的学习融入游戏中自觉地进行口语练习,提高了幼儿语言运用与交流的能力。另外,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尝试各种角色的言行举止是一种最初的体验,这不仅对角色游戏的开展有推动作用,而且对幼儿将来真正成为“社会人”有深刻的意义。这些角色的扮演,同时能给幼儿以快乐,他们在扮演过程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角色的了解和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会到一种成功感,为他们将来踏上漫漫人生旅途作好铺垫。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培美,《儿童文学教育之我见》,《早期教育》1995年第1期;

2、王志明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与研究》,苏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3、黄云生著,《幼儿文学原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

其它参考文献:

1、周兢著,《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章红,《语言文学活动中的想像规律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3、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再论游戏是一种学习》,《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4、丁海东,《论儿童游戏的生活发生》,《学期教育研究》2003年第5期。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作品活动教案 篇一: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教案 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指导 一、幼儿园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内容 1、感知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幼儿故事。 幼儿故事包括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小说和寓言。 2、学习和欣赏语言优美的幼儿诗歌和散文。 幼儿诗歌包括儿歌和儿童诗两种类型,幼儿诗歌和幼儿散文一般想像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丰富优美语言和神奇的想像,是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结构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在讲故事之前,为了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应创设一个可发挥幼儿文学想像,能让幼儿获得更直观体验的情境,让文学作品所展现的生活场景更加生动。 1、语言描述情境 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前为幼儿描绘一个生动逼真的情境,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产生无穷的遐想,并对教师要讲述的作品产生强烈的兴趣。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是这样为幼儿描绘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狐狸、狮子、小鸡、小兔、小松鼠等等。狐狸很坏,他喜欢欺负小鸡;狮子很凶,他喜欢追小兔。但是,有一天, 当他们听了一种好听的音乐以后,就再也不欺负别人了。你想知道是什么音乐那么神奇吗,是谁带来了那么好听的音乐呢,”

2、设问引出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与幼儿一起讨论一些与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以此来引出情境。 如: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小朋友,你们喜欢恐龙吗,你觉得恐龙是怎样的动物呢,假如有一天,它来到了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侈觉得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在幼儿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以后,教师继续说:“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可能发生的事,说得很好,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呢,听听故事就知道了。” 3、艺术渲染情境 即利用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营造一种安静、和谐、优美的氛围,让幼儿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美的熏陶。 如:故事《梨子小提琴》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教师首先出示一幅小提琴的大图片,同时播放优美的小提琴乐曲,让幼儿安静地观察和欣赏。还可以结合提问引导幼儿欣赏:“这段音乐听起来感觉怎样,听了音乐,你想做什么,”幼儿欣赏着美妙的音乐,同 时大胆的想像,积极的思索,有助于初步体会“音乐能给人们带来快乐”这一故事主题。 (二)理解文学作品,体验作品情感 1、呈现文学作品 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如教师讲述作品、借助录音、情境表演、幻灯、多媒体动画展现作品内容。 不管运用何种方式给幼儿呈现文学作品,教师应注意给幼儿营造欣赏作品时以和谐、宽松的氛围和逼真、生动的意境,应尽可能的让幼儿在欣赏作品有时候能多通道地相互作用,即作品欣赏与活动教具或动作结合;作品欣赏与音乐结合;作品欣赏与游戏结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意境。

儿童文学完整版答案

儿童文学作业及答案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儿童文学: 指为少年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2.儿童情趣:指与儿童心理特点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为的情调趣味。 3.儿童文学题材: 指儿童文学作品中具体描绘的社会生活事件或现象,是作品内容的最主要因素。 4.生活流手法: 按生活本身的发展顺序与空间转换来组织故事和开展情节的一种艺术手法。 5.意识流手法: 以“内心独自”、“自由联想”、“象征暗示”等方式来表现作品中人物意识流动的一种艺术手法。 二、问答题 1. A. B. C. D. E. 2. , 3. 。 4.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在艺术手法运用上的 1 2 3 4.顺序多用,倒叙、插叙少用。 5.什么是母题?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 母题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或场面,或手法,或意象,也可以指反复出现的主题或题材。儿童文学有三大基本母题:爱的母题、顽童的母题、自然的母题。 6.儿童文学对语言有哪些特殊要求? 一是婴幼儿文学的语言应该适合成人给婴幼儿讲读;二是这种口语化语言还要适合婴幼儿的语言特点,如短句子,以词代句、好用叠音词、反复等。因而就语体来说,婴幼儿文学应是口头文学,应具有口头文学的一些特点。

7.简述成人儿童文学作家的取材方向。 答:成人儿童文学作家取材的方向大致是: (1)取材于同间文学,格林童话就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文学,我国最有名《神笔马良》就是从民间故事改编的。 (2)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的《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就是鲁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3)取材于对儿童的观察、了解和认识。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就是两位幼儿园教师在观察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创作出来的。 (4)出于一种使命感,有意识地搜集和整理有关材料并演绎之,以儿童文学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对儿童进行教育。例如高士其他瘫痪以后,认为自己不能搞研究了,但有义务对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因而创作大量的文章 . 三、分析题: 1.从柯岩的儿童诗《坐火车》,看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坐火车》见《儿童文学作品 答:仅此两节,即使没有一点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的人,也会凭感觉认为这是一首儿童诗,原因就在于诗中富有浓厚的儿童情趣,表现出一种与成人文学所完全不同的文学特征。 车、 (“牵小熊 2. 是,常人体童话:在童话中没有神仙鬼怪、超自然的人,也没有拟人化的动物、植物等,这类童话中的人物只是一些普通人,但是,这些人物的性格、行动和遭遇都是极端夸张的,有着悖于 1.儿童的年龄特点: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2.童年期的儿童文学:童年期的儿童文学是一切适合童年期儿童发展的文学。 3.生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它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条件。生理因素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官的状态等。 4.心理因素: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5.社会化程度:指人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6.文学接受:指读者注意文学作品、初步阅读或听讲作品、以至产生兴趣的过程。 二、问答题: 1.决定儿童年龄特征的因素是什么?

幼儿文学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活动教案 导语:幼儿文学作品欣赏活动是让幼儿充分感知作品,理解作品意境,受到美的熏陶的活动。下面为你整理的幼儿文学活动教案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与大自然的美,感受秋雨的神奇和大自然的变化,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动植物在秋季要准备过冬。 2.让幼儿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画面美,语言美。 3.让幼儿能积极投入地欣赏文学作品,体验欣赏的乐趣。 1.知识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关于秋天季节特征的知识。 2.物质准备:《秋天的雨》课件,《秋天的雨》有声读物,配乐《秋日私语》 导入1.猜谜语,教师集中幼儿注意力,引出主题。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 小朋友,现在是秋天了,那秋天下的雨是什么雨啊?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秋雨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 基本部分: 1.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播放朗诵《秋天的雨》,让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2.欣赏第一,第二段,让幼儿对秋雨有个更深的认识,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文中出现的植物,颜色。教师用幻灯片的形式让幼儿观察幻灯片上的画面,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小朋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植物啊,这些植物都像什么啊?你们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颜色啊?" 3.欣赏第三段,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气息。 小朋友,你们知道秋天有味道吗?秋天的味道是什么样的?通话幻灯片形式,引导幼儿回答,回答时教师要尽量让幼儿用完整的语句表述。

教师继续引导幼儿:"秋天的雨很甜,很香,闻到这样的香味,你们的小脚丫是不是被勾住了?你们平常都喜欢什么样的食物。若幼儿回答油炸食品类,教师要提醒幼儿少吃。 4.欣赏第四,第五段,引导幼儿感受动植物如何过冬,知道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小朋友,我们知道秋雨带来了很多,那老师要告诉你们秋雨还是一个金色的小喇叭,那你们想想小喇叭会说什么?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回答问题,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回答完后,提出问题:"文中都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和植物,它们是怎么过冬的?"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句回答。 总结: 小朋友喜欢秋天的雨吗?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你们快乐吗?现在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读一遍。 1.让幼儿继续了解秋天的变化,了解四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2.让幼儿了解动物过冬。 3.让幼儿试着创编句子。 4.让幼儿分组表演过冬的样子,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幼儿文学课教案教学内容

《幼儿文学》 教案

第 1 至 4 课时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计划 本章共四节,计划安排4课时,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要注意把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 理解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心理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特点及审美功能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第 1 课时 什么是幼儿文学 教学目的: 1.把握幼儿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幼儿文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本质特点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计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由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组成。

㈠幼儿文学: 以0—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也包括0—3岁的婴儿。 主要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故事等。 ㈡童年文学: 是以7—12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以学习为基本活动。 主要文体:童话、儿童小说和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㈢少年文学: 是以12—15岁的少年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㈠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既然是文学,就要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㈡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即“幼儿”属性。 幼儿文学必须是“为幼儿”的文学。幼儿文学服务于幼儿,是成人作者适应幼儿的审美需求而创作或改编的。 三、我国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1.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要作家:郑振铎、叶圣陶、黎锦晖。 主要刊物:《世界儿童》、《小朋友》等。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余年间,幼儿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首先,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作家群体。 其次,幼儿文学创作大面积丰收。 再次,幼儿文学理论建设、教学科研有了长足的发展。 最后,进入80年代以来,幼儿文学界的学术研讨活动、横向交流空前活跃。 四、总结: 本章主要认识“幼儿文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是学习幼儿文学的初步准备。 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到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情况。

幼儿文学复习资料

幼儿文学课件整理资料 儿童文学释义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美杜威儿童本位论 ?鲁迅:“幼者本位”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朱自强 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工具论: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专写论:儿童文学是写儿童的文学 什么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指为儿童创作和接受,为儿童所理解、所喜爱,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概念包含三个内容:接受对象、目的、要求。 怎样理解这个概念? 1、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2、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首先,幼儿文学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 学。 ●其次,幼儿文学是幼儿能够接受的文学。 ●幼儿文学的七种基本文体 ●儿歌 ●幼儿诗 ●幼儿童话 ●幼儿故事 ●图画故事 ●幼儿散文 ●幼儿戏剧

●儿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比喻、拟人、反复、对比、夸张、设问、摹声、白描、起兴等。 幼儿文学的功能 文学有认识、教育、娱乐、审美的功能 一、引导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发展 首先,幼儿文学要向幼儿传达日常的生活知识。 其次,幼儿文学还需传递社会的道德规范。 2、注意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对于鲜明、生动、具体形象,有变化的事物,容易引起无意注意。适应幼儿这一特点,要求幼儿文学作品的开头尽量要简短,尽早提出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发展线索;故事情节要生动、曲折、紧张、有趣;篇幅不宜过长。 幼儿文学的文体特点 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 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 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幼儿文学是培育人文精神的情感文学 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稚拙美 ?纯真美 ?质朴美 幼儿文学的语言 两种语言误区 ●成人化 ●娃娃腔 对幼儿文学作品语言的要求 ●可接受性 ●超前性 1、浅显 浅显是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1)注意词汇的使用 ?以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为主,要少用各种虚词 ?尽量选用幼儿口语中的虚词 2)注意句型的使用 ?①多使用简单句,少使用复合句 ?②不要用又是长定语,又是被动型的句子 2、音乐性 ①文句有韵 ②象声词的使用 ③节奏的安排

学前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下) 一、填空题 1.童话是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存在的、符合儿童思维方式、有着独特幻想逻辑的,在现实、超现实和人类心灵间自由徜徉的奇妙故事。 2.叶圣陶是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他于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创作的第一部童话集。 3.夏尔·贝洛是17世纪法国国的作家,他的着名作品是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4.童话最基本的特征是丰富多彩的幻想。这种基本特征主要是通过夸张、象征和拟人等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 5.我国"童话"这一名称出现于清代末年,其标志是1909年由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书。 6.从人物形象看,童话可以分成超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_。 7.伊索是古希腊着名寓言家,《伊索寓言》开创了西方寓言的先河。 8.寓言文学在世界上的三大发祥地是印度、希腊和中国。 9.最早的童话是由_神话_、_传说_演变而来的,始于民间的口头创作和传播。 年,_丹麦_安徒生的童话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出版,标志着童话进入了作家创作阶段。 11.寓言是一种寄托着哲理和教训的简短故事,一般寓言主要由故事、寓示、寓意等三个要素组成。 12.幼儿戏剧通过演员扮演角色、运用动作表演故事情节来反映社会生活、刻画人物形象的舞台艺术。 13.婴幼儿图画书是一种以婴幼儿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艺读物,是图画_和_文字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或全部用图画表现故事内容。 14.婴幼儿散文是指那些适于婴幼儿阅读的,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字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或写景的作品。 15.“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冰心为《晨报副镌》写的《寄小读者》系列散文开婴幼儿散文之先河。 二、选择题 1.在幼儿文学的各种文体中,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是 A.儿歌B.童话C.幼儿散文D.幼儿戏剧 2.第一个明确为儿童创作童话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 B.安徒生 C.叶圣陶 D.拉伯雷 3.童话的幻想根植于() A.神话B.传说C.理想D.现实 4.童话起源于() A.科学幻想故事B.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幼儿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幼儿故事:;幼儿故事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故事是指神话,传说,童话,儿童故事等体裁的作品,即人们口头上常说的“神话故事”“传说故事”“童话故事”;狭义的故事是指本章要阐述的,是指适合幼儿欣赏的篇幅短小的各类叙事性作品。 2.幼儿动物故事:动物故事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故事。从动物故事反映的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动物的行动,生活特点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生动有趣地介绍各种动物的特征,习性等故事。这类故事大多基于人类长期对一些动物的观察和了解,加上自己的想象,对它们的起源,习性,外部特征,性格作了了解有趣的解释和描绘。另一类是借动物形象,间接地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人们对真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爱憎分明的观点。 3.幼儿民间故事:幼儿民间故事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属于口头文学,是口耳相传的文学,它的创作者不是个人而是集体。民间故事的表现手法有鲜明的民族性,如普遍采用对照法,反复法,三段法等传统手法;常借助宝物,奇遇,仙兽等形象展开情节;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尽量有完满的结局—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比较固定的习惯用语,如‘从前’‘很久以前’等。 4.横式结构:把前后并无直接联系的生活场景或情节平列安排,从不同侧面或角度共同表现主题,即所谓’横式结构’。这种方式一般没有贯穿始终的情节线索,但所述事例生动有趣。它有利于展现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和美好的内心世界,使故事更具有吸引力。 5.串连式结构:以人物或事件为线索,把几个可以相对独立而又内在联系的事件连缀成一个有机整体,即所谓‘串联式结构’。这种方式犹如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被串的‘珍珠’均可构成一个个小故事,串在一起,可以从几方面或几件事表现人物的同一特点。这样,人物形象会更加丰满,特征会更突出,因此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二.论述 1.简述幼儿生活故事的特征。 (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幼儿文学各种题材样式中,生活故事最贴近幼儿生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 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和类别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 是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想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类别 它包括寓言、童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 教育性 文学性 浅易性 趣味性 二、对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一)对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特点 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开展具有随机性、日常性、反复性等特点。 可以如下展开: (1)多开展“平行”的亲子阅读 (2)初步养成倾听文学作品的良好习惯(大声朗读、专家讲、讲述自编的作品)(3)利用各种途径让婴幼儿感受文学作品,多观看儿童美术片或动画片 (4)让婴幼儿多重复感受文学作品,多种途径帮助婴幼儿理解作品内容(复述)2、0-3岁婴幼儿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0-1岁半: (1)能安静地听成人念儿歌,讲简短的故事或念最浅显的儿歌,喜欢听唱歌等好听的声音; (2)对图书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喜欢听成人讲述图书上的故事或儿歌等;(3)对动画片表示出极大的关注。

1岁半-3岁: (1)喜欢听故事,欣赏儿歌,看动画片,能简单复述故事或儿歌的部分或者一句话; (2)能大方朗读儿歌,学唱儿歌; (3)能主动自觉地翻阅图书,对故事或儿歌朗诵、动画片等文学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4)能用情景表演或角色游戏来表演部分故事内容。 (二)对3-6岁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认识 1、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室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一个系列活动。 (1)围绕文学作品教学开展活动。 (2)整合相关内容,开展一个主题、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网络)。 2、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发展的是学前儿童的完整语言。 3、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整合、渗透于其他教育(四领域)活动中。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目标 1、文学作品的认知目标 (1)丰富作品相关的社会知识。 (2)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诗歌、散文等体裁,了解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3)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会标准发音,扩展词汇,了解各种语言句式的表达2、文学作品的情感态度目标 (1)对书面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文学作品,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 (2)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脉络和语言美,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文学作品的技能目标 (1)学会倾听,提高语言的理解能力。 (2)会说、说好普通话。 (3)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能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尝试艺术性结构语言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幼儿文学下编模拟测试

下编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 1.代表严文井童话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 ) A.《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 B.《南南和胡子伯伯》 C.《四季的风》 D.《“下次开船”港》 2.下列幼儿童话属于包蕾创作的是( ) A.《小猫钓鱼》 B.《跟着我们的月亮》 C.《油菜花的童话》 D.《小兔子“我知道”》 3.幼儿诗剧《小熊拔牙》的作者是( ) A.柯岩 B.圣野 C.鲁兵 D.黎锦晖 4.捷克作家约·恰佩克的中篇幼儿童话是( ) A.《冰淇淋楼房》 B.《不不园》 C.《小狗小猫的故事》 D.《三个伙伴》 5.童话《长袜子皮皮》的作者是( ) A.意大利的科洛迪 B.英国的米尔恩 C.日本的中川李枝子 D.瑞典的林格伦 6.中川李枝子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女作家,她的童话是() A.《不不园》 B.《电话里的故事》 C.《淘气包艾米尔》 D.《蓝眼睛的小咪咪》 7.我国幼儿歌舞剧的创始人,《葡萄仙子》的作者是() A.黎锦晖 B.郑振铎 C.老舍 D.郭沫若 8.包蕾写的儿童戏剧是() A.《小熊拔牙》 B.《小熊请客》 C.《打电话》 D.《照镜子》 9.我国现代童话的创始人是() A.叶圣陶 B.鲁迅 C.郑振铎 D.郭沫若 10.主编了畅销全国的幼儿系列书籍《365夜》的人是() A.柯岩 B.杲向真 C.鲁兵 D.任溶溶 11.《丘克和盖克》的作者是() A.奥谢耶娃 B.克雷洛夫 C.盖达尔 D.阿·托尔斯泰 12.19世纪初叶,德国格林兄弟搜集整理出版() A.《鹅妈妈的故事》 B.《儿童和家庭童话》 C.《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D.《一千零一夜》 13.《小熊温尼·菩》的作者是() A.约翰·特肯 B.林格伦 C.姜尼·罗大里 D.亚历山大·亚兰·米尔恩14.“大门闩,二门鼻,笤帚疙瘩”角色出自儿童剧() A.乔羽的《果园姐妹》B.老舍的《宝船》 C.包蕾的《小熊请客》D.刘饶民的《小兔子领尾巴》15.我国图画故事的倡导者、奠基者是()

电大少年儿童文学参考答案

少年儿童文学参考答案(1) 一、填空题 1、少年文学就是少年的文学,它是由文学和少年两大要素构成。 2.少年的年龄特征是指与少年年龄阶段相适应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 3.儿童文学通常是相对于成人文学而言的。它以 18 岁以前的全体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通常可以依次划分为婴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三个层次。4.少年文学的美学特征是指少年文学的基本艺术品质。 5.少年文学的梦幻色彩,可分为豪情奔放的梦幻美和温婉柔情的梦幻美两大类。 6.少年文学完善人格的作用,大致是通过情感上的宣泄和补偿两种方式来实现的。7.少年文学的忧郁情调,大致可分为平和冲淡的忧郁美_和深沉浓郁的悲剧美_两大类。 8 .少年文学的幽默意味主要依凭于少年人_矛盾性_的心理特征 _和生理特征_。 9.儿童性_与_成人性、校园化_与_社会化,体现了少年文学基本性质的两大方面。 10.在给青少年读者以启迪的成长母题中,成长主题的核心内容是_磨难化 _。 11.少年文学具有儿童性_与_成人性_两极融合的双重品格,具有独特而_复杂的性质。 二.名词解释 年龄阶段-----是指从繁殖开始经幼年、青年、成年、老年直至个体生命结束为止的全部生活史。 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母题-----是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它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并存并在后世不断延续和复制.。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意识流手法 ------意识流手法是西方当代文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它是以表现意识的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现实与虚幻相互交织为主要方法而得名的。 三.简答题 1.中学生的文学创作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从创业动机看,有一定的冲动性的盲目性;从创作水平看,基本上属于习作和试笔的层次;从题材性质看,少年儿童的创作多以表现自我为主;从创作活动的开展方式看,属于校园文化活动的性质。 2.少年文学主要有哪些题材类型? 答:少年文学作品以调皮的儿童为主角,提倡游戏玩耍、释放儿童天性,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等长篇小说,《坏男孩儿的故事》、《儿时手稿》等短篇故事。根据理论家王泉根的划分,这类作品属于儿童文学大类中的少年文学门类。从儿童文学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将这类作品反映的主题称之为“顽童主题”。 3、少年文学对艺术表现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表现手法 4.儿童文学的三大基本母题是什么? 答:爱、顽童、自然。 5.将少年文学从广义的儿童文学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有何意义? 答:将少儿文学从广义的儿童文学中独立出来讨论,并从狭义上与幼儿文学相区别,既可以充分强调少儿文学自身的独立品格和艺术精神,也利于丰富、提升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整个文学艺术的内涵;同时,

幼儿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分果果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因为刚刚进入幼儿园不会互相谦让,通过李小多分果果的简单情节,来让孩子知道谦让,儿歌动作性强,富有表现力老师可以结合平时孩子分点心,和玩玩具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观念,分享对于孩子来说,仅仅是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不经意间流露或者发生与同伴交往的一种形式。而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工作中我们也始终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教育。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分果果要谦让和学会分享。 2、学习儿歌,模仿正确发音:剩,捧,李,张,自己。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小朋友学会谦让,和分享。 2、让小朋友分清平舌和翘舌音。 【活动准备】 1、苹果图片十个,(九个大的,一个小的)篮子一个。 2、请两名中班的小朋友扮李小多,张小弟,课前排练好儿歌表演。 3、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节表演,介绍儿歌内容。 1、老师今天带来了好多的苹果,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多少个,(十个)小朋友们看看它们有些什么不一样呢?(有一个是小的) 2、这是中班的两位小朋友:李小多,张小弟。 3、现在我们请出八名小朋友到上面来,排成一排,张小弟坐在最后,李小多表演分果果。 4、问:分到最后一个大一个小李小多是怎么做的(把小的苹果留给自己的)。 5、小朋友们想想他怎么会这么做呢?(让孩子们自己讨论) 6、请小朋友起来讲讲自己会怎样做。 7、教师:我们平时在玩玩具的时候也要学李小多一样,要学会谦让,让着自己的小伙伴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伙伴一起玩,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小伙伴和家人一起吃,大家要像李小多一样做个懂礼貌,谦让他人的好孩子。 (二)老师示范儿歌小朋友学练儿歌。 1、小朋友学练儿歌,模仿正确发音:剩,捧,李,张,自己。 2、分组练习 3、请个别小朋友到上面来念。 4、请小朋友做分果果的游戏,在游戏中体会到谦让的好处,得到更多的快乐。 (四)老师小结: 李小多是一个很乖很懂事的孩子,他会把大的苹果让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大家都喜欢他。 4、大家一起听《李小多分果果》的音乐结束。 (五)活动的延伸 让小朋友回家后也学习李小多一样把自己的东西分给爸爸妈妈爷爷婆婆。 【教学反思】 幼儿园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分享与谦让这一品德教育?是不是可以把分享作为谦让的基础去对幼儿实施教育?让幼儿在懂得并愿意分享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谦让? 我在儿歌中教学活动中突出了表演,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好的兴趣,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儿

幼儿文学重点

1.简述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答:(1)引导幼儿学习生活常识,帮助幼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2)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求知兴趣。(3)丰富幼儿的语言和情感,发展幼儿思维和想象力(4)培养美感,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5)愉悦身心,培养幼儿活泼、乐观的情感。 举例说明幼儿文学的文化功能。 幼儿文学的主要接收者是幼儿,但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常常会受到各个年龄段的读者的喜爱。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成人可以感受到幼儿的快乐和天真,可以暂时摆脱成人世界的纷扰和烦恼,可以净化被世俗污染的心灵。成人读者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阅读参与,一则可以给自身提供愉悦的心情,二则可以以成人的生活及审美阅历来审视评价作品,提高幼儿文学的艺术品质。幼儿文学可以改善幼儿的精神世界,从而改善幼儿所生活的文化生态环境。幼儿的世界是纯净的,充满美妙天真的幻想和想象。幼儿文学不仅可以净化心灵,而且会净化成人的精神世界和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态环境。 2、举例说明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1、稚拙美稚拙是幼儿的本色。幼儿的身心还没有发育健全,生活经验不足,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只能依赖自己有限的体验,因此带有稚嫩、笨拙的特点。幼儿文学同样具有稚拙美。这种稚拙美主要体现在作品所表现的幼儿的童真、童趣中。这种童真、童趣是幼儿感情的最自然的流露。2、纯真美幼儿的心灵是纯洁的、真挚的,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热情,充满爱意,用稚嫩的眼光去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往往让成年人也受到感染和启迪。 3、质朴美孩子的情感是质朴的、纯真的,不带一点矫饰。 4、荒诞美荒诞美表现为儿童想象的奇异美。儿童作品的荒诞性反映了儿童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它是儿童的泛灵观念、人为观念、任意逻辑观念的一种反映。在儿童的想象世界中,怪异的、奇特的、夸张的、巧合的因素具有无穷的魅力。 2.幼儿童话的分类。答:(1)根据童话的形成过程和作者,可分为民间童话和文学童话(2)根据体裁,可分为童话故事、童话诗和童话剧。(3)根据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童话、中篇童话和短篇童话。(4)根据人物形象,可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5)根据童话内容,可分为文学童话和知识童话。 3.幼儿戏剧主要有哪些特征?答:(1)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集体的参与性(2)富有儿童情趣的戏剧冲突;(3)语言动作化、形象化(4)人物性格鲜明、情节紧凑、故事性强 4幼儿诗与儿歌的区别是什么?幼儿诗是以幼儿为主体接收对象,适合于幼儿听赏吟诵的自由体短诗。 儿歌又称童谣,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收对象的歌谣。儿歌与幼儿诗从本质、形式到功能都是不同的。 在思想内容上,儿歌比较单纯、直率,幼儿诗比较含蓄;在题材上,儿歌多从日常生活取材,有较强的 实用性,而幼儿诗题材广阔,内容也更丰富深厚;在写法上,儿歌往往以叙述、白描、说明等方式描述 事物现象,而幼儿诗更注重情感的抒发、意境的创造和表达的含蓄;在篇幅上,儿歌短小、结构简单, 幼儿诗可长可短,结构较复杂;在韵律上,儿歌强调顺口、音韵和谐,幼儿诗的格式、语言韵律则可以 更灵活自由。 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包括拟人、夸张和象征。拟人是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诸于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 化的表现手法,是童话表现幻想的最常见的艺术手法。夸张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扩大和强调所描写的对象 的某些特征,并作必要的夸大或缩小,突出其本质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象征是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 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 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幼儿文学在情节设计上应注意什么?情节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活动及其组成的事件的进展过程。它是作 品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中心环节。在幼儿文学作品中,有情节的占绝对优势。即使是抒情性比较强的 幼儿诗和幼儿散文中,叙事成分也有一定比重。幼儿对情节性作品的偏爱,是由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参与意识所决定的。可以说,幼儿文学是行动的文学,没有行动,没有经由行动构成的情节,大多吸引 不了小读者幼儿文学创作者在为幼儿设计作品的情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单纯,生动。幼儿文学 的情节,应以单纯为主,因为情节复杂的作品头绪纷繁,关系复杂,多线索的交叉远远超出了幼儿的阅 读承受能力。因此,在幼儿文学创作中,要尽量做到线索单纯,情节铺展顺畅②集中,完整。情节集中, 不仅指情节发展连贯紧凑,还要求作品线索串起的每一细节生动、丰满。因此,在幼儿文学创作中,要 特别重视细节描写的具体可感与丰富多彩。这是保证作品质量的关键之一。情节完整,要求幼儿文学作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2

《儿童文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儿童文学艺术样式上的独特性,根源于读者对象的年龄特征,而决定这个特征的因素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化程度 2、寓言是一种隐含着明显讽喻意义的简短故事,一般可分为两部分:“身体”,即故事,“灵魂”,即教育(教训) 3、儿童文学有别于成人文学的四大特征是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 4、童年期文学主要的样式有儿童诗童话寓言英雄故事小说 科幻作品等。 5、童话常用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夸张拟人假定 6、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爱的母题顽童母题自然母题 二、选择题 1.童年期文学常用的艺术手法有(d )。 A.拟人写实夸张 B.象征拟人幽默 C.夸张反复写实 D.夸张写实幽默 2.少年前期儿童最喜欢的体裁是( b )。 A.诗歌 B.小说 C.童话 D.散文 3.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其(c )。 A.主题集中而鲜明 B.叙述明快而有童趣 C.情节曲折而单纯 D.语言质朴而活泼 4.《雨来没有死的作者》是(A )。 A.管桦 B.王统照 C.任大星 D.马丁 5.《金色的海螺》、《神笔马良》、《寒号鸟》分别是( B )。 A.民间童话创作童话文学童话 B.童话诗童话故事童话剧 C.拟人体童话常人体童话超人体童话 D.传统童话民间童话知识童话 6.将生活故事作为儿童故事的一个门类,其划分的依据是( C )。

A.作者 B.表现形式 C.内容 D.读者对象 7.童话大师安徒生一生写下了160多篇童话作品,其代表作有 C 。 A.《快乐王子》 B.《七色花》 C.《豌豆上的公主》 8.通过描写小白狼与猎人爷爷的交往,赞美了天真无邪的纯真童心的童话作品是 C 。 A.《诺言》 B.《什么叫做好,什么叫做不好》 C.《小儿郎,小儿狼》 三、判断题 1.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幻想性是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主要区别。(╳)2.儿童文学批评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基础,在一定的文学理论指导下,对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及有关文学现象进行判断的实践活动。(∨) 3.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切合他们心理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和欣赏的一种诗歌形式。(∨)) 4.童话分类的角度很多,从作者看,由劳动人民创作的称为民间童话,由作家整理、加工、创作的称为创作童话。(╳) 5.儿童处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因此,儿童文学对语言的要求首先要做到规范、优美。(╳) 6.马丁的儿童小说《六年级大逃亡》通过李小乔这个形象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社会现实问题。(╳) 7.童话大师安徒生一生写了160多篇童话故事,《七色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8.儿童故事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情节曲折而单纯。(∨))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 答题要点:儿童故事的艺术特征:(1)主题集中而明朗。有很强的针对性,寓有相当明显的教育目的。(2)情节曲折而单纯。紧张曲折的情节容易抓住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情节发展又要单纯而脉络清晰。(3)叙述明快而有童趣,描写和叙述是主要表现手段。(4)语言质朴而活泼。语体色彩明朗朴实,浅近、平白、口语化。 2、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是什么 答题要点:儿童文学批评的标准就是用以衡量儿童文学作品的尺度。其标准是:(1)看作品是否真实反映了社会生活;(2)看作品是否有利于儿童美好道德情操的培养;(3)看作品是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

幼儿园文学活动教案 【篇一: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小猴卖圈》 新关幼儿园徐丽 一、设计思路:大班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喜欢神秘和新 奇的事物,喜欢模仿、表演,乐意与同伴交往。《小猴卖圈》这个 故事围绕着售货员小猴和顾客的交往展开,通过小猴一次次猜测圆 圈的意思,不断激发着孩子们探索和思考的愿望。故事里的小猴形 象生动,故事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并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符合大 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本次活动始终贯穿在游戏的氛围中,用“猜和想”紧紧抓住孩子们的思维,引发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和学习 讲述语句的愿望,让孩子在游戏里愉快、自然的参与活动。在故事 里让孩子们学着把小动物的话变成自己的话,从而增加孩子的词汇 量与理解能力。 二、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故事中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小动物要的○各表示什么。 2.引导幼儿在理解童话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感知童话故事中小猴的 形象特点。 3.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商店游戏。 三、活动准备:图片、头饰、幼儿用书9月分册 四、活动重点: 让幼儿学着把小动物的话变成自己的话,增加幼儿的词汇量与理解能力。 五、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各种动物的语言分析出他们所需要的圆圈 分别是什么东西。 六、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教师让幼儿猜一个谜底是猴子的谜语,引出故事。有 一只小猴是百货商店的售货员,他很聪明,爱动脑筋,开了一个圆 圈百货商店,你们想知道他的店里有哪些圆的东西吗?今天老师给 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小猴卖“〇”》(幼儿学说故事名称),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教师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提问:有哪几个小动物来买东西?小猴有没有让他们满意地买到所 要的东西?他想了个什么办法?小猴卖给他们的○到底各是什么呢? 现在咱们再一起来想一想。 3.教师利用课件边讲边提问,引导分析各种小动物的○各表示什么。(1)解决第一个○:打开小猴和小鸭图片,讲述这一段后提问:小 鸭买的〇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 游泳圈)。 (2)接着谁又来了?打开小猫教具,讲述本段后提问:小猫买的〇 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镜子)。小 猫拿到镜子后,照了照,满意地走了。满意是什么意思? (3)后来,谁来了?(打开图片)讲述本段,小狗买的〇是什么?你 怎么知道的?(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铁环)。 (4)后来,谁来了?(打开图片)讲述本段,小老虎买的〇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足球)。 (5)接着,谁来了?(打开图片)讲述本段,小公鸡买的〇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的?(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闹钟) (6)最后,轮到谁了?(打开图片)讲述本段:小兔买的〇是什么? 你怎么知道?(幼儿说出后,教师打开正确答案:面包圈)。 (7)小动物买的是游泳圈、镜子、铁环、足球、闹钟和面包圈, 为什么只在纸片上画个圆呢? (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是圆的)你觉得小猴是只什么样的小猴呢? 5.根据卡片复述故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六个小动物以及它们所买 物品的卡片,引导幼儿将故事完整的复述一遍,加深印象,为下一 环节的商店游戏做好铺垫。 6.玩商店的游戏。 师:小朋友们,小猴是不是一个聪明的售货员呀?如果你是小猴能不能让你的顾客满意呢?那接下来让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玩买东西的 游戏好不好?教师请七位幼儿分别扮演小猴和顾客,让幼儿学着把 小动物的话变成自己的话。 七、活动延伸:回家给爸爸妈妈讲小猴卖圈的故事 八、活动反思:这是一个能让幼儿发挥想象力、锻炼创造力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有趣,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我认为活动 目标的制定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 儿的能力,从目标的完成性看,基本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本次活 动的重难点就是要让幼儿通过各种动物的语言来分析出他们所需要

幼儿文学作业答案

《幼儿文学》作业复习资料一 复习要点一: 幼儿文学对幼儿具有审美认识娱乐和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2、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表现为具有游戏的精神、游戏的品位、荒诞的色彩和生动(形象、浅显)的语言。 3、儿歌的特殊形式有: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谜语歌等几种。 4、在情趣方面,幼儿诗重情,儿歌重趣。 5、在押韵方面,儿歌要押韵,幼儿诗可以不押韵。 6、幼儿诗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童话诗 /题画诗和散文诗等几种。 复习要点二: 学前儿童一般是指3岁—6岁。 《五卷书》是印度的。 十七世纪出版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的整理者是贝洛。 幼儿思维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行动思维。 “小牙刷,手里拿,早晚都要刷刷牙。脏东西,都刷掉,满嘴小牙白花花。”是三三七言儿歌。 6、儿歌的语言要求是浅显。 7、连锁调主要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 8、“南北大街东西走,十字街头人咬狗。拿起狗来赶砖头,倒让砖头咬了手”是一首颠倒歌。 9、幼儿诗是五四时期出现的。 10、鲁兵的《小老虎逛马路》是一首童话诗。 复习要点三: 1、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又必须是“文学”的。

2、70年前后,美国的纽伯瑞在纽约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儿童书店。 3、幼儿常常会把想象中的事物与现实中的事物混淆起来。 4、所谓“稚拙”,但不包含有“愚昧”的意思。 5、儿歌要押韵,但幼儿诗可以不押韵。 6、儿歌的趣味性重要于教育性。 7、儿歌属于口头文学。 8、母爱是摇篮曲永恒的主题。 9、儿歌的语言可以随意更改,而幼儿诗的语言却不可以随意更改。 10、虽然幼儿诗是给幼儿读的,但也要讲究意境。 复习要点四: 幼儿文学要顾及幼儿的心理特点,那么,幼儿的感知觉特点与幼儿文学之间的联系:(1)先用概括性语言表述幼儿在感知觉方面有哪些特点。 再谈这种特点在欣赏幼儿文学时会有什么表现,并举例说明。 最后用不同体裁的作品进一步印证,归纳出幼儿的感知觉特点与幼儿文学的联系。 儿歌特别强调音乐性,因为: 要强调儿歌是口头文学,是用来吟诵的; 幼儿不识字,音乐性特点能帮助幼儿记忆背诵; 有音乐性就容易上口,能增强幼儿学习的趣味性。

幼儿文学设计活动教案

幼儿文学设计活动教案 【篇一:《幼儿文学》课时教案】 《幼儿文学》教案 第 1 至 4 课时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本理论 教学计划 本章共四节,计划安排 4课时,学习这些基础知识,要注意把握知识要点,帮助学生了解儿童文学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的 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幼儿文学的基础知识。 理解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心理和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特点及审美功能 教学方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领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第1 课时 什么是幼儿文学 教学目的: 1.把握幼儿文学的概念与发展概况。 2.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幼儿文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幼儿文学的本质特点 教法与教具准备: 1.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常规教具。 教学计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幼儿文学与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由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组成。 ㈠幼儿文学: 以0—6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也包括0—3岁的婴儿。

主要文体:儿歌、幼儿诗、幼儿童话、生活故事、图文并茂的图画 故事等。 ㈡童年文学: 是以7—12岁的儿童为接受对象的文学。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以 学习为基本活动。 主要文体:童话、儿童小说和儿童诗、科学文艺等。 ㈢少年文学: 是以12—15岁的少年为接受对象的文学。 主要文体:少年小说、报告文学、少年诗与散文、寓言等。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幼儿文学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 ㈠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首先必须是文学,既然是文学,就要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即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㈡幼儿文学必须是“幼儿”的文学: 幼儿文学不仅具有文学的一般属性,而且具有自己的个性,即“幼儿”属性。 幼儿文学必须是“为幼儿”的文学。幼儿文学服务于幼儿,是成人作 者适应幼儿的审美需求而创作或改编的。 三、我国幼儿文学发展概况: 1.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主要作家:郑振铎、叶圣陶、黎锦晖。 主要刊物:《世界儿童》、《小朋友》等。 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十余年间,幼儿文学得到了空前的繁荣:首先,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作家群体。 其次,幼儿文学创作大面积丰收。 再次,幼儿文学理论建设、教学科研有了长足的发展。 最后,进入80年代以来,幼儿文学界的学术研讨活动、横向交流空前活跃。 四、总结: 本章主要认识“幼儿文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是学习幼儿文学的初 步准备。 学生应该大致了解到幼儿文学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情况。 第 2课时 幼儿文学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